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共民权村支部是怎样向农民进行增产节约宣传教育的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宣传处
增产节约粮食运动已在吉林榆树民权村开展起来了。现在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保证收割庄稼时不浪费一颗粮食。
在提出增产节约口号之前,支部对党员、群众中的思想情况作了一番调查,并制订了支部的宣传教育计划。然后支部召开了党员、团员、干部、宣传员等会议,对增产节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如:增产节约就是“结婚不杀肥猪,过年不打年纸”、“现在秋收这样忙,搞什么增产节约”、“节约就是每顿饭少下二两米,少吃两顿干饭”、“碗边子饭还能吃饱人啦,节省那点也遮不住风,挡不住雨”。经过批判之后,大家对增产节约有了正确的认识,王琴说:“我们过去只想赶快把庄稼割完就行呗,那认识到增产节约粮食对提高人民生活、支援抗美援朝、完成国家经济建设有这样大的意义。我们一定好好进行宣传,保证每垧地多增产一百斤粮食。”这样,党员、干部便提出了不少的增产节约办法。支部也交给了宣传任务。
支部为了使宣传工作深入到每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每个互助组、每个农民,便提出宣传员要深入合作社、互助组,在生产中进行宣传工作。这样作结果很好。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十八垧高粱被霜打了,就有个别社员说:“那个喂猪的高粱割也没有用了,扔它算啦!”宣传员杨占祥(村长)听见后就和几个社员座谈了这个问题,号召大家要争取颗粒还家,能收回多少就收回多少。座谈后,大家决定割完谷子就割高粱。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图快,三十四个人一天割了十五垧大豆,收割得很潦草,浪费了不少粮食。宣传员魏淑范发现这种情况后,就趁着吃晌午饭时间给大家讲了增产节约粮食的意义,并结合本社割豆子拉“马耳朵”(丢下的豆荚)的具体问题进行教育,下午下地的李国英、刘永吉等人看见地里拉下“马耳朵”和豆枝就都拣起来了。同时又把收割不熟练的人编成一个组,由有经验的老王头带领。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副主任孙贵(宣传员)也在地头休息时和社员讨论了增产节约粮食问题,并指出了沙金纯割庄稼太粗糙,会浪费粮食。沙金纯接受这个批评,他检讨说:“过去我心思糟踏点粮食和我有啥关系,如果大家都这样想,怎么能多分粮食呢!”这样,拉下的“马耳朵”、豆枝都拣起来了。社员田起满意地说:“政府发出的每个号召都对我们有利,要不号召增产节约,说不上会糟踏多少粮食呢。孙主任给咱们这一算细账,咱社就可多买大马两匹。”
支部特别注意了对农民进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着重向大家说明了:节约粮食,不管是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都是有好处的。国家有了粮食就能发展工业建设;发展了工业建设就可以帮助农民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在听到宣传员高禄讲到:咱们全村一千三百九十五垧地,每垧增产一百斤,全村就可增产十三万九千五百斤粮食。这些粮食就可以帮助咱们提高农业生产,改善生活。社员郑德玉就说:“毛主席想的真周到,增产节约原来是富国发家的好办法”。高禄又说明要增产节约粮食就要改正过去的不好习惯。如说牲口一年挨打受骂的,好容易盼个秋天丰收了,叫它多吃点粮食没有啥;打场不带兜嘴,说什么“人盼唠忙,马盼打场”,这样谁也不拿粮食为贵了。像去年咱们社从割地时马没有草,天天割新谷子喂马也不掏穗,不到打完场就喂了两垧多地的谷子(能打十五石多谷子),浪费了多少粮食!大家经他这一宣传,就制订了增产节约计划。第二天,十二垧地就多收了六百八十四斤豆子。沙金生说:“这回算找到了增产节约的门了,好好把地收拾干干净净的。农民有粮好过日子,国家有粮什么事都能办,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支部就向群众号召,秋收要做到三细(细割、细拉、细打)、三快(快割、快拉、快打)、三好(籽粒晒好、粮食保管好、牲畜家禽看管好),使增产节约粮食运动又前进一步。
针对农民思想顾虑,支部还进行了全面生产政策教育,宣传了农业税收政策,说明了“种多少田地、应产多少粮食、依率计征、依法减免、增产不增税”的方针,就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热情。有的农民说:“现在庄稼都熟了,起点早,贪点黑,赶紧割出来,不要把粮食糟踏了。”有的人说:“好好干,多打了粮食好建设咱们自己的祖国。”
支部在增产节约运动开展起来后,又及时进行了检查和总结工作,并用典型事例,不断推动运动前进。东万杈岭屯,在发动妇女参加秋收时,有些妇女说:“妇女能收割庄稼还用男子干啥?”支部根据这种情况,宣传了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生产队长王琴领导妇女参加秋收的模范事例。第二天前程农业生产合作社就有九名妇女下地割豆子、割的很好。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发动群众下地拣庄稼时,有些社员说:“庄稼人指望种地活着,拣庄稼还能当日子过。”宣传员魏淑范就讲了本屯张凤林去年秋天就拣了二石粮食,全家七口人吃了四个月,解决了缺粮困难。老杨头听了后说:“老张头拣庄稼这是咱们屯的真事,要不拣庄稼就缺四个月吃的,你看当不当日子过!”这样宣传后,不能参加割地的妇女和老年人都愿拣庄稼了。黎明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栾德芳哥俩直着腰板割豆子,一下子就糟踏了不少粮食。在休息时大家提出了批评:“庄稼是大伙的,每人都有一份,孩子、老婆忙了一年,还不是为的多收入点粮食吗?再说国家还号召咱们增产节约,支援国家建设,照你这样干,能对起谁呀!”栾德芳当即做了检讨,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支部就注意在全村宣传了这件事情,号召大家秋收一定要做到“三细”。


第3版()
专栏:

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清华大学土木系施工教研组主任 杨曾蓺 讲师 卢谦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三日,是清华大学土木系施工教研组全体工作同志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敬爱的苏联建筑施工专家瓦·克·萨多维奇教授来到了我们学校。从这天起,我们便在他热情无私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始大踏步地前进。
那时正是在教师思想改造学习和院系调整后,教师们积极自觉地学习着苏联先进经验。从年老的教授到刚担任工作的青年助教,人人都立志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旧的落后的教育方法和资产阶级的教学思想一时难以完全克服,虽然大家集中力量进行了俄文速成学习,取得了阅读俄文专业书籍的能力,但在学习苏联的道路上还感到层层的困难。面对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一些从来没听说过的新课程,大家都有些耽心,无从着手。
举个例子来说吧,国家和人民要求土木系能培养出既能设计又能施工的新型土木工程师。但旧大学的土木系根本没有施工的课程。过去培养出来的同学只学会了一套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设计方法;他们是跛脚的,不能独立地进行工作。这就造成了所谓“中国人不会建设”的奇怪说法。跛脚的工程师是旧教育制度的必然的产物。当时的外国资本家,借此充分利用中国贱价的劳动力,更加凶残地剥削榨取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汗。
今天,祖国需要的是具有为人民服务观点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新型工程师。同学在学校里必须学到有关施工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在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土木系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施工课程”。但当时旧有的教师过去都没学过这些课程,谁也不知道施工课程包括那些内容,至于怎样去教和怎样去学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是,当清华大学感到讲授施工课有困难时,苏联专家、曾任苏联列宁格勒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系主任萨多维奇教授便受了苏联人民的委托来到我们学校了。这不仅解决了清华大学施工课的讲授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国内一些高等学校中施工课讲授的问题。我们记得,当他刚刚结束了两星期的旅途生活到达学校时,就立刻表示希望在第二天就开始工作。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革命负责的态度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我们和苏联专家共同工作有十一个月了。虽然日期很短,但全系的工作由于他无私的帮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萨多维奇教授一开始便帮助我们认清工业大学各个专业的工作目标是培养新型的工程师,因此一切的教学工作都要环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学校里不讲施工课怎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独立解决具体问题的土木工程师呢?在他的建议下首先成立了施工教研组,他并亲自给我们开设和讲授施工方面的课程——“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机械”,为中国培养这方面的师资。在第一次的“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机械”课上,他指出:讲施工课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这将为“又好、又快、又省”施工方法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他还说:苏联人民一定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他并为我们编写了这门课程的讲义,而且对如何讲课、辅导、指导课程设计、组织课外参观和生产实习等,都作了具体细致的指导。
萨多维奇教授在讲课时经常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启发同学认识自己学习任务的重要和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有一次他向同学说:“我大学毕业时正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时期,而你们也正好幸福地赶上参加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机会。因此你们一定要很好地学习苏联先进的建设经验。虽然目前中国的施工大多还依靠人力,但‘机械化和工厂化’的施工并不是遥远的事情。要知道你们今天的条件比起苏联当年的条件要有利得多,苏联人民热望中国尽快地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业国。”苏联专家这种崇高的对革命负责的国际主义精神,感染了每一个和专家接触过的人,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上获得无限的力量。
为了培养这个新生的教研组,使它得以迅速成长,萨多维奇教授亲自帮助我们组织起整个教研组的工作。教研组刚一成立,他就指出工作不但要有目标,而且还要有计划。在他的指导下,我们订出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和各个教师的个人工作和进修计划。开始订立计划时,由于大家对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同志甚至怕受计划的限制。他发现这种情况时,便耐心地解释说:“把你要作的事情逐项写在纸上,并注明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日期,这就是计划。例如你明年要讲施工课,那么把你的准备工作写出来而不留在心里,这样就可保证有步骤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也便于自己和大家检查,使自己能完成领导方面所交付的任务。”今天,教研组全体同志都了解到计划的意义和怎样执行计划。教研组刚成立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施工课有那些内容,但由于我们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订立了和完成了计划,现在每个人都已在独立讲施工课了。今年暑假后,我们的教研组已开出不同专业的六种施工技术课,学生总计有九百多人,主讲教师有六人。
苏联专家不仅为清华大学培养施工方面的师资,而且为其他高等学校培养了这方面的教师。从全国各地学校调来学习的十位教师,在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也都能独立授课了。今年暑假后在哈尔滨、青岛、唐山、天津各地学校的土木系中都出现了施工课程。这学期跟苏联专家学习的有二十三位外校教师和二十二位研究生,不久他们也将回校讲授施工课程。
萨多维奇教授经常教育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是苏联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教好一门课,不仅需要把课讲好,还要通过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方式使学生熟练、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为此他亲自给我们上课,告诉我们怎样做好辅导工作,又领导我们做课程设计。为了做好生产实习,他亲自到鞍山钢铁公司了解当地的施工情况,组织布置生产实习工作,使今年暑假土木系的生产实习取得了预期的成绩。这样,在苏联专家亲切的指导下,施工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对苏联教学方法的实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对于大家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了。目前,教师们正信心百倍地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试作,以期取得经验。
萨多维奇教授经常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他说:“土木工程师不是只懂技术就够了,他还必须具备组织能力。你看,工地上一个工程师要领导多少群众工作呀!”我们每一个人都记得他在暑假前欢送外校教师的会上的讲话:“施工教研组已经站起来了,这是大家努力工作的结果。但要记住,自满情绪是阻碍前进的最大的敌人。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巩固和发展已经获得的成绩”。


第3版()
专栏:

无人管理放粮处 苏光作
有些农村干部和农民,认为“增产节约,没啥重要”,“农村里没啥‘油水’”,对粮食的“些许”损失,满不在乎。实际上,这些“些许”的损失,合起来是十分惊人的。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华东举办中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和函授班
华东区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业余进修学习。济南、青岛、南京、杭州等城市都已设立了教师业余进修学校,每校学员多在一千人左右。许多师范学校还为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设立了函授班。全区参加函授学习的农村小学教师已有八千多人。此外,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并举办了教师学习通讯网,各科教学研究会和流动图书馆等,来辅助教师们的政治、文化、业务学习。
各地的教师业余进修组织大部是按照教师的不同水平设立的。其中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已成为较正规的有系统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组织形式。南京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开设了专修班和研究班,专修班采取分科进修的办法,要求以三年左右的时间,将现有高中、中等师范水平的中学师资,基本上提高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水平;研究班以研究中学的主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以一学期为一阶段。南京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语文班从语法、标点符号、注音符号、错别字讲起,使学员懂得了如何去改正小学生的错别字和不通的文句。
以农村小学教师为主要对象的函授学校,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文化知识和帮助他们克服教学困难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各地的函授学校的学员大都是相当于初级师范和初级中学肄业,或是小学毕业水平的农村小学教师,一般要求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学习,达到初级师范毕业的水平。由于大部分学员缺乏基础知识,自学能力较差,许多函授学校在进行函授时还结合了面授。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鞍钢选送大批职工到各地大中学校学习
鞍山钢铁公司为了适应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大批工人出身的中高级技术人材,在今年春天订出了干部培养训练计划。今年四月开始,从各厂矿中有计划地挑选了四百多名优秀的青年工人、职员和技术人员,送到各地大中学校学习。其中绝大部分都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等校附设的工农速成中学学习;一部分到中国人民大学、鞍山第二工业技术学校等校学习。入学的学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工人,他们经过几年的业余学习,都具有高小程度的文化水平。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西北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陕北革命文物
西北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八月中旬组织了“陕北革命文物调查、征集工作组”,前往陕北各地进行工作。工作组在清涧、绥德等地人民政府的协助下,举行小型座谈会,并利用电影放映队和当地报纸,有重点地向群众进行了宣传,说明保护文物的意义。
工作组已于十月十日回到西安,并带回在陕北各地征集得来的革命文物四百余件和贵重历史文物五十余件。其中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区域铸造的银币二枚,以及儿童团木刻印章、邮票、印花和游击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使用的各种武器等。此外,还有东汉王得元墓室内出土的永元十二年(公元一百年)之浮雕石刻二十七块(这批石刻大都完整,雕工极为细致)。现在,上述文物已交西北历史博物馆整理和保存。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各地代表队全部到津
参加一九五三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各地代表队(包括华北、东北、中南、华东、西南、西北、内蒙等地以及解放军、铁路系统的代表队),已全部到达天津。
各队运动员到津后,已开始政治学习和技术练习。通过政治学习,运动员们进一步认识了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和参加表演、竞赛的目的。在技术练习当中,各队运动员相互学习,表现了团结友爱的精神。华北区代表队每天在练习以后都召开座谈会,研究练习中的缺点和优点。西南区代表队运动员并订出了锻炼的计划。解放军代表队和内蒙自治区代表队的马球运动员,三日在天津市第一人民体育场举行了练习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