1953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东北机械十八厂发动职工揭发管理上的缺点
具体确定加强计划管理的办法
国营东北机械十八厂开始加强计划管理工作,在全厂开展了揭发计划管理工作中缺点的群众性检查运动。
东北机械十八厂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编制作业计划,建立车间生产指示图表,实行仓库掌握零件制度,初步克服了生产中的混乱现象。但是,由于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对作业计划、记录制度和组织节奏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编制和执行作业计划的工作中有很多缺点,使作业计划逐渐流于形式。到今年三月,很多车间的作业计划甚至连形式也没有了,因而还不能做到均衡生产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如第一季度机床产量没有完成国家计划指标;试造二台一Д六二苏式车床延期了三次,这种车床原计划第二季度就要开始大量生产的,但对各种定额、操作程序和工具等都没有摸底和做好准备。
今年三月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召开厂长会议后,该厂领导干部明确了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计划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搞好作业计划及原始记录,因此就立刻进行了传达,并组织干部学习第一机械工业部厂长会议的决议。当时各级干部和工人普遍认为计划管理与己无关,认为计划管理好坏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是计划科、生产科的责任,而计划科、生产科则埋怨别人不供给什么资料、不执行制度。针对这种思想情况,领导干部一方面在干部学习会上检讨了自己忽视作业计划、原始记录,放松对科室领导的缺点;一方面列举实例批判了与己无关的思想。由此,许多干部开始结合本身工作检查缺点,暴露问题。这时候大家感觉到的,就是加强计划管理千头万绪,不知从何着手,摸不着门路。领导方面经过周密研究,拿出了以加强计划管理为中心的第二季度全厂工作计划,要求各科室、车间根据全厂计划,订出各自的具体执行计划。同时,为了进一步摸清楚计划管理中的问题,以便为加强计划管理找到根据,该厂又组织了作业计划、原始记录两个专业小组,分别深入第一、二机械车间,重点了解情况,接着又召开了全厂记录员代表会议。
专业小组和记录员代表会议了解的情况,说明作业计划和原始计划搞得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牵涉到许多制度、机构和人员,因而不是少数干部关门研究所能解决得了的。五月十一日,该厂召开了全厂职工动员大会,领导干部向全体职工说明加强计划管理的意义,说明搞好计划管理人人有责的道理。在动员大会后第一天,许多工人和基层干部充分揭发计划管理的各方面缺点后,使领导干部明确了加强计划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全体职工群众,必须把这件事交给大家来做,才能做好。于是,在全厂展开了揭发作业计划、原始记录工作中缺点的群众性检查运动。这个运动连续进行了十天。
各车间工人都严肃地进行自我检查。如工人徐善勇说:“有次上级布置我干两件活,四个眼的活给我三分钟,两个眼的活给我五分钟,我当时真冒火。我想:领导干部干的什么?现在我认识到计划订得不合理,自己也有责任,我报的工时就不准确,常常把一天干的活用八小时平均一下,这样怎么能使领导上订出准确的计划!”工人王殿洪说: “我干两种活,有一种活出废品了,没超过工时定额,另一种活没废,超过了工时定额,我就来个‘工时搬家’,把废活的时间搬到不废的活上去,既得了质量奖励,脸又好看,这样记录根本不能准确。”工人赵成财说:“生产‘节奏’不起来,我们也有责任,我们干活常出废品,明明五天能完成的任务,出了十个废活就不能完成了,下道工序怎么能‘节奏’!”有的工人还检查自己把好干的活先干、不好干的活后干,影响作业计划的贯彻;有的还检查自己为了留一手,把工时以少报多,或以多报少,使定额不能准确。
许多科室、车间管理干部也检查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第一机械车间计划员张永信说:“过去我订计划从不考虑别车间的要求,钳工车间十日要装,而我们二十日才加工干,互不通气,计划就不切实际。”记录员谭明川说:“我们管记录,反而帮助工人‘工时搬家’。工作没有主动性,工人报多少就记多少,只要别人不找我就行了。”各科室、车间检查出作业计划不能贯彻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计划是根据去年订的标准计划编的,不切合实际情况;各车间订计划互不联系;执令员、计划员职责不明,不能掌握生产情况。原始记录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记录员不熟悉业务、主动性差;制度不健全、手续混乱;工人报的工时不准确。
经过从上到下深入的检查,广泛地揭发了计划管理混乱的原因,使全体职工对加强计划管理的意义和它的迫切性有了深刻认识。工人刘茂祥说:“定额不准确,小组计划也一定不准,这就会使车间和工厂生产不能‘节奏’,任务不能完成,因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计划。关系真太大了。”钳工车间丛庆刚小组长与记录员订了合同,保证与记录员共同搞好原始记录。
根据群众检查的情况,在稳步前进的方针下,该厂领导方面已确定了改善计划管理的步骤和办法:
一、抓紧当前生产任务,发动群众学习一Д六二苏式车床施工程序,使全体工人掌握新产品技术,达到苏联质量标准;二、发动工人讨论六月份作业计划,确定先进定额,建立调度制度,健全有关各种制度和机构;三、展开小时记录的重点试验,加以推广。组织全厂干部业务学习,加强责任制。


第2版()
专栏:

东北区供销社重点试办“结合合同”的基本经验
全国合作总社东北区办事处 组教处处长 杨培伦
继一九五二年春吉林省永吉县二道沟村供销合作社和互助组订立结合合同并取得初步经验之后,东北区各地农村供销合作社正在重点推广结合合同。据不完全统计,到一九五二年底,已有一千七百八十二个基层供销社和六百十九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五千八百四十五个互助组签订了结合合同。
东北区供销社试行结合合同,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收获。首先是加强了生产与供销双方的计划性。供销社通过订立结合合同,进一步了解了社员群众对供销的要求,制订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业务计划;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通过订立结合合同,逐渐减少了生产和推销的盲目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黑龙江省克山县尖山村供销社通过和互助组订立结合合同,大体上把全村两千三百人的供销情况都估算出来了,因此,扭转了部分干部认为基层社不能搞计划的看法。
其次,互助组和供销社订立的结合合同,对于增加生产、扩大业务起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农民的集体主义思想。二道沟薛云虎互助组去年和供销社订立了结合合同,取得供销社充分供应主要生产资料的保证,稻谷空前丰收。该组的组员反映:“过去操三条心(生产、买、卖),结合以后只操一条心(生产)就行了。”许多供销社因为订立结合合同而扩大了业务。黑龙江省嫩江县永发村供销社原计划推销一千斤硫安,和互助组签订结合合同后,立即发现这个数字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于是把计划提高到七千斤。通过订立结合合同,合作社干部进一步明确了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加强了工作责任心,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善了经营管理。
东北区供销合作社试行结合合同,取得了如下几点基本经验。
第一,制订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的生产与消费计划是签订结合合同的先决条件。农民开始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比较困难,而供销社在计划工作上是比较有基础的,因此应在可能的条件下主动帮助互助组订立生产计划,并以生产计划为依据制定消费计划。(按:关于消费计划的制订和按计划执行的要求不能太高,在具体商品品种的计划上更不能定的太死,而应限于最必需的主要品种。)二道沟供销社在去年秋收前举办了互助组计划员训练班,训练了四十四名计划员,给互助组进行计划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计划内容原则上应由简到繁,由少到多,同时还必须根据国家和市场需要,告诉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把积余投入扩大再生产等等。经验证明:农民对于计划是非常欢迎的。农民有了生产、消费计划,供销社制定本身的业务计划也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第二,结合合同是从供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的一种形式,它不仅能在经济上让农民得到实际利益,而且能在政治上给予农民以集体主义的影响。在订立结合合同之初,互助组组员、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一般地存在着“结合不结合一样生产”、“有钱哪里买不出货来”的看法;供销社干部则存在着“怕麻烦”、“对互助组有好处,对合作社无利”等错误思想。因此,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首先要求合作社干部树立为生产服务的基本观点,要他们认识结合合同是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实行产销分工而又密切结合,以达到有计划地发展
生产的重要方法。在向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时,必须说明:结合合同使国家能够更好地有计划地发展生产,使农民能在国家计划下发展生产,对国家、对农民都有好处。如果片面强调结合合同只对农民有利,就会助长农民“找便宜”的思想,使合作社业务陷于被动。
第三,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结合合同,才能使结合合同巩固和提高。农民对订立结合合同的一般要求是:商品价格公道,保证质量,及时供应,优先购买;供销社的要求是:凡是供销社可以供应和收购的主要商品,对方最好不在自由市场上买卖。农民的顾虑和困难是:怕吃亏,怕受限制,怕计划不准确又强调按计划执行;供销社的顾虑和困难是:怕不能保证货源而耽误生产,怕农民不讲信用而长期赊欠。为了克服困难和解除双方的思想顾虑,这些问题必须做到充分协商,反复解释,在 “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然后把双方的要求在合同上固定下来。结合合同主要是载明双方业务往来的重要品种、数量、供销程序和季节,双方的义务、责任、合同有效期限等。为了使结合合同的具体化,还应签订执行合同,其内容应尽可能具体、明确。
第四,调查货源,订立联系合同,是实现结合合同的重要步骤。在签订结合合同之先,供销社除帮助互助组制定生产、消费计划外,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即根据农民的供销要求,向上级社和国营企业了解货源及收购情况,并以合同形式把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联结起来,相互制约,共同遵守,以便按照合同的规定,更好地、更正确地组织供销。此外,在供销合作社内部也应明确计划、会计、推销、采购人员的责任,把合同内容具体到每组、每人,并签订工作上的联系合同,相互督促检查,以保证计划的完成。
第五,建立经常的检查制度,以便补充和修正合同,使其更切合实际。检查合同执行情况是复杂而又繁琐的一件事,但必须坚持做好。东北各地合作社目前检查结合合同的方法大体有这样几种:一、执行合同有若干附页,注明买卖货的具体品名,交易发生后即填在表上;二、互助组买货用卡片,卖出农副产品用三联单,由合作社统计检查。这种办法在业务上增加了一层手续,但是正确清楚;三、扩大集体取货的范围,互助组公用部分可集体取,个人消费部分自己取;农忙时集体取,农闲时个人取,这便于检查和清理。
合作社干部在检查合同工作上一般存在着怕麻烦的思想,但按期检查合同是巩固合同的重要一环,不检查就会使合同流于形式。因此,在进行这一工作中要注意批判干部怕麻烦的思想,启发他们找窍门,不断地改进和简化检查的手续,只有这样,才能使合同得到巩固。订了合同后,双方还应当定期召开座谈会,提供执行合同中的意见。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原订合同,使合同逐渐完善;但必须防止轻易地、任意地修改合同。
第六,双方应自觉地履行合同,树立合同的法律观念。法律是一种约束力量,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任何一方不得加以破坏。但真正的约束力量应该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而自觉又必须在政治觉悟提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去年热河省建昌县九区供销社和杜昌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的结合合同中曾规定供应三百斤豆饼,但因供销社事前没有认真调查和组织货源,结果到时才发现无货;供销社为了履行合同就积极设法到二百多里地以外的地方去采购。供销社经营上虽有缺点,但这种坚决履行合同的精神是好的,由此,也得到杜昌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的良好反应,加强了他们履行合同的观念。
一年来,东北区各地供销社在试行结合合同中还存在着不少缺点。主要表现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如有的地区不通过群众充分讨论,由双方干部
一谈就写出一大本合同,有的合作社干部存在片面任务观点,为了响应号召,临时抓几个干部进行试点,形式地订立许多结合合同。永吉县江蜜蜂区八个供销社与互助组订立的二十九个合同中,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就有三分之二的合同流于形式,其余的也没认真执行。有的地区在订立结合合同中,由于缺乏为生产服务的观点,结合以后,反而影响了生产;有的供销社片面地强调扶持生产,造成互助组一方大量赊欠的现象。有不少地区企图把结合合同订得十全十美,甚至把一些非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如“针头线脑”都订入结合合同里面,结果不能执行,也无法检查。上述在签订和执行结合合同中所存在着的缺点都有待于今后努力加以纠正。各地合作社在推行结合合同当中必须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使结合合同不断地得到充实与提高。


第2版()
专栏:

全国各地积极准备防汛工作
全国各江河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汛期,各地领导防汛的机构相继成立。到五月底为止,向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报告成立的有中南区防汛防旱抗旱生产联合总指挥部、东北区防汛总指挥部以及广东、江西、河南、湖南、江苏等省防汛指挥机关。山东、绥远两省防汛机构于六月初成立。
中南区防汛防旱抗旱生产联合总指挥部五月二十六日发布了防汛工作指示,要求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照顾群众利益,及早深入动员和组织群众,把防汛计划和技术措施向群众交代清楚,适当调整力量,配备器材,为防汛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为了消除或减少堤身内部的隐患,要大力推广检查黄河堤防的钢锥钻探法,查出弱点随时修补加固;报汛要准确及时,并精密地研究分析水情,以提高防汛工作的预见性。
华东行政委员会于五月底发出防汛指示,要求各省、市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并于六月十日前,分别成立省(市)防汛总指挥部。新沭河的防汛工作,由江苏、山东两省成立联合防汛机构负责;江苏省负责行政领导,山东省负责技术指导。长江下游的防汛工作,由江苏、安徽两省各自负责。长江下游工程局分别参加江苏、安徽两省防汛组织;各修防处的技术干部参加有关专区、县的防汛组织。指示中还指出华东各河堤防及海塘目前仍有不少问题。如长江去年水情平稳,但下游干堤仍然发生险象;沂、沭新河虽已行水,尚未经过洪水考验;浙江海塘未到汛期,已经发生险工;苕溪西险大塘,每逢汛期都发生渗漏现象;闽江下游堤防,工程刚完即发现裂缝脱坡情况。有关部门应该立刻深入检查,修补残缺,消除隐患。浦阳江高湖水库和苕溪南湖蓄洪工程等准备汛期控制洪水的地方,必须事先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说明水库的作用,讲清小利服从大利的道理,订好赔偿办法,经过群众讨论后公布,以解除群众顾虑,安定生产情绪,避免发生纠纷。指示还指出要加强闸坝的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管理涵洞闸坝,掌握水情,及时启闭。
华北行政委员会水利局组织了河北省防汛检查组,赴大清河、永定河等重点河流检查防汛工作。治淮委员会也于五月中旬召集上、中、下游各工程部门及有关专区、县负责防汛干部开防汛会议,讨论各堤段应保证任务和设防范围,濛河、城西等湖、洼和王家坝、润河集等坝闸的运用管理,和经费分配等问题。江西省抽调干部组成七个检查小组,自四月二十四日起,分赴各地重点圩堤,深入检查防汛组织、器材准备、堤线守护等情况;并征求各级地方政府意见,如发现问题及有困难情形尽可能就地解决。辽西省在五月下旬的水利会议上,特别指出了辽西先旱后涝、非旱即涝的特点,要各县、市提高警惕。
由于今年各地大量截河引水,扒堤开口,许多地方忽视管理养护工作,许多中、小河流的堤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各地防汛机构和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于中小河流的防汛工作也不可忽视。


第2版()
专栏:

辽东省营口县政府为杜绝乱摊派现象
制定了村财政管理实施办法
辽东省营口县的村财政工作,由于基本上执行了辽东省政府关于村财政管理的实施办法,已逐步杜绝了乱摊派现象。但该县村财政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区政府财粮助理员重视村财政工作。各村建立了村财政管理委员会,村政府的一切摊派、开支均需经过管理委员会的审查,并向群众公布,账目、手续也很健全。这类村约占全县的十分之四。二、区政府财粮助理员工作被动,有啥干啥,虽然也想把村财政管理好,但信心不大,领导也不支持,因而村财政工作一般化。这类村约占全县十分之四。三、区财粮助理员根本放弃了对村财政的管理,造成财政混乱现象。个别村财粮委员有贪污行为。
目前营口县村财政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建校问题。根据一九五二年该县学生数,校舍是够用的,甚至还有多余;但各村学校普遍要求盖房子。如石佛寺村校舍已经够用,但现在又盖了七间校舍。今年全县光修校舍就需款六十余亿元,这就加重了群众负担。有的学校变相向学生摊派,曾家屯村学校中每个学生摊派二千五百元买卫生设备。宿家卜村学校今年开学以来,每个学生平均摊派八千元买 “鼓号”。李家村中心完全小学强调服装统一,讲究形式,要学生缴款做制服,逼得做不起服装的学生回家直哭。此外,各村在人力、畜力的使用上也极不合理,如宿家卜村合作社运棉花籽也动员群众的车,政府各部门干部下乡,也随便派大车拉行李等。
根据上述情况,营口县人民政府为了减轻群众负担,增加农业生产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特根据上级政府指示,结合营口县具体情况,制定了营口县村财政管理实施办法;并于三月底召集了区、村财粮干部训练班,总结了营口县几年来村财政情况,规定了村级年度预算,为了贯彻村财政管理实施办法,决定:
一、任何机关、团体不准向任何人摊派和变相摊派。属于法定的摊派,按年度预算执行,否则被摊派村或户以及个人,有权拒绝,并建议上级政府追究责任。属于预算外的摊派,有利于广大人民,并根据群众负担的可能,以村为单位摊派不满五十万元者,经区批准报县备案,摊派五十万元以上者经区审查报县批准执行。
二、村中的各项建设,必须造预算经批准后方能施工,否则以违犯财政纪律论。各项事业建设的原则,必须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并应根据本村经济能力,本着节约的精神办理,可办可不办的一律缓办。
三、村中一切财政统一由财粮委员掌握,各部门凡动用钱时,必须通过财粮委员,动员人力、畜力时,统一由民政委员掌握,财粮委员可具体监督。


第2版()
专栏:

新疆第一座现代化灌溉工程
红雁池蓄水库完工
新疆省第一座现代化水利灌溉工程——红雁池蓄水库,在中央人民政府投资扶助下,经过部队、民工二年半的修建,于今年二月底完工,四月二十六日开始放水。该水库目前蓄水量近五千万立方,能灌溉农田十六万亩。
红雁池蓄水库的整个工程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进水系统,其中主要的是从乌鲁木齐河到红雁池开一条五公里半长的引水渠,渠端并修有进水闸、排沙闸、进洪闸、防洪闸等。第二部分是放水系统,主要是低闸门和高闸门工程,低闸门工程长一百四十公尺、高十六公尺,其中还包括一百八十公尺长的一个涵洞。第三部分是输水灌溉系统,主要是由红雁池蓄水库修一条通到青格达湖的水渠,即和平渠,共长三十公里。红雁池在迪化市以南六公里,三面环山,加上两边高闸和低闸,形成一个五平方公里面积的大蓄水库,蓄存乌鲁木齐河河水和夏季的洪水,使之沿着和平渠流入青格达湖垦区,灌溉迪化以西的干枯戈壁。
红雁池蓄水库工程从一九五○年九月开始修建以来,前后参加修建工程的约共有一百万民工和人民解放军。他们苦心钻研,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胜利完成任务。全部修建工程共用二千多吨水泥,一万五千多吨代水泥,近二十万立方块石,十多吨钢筋。中央人民政府在这一工程上共投资八百三十多亿,帮助解决了工程修建中各种困难问题。


第2版()
专栏:

无定河流域进行造林准备
陕西省北部无定河流域营造大规模防护林带的准备工作正积极进行中。
为配合根治黄河的工作,减少无定河两岸的沙土冲刷,今年四月间,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部长梁希曾偕同苏联林业专家聂纳洛阔莫夫到无定河流域视察。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还派遣一个勘查队在无定河流域进行详细勘查,制订了大规模营造无定河防护林带的计划。
陕西省无定河造林局已着手进行造林的各种准备工作。今春,绥德、米脂、子洲、清涧等县已设立国营苗圃十三处,育苗六百七十八亩,并和各地农民合作育苗五百二十三亩,预计共可育苗一百八十万株。树苗都为洋槐、椿树、榆树等。这些树苗现已播种完毕,生长情况良好。此外,无定河流域的各地农民也都进行了小面积的植树,树苗除由绥德专署供给一部外,大部由群众自己解决。据米脂、子洲、绥德等县的不完全统计,今春农民共植树十六万六千株,并播种柠条种籽四千八百斤,栽柳杆二十万根。
现在,无定河造林局已派遣干部分赴各地进行宜林地调查,进一步为秋季造林作好准备工作。(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林业建设的先锋——林野调查队
王继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部所属的林野调查队,在四年前就开始到一向被人称为“树海”的大兴安岭进行调查了。当时调查人员只有八名,只会使用简易的调查方法。现在这个调查队已发展成拥有二百人、掌握了苏联的先进调查法的队伍。几年来,他们在冰封的高山上,在奔腾的河川旁,在无垠的旷野里,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完成了森林资源、森林经营、伐区调查和包括一千万垧的营造防护林带的调查。
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一九五零年春季调查三河林区的时候,调查队员们经常冒着雨雪,爬山越岭,雨水和汗水常常浸透了他们的衣服。他们遇到根本没法踏脚的陡山,就用铁锹掘土成梯,一级一级地匍匐而上。他们终于爬上了二千多公尺的阿米特高峰。在那空气稀薄的高峰上,他们感到手脚麻木,呼吸迫促;但是,他们想到如果不忍受这点困苦,就无法弄清森林分布情况,这些困难就被战胜了。一九五一年春天,他们在人迹稀少的甘河、嫩江上游调查。进入密林区的红阿,很难找到向导。这时候遇到了深居在这一带的鄂伦春族人民。他们最初不敢接近调查队,但经过调查队员用蒙族语言向他们解说了来意,他们便热情地给调查队指示道路,还送给调查队许多鹿肉和野猪肉。一九五二年调查根河、伊图里河林区时,那怕是一块小小的疎林都经过了精密的测量。他们的脸冻坏了,脚走破了,手刺伤了,但没有一个人发出怨言。
调查队在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完成了哲里木、昭乌达和兴安三个盟、十四个旗县的营造防护林带面积勘测工作。在这荒野和沙漠地带进行勘测设计,和在深山峻岭勘测祖国富源时所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没有一定的道路,只按照牲畜踏过的蹄痕前进。每天都遇着大风,调查员们的两眼经常泪流不止。可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就不怕任何艰苦地完成了任务。
他们在艰苦的工作中还坚持了学习,他们照常订出学习计划,还经常举行测验评选模范。队员们掀起了学习业务,特别是学习苏联先进调查法的热潮。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队员掌握了这个先进方法,
一九五二年全队的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半。调查员敖长令(蒙族)过去念书很少,他每天晚间坚持学习到半夜,因此,在短短几个月内由外行变成了内行。
在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中,他们创造出不少的先进工作法。如张铁汉创造的“支流分水岭反测法”,比过去用主线测量法提高工作效率一倍。防护林带调查队集体创作了“传旗选点法”和“一面测量法”,不仅使工作效率提高,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现在这一支队伍又向大兴安岭的最北端——牛耳河林区、奇干林区进军了。面积约在二千多万垧的大兴安岭所拥有的森林富源,将陆续被利用到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上去。


第2版()
专栏:

地下的丰收
范荣康
一九五三年将是地下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地质工作者要完成较去年多出十倍至二十三倍的资源勘探任务。在一九五二年底的地质计划会议上,国家要求地质工作者接受这个巨大的任务时,有人犹豫过;在一九五三年初的全国地质工作人员会议上,组织全体到会地质工作者学习苏联先进的地质工作理论和技术经验,指出这是当前完成国家建设计划的关键时,有人怀疑过。现在,春天过去了,在这开始五年建设计划的第一个春天里,约六十多个地质普查队活跃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五百多人的物理探矿队已出发到十二个地区,数百架钻机在许多重点勘探的矿区日以继夜地钻进,无数矿区的农民组织在地质工作者的指导下开凿探矿的坑道和进行规模巨大的槽探工作;祖国各地的人们向中央地质部报告了一千七百多处矿藏。在这一年的春天里,传来了许多勘探工作的胜利的消息。这些胜利预示着一九五三年地下的丰收是大有希望的。
铜,是国防建设和电气事业的重要原料。可是,我国曾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缺铜的国家。现在,我们根据在全国范围内勘探的结果,将要提出精确的资料,来证明我国蕴藏着丰富的铜矿。
中央地质部六四一队为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一九五三年的春天里,中央地质部六四一队在西北白银厂进行的大规模的坑探和钻探工作,证明该地蕴藏着丰富的铜矿。
可是,在不久以前,六四一队的地质工作者是怀疑这个地方会有如此丰富的铜矿的。他们曾经不敢接受国家交给他们的一九五三年在这个地区探明纯铜矿的任务。去年年底的地质计划会议上确定六四一队一九五三年的计划时,曾整整争论了三天。
这个地区蕴藏着的铜,在一九五一年以前是没有人予以足够的注意的。在这以前,人们只看见这里有一堆堆像小山似的炉碴,热天里散发着浓厚的硫磺味;人们只知道这些炉碴是明朝以来冶金的遗迹;人们只听说这里的火炎山有日出斗金之称。一直到一九五一年,现任中央地质部六四一队副队长宋淑和率领的地质勘探队才发现这里有丰富的含铜黄铁矿,并且还发现了丰富的灰铜矿。
祖国的国防建设和工业建设需要铜。国家向六四一队提出了一九五三年在这个地区探明纯铜矿数字的任务。这个任务使宋淑和感到为难。在地质计划会议的三天争论中,他表示信心不足,把握不大。参加这次讨论的其他某些地质工作者也认为这个数字是没有把握的。有的说:“像这类的矿体,只有西班牙曾发现过,但西班牙经过二十年的勘探,才找到主矿体”。
苏联专家洛基诺夫参加了这一次的讨论。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当我们的地质工作者要求洛基诺夫发表意见时,洛基诺夫说:“我还不大了解情况”。到第三天,争论还在继续。究竟这个地方可能有多少铜矿,一九五三年的计划订多少才比较恰当,还没有结论。这时候,洛基诺夫从自己的坐位上站起来。他走近黑板旁,取了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他分析了这个地方矿体的情况,认为这是一种稳定性矿床,比较规律。最后,他提出一个更大的数字,并说:“根据中国专家们提供的资料,我认为这个数字是没有问题的”。
在一九五三年的春天里,六四一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工作。苏联专家告诉他们,有色金属的勘探工作应该以坑探为主,钻探为辅。因为有色金属的矿体没有黑色金属规律,只有以坑探为主才能探明矿体的真实情况。六四一队根据苏联的这个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坑探工作,并根据苏联专家的设计,布置了钻眼的位置。不久,见矿的喜讯一个个从地下传上来。折腰山上五行四孔钻眼(第五行坑道上的第四个钻眼)钻到五十九公尺时,见矿了。一直钻到一百二十余公尺还没有见底,这就是说,这个钻眼里矿体的厚度已达六十余公尺。和这个钻眼平行的六行四孔,七行四孔,八行四孔,九行四孔,也发现了良好的矿体。在东厂沟,在火炎山,开钻不久也都见到铜矿。东厂沟前进号钻机钻进二十公尺左右已打到矿体。其他所有已打过和正在钻进的钻眼都没有空钻的现象。在这个矿区的外围地区,甚至在远离矿区四、五十公里的地方,现在又发现了良好的露头(露在地面的矿体)。
六四一队的胜利,是我国地质工作的胜利,是苏联先进地质工作理论和技术经验的胜利。这个胜利鼓舞着宋淑和和六四一队,也提高了宋淑和和六四一队。他们对一九五三年的任务有了信心了。
像这样的胜利,预言地下丰收的胜利,学习苏联先进的地质理论和技术经验的胜利,在今年是不少的。苏联地质工作的基本经验证明,根据不精确的地质图作钻探设计是十分危险的。乌石山铁矿的钻探工作曾面临着这样的危险,因为一九五一年测制的乌石山地质图是不够精确的。乌石山矿区地质工程师廖士范在今年一月重新进行了一次勘测,修正了地质图上的错误,把钻眼安在正确的位置上,见矿了。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地质勘探队都很好地学习了苏联的地质理论和技术经验,并不是所有的地质勘探队都取得了胜利。
旧的思想,旧的工作方式,还束缚着一部分地质工作者。旧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经常过着像候鸟一样的生活。春天带上几个学生,爬上高山。经费少得可怜,他们只能取很少的矿样搁在肩上挂着的小布袋里。他们无法进行地下地质的精确的勘探,甚至采集的矿样也无法送去化验。一到天气冷了,他们回到室内,凭着零碎片断的资料,臆测着,争论着各自的见解……。今天,人们会觉得,这种生活,这种工作方法,是旧中国地质工作的厄运,它将断送中国地质工作者的学术生命。可是,却有一些地质工作者认为这正显示着自己的深奥和渊博,他们认为登高一望就有五个差不多,槽探等等科学的勘探工作只是浪费,他们认为地表地质是高等的地质工作,他们称呼那些作经济地质工作的地质工作者是“江湖派”。旧思想就是这样紧紧地束缚着许多这些工作者,阻碍着他们学习苏联,障碍着中国地质工作的前进。他们只管地质,不管钻探,不关心岩心采取率。他们不重视从槽探和钻探工作中检验地质,有些人甚至醉心于多孔虫的研究,忽视当前的勘探任务。这些传统思想的锁链使这些地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离开了国家的要求,离开了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为工业建设提供精确的资料。
一九五三年是地质工作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已经传来许多地下丰收有望的喜讯。所有这些胜利都是地质工作者明确认识了地质工作必须为工业建设服务的目的性的结果;都是地质工作者学习苏联先进的地质理论和技术经验的结果。我国的地质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以更多的喜讯报告祖国地下的丰收。


第2版()
专栏:

伊春森林工业局五道库分局为什么一连数月不发工资
曹敏飞
不能按时领到工资,这是伊春林区工人的普遍反映。其中情况最严重的,要数伊春森林工业局五道库分局。该分局在作业紧张时期,工人常在八千名以上,而连续两个月不发工资,是很平常的事。因此,工人们反映说:林务局骗人,光让完成任务不给工薪。
究竟为什么一连数月不给工人发工资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惊人的浪费,提高了木材成本
伊春五道库分局的工作没有计划,干到那儿算那儿。领导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数字上的任务,而忘掉了掌握资金和控制成本,因而使成本无限制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工资无款开付。这个分局没有修好运输道,几千人的被服、粮秣及生产工具全由人背。背这些东西的工人最多时每天达七百人。据六个作业所的统计:去年共用了八万多工,合计工资二十一亿多元,每立方公尺木材约摊六千多元,这项浪费是提高成本的基本因素。杂工过多,也是提高成本的原因之一。六个作业所共用杂工二十二万多个,开支工薪人民币五十二亿多元,仍以六个作业所完成的木材数字来分配,每立方公尺摊一万三千多元。另外,各作业现场的负责人不认真执行国家的规定,随意降低林场等级与各项工程定额,也使得开支增加了。他们主观地认为林场等级划分过高,并不深入调查单位蓄积量究有多少,便将一等林场降为二等林场,或将二等林场降为三等林场,这样一来,每生产一立方公尺木材就要多开支一千五百元,因为林场等级越低,工程定额也随着低,而工资标准就提高了。随便降低国家所规定的定额也是常有的事。该分局前营作业所竟毫无根据地将装拖拉机扒力的定额按规定降低百分之十;庙岭作业所也主观地将浇冰道水箱定额由十六箱降到十四箱。这样,该分局的木材生产成本就大大超过了国家的规定。国家批准的成本每立方公尺木材是十六万二千元,这里包括采伐、运搬及流送等生产过程的总费用。但实际上仅在采、运两阶段就用了十五万九千四百四十元,结果使每立方公尺木材提高成本五万多元。
不确定工程定额,没有工资标准
该分局没有及时确定每项工程的定额,没有一定的工资标准,因此不敢及时开支。该分局决定后营作业所要在采伐后进行林场大清理,该所十七工队担负了这个任务。但这项大清理的工程却没有确定定额,作业所不知道工资标准,就是有钱也不敢开支。后来工人追问,作业所便请示上级,得到的答复是研究研究。过了一个时期,作业所又请问分局局长,分局局长让问伊春管理局抚育科。当时抚育科武占元科长恰巧下来检查抚育工作,但他说,这个问题应由工薪科负责,要请示他们。工薪科又说由抚育科处理。就这样你推给我,我推给你,一直拖了四个多月。后来十七工队一百零六名工人写了控诉书集体联名上告,由基层工会一直转到当时的东北林业部,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后来伊春森林工业局李局长到分局检查工作,才和分局粟局长共同研究,按采伐基本工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大清理的定额还是没有,工资标准仍未确定。
无计划地增加任务数字,开支范围扩大
该分局的领导干部认为多生产比少生产好,就有意识地把任务提高一些,但却没有顾及到成本的限制。他们的超额不是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的,其超额部分的工资就无法报销,当然就影响了工人的发薪。五道库分局去年按总任务超额完成百分之十一点三,这在表面上看来是个成绩,但如果研究
一下是怎样超额的,那就发生问题了。它不是在充分发挥了工人的劳动效率,改进了工具,或有发明创造,或改善经营方法等降低成本的条件下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因此,这种开支数字是在计划之外增加的,这样就影响工人不能按时领取工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