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
召开华北华东钻探工作先进经验交流大会
七月十一日,中央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在峰峰矿务局召开了华北、华东钻探工作先进经验交流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有关部门的人员及若干国营煤矿的钻探领导干部和先进的钻探工人。会议中,对目前各矿忽视钻探工作以及钻探工作中的保守思想进行了批判。同时,就泥浆配合、岩心地质、钻机操作和钻头镶焊等四个问题分组从现场实际操作中交流了经验。
会议开始时,煤矿管理总局副局长张仲鲁曾就目前钻探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了钻探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且指出:半年以来,钻探工人们发挥了创造性和积极性,已经作出不少成绩。峰峰煤矿钻探队姬双海小组在五零二号钻眼创造了每日钻进四十一点九五公尺的全国最高纪录。焦作煤矿王明善小组首先在关内使用快速钻进方法,创造了日进三十一公尺的纪录。各矿钻探队也都创造出不少先进经验。但是,目前钻探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局、矿各级领导干部对钻探工作重视不够,各矿的钻探干部配备得都不完全,因此,岩心鉴定和处理,以及其他技术工作经常无人掌握。钻机零件修配缓慢,钻探材料供应不够及时,影响钻探工作很大。这是目前各矿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工人的工资和福利问题,目前也还没有适当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对钻探工作也缺乏经常的督促与检查。其次,钻探工作中的一些重要技术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其中一个问题是岩心煤心未能很好的采取、鉴定与记录。岩心是了解地下情况的主要根据。各矿打钻对采取岩心都很不注意,不是采取率太低,就是把岩心的次序排列得颠倒错乱,或者部分丢弃,使它失去代表性,这就失去了钻探的意义,是钻探工作的最大损失。另一个问题是各矿对地下水的情况从不注意,在钻探中不掌握有关地下水的各种材料,在矿井建设以及生产中就会常常受到水的威胁。最近河北邵旺煤矿即因奥陶纪石灰岩水大量涌出而被迫停工。除此而外,诸如责任事故太多、非工作时间太长等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第三,钻探工作的各种制度尚未很好建立。今年三月和五月的钻探会议中,曾经拟定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制度。但有些问题如钻探定额、奖励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等则尚在摸索研究中。这对于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影响。张仲鲁副局长在报告中指出:要解决钻探工作中的问题,必须打破领导干部害怕困难不肯认真钻研的保守主义倾向,并纠正有的干部以敷衍塞责的态度对待钻探工作的态度。
在大会讨论中,大家端正了对钻探工作的认识,并初步批判了保守思想。参加会议的先进钻探工人情绪十分高涨,这次会议中,大家认识到在祖国建设中自己工作岗位的光荣和重要,都自动地批判自己的保守思想,表示决心学习先进经验。在使用泥浆问题上,先进的工人们通过学习和现场实习,掌握了使用泥浆的各种规律,亲自看到了使用泥浆对于保护眼壁防止事故的好处,批评了过去不愿学习的自满情绪,保证回去一定使用。岩心地质小组学习了峰峰矿务局通顺井在复杂地质构造的情况下如何采取、鉴定岩心,如何测定水文纪录。通过实地学习,大家都懂得了采取与鉴定岩心和水文的重要性,保证学习这一办法。在钻头镶焊小组中,也都学习了大同矿务局修理工李鹏用火炉风箱镶焊的先进办法。在钻机操作小组中,大家研究吸取了峰峰矿务局姬双海小组的经验,经常掌握钻杆,以校正钻眼角度,根据岩石软硬,加大或减小压力等。大家又实地试验了快速钻进和使用钢砂的办法。各矿钻探工人在其他方面的改进和创造,也都在会议中进行了研究讨论,多方面地解决了钻探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2版()
专栏:

盲目相信敌伪时期的旧资料
焦作矿务局旧井改建工程遭受损失
中央燃料工业部所属焦作矿务局,盲目相信敌伪时期遗留下来的旧资料,在井口恢复改建工程中,曾经走了弯路。
一九五一年,焦作矿务局李封矿井下可采煤量已经不多。为了开拓新煤田,就需要在李封矿通过断层,以便开采南区的煤田,同时恢复被淹没的三十九号井。这两项工程都在去年十二月开始了。但是,由于在工程开始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钻探,没有获得可作设计根据的确实资料,只盲目相信英、日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旧资料,以为李封矿断层过去后,就可遇到可采煤田。结果断层过去后,地层情况仍然十分紊乱,几乎每掘进一、二十公尺就有一个断层。这样的煤田开采起来成本太高,得不偿失,因之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工作。现在,只有重新打钻,然后才能确定如何开采。三十九号井排水工程,也遇到同样情况。这项工程最初进行得十分良好,但是积水排干后仍不能开始改建。原因是排水之前,仅根据敌伪时遗留下来的旧资料,认为地质构造简单,水排干后马上就可以进行恢复工程。及至水排干后,经过钻探,发现井口西部有一个落差一百多公尺的大断层。因此,就不得不重新进行钻探,弄清地下煤层的详细情况,重新作出设计,而后才能施工。在这个期间,井口的排水工程就仍需照常进行,否则井口就要重被淹没。每天排水费用,仅就电力一项,即需二百八十万元,加上人工、管理、设备折旧等费用,每月须要支付一亿元。三十九号井排水工程去年十二月已经完毕,但是,直到现在还是每天排着水在等候设计,八九个月来这一笔浪费是很大的。而焦作矿务局开拓新煤田的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
(李寿彭、吴百川、郝德先)


第2版()
专栏:

国营天津各棉纺织厂推广先进经验成绩为什么没有巩固
华北纺织管理局制造处处长 张忱
国营天津各棉纺织厂自去年十月和十二月先后开始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与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后,到今年二月初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细纱当车工学会了郝建秀工作法,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织布车工学会了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当时执行情况较好。五月各厂联合进行了一次检查,发现执行两种工作法的情况,已不如从前良好。郝建秀工作法执行好的占细纱当车工百分之三十八点五七;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执行好的占织布车工的百分之四十点一七。到七月底各厂又联合进行了一次检查,这次检查结果,发现执行情况更差。郝建秀工作法执行得比较好的只有百分之十七;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执行得好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二点四。绝大多数都是当面执行,背后不执行,白班执行,夜班不执行,生活好做时执行,难做时不执行。其原因除原棉质量较坏,气候炎热增加执行工作法的困难外,我们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对推广工作的领导有偏差。
首先,就是领导同志对工人缺乏细致的教育工作,没有使工人对工作法的优越性和先进作用都有正确的认识。例如在大量用印度棉和霜黄花之后,群众中有“盼好花”的心理,盼望好花来了再执行工作法。很多干部也是这样认识。这种认识事实上是把先进工作法的执行和克服困难对立起来,和完成产量质量计划对立起来。是对郝建秀工作法与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的不正确的认识。
其次,就是以任务观点对待推广先进经验工作,以致推广工作和各种运动脱节,和生产管理脱节,因而,形式主义极其严重。推广工作开始时,各厂只是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而进行推广,因而把推广工作当作一时的运动,只要皮辊花减少看台能力提高就算大功告成。有不少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错误地认为这两个工作法的推广和巩固是工会和工人的事情,或者是“小先生”和推广组的事情,是在生产管理之外另加的新任务和新工作。他们强调车间忙,事情多,顾不过来,因而对工作法的执行好坏很少过问。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自然就减弱了。例如细纱车间和织布车间要推广郝建秀工作法和一九五一织布法,必须和其他工序配合。但是,天津各厂在推行这两个工作法的过程中,除了个别厂个别车间外,全面的动员和配合是做得很差的。比如,前纺工作和布场准备间的工作没有及时改进;保全与运转联系的也不够好,平车擦车之后,很长时间不能开车;各种定值工与车工缺乏必要的互助;细纱间的落纱工作法没有及时总结;擦板、推子等工具没有很好的改进等。特别是党、行政、工会、青年团的行动缺乏统一的计划与统一的步骤,更影响了这两个工作法的贯彻和巩固。
再次,在领导方法上说,就是只简单地自上而下地推广和检查,没有深入发动群众。从我们各厂联合检查的结果来看,执行程度的好坏和改正缺点时转变的快慢,与是否深入发动群众有极大的关系。凡是比较深入地发动了群众的车间,群众就能自觉地经常地执行先进工作法。在这些车间中,工人自动地在小组会上进行检查,并订出每个人的具体计划和检查办法,要求全组及领导干部帮助改进。个别小组还用算细账的办法,纠正认为坏棉花不能执行工作法的错误思想。但是,能够深入发动群众的只是极少数的车间和小组。一般的都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推行”和“检查”,不去深入发动群众。在推广时,这些车间偏重在解释操作法的条文和具体的小动作,没有用工作法的基本内容启发群众从思想上接受工作法。在讲解操作方法时也没有讲清楚为什么必须那样作。在进行检查时,也没有发动群众,只是依靠几个“小先生”。同时对“小先生”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又没有明确交代,不少小先生虽然热情负责,但方法不多,进车间后一手拿表,
一手拿笔记本,看着那个车工动作慢或操作的不合理,就记下来向领导方面汇报。他们不善于在检查中对工人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检查不但不能巩固推广工作,反而造成工人与小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另一方面,由于检查工作不深入,某些优秀的先进工人虽一直坚持执行工作法,在客观条件极困难的情况下也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但领导方面也长时间不能发现这种情况,即或发现了也没有及时总结和传播,不懂得用群众的经验去教育发动群众。
除了上述原因外,当车工的工资制度还没有彻底改革,又没有适当的奖励办法,这也是推广工作不能巩固的原因之一。
国营天津各棉纺织厂从八月初开始,针对上述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检查。华北纺织管理局和各厂先后奖励了执行这两个工作法有成绩的先进工人和小组。全局已确定以这两个工作法的贯彻和巩固为中心,去进行生产改革,推进竞赛运动,把这两个工作法的基本内容更加具体化,最后确定为操作规程。纺织管理局并确定自九月一日起实行细纱过磅制度,使工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第2版()
专栏:

重庆市兴建工人住宅
重庆市第一批工人住宅的兴建工程已经动工。这批工人住宅分别建筑在市内和郊区的嘉陵江边。市内修建十幢四层大楼,供市内搬运、建筑等工人居住。市郊修建四十幢大楼,供工厂区工人居住。这批工程完成后,可以解决一千三百六十户工人家庭和二千五百多单身工人的居住问题。这批工人住宅将有完备的水电设备和卫生设备。郊区工人住宅区除计划兴修花园、公路和联络道外,并留下了地基准备以后兴建菜市场、学校、合作社和幼儿园等。
建筑这批工人住宅的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很高,市区工地已开始推广苏长有砌砖法和杨德重抹灰法等先进经验。推行苏长有砌砖法的小组的砌砖效率已提高了四五倍。现在,工场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酝酿制订下半年的增产节约计划,仅据市区工地初步估计,就可以提前一个月完成兴建工程,并节约六亿一千多万元。


第2版()
专栏:经济生活简评

必须重视钻探工作
我们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最大困难之一,是地下资源情况不明。国民党反动统治者留给我们的资料不但少得可怜,并且极不准确极不可靠,根本不能做为基本建设的根据。因而,勘测钻探就成为基本建设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但是,目前各矿山或其他企业的钻探工作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根据煤矿管理总局召开的华北、华东钻探工作先进经验交流大会以及其他单位的情况看,要使钻探工作顺利开展,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正重视钻探工作,大力解决钻探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目前还有许多领导干部眼光短浅,认为钻探工作和完成当前生产任务没有直接关系,就不重视。这种看法的错误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地质钻探是基本建设的首要工作,没有周密的勘查钻探就不可能设计和施工,而没有正确的设计和施工,也就谈不到完成生产任务了。因此,为了作好基本建设工作,迎接大规模的国家经济建设,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进行勘查钻探,积极地为设计工作准备资料。否则,就会延缓我们基本建设的进度,使我们的建设工作不能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其损失将是无可计量的。
其次,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明确地认识钻探工作的目的何在。钻探工作是为了弄清地下资源情况,为基本建设准备准确可靠的资料,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却只为了创造钻进新纪录而不注意采取岩心,不注意水文情况,也不研究鉴定岩心;还有些技术人员是为了自己研究某些问题而钻探,钻来钻去不超过二十公尺范围以内,结果只知道有什么矿,但不知有多少,无法作基本建设的依据。我们并不反对创新纪录,也不反对研究工作。但是,创新纪录和研究工作必须和国家的现实需要密切结合,和国家建设计划结合。否则,它们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第2版()
专栏:

先进思想的胜利
范志学
本溪工程公司土建队,有一个先进的抹灰小组,这就是竖井工地瓦工第九小组。他们在学习杨德重的新抹灰法时,创造了五种新工具,抹灰效率每人每日由开始的七公尺三,达到三十二点七五公尺,质量也都合格。
但是,在一个月前,第九小组还是瓦工队最坏的一个组。他们不团结,工作不起劲,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抹灰效率常常只能达到四点五公尺,许多人的工资低于基本工资数。
第九小组的巨大变化,是从那里开始的呢?
五月三十日,他们组里来了一个荣誉军人——孙太宽。他原是瓦工出身,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长期受着党的教育。在解放长沙的战役中,被炮弹炸伤了脑袋,经过长期治疗,才逐渐恢复常态。虽然他的身体很软弱,但是思想很健康。他说:“解放战争中我虽然流过多次血,经济建设中我还不能偷懒,我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努力争取早一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他去到这个小组,正赶上上级号召普遍订增产节约计划,要发动小组讨论。别处搞得热火朝天,而他这个组,一动也不动,原因是组里工人思想复杂,不团结。组员卢宝贤工作偷懒,一天“大便”好几次,进厕所就不爱出来;王宗顺专爱打闹,抹灰时坐在架子上吹口琴逗人玩;还有些爱抬死杠、发牢骚,不服从工地的领导人。组长孙清欣的领导也有缺点,对工友不是干脆不管,就是发脾气,耍态度。工程队曾派人来帮助他们,那些人也不掌握工人思想情况,只一个劲开会,啥问题也不解决,工人越弄越糊涂。孙太宽暗中着急,他想:“增产节约任务是严重的政治任务,完不成怎么是好呢!”这时,他一面帮助组长改进领导,一面给大家讲政治课和找个别工人谈话,进行阶级教育,培养积极分子。最初,他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发动工人献工,交增产节约任务,工人们响应了,但上级不允许这种单纯加强劳动强度的办法,要他们找窍门。可是窍门在那里?潜力怎么挖?他可愁住了。
“光愁不解决问题,要想办法。”孙太宽决定带头想办法,自己订了一份东北日报和一份工人报,每天夜晚看报到深夜,找先进经验;白天琢磨组里的潜在力量,脑子总不闲着。一天在东北日报上看到杨德重的新抹灰法,他联想到组里技工少徒工多的情况,用旧法干,大量的活件徒工插不上手,而学习杨德重的新抹灰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可提高生产。但经过他的试验,杨德重的大抹灰板,效率虽是高,可是两旁好漏灰,是个缺点。他想改变一下大抹灰板,又想到:“人家劳动模范创造出来的东西,那能随便改!”反覆思考后,他还是决定为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一定要改进抹灰器。每天下班回家,就爬在桌子上画图样,画了三个夜晚,图纸卷了一大堆,图样才算画好。
他兴奋地拿着图纸去找工地领导干部,想请求一块废板皮做试验,可是工地领导干部却不赞助他。他回家把自己仅有的一块旧锅盖劈了,央求对门隋木匠给他照图样镶钉,那知木质腐朽,一钉都裂了。他走回家去,恰巧他老婆刚切完菜,放下菜板,他就拿起菜板去找隋木匠,按照他的设计作成了一个新的抹灰器。他拿到工地去试验,可是问题挺多。组里有些人在一旁冷嘲热讽地取笑他:“这算是啥玩艺,簸箕不像簸箕,斗不像斗。”更难堪的是有人一连两次偷着把新工具给砸碎了。
孙太宽想:“为了工作的顺利,不能再在工地试验了。”夜晚他在家把砸碎的工具再钉起来,自己和点泥,就在自己的墙上试。经过九次修改,最后成功了。他放下工具,捶捶累酸了的腰杆,这才慢慢地解衣就睡,可是兴奋使他一夜未睡着。
第二天他拿新工具到组里去表演,这回抹的又快又好,大家都说:“这回能行。”有一个人说:“行是行,干这玩艺比小抹子累。”但另一个人马上反驳他说:“别扯,小抹子干四、五个钟头的活,这玩艺只干一个钟头就完,看究竟是那个累?”从此,再也听不见反对的声音了。现在的问题,只是还需要在底上铺上洋铁皮,灰才淌得更顺溜。孙太宽写了报告,带着群众的要求去领洋铁皮。找班长,班长推到中队长;找中队长,中队长又推到大队长;找大队长,大队长说:“先放在这儿,考虑考虑!”一考虑就是五天,批下来还是“不准”。孙太宽又自己拿钱买洋铁皮铺上。很快的,全组也都自动使用这个簸箕式的新抹灰器了。由于改变了工具,过去每人每日只能抹七点三公尺,现在能抹三十二点三四五公尺(毛算),质量也完全合格。但是,领导干部仍然不重视,并把他们从“南地”调到“竖井”去了。
一到“竖井”,情况就变了。竖井工地的领导干部重视了他的创造,基层工会主席李树元积极支持他的创造,党支部书记也勉励他继续前进,全组工人也都受到了表扬。这时孙太宽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又接二连三地创造了抹平面白灰的抹子,和一使三用(靠平、刮平、抹平)的大平靠尺。
现在,找“窍门”成了他们组里的风气,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工序上找出窍门;连“和灰”“挖勺”的人都不例外。偷懒的卢宝贤成了先进工具的拥护者,干活非常老实,百分之百的出勤;爱打闹的王宗顺和过去讽刺打击孙太宽的人,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过去孙太宽讲政治,他们都讨厌,现在他们
一致选举孙太宽当政治教员,每星期上两次政治课。第九小组增产节约的成绩,直线上升着。他们八月份的增产节约计划比七月份提高了百分之十八多。由于劳动效率提高,工资收入也增加了。七月份,第九小组的第三第四等技工,月入达到了七百到八百分,普通工一个月也能得到二、三百分。孙太宽说:
“我们小组的增产节约计划,今后还要一个月比一个月高,每个工人都有这样的信心。”是的,他们一定可以继续提高生产的,因为他们有着先进思想的坚强保证,全组又能团结互助、大胆创造。


第2版()
专栏:

修筑天兰铁路的英雄们
新华社记者 林印
在秦岭和陇山山脉的山峦上,到处刻着“修通天兰路,建设大西北”的大字标语。这个标语说出了修筑天兰路的英雄们的决心和理想。天兰路全长三百四十七公里,从天水出发,必须穿过连绵起伏的秦岭和陇山山脉,跨过渭河、苦水河、咸水河、清水河,然后才到达它的终点兰州。要在这样的高山深谷中铺起一条平坦大道,就要在由坚硬的岩石或流沙、红胶土等构成的大山上开出几十个大隧道,就要在许多几十丈深的峡谷中填上几万方土和筑成几十丈高、几百丈长的御土墙。这是多么艰巨的工程啊!但是来自华北、华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铁路职工和民工们,为了实现“修通天兰路,建设大西北”的伟大理想,他们终于以忘我的精神和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提前铺平了这条道路。
在开隧道的艰巨工程中,工人们发挥了高度的创造性,想出许多窍门,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某地坚石隧道的迅速修通就是一个例子。修隧道的第一步工程是开导洞。按以往惯例,是先挖一个两公尺宽两公尺高的洞子,然后逐渐扩大。但是因为洞小,使用机器困难,进度很慢。为了保证提前完成任务,工人们不能容忍这种慢吞吞的老办法。经过大家研究,他们找到了新办法,把导洞扩大成三公尺宽,两公尺半高。这样一来,工作面加宽了,过去洞里只能容纳一个风钻打炮眼,现在可以容纳两个。打眼效率提高后,发生了火药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工人张维田研究出一种配制炸药的新办法,使炸药配制得又快,威力又大。他还创造了一种制炸药引线的手摇机,使制炸药引线的效率提高了十倍。打眼和放炮的效率都提高了,又发生了运石碴的问题,因为洞外地势比洞内高,石碴运得很慢。为了提高运石碴的效率,工人们想出分上下两层铺轻便铁轨,用绞盘牵引小平车运石碴的办法。过去每一小班一天只能运四十五车,运用这个办法后平均可运一百二十一车,最高达到一百五十车。经过这一系列的改进,开导洞的纪录就从每天进展八公寸提高到八点二公尺。
洞子挖深了,空气不易流通。运石碴的工人常常被烟薰得晕倒了,但他们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来勉励自己,醒过来以后又照常进去搬运。有一个叫张道雪的民工,被烟薰倒了,醒来后,队长让他休息,但他怕影响工程进度,坚决不肯休息。他说:“比起志愿军英雄来,晕倒了算什么。”民工刘俊超有一天晕倒了三次,每次经过急救之后,又挣扎着进洞去。他向别人说:“全国老百姓眼巴巴盼望天兰路通车,我怎能安心躺下哩!”
除了开隧道之外,筑路基的工程也是异常艰巨的。要在起伏的山峦上筑路基,必须填平许多峡谷。每个峡谷都需要填几万方土。在路基的边沿,还必须用洋灰和片石砌起几十丈高和几百丈长的御土墙来保护路基。如果路基不按时筑好,钉道队工人就无法铺轨,铺轨工程就不能提前完成。
担任这个伟大工程的工人,大部是响应政府号召而来的当地翻身农民。他们懂得修通铁路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幸福。因此,为了修路,他们几乎不知道什么叫疲倦。许多人在劳动了一天以后,晚上还把铁锹和铁铲放在枕边睡觉,半夜再悄悄地爬起来工作。队长为了照顾他们的健康,不得不在每天夜晚把家具收藏起来。民工冯志法家里几次带信来要他回去结婚,同伴们都劝他请几天假回家结了婚再来。但他却坚决地回答说:“等铁路修到了兰州再结婚吧!”今年春天他跟着工程队到了兰州附近的工地。每天中午休息时同伴们都看不见他,于是大家就议论开了:“年青小伙子,一定是找姑娘们玩去了。”有一天午饭后,小队长悄悄跟在他后面去侦察他的秘密,这才发现他不是找姑娘们玩,而是到河滩上拣打洋灰用的石子去了。
由于西北地区天然条件的限制,修路工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就拿喝水来说吧,陇西县、定西县一带的水含有很多硷和硝,又涩又苦,吃了容易泻肚子。当地老百姓都是饮用头年藏入地窖的雪水。铁路工程队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来不及窖雪,不得不到几十里以外去运水。有时运输发生困难,苦水便成了唯一的饮料。但是他们为了节省运费,常常在找到一处含硷和硝比较少的水源之后,就不让汽车去运水。这样,仅仅第一工程队就节省了十亿元的运水费。
工程队是经常流动的,只能住在帐篷里。在这丛山峻岭的高原地带,一早一晚气候的变化很大。夏天的中午,帐篷在太阳直射下,简直像个大蒸笼,温度最高达摄氏四十五度。但一到晚上,盖着棉被睡觉还嫌冷。冬天,最冷的时候,温度降到零下十八度,帐篷上的霜都结成厚厚的一层冰。工人们的手冻裂了,脚冻肿了,但是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受冻,而是怕严寒影响了工程质量。打洋灰时他们想办法用干草把打洋灰的模型包扎起来,用热水搅拌洋灰,这样,就可以一口气在冰天雪地里轮流打二十几个钟头,工程质量不受一点影响。
尽管工作紧张,生活艰苦,工人们却把建设祖国当作最大的光荣和最大的快乐。每当傍晚时分,山坡上到处都是歌声。秦腔、广东小调、河南坠子、京戏和篮球司令的哨声,交织成一片。其中有一支嘹亮的歌声时常盖过了一切,长久长久地在起伏的山峦中振荡着:
“为了建设新中国呀,不怕艰苦不怕难。力气好比清泉水呀,取不尽来用不完。”
修筑天兰铁路的工人们,就以这样的英雄气概把最坚实的山凿通了,把几十丈深的山谷填平了,使道轨提前十个月从天水铺到了兰州。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阳泉市粮食公司全体职工在狂风暴雨中抢护大批粮食
编辑同志:中国粮食公司阳泉市公司全体职工,以忘我的精神,在狂风暴雨中抢护了四十万斤小米,一千三百余袋面粉。该公司的粮食大部在露天储存,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天气突然变化,职工们赶快用篷布、席子遮盖粮食,搬运工人抢着把面粉运入仓库。但货场上还有一车面粉,和向外省调拨的四十万斤小米,正在装车,这时狂风暴雨已经来了。大风吹掉遮盖粮食的篷布和席子,全部粮食很快就会被暴雨淋湿。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仓库负责同志带领全体保管同志,在暴风雨中盖好粮食,又把货位旁边的水渠沟通,把货位上的积水和车皮内的积水排除。同时又组织全体职工把粮食抢入库中,把湿米倒入空库晾翻。他们一直工作到晚间十二点钟。一部分同志继续看守着三车皮向外调拨的粮食,又卸了三车皮由太原运来的粮食,一直坚持到清晨三、四点钟才休息。
岳增理 刘敬五 焦映鑫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山西省合作社联合社供应菸叶计划不周造成浪费
编辑同志:今年六月十三日,运城专区供销社接到山西省合作社联合社准备供应我区治蚜虫用菸叶一百零五万斤的指示。我们立刻根据各县实际情况,作出计划,送交省社,请他们依照计划调运。七月中旬,省社生产资料科科长会议又决定将原供应计划改为八十五万斤,其余二十万斤要我专社自行采购。我们即根据此数进行准备。但省社并不根据计划办事,截至八月十日已发来菸叶一百一十五万七千斤,超过计划三十万余斤。这样,使我社在仓库和调运方面发生很多困难。省社直接发来我社的菸叶,除发至各县社外,尚积压二十万斤。因仓库困难,只得露天存放。虽经我们多方设法加盖加垫,但因秋雨连绵,设备简陋,不免遭受损失。就目前估计,损失数字不下四百余包(两万余斤),约合七千万元。
由于调运不及时而积压的资金是惊人的。七月上旬,我区已普遍发现棉蚜,但直到七月中旬,省社才开始给专区社和各县社调来治蚜菸叶,等到菸叶运到各县时,棉蚜基本上已经扑灭,因此,运来的菸叶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积压在各县,共积压资金约三十亿元。群众纷纷反映:“饭后送碗,雨后送伞”,有什么用呢?
以上情况,说明山西省合作社联合社的官僚主义作风是严重的,希望他们进行检查。 彭瑞年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太原钢铁厂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干部政治理论学习
编辑同志:太原钢铁厂有些党的和行政的领导同志,对于在职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我想,在这经济建设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干部没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是不可能搞好生产建设的。
根据最近我所了解的一点情况,该厂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是能够搞起来的,主要应该解决领导问题。如该厂某部四十五个在职干部,除少数负责同志工作较忙外,五分之四左右的干部完全可以按照正规的学习制度进行学习,所谓“没有时间”只是一种藉口。就是负责干部我认为也是完全能够挤出学习时间来的。
据我们和该部十二个干部的谈话,他们认为学习不好的原因,主要是组织领导差。如李兴相同志说:“我们小组十四个人,经常到的只有七、八人,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领导也不管。”他谈到学习内容时说:“自生产竞赛以来就学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但缺乏组织领导,结果一两个月也没学习什么东西。”温进同志说:“学习成了负担啦!实在发愁,去了就坐,有的看报,有的看书,有的工作!”八月二十七日学习时,一个小组有十八人,其中一个人看报,一个人算工资,一个人看图(零件图),一个人写公文,一个钟头内有三、四个人闲扯。其他人坐着不啃声。请看这种情况如何严重!一个党支部委员说:现在的学习是:“政治丢啦,技术也误啦!”的确,如果不好好组织,加强领导,什么也学不好。
其次,干部对于时事学习也很不够,八月二十四日,我们问了该部八个干部,其中只有二人知道周总理等到苏联的事情。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干部,甚至部的负责同志也不知道这个重大消息。工人中知道的就更少了。八月二十二日太原日报刊登了“中共太原市委的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计划”,至目前(一周时间)为止,尚未进行研究如何具体执行。有一位负责干部连看都没有看。这说明他们对于干部教育忽视到如何地步!
我们希望该厂领导方面重视干部的学习,并在组织领导、理论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各方面详细研究。把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及时有效地组织起来,以适应当前增产节约运动的要求。 林俊珍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组织起来是发展生产的光明大道
编辑同志:七月底,我参加了湖南衡阳咸水乡二村的田间选种评比队。我们看到许多稻谷都长得很好,群众的增产热情很高。有一丘田,大约有一亩多,稻子长得粗高整齐,评比队员们都说:“真是好禾!”这丘田是贫农汤牙子种的。他今年才十七岁,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妹妹。他的田为什么种得这么好呢?他说,他今年参加了互助组,劳动很积极,学会了不少技术;组里帮助他解决了缺乏劳力和生产资料不足的困难,所以他的田就种好了。今年他在这丘田里施了一百多担塘泥、二百五十斤大粪,一百三十担沟淤杂肥。在耕作方面,他做到了三犁六耙,除了三遍草,因此庄稼长得比常年好。我望着飘扬在他那丘田里的红旗,心理有说不出的愉快。组织起来确是发展生产的光明大道。 熊厚义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木工中也能推广多刀多刃
编辑同志:东北六○四厂某车间木工工段工人傅兴桥,根据机械工业采用多刀多刃切削和高速切削法的原理,创造了两面多刃、当中平面的每分钟电动速度一千三百转的刨子,使木工刨木的效率大大提高。如过去做一个窗户框需要五分钟,现在只要二十秒就可以了,并保证了质量的标准。因为这个刨子是制窗子框时用的,所以大家叫它做“裁口、倒楞刨子”。
木工王裕民,也根据多刀多刃、高速度切削法原理,创造一个多刃铣刀,提高工作效率十倍。这两个新工具的出现,给木工开辟了一条新的增产节约的道路。 刘 捷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你多收棉花,我多杀敌人
亲爱的曲耀离同志:从祖国人民送来的连环画和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报告中,我们已经熟悉了你和你的模范事迹。同志们都说:“一亩地产九百多斤棉花,真是成了棉花山了!”“我们有这样伟大的祖国,勤劳的人民,丰富的物产,打败美国鬼子不成问题!”的确,你的棉花在朝鲜前线已经不再是棉花,而变成我们的杀敌力量了。我们志愿军最爱听祖国生产建设上的消息,爱看祖国的拖拉机种地的图片,更爱听劳动模范们和自然斗争的英勇故事,因为这和我们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浴血战斗在朝鲜,正是为了祖国的和平建设。
我本来也是一个农民,在朝鲜前线受到党的教育和培养,才立了特等功。去年归国参加了国庆节观礼,还被邀列席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看到了毛主席,也看到了祖国人民的许多爱国事迹。回到朝鲜后,我日夜在想着如何为祖国人民立下更大的功劳。你的模范事迹又给我增添了力量,我一定要歼灭更多的敌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 陈 三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们一定英勇战斗、努力学习
敬爱的祖国人民:“八一”那天,我们正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二十五周年,碰巧收到你们送来的慰问品。这些慰问品中有毛巾、袜子、肥皂、牙刷……,种类很多,光我一个人就分到了五样。在一个慰问袋中,有一双线袜、两支铅笔和信纸、信封,还有一个针线包。我又看了看别的同志分到的日记本,有的里面还写着注音符号。你们想的真周到,不但关心我们的生活,还关心着我们的文化学习呀!
亲爱的同胞们,我们保证绝不会辜负你们这种体贴入微的关心,我们一定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完成战斗任务,并且还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排 吕祥文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应严肃认真地创作连环画
编辑同志:我最近在“苏联”画报一九五一年八月号上,看到了以“矿工”为题的,真正表现了苏联矿工生活的四幅连环画,使我联想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煤”这本连环画来。我认为这本连环画是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煤”里的矿工形象表现得丑陋古怪,煤矿内的情况和周围的事物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作者是凭主观的猜测而在“闭门造车”,完全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这样的作品,也还不只是“煤”。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的“龙须沟”连环画,同样如此。这套连环画的第二册十八图中,居民们搬下水道的泥管,竟肩上扛一个,担子挑二个,好像这些管子是马粪纸做的。还有,“漫画”第十五期“特等功臣崔建国”连环画第六图中,被刺刀刺进胸膛的美国兵,却身体直立。可以想像,被刺的人如果没有倒下去,头部必前俯或后仰,身体要失却重心。像作者那样的画法,只是给予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连环画作者,应当加强思想改造,深入体验生活,必须十分认真严肃地对待创作。否则,在群众的要求提高以后,我们的作品就将会很快地被遗弃的。 陈烟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