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不做周密调查而急于建厂的恶果
任毅民
某钨矿和某锑矿的基本建设工作,都因盲目设计,造成不良的后果。
我国钨矿的蕴藏量是很多的,但选矿的回收率很低,浪费了国家许多宝贵资源。某钨矿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选矿的回收率,于一九五○年建设选矿厂。在设计时,没有调查研究选矿厂和该矿其他生产部门的互相关系,如采矿计划和动力供应等,以便求得生产上的互相配合和平衡。因此,虽然很快地把选矿厂建设起来了,选矿机也安装好了,但没有足够的电力。现有电力如果开动采矿用的风压机,就不能开动选矿机;如果开动选矿机,就得停止采矿工作。如果另外用柴油发电机供给动力,选矿的成本就会提高。因此直到现在,该选矿机还没有投入生产。
某锑矿也是一九五○年修建的,为的是冶炼国家最需要的精锑。但该矿在修建前没有调查矿石的含砒成分(砒是金属锑中的有害物质),只凭过去的经验,按照冶炼一般含砒成分比较低的锑矿的方法来修建冶炼设备,并新建了焙烧炉、布袋室、冷凝系统等一系列的工程。工程完成了,也开始生产了,才发现锑矿的含砒成分过高,新修建的冶炼设备不能冶炼这种锑矿。现在,不得不停止精锑的生产,改炼生锑(含有杂质的锑)。这和原来建厂的目的就不符合了。
该两矿在基本建设工作中,所以不做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而盲目设计,是因为只看到市场上需要该项产品,急须生产,便盲目建厂。但事实证明,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不但不能搞好生产,反而造成国家资财的浪费。


第2版()
专栏:

兰州某水泥厂建厂工作中的教训
陈雨田
兰州某水泥厂的建设工作,从一九五○年夏天开始,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的时间内,负责建设的部门曾进行了资源调查、工厂的设计、厂址的选定、设备的修理和拆运(该厂系利用旧设备)、订购新的机器,以及部分建筑材料的准备等。但到现在还没有正式施工,并且该部门正在考虑取消这项建设,或者改变建设的规模和厂址,重新做计划任务书和初步设计。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彻底搞清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资源调查工作,他们从一九五○年以前就开始了,但是,却没有全面地彻底地进行调查。如对于石灰石的调查,他们最初认为某某湾的好,后来认为某沟的还要好,今年又发现某山和某某镇的更好,最近又发现某某山的最好。没有彻底搞清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就根据局部的材料选择厂址和进行设计,其结果当然是不正确的。该厂所选择的厂址,目前已经不适合于资源的新情况;原来的设计规模,目前也觉得过小,不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也不能满足今后西北经济发展对水泥的需要。特别是天水到兰州的铁路通车以后,从外地可以输入和该厂产量相当的水泥,成本和该厂生产的相差也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厂究竟应该如何建设,就值得重新考虑了。如果改变计划和设计,很多工作都得重头做起,目前还不能施工,被积压的资金和机器,不知何时才能投入生产。这种浪费是很难计算的。


第2版()
专栏:

某铅锌矿新建工程不合实际需要
任民
中南某铅锌矿新建选矿和冶炼工程已经完成了。但这个工程是根据片面的调查材料来设计的,所以它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和建厂时计划要求相差很远,以致大量浪费了国家资金。
该矿井下工程在解放前曾被淹没,大部分地面生产设备也被破坏。第一次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会议决定要该矿排水复工。但该矿上级领导机关却没有以排水复工为主,只根据一些不完全的分析和试验,认为该处废矿砂很多,含铅、锌的成分“甚高”,因此决定新建一部分选矿和冶炼设备,并进行施工。新的工程完成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发现原来对废矿砂成分的分析是不正确的。其中铅的含量只有原分析的一半,铅、锌的质量和原来分析的材料相差更远。原来认为铅内没有杂质,现在却发现含有锌;原来认为锌内只有镉的“痕迹”,现在却发现有镉。选矿和冶炼的设备都是根据没有杂质的铅和锌来设计的,所以,不完全适合于实际需要了;冶炼出来的锌和铅也都不合标准。
该矿的基本建设工作发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在分析矿砂的时候,没有广泛地进行分析和试选,仅仅在局部的矿砂中进行分析,把局部的资料当作全部的资料来作设计的根据。从这里我们便可取得一个经验,调查和勘测工作,必须是全面的周密的,一点也不能马虎。


第2版()
专栏:

检查我们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中的缺点
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厂长 章若明
副厂长 万程之
七月底,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对职工执行郝建秀工作法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检查。根据第一纺场甲班检查的结果,全班除百分之十的工人执行郝建秀工作法较好外,绝大多数没有经常和彻底执行,极少数的工人(约占百分之二)则根本不照郝建秀工作法做。一般工人都是在车子好掌握时按工作法做,车子不好掌握时就不做;精神好时按工作法做,精神不好时就忘了工作法;有人检查时照工作法做,无人检查时就不注意;特别是在断头多的情况下,更是只顾接头,不做清洁工作,不按规律巡回,因而形成工作被动和劳动强度增加的严重混乱现象,影响生产质量。七月份,我厂责任次布增加,其中由于细纱质量不好,纺部应负责任的次布占百分之五十以上。
经过这一次检查,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中,存在着不少的缺点。
首先,我们领导干部存在着自满麻痹情绪和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我们认为:“郝建秀工作法基本上是从本厂总结出来的,职工很容易学会。”因而忽视了对保守思想进行斗争。我们被本厂推广和执行郝建秀工作法既得的成绩所迷惑,就放松了检查。去年九月份,第一次推广工作完了时,就把推广委员会取消了,把领导和检查工作主要交给车间行政干部负责,削弱了领导力量。十一月份,虽然重新组织了检查评分委员会,但是这个组织长期没有严格的检查过郝建秀工作法执行情况,推广工作中的偏向也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第二,我们对郝建秀工作法的重视和学习不够。我们了解郝建秀工作法的基本精神是不够深刻明确的,因而产生了过分强调“少出皮辊花”的偏差,使下级干部及细纱工人单纯根据“皮辊花”数字来评判执行郝建秀工作法的好坏。不少工人在车子转速加快和锭子增多的情况下,为保持原有皮辊花纪录,不得不增加劳动强度,忙于“抢结头”,而不做预防断头的工作。结果,断头愈来愈多,工人工作愈来愈紧张,许多工人累得生病,缺勤率增加。与此相反,有一部分工人因为执行了郝建秀工作法,他们虽和别人看一样的锭子,但断头少,没有空锭子和空粗纱管,工作轻松。可是,由于我们官僚主义严重,既没表扬好的,也没有批评坏的,以致多数工人仍然没有很好执行郝建秀工作法,影响了生产,影响了工人的健康。
另外,有一时期,有些工人在巡回时没有按照郝建秀工作法而采取半巡回、倒退等做法,但因为她们增强了劳动强度,所以生产成绩依然较好。当时,我们竟然判断不出这种作法是把郝建秀工作法学走了样子,盲目地认为这可能是郝建秀工作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这就说明我们对郝建秀工作法的一些基本原则还没有弄清楚。六月初进行测定时,也没有严格按照郝建秀工作法标准进行测定。郝建秀同志出国回来后,我们也没有和她好好研究这个问题,请她实地示范。
为迅速纠正这种混乱自流现象,我们已经开始进行整顿郝建秀工作法的推广工作,并已获初步成绩,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从检讨入手进行郝建秀工作法推广工作的重点补课。首先由我们几个主要负责干部在车间主任扩大会议上做了检讨,然后又在小组长以上扩大干部会议上做了检讨,并重点说明郝建秀工作法的基本精神。然后由车间和小组的干部逐级向下检讨,结合讲解工作法的基本要点,进行补课。同时,召开小组座谈会,展开讨论检查,以提高职工思想认识,端正态度,最后制订出严格执行郝建秀工作法的具体计划,作为小组劳动竞赛条件之一。
二、成立郝建秀工作法检查组,制订检查细则,按期组织检查,检查中同时帮助纠正缺点。检查完毕进行总结,针对现有缺点再进行补课。宣布郝建秀工作法为操作规程,并实行适当的奖励制度,以争取工作法的逐步巩固。
三、调郝建秀重新值细纱车,带头执行郝建秀工作法。
四、要求其他车间按照同样的精神和步骤,布置各该车间先进工作法推广情况的检查和整顿工作,以巩固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和其他各项先进工作法的推广工作。


第2版()
专栏:

萍乡煤矿石门钢铁队创纪录运动中的问题
刘 凯
萍乡矿务局王家源矿的石门钢铁队在放炮、打眼的技术方面曾有一些改进,并采用了先进的深孔作业方法,特别是该队工人研究了各种岩石的性质和各种炸药的性能与威力,能根据岩石变化的情况,决定打眼装药的多少和放炮的先后,因而他们曾创造出一些掘进新纪录。在劳动组织方面,石门钢铁队曾经运用了两个孔道的循环作业方法;虽然由于缺乏技术领导,他们的循环作业还不够正规,但还是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萍乡矿务局和王家源矿的领导干部对石门钢铁队缺乏政治领导和技术领导,以致石门钢铁队在创造新纪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这些缺点表现在很多方面:
石门钢铁队的新纪录没有巩固下来,他们的日常生产纪录和他们创造的全国新纪录相距太远。钢铁队今年四月份的最高纪录是日进三十点五公尺,而今年六月初,这个队还经常停留在日进六公尺至八公尺之间。创造新纪录时一个巷道一日夜可以进四个到五个循环,而平常却只能进一个循环左右。钢铁队月进三百公尺的计划,今年一至四月份都没有完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创造新纪录只是靠工人劳动热情突击一阵算数,而没有把工人的劳动热情和作业方式认真总结,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最突出的例子是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大家加了一股劲创了一日夜进三十点五公尺的新纪录。第二天大家松了一口气,补补没架的棚子,一天就过去了,这一天一尺也没有进。
由于采用突击的办法,因而也就普遍地存在延长工作时间的现象。据王家源矿矿长张树楠谈,平均起来创造新纪录时每人延长工作时间约三至四小时。如若以每人普遍加班四小时计算,他们的新纪录就不是二十四小时进若干公尺,实际上是一日半三十六小时(从工时上算)进若干公尺了。
由于领导上有为创新纪录而创纪录的思想,因而也产生了变相地增加劳动力的现象。平常工作时,架棚子的木料,都是由工人自己到井下材料股去运,在创造新纪录时则由行政方面找别的工人送到工作面上去。推车出碴子也是这样。平常工人都是把车子推到岔道上去,也就是说最少要推一百至一百五十公尺远,而创造新纪录时只要推出十公尺远就可以了。另一段路则由别的人代推。
创造新纪录时不顾工程规格的现象也很严重。按照规定和日常的作法,都是每隔七、八公寸架棚子
一架。石门钢铁队创造新纪录时则每隔一公尺七、八或两公尺多才架棚子一架,少架的棚子在次日上班时再补架。在创新纪录时有时帮也不刷,底也没有起净,工程规格十分毛草。
石门钢铁队在计算工作成绩中也有虚假现象。钢铁队的循环作业,只限于两个孔道。在三个或四个巷道时,他们在另外的一个或两个孔道则用单孔道掘进。如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钢铁队在石巷掘进日进二十点零三公尺的所谓全国新纪录,就是把两个单孔道掘进一昼夜的进度(一个十点三公尺,一个十公尺)加起来算的,但领导方面却宣称“是在多孔循环掘进方法下创造的”。今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所谓一昼夜掘进三十七公尺多的全国新纪录,也是工人们把两天作的工作加起来的。
由于石门钢铁队的确也有某些成绩,因此领导方面曾有意识地想培养这个队成为一个先进的队。但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他们的培养方法是错误的,他们只迷恋于新纪录这个名词,甚至不惜假报成绩,冒充全国纪录。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对石门钢铁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欢迎、戴花、表扬、奖励以及开庆祝会座谈会和一般的号召鼓动等等,真正的政治思想领导和技术领导是很不够的。我和钢铁队的许多工人谈了话,发现不少工人对于创新纪录的意义是模糊的;有的工人也能说创新纪录对个人对国家都有好处,但了解的还极不深刻;有的人甚至还只简单地认为创新纪录是为了“得奖”、“个人光荣”,或者是不服气别人。对于工人的思想情况,萍乡矿务局和王家源矿的领导方面是注意不够的,甚至对工人的错误思想采取无原则迁就的态度。例如去年年底中央燃料工业部曾发出指示,要求在劳动竞赛中一定要注意工程规格和保安。王家源矿采煤股长高梓升向钢铁队传达这一指示时,有的工人就不满意,说“这样谁还敢创新纪录呀!”认为要求得“高”是“打击”、“压制”新纪录。高梓升竟然不向工人进行解释教育,也不执行燃料工业部的指示。萍乡矿务局领导方面对钢铁队的技术领导也是很不够的。工人创新纪录时,领导方面大多是只问问有无困难,帮助组织一下力量,而没有经常深入坑井,认真了解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技术人员也很少下井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因而,领导方面对于创造新纪录时的作业方式、工程规格,保安和技术操作等真实情况就不完全了解。新纪录创造出来了,领导方面很少从技术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也不进行技术测定和召集有关工人进行讨论,经常只根据个别工人的口头汇报,就轻易做出总结。
这些情况,说明萍乡矿务局和王家源矿的领导部门,亟需端正领导思想,加强对创造新纪录运动的领导。


第2版()
专栏:

沈阳某工厂的“窍门大院”
本报记者 古维进
沈阳某工厂的“窍门大院”,是技术人员与工人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领导地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的学校。它的产生经过是这样:当各车间的先进生产者进行典型示范、教育工人批判保守思想、树立先进思想后,有的车间已经开始出现了找窍门的例子。为了普遍地大量地发动群众找窍门与推广先进经验,并及时解决群众找出窍门后的审查、处理、研究、总结、综合、鉴定、推广、奖励等一系列的问题,基层工会即领导工人与技术人员进行研究,产生了窍门大院。窍门大院的组织以车间为单位,参加的人有先进生产人物、技术人员、老技术工人、车间工会生产委员会及合理化建议委员会委员等十一人至十五人。他们都是经过民主选举的。先进生产人物担任院长,技术人员担任副院长或顾问,下设“发动推广组”与“技术研究组”。发动推广组由先进生产人物、老技术工人、车间合理化建议委员会等三人至五人组成,任务是:一、有计划地发动工人找窍门,提合理化建议;二、根据技术研究组提出的课题,发动工人抢课题,组织工人讨论实现课题的办法;三、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及时表扬先进人物。技术研究组由技术人员、先进生产人物、老技术工人及车间工会生产委员会委员等五人至七人组成,任务是:一、把窍门和合理化建议加以登记分类,审查批准。二、组织窍门试验,试验成功后作出技术鉴定,计算窍门的价值,提出奖励的意见;制订技术改进的定期计划。三、发现各小组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提出课题;综合先进经验,编出技术教材,进行技术教育,提高工人技术水平。
窍门大院成立一个多月以来,在发动群众找窍门与推广先进经验上起了很大作用。
我参观过好几个车间的窍门大院。这里,里里外外贴着许多生动的标语,如:“窍门进院夺红旗,向高岗主席去报喜”;“技术人员理论高,工人经验好,两下一结合,窍门出来了”;“不怕窍门小,就怕窍门少,许多窍门集中起,它的价值比山高”。这是发动推广组的创作。这个组的成员经常深入各个小组,了解工人的思想情况,提出宣传鼓动的口号。二车间窍门大院负责人告诉我两件生动的事实:八道小组日夜班的两个小组长经常闹不团结,影响全组找窍门。发动推广组的同志就拟了一条标语贴在他们的机器旁边:“老曹老孙(二个组长的姓)你俩看,增产节约怎么办?团结一条心,增产节约几十万(吨)”。老孙看见了,着急地找到老曹说:“你看,咱们再不团结可不对了。”老曹也着急地说:“咱俩保证再不闹蹩扭,好好研究改进技术,把增产节约搞好。”过了三天,他们就共同研究出三项改进技术的窍门。九道小组的汪纯阳和张荣,曾经创造了改进机器的窍门,使每台机器节省一个工,但产品质量不好,有许多次品。发动推广组的同志又拟了标语送给他们:“老汪老张经验广,改进技术成本降,你组还有不好品,你俩再用脑筋想。”汪纯阳看了之后对张荣说:“咱们真得再用脑子想法改进才行。”二人经过几天苦心研究,终于想出新窍门,改进了工具,使全组的次品减少了百分之五十。
过去工人们找出的窍门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经常得不到及时处理;现在窍门大院定出制度,规定工人提的窍门和合理化建议一般要在两天内处理妥当,复杂的也不超过一礼拜就要处理妥当。这对于工人们找窍门是一个很大的鼓舞。青年工人王宪章说:“我找到加快机器转数的窍门,窍门大院一登记就审查,不到两天就答复能用,我就集中精力再找别的窍门。现在我又找到节省皮带的窍门了。”窍门大院还订出制度,按窍门价值的大小分别奖励,这也鼓舞了工人找窍门。
窍门大院在发动群众找窍门当中,经常派出技术研究组的人深入各个小组,协助工人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二车间的工人要改造一部机器,改造出来可以提高产量一倍,质量也能提高,他们想出了改造机器的许多办法;但这些办法缺乏理论上的计算和设计,技术人员从技术理论上把这些办法加以分析、研究、提高及设计后,这部机器就改造成功了。工人感到提高了技术理论水平,技术人员也觉得工作有了办法。技术人员们说:“光有我们,开头就想不出那许多办法,还得慢慢设计绘图,还得不断修改图样;工人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很快就想出办法来了。这样就给了我们在技术理论上进行分析、研究、设计的方便。”过去,有些工人虽然创造了完整的窍门,但因不能提高到技术理论上来,所以很难推广。例如九道小组张喜贺创造了提高质量的窍门,质量提高到百分之九九点九九五,产量超过定额三十一公斤。一般人都认为张喜贺的窍门实质是“三勤”(手勤、眼勤、抽验勤)。工会号召工人照着“三勤”去操作,结果收效不大,累得满头大汗也达不到张喜贺的质量和数量。后来技术人员从技术理论上把张喜贺的操作经验作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说:单纯提高劳动强度的“三勤”,不是张喜贺的窍门的实质,他的窍门的实质是“抓得多”、“倒货少”、“抽验勤”等五个特点,同时说明为什么产生这些特点的许多科学道理。工人们依据这五个特点进行操作,结果提高产品质量,身体也不累。张喜贺的窍门很快被推广出去了。
技术人员与工人结合,不仅提高工人的技术理论知识,也丰富了技术人员的技术理论。技术管理股长兼窍门大院副院长杨汝滨谈到他的体会时说:“从前我们和工人不大接近,凭着自己的理论拟订操作规程,结果拿到工人里去时常行不通。现在把办公的地方搬到窍门大院,整天和工人在一起,看他们操作,和他们共同研究,结果使我们过去学习的理论得到了证明、充实、提高,批判了保守思想与硬搬教条的作风,等于上了几年大学。”
技术人员与工人的结合,普遍发挥了工人找窍门的积极性。连把握不大的窍门,也都拿到窍门大院和技术人员研究,因此窍门大院收到的窍门越来越多:该院成立的第一周共收到窍门六百六十七件,现在一个多月来已收到一千六百九十六件。这些窍门多半是发明创造、改进机器、工具、改进操作方法的。仅据已经实现的一部分窍门统计,就可以给国家创造二万七千零七百七十吨粮食的财富。全厂原计划增产节约四万吨粮食的指标,现已改为五万二千吨。
现在窍门大院正在把许多窍门和合理化建议总结成为先进经验,以便订出新的操作规程。这是集中群众智慧指导群众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窍门大院已把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编成了教材,组织技术人员向工人讲解;组织先进生产者进行实际表演和传授;组织工人成立技术研究互助组和订出学习先进经验的计划。这对于工人从技术理论上去掌握先进经验、对于新的操作规程的实行和先进经验的推广,是有决定作用的。


第2版()
专栏:经济生活简评

经济生活简评
石门钢铁队的教训
萍乡矿务局王家源煤矿领导石门钢铁队创造新纪录的工作,是一个失败的和错误的典型。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创纪录而创纪录。他们所采取的办法是单纯加强劳动强度,是短促的生产突击,是不惜破坏正常操作方法。甚至为了追逐所谓全国最高纪录,不惜假报成绩,冒充全国纪录。这种作法,完全违背了人民企业的正确的领导方法,它必然会遭到失败,其道理不用多加阐述也是很明白的了。
然而,石门钢铁队所表现出的某些领导思想,在其它部门来说,也并非没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我们的某些工程,为了争取在某某纪念日完工,以便博得更多的掌声,便不惜在某些方面简陋草率从事,以致完工以后还需用巨款维修;又如我们的某些建筑,事前勘察设计不周,临时仓促应战,加班加点,以致工程质量十分低劣;再如我们的某些领导部门,对待先进生产工作者或先进生产小组,平日不注意教育培养,犯了错误又不即时揭发纠正,姑息怂恿,隐瞒缺点,以致使某些先进生产者或先进生产小组日渐失去其带头作用。这些作法,和王家源矿领导上的形式主义和哗众取宠的作风,是很难分别的。除此而外,假报生产成绩,粉饰工作缺点的,也决不只是萍乡矿务局王家源矿一处有此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基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某些企业的领导同志还没有弄清楚推动我们不断进步和取得成绩的基本动力,乃是在于我们能以实事求是地不断揭发缺点和克服缺点,能以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由于他们缺乏这种认识和这种工作作风,他们便违背了人民企业中应有的领导方法,在生产中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错误。因此,石门钢铁队的教训,应该引起各工矿企业的普遍重视。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农民邹明海、杨庆荣用自制的打谷机打谷
编辑同志:荣县新利乡邹明海互助组的稻谷,今年是用自己制造的打谷机打的。两个月以前,互助组长邹明海和组员杨庆荣到工厂去参观,反复仔细地看了工人制造的玉米脱粒机和打谷机。回来后,他们自己用废铁和木料试制了一部玉米脱粒机。这部机器没有完全成功,但也能把玉米的部分籽粒脱下来。在全体组员支持下,他们决心自制一部打谷机。费了二十多天功夫,打谷机制好了。这时正收割早稻,组员们高高兴兴地把它抬下田去试验。开始试验还不错,能够把稻子都打干净,过了一会儿,轮子就不能转动了。他们两人又三番两次的研究、改造,还到城里去仔细参观工厂制造的打谷机,最后终于制造成功。用这个打谷机打谷,比用拌桶打谷的效率高得多;谷子抛散的少,又省力气。 四川荣县农民报 王大永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介绍几种药剂拌种的办法
编辑同志:冬小麦很快就要播种了。为了预防小麦在播种后发生病害和虫害,许多地区的农民实行了药剂拌种。过去有些农民因为用药不当,或者发生药害,影响了出苗;或者药效不大,不能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因此,在采用药剂拌种时,要十分注意用药量和拌种的方法。用“赛力散”拌种时,最适当的用量是麦种一千斤,药剂二斤。用碳酸铜或王铜拌种时,用量应根据当地的习惯和药剂的有效成分来决定。拌种的种籽要干燥,并且要充分拌匀。用“六六六”药粉和小米或麦麸制成毒饵,可以诱杀蝼蛄和土蝗。适当的办法是:用一两百分之六点五的“六六六”粉和三斤小米做成毒谷,可以诱杀蝼蛄(用“六六六”粉拌麦种,可以防治金针虫。分量是麦种十斤,药粉五钱五分。麦种要干,拌种要匀);用二斤百分之二点五的“六六六”粉或十斤千分之五的“六六六”粉和麦麸一百斤、水一百斤制成毒饵(每亩地用八、九斤即可),可以毒杀土蝗。做毒饵时要先把药粉和麦麸(如用细麸,分量可比粗麸少些)和得极匀,然后慢慢加水拌匀。做成毒饵后要及时使用,以防过时失效。
张而耕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把积肥工作变成常年的运动
编辑同志:松江省五常县八区领导机关在八月中旬发动群众广泛地开辟粪源,修补和清理马棚、牛圈、猪圈、厕所,挖掘濠沟、粪坑,给全区百分之九十的耕地准备明年足够的肥料(其余土地的肥料在明春弄好)。到八月二十日止,已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八十。
最近我们下去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是农民还没有树立常年积肥的思想,因此还缺乏长远打算。部分村、屯只注意割青草压绿肥,却不注意修厕所积粪。第二是忽视肥料保管工作。绝大部分村、屯半个月中积的肥料,比往年一年积的还多,但没有很好保管。另外,有的村、屯积的肥料质量不好,有个别村、屯还没有完成计划。这些问题都应注意及时解决。
康元秉 闻江兴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平原博爱小高庄村孔令铎互助组带动农民压绿肥
编辑同志:平原博爱县小高庄村孔令铎互助组积极压绿肥,推动了全村的压绿肥竞赛运动。新乡专署特地通报表扬和介绍他们的作法。
小高庄村农民过去没有压绿肥的习惯,也没有压绿肥的经验。他们不懂得用绿肥的好处,又怕压不好白费力气。孔令铎先在组内打通组员的思想,带头行动起来。用事实带动其他互助组开展了压绿肥运动。他们开展压绿肥运动的办法是:(一)以现有的事例说明用绿肥的好处。去年这村的农民任明山把北瓜秧放在地里,不但当年的玉米长的特别好,就是今年的冬小麦也长得比别人的都好,这说明施绿肥能增加地力。(二)用具体算账办法说明压绿肥比买肥料经济。绿肥的来源是蒿草、树叶、瓜秧等等,不用花钱去买。只用三个人工就能压五千斤绿肥,其肥效等于一百斤豆饼。(三)加强技术指导,实行合理分工。请当地农场的同志教授压绿肥的先进技术:在一丈见方、三尺深的坑内,可压六千斤草;铺一层草,垫一层土,叠至一尺五寸高;浇三十担水;在七天到十天的时间里,能压出两万斤绿肥。但压绿肥也不能耽误了种菜、浇地的工作,因此,互助组根据组员特长,具体分了工,两样都不误。
打通了思想,又有了具体的办法,村里四个互助组展开了压绿肥竞赛。现在四个组已经压成四十九万斤绿肥。 辛展树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江西南城县农民邓金水一亩田收一千二百多斤早稻
编辑同志:江西南城县庙前乡花楼村农民邓金水种的一亩八分四厘双季稻丰产试验田,收获了二千二百八十八斤净干稻谷,每亩合一千二百四十三斤,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七十三。
邓金水原是雇农,在土地改革时分得了耕地和房屋。今年他参加了互助组,解决了缺乏生产资料的困难。他在早稻耘第四道时病了四天,互助组就帮他耘完了。互助组内建立了互相检查的制度,组员们经常互相督促、鼓励,这都激发了他的丰产热情和信心。他在生产上开始克服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提高了耕作技术。他向县劳动模范余兴发应战,虚心学习余兴发的丰产经验。他实行精耕细作,合理灌溉,并且注意防虫、选种和施肥。他认为“捉虫不如防虫”,早在去年十一月间,就将地边的杂草铲尽,消灭了潜伏在杂草里的害虫。他懂得“好女看娘,好禾看秧,好秧靠好种”的道理,因此很讲究选种。他用的种籽在去年经过田间穗选,又实行了风选水选,因此,种籽纯度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他知道“小孩无奶不得大,禾苗无肥不会长”,在自己的丰产田里上了一百三十担肥料。由于肥料配合得当,所以防止了肥料过多禾苗倒伏的现象。
饶金龙 邵遐龄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防止“啃青”节约粮食
编辑同志:玉米在立秋以后渐渐成熟,农民开始“啃青”(吃没有完全成熟的玉米)。有的农民“啃青”已成习惯,有的是为了接济口粮。但是“啃青”对庄稼的收成是有很大影响的。
八月十三日,吉林长岭县十一区东六号村为了保证实现今年的丰产计划,专门召开群众大会,讨论了防止“啃青”的问题。村干部用算细账的办法,说明“啃青”的害处:从开始“啃青”,到玉米成熟,大约有二十五天。如果每人每天吃一顿青玉米,就要吃去十穗;十穗青玉米成熟后,能收一升秋粮。全村九百人,就等于吃掉九十石粮食。这末一算,群众都大吃一惊,决心以后不再吃青玉米。对于村里的十六家困难户,会上决议用互助互济的办法来解决他们的口粮问题。
阎庆英 徐海船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实行“按地评工”办法可解决做活先后的矛盾
编辑同志:太原市七区东温庄村互助大队在今年夏锄期间,研究出一种“按地评工”的办法,解决了锄地的先后次序问题。这个办法是先评出组内土地在一般情况下锄地需要的工数,然后安排锄地次序。如果某块地原来评出只需要五个工,但因锄得较迟多用了工,仍按五个工计算;如果所用工数比原评工数还少,多余的工,折成工资,作为全组的公共财产。(编者按:如果因组员积极劳动而省了工,工资应归这些组员所有。)工数是由各组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民主评定的。实行“按地评工”的办法以后,大家都感到满意。现在该区许多互助组都采用了这个办法。很多临时互助组因为采用了这个办法,解决了农忙做活时大家争先的矛盾,贯彻了“等价互利”的原则,都已发展成为常年互助组。
陈秀卿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新华书店应改进发行工作
编辑同志:“人民文学”的发行工作,严重地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现象。两年来,我们经常收到各地读者对发行工作意见的来信。一九五二年元月以来,在群众不断地提出意见下,发行工作虽然有些改进,但从最近各方面反映的情况来看,仍须严重地注意发行工作中的问题,并于短期内适当解决。
今年六月,我们广泛地征求了读者对半年来发行工作的意见。截至目前为止(八月五日),共收到一百八十八封来信,其中有群众来信八十一封,各地文联和文化馆来信一百○七封。这类信件,还正在陆续地寄来。交通不便的地区和远在边疆的读者,他们的来信要迟一些。
在已收到的一百八十八封来信里,反映供不应求的问题的几占半数——八十七封。这些信件来自二十五省和四大城市,地区广泛,反映的问题是有普遍性的。关于发行不及时甚至漏发等情形,来信中反映的情况也是相当严重的。
有些地区的新华书店在“三反”运动之后,不仅不根据读者的需要,设法增加发行量和改善发行工作,反而缩小领书量,对于极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对于读者的迫切需要置若罔闻;不但不采取积极办法加以改善,反而怕多发行书刊,嫌麻烦,这种作风极待改进。发行不及时甚至漏发等缺点,也应注意克服。
我们建议:今后的发行工作应大胆放手。大城市、工业区、文化较高的地区的发行量应大量增加,中等城市可适当增加,小城市可以视其情况酌量增加;农村中,在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有重点地作试验发行。
“人民文学”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