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东北行政委员会开会布置基层选举工作
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四月二十八日举行第二次会议,部署基层选举工作和第二季度工作。会议首先听取并通过了汪金祥副主席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报告,最后由林枫副主席作了总结发言。汪金祥在报告中对东北区进行普选的步骤和时间的安排问题作了具体的说明:根据东北地区的生产季节情况,基层选举工作拟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并把城市与农村的普选时间适当地错开,以便于掌握领导。第一步进行人口调查与选民登记工作,农村在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完成;城市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完成、第二步进行基层选举,农村在挂锄后开始,争取到八月底完成;城市九月初开始,到九月底完成。县(市)人民代表大会拟于十月或十一月召开。省(市)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央指定时间召开。为此,应即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县(市)选举委员会应于五月初全部成立起来,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指示积极进行基层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二)做好普选的宣传工作,根据中央关于普选宣传工作指示,各地五月份应即配合训练干部展开宣传;(三)整理城市街道组织,将居民委员会成立起来,为城市普选做好准备。
汪金祥接着指出:组织力量训练干部是做好基层普选工作的关键。根据东北城市和乡村人口情况,东北全区需要普选干部七万余人,必须按时集中进行训练,因此东北及各省(市)应抽调一批干部参加普选工作。抽调的干部应具备一定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并应有一定比重的领导骨干。关于干部训练,由各省(市)县选举委员会领导进行。各省要着重训练一批领导干部,以便指导与帮助县的干部训练工作。训练中要学好中央选举委员会所规定的各种文件。经过训练,要使干部懂得政策,学会工作方法,并交清各项工作纪律与请示报告制度。训练方法采取集中训练与重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训练时间省应在五月中旬开始(市可在六月下旬开始),时间为五天至七天;县应在五月下旬开始,时间为三天至五天。为了搞好干部训练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凡政策训练,要求各省(市)县主要负责干部亲自讲课,一般普选业务由民政部门负责干部讲课,人口调查由公安部门负责干部讲课。干部经过训练后,由县选举委员会统一编成工作队,每区派一个队,每三个村派一个组,每村派一选举委员会主席,区设人民法庭,展开普选工作。
关于基层普选工作的作法,汪金祥指出:各地在进行普选时必须密切结合生产,使普选工作真正成为推动生产的动力。为了切实达到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的五项要求:(一)人口调查与选民登记工作,在农村以自然村(屯)为单位登记,城市以户籍区为单位按院落、胡衕登记;要充分做好宣传工作,说明人口调查与选民登记的目的和意义,解除群众可能产生的某些顾虑;严格按登记表所列项目登记,不准随便增加项目;尊重群众生活风俗习惯,不限定登记时间,以便利群众生产和工作。(二)审查选民权是一件极细致的工作,必须向群众交清政策,有重点地确定审查对象,严格防止各种追逼乱斗现象之发生。(三)农村基层普选要结合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斗争,但必须以普选工作为主。其方法是:在普选前做好准备,由县负责分批召开会议,采取总结和布置工作的办法,领导干部带头深刻检讨,充分发扬民主,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好干部,揭发各种强迫命令、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在候选人提名和审查时再经过群众讨论鉴别,把那些被群众爱戴的并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人提为候选人,把坏人和违法乱纪分子去掉,以达到教育干部之目的。为了搞好这一工作,必须切实正确地掌握政策,防止造成混乱和偏差。(四)人口调查、选民登记和基层普选均应采取分批进行办法,一个县一般可分三批进行。(五)基层选举必须抓紧时间,利用空隙,强调便利群众、便利生产,强调庄严朴素,切忌铺张浪费,并必须发扬民主,防止包办代替。
最后汪金祥指出:各省市人民政府和选举委员会,对基层选举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经常进行检查,研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迅速订出计划,部署执行,保证普选工作的健康开展。为了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工作,从六月中旬开始,各省市每星期应向中央选举委员会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做一次情况简报。
在会议上林枫副主席作了关于普选工作的总结发言。他说:进行普选,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于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提高人民的政治积极性,推动国家的建设事业,具有伟大的意义。要向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解释工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才能真正做好普选工作。因此必须注意三个环节:第一,要求各级领导上必须重视这一工作,并能具体地细致地掌握普选中每一个环节,注意研究和贯彻有关的政策问题,注意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的积极性进行工作。第二,必须与生产建设密切结合,要通过普选,发动全体劳动人民积极搞好生产建设,工作方法也要注意适合这一要求,避免铺张和形式主义的做法。第三,要认真训练好普选所需要的干部,在调集干部时要保证一定质量,要使所有参加普选工作的干部明白这一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把政策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向他们讲清楚,以便正确地贯彻执行。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选举委员会成立
北京市选举委员会在六日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举委员会由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刘仁任主席,蒋光鼐、吴晗、冯宾符、彭泽民、孙晓村、薛愚、李乐光、张大中、冯佩之、柴泽民、张晓梅、舒舍予、王纯、傅华亭、钱端升、佘涤清、杜若、马玉槐、载涛、刘福二十人任委员。
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柴泽民作了选举准备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研究了成立选举委员会办公室等事项。
北京市自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议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后,就积极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选举法公布后,即在重点街道进行调查,草拟了选举法实施细则草案,郊区农村划乡的计划方案也已拟出。在选举委员会领导下,选举干部的训练、选举试验与划乡试验等工作即将开始。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
陈有为
四月间的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大殿前面耸立起一座巨大的钢铁骨架。它像一个魁梧的巨人一样,把长长的手臂探向十多丈的高空,吸引着远近行人们的注意。它是那么的高,路过天安门广场的人,就能隔着新刷的红墙望到它的上半身。
这座巨大的钢铁骨架就是在北京举行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上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展品——五十多吨重的塔形起重机。它显示了民主德国的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为了帮助中国建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是民主德国政府为了配合和帮助中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人民友好合作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举办这次展览会,中德两国的工作人员们曾经作了很大的努力。展览会的筹备工作早在去年就已开始,而具体的布置工作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紧张完成的。
由于运送展品的船只曾在海上遇到风暴,三分之二的展品直到四月中旬才运抵我国。当时距展览会开幕的日期已经不远了;但为了如期展出,德国同志们在他们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早,就积极进行布置会场的工作。在他们中间,有著名的教授,有工厂的技术主任,有建设柏林斯大林大街的劳动模范,也有曾获三次奖章的斯大哈诺夫工作者。紧张的工作常常使他们忘了进餐;有时为了急于完成一项安装工作,甚至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在工作中,他们不仅要求做到完全精确,而且要求尽量美观。展览会上每一架机器的位置,每一件展品的摆设,以至每一盏灯光的角度,都是经过他们的精心设计和布置的。在中德工人们的合作与努力之下,展览会的筹备工作终于如期完成了。当最后一架机器装妥了,最后一罐油漆刷完了的时候,尤其是当邓小平副总理为展览会揭幕剪彩的时候,在展览会前夕辛勤工作了几十天的每一个中国的和德国的工作人员都难以抑止住自己的喜悦和兴奋。
车间、现场、百货陈列所
这次展览会是民主德国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展览会。人们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工厂的车间、建设的现场和百货陈列所里一样。高大宽敞的大殿已经变成为一所巨大的综合车间了。这里有工作效率很高的各种钻床、铣床与刨床,有完全自动化的纺织机与印刷机,还有最新式的锯木机。大部分机器一经开动就会自己工作而无需照管,如果发生什么小的毛病,就会自动停止,静待检修。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其中用水力操作的冷圆锯机,它的锯刀直径是一千二百五十公厘,可以根据材料的硬度而自动调整进刀的速度,还有每分钟可制二百至八百个钉子的快速滚螺丝机,它可以根据工作料的直径自动伸缩:小至三公厘,大到八十公厘。此外,还有每分钟可作二千八百转的高速车床与精巧的万用工具铣床。
大殿西半部所陈列的,除了一些锯木机与制革机外,大部都是印刷机、订书机、折摺机和截纸机。这里有每小时可以折摺二万四千张纸的完全自动折摺机,每小时可印七千五百张的二色透印版印刷机,每分钟可钉一百七十本小册子的“快速”式铁丝订书机和半自动的串线装订机。所有这些快速的奇妙的机器,都博得了观众的赞赏。在这里,人们再一次地确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密切关联着的;只有在强大的技术先进的工业基础上,文化事业才能获得广泛的、迅速的发展。
在大殿内陈列着的成百部机器,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一律涂漆着苹果绿的颜色;它们在操作时所发出的声音很轻。据展览会中的德国同志解说,经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认为苹果绿的颜色在任何光线之下都不会损伤人们的视力,而机器操作声音的减到最低限度,也是为了保护工人的听觉器官。这不仅说明了民主德国科学技术的先进,而且也表现了民主德国政府对于工人健康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大殿前的庭院里,摆设着许多巨大的机器和其他展品。除了上述的塔形起重机外,还有一架拖拉式活动起重机。它是用柴油引擎来开动的,可以像卡车一样开到建筑工地的任何部分,它的具有五吨起重能力的吊杆可作三百六十度的转动,因此使用起来十分便利。这架轻便的重型机器,被建筑工人们视为最有力的助手。庭院中间还陈列着许多钻探机、蒸汽机、发电机、小型农业机器和小汽车、医疗车、载重六吨的大卡车以及构造精致的时速六十公里的游艇等等。
当人们带着对于这些重型机器的深刻印象,来到陈列着精密器械、实验用品与电气工具等展品的东西配殿的时候,又不能不立刻被这里的构造精巧、功效优良的东西所吸引了。从整套的牙医用具到一架像火柴盒那么大小的望远镜,每一件展品都强烈地说明着民主德国工业技术的高度水准,说明着德意志民族的勤劳与智慧。这里有不少的展品使得观众感到特别兴趣:如可以烧煮食物的高度耐热的石英玻璃器皿,可以插入人体内部的内脏解剖用器械,当场可以通话的对讲电话机,带有照相机的显微镜,以及医疗手术上用的无影冷光灯等等。
在二殿内陈列着化学工业与纺织工业产品、文化教育用具和人民日常生活用品。这些贵重的东西,向观众们显示了民主德国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的富足情形。这里布置得像一个琳琅满目的百货陈列所,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所喜爱的东西:爱好运动或音乐的人们将在制作得十分精巧的球类与各种乐器旁留恋不舍,家庭的主妇将对那几架灵巧的缝纫机欣赏不止,而从事医学的或医疗工作的人们,则将对那付可以折为四十五个部分的人体模型感到兴趣。永不褪色的衣料、人造纤维制成的内衣,各种医药用品,以及陈列在这里的所有展品,都充分地说明了民主德国轻工业的发达情形。
中德友好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这次展览会的举行,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有着很大的作用。就在德国同志们来到中国以后这短短的几十天里,已经发生了不少动人的事例。德国同志一到中国就立即表示,他们这次不仅带来了机器,而且也带来了技术,他们要把两样东西都毫不保留地交给中国的工人兄弟。
当展览会的机器还未到达中国的时候,德国同志们曾应邀到外文印刷厂和北京新华印刷厂去帮助调整与安装它们原有的机器。他们把原来的机器全部拆散,然后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安装,好让中国工人了解全部的安装过程。有时候,他们甚至把刚安好的再拆开来,要中国的工人重新装起,并且还要求中国工人们把安装的原理也讲出来。为了答谢德国同志们的盛情,外文印刷厂的工人们在机器装完后的第二天,曾和他们举行了一次联欢晚会。会上两国工人同志亲密地交谈,尽情地欢笑,歌声连着歌声,舞蹈接着舞蹈,从下午六时一直继续到晚上十一时,大家还是余兴未尽,留恋不去。通过这次晚会,两国工人们的思想感情是更加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了。
展览会的机器运抵中国以后,德国同志们就请中国工人——原订货厂家的工人们一起来参加安装工作。这对我们的工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学习技术、掌握技术的好机会。新华印刷厂的杨朴小组在被派来参加安装工作时,就向他们的领导同志提出了保证:不但要学会,而且要学好。在九天的安装期间,他们和一个德国工人小组一起工作,逐渐学会了安装自动折摺机、配页机与自动印刷机的技术,现在正在进一步掌握操作与检修技术。在工作中,两国工人充分地表现了兄弟般的互助合作精神。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自开幕到现在,参观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一个月以后,展览会还将移往上海举行。可以相信,通过这次展览会,广大的中国人民不但将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到民主德国的工业面貌和生产能力,而且也将更加加强建设我们祖国的信心。


第3版()
专栏:

苏联的无线电节
 尔煌
无线电这个最好的通讯和传播文化的工具,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亚历山大·斯特潘诺维奇·波波夫发明的。他在一八九五年五月七日俄国理化协会在圣彼得堡(即今列宁格勒)举行的大会上,提出了他所发明的东西——世界上第一架无线电收音机。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无线电发明五十周年的那一天,苏联政府为了纪念伟大科学家波波夫的伟大发明,明令规定五月七日为苏联的无线电节。
波波夫把他毕生的精力和知识全部献给了他自己的祖国。曾经有些人想用重金聘他到国外去工作,但被他拒绝了。他说:“我是一个俄国人,所有我的一切知识、劳动、成就都是属于我的祖国的。……假如现在没有人知道的话,将来总有一天,大家会知道我的事业对祖国贡献是多么伟大,以及这样一种新的通讯工具不在外国,而是在俄国发明,对我是多么愉快。”
一九○○年巴黎国际电气机械博览会审查团赠给波波夫一枚金质奖章和证明书,奖励他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无线电台。
波波夫生于一八五九年三月十六日。他从小就特别爱好数学和物理学,后来在圣彼得堡大学毕业。他在学生时代就开始研究电磁波。当时有许多物理学家也在研究电磁波。但是,只有波波夫研究了实际应用电磁波的问题。他逝世于一九○六年一月十三日。他的继承者,俄国的科学家及工程师们虽然努力进行无线电的研究工作,但进展得很迟缓;只有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这个工作才得到迅速的发展。
苏联无线电发展的全部历史是与天才的领袖列宁和斯大林的名字分不开的。列宁在临时政府被推翻以后所作的广播演说,可说是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无线电广播的国家,别的国家使用无线电广播要比苏联晚得多。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广播事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苏联无线电台的数目和电力在欧洲已是首屈一指的了。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无线电工业曾给予英勇的苏联红军一切必需的无线电工具。战后,建设广播电台的五年计划大大地超额完成了。苏联政府十分重视无线电化的事业。千千万万的无线电业余爱好者积极地参加了农村无线电化的工作。
苏联的无线电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苏联政府对无线电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因此无线电的专门研究工作在苏联得以广泛地开展。苏联科学院发起了波波夫金质奖章竞赛,在每年五月七日——无线电节——总要奖励在无线电领域上有重大科学成就和发明的人。波波夫金质奖章的颁发是在一九四八年开始的。
苏联的电视事业也有着很大的发展。苏联的电视事业也是占世界第一位的。现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都建立了设备最优良的电视广播台。
苏联的无线电事业是为崇高美好的目的而服务的。它已经成为建设共产主义,丰富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苏维埃爱国主义精神和促进苏联各族人民之间的友谊,宣传和推广先进生产经验,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科学知识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工具。
苏联无线电节现在已不仅是苏联人民的重大节日,而且已成为全体进步人类的重大节日了。在这一天,全世界人民将更明显地看到以苏联为首的进步的无线电事业在保卫和平的事业中起着怎样重大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我国人民广播事业在蓬勃发展中
左荧
我国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无线电广播电台了。那时候的广播电台是反动统治者用来欺骗人民和麻醉人民的工具。到一九四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开创了我国人民广播事业。
一九四五年九月初,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这个没有电力供应和工业基础的小山城城外的山沟里,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年青的人民广播工作者克服了物质条件和技术设备的种种困难,创建了我国人民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不久,张家口、邯郸、哈尔滨等新华广播电台也先后开始播音。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广播那时候起,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人民就把解放区的广播看成“黑夜里的明灯”。因为他们从解放区的广播里,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情况和人民生活中的种种动人的事情,可以认清中国人民应该走的道路。在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年月里,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曾作了三次大的转移。有一个时期,曾经把陕北山沟里的一间小土地庙临时改作播音室,在神坛上放着播音话筒。后来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广播电台编辑部和播音室分设两处,相距几十里路,常常为了及时向全国人民报告重要消息,我们要用电话将消息一个字一个字的传给播音员再向全国广播。但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人民的广播从来没有间断过。
随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我国人民广播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第四十九条规定了
“发展人民广播事业”。三年多以来,我国人民广播工作者,遵循着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决定和指示,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全体人民广播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以及伟大盟邦苏联的慷慨无私的帮助下,建设着和发展着人民广播事业。一九四八年我国只有八座人民广播电台,到一九四九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全国就有四十五座人民广播电台了。现在全国共有六十座人民广播电台。其中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那一天开始播音的。一九五三年初,我国各广播电台输出电力的总数超过了一九四九年百分之四十七。不论从电台的数目或输出电力来说,目前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建设已经都超过了中国无线电广播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为了使广播有效地为我国广大人民服务,为了使他们能有收听广播的机会,中央人民政府前新闻总署在一九五○年四月,发布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三年多以来,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收音组织。目前,全国不仅绝大部分县已经普遍地设立了收音站,而且在华北区、华东区的一部分区和镇也有收音站了。到今年二月为止,全国各地有收音站两万零五百十九个,专职和兼职的收音员三万二千六百六十七人。另外,在大中城市里,还有几万个街道、妇女、青年、儿童的收听小组。广播收音网在部队里也正普遍地发展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正在朝鲜前线英勇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每个战斗单位,都已装设了收音机,配备了专职的收音员。全国各地有线广播站的发展也很快。现在全国有五百七十五个县城和区镇设置了有线广播站,还有很多工厂矿山和机关学校也建立了有线广播站。仅据北京、天津、上海等八个城市统计,就有三千四百八十九个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广播站。全国各地的听众,每天就通过这些收听工具从广播中听到国内国际的时事报道,各方面建设的新成就以及优美的歌曲和戏剧。
我国人民广播,已经逐步地走进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它正在进行着巨大规模的宣传鼓动和教育工作。去年头十个月里,二十一个省的收音员就下乡组织了一千八百三十二万农民收听广播。各县、区收音站收抄广播出版的通俗小型报纸有一千零五十六种,一般都发行几百份,有的多到五千多份。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等伟大的政治运动中,人民广播都起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天津、南京、武汉等几个城市,广播听众最多的时候曾达到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像二百多万人口的天津,曾经不只一次组织了规模巨大的广播大会,每次都大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收听。一九五一年从朝鲜前线回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在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二十八次广播演讲,向全国人民报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英勇杀敌的情况。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柴川若同志谈,全国至少有一亿人收听他们的广播。去年“中苏友好月”期间,苏联著名艺术家代表团和苏军红旗歌舞团来我国表演时,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组织的广播演奏大会,有组织的听众就有一千三百多万人。当时广播电台收到听众给苏联著名艺术家代表团和苏军红旗歌舞团的信件达七八万件;有些听众并把许多珍贵的礼品送到广播电台,要求代为转赠,上海市民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献给苏联朋友的鲜花堆满了一卡车。在经常的广播中,人们还学到了许多知识。北京、上海、重庆等几个广播电台举办的“俄语讲座”,先后有六万九千多人参加收听学习。许多人民广播电台经常举办的“政治常识讲座”、“时事讲话”和“科学常识讲座”更受到广大人们的欢迎。
现在,我国边疆的藏族、蒙族、朝鲜族和维吾尔族人民,每天还可以收听到他们自己民族语言的广播。这不仅因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设有蒙、藏、朝鲜等民族语言的广播节目,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广播电台。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有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台。在东北朝鲜民族聚居区的延边专区,有延边人民广播电台。西南人民广播电台和青海人民广播电台也都设立了藏语广播节目。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也用维吾尔语广播。在这些兄弟民族居住的地区,收音网也正在逐步建设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国外广播,现在每天用日语、英语、朝鲜语、越南语、印尼语、缅甸语、暹罗语等七种语言向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各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广播。另外,还用广州、潮州、厦门、客家四种方言向国外侨胞广播。许多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每天都用极大的兴趣收听北京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接到很多国外听众的来信,信里充满了热情。他们说北京的广播增强了他们为和平而奋斗的信心。
随着我们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也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我国人民广播工作者,将进一步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根据广大听众的要求,在物质条件可能的范围内,努力提高我们广播工作的质量,克服我们工作中的缺点,以适应我国新的经济建设时期的需要。在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热烈的支持下,在苏联以及其他兄弟国家的帮助下,我国人民广播工作者正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我们广播事业的建设计划而努力工作着。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西康藏族自治区汉族干部学习藏文
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的汉族干部正在积极学习藏语藏文,藏、彝族干部也自愿参加了汉族语文的学习。自去年十一月自治区第三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出关于发展民族语文和鼓励各民族干部学习藏语藏文及汉族语文的决议后,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成立了民族语文班,中国共产党康定地方工作委员会也抽调了三十多名在职干部专门学习民族语文;各县都制订了领导汉族干部学习藏语藏文的计划。许多汉族干部把学好民族语文订入个人的工作计划或爱国公约,他们今春下乡帮助农民春耕时,还抽出时间坚持学习。现在,汉族干部已普遍学会了一百句左右藏语,有的已经能作简单的藏语会话了。各地汉族干部在学习藏语藏文中,得到了藏族各界人士的热心赞助。许多当地藏族领袖人物和宗教界人士亲自担任藏文教员。同时,许多藏族干部为了便于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取得汉族干部的更多帮助,也自动要求学习汉文、汉语。各县藏、汉族干部间已开展了藏、汉语文互教互学的活动。


第3版()
专栏:

苏联工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访苏联工会代表团团长伊·维·戈罗希金
本报记者 谭文瑞
我们常常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不仅以极大的关怀注视着苏维埃国家的每一项发展和成就,并且怀着无限的热情学习苏联的经验,作为我们前进的指南。现在,我国已开始进入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制定工会在这伟大的历史时期中的方针和任务。苏联工会组织昨天的和今天的经验,对于我们都有着重大意义。记者访问了前来我国参加庆祝“五一”大会和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苏联工会代表团团长伊·维·戈罗希金同志,请他谈谈苏联工会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戈罗希金同志首先和我们重温了一下苏联在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的历史背景:俄国遭受了第
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破坏,十月革命胜利后又经历了国内战争和武装干涉,因而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面对着许多经济上的困难。但是全体苏维埃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以巨大的努力医治了战争的创伤,恢复了备遭破坏的国民经济,开始把国家引上新的历史阶段——实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建,把苏联由一个贫弱的农业国家变成为富强的工业化的国家。这就是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三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戈罗希金同志说:“要完成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不仅面对着缺乏资金和技术人员等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困难,而且还要与党内党外的机会主义分子进行斗争。这种斗争也反映在工会组织的内部。工会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各种机会主义,肃清了敌视苏维埃国家和苏维埃政权的分子,大大加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保证了五年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建设了重工业,发展了集体化的农业,奠定了最后消灭剥削制度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后,苏联工会的中心任务就是动员全体工人积极地以全部力量投入建设的高潮。工会提出了“完成五年计划”的口号,动员工人展开突击社会主义竞赛运动,提出竞赛条件,根据国家的计划而订出自己奋斗的目标并保证其完成。工会并大力支持工人们的各种新创议;同时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障碍工人创造性与积极性的官僚主义,使工人们生产热情空前提高,掀起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热潮。
苏联的工会当时不仅在城市里,在工业、运输业、基本建设中起了组织工人参加生产的作用,而且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革中也进行了工作。工会组织工人到农村去帮助农民成立集体农庄,帮助集体农民生产,和进行政治宣传鼓动及改良农具等辅助工作。
一九三一年斯大林同志指出了苏联当时在进行经济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困难,工会就曾尽了全部力量帮助克服这些困难。例如关于劳动力的问题,当时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失业现象消灭了;农村组织了集体的生产,农民自流入城的现象也告终止,因此必须有组织地吸收工人来供应工业的需要,同时把生产机械化。工会的任务除了协助有组织地招收工人外,还要努力帮助消灭劳动力的流动性,使工人固定在一定的生产中,以便学会掌握复杂的生产技术。在这方面,工会帮助各企业部门制订正确的工资标准,解决工人的饮食、居住问题,消灭平均主义,改善工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工会同时要向工人进行广泛的解释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提高生产率就是为了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使工人们关心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的质量,消灭无人负责现象,建立负责制,改善了劳动的组织。又如培养技术干部的问题,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二九年就指出:“而在现今工业技术改造时期,干部问题正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决定一切的问题。”在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许多旧技术知识分子是公开或暗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因此在建设当中大感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业指挥人员。工人阶级必须迅速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干部。在培养干部的工作中,工会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一方面成立各种速成训练班培养大批干部,另一方面把成千成万的工农干部送到大学去深造。同时工会并注意照顾忠心工作和思想转变了的旧技术知识分子,使他们可以得到正确的使用,为建设工作服务。戈罗希金同志总括起来说:“我们工会的任务就是积极参加提早完成五年计划的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们创立了从前所没有的黑色金属冶炼业,汽车制造业,机器制造业,现代化学工业,航空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等巨大工业部门,奠定了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苏维埃国家的国防力量也随之而加强了。同时,我们消灭了失业现象,就业人数大大增加,一九三三年重工业部门的职工人数比一九二八年增加了一倍。工人的生活也获得了改善,职工工资每年平均增加百分之六十七;一九二八年的社会保险事业费共十亿五千万卢布,一九三二年便增加到四十一亿二千万卢布。”戈罗希金同志特别提醒我们:“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都是斯大林同志亲自领导制订和实现的。每一个苏维埃公民都深深知道,苏联三十年来的一切成就,都是与斯大林的英明领导分不开的。是斯大林领导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戈罗希金同志把话题转到苏联工会组织在今天共产主义建设时期中的作用,他简要地叙述了苏联工会如何动员和组织广大工人参加共产主义建设,以及如何领导工人推广先进生产经验。他说:“现在苏联所有的工人全力为完成第五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工会的工作也就完全服从这一伟大的目的。工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社会主义竞赛,制订全苏的竞赛条件,检查竞赛的结果,确定先进的企业,为提前完成本年度的计划而努力。”他并列举了工会进行具体领导的几个例子:各厂矿的工会委员会,以很大的力量在职工中进行广泛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了解进行竞赛的意义和认识应该完成那样的生产任务与达到那些指标,明白不仅要提高产量,而且要降低生产成本。另外一项任务,就是帮助职工根据实际情况订立竞赛条件,帮助他们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完成竞赛计划:如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学习,帮助熟练的先进工人带徒弟,和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宣传鼓动,以鼓舞工人的生产热情。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工会并且要随时注意帮助比较落后的工人赶上先进的工人,具体的作法就是通过组织斯大哈诺夫学校和技术训练班等来提高工人的技术。此外并要经常帮助工人提出新的创议和改良工具,改进生产技术。苏联各工业部门的职工最近两年就有了将近一百五十万件的发明与合理化建议。戈罗希金同志特别强调:在竞赛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总结和推广先进生产经验工作。工会必须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及时宣传先进生产者的经验和组织工人们学习。他说:“社会主义竞赛保证了劳动率的提高和生产质量的提高,大大有助于生产计划的完成,它已成为全民建设共产主义的有力工具。由于成功地展开了社会主义竞赛,苏联人民已顺利完成了第四个社会主义建设五年计划,第五个五年计划的两年计划也已顺利完成了。”
戈罗希金同志还谈到苏联工会如何关怀工人的生活和福利,以及苏联工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形。他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特点和要求就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的的;工会的主要任务也是帮助职工提高生活水平,首先是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生产,也就可以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的生活。”与重工业发展的同时,苏联的各种民用轻工业也不断在发展。苏联全体劳动人民一九五二年一年中所享用的日用消费品便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的五年的总数量还多。随着生产的发展,苏联从一九四七年起逐步降低工业品与食品的价格,今年四月一日已是第六次减低物价了,物价一次又一次的降低,无疑地也就大大提高了工人和农民的实际收入,不断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工人的居住问题也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在城市和工人住宅区修建了面积一亿五千五百多万平方公尺的工人住宅,在农业区建筑了三百八十多万幢以上的房子。在修建工人住宅中,工会以很大力量来协助推动建设和监督分配工作。在制订工资标准,改善劳动保险和技术安全设备,对职工进行文化教育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苏联工会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戈罗希金同志说:“自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消灭了失业现象之后,工人的队伍逐年扩大,改善工人生活便成为工会的重要任务了。”
苏联工会同时很注意对工人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工作,戈罗希金同志说:“在苏联各工厂中的文化宫、俱乐部的文教活动中,工会经常组织演讲和报告,向工人们讲解中国劳动人民各方面的活动和发展,工会的报刊也经常刊载中国工人的劳动生活和成就。工会用一切的办法积极支持政府加强中苏友谊的措施。苏联工人对中国人民各方面的工作和成就是无限关怀的,他们坚信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加强是世界和平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生活改善的强大保证。”他最后表示:“我这次到中国来参加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感到很荣幸。希望大会顺利进行,进一步改进工会的工作,动员广大的人民参加并完成大规模工农业建设的任务。相信中国总工会一定能够把全国工人团结在英勇的中国共产党和久经考验的毛泽东主席周围,为建设工业化的祖国而奋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