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法则
苏联 康士坦丁诺夫

所有细心地观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底生活的人们都会相信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那就是资本主义正在经受着危机、腐朽和深刻的衰败。生产力在苟延残喘。内部与外部的矛盾正在尖锐化。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的寄生性加强起来。劳动者日益贫困。
苏维埃社会主义社会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底发展所呈现的景象则与此相反。在这里所看到的是:生产力发展的高速步调,生产的不断高涨,劳动者物质与文化福利的增长,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繁荣。
一九五一年苏联工业生产的总量比起一九二九年来增加到十三倍,而在大多数资本主义世界的国家里则生产还是停滞在一九二九年水平左右。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展道路之如此悬殊是什么原因呢?资本主义现在所经受的这种衰败情况又是根源于什么呢?
对于这些问题,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给了不同的回答。所有这些回答的特点首先就是:他们极力想隐瞒资本主义衰败底真正原因,否认资本主义由于日益加深的总危机而处于四面楚歌的状态,否认资本主义已经成了人类进步发展底道路上的障碍。
资产阶级最带有侵略性的那些思想家认为人口底
“过度增加”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从这里他们就作出了一个疯狂的结论:阻止人口的增加,把全世界的人口至少消灭一半。这一反动理论的代表者歌颂帝国主义战争,为一切战争的和大量屠杀人类的野蛮手段辩护。
把各种地理条件、把关于所谓“高等”种族的
“生存空间”的问题看成是资本主义一切灾难底根源的所谓“地缘政治学家”和种族主义者,是应该紧接地和这一类资产阶级思想家并列到一起的。他们在企图用掠夺战争的方法来挽救日趋灭亡的资本主义制度。这就难怪美国帝国主义者像害怕火一样地害怕和平了。
再有一类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灾害的根源是由于有各族人民底国家主权的存在,因而要求取消它。他们把美国帝国主义者对于世界统治权的贪求掩蔽在世界主义底宣传下面。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资本主义所遭受的灾害底根源是科学与技术底“过度的”发达。在一本法国的杂志上曾刊载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骇人听闻的:“把学者们推上绞首台的时候到了”。
在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中间还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以为资本主义所以在经受着衰落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所谓“历史底自然循环”。他们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要经过下面的几个阶段:青年、成年、壮年而最后是老年和衰败期。因而“现代文明”就和古代文明(此处通指希腊罗马时代的文明——译者注)一样,现在已进入了自身的衰败、没落底阶段。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底不可避免的“灭亡”也就是世界的末日。
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底存在,它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彻底粉碎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底一切反动的论断。
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败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繁荣其真正的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
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斯大林在其天才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底发展法则和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渐过渡的条件和道路作了深刻的科学的分析,同时他揭示了正在把资本主义奴隶制度的全部体系引向不可避免的灭亡道路的资本主义总危机深刻化底那些根本原因。
斯大林同志教导说,资本主义的走下坡路的发展、危机、衰败底最深刻的原因是在于现代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冲突。而相反地,社会主义社会蓬勃发展最深刻的根源之一首先就是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底性质、水平完全适合。从苏联和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可以看到这两种发展类型底根本对立。在最近的二十多年中间,苏联的工业生产每年的增加平均是百分之二十,但同时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增加大约只有百分之二。而且是由于经济底军国主义化才有了这百分之二的增加。这两个数目鲜明地表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这一法则获得了发生作用的充分广阔场所。

大家知道,各种物质资料的生产构成了每个社会经常的、必要的生活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决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还有政治与法律制度底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则引起全部社会制度,它的社会思想和制度的改变。
生产方式有相互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不相同的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所表现的是社会对于自然界的物体和力量的关系。生产关系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方式具体地表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底统一。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人类生产关系的性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著名序言里,马克思写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彼此间发生
一定的、必要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
系,即与他们当时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合
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底最活动、最革命的同时又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最初是生产力改变,而只有在此以后,生产关系才与之相适合地改变。
但是生产关系在生产力的发展上所起的并不是消极的作用。生产关系虽然是在一定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发生,但是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却发生积极的作用,或是加速它或是阻滞它。
斯大林教导说,与生产力性质相适合的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强大发展底主要的、而且是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起的正是这样的一种作用。相反地,老旧的、过了时的生产关系却阻滞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萎靡下去。现时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所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用来为这一原理作证明。
这样,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就可以起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生产关系也可以成为使生产力陷入萎靡状态的桎梏、障碍物、阻碍物。由于怎样的一些原因才会使生产关系的作用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事情就是在于,生产关系在其本身的发展中落后于生产力的改变,从而生产关系也就逐渐地不再与生产力相适合了。因此,生产关系就从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推进者变成一个阻碍物。
例如,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的时期曾经是完全与生产力底性质与水平相适合的。这种生产关系保证生产力获得了当时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高速发展。但是生产力底强力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实现的、巨大的社会化的劳动后来和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冲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从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
早在一九一三年列宁就曾经写道:
“不拘是在什么地方——每走一步你都会遇到那些人类完全可以立即解决的任务。资本主义在起着阻碍作用。资本主义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且把人们变成了这一财富底奴隶。它解决了那些最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亿万的居民底贫困与无知,由于一小撮百万富翁底冥顽不灵的吝啬,它就阻碍实施这些技术上的改善。”(列宁全
集,第十九卷,第三四九页)
现代科学底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原子能——被美国帝国主义利用于侵略和破坏的目的。美国科学和技术底全部发展从属于准备新战争的勾当,也就是从属于屠杀亿万人民的勾当。这一点就说明,文明的野蛮行为现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最突出的特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只有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底性质、情况相适合并且使生产力有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的时候,生产力才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斯大林同志教导说,生产关系不能够过分长久地落后于生产力的增长并和生产力处于相互矛盾的地位。
“……无论生产关系怎样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斯大林指出说——但它们迟早总应而且一定会去适合于生产力底发展水准,适合于生产力底性质。不然,便会有生产体系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底根本破坏,全部生产破裂,生产危机以及生产力破坏的情形。”(“列宁主义问题”,俄文版第五九二页;中文版第七二五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经济法则底本质,就简单而明了地表现在斯大林的这一原理上面了。
在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面,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底适合是已经被破坏了。从这里就产生了把资本主义引上不可避免的灭亡道路的经济危机和动荡。
因现代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而产生的战争,使生产力遭到最大的破坏。经济危机给各国人民也带来了同样灾害。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继之而来的萧条给各国人民所带来的物质上的损失,等于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帝国主义战争所招致的损失。这样,资本主义就使人类陷入了流血战争和周期性的、毁灭性的危机底深渊。这原因便是在历史上已经过了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但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为什么到现在它还不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所要求的那样,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代替呢?
斯大林同志指出了与自然法则有所不同的、经济法则底如下特点:如果自然法则底发现与利用还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的话,那么新的经济法则的发现与利用却要损害衰朽的反动社会势力底利益,从而遇到这一势力的最强烈的反抗。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的情形就正是如此。这一法则早已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为自己开辟着道路。但是极力想把资本主义永久保存下去的反动的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却死命地对这一法则的作用加以反抗。
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强大到可以摧毁这一反抗,并且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经济法则底作用开辟道路的社会革命力量。

由于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在苏联获得了解决;由于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代之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性质已经完全适合了。因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就获得了充分的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一经济法则开辟了发展道路的革命的社会力量,就是在列宁—斯大林的党领导下所产生的工人与农民的联盟。
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苏维埃政权仿佛已经消灭了那些老旧的经济法则,并代替这些旧的法则而制定、创造了新的经济法则。斯大林同志揭露了这些说法底错误的、唯心的性质。在描述苏维埃政权在消灭资本主义,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业上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时,斯大林同志写道:
“这个任务无疑是困难而复杂的,是没有先例的。然而,苏维埃政权光荣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是,它之所以完成了这个任务,并不是因为它似乎消灭了现存的经济法则,‘制定’了新的经济法则,而仅仅是因为它依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经济法则。以前我国的生产力,特别在工业中的生产力,是具有社会性的,但所有制的形式却是私人的,资本主义的。苏维埃政权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经济法则,把生产资料公有化了,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财产,因而消灭了剥削制度,创造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如果没有这个法则,不依靠这个法则,苏维埃政权是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文本,人民出版社版,第五——六页)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性质的适合也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发展的上升阶段中。但是在苏联,这种适合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历史上第一次被确定了;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单是为技术的发展,而且为最重要的生产力量——劳动者本身——开辟了无限广大的远景。
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性质的适合在苏联的确立,保证了生产力发展底连续性,保证了社会主义生产增长底历史上空前的高速步调。与这一增长的同时,全体人民底物质与文化福利也在经常不断地提高着。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强大发展底主要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有一种看法认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仿佛只能起一种阻碍物底否定作用。斯大林同志就指出了这种看法底荒唐的、庸俗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性质。
在地理条件、人口的增加、科学的发展、当作纯技术过程来看的生产力底“本身运动”等等上面来寻求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根源的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受到了斯大林同志的致命的打击。斯大林同志关于作为生产力底主要推进者的生产关系的论述,对于有使命来科学地阐明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底灭亡和繁荣底原因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有着重大的意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使我们的干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并且及时地采取因这一法则的要求而产生的各种必要措施。
斯大林同志指出了那种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性质的完全适合看成是一种凝固不动的、一次就永远规定了的东西这一观点底错误。
“……‘完全适合’这种说法是不能在绝对的意义上来理解的。——斯大林同志写道——不能把这种说法理解为仿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决没有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增长的现象。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无可争辩地是走在生产关系前面的。生产关系只是经过一些时候,才会被改造得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文本,人民出版社版,第四五——四六页)因而,就是在生产关系是最先进,而且反动社会势力也已不复存在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还是会产生矛盾的。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就是在于,社会有计划并及时地解决了这里在生产方式中所发生的各种矛盾,而事情通常就不会到冲突的地步。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共产党底正确而有科学根据的政策;这政策的依据就是经济法则的知识,而特别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底知识。
因此斯大林同志就教导苏维埃的干部,要他们细心地研究各种经济过程,掌握经济法则并且为了共产主义建设的利益而自觉地利用这些法则。
为了不做经济法则的奴隶,就应当认识这些法则,依据着这些法则而不是违反着这些法则来规定政策。斯大林的共产党政策底百战百胜的力量就是在于自觉而巧妙地利用经济的法则。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关于拟定社会主义生产新的有力高涨的苏联发展五年计划的指示,就是依据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依据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的。
我党最伟大的优越性之一,向来是在于而且现时仍在于它依据着关于社会发展法则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能够预见事件的进程,并且不是毫无把握地,而是依据着客观经济法则的知识来规定自己的政策的。

在争取实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逐渐过渡的斗争中,苏联共产党获得了像强力的探照灯一样地照亮了社会主义社会今后发展道路的斯大林的天才新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
斯大林同志教导大家应当怎样为了共产主义建设的利益来应用客观的经济法则,特别是应当怎样在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渐过渡的阶段中自觉而巧妙地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一经济法则。
“……领导机关的任务——斯大林同志写道——在于及时地看出日益增长的矛盾,并及时地采取办法,使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增长,来克服这种矛盾。这首先是与集体农庄集团所有制、商品流通这种经济现象有关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文本,人民出版社版,第六一页)。斯大林同志教导说,为了消灭正在发生的这些矛盾,必须要逐渐地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而逐渐地用产品交换制来代替商品流通。
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两种形式,从两个社会主义的生产部门向统一的全民所有制、向统一的、无所不包的生产部门的这一过渡得以实现,应当是以有利于集体农庄,从而也有利于全社会的办法,来把集体农庄所有制形式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共产主义与商品流通是不相容的,因此就必须要逐渐地实现从商品流通到产品交换的过渡。
为了要完成这样的过渡,就需要大大地增加从城市输送到农村去的产品数量。因此,斯大林同志指出说,应当是无需特别急躁地,随着为农村所必需的工业制品的积累程度来实现从商品流通到产品交换的过渡。
这样,我们就看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是在人类社会全部历史过程中间,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间都起着作用的客观法则。这个法则是使人们理解已经过了时的社会制度底灭亡和新社会制度底发生与繁荣底历史不可避免性的关键。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使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在经受着衰败,为什么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想,它的政治的和其他的制度带有如此反动的性质。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法则又揭示了先进社会力量的增长与团结、伟大的现代先进社会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底最广泛的传播底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它们的胜利底历史不可避免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法则,社会主义社会对于这一法则的自觉应用和巧妙利用,保证了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所必需的、生产力底强大发展。
马克思第一次发现了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法则。斯大林同志的历史功绩就是在于,他在自己的天才著作中对于这一法则清晰而全面地作了理论上的论证,提供了这一法则的经典定义并且揭示了这一法则在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的伟大意义。斯大林同志综括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综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法则所起的作用。
斯大林同志在其所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揭发了资本主义底那些日益深刻的矛盾,对于帝国主义的全部思想体系,对于主观唯心论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给与了摧毁性的打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经济法则和其他经济法则,这就是决定资本主义底灭亡的法则。这些法则引起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畏惧和恐怖。因此资产阶级就不承认这些法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资产阶级也就仇视关于这些法则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资产阶级的仆从学者的使命就是要推翻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向资产阶级歌唱一些有关资本主义命运的多少可以给他们宽宽心的小调子。资产阶级也就因这种服务而把钱给他们。
在我们的时代里,只有现代最先进的力量——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才切实地关心到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来发现并自觉地利用社会发展底客观经济法则。
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在这些法则中汲取对于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不可动摇的信念和力量底泉源。斯大林同志以自己的新的天才著作在思想上武装了现代的先进社会力量。他用依据着客观经济法则底利用的共产主义建设底科学纲领武装了我们的党。
为斯大林同志的伟大天才创造性地发展了的、关于社会发展法则底客观性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是共产主义建设中可靠的、经过考验的武器。
(王以铸译自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真理报)


第3版()
专栏:

康藏高原上的运输部队
刘凤展 周浪声
在拔海数千公尺以上的康藏高原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运输部队,日日夜夜驾驶着汽车,行驶在康藏公路上。驾驶员们迎着风雪雨雹,驶过悬崖峭壁,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了巨大成绩,保证了部队的供应,为藏族人民打开了通向内地的门户。这里仅就作者所见所闻,追述几段运输部队的英雄事迹。
战胜二郎山
二郎山拔海三千六百公尺,是康藏公路上的第一座大山。这座山上的公路路基松,急弯多,坡陡,路险。车速和方向盘的角度稍有不合,转大弯时就有碰崖的危险;转小弯时,车的后轮就会悬空,可能翻下深谷。不坚实的“橡皮路”,最易陷车。为了避免陷车,战士们用巨石填路,因此车子行驶起来蹦跳得异常厉害。二郎山的天气也很恶劣,时常下雨、下雪。每天下午五点钟以后,大雾又笼罩了全山。坍方更会随时阻挡车辆的前进。但运输部队的汽车驾驶员们沉着机智地驶来驶去。
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五日的下午,车队正在二郎山冰冻的公路上驶进。突然涮啦一声,四十七号车从一个陡坡上滑下来一丈多远。车子(十轮卡车)右后边的四个轮子已经悬空了三个,只剩一个车轮擦住了崖边。路旁的碎石细砂不断地往沟里掉。车子如果再滑退半尺,就会整个翻下深谷。同志们顿时紧张起来。但前边的车也不敢拖。后边也不能用车顶。四十七号车卡在陡坡上,路被拥塞着。“任务是那样紧迫,进军部队是那样需要粮食,难道眼看四十七号车丢在二郎山不成?不能!绝对不能!”七班长范芳祥这样想着,立即对指导员说:“人在车在,我一定要把车子弄上来!”说着他就跳上四十七号车的驾驶台,右手紧拉着手刹车,左手握住方向盘,咬紧牙关,猛力地轰着油门。这时大家很紧张,都为范芳祥的生命担着心,为他的英勇行为而感动。发动机发出隆隆的怒吼声,大家的心随着马达声在跳动。但是,慢慢地,车轮开始转动起来了,车辆终于脱险了。同志们松了口气,立即蹦上车去,热烈拥抱这位英勇的人民驾驶员。
大渡河上的陈瑞盘
翻过二郎山,到达泸定,前面就是惊涛骇浪的大渡河。河水每秒钟的流速达七公尺。红军长征时,十八勇士战胜了大渡河。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陈瑞盘,同样以无畏的精神战胜了大渡河。
时间是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早上。大渡河上成堆而没有规律的冰块群,在急流中挤得哗啦作响。刺骨的寒风从雪山顶上一直掠过大渡河的水面,吹得人们都在打战。陈瑞盘开着大吊车来到大渡河边,他的任务是抢救某连在渡河时不慎从渡船上翻进了大渡河的两部十轮卡车。渡口的坡度很陡,大吊车的车架不很坚固。为了避免在起吊车辆时发生意外,他穿着单衣在二丈多高的空中紧张地工作了两小时,搭起了一个三脚架。但渡船的工友们下水捆吊绳时,两次都没有捆好。陈瑞盘此时虽然疲累已极,却又毫不犹豫地向副团长田震环请示说:“我是见过毛主席的人民功臣,又是共产党员,为了抢救祖国的财产,我要下水去!”他从口袋里拿出仅有的五万元交给政治处主任周茂玉,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作为我最后的党费!”说罢就赤身跳入冰冷的急流中。他在水中坚持了有四分钟之久,终于把吊绳捆绑结实。当他最后胜利地登上渡船时,站在岸上的同志们立即拥上渡船,用皮大衣把他紧紧裹起,高高地举着登上了渡口。
雀儿山上的英雄
雀儿山在西康省甘孜之西,拔海五千三百公尺,上下五十公里没有人烟,山顶草木不生,整年除了很少的时间以外,差不多都是飘着雪花的。
今年七月初的一天早上,康藏高原雨季的急雨冲蚀着冰雪,雀儿山山腰里的积雪开始融化。姚长本驾驶着一辆满载物资的小嘎斯车,在山腰的险道上,减低速度谨慎地前进。忽然山上哗啦一声巨响,巨石流砂伴随着冰块直向车上坍下来。人、车都处在将被坍方埋葬的危险里,而这时车辆后退已来不及。姚长本急中生智,猛轰油门,加快行速,疾驶了过去。后边的坍方虽然避过了,但一块一千多斤重的大石头,刚巧从山上翻下来,顶住了车子的前轮。车子不得不停了下来。姚长本跳下车,试了试,一个人根本搬不动那块石头;用车子拖又没有绳索。小石细砂还在继续往下坍,眼看大的坍方就要下来了。他冒着危险,用摇手柄撬大石,摇手柄撬歪了,也没能移动它。撬胎棒又使不上劲。后来他在工具箱里发现了千斤顶,才想出了窍门:把石头旁边挖一个洞,下边垫上石头,用千斤顶把巨石顶起来,然后利用撬胎棒的杠杆作用,慢慢地把这块石头往路旁移。刚移到公路中间,坍方的小石块又把他的手砸了一个窟窿,鲜血直流。但是姚长本为了抢救车辆和物资,仍然沉着地移动着石头。经过半个钟头的努力,才把大石翻下山沟。这时,鲜血随着他气喘的呼吸不断地向外喷射。但他想,即便自己多流些血,也必须先把车辆开出危险地带。所以他连伤口也没有包扎,就急忙跳上驾驶室,开动马达,急驶前进。车子刚驶出三十公尺左右,后面的坍方就垮下来很大一块。这时姚长本才停下车来,用救急包裹扎伤口。


第3版()
专栏:

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讨论并制订明年西北文教建设计划
习仲勋同志指出今后文教工作重点首先是教育工作和卫生工作
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于十二月一日起召开了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出席委员和各省、市列席文教厅(局、处)长及西北区一级列席人员共九十六人,会议历时六日,已于十二月六日闭幕。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根据杨明轩主任的总报告“为开展经济建设时期的文教工作而奋斗”的精神,讨论并制订了一九五三年西北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的建设计划(卫生计划因西北卫生部许多干部正参加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未提出讨论,将另召集卫生行政会议讨论)。所有出席、列席人员均对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各部、处所拟的计划草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小组和大会讨论,使一九五三年各项文教计划的方针、重点和具体任务更加明确与切合实际。
会议认为:从去年十月西北文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以来,西北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显著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思想改造和爱国卫生两大运动方面的成就,就更显得突出。前者为迎接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打下了思想基础;后者普及了群众性的卫生工作,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同时也就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增加了物质的力量。
会议指出:为了配合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就必须以新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来提高文教部门的领导水平,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强文教工作的计划性和整体观念,反对工作中的盲目性和各自为政的孤立主义倾向。会议强调指出,文教计划必须克服单纯追求数字倾向,更重要的是使工作的质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格。这就要求各部门加强培养干部的工作,加强对工作的深入检查,并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
会议期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同志和西北军政委员会马明方副主席都到会讲话。习仲勋副主任对西北的文教建设工作作了极为恳切的指示。他指出,今天国家建设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不足,文教部门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建设人才,文教工作者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文教工作就谈不到国家的工业化,任何轻视文教工作的倾向都是极其落后的思想。他要求文教工作者要重视实际,深入实际;如此,文教工作才能在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高潮中起其伟大的作用。习副主任继就制订文教计划的问题作了详尽的指示。他说,制订计划的本身首先就必须把过去的工作来一番大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订出的计划才是切合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官僚主义的计划。他说制订计划时要先把基数搞清楚,一切数字的提出都要有根据,对各项工作要求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规格,必须讲求质量,不许盲目发展,反对多多益善的铺摊子思想。他要求一切部门的领导人都必须自己动手制订计划,掌握重点;今后文教工作的重点首先是教育工作和卫生工作,教育工作首先又应以办好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为重点;卫生工作应以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培养干部和办好门诊为重点。谈到扫除文盲工作,习副主任指示明年主要应以“准备干部、典型试办”为重点。谈到文化方面,他强调应加强对旧剧改革的领导,他指出对于这一大量存在的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必须予以充分的注意。
马明方副主席深刻而精辟地阐述了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互助合作的发展,及国家大规模建设必然带来的文化建设高潮。他说,农民的被组织起来,这就在农民的思想形态上、生活形式上以及文化要求上都引起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工作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反映这种新的变化,并指导与发展工人和农民的这种新的要求。关于国家工业化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他说:没有人民文化科学知识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工业化,因为工业化不能建筑在人民的落后与无知上面。所以,文化教育工作对于国家工业化的建设是肩负着极重要的任务的。
会议最后一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张稼夫副主任就会议所讨论的问题做了总结,并对今后文教工作作了如下指示:第一、学校教育工作,要求达到一定的数量,也要求达到一定的规格,必须质量并重。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后场所。所以规格特别重要。今天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师资问题和设备问题,必须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予以解决。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派一定数量的干部到学校中去,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领导。他强调提出必须坚决纠正学校工作中的混乱现象,如过多的课外活动与随便动员师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他指出,学校行政和党、团的共同的中心任务就是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第二、卫生事业是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今后各级文委必须抓紧领导这一工作,加强对医药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卫生工作的质量。第三、文化工作的重点应是大力培养干部,加强对工农文艺活动的领导。明年陕西省与西安市应以戏剧改革为工作重点,并注意对业余剧团的整顿与改进;甘肃省可以二者并重,但由于当前其他中心工作较多,可以有重点地去进行;青海、宁夏和新疆三省则应以推广以电影、医疗为主的综合宣传队为工作重点。第四、新闻出版方面:应以刊行通俗读物为主,种类不要太多,但质量要高,发行数量要大。第五、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文教工作竞赛问题,这是发扬广大群众积极性,总结先进工作经验,改进领导方法的最好形式,各省、市应争取于明年夏季分别举行。最后张稼夫副主任对制订计划问题作了指示:他说计划必须从国家要求和当地实际的需要出发,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因此,计划必须要有基数,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要坚决反对那种一级一级往下推的官僚主义的调查方法。调查研究应以县为单位,采取概况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最后,他号召大家要加紧学习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文件和斯大林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3版()
专栏:

重新投入母亲的怀抱
——朝鲜见闻录之二
白朗
“阿妈尼!阿妈尼(妈妈)!……”“阿妈尼!阿妈尼!……”“………………………”
我们的车子刚在慈幼院的田边停下,就听见一片可爱的童音从远处传来;不一会,便从那绿绒毡似的草地中,跑来一大群朝鲜小孩,数不清数目,也看不清面孔。只见他们都是一般的大小,一色的服装,一样的小平头,每个孩子手里都擎着一大把鲜花,笑盈盈地张着小手向我们扑来,就像一群见了觅食回来的妈妈的小麻雀一样。
“阿妈尼!阿妈尼!……”
“阿妈尼!阿妈尼!……”
从那小心坎里发出来的亲切的呼唤震动着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眼睛因激动而模糊了。不等我们跳下车去,孩子们已经纷纷爬上来了。他们用那天真的动作,把鲜花塞在我们的怀里,便紧紧依偎着我们,热烈地抓住我们的手,我们想站都站不起来了。挤不上车来的孩子,翘着小脚,拥挤着,跳跃着,把车子团团围住,一边喊着“阿妈尼”,一边投掷着花束,我们被包围住了。我们的眼前布满了人类最美丽的幼苗,我们的身上堆满了香气扑鼻的鲜花,我们的手里填满了柔嫩可爱的小手,我们的耳边充满了激动心灵的呼唤,那激动心灵的呼唤哪!
忽然,一个孩子用急遽的动作把一束花塞在我的怀里,仰着小脸喊了一声“阿妈尼”,便把小脸往我腿上一伏,哇的一声就哭起来了。
“好宝宝,你为什么哭啊?”我吃惊地推掉怀里多得数不过来的鲜花,把孩子抱在怀里。我抚摸着他的头,吻着滚在他腮边的泪珠……。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以安慰他受了重伤的小心灵,他的哭声更响了;他虽然没说一句话,但我明白,他是有那末多的不幸要向我倾诉,有那末多的仇恨埋在心里呵。
他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男孩子,名叫奉石花。长长的睫毛,聪明的大眼睛,眼睛里闪着忧悒的光,但在忧悒之中却隐藏着一种刚毅的气质。这是一个善用思想、心中有数的孩子呵。他一直在静静地沉思。
我想起了越南的孩子,想起马来亚的孩子……那千千万万和他们同一遭遇的孩子。
他们也使我想起了苏联的孩子,使我想起了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孩子,他们是在怎样快乐的天地里自由地成长,愉快地学习着,他们在接受着最好的教育,享受着最美丽的和平果实。
一想到这些幸福的孩子,特别是我们祖国的孩子们,就不能不深深感激祖国英雄的人民志愿军,还有朝鲜勇敢的人民军;就是依靠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得了我们孩子的幸福,保卫了世界和平。今天,他们仍在贡献着宝贵的生命,为孩子们铺着走向光明的路。这所慈幼院的孤儿,也正是在他们的庇护之下才获得新生的。
三个月以前,这一百三十个六岁到七岁的孩子,从前线收容下来。他们的父母全死在敌人的枪炮之下了。他们从流浪的山间,被带进了这幸福的乐园,算是又有了家,有了温暖。但是,他们刚来的时候,是和今天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个个是精神颓萎,瘦弱不堪,患着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三个月以后,却已有一百个孩子完全恢复了健康。现在他们正在受着适合年龄的教育和抚养,活泼健壮起来了。
这个慈幼院位在群山环抱中,风景美丽极了,非常有利于孩子们的发育。院长陪着我们参观了一周,最后,到了孩子的病房。
这里的环境比别处更美,更幽静。病房前面是一排排的松柏,松柏之间有着静静在流的小溪。望过去,是一列碧绿色的高山,山上丛生着野果和有刺的栗子。孩子们每天就在这山上摘食着鲜美的栗子。我们的衣袋已经被孩子给的栗子塞得满满的了。他们把栗子采来,用石头砸破,剥去带刺的绿色的厚皮,便热情地请我们剥食。你不吃那是不行的。但我们吃不了那末多,孩子却一定要我们带回去吃。
病房的阳光是充足的,在那朝鲜式的土炕上铺着崭新的席子,彩色的画报把雪白的墙壁装饰得十分好看。孩子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听留声机。据说,这留声机和唱片都是附近的老乡捐赠的。那些善心的邻居非常爱这些孩子,常送吃的和玩的来。
一个重病的孩子偎在褓姆的怀里,声音微弱地喊着阿妈尼。褓姆拍着她,摇着她,哼着催眠曲,不一会,她就静静地睡去。院长告诉我们:
“褓姆们都是些具有慈母之心的好同志,她们日以继夜地照顾着孩子,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她们热爱着这些孩子,认识她们的责任,她们知道,在后方抚养孩子和在前方打仗一样重要。”
这样,就使这些孤儿们重新投入了温暖的怀抱,享受着更多的父母的抚爱。不但身体得到了健康和关怀,精神上的创伤也很快平复了。看他们在游戏场上玩的多高兴呵。他们骑木马、滚铁环、捉迷藏、打秋千,看着那种快活的样儿,真会使你忘掉了战争,忘掉了战争曾给他们带来的那些不幸。
在临别之前,孩子们给我们演出了十几个游艺小节目。那些精彩的表演,太动人,太可爱了。一个胖胖的男孩用有力的小手有节奏地指挥着合唱团,表情那样认真,拍子打得那样准确;那个斜戴着小帽的、男高音独唱的小歌手,他倒背着小手,挺直着胸脯,展开了铜铃一样的歌喉,那神态又庄严又沉着。还有,那群包着花头巾,系着彩色绸裙的小舞蹈家们,那翩翩飞翔、轻歌妙舞的姿式,不像一群美丽的小蝴蝶吗?还有,还有……
是这样一群聪明能干的小艺术家,是这样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呵,他们不正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吗?他们不正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建设者和主人吗?他们是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和政治家……。
然而,我们必须重复一遍:应该承认,假如没有伟大的世界和平堡垒的苏联的积极支持;假如没有各民主主义国家的无私援助;假如没有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捍卫,这些无依的孤儿能够有今天的幸福吗?祝普天下的孩子们在英勇的人民军的保卫与培育之下,快快活活、平平安安地长大吧。
现在,我离开慈幼院已经五十天了。那些可爱的小宝宝们,将会更活泼、更健壮了;而忧郁的奉石花,(很久很久,我都不能忘掉这个孩子)也许早在他们的阿妈尼体贴爱护中变为愉快的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