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河南、安徽等省遭受霜灾地区农民
积极进行浇麦保苗和生产救灾
近一月来,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山西等省遭受霜灾地区的农民,在当地党政领导机关的领导下,采取了各项有效的措施,正积极进行浇麦保苗和生产救灾。
四月初,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山西等省的二百五十多个县,突然遭到几十年来所未有的晚霜袭击,共有九千六百余万亩的农作物,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以冬小麦受害最重,占各种受害作物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霜灾发生以后,中央及当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立即采取了各项有效的生产救灾措施,领导受灾地区的农民大力开展了浇麦保苗和补种运动。重灾区的中共河南省委员会第二副书记赵文甫,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管文蔚,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黄岩等负责人员,都深入灾区,帮助当地干部,加强生产救灾工作的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农业部、粮食部、财政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合作总社等部门,也派出大批干部,分头到灾区进行慰问,检查灾情,协助地方政府指导生产救灾工作。各地通过宣传慰问和检查灾情,说明克服灾荒的有利条件,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初步地稳定了灾区农民的情绪,迅速开展了保苗补种运动,普遍进行浇水、施肥、锄麦、补种。许多受害的麦苗由黄变绿,主干冻死的麦株,很快地长出了分枝。确实无望的麦田则补种秋禾和早熟作物,如安徽省阜阳、亳县、临泉、涡阳、阜南五县,在四月下旬雨后三天中就补种了高粱、玉米、瓜类达十一万亩。
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国营经济部门努力调拨、供应口粮和种籽,大力支援灾区农民。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财政部除及时发放了今年度救济粮款外,又增拨了七百亿元,帮助困难户解决了口粮问题。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发动群众互助互借,并贷发本地储备的备荒种籽,帮助农民解决了缺乏补种种籽的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及华东行政委员会又调拨高粱、玉米等种籽一亿六千万斤,帮助解决安徽、江苏两省的缺种问题。人民银行也在河南、江苏、山东三省,贷发种籽贷款六百多亿元。为保证灾区粮食的供应,中央及各省粮食部门都加强了粮食调度、市场管理和组织供应等一系列工作。四月下旬,规定增调到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粮食,均已源源运到。
此外,受灾地区的国营经济部门,正大力帮助农民推销土产,开展副业生产。江苏省土产公司在淮阴、沭阳、宿迁等地,大量收购农民的粉丝和其他副业产品。江苏省合作总社已帮助徐州专区的农民打开了芦席的销路,并正准备在苏州、松江等专区,大批收购红花草籽,供给灾区农民播种绿肥。
目前,各受灾地区的农民,在保苗补种结束后,正紧张进行春耕播种。但不少地区的干部、群众对于从长期着眼积极增产粮食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有的还存在单纯依赖政府救济思想;节约备荒和副业生产还没有普遍开展;土产特产的销路还没很好打开。这些问题必须及时予以解决,才能做到彻底战胜灾荒。


第2版()
专栏:

新疆军区农业生产部队完成早春作物播种
新疆军区所属农业生产部队,已适时完成早春作物播种工作。驻扎在天山南北的农业生产部队,于解冻以后,依据所在地区的不同的地温情况,先后于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开始春耕播种,到三月底四月初为止,二十万亩春小麦全部按时播完;去年播种的三十多万亩冬小麦,也都进行了春耙,部分杂粮与豆类作物也及时下了种。
在今年早春作物播种期间,新疆军区于二月下旬即发布了关于春耕播种工作的指示。春耕开始后,军区农牧处又抽调干部五十二人,组织了六个检查组,分赴迪化、伊宁垦区、玛纳斯河垦区、阿克苏、焉耆、哈密等地区,检查部队生产工作。各师、团领导机关负责干部也根据军区指示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经常深入下层,进行检查和具体指导。这对胜利完成早春播种工作,起了很大的保证作用。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争取全面丰收,部队根据军区指示,结合三年来的生产经验,采用科学耕作法,进行了精耕细作。今春播种的小麦地,有百分之八十都是经过去年秋耕和冬灌的,土壤已得到充分风化,地墒很足,播种前都施了基肥;“八一”农场五百二十亩丰产春麦每亩施了基肥三千斤。在播种时间上,大部分是在地温三至四度时播种的。焉耆某部在适当的播种期内,及时地播完春麦一万六千亩,并春耙冬麦二万三千多亩;“八一”农场按计划在十天内播完一万三千多亩春麦,而且都是用条播的方式进行密植,播种量每亩十八至二十斤。大部分籽种选用的是产量高、质量好的黑芒种或大头麦种,并经过精选、机选和籽种消毒、发芽试验等。
春播中,部队加强了组织领导,合理组织了劳动力,实行了生产定额制和十小时劳动制度,并且普遍使用了苏式马拉农具和机械农具,使耕作质量和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焉耆某部在早春播种期间,以三十二台拖拉机,在十五天内播完三万六千多亩早春作物。某部四连平均每张犁每天犁地十亩六分,该连亢元甲用摆耧日播四十一点二四亩;某部柯大堂使用十二行播种机平均日播七十四点三一亩。
春播期间,各单位对防旱抗旱工作都非常重视。哈密某部为了不误农时,及时放水,于四月五日提前完成长达七十五华里,可灌农田十万亩地的红星二渠;蓄水五千立方的红雁池蓄水库也在三月初全部竣工;玛纳斯河垦区某部在十天内整修了一条长二千多公尺的头浮渠,保证了作物的及时灌溉。
现在,春麦大部分已出苗,冬麦经过春耙生长得很好。棉花、水稻、包谷等晚春作物,也开始了播种。(新疆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组)


第2版()
专栏:

广西省郁林县
政策宣传没做好,群众生产劲头小
广西省郁林县农村春耕生产,已经进入了紧张阶段。四月中旬,秧地里秧苗就已长到了三寸左右,各乡已经出现了一块一块插下了秧苗的水田。可是,许多农民至今还不能安心生产。郁林县是在今年二月初结束土地改革复查工作的,由土地改革到生产建设,是个大拐弯;从准备春耕到现在,干部、群众的一些思想问题和顾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而阻碍着春耕生产运动的开展;有些农民甚至把田地丢荒了。最普遍的思想顾虑是怕增产了会增加负担。长发乡贫农何八叔说:“今年四、五月禾生得最好,又要评定产量,不知道要评成多少啦!”有的农民怕会有第二次土地改革,石柜乡还有中农“献田”,或把田分给自己的亲戚。许多农民对社会主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五区成均乡乡长对互助组员说:“现在不用搞互助组了,过两年吃大锅饭了。”于是就有五户退组了。有的农民看见别人搞互助组,努力劳动生产,就说:“你们这样下劲干什么,我不下力,过两年‘合紧’了,我也有一份。”有的每次到镇里赶集就大吃一顿,还说:“这样世界,不吃做什么,不久就‘并并紧’了,社会主义快到了。”有许多农民在生产生活上都有困难,自己又不想办法,希望政府救济。另一方面,有余粮的中农又不敢借贷。他们说:“最怕有借不还,还要加上个‘高利贷剥削’的帽子。”地主有的也荒了田,二区金谷乡地主荒田近四十亩,和睦乡地主也丢荒了三十多亩田。(在这里几十亩田是十分宝贵的,土地改革时农民每人平均才得一亩多水田。)
许多乡过去强迫农民组织了互助组,现在垮台了,干部心里就着急起来。七区大塘乡在宣传互助合作,组织互助组时,区干部就不敢大胆宣传“自愿”这个原则,怕他们自愿之后,互助组散了,“垮台了,没法再组织”。万隆乡大力宣传了自愿互利的组织原则,可是又放松了领导,旧的强迫组织起来的“互助组”是垮台了,新组织的互助组却都是“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有人有牛有资本的“组织”起来了,贫苦农民没有组织进去。
在晚解放地区,特别是广西,大部是土地改革刚结束的地区,目前最重要的是稳定农村新的生产关系,使劳动群众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尽量发挥生产积极性。主要矛盾是动荡不定的思想和发展生产的要求的矛盾,还不是保守思想与先进技术的矛盾,也还不是个体生产积极性与互助合作的矛盾。中共郁林县委却忽略了这一点。虽然自准备春耕以来就发现了群众的思想问题,却一直没有积极地设法解决。在召开区委书记、区长联席会议布置工作的时候,只是泛泛地布置“目前是贯彻婚姻法运动到了结束与总结阶段,今后以生产为中心,结合经常的贯彻婚姻法”。会上也布置了“大张旗鼓宣传农业增产”,但重点只是布置了“推广选种、播种的先进方法”,“大力推广耕作技术,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又着重而具体地布置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的总结结束工作。区委书记、区长回去后,照样布置下去;下面干部也照样做下去。大家都忙于总结贯彻婚姻法运动,忽略了春耕生产。在县的生产重点大路乡工作的两个区级干部,为了区里要总结贯彻婚姻法运动,被抽回了一个。后来虽提出了“抓生产”,但对宣传生产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仍然重视不够。县的生产重点大路乡宣传了中南行政委员会发布的“十项措施”和广西省人民政府农业生产布告以后,农民暴露了一些思想情况;可是,干部没有很好地帮助解决。县、区干部宣传政策的时候,只是拿条文来念给乡干部听。乡干部学不好,听不懂,自然也就不能向农民群众很好地解释。二区全区二十五个乡,到四月中旬只有七个乡在乡干部、村代表等会议上宣传过“十项措施”和广西省人民政府农业生产的布告,其余十八个乡未曾宣传过一次。八区龙安片十一个乡,也只有两个重点乡宣传过一下,其余都只是在乡干部会议上读了一下条文。各区干部对群众的生产顾虑置之不理,而急于搞互助组、搞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当这些未被农民所欢迎,所接受时,就埋怨群众“落后”、“保守”。结果,反而妨碍了当前的春耕生产运动。七区中凤乡来了一个专区姓施的干部,他整天在乡里忙着要大家做合式秧田、疏株密植等等,却没有理会农民心里在想什么,困难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他走后农民说:“施同志走了,好极啦!他在这里老是缠着我们,真不知我们工作忙!”
因为群众顾虑未打消,所以爱国增产运动老是开展不起来,春耕季节越来越紧迫,下面反映的情况却老是旧情况。干部觉得生产运动开展不了,也苦闷得很。
春耕生产运动是能迅速开展的,政策是能为群众接受的,但首先要政策和群众见面。在郁林也已经有好些地方做对了,解决了问题的。像九区七团乡,组织乡干部认真学习了政策,又摸清群众的思想,针对顾虑耐心地宣传讲解,群众听了很高兴,中农把自己用不完的谷借出了,解决了贫苦农民的籽种、口粮等困难。八区正阳乡农民原打算把一百五十亩田丢荒,经过副区长亲自讲解、宣传“十项措施”,群众高兴地说:既是这样,不怕没人耕了!后来有些群众还不大相信,拿了张纸给副区长说:“同志,请把你刚才讲的写上,盖上章。”这说明群众是拥护我们的政策的,也说明要群众相信我们的政策是不容易的,必须从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切身经验出发,用事实表现给群众看。(张朝光)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读者来信摘要
反对麻痹思想加强保密工作
——读者来信述评
最近我们接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某些机关和干部不重视保密工作,甚至发生泄密、失密事件的情况。有些机关对机密文件的清理工作不负责任,甚至把机密文件当废纸出卖了。如中国百货公司新乡采购供应批发站的同志来信反映:原平原省人民政府在机构撤销时把商业厅的一些内部报告和干部鉴定表等密件当废纸出卖,幸被该站朱遐龄同志在废纸商处发现,才花钱买了回来。有些干部随便带着机密文件外出,并且又不注意保管,以致发生丢失文件的事件。如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的一个工作人员竟将该局的机密文件“五年建设计划的说明”在北京市东安市场内丢失,幸被市场内有生皮箱行店员、青年团员李旭东拾到,送给了派出所。又如青年团北京市东郊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刘玉满竟将一个放着很多机密文件和机关出入证的小皮包丢失在青年宫电影院,并且不积极寻找,直到北京市公安局东单分局通知他后才来取走。有一些干部在公共场合随便谈论有关国家机密的问题。读者反映他们在理发室、浴室或公共汽车上听到某些政府机关或企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旁若无人地大谈机关内部情况或军政大计的来信就有好几件。此外,有一些机关对内部刊物缺乏严格的收发、保管、检查制度,因而也常发生丢失。如读者严剑反映:江西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在前一时期检查了所属各单位保管内部刊物的情况,发现丢失现象很严重,如南昌市盐业公司营业部在一九五二年内就丢失了十一期内部刊物。
自一九五○年二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
“关于保守国家机密的指示”以来,我们的保密工作有了不少成绩。但是,读者反映的以上情况说明,目前我们有些机关和干部还有着相当严重的麻痹轻敌思想,致使保密工作还存在一些缺点和漏洞。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某些领导干部对保密工作还缺乏应有的重视,他们没有经常对干部进行严格的保密教育,使干部们认识保守国家机密是一件经常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放松了对保密工作的检查、督促,对于那些违反保密原则的工作人员又不严肃处理和认真教育。
忽视保守国家机密的错误态度必须迅速纠正!应该认识:我们祖国建设的成就愈大,敌人对我们的仇视和破坏活动也就愈加疯狂。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工作,敌人更是千方百计地用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段,企图窃取我们国家的机密,破坏我们的建设事业。如果我们麻痹大意,就会使敌人有空子可钻,就可能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杜绝失密、泄密现象,各地领导机关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干部的保密教育,使他们提高警惕,清除麻痹思想,自觉地保守国家机密;同时,还必须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和堵塞目前保密工作中的漏洞。对已经发生的严重泄密、失密事件,有关领导机关应该进行严肃的处理,以教育全体工作人员。
中共新乡地委党校运到武昌的一百多吨石灰变成了废物
武汉市搬运公司武昌分公司业务股杨重明来信:中共新乡地委党校不爱护国家财产,使一百多吨石灰变成废物。
一九五二年四月,该校机关生产部干部裴绪生押运了二十车皮石灰到武昌车站,当时卖了十五车皮,还剩五个车皮(计一百多吨)没有卖出去。因为石灰放在车站要付延期费,该校就向当地公安机关交涉后把石灰暂时堆放在大东门口一个空旷地上。我们武昌搬运分公司第五服务站马车队工人替他们把石灰由火车站转到空地,搬运工资二百零四万余元,裴绪生当时说第二天就付,但以后并没有照办。经我们工人去信到中共新乡地委党校催问,直到今年三月才把工资催来。但是这一百多吨石灰放在空地上,经将近一年风吹雨淋,已完全变成废物,一钱不值了。若按目前的市价计算,这批石灰共使国家财产损失四千八百万元。该校这种不爱护国家财产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
华东建筑工程局不履行合同宜兴县合作社工作大受损失
江苏省宜兴县合作总社郑枫来信:华东建筑工程局与宜兴县合作总社推销股在一九五二年第四季度签订了石灰购销合同,规定双方在一九五三年第一季度交易石灰九万公担。但是华东建筑工程局并不切实履行这个合同,在规定时期内仅购买占合同规定数量百分之六十左右的石灰。而在二、三两个月中,他们没有一次是按合同规定日期到上海及时卸货,延搁时间长者达二十三天,最少也有八天。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两个月来共有一百三十二只船运石灰到上海去时因卸货不及时而被延搁,平均每只船被搁十五天左右,这笔支出就在一亿元以上。
华东建筑工程局这种不履行合同的作法,搞垮了宜兴县合作总社的生产计划和经营计划。如宜兴县两个经营石灰的生产合作社因此生产不能按计划进行,而只能按该局通知来进行。
合作社为了不影响国家基本建设,必须根据合同的数量储备原料和燃料,而石灰运到上海后却被延搁,不能及时结账;共积压资金五十五亿元以上。这样,合作社大量拖欠国家银行的资金,生产合作社向当地煤业建筑器材公司购买煤块也不能如期付款。
希望华东建筑工程局深入检查这件事情,并作适当处理。
上海中国纺织机器厂的一座电气炼钢炉使用不合理
周钧禾、李传栻来信:上海中国纺织机器厂(公私合营,属中央纺织工业部领导)有一座自动控制的电气炼钢炉。但这个厂是生产织布机的,钢的需要量并不多,质量要求也不高,因此这座炼优质钢的炉,现在被用作生产普通钢料。这不但使国家每年少生产四千多吨优质钢,而且也增加了该厂制钢成本。同时这座电气炼钢炉所产钢锭超过该厂实际需要;而该厂又没有钢锭加工设备,还需把钢锭送到外面加工制成钢材后才能供制造部门应用。因此,一方面,炼钢工场生产出来的大量钢锭长期积压,有一个时期积压合格品的钢锭达四百多吨,其中有五十多吨压了两年半;另一方面,该厂制造部门经常外购百分之三十的钢材还不能免于停工待料。此外,该厂为了这个炼钢炉又特别配备了一个炼钢工程师、三个技术员和很多化验人员。我们认为:如果把这个电气炼钢炉交给钢铁工业局,使它担任生产优质钢的任务;而该厂所需的钢材向钢铁工业局订购,一切损失就都可以避免。
长沙电信局增添车床的问题为什么长期没有解决
陆远来信:长沙电信局在一九五一年下半年由于工作需要,须添一部电动车床。当时经中南邮电管理局批准,车床由该局负责订购,预算可以在一九五一年某工程内追加。到了一九五二年五月间,中南邮电管理局却又通知说:订购的车床品质欠佳,正交涉退货中,该项预算应在某工程决算内剔除;购车床事要另行呈报。七月初,湖南邮电管理局即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呈报上去,中南邮电管理局同意并指示将该项用款列入第四季度内。直到十一月中旬,年度即将终了,车床仍未拨到。湖南邮电管理局一再催拨,他们又来电说:“须于一九五三年二月底始可交货。”但年度已过,预算又须结转。二月底已经过去了,车床还未到来,此项财务预算又改到本年第二季度。这样湖南邮电管理局做了第四次的调查勘察报告、技术设计、请款报告等,但到时车床是否可以发下,还不知道。
要增添一部车床,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往返公文二十余次,办理预算、设计和年度结转的表报四次,表纸已用去一百六七十张;但却仍无结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的工作却因此遭受了损失,并且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第2版()
专栏:对人民日报读者批评建议的反应

对浪费民力事件的检讨
四月十三日和十六日,“读者来信摘要”栏先后刊载了读者对安徽省灵璧县农村生产办公室和河南省正阳县粮食局在春耕生产期间浪费民力的批评。现将上述两机关的检讨摘要发表于后。
灵璧县农村生产办公室来信说:“娄庄区灾民领救济粮时,两次徒劳往返;这是我们工作不够严肃负责所致。三月中旬,上级拨来三十亿元救济款,我们当向县粮食局和合作社购买粮食和豆饼发给灾民,其中分配给娄庄区的有三万斤豆饼、十万斤秋粮。我们在与合作社接洽购买豆饼时,虽曾提出霉烂豆饼一律不能发给灾民;但购妥后就未督促合作社进行检查。三月二十日娄庄区按通知派牛车来领取豆饼时,开仓后才发觉豆饼霉烂,使牛车徒劳往返。三月三十一日娄庄区按通知来粮食局领粮,我们虽在前几天和粮食局联系过,但其后就未随时与粮食局联系,掌握粮食供应情况,以致粮食局存粮售出,娄庄区来的牛车两次徒劳往返。我们农村生产的领导机关,在春耕春种期间浪费民力,这是不能容许的。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此外,县粮食局和合作社对双方预先约定的事项未能严格遵守执行,也是造成民力浪费的原因。我们已转告他们进行检查。”
正阳县粮食局来信说:“我县三区灾民到确山县运粮扑空事件的发生原因,是我局工作中有官僚主义。我县春灾中粮食不足,而二月末天气多雨,道路泥泞,外县粮食不能及时运入。经县财委同意,我局采取紧急措施,抽干部到各区组织人力担运粮食。其中分配给三区的是从确山担运四万斤红粮。我局和确山粮库未联系好,就派干部郭启文通知该区组织灾民。二月二十八日,我们得知确山县已组织当地群众运送的讯息,当晚通知该区。该区没有立即通知各乡,因此,第二天(三月一日)清晨该区群众就动身了。因为运粮灾民不是集中出发的,先动身的到确山后因没有粮运而回来了,有一部分人在途中听到讯息也回来了;和郭启文同走的灾民则有一百二十人改到另一粮库担到了粮。扑空的灾民有的干粮带得不够,途中还押了东西买饭吃。我们现在决定偿付扑空的灾民伙食费每人五千元(共三百三十人),代灾民赎回途中押卖的东西,并派干部到当地向群众道歉。今后我们一定接受这个教训,改进工作作风。”


第2版()
专栏:

走机械化自动化的道路
本报记者 陆灏
(续昨)
这才是前进的根本方向当毛轧机的“快速轧钢法”一出现,光轧机正显得无法应付的时候,张明山的“反围盘”建议被燕鸣厂长知道了。
张明山并没有因为魏铭让的阻拦就泄了气,他一直在继续试验钢条为什么在进入导板的时候总是不能侧立起来。这像一个死疙瘩,怎么也是解不开,他看看自己用干肉皮做的“钢条”还是太瘦,于是他又在猪皮做的假钢条上,每穿上两个小扁圆形的“格巴”,中间就加一块小铁片儿。他使这“钢条”在“反围盘”的轧槽〔注八〕里走来走去,他一夜一夜的试验,又不知道连干了多少黑夜,这“钢条”还是躺着进来,躺着出去,怎么也立不起来。他黄皮拉瘦,蹲在地上,脑袋重得抬也抬不起来,走起路来,晃晃荡荡,结果终于病倒了。他病倒了,心里也想着现场,想着那“反围盘”。
他病还没有全好,刚勉强能起来,就强打着精神上班。有一天上午,他和工人们一块换轧槽,干着干着,他偶然回头一看,看那毛轧机和光轧机的滚道上,有两块夹板,来的钢条,在夹板上一撞,那钢条“飕”的一下就进了光轧机的导板,他无意中一见这,心上“豁”的一亮,像立刻开了一扇窗户。他黏黏糊糊地走过去,把夹板上的螺丝松了一下,他看着有一根钢过来了,在夹板上一撞,夹板松了,钢条就没有进去,他很快又把螺丝拧紧,又一根钢过来了,一撞夹板,钢就顺利地进去了,这简直使他乐得不行。下了班,他飞也似地回到家里,剪了半个白铁桶做夹板,晚上,他安在他的“反围盘”上一试验,果然那“钢条”能立起来顺利地进入导板了。
他这一高兴,就再也蹩不住了,他给备品班的同志们一说,事情就传开了。这正是燕鸣为光轧机发生的烦恼所困扰的时候,正是全厂的劳动保护工作凶险状况无法改善的时候。
燕鸣和小型厂的党委会副书记康兆文对于张明山创造“反围盘”的反应是一致的。他们觉得张明山的创造是有根据的,它不但是用改善设备的方法提高了生产,而且是永远地保障了压延工人的生命的安全。小型厂的党委会毫不迟疑地决定了把张明山的“反围盘”试验安排在九月份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注九〕里去,并分配党总支的组织委员下去具体帮助张明山。
一九五二年的九月十四日,这就是预定试验张明山的“反围盘”的日子。张明山这一天是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他费了几年苦心的“反围盘”,今天有机会试验试验了;害怕的是,工厂停止了生产来试验他的“反围盘”,万一不好使,这可怎么能受得住。那按照他的设计经过同志们共同努力做出来的“反围盘”开始安装的时候,他的全身紧张到了极点。
一切试验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听厂长说了一声:“来一根吧。”那钢条,全身通红,火光逼人,就从毛轧机那边,飕飕地过来了。张明山这时心里乱跳,满脸的汗珠,籁籁地落下来。只听那钢条噹的一声,就停住了,没有钻进轧钢机的导板里去。张明山一看这,脸唰的白了。这时候,小型厂党委会的副书记康兆文正站在他旁边,只听他说:“有门儿,只是嘴子角度不对。”那老康本是个压延工人,张明山听他说有门,他的心呼拉一下定下来了。厂长继续指挥着大家把嘴子、导板调整了一下以后喊道:“再来一根!”几百只眼睛看着钢条顺着滚道爬过来,到了“反围盘”前,一转眼就进了轧钢机,弯弯绕绕,在轧钢机前后,飕飕地过去了。整个车间响起了雷一般的掌声。
工人们把张明山火热热地围在当中,燕鸣厂长跑过来抱住了他,说:“张明山,你可给咱们小型厂解决了大问题了。”工人们的喜欢更是难以形容,吕长宽挤到张明山的跟前,他拍着老张的肩膀说:“有了你这个‘反围盘’,我就能多活十年。”
开头的情况是很好的,一根根的钢条都飕飕地过去了。二十二公厘直径的钢条,用了“反围盘”,生产能力很快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四。但后来,在轧更粗一些的二十五公厘直径钢条的时候,生产的情况就发生了波动。那钢条一过来,有时就把嘴子打得一丈多远,一个晚上,合乎规格的成品有二百多根,废了的有一百八十根。没有办法继续干下去,只好把“反围盘”卸下来,恢复用人力干。
这一天又高兴又沉重,高兴的是“反围盘”肯定是好使的,它基本上可以说是成功了;沉重的是发生了新问题,瞪着眼没法解决。
燕鸣和康兆文,他们从早晨到半夜,没有吃什么东西,他们回到厂长办公室,还继续在为“反围盘”发愁。这一夜,燕鸣是到了三点多钟才睡着的。人们都睡了,他还在想:无论如何不要让机器管着我们,我们是一定要指挥机器的。他想那个不好用的嘴子,自己和自己商量说:请锻造厂打个铁的扁嘴子,那也许能行。
第二天,“反围盘”又装上试验了,由于嘴子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生产情况一会好,一会坏,好像发疟疾一样。按照每天的生产任务算一算,已经拉下了好几百吨钢材没有完成。人们像面对一个沉重的病人,干瞪眼,没有一点点救治的办法。到了后来,质量又发生问题了,那经过“反围盘”出来的圆圆的钢条,身上都挂着一条一公厘深两公厘宽的道道,根根都有,成百吨的钢材都是这样。工人们不断把嘴子卸下来修理,总是无法解决,这真使人着急万分。有的技术人员看见这样子,又动摇了,他们劝厂长还是把“反围盘”卸下来用老办法生产吧,这样白白耽误时间,生产任务就完不成了。燕鸣和康兆文很坚定,他们说:“卸下来了,就不能够知道毛病在什么地方,就没有办法研究了。”说这话,他们两人已经六天六夜没有离开厂子了。
眼看就要成功的东西,一下子有全部失败的危险,正在这个紧急的时候,幸亏苏联专家来了,专家看到这情形,马上动手帮助我们改变了嘴子的形状。这一来,“反围盘”的试验才算最后大功告成,产量马上就正常起来了,质量的问题也随着解决了。
“反围盘”的试验最后成功,这就使光轧的生产能力很快地提高了百分之四十。这个“反围盘”,总共花钱不过三百万元,它为国家每年创造了五百二十七亿元的财富。特别是原来在光轧机上工作的十八名工人,他们就可以改做别的工作,他们就不必再冒着生命的危险,不必再在火烤、水淋和冷风吹打下工作了。
只经过了七个多月的时间
张明山的“反围盘”试验成功了,这在小型厂,好像是点着了一把火。这把火,把每个人的创造的热情燃烧起来了。这把火,它使人们活生生地看到了走向机械化自动化的灿烂的前程。
从此,小型厂的人们就不再对那些恶劣的、半人力半机械的设备表示没有办法了。他们在加热炉前,在轧钢机前,在剪断机和冷却床前,他们充满了信心要改造那些令人厌恶的旧设备。
卢乃涛是一个加热工人〔注十〕。他们工作起来身体要挨着一千多度的高热,从加热炉里,四个人每分钟用抽钢钩和绳索要拉出三根二百八十斤重的燃烧着的钢坯。卢乃涛在加热炉前已经工作了十七年,他的脖子、身上、手脚长满的伤疤,是他的工作留给他的痛苦的记忆。
两年以前他也曾捉摸着想用一种机器来代替加热炉前的人工的操作,他用过去日本人设计的一架机器作过试验,但结果是失败了。
“反围盘”的试验成功,把全厂的人的眼睛都引导着向机械化自动化的美妙的远景。
有一次,技术员吴良亚看见了这架旧机器,他跑来问卢乃涛:“这机器为什么不能用啊。”
“顶钢顶得太慢了。”
吴良亚想:把马达加快一些不就可以了。他陪卢乃涛一块到了主电室,正好找到了一个每分钟一千四百五十二转的马达,他帮卢乃涛画图、设计,一试验快慢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又发现炉底有毛病,炉底高,推钢机的“大挺”〔注十一〕上不去,而且有时“大挺”还缩不回来,结果就被烧坏了。两个人一再试验,终是弄不好。
有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新建议,他们赞成用空气压缩机来带动它。并且说:“这样半自动化的办法,比过去用人力操作省事多了。”
卢乃涛和吴良亚一致反对说,这样想不是开倒车了吗?怎么能让人跟着机器跑呢?
推钢机上所发生的问题,很快给电气工人孙世平、李春泉、杨鹏飞知道了,他们解决了卢乃涛和吴良亚不能解决的问题。那个叫孙世平的,他在为推钢机做一种叫“限制开闭器”〔注十二〕零件的时候,他想到前些日子经过操作台,常见有一个人在摆手指挥从光轧机过来的管坯〔注十三〕,他摆摆手,前面就送来,但往往弄不对头,有时看着前面的过去了,就招呼后面的上来,机器一发生故障,前面后面的管坯就挤在一起。他想这地方根本用不着人,不用人,还能保证不出过去的毛病。他用了手掌大一块铁板,创造了冷却床上的自动拨铁机。冷却的管坯到了这里,再也不要人指挥,它能自动地上去,自动地走开,前面的不走开,后面的也不会上来了。
仅仅是经过了七个多月的时间,群众性的机械化自动化运动已经改变了小型厂的原来的容貌,它使小型厂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一·五,国家因此每年可以增加二千六百零四亿元的收入,并从根本上改进了劳动保护工作。
现在你到小型厂去,那加热炉前只有一个工人坐在那里,他只要一按电钮,自动推钢机就从加热炉里推出一根烧红的钢坯,而后边的推料机马上自动地送上来一根冷钢坯。毛轧机前的自动翻钢机,是工程师周任源和康兆文两个人合作的。钢坯到了翻钢机跟前,在机器两边自动打滚翻身,又自动地在轧钢机里钻来钻去。光轧机上有张明山创造的“反围盘”,细长的通红的钢条,自动地在轧钢机前后驯服地在绕圈行走,轧钢的主要工序都逐渐实行机械化、自动化了,人们永远告别了过去那种难以令人容忍的劳动条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轧管坯的轧钢机前,本来工人们要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下操作,脸孔、胸前和肚皮上都烤得变了颜色,皮肤绷得紧紧的像块乾木板一样。现在,工人张祝山创造了一个“立围盘”,它能够使烧红的管胚自己上来,自己弯腰,自己进入轧钢机,工人在那里只要偶然调整一下机器就可以工作了。
卷线机也不必再用人管理了,钢条来了,它就自动转动,卷完了,它就能自动停止,而且能自动卸下来。
连轧一根钢要用几秒钟,每个钟头轧了多少根,机器停止了多少时间,也有一个自动记录器在代理人工计算了。
各种各样的机器,还正在不断地设计,不断地铸制和安装。车间的门口,混凝土的地基已经打好,这里马上就要装上一架运料机,钢坯到了小型厂的门口,它就可以自动运到加热炉去。
小型厂正从一个设备非常落后和恶劣的工厂改造成为一个机械化自动化的工厂。它像一盏灯,给全国原有的工厂,照亮了一条理想的道路——向机械化自动化前进的道路。
〔注一〕鞍山钢铁公司小型轧钢厂的简称。
〔注二〕在轧钢机旁边操作的工人。
〔注三〕是引导钢条顺利地进入和走出轧钢机的零件。
〔注四〕是指轧钢的工序。轧钢的主要工序是:加热、毛轧(即粗轧)、光轧(即精轧)、剪断整理。
〔注五〕是使钢条由这一架轧钢机引导至相邻的另一架轧钢机的设备。
〔注六〕是准备为轧钢机更换或制造零件的一个工作单位。
〔注七〕一种用浆糊和布粘成的布片子,是平常做鞋用的材料。
〔注八〕轧辊上刻的槽,钢条是经过这槽轧出来的。
〔注九〕是一种技术、设备等改进的工作计划。
〔注十〕是掌握加热炉工作的工人。加热炉是烧钢的炉子。
〔注十一〕推钢机上的一种部件,也叫推杆。
〔注十二〕是连接和切断电流的电气装置。
〔注十三〕做焊接钢管的原料。
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日于鞍山(附图片)
张明山 吴洛夫摄
逐步地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的鞍钢小型轧钢厂的现场之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