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编者按:祖国人民写给志愿军的慰问信,在朝鲜前线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志愿军指战员们热爱这些信件,许多人把慰问信揣在身边读了再读,经常以祖国人民对他们的热爱和期望来勉励自己。同样地,志愿军指战员们写回来的信,也大大地鼓舞了祖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生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读者季光中同志的建议是很好的。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更多地和志愿军同志经常通信,向志愿军学习。尤其希望读者给在志愿军的亲友或同乡多写信。过去祖国人民写给志愿军的慰问信,有许多写得很生动具体。写信人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向志愿军报告祖国建设的成绩,报告祖国的新气象,或者报告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这种信最为志愿军同志所喜爱。但也有一些写信人虽然热情很高,在信里写了许多慰问、致敬的话,可是缺乏其他的具体内容,因此不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给志愿军写慰问信时尽量写得具体一些。另外,国内有一些单位过去和志愿军的一定部队建立了固定的联系,经常地、按期地通信,互相报告工作、战斗的情况,有的还互相提出革命的竞赛。这样作是值得大家仿效的。大家写的慰问信件,可以交由各地抗美援朝分会转寄朝鲜前线,用不着贴邮票。
请大家更多地和志愿军同志通信
编辑同志: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的青年战士们在一九五一年国庆节时开展了一个和祖国青年通信的运动,该部领导机关号召每个青年团支部给国内青年工人、农民或学生写一封信。志愿军战士们都渴望着了解祖国在各个战线上的成就,因此这一号召得到青年战士的热烈响应,当时该部有组织地发给国内青年的信件就达九百余封。许多团支部有组织地与祖国青年写过五、六次信,至今仍与国内的某些工厂、农村或学校中的青年保持着书信联系。在信中,他们各自报告了战斗或生产、学习的具体情况,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并向对方提出要求,相互间得到很大鼓舞。某连青年团支部在给国内青年的信上还写着自己的立功计划。青年战士们说:我们的立功计划已经寄回祖国,这就是我们对祖国提出的保证,决不放空炮!大家都决心用实际行动来争取立功计划的实现。青年战士们接到祖国青年的复信时常说:看到祖国建设方面的伟大胜利,我们在朝鲜就是更艰苦一些也感到无限愉快。同样,志愿军青年战士的信也大大鼓舞了国内青年的劳动和学习的热情。大连有一个玻璃工厂把志愿军某单位的青年团支部的来信做上镜框,长期放在黑板报上,让大家讨论,推动了该厂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河南南阳高级职业学校同学顾同林把志愿军青年的来信随身带着,他说:“当我碰到困难时,只要看一看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斗争的事例,就能给自己增加勇气和力量。”许多生动的事例证明了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和志愿军战士通信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经验。因此,我建议各地工厂、农村、学校的工会、青年团、学生会等组织,能适当地有计划地来推行这一工作。如果能组织劳动模范、学习模范与志愿军战斗英雄通讯,挑起革命竞赛,对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思想改造运动,对于志愿军战士们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的杀敌立功运动都会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季光中


第4版()
专栏:

和志愿军同志做朋友
长荣
今年过年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少年儿童队员张春凤,精心地做了一张彩色的贺年片,四角画着四只和平鸽子,中间贴着自己的照片并写着这样热情的话:“守卫在上甘岭的志愿军叔叔们,请记住我,一个十四岁的围着红领巾的女孩子,在千里之外拥抱你,亲吻你。叔叔啊,千言万语说不尽我热爱你的心!”
张春凤小心地把这张贺年片装进一个慰问袋里,还装上她们班上的同学们送给志愿军的苏联著名小说“日日夜夜”、几本“人民歌声”、一个学习优良奖章、还有信纸、信封、肥皂……。这个慰问袋,连同她们全校同学在新年前赶做的这样的慰问袋七十八个和一千九百多封慰问信,都寄到朝鲜前线去了。
师大女附中同学们写给志愿军的慰问信有一个特点,这些信的大部分是写明了寄给志愿军的那个单位或那个同志的,因为她们已经和志愿军的四百六十多个单位和个人建立了亲切的友谊,彼此经常通信,互相报告战斗和学习的情况。来往的信件已经有一万封以上了。
在和她们经常通信的志愿军朋友中,有为全国闻名的志愿军杨连第英雄连。杨连第烈士生前,就经常和师大女附中的同学们通信,勉励她们好好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同学们也经常写信去慰问和鼓励杨连第同志,并表示向他学习。一九五二年五月,杨连第烈士光荣牺牲的消息传到学校,许多同学都哭了。但她们很快就揩干眼泪,化悲愤为力量,并且不断地给杨连第连的同志们写信,向烈士的战友们表示:我们永远记住杨连第烈士的话,继续前进。同时,许多同学写信去慰问杨连第烈士的家属,并寄去自己的照片。朱尊英同学的信上写道:“一个英雄倒下去了,但千万个英雄站了起来。”为了安慰烈属,她写道:“我愿意做为你家中的一个人,可是不知道应该叫什么。……”接到了同学们的信,杨连第的父亲杨玉璞回信说:“我的房子的正墙上,贴着不少你们寄来的照片。我虽然没有看到过你们,但你们的心情我全都明白。朱尊英来信说,愿做为我家的一个人,还问我愿意不愿意。我为啥不愿意!信中问我称呼什么好,我想一样地称呼伯伯就很好。因为像杨连第这样的孩子全国不只一个,像我这样的父亲全国也不只一个。毛主席已经领导我们成为一家人了,我们的心只有一条……”
“我们的心只有一条!”同学们永远记着这句话。新年前夕,她们做了许多贺年片寄到杨连第烈士的家里。朱尊英还把哥哥寄来给奶奶买东西的钱,买了一些礼物送给杨连第的父亲和孩子。好几个同学都准备在寒假去看看杨玉璞老伯伯。
杨连第连的同志们也经常记着她们。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他们托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给她们带回来了两件珍贵礼品,一件是一面用缴获的美国降落伞做成的锦旗,是送给全校同学的。上面写着:“勤于学习,将献身于祖国”。另一件是一块铝制的三角板。这是战士金富贵送给青年团员朱尊英的。金富贵在信上写着:
“一天,我们去抢修线路,美国空中强盗又来了。在空中盘旋不到几圈,就叫咱们的高射机枪给揍下来。我跑去拣了块铝片,做了个三角板送给你做为纪念吧。”
同学们为这两件珍贵礼品所感动。她们说:“这是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同志们的鲜血。”她们讨论、充实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朱尊英从小就不喜欢理科,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好。这次,她下决心把理科学好。她说:“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对得起这块三角板!”
每一个志愿军同志的来信,差不多都是生动地报告了自己的战斗、生活情况,并嘱咐她们:要好好学习,准备担当起祖国的伟大建设任务。同学们都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日记本或文具盒里,做为不断鼓舞自己前进的力量。青年团员冯姚平说:“我们遇到了困难,就觉得好像杨连第、郭忠田、张积慧站在自己跟前似的,劲头马上就来了。”她的志愿是将来当一个空军战士。为了使自己勇敢起来,她和同学们一块组织了“卓娅侦察小组”,在严寒的夜晚,带着指南针到郊外去旅行。李同仁在上学期代数成绩不好,没有得到学习优良奖章,就觉得没有办法再给自己的志愿军朋友写信了。这学期她努力学习,在两次单元考试中,代数都得到满分。青年团员李宁过去理科成绩不好。有一次,她接到了志愿军某部马哲生的来信。信上写着:“最近我到一个村子里去执行任务,看到一个朝鲜女学生在洗树皮,两手冻得通红。我知道这是她的晚餐。当时我想,要不是美国发动战争,这个女孩子不是也和李宁一样吗?我们怎能允许祖国的孩子遭到这个朝鲜女孩子一样的命运呢?……”这封信感动了李宁,她学习得更有劲了。现在,她的理科各门功课成绩都达到了九十分以上。
经常写信慰问志愿军,向志愿军学习,和志愿军做朋友,已经成了许多同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她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告诉志愿军,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送给他们。青年团员米宁说:“每到礼拜日,就很自然地想起来和志愿军写信。写一次信,就等于检查一次自己的学习、思想和工作,因为志愿军最关心我们的是这些。”她们一得到了学习优良奖章,就很快寄给自己的志愿军朋友;有的同学入了党、入了团,也马上写信告诉志愿军,有的还把入党入团时的照片寄去。青年团员高秀民等,在最近给志愿军某部的一封信上写着:“我们正在积极筹备送给你们的珍贵礼品。但,绝不会让你们等得太久……”这一珍贵礼品,就是她们入党时的合影啊!
同学们的这些亲切的、热情的信件和照片、慰问物品等,寄到朝鲜前线以后,也同样地鼓舞了志愿军的战斗热情。志愿军某部一营三连,在接到师大女附中少年儿童队三大队二中队的慰问信、红领巾和学习优良奖章时,正碰上他们在一次反击战斗的胜利之后。当晚,他们就在坑道中举行了大会。决定把收到的红领巾和学习优良奖章当做下次战斗中的奖励品,奖给在战斗中有特殊功勋的人,奖给百发百中的狙击手。会上,战士们高呼:“多杀敌人,争取红领巾和学习优良奖章!”各班、排都在立功计划中加上了这一条。志愿军某部高射炮连则以击伤、击落敌机二十五架的战绩,回答了师大女附中高三一班青年团第一小组的团员们。初三二班,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接到了一封她们的志愿军朋友王敬业所在连队的杨浩同志的来信。信上写着: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给王敬业同志的最后一封信,已经收到了。可是,他已经为祖国人民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不能够再给你们亲自写信了。 “在最近的一次战斗中,我连担负了攻打敌人自夸为‘钢铁阵地’的任务。王敬业同志把两个爆破筒塞在腰里,对我说:‘这回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孩子们的希望!’在激烈的炮火声中,我们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只二十分钟,我们就拿下了这座‘钢铁阵地’。垂死的敌人,妄图重新夺回阵地,连续向我们发起了反扑。一颗炮弹落在王敬业同志的身旁,他的腿被炸断了。但是,他又挣扎起来,拿起身旁的手榴弹就向着扑来的敌人摔去,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好几次进攻。但当他扔出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时,终因用力过猛,流血过多,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就这样地牺牲了。临死前,他还高声喊着:‘可爱的祖国,敬爱的毛主席,亲爱的同学们,我的腿虽然被打断了,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鲜血守住阵地,为了你们我决不后退一步!’”


第4版()
专栏:

美国欺骗宣传的破产
美国侵略者为继续和企图扩大不得人心的侵朝战争,就极力在美国和它的仆从国家内隐瞒它们在朝鲜的失败,企图依靠一些捏造的“胜利消息”来骗取人心。这种无耻的伎俩,显然已经遭到彻底失败了。最近加拿大的一家反动报纸“温哥华太阳报”——这是加拿大最大的报纸之一,自称有读者五十万以上——向它的读者作了一次“测验”。这个报纸在“测验”后,承认它的读者厌恶美、英通讯社所发的那些朝鲜新闻,揭露这些消息是假造的,骗人的,不可靠的和毫无价值的。这个报纸赶紧打了一个电报给美、英的各主要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加拿大通讯社等),要它们想法挽救这种情况。这件事说明了美国侵略者在朝鲜进行的不得人心的侵略战争,虽然通过它的宣传机器挖空心思进行欺骗宣传,也还是遭到人民的唾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温哥华太阳报”为了“测验”它的读者是否注意朝鲜战讯,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十九日和二十日报纸的第一版上,用显著地位把一条加拿大通讯社所发的朝鲜战讯连登三天,登在同一地位,标题和内容都一字不改,只换了一下电讯发出的日期。这样十分显著地把同一新闻连登三次,竟没有引起读者的反应。除了一个人写信给这个报纸指出这个重复之外,其余的所有读者都没有理会这回事。
这使“温哥华太阳报”很吃惊,它懊丧地责备读者忽视朝鲜战争。以后,它在读者中收集了一些意见。据这个反动报纸自己承认,读者不理睬它搞的
“测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美、英通讯社的欺骗宣传。一个叫做费尔古孙的说:“告诉你们吧,没有人给你们写信和打电话的原因,是大多数有头脑的人很久以来就知道了一切关于朝鲜战争的新闻,像你们和大多数别的报纸所报道的,都是假造的、骗人的、不可靠的和毫无价值的。”另一个叫诺尔曼·安特玲姆的告诉“温哥华太阳报”说,她早就看出了这条战讯的重复,但没有想到这次是报纸搞的什么“测验”,因为一年以来,报纸上经常是把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消息重登许多次。她生动地描写道:“每天晚上,我读着照例的朝鲜新闻,每天晚上,我照例地读着:‘一小队美国兵和少数南朝鲜军把一万五千名高声喊叫的中国人(或共军,或北朝鲜人)从伤心岭(或小直布陀多岭,或针尖山)赶跑了。中国人(或共军等等)死伤惨重。一千架共军飞机被击落了。联合国军无损失云云。’天天是这样,我们怎能知道什么时候你们是开的玩笑呢?”还有一个叫做沙尔士田孙的嘲笑美英通讯社那些夸大的战讯道:如果联合国军所估计的中朝方面的损失是正确的话,那么“红色中国必须马上成立一个移民局,从海外移民来填补它国土上的人口。”
“温哥华太阳报”又透露,另一部分读者厌恶美、英通讯社的朝鲜报道的原因,是他们厌恶这个战争。“温哥华太阳报”引用一个美国读者的话说:人们对朝鲜战争的情况是“这样地沮丧、厌恶和失望,所以他们不想读关于它的新闻。”温哥华的一个母亲说:“我为每一个孩子的受难而淌下许多眼泪,我体会得到寡妇、孤母的伤心。从朝鲜战争开始以来,我感到一切战争操纵在某些政治势力的手里,而全世界普通人民心底的和平愿望被扼杀了。……”
当然,还有更多的美国人、加拿大人之所以厌恶美、英通讯社的朝鲜电讯,是因为他们反对这个不得人心的战争,这一点是“温哥华太阳报”所不敢说出来的。


第4版()
专栏:

模范教师田桂芝给志愿军的贺年信最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们:
新年到了,请允许我向你们祝贺,并致崇高的敬礼!
我是吉林省敦化县第二区永胜屯的乡村小学教师。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你们英勇奋斗的精神的影响下,我克服了办学当中的困难,获得了吉林省一等优秀乡村女教师的光荣称号。你们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都为我高兴,有好多同志来信鼓励我、帮助我,我感到很光荣。我深深感谢你们对我的关怀。我把这些信都当成最珍贵的纪念品保存着。
我常用你们的来信鼓励自己;也把这些信拿给别的同志看,鼓励大家。我曾把志愿军某部宋志祥同志和解放军某部裘子光同志的来信,投到“东北教育”杂志,在一九五二年五月号上发表了。各地教师同志们看到以后,都为同志们对我们的关怀所感动。大家都觉得人民教师能够受到最可爱的人的关怀,是非常光荣的。你们的来信,大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工作情绪。
我常在报纸和杂志上看到你们的英勇事迹。我是一个很能抑制自己感情的人,但我常被这些事迹感动得流泪。我常用这些事迹教育我的学生,在这种教育下,好多孩子都立志要当一名保卫祖国的好战士。罗盛教、张积慧、解秀梅等,都是他们最熟悉、最热爱的人物。
我每时每刻都不忘记你们,都在受你们的感动,因为你们不怕流血牺牲,保卫了祖国,使我能够安心地工作,使过去受苦的牧童,也都进了学校。我们屯再也找不出一个失学的儿童了。在你们的保卫下,人民生活日益上升,农村里年青的姑娘们,都穿上了花裤褂,辫子上也扎上了他们最喜爱的粉色绫带,一九五二年我们全省是历年没有过的大丰收,一垧地打十五石粮不算稀奇(过去只打七石多)。我们屯有个老王头,一垧地打了十九石。屯里的农民学校,从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起县里也给派来了专职教师(以前是我和其他农民兼任的)。男女农民们每天晚上都愉快地参加速成识字学习。这都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你们保卫了祖国才得来的呀!因此,老乡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屯三十三名年龄合格的人,都自动报名参加了民兵。他们说:志愿军不怕流血牺牲保卫祖国,我们要做保卫祖国的后备力量。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一定挺身而出。亲爱的同志们:我们不怕帝国主义逞凶,我们祖国有充足的力量。胜利是永远属于我们的。
我们学校为了在春节慰问军属,正努力排演节目。孩子们知道,慰问军属就是热爱志愿军叔叔的具体表现。
一九五三年开始了,祖国为了培养我,决定在一月间把我送到东北工农速成中学去学习,我有决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争取做个优秀的学生。
亲爱的同志们:过去的二年中你们曾消灭了很多敌人,为祖国立了很大的功勋,我希望你们要在一九五三年内更多地消灭敌人,为祖国人民立更大的功勋。此致革命敬礼并祝身体健康!
吉林省敦化县第二区永胜屯小学教师
田桂芝


第4版()
专栏: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未婚妻
力文

在河北省顺义县河南村,人人称赞一个没出嫁的姑娘。这个姑娘叫高桂珍,是青年团的村支部书记,她的未婚夫叫董世贵,在朝鲜前线志愿军部队里。
一九五二年正月里的一天,高桂珍正在村公所开会,忽然一个老太太向她报告一个消息,高桂珍的公爹病重了,去信到前方,让他儿子赶快回家娶媳妇。信还没寄走,在合作社黄主任那里。高桂珍连忙跑到合作社,先拿到那封未发出的信,黄主任还告诉她事情的原委:高桂珍的公爹董瑞金,是上年岁的人,再加上有病,越发想念儿子,村上有个坏分子,又故意在他面前挑唆:“人家高桂珍是村上的红干部,还不赶紧娶过门,晚二年,怕人家看不上你儿子了!”这使老头子越发盼儿回家,就写了叫儿回家的信。高桂珍想:人人都加强抗美援朝,他老人家写信让儿子回家,这不是拉志愿军的后腿,削弱抗美援朝的力量吗?
不久前的春节,高桂珍曾随着一伙男女青年团员给军属们拜年,也到过南头董世贵的家,知道公爹的痨病又犯了,她曾几次想到他家去问候一下老人家,帮助他们解决些零星困难,可是总觉得,没出嫁的大闺女,怎好意思往婆家跑。现在,她顾不得这些了,她决定亲自去劝说公爹。
高桂珍没有回家吃饭,便拿着那封信往婆家去了。她走到婆家门口,不由自主地犹疑了一下,但高度的爱国热情支持着她。她不自然地喊了一声:“妈在家吗?”董世贵的娘正在做饭,看到是桂珍到家来了,她惊异地又是十分欢喜地把桂珍迎到屋里。桂珍帮助婆婆做好了饭,又端起碗给病在炕上的公爹喂饭,老头子发觉喂饭的并不是他闺女,便问道:“这是那家的姑娘啊!”老太太说:“这就是北头的咱家那个姑娘啊!”“爸!”桂珍亲热地称呼老人家,“别看我还没结婚,我待你老人家和俺爸爸一样。您儿子当志愿军,是咱两家的光荣,家里有啥困难,我都能解决。你老人家要看病,我赶车送您去看病;地里有啥活,耕、锄、拔苗、收割我都行,让妹子叫我一声,我就来啦!”董瑞金老汉点了点头没说啥,桂珍接着说:“我和您世贵年纪都不大,抗美援朝胜利,打败了美国鬼子再结婚也不晚!再说,您世贵也是这样打算。”她从口袋里掏出来几封董世贵从前方寄给她的信,一封一封地念给老汉听:“听说你已经是青年团员了,我很高兴。希望你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争取在一九五二年入党……这封信是在防空洞电灯光下写的,我们正抓紧战斗空闲时间学文化。我的生活很好,很快乐……”“……看着朝鲜的城市、村庄,被炸得墙倒屋塌,我想咱们家乡该多么幸福啊!不彻底打垮美国强盗,我决不回家。”桂珍还告诉公爹说:“去年有一次,我看到您老人家给世贵寄信,我暗中把他的通讯地址抄下来,俺俩便通开信啦。他每次来信总是鼓励我好好工作,我时时刻刻记住他的话,白天在地里忙一天活,晚上开半夜会,啥时也不觉累。我觉得这样做,才对得起您世贵。您世贵对我的帮助可大哩,接到他第一封信的时候,我还是个普通的青年团员,他鼓励我,我按着他的话做,二次接到他来信的时候,团员们看着我生产好,工作又积极,选我当了小组长,当接到他第三封信时,我已被选为团的支部委员啦!”董瑞金老汉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愁锁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他说:“看起来,您俩个好着哩,我老头子去掉了一块心病。您俩越通信越好,你没零钱,我给你钱买邮票。”
高桂珍对董瑞金老汉的安慰和劝说,比什么药都有效。董老汉的病轻了,吃饭也觉着香了。高桂珍赶着车去李桥,送公爹看了几次病,老汉的病便渐渐好了。
董瑞金老汉那封让儿子回家结婚的信没发,寄往前方的是另外一封信。信上写着:“前些时我病了,多亏桂珍照应的好,现在病已渐渐好了,……咱家的一切庄稼活都有桂珍担当起来,去年秋收不错,家中没啥困难,你万不用挂念家……”

董瑞金家有十二亩地,家中没有男劳动力,老俩口和一个十八岁的闺女——叫玉卿。高桂珍的爸爸去世了,只她一个女劳动力,种着八亩地。桂珍决心把两家二十亩地的活都担当起来,一来可节省村里的劳动力,二来为公爹节省下代耕工票,也可改善两个老人的生活。
董玉卿没有下地劳动的习惯,高桂珍想先把她培养成一个好劳动,作为自己的帮手。玉卿见桂珍劳动好,待人亲热,也愿意亲近她。高桂珍动员玉卿和她一块下地锄谷苗。玉卿没拿惯锄,手脚不顺劲,地又硬一些,锄了不到十几步,把锄头一扔说:“不锄啦,我干不了!”桂珍没有着急,反而和言悦色地说:“玉卿,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回家把驴牵来,用犁坌上一遍,轻松一下土,就好锄啦!”玉卿果真把驴牵来了,桂珍对玉卿说:“我教你不怕烦,你也别烦。”这种耐心,把玉卿感动了,她说:“大姐,只要你不怕累,我也不怕累!”玉卿也学会扶犁了。休息的时候,桂珍拿出一本连环画说:“你不是喜欢连环画吗?”玉卿听说有画,便向桂珍靠近坐下。连环画是画志愿军一等功臣解秀梅的故事,桂珍一面看,一面向玉卿解释:“人家解秀梅也是咱河北省的一家贫农的闺女,干工作不向困难低头,她当了人民功臣。”玉卿从桂珍手里拿过来连环画,仔细地瞅着,想着,她两只大眼睛一忽闪,坚决地说:“行了,今天学不会锄地,我就改姓啦!”这一天,桂珍教会了玉卿坌地、锄地。不到半年功夫,坌地、耕地、拔苗、留苗、赶车、使牲口等等庄稼活,董玉卿都跟着高桂珍学会了。
桂珍和玉卿两个人,像亲姊妹一样亲热,一块下地生产,一块到民校学习。老太太也像疼亲闺女一样疼桂珍,每逢包饺子,或者是吃点啥稀罕东西,都想着她,叫她来吃。桂珍是个畅快脾气,她是:有饭就吃,见活就做。谷子锄三遍的时候,天气正热,两个姑娘从地里回来,放下锄头,急忙吃口饭,拿起书本就要走。老太太劝她俩:“谁家不歇晌,您俩也歇歇吧!”“不,俺到民校去哩!”桂珍、玉卿一面说着,一面唱着歌子便跑出门去了。两位老人看着两个姑娘的背影,又心疼,又夸奖她们。老太太说:“俩个丫头简直成了三迷:干活迷,学习迷,又是歌迷。从地里到家,从家到民校,干着活唱,走着路也唱。”董瑞金老汉说:“这两个孩子真是气死小伙子,火暴的天,小伙子受不了,她俩不歇晌地干!”
一九五二年全年,董瑞金家只用了三个代耕工票,节省下六十多个工票,还得到了增产,他家一九五一年收二十布袋粮食,一九五二年收了二十四布袋;高桂珍自己家也较一九五一年增产了五布袋粮食。村上的老汉们都称赞她,老汉们说:“高桂珍真是咱村第一个好闺女。两头二十亩地,她一个人种着;青年团的,村上的工作,一点没耽搁;说学习吧,参加速成识字班考第二名。她过去不认几个字,现在认二千多字,能看小报,能写信,排演戏时,拿起本本能念台词。”三一九五二年十二月,高桂珍当选为顺义县甲等优抚模范,接着又去保定市出席了省劳动模范会议。在会议上,高桂珍向董世贵写了一封报喜的信,提出来向董世贵竞赛挑战。她知道董世贵接到喜讯后,不仅会和她一样的欢喜,而且会把喜悦变成杀敌的力量。回村以后,她又很快向董世贵寄去了详细的挑战条件。村支部书记看到了她的挑战书,向她打趣说:“你俩口子真不赖,他鼓励你,你鼓励他,你已被鼓励到保定开会了。我看,董世贵也有当归国代表的希望哩!”高桂珍说:“他当不当归国代表,我还没想到。俺只希望他多杀几个美国强盗,多立几次功。”发出挑战书,高桂珍便盼望着,计算着什么日子能接到董世贵的应战书。她还兴奋地想着:说不定还会有立功的喜报寄来呢!


第4版()
专栏:

祖国人民亲切的慰问
——朝鲜战场速写 古元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