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参谋长 原“塔山英雄团”团长江雪山
在迎接一九五三年新年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无限的喜悦,又一方面感到作为一个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的责任的重大。当全国人民热烈投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中时,美帝国主义及其豢养下的走狗蒋介石残余匪帮绝不会甘心,它们一定想尽各种阴谋来破坏我们的和平建设和幸福生活。今天的事实也正是这样:美帝国主义仍在霸占着我国领土台湾,在朝鲜战场上极力企图扩大侵略战争,并穷凶极恶地侵犯我国领空,野蛮地轰炸、扫射我国人民。美国侵略者这一系列阴谋扩大侵略战争的罪恶措施,严重地威胁到我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安全,因此,也就更使我们增强了进一步为巩固国防、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强大国防军而奋斗的决心。
三年多来,人民解放军本身也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新的建设阶段。尤其是大规模的文化学习运动,提高了全军指挥员、战斗员的文化水平,为掌握现代化的先进军事科学和技术,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定了基础。我部曾在解放东北战场上获得“塔山英雄团”称号的全团指挥员、战斗员,自进军到海防前线以来,不但完成了守卫海防的任务,在文化学习战线上也打了大胜仗。过去一字不识的战士们,现在不仅能看书、报和军事书籍,还能写出内容充实、词句生动的七八百字的文章来。在学习战线上,像在过去的战争中一样,也涌现出来大批功臣模范,使英雄的部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新气象。
在迎接一九五三年新年时,尤其是迎接祖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一定百倍地努力工作和学习,带好部队,加强政治、文化和军事训练,巩固海防,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打击敢于侵犯我国的侵略者,保卫祖国人民的经济建设得以顺利进行,我愿意把这个决心,做为迎接一九五三年新年时向祖国人民的献礼!


第6版()
专栏:

迎接胜利的一九五三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女战斗英雄 郭俊卿
一九五二年在胜利中过去,新的一九五三年来到了。
在这重要的时刻,人们总爱回顾一下已往的日子。我和全国的人民一样,是带着极快乐激动的心情回想过去的三年的。因为这三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三个年份;我们亲爱的祖国获得了惊人的、伟大的成就。
我是旧时一家贫农的女儿,旧中国破烂贫困的景象,和吞糠咽菜的日子,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但是从三年前新中国成立以后,每一分钟,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起了新的变化。每一年总给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更大的幸福。就拿淮河说吧,一九四九年我们南下的时候,还眼看着它的洪水像条凶龙似的把两岸的几千个大小乡村给淹了,把我们的队伍也堵在那儿,但是一九五一年我坐火车经过那儿,哪里还有洪水的影子?淮河两岸已是望不到边的、滚滚的一片金黄色麦浪了。特别我接到从家乡东北来的信,喜事一串一串的。从前是一片荒野的地方,现在已经建立了热闹的集体农场,轰隆隆的拖拉机成天跑个不停;从前觉得没用的沙地里,现在已经种上了几百里长的树林。有些地方更变的几乎使我不敢相信了。比方伊春城吧,几年前那儿还只有几间破草房,现在又是街道楼房,又是学校,真繁荣呢。它建设得这么快,我翻了几本地图,上面都还没来得及把它标出来。我翻开了一年中最后一月的几份报纸,每版上都满满地挤着生产建设胜利的报道。从松花江岸到云贵高原,从新疆的国营农场到上海的纺织工厂,到处都发出生产胜利的消息。祖国过去三年,到最后一分钟都是充满着光辉成就的!
我回想到三年来我们部队的更加强大,心里更是兴奋。在练兵、剿匪、文化学习中,我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半年前,我还在初小三年级,但经过不到四个月的学习,我的语文程度就达到了高小毕业的水平。过去我连笔记都不能记,今天不但能记笔记,还能写稿,而且可以初步作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了。使我兴奋的不是我自己的成绩,而是全军每一个同志,都获得了这样的惊人进步。文化程度这样迅速地提高,军事技术和政治水平更是加速地提高了。像战士们说的:现在咱们解放军好比老虎又长上了翅膀,我们每一个同志都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国防已经成了铜墙铁壁,空前地巩固了!
三年时间在历史上,只不过是一转眼间,可是祖国在这样短促的时间里,而且在进行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情况下,却完成了历史上从没能做到的伟大事业!我亲身经历过新、旧社会的界限,回顾这些光辉的成就,我更加深深感到: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多么优越,我们的党多么正确,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可爱和伟大啊!
胜利辉煌的三年过去了,新的一九五三年将更加光辉、更加灿烂。多少年来我们在艰苦战斗中,在忘我劳动中所一直盼望着的祖国大规模建设,将要在这新来的一年中开始。祖国的进一步富强和繁荣,已经在毛主席的伟大计划中确定,祖国美丽的远景在这一年中已经可以望得到了。为了保卫祖国的幸福生活和大规模建设,我一定和人民解放军的全体同志一道,在一九五三年中,要更加提高军事、政治水平,努力学习文化。我是个光荣的国防军战士,在我们每个战士的肩上担负着保卫祖国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来使祖国国防更加巩固牢靠。如果任何侵略者敢来侵犯祖国,就坚决地把它消灭在我们脚下。
在这一九五三年的第一个光明的清晨,让我们以无限感激的心情,首先祝贺我们最敬爱的父亲和领袖——伟大的毛主席,所有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他的名字分不开的,我衷心地祝贺他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朋友们!祝大家新年进步,祝伟大祖国无限富强!祝世界和平事业光辉胜利!


第6版()
专栏:

我们为什么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
贺笠
我国人民百余年来渴望的“工业化”,现在已经提到国家生活的日程上来了。这是我国人民最大的喜讯。
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曾叙述过我国人民过去追求工业化的情景。他说:“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招致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许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学家、学生们不问政治,自以为可以所学为国家服务,结果也化成了梦,一概幻灭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经过三十年来的牺牲奋斗,终于把幻梦变成了事实,使全国人民能够真正有机会来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怎能不令人衷心祝贺呢!
在条件成熟了的现在,我们不仅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且必须加速工业化。毛主席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曾经说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人民的福利,没有国家的富强。”(见“论联合政府”)一个现代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做基础,是不能生存的。
要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工业在全部国民经济中要占很大的比重,而生产资料(主要是重工业)的生产在全部工业中亦必须超过生活资料的生产。如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国家工业化时(一九三三年初),工业产品在国民经济全部生产中的比重已增加到百分之七十(在一九一三年只占百分之四十二点一)。而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在全部大工业中的比重则由一九二九年的百分之四八·五增至百分之五十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不断的增长。
但是,我们说“工业化并不等于说要发展每一种工业。工业化的重心,它的基础,是在于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是在于最后地制造生产手段的生产,是在于发展我们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见斯大林“关于苏联的经济地位”)根据斯大林指示的这一原理,我们在今后国家大规模的建设中,也必须不仅以工业建设为重点,而且轻工业还必须服从于重工业的发展。
应该先发展轻工业呢或首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世界工业化的两条道路。先发展轻工业而后逐渐发展重工业,这是资本主义的道路。先建设重工业,而后发展轻工业,并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改造农业,这是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原因是我们今天的条件与世界资本主义初期的条件不同,在十八、十九世纪,世界还没有什么帝国主义,各国资本主义可以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而自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初叶以来,国际帝国主义已经形成,并直接侵略全世界,谁要是慢慢发展,就只有便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最后终于得不到发展。“从轻工业入手”,这是帝国主义者常常对殖民地人民散播的谬论。如一九四三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纳尔逊来华担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顾问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曾经作过这样的结论:“贫弱的中国诚需要建设,然从重工业入手,虽百年亦不能追踪美国,若从轻工业入手,十年以内立刻可以致富。”当时国民党就急忙照它的美国主子的意旨,由它的经济部设立了一个“纺织建设委员会”。走着一条殖民地的道路。现在新中国的人民是决不走这条道路的。
我们的道路必须是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列宁在“俄国革命五周年与世界革命底前途”中曾说:“要挽救俄国,单靠农民经济收成丰盛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兴旺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之为独立国家的地位。”(见“列宁文选”下册,莫斯科中文版,第九八九页)斯大林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底总结”中也曾针对着那些反对建设重工业的人说道:“可是,必须知道,必须想一想,这种把工业化任务放在末位的政策能使我们得到怎样的结果。当然,我们能从这时期内耗费于重工业设备方面的十五万万金卢布中,拿出半数来向国外购买棉花、皮革、羊毛和橡胶等等。那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布匹、皮鞋和衣服。可是,那时我们就会没有拖拉机制造业,也没有汽车制造业,就会没有多少严重的黑金属冶炼业,就会没有金属来制造机器,结果也就会在拥有新式技术武装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面前陷于手无寸铁的状况。那时,我们就会没有可能用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器来供给农业,结果也就会落得没有粮食。那时,我们就会无法战胜国内资本主义分子,结果也就会大大增加资本主义复辟的机会。那时,我们就会不能有一切新式国防武器,而使我国底国家独立地位不能维持下去,使我国变成外敌用武的对象。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与现在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同,中国因为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而被一切逞性妄为的人所蹂躏着。”
(见“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中文版,第五○三—五○四页)
的确,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我们中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曾被一切逞性妄为的人蹂躏得够受的。直到今天,美国帝国主义仍在企图卷土重来,因此,我们今天首要的任务就必须加紧工业化。
我们国家工业化的速度越快,对于人民就越有利。
在工业化的前提下,我们的基本建设,首先就要为了机器制造业、电气工业、黑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煤炭石油等燃料工业、运输工业、农业机器制造业等的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发展轻工业了,轻工业是必要的,没有轻工业就不能充分供应人民生活用品,这也就是说不能直接保证人民的物质福利。但是在我们中国大部轻工业都属于私人资本,不仅过去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由于三年来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许多企业本身利润的增涨,已为它造成继续发展的条件,而重工业主要属于国营工业,过去基础极为薄弱,又不易获得利润,必须大量集中国家资金、人力、技术才能得到发展。而且,从生产的作用来讲,轻工业只能提供消费品,而不能创造生产资料。重工业虽不能直接提供人民消费品,但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生产工具,一切轻工业与农业都必须依靠它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新中国今天的当务之急是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只能居于次要地位。只有首先解决了重工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轻工业。
工业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是改造农业,最后并使农业机械化,这也非依靠重工业不可。因为只有重工业才能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工具,才能在大的农业机器基础上把无数零散的小农组织起来;也只有重工业,才能建立大规模的电力站及灌溉系统以改造整个中国这种落后的农业经济,才能将农民引向幸福的康庄大道。苏联利用大工业改造农业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苏联在没有实行工业化以前,农业的生产力也是不高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社会主义工业已经发展到能够大宗出产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间农民就大批地加入集体农庄,到一九三四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已约占全苏联农户总数的四分之三,播种土地约占全部播种面积百分之九十。到一九三七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由于生产力的继续高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就完成了。当时农业的主要劳动过程的机械化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打谷的机械化已是百分之九十四,耕耘百分之七十一,谷物收获百分之八十四。机械化的结果,谷物的收获量只在第二次五年计划时就已从每公顷七公担增加到十一点五公担。一九三七年苏联的谷物产量达到了六十八亿普特,较之革命前一九一○年至一九一四年每年平均只收四十一亿二千五百万普特要多得多。随着工业的发展,愈往后苏联农业的成就愈高。这证明要改造农业没有重工业是办不到的。
现在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已经揭开了。三年来的经济恢复已为今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我国人力的众多,土地的辽阔,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援助都为我们准备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目前最中心的问题就是集中力量的问题,我们必须克服一切保守思想与落后思想,把全国人民的智慧都集中起来,把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都集中起来,投入工业化的伟大事业中去。


第6版()
专栏:

我爱好地质工作
北京地质学院学生 王仁民
我是北京地质学院专修科的学生。地质工作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岗位啊!人们把地质工作者称作战斗部队的“尖兵”是完全有理由的,对于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我常常引以自豪。
青年朋友们,你们或许要问我:你是怎样建立起自己的理想的?今天,你又以怎样的心情对待学习?
关于这两个问题,说来也就话长了。那是在一九五二年开始的时候,当时我还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个学生;但是快要毕业了。和许多即将毕业的同学一样,我不知将来要“到那里去”,因此这个问题便成为我们最迫切的问题。这时我热爱着文学,曾经想以文艺创作做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但是,不久以后,我的理想变了,我对地质事业有了更大的兴趣。这时候,我读了“中国青年”一九五二年第一期上的“谈幻想”一文,它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这样写着:
一个美国的大学生写信给苏联一个女孩子,
问她将来愿意做什么事情。她回答说:地质学
家。
这位美国青年写道:“我不同意您要做地质学家的幻想,这是一种动荡不安的工作,对于一个女孩子未必合适。我幻想着将来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买上一座小洋房子,种上我最心爱的蔷薇花,每天晚上坐在壁炉旁偶而诊断几个病人。也许是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不能理解您的愿望,就如同您不能理解我的一样。”
“是的,您说得很对。”苏联女大学生回信说:“我们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的幻想也有天渊之别。我知道,我将走在大森林里,睡在
露天风雨之中经受各种困苦……但是,和我在一
起的都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将负起探寻煤炭或
石油、白金或镭的艰巨任务,这些矿藏都会使人
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苏联女大学生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坎。我是一个青年团员,当祖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候,应该命令自己:“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到任务最艰巨的岗位上去!”于是,我勇敢地选择了北京地质学院。在分系分科时,我又非常荣幸地被分到了北京地质学院唯一的专修科——地质矿产勘察专修科。两年以后,我就可以首先迈出地质学院的大门,踏上勘察祖国富源的征途。想到这里,我周身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力量。
大家知道,专修科的学习是十分紧张的,它要求同学们拿出更大的力量。因此我们的口号是:“一致开步走,坚决不掉队!”
当然,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学后几周的学习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譬如,学结晶学时,大家对于晶体的“面号”、“对称因素”和
“赤平极射投影”等等,都搞不清楚,研究一种晶体,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的同学,对于晶体的学习尤其感到困难。但是,困难又算得了什么!苏联地质专家罗吉诺夫说得好:“越是困难,就越光荣。”同学们从他的话里获得了勇气,决心克服困难,掌握各种晶体的规律。
刚开学的时候,专修科有的同学感到“命苦”,觉得比别的同学学得少,比本科矮一头;有的同学学习信心不够,他们怀疑两年内能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但开学八周以来的学习,证明了专修科并不比本科矮一头,它只是比本科学习的“面”窄一些,但所要达到的高度是一样的;事实也证明了只要自己努力,再加上计划性的学习,关于晶体的知识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由于学习信心的增强,同学们的学习情绪普遍提高了。在地质实习室里,同学们和矿物、岩石发生了浓厚的感情。我们拿起一块标本,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研究它的颜色、光泽、劈开、断口、硬度和条痕等等。实习完了,又经常进行复习,决不让一块不熟悉的岩石或矿物轻易从自己手里溜走。经过短短的八个星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岩石逐渐从不认识到认识、从生疏到熟悉、从望而生畏到发生感情了。在操场里、土山旁,同学们常常围着经纬仪、或者是水平仪在聚精会神地做测量实习。他们不管刺骨的寒风,坚持着实习工作,同学们都这样说:“不彻底掌握课堂上所学的技术,决不停止。”刚从南方来的同学,有的手冻得红肿了,仍然坚持实习。假如你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一定会回答你:“作一个地质工程师,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


第6版()
专栏:

我要做一个祖国未来的地质工程师
北京地质学院学生 鲁淑敏
当我知道我已考取了北京地质学院时,我是多么兴奋啊!我一进校门便看到了“欢迎祖国未来的地质工程师!”的大字标语。到报到处办完入学手续,负责同志便问:“下午在学校吃饭吗?要吃的话就给你准备。”搬往宿舍去的时候,有人热情地帮助我。这一切怎么能不使我感到温暖呢?又怎么能不使我热爱这所学校呢?
到校后不久,老同学忙着为我们布置了一个展览会。我一走进展览室,就在陈列桌上看到了各色的矿物。这使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祖国无限富饶。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在这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不断地和自然搏斗。他们曾广泛地利用铜、铁;远在东汉时代就已知道石油叫“古漆”。展览会还告诉我,中国人民在解放后曾在不少地方发现了各种矿产。
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结晶”时,常常提到属于这晶类的矿石。他们指着很好看的矿石图形说:“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这些矿物我们祖国都有!”同学们听了,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笑容表示着:我们不能让这些矿物永远埋藏在地下,我们必须尽快地去发掘它们,利用它们为社会谋福利。
学校里为我们准备了实习室。我们可以经常坐在这里观察每块岩石,认识什么是花岗岩,什么是大理岩。当我们把盐酸滴在岩石上,岩石发生气泡的时候,大家就知道这是含有硫酸钙的岩石。但岩石是由很多种矿物构成的,要认识它们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野外,要认识它们更是困难,如果今天在实验室里不下工夫熟习它们,那么将来又怎么能够认识它们呢?
祖国对我们的期望是那样的殷切,她要求我们学会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拿最大的勇气和力量,来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今天人民只允许我们学好,不允许我们学不好。国家为我们准备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有什么理由辜负人民的期望呢?我不能躲避这一艰巨的任务,我将毫无保留地把我的力量贡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


第6版()
专栏:

为了加速国家工业化必须厉行节约制度
沙英
(一)
我们国家工业化的光荣任务,已经摆在我们的工作日程上了。我们要发展工业,由一个农业国变为一个工业国,必须大大扩大我们的工业基础。我们不仅要尽可能利用新的技术设备来改造旧的工业,而且要建立许多新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因此,基本建设在整个国家工作中被提到首要地位。
基本建设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必须以最大的力量来进行。
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不但要有大量的设备以及掌握这些设备的人材,而且还必须有巨额的资金。资金问题,是工业化的重要问题之一。
但是,资金从何而来呢?从前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重工业的资金,“通常是靠外方资金流入,即靠劫掠殖民地,靠从战败国人民方面取得赔款,靠借外债来进行的。”〔注一〕我们人民民主国家是不能采用这些办法的。
依靠国际的援助吗?不错,我们伟大的朋友苏联以及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尽可能在各方面帮助我们;但是他们也正在进行巨大的建设,我们不能过分要求他们,我们不能为了自己建设而妨碍他们的建设。因此,我们资金的主要来源,只有依靠斯大林指出的:“为了工业而自己节约的道路,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这条道路,列宁同志曾多次指出过,乃是我国工业化的唯一道路。”〔注二〕这条道路,已为苏联三十多年来的经验证明,是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在联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马林科夫同志指出:“苏联是依靠自己的资源,依靠它内部资金积累的源泉来发展国民经济的。”我国几年来的经验也证明了,依靠自己的资源和企业内部的积累,是我国工业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资金的积累,必须依靠增产节约。增产节约的办法最重要的是: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组织爱国主义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注意改善经营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制,充分运用设备的效能,加速资金周转,不断降低成本;以及减少原材料、燃力和电力的消耗,缩减各种非生产的开支,改进产品质量等等。只要我们能很好运用这些办法,便能为国家增加无限的财富。我们将这些由于增产节约而增加的财富,大部分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以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水平,这是完全符合于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的。
我们还必须经过国家预算,尽可能积聚和利用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收入(如城市的税收、农业税和国营商业利润等),以及利用人民的储蓄等来积聚一部分建设资金。
但是,这些还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正当地利用我们的资金,反对浪费。斯大林说:“不过事情不限于也不能限于积累而已。还要善于合理地、有计算地支出积累起来的后备金,不要白白花掉人民财力的任何一文,要使积累基本上用于满足我国工业化的重要需要。没有这些条件,我们就要遭受浪费所积累的财力之危险”。〔注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合理使用我们的积累,避免浪费,避免分散,避免把它蹧蹋于不必要的用途,避免使它离开了我们工业建设的基本路线。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按照工农业的发展和资金积累的速度,正确地制定国家的建设计划;和各种贪污、浪费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建立严格的财政统一制度和财政纪律;精简机关编制,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用经济核算的办法达到节约的目的。
(二)
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执行节约制度是有成绩的。一九五一年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曾为国家创造了价值一千六百万吨粮食的财富。一九五二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在上半年参加这一运动的职工占全体职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获得了更大的成绩,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的财富。特别是在伟大的“三反”“五反”运动中,对贪污、浪费及盗窃国家财产的恶劣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斗争,树立了爱护国家财产的道德风气,对我们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更具有伟大的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我们国家各部门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令人满意的现象,在发掘和正确利用内部的积累上,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首先,在工矿企业方面有严重的浪费。在某些厂矿中没有很好地推广先进经验,劳动生产率不高,采用过低的设备利用率,原材料的损失和非生产的开支很大,大量积压资金,产品质量低劣,没有完成增产节约计划,有的甚至没有完成国家的生产计划。例如,沈阳机械七厂一九五二年五月份废品率为百分之二十七点四四,六月份则增至百分之三十二点八;济南机械二厂在增产节约运动中,装配车床四十六部,合乎标准者只有八部;太原钢铁厂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六个车间统计,即因质量低劣积压钢材价值一百八十亿元;太原烟草厂因产品低劣,积压近两万箱销不出去,最后不得不赔本出售……。
其次,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浪费现象也是惊人的。某些基本建设部门,由于缺乏周密的计划,未经正确的勘察、设计便盲目施工,以及在施工中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力物力使用不合理,常常发生停工待图、待料,中途返工、废工,到处无人负责,工程质量低劣等等现象,使国家的资源、人力和财力形成巨大的浪费。如黑龙江某工地已砌好的五十栋宿舍间壁,大风一吹就倒了四十三栋。东北电工四厂最初确定在某城建厂,于是修起了专用铁路线,盖起仓库,运来了大批建筑材料,准备兴工;但后来发现该城过去曾发生过地震,不宜建厂,于是又改换地址,白白浪费了二十亿元,还影响了工期。山东轻工业机器厂,在制造何种产品还未确定之前,就以八百亿元向国外订购了二百多部新式大型精密的机器,又以八十余亿元买了一千多亩厂地和预付了大批建筑材料的费用,但直到十二月份生产任务仍未具体决定,让大批机器躺在树林子里“睡觉”,任风雨剥蚀,厂地还是一片高粱地。这些当然还不是最坏的例子,最令人痛心的是:我们曾建设过广州那样无用的肥料工厂,还开过已经挖空的定襄铁矿……。
此外,在交通运输、国营贸易、国营农场等各方面,浪费现象也是不少的。例如中央贸易部一九五一年向国外订货,将防治口蹄疫药品“三吨”误写“三百吨”,结果多买了二百九十七吨,造成积压资金四十多亿元的浪费现象;再一次,该部翻译人员将“米茶砖”误译成“黑茶砖”,又使国家损失二十二亿元。沈阳地区百货批发站在一九五二年冬畅销期间,竟错将九火车价值五十八亿元的绒衣(总计一万二千三百八十九打)积压在仓库里,而群众却买不到绒衣穿,此事最近才被发觉,其中有的是在六月十九日就入库的,共积压了五个多月之久。
这类例子不必再列举了。斯大林说:“善于合理地、有计算地支出财力——这是一件最重要的艺术”。〔注四〕上述现象是说明了:我们不少同志不仅不懂得这种艺术,而且他们已经忘记了节约制度,甚至有的领导部门和党的组织,对于这些经营不善和浪费国家财产的现象也采取了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严重警惕的。
节约制度是创造经济的内部积累和正确利用积累的极重要的条件,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极重要的杠杆。联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关于苏联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责成一切大小经济建设岗位上的经济干部要厉行节约制度,提高企业的赢利。马林科夫同志在联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曾这样说:“我们应当经常注意以爱惜公共的、社会主义财产的精神教育苏联人民。必须根除一切浪费物资、人力和财力的现象,……大刀阔斧地减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农业方面以及贸易、采购和销售机关中的杂费;采取坚决的步骤来简化国家机关和经济机关的机构,并减少其行政费;财政部门应通过卢布来加强对完成经济计划和厉行节约的控制。”我们某些同志恰恰忘记了这些道理,所以发生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浪费现象。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苏联厉行节约的先进经验。
虽然我们的财政经济状况已经根本好转,虽然我们已经尽一切可能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积累了一笔资金;但是如果比起我们国家的建设需要来说,那仍然是很不够的,同时我们当前还在进行着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因此,为了在抗美援朝的条件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我们必须继续努力积累资金,并善于精打细算地使用我们的资金。严格执行节约制度。
(三)
为了迅速地积累资金和合理地使用资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必须正确地制订国家建设计划。斯大林同志说:正确而合理地制订工业计划,乃是适当地利用积累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计划或计划不正确,便会使我们的建设陷于盲目、被动的状态,必然浪费国家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延缓国家建设的进程。当然,我们的建设计划要与国民经济情况,与我们的资源、积累速度及后备力量密切联系起来。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发挥潜在力量,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现在我们的建设计划要把国营工业放在第一位,保证它的领导作用,以带动各种经济的发展。在国营工业中决定的环节是重工业。在重工业中,还要分别主要工程与次要工程,急需的工程与不急需的工程,基本工程与附属工程,以便集中我们有限的资金,使用到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和急需的重点工程上面去。那种百废俱兴、处处照顾、不分轻重缓急、分散使用资金的办法,那种不考虑主观力量、贪多冒进、好大喜功的作法,特别是那种不顾全局、只顾本位的观点,都会削弱国家的建设力量和延缓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是应当坚决反对的。当然,集中资金使用于重工业,特别是保证其中主要工程的完成,决不能了解为其他方面就可以忽视了,如果那样也是错误的。
其次,要加强基本建设的经济核算。基本建设既然是目前投资最大、花费最多的部门,同时又是一种异常复杂、异常繁重的工作,如果领导不力和管理不善,不能有效地、合理地使用国家的投资,那便将是浪费资金最大的地方。为此,我们要加强基本建设的领导,加强基本建设的经济核算。我们建设任何一个工程,都必须经过正确的勘察、设计,然后才能施工。在设计一个工程时,一定要合乎经济核算制。为此,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根据科学上的最高成就,按照先进的标准和定额,最大限度使用国家的资源,能省就省,绝不浪费国家的一分一文。在工程施工中,也要精打细算,合理地使用人力和物力,建立各种责任制,尽量使用机械工具,大力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杂费,务使工程做到又快、又好、又省。只有加强经济核算制,才能使我们的投资合理地使用,减少浪费。一切只求外表不求实效,盲目扩大安全系数,只求速度不顾质量等等错误的作法,都要加以批判和纠正。
在生产工作中,我们必须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和现有设备,充分发挥所蕴藏的潜在力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改善生产方法,降低产品成本,力求为国家工业化积累更多的资金。
再其次,要深入发动群众。如果没有千百万群众的参加,厉行节约便是一句空话。经验证明,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潜力、找窍门”,是增产节约无限的源泉。一九五二年的增产节约计划,由于发动群众广泛讨论的结果,东北区超过原计划总数百分之六十九点二五,华北区超过原计划百分之五十以上。沈阳机械系统广泛发动群众找窍门,共找出窍门七二六六件,其中有一五六件,即可提高产价三百六十六亿元。我们如果认为群众的某些意见和窍门是小事情,微不足道,那就大错了。一个工人的倡议,那怕只能节省一块砖或一根铁丝,却可以积成千百万计的金钱。因此,深入发动群众,是实行节约制度的必要条件。斯大林说:“向前推进我们的工业,提高工业的生产率,造就新的工业建设干部,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的积累,合理地使用积累于工业的需要,建立严格的节约制度,紧缩国家机关,使之精简,清洗掉它在我国建设时期所沾染的恶习和泥污,与偷盗及浪费国家资财的人做有系统的斗争——所有这些任务,没有工人阶级百万群众之直接的和有系统的支持,任何政党都不能胜任的。” 〔注五〕
最后,要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揭发和克服我们工作缺点的有力武器,是推动我们建设事业前进的伟大动力。那里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那里的工作便会进步得较快。沈阳冶炼厂曾经有一个时期工作做得很不好,但是经过东北日报的批评之后,现在该厂已变为一个先进的工厂了。因此,为了严格执行节约制度,保护国家的资金不被蹧蹋,我们应当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保守思想及一切浪费国家财产的行为作不懈的斗争。我们应当十分重视自下而上的批评,要发动广大群众来监督我们的建设工作。凡是窒息批评、压制批评的行为,都是严重的恶行,对于这些人应当给以严肃的处理,凡是对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采取漠不关心态度的人,同样也是非常错误的。自由主义是产生缺点和错误的温床,必须加以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节约制度的执行和贯彻,才能加速国家的工业化。
〔注一〕“联共党史简明教程”,中文版第三四六页。
〔注二〕〔注三〕〔注四〕〔注五〕“‘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下册,斯大林:“论苏联经济形势与党底政策”一文第五十八、六十四、七十三等页。”


第6版()
专栏:

一九五二年:“祝福你,一九五三年!” 寿松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