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我们怎样巩固俄文专业书籍阅读速成学习的成果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讲师 吴佑寿
我们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教研组的教师,一共八个人。其中有三个人原来连俄文字母都认不全,另外几个人,虽说过去也学过俄文,但是别说看书,就连名词变格也还搞不太清楚。今年暑假,我们参加俄文专业书籍速成阅读学习之后,每个人都记住了一千多个生字,掌握了一些必须的文法,初步具有了阅读俄文专业书籍的能力。这个收获大大地鼓舞了每个人的学习信心和情绪。可是由于速成学习是突击性的,因而基础也是不很巩固的。如何及时复习,增识字汇,提高阅读能力,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
那个时候,学校虽还没有开学,可是院系调整工作是够繁重的。我们要搬家,要研究教学计划,要做很多很多其他的工作,很容易把学习俄文的时间挤掉。针对这种情况,领导方面决心从制度上来保证学习,规定每天早上八时至十时为学习俄文的时间。这对大家高涨的学习情绪的确又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可是究竟怎样来进行学习呢?“三反”以后,经过了思想批判,教师们在思想上基本上划清了敌我界限,政治上肯定要一边倒,要求向苏联学习的情绪非常高。当时因受不懂俄文的限制,面对着琳琅满目的俄文书籍,只好望洋兴叹,无法接受;现在大家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就迫切地要求阅读本行的俄文书籍了。可是问题很多:大家所掌握的字汇还不够多,句法分析还不够熟练,更重要的是没有辅导员。我们感觉到按我们目前的水平,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各人看各人的专业书,是难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巩固俄文学习成果的目的的。经过了大家的讨论研究,决定发挥集体力量,集中学习
一本基础课本“电工基础”;同时又吸收速成学习中的经验,由俄文较好的同志先把各课中的生字查出来,让大家把它熟记之后,再进行课文的阅读。不懂的问题,就拿出来讨论,或者请教俄文组的教师。就这样,我们又坚持了三十小时左右的学习,每个人又记住了四五百个生字,阅读能力也显著地提高了。
开学以后,大家主要的时间都要放在教学工作上,俄文学习每天最多只能有一个小时了,集体学习也已不易做到。必须采用较灵活的分散的学习方式。可是如果漫无中心,又很可能流于松散。那个时候,院系调整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新的清华大学根据苏联的先进经验,改革了教学制度,因而更迫切地需要吸收苏联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恰好这时出版总署借给我们一批俄文书籍,其中有一些是无线电专业的课本。这真是一个绝好的消息。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决定围绕着“无线电基础”这本书来进行工作——一边翻译,一边学习。大家的俄文水平还很差,翻译经验更少,为了纠正译文中的错误,更为了能够互相帮助督促,我们八个人,在教研组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拟订了翻译进度和学习计划,并规定了检查制度。这给我们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为开学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很忙,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把学俄文的时间挤掉,有的同志虽也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翻译,可是对于复习文法和生字、提高俄文水平这一方面就忽视了。但是因为有了检查制度,教研组很快就发现了这些问题。在定期的讨论会上,把这些问题提了出来,作了讨论,使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学好俄文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具体情况,修订计划,适当地安排工作,保证了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时间。有一个同志,本来因为工作忙,在突击学习以后,一直就把俄文放在一边,几乎把突击学习中的成果都丢生了。但是现在,他又拿起了生字卡片和书本,赶上大家,一起前进了。
在翻译工作上,我们所碰到的困难也很不少。例如俄文单字的意义比较灵活,每一个单字都有着几种不太相同但又彼此有关的解释。突击学习的时候,我们只记住它的某一意义,所以有时便会遇到这种情况:句子中每个单字都认识,却无法把全句贯穿起来,说出整句的意思。这时只好查字典,从里面挑出较合适的意义。但有时翻遍了字典,也找不出恰当的解释,只好去找俄文组的同志们。对每个单字意义掌握的不全面,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难,个别的同志甚至因此认为反正还得查字典,背单字没有什么意义。当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经验证明,生字掌握得多,阅读能力是会大大地提高的。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对每个单字都能够深入地探讨,全面地熟记它的意义,那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会有更大的帮助。为了达到增识字汇的目的,我们把翻译中所碰到的单字都记下来,经过整理,分给每个同志。因为这些单字都是专业上常用的,大家都很有兴趣,愿意花时间去背记。现在每个人差不多都已记住二千个单字。由于记得的字汇增多了,阅读能力显著提高,开始时平均阅读速度只是每小时一页左右,现在已经增加到四五页了。
在我们八个人中,除了两位教授之外,另外六个人都是年轻的讲师和助教。俄文水平差,业务水平也差,更谈不到翻译经验。开始翻译时,译出来的句子,总是长拉拉的一大串,念起来不太像中国话。有的同志只求快,整句话没有看完,就下笔翻译,有时译完之后自己看一遍,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孟昭英教授却译得很好,在讨论会上大家请他谈了谈经验。他的经验对大家很有帮助,纠正了个别同志只求速度不深入钻研的偏向。
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我们把每人所翻译的稿子,定期互相校对。校对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逐字逐句地检查,有了问题就提出来讨论,这对分析能力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俄文“до”字,中文解释是“到”的意思,“до”和“到”谐音,大家都认为这个字很好记,没有料想到它在俄文中的意思有时必须用“不到”来解释才正确。有一个同志在翻译时不当心,把原文的意思恰好弄反了,因为有了校对制度,终于发现了这问题,改正过来了。
随着时间的前进,我们所掌握的字汇慢慢在增多,阅读能力也逐步在提高,我们翻译的产品,也一天天地增加;将近六百页的“无线电基础”,已经译完了四百来页。当我们看到面前摆着一叠叠的讲义,听到这些讲义对同学的学习已经起了一定的作用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兴奋!我们知道这只是很小的收获,还必须努力坚持学习。现在我们又订出了进一步的计划,争取在明年二月间把这本书译完;同时还要再背九百个生字,复习基本文法,使俄文水平更加提高。


第3版()
专栏:

压制批评者群像
编者按:马林科夫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目前特别重要的是:展开自我批评与自下而上的批评,把那些阻碍对我们的缺点展开批评、压制批评及听任批评者遭到迫害与报复的人,当作党的死敌,与之进行无情的斗争。”因为“事实表明:胜利已经在党的队伍中产生了自满、太平享福和庸俗自安的情绪,想要高枕无忧地歇一歇,依靠过去的功劳生活一下。”我们转载在这里的苏联“鳄鱼”杂志一九五二年第二十七期的封面画(瓦里克作)和登在同期杂志中的六幅漫画(叶菲莫夫作),把各种类型的压制批评者的嘴脸唯妙唯肖地揭露出来。这是灿烂的社会主义阳光底下的一群影子,他们像害怕火一样地害怕批评,尤其害怕来自下面的批评。看吧:有的大发雷霆,有的推卸责任,有的装聋作哑,有的摆老资格……,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压制批评。这些肖像对我们并不陌生,在我国许多机关、团体里也可以找到他们。为了顺利推进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必须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发动群众,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经常地、坚决地跟斯大林同志所说的新的官僚主义分子和“涂了漆的”共产党员,进行不倦的斗争。
鳄鱼:(向压制批评者、党老爷、工作马虎者以及其他人等)“今天的封面上没有你们的地位,在这一期内我要研究你们。”
一、扼杀式的压制批评者:我要教他们认识什么是批评!他们会在我面前哭泣的!我要把他们磨成粉!我要“按照个人愿望”辞退他们!
二、推卸责任的压制批评者:同志们!我请求那些批评我的人不要忘记,他们批评我,就等于放肆地批评我们的首长谢尔盖·西道洛维奇,因为我所做的一切,事先都取得了他的同意。
三、装聋作哑的压制批评者:刚才发言的一些同志批评了我工作中的缺点。我认为没有必要讨论他们的不正当的攻击,因此我想来谈谈下一个问题……
四、家长式的压制批评者:彼德罗夫同志和方道罗夫同志在批评我的时候,忘记了我比他们年长;忘记了他们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已经在领导这个机关了。你们真不知羞耻呀,彼德罗夫同志和方道罗夫同志,以及其他同志……
五、喜用谚语的压制批评者:不管谁的牛叫,你的牛却不能叫。(别人可以批评,但你不配!)鸡蛋想教训母鸡吗?我们且看谁厉害!他们要记住:怎样叫喊,就有怎样的回声!
六、果戈理作品中的市长型的压制批评者:哼!你们吗!……(恶狠狠地用足顿着地板)我要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这些一文不值的著作家!呸!你们这班无聊的文人!该死的自由主义者!孽种!我要把你们都绑起来,把你们磨成粉………


第3版()
专栏:

我对俄文专业书籍阅读速成法的认识
王自然
我是本年度的清华大学毕业生。我到东北工作不久,机关领导方面就派我到清华大学来学习俄文专业书籍阅读速成法,准备在将来让我指导干部的俄文学习。我和其他五个同志从头到尾参加了清华的第四次速成学习(自十月初到十月底),我本人并参加了教学研究组的工作,因而对整个速成学习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现在,我想就速成学习问题,发表几点意见。
关于速成学习的基本因素问题,人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例如外国语文基础的问题,有人认为它是必要条件;有的人则认为它对于学习的作用很小;有些人以为,外国语文基础虽不是必需的条件,但如果具有外国语文基础,是有助于速成学习的,它可以加速学习的进度。实验证明,完全没有外国语文基础的人,同样可以用速成法培养阅读俄文专业书籍的能力,只要稍许延长学习时间,将教授法和教材加以适当修改。当然,有外国语文基础,是有助于速成学习的,这一点也必须肯定。关于学员脱离生产进行集中突击的问题,有人认为它是必要条件,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集中突击的方式,对教学固然有许多好处,但如能改进领导方法,它也不是必需的条件。
应该承认,俄文专业书籍阅读速成学习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要达到速成学习的目的,教学双方必须作很大的努力,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认为下列几个问题是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的。
第一,使学员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饱满。这是速成学习的基本条件。要作到这种地步,领导方面须要给学员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学习地点要集中,免除学员的杂务等),同时,必须经常进行教育,使学员对学习具有决心、信心。清华大学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党委副书记亲自研究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学员的思想问题,效果甚好。另外,加强辅导制度,也是提高学员学习信心的有效方法。辅导员要很好地帮助学员掌握学习重点,掌握学习的基本精神,并接受先进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避免走弯路,这样才能提高学员的学习情绪。对少数有特殊困难、学习信心不足的学员,辅导员应给予个别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第二,采用集中的方法讲解文法,并及时进行复习和练习。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清华大学在这次速成学习中,其文法部分的最大特点是重点突出,清楚明确,学员不感到俄文文法的错综复杂。以前许多学俄文的人对名词变格最感头痛,但清华大学却从三个基本变格,利用硬软母音对应律,使学员推想到所有的变格,这样只列一张表就把名词变格的问题解决了。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理解起来既容易,记忆起来也不困难,因而很多学员在学过文法以后都有“原来不过如此”的感觉。这说明俄文文法并不是那样难学的。
在学习当中,很多人担心文法讲得太少、不够用。但事实却不然。清华大学许多教师在速成学习结束以后,曾翻译了一部分教材;有几位教授已译完了整本的书,有许多教师参考俄文书籍,准备了自己的教材。他们在文法方面没有碰到太大的困难。
第三,用分批轮回记忆的方法,大量突击生词。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方法。以前有许多人在学了很长时间的俄文以后,阅读能力还是很差,原因就是生词记得太少。所以,速成学习就必须采用大量突击生字的办法,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卡片分批地轮回地念生词(几个字到几十个字不等),每个字念一、二次后即换下一个生词,轮回一二次即开始背(一般是先记住俄文生词的中文译意)。并根据生词的难易,进行分类,集中力量记困难的生词(一批一批地记),这是合乎“分散难点,集中突击”的原则的,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学员记忆生字的效率。凡是用这种方法的学员,在开始时,一小时可记二、三十个生词,随后每小时可增加到六十到七十个生词,效率最高的四十分钟内可记一百多个(其中极少外来语)。
分批轮回记忆的方法,完全合乎苏联心理学中的实验结果,即记忆是靠造成重复的印象来达到的,而开始重复的间隔应短,以后的间隔应逐渐加长。苏联的心理学实验和我们的实践都证明,将一个生字重复多次再记住的方法,远不如轮回记忆法的效率高。
第四,定期地结合业务进行复习。这是巩固速成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很多人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记那么多的生词,一定很容易忘掉。但经验证明,如果我们每天能坚持一、二小时的学习,一面阅读,一面复习生字,就不但不会忘记生词,而且能够增识新的字汇,文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阅读速度也会更加提高。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坚持学习,行政方面能否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
我认为,上面的四个问题,是应该在速成学习中加以注意的。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我也想谈谈自己的意见。
第一个问题,速成学习以后,能否由“一会”达到“四会”呢?速成学习的本来目的只是为了阅读,不要求能写、能听、能说。但我认为掌握“一会”的意义决不仅止于“阅读”。因为一种语文的基本要素就是词汇(单字、成语等)和文法。在速成学习的过程中,学员对这二者都有了基本的知识。例如在文法方面,他们掌握了基本文法;单字方面,他们则掌握了最常用的一千多个生词(工程方面的)。如果要达到能听、能说、能写,当然还必须大量增识词汇(文法的学习则不需更多地补充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但是,掌握了“一会”,我们就能独立地顺利地进行阅读,这就为增识字汇、逐步熟练地运用文法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所以,从掌握“一会”再逐步走向“四会”,是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俄文专业书籍阅读速成法,对于目前一般的厂矿和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工程师、技师)是不是适用呢?我认为是适用的。这种方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大力推广,因为目前的工作迫切需要干部能阅读俄文书籍及俄文参考材料,而并不急需能说、能写、能听。


第3版()
专栏:苏联报刊论文摘要

苏联报刊论文摘要
文学批评的战斗任务
真理报于十一月三十日发表社论,指出苏联文学批评家的迫切任务。摘要如下:
我们的文学批评的战斗任务,就是实现党的指示,积极促进苏维埃文学的进一步增长和繁荣。文学批评和书报评论,是宣传和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武器。
斯大林同志教导我们作家要写真实的情况。文学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争取在艺术形象中真实地、深刻地、写实主义地反映生活,就是争取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在新与旧的不可调和的斗争中反映现实。然而,文学批评没有适时地给虚伪的、腐朽的没有冲突的“理论”以打击,恐惧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这种“理论”的基础。
我们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根本的职责,就是经常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全副武装起来,创造性地研究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迫切问题。应当坚决地肃清散布在一部分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家之间的那种关于典型的庸俗化的见解。对拉齐斯的卓越的小说“到新岸去”的左倾的攻击,就是对待典型的定义的庸俗态度的显著例子。
最近召开过的苏联科学院文学和语言部的会议,就证明了那种对典型的不正确的观点是多么活跃。齐莫菲耶夫教授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曾断言,好像我们的文学中的反面形象不能够是典型的,因为这是个别的现象,这是“个人方面的现象”。这里又企图恢复那种把典型只说成是统计的平均数的腐朽概念。这种立场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典型的理解,是否认在描写我们生活的作品中创造讽刺的典型形象。如所周知,典型不仅是最常见的事物而且是最充分、最尖锐地表现一定社会力量的本质的事物。
为正确理解典型——作为党性在现实主义艺术中表现的基本范畴——而斗争,为创造光辉的和生动的各种典型的形象而斗争,是文学批评家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唯有严格的和有原则的,有根据的和恰当的批评,能够顺利地促使文学的创造的增长,能够给文学发展以良好的影响。我们的批评在大胆地支持一切真正先进的、支持每个艺术家的成功时,应当揭露资产阶级思想的各种表现,为反对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没有思想性、虚伪、灰色和平庸而斗争。
论创造性合作的一些问题
劳动报八月二十六日登载了马尔柯夫的论文,其中
探讨列宁格勒各科学研究机关和工厂进行创造性合作
中的一些问题。摘要如下:
科学人员和生产工作者的创造性合作,为加速技术的进步开辟了新的、真正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但是应当说,这种可能性还不是到处都被充分利用的。
在列宁格勒的一些高等学校中,还没有大规模地充分地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一些学院与生产的联系还很不够。
一些科学机关和高等学校把本身的精力浪费于很多偶发的、有时是次要的工作。一些著名学者往往忙于小问题,集中注意力于日常的生产任务。企业中的个别领导者常有这样的意见,认为教授、院士等科学人员只有参加消灭企业中的某一种、甚至是细小的事故的工作,才是真正帮助了生产。
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其中除了使科学力量得不到合理的使用并使创造性合作的思想本身庸俗化以外,什么意义也没有。我们的任务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使著名的学者们在研究生产实践和钻研这些实践时,能够累积材料、细心观察和作出结论,以便提出并解决有关发展远景的最重大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种不好的情况:一些学院和讲座完全没有钻研发展技术方面最切要的问题,他们忘记了罗蒙诺索夫的原则——生活在这个问题众多的世界上,是不能脱离实践的。目前,还有不少的科学机关形式地对待与生产者的合作,和把这种合作看作是适合“时尚”的当前的“时髦”事情。因此出现了一些空洞的、无用的合同,不能反映企业和科学机关面前的任务,不能与这些学院所具备的条件相适应的合同。例如列宁格勒工学院材料力学讲座和第一铅字铸造工厂所订的合同就是这样。这个合同使学者和生产者间的合作归结为举行参观和讲演之类,这不消说,是与合作的真正任务差得远的。
还可以常常遇到一些不严肃的事实,有时甚至是对学院和工厂间所订的合作合同,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例如列宁格勒工学院物理学讲座自一九五一年起就负责帮助“电力”厂进行精制一种零件的研究工作。这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但,遗憾的是该院物理学讲座的科学工作者们竟没有一个人去过该工厂。
为了进一步发展创造性合作,综合地解决科学问题是有重大意义的。在这方面,拥有各种科学专家的高等工业学院具备着最有利的条件。例如,在铁路运输工程师学院的计划中包含着很多综合性的问题;在电气化铁路上电气列车的安全行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曾有力学系的四个讲座,一个科学研究学院和一些铁路工作人员参加了研究工作。但可惜的是这类事例还很少。
很多研究工作时常彼此重复。有若干科学机关往往为解决同一技术问题而同时进行工作。也常有这样的事:在某一研究院业已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另一个研究院重新来“解决”它。因此,那些与生产单位实行创造性合作的科学研究机关之间如何建立相互通报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应当指出,某些企业的领导人还不很重视科学和生产的创造性合作的意义和力量。他们在口头上热烈欢迎这种合作,但是等到这种合作的成果实际上快要出现了,却为守旧和害怕新事物的心理所妨碍。正因为如此,很多有价值的工作终于没有贯彻。
在各个高等学校中,时常举行企业总工程师和各种讲座工作人员的联席会议,听取有关创造性合作的相互报告,这是有益的。在科学技术会议上,应当就执行过程中的工作,进行公开的技术讨论,并有系统地对合同作双方面的检查。所有这些都会有助于巩固科学人员和生产者的合作,并在争取技术进步斗争中顺利地完成新任务。


第3版()
专栏:

婚姻法给东关家庄带来了幸福
于力克
河北省南宫县一区东关家庄的一百三十多户农民中,有一百二十来户都姓关。婚姻法颁布以来,村里的共产党员和宣传员在大会上、黑板报上曾不断宣传、讲解婚姻法,逐渐消除了群众对婚姻法的误解。但一提到实行婚姻法,群众却总是说:咱村净一姓一家的,没法实行。
今年五月间,青年团员关清申和关永蝶(女)的自由订婚,打破了东关家庄的局面,婚姻法开始贯彻了。关清申和关永蝶两家,早就组织了互助组,今年又吸收了徐化雨,变成了常年记工互助组。清申家种地十一亩,全家只有他和他六十七岁的父亲两个人。永蝶家也只有三口人。她父亲关慈航是一个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村级干部,母亲常年有病,十二亩地里的生产主要依靠永蝶。永蝶虽然地里活什么都会,但要比起劳力来,终究还不如清申。可是论起针线活,清申就一窍不通了。清申每天从地里回来,就抽空给永蝶家担水、除圈……永蝶也给清申作些针线活。开始时这些活也记着工,后来记也记不清了。过去他俩都按辈称呼,后来逐渐互称同志,再以后就干脆只喊名字了。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团支部布置了学习任务,其中有一项是学“婚姻法”。过去他们也都学习过婚姻法,可是只注意第三条和第四条。这次他俩却都反复地研究起第五条来了。永蝶学习到这一条,心里暗想:直系血亲禁止结婚,那么远门的不一辈是否能结婚呢?自己又替自己答:既不禁止就是能。清申学习到这一条,就考虑和永蝶家早就五代以外了,我俩有可能……但过去这个村里一姓和一姓结婚的没有一个,他们觉得群众一定看不惯。
在五月中旬的一天,清申扛着麦子去磨面。永蝶的母亲在街上看见了,回到家里就喊永蝶:“蝶!你上磨上去和清申磨面去吧!他一个人顾不过来。”往日清申家有活,永蝶都是自动去,今天却去得不痛快,直等母亲又催促了一次才去了。磨棚里只有清申一个人和牛拉的磨呼呼地响。清申见永蝶去了,不知怎的脸上发起热来。往日他俩在一起作活,不论有无旁人,什么学习啦,宣传啦,生产啦,话总是不断;可是今天谁也不主动说话了。原来两个人都在想婚姻法上的第五条。后来还是永蝶先开口问:“你把婚姻法学完了吗?”清申想了好久才答出:“学是学完了,就是第五条……”永蝶沉了一会也说:“可不是,就是第五条得找人给解释解释。”她一面说着,一面把那本婚姻法从兜袋里掏了出来。清申伸手接过来说:“那条不明白我给你解释解释吧!”可是永蝶却说不出来,低下头去又箩起面来。经过清申的再三催促,永蝶仍然低着头只说了半句:“一姓能不能……”清申又把第五条的第一项反复念了两遍说:“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有什么不能?只是……。”永蝶抢着问:“只是什么?”清申被她逼着说出了:“只是怕你父亲……”永蝶反白了他一眼说:“你别把我父亲看得那样不进步,只是怕你父亲……”清申听到这里,大了胆子,伸手握住了永蝶的手说:“我父亲哪天不夸你:活好、性情好……要娶上你这样的儿媳妇,喜得还能合得上嘴!”他俩只顾说话,磨都不漏面了。
永蝶把她和清申的事告诉了父母。她父亲马上表示赞成,她母亲也说:“清申又忠厚,又聪明,又勤俭。”
清申给他爹一说,老头子果然喜得合不上嘴,主张最近就结婚。清申告诉他,永蝶十七岁,我十九岁,过年才能结婚呢!”老头听了说:“我一辈子过日子没按过阳历,这回得按阳历,过了阳历年你们就结婚吧!”
村里的男女青年们对这件事没有不喜欢的,都称赞他俩给东关家庄的男女们创开了道。可是有一些上年纪的人却对他俩的订婚看不惯。为了贯彻执行婚姻法,中共东关家庄支部、青年团支部决定全体党员、团员、宣传员展开以清申、永蝶订婚为实际材料的宣传婚姻法工作。
这村里有个孤身寡妇关齐氏,从二十五岁守寡,今年三十八岁了。过去村里的人们不断夸这个寡妇守得“正气”,可是齐氏每听到这话,就暗地里掉泪:“十三年的痛苦谁到我心里看过呀!”关寡妇前院住的关清莲,论辈数管关齐氏叫婶子,但已是很远的当家子了。关清莲有六个小孩,大前年死了老婆,因为孩子多,一直没能续娶。清莲一个人顾了地里顾不上家里,上了愁就抱怨孩子太多。关寡妇不管看见谁家的孩子,都是亲得不得了,特别是对清莲家这些没娘的孩子更亲。开始给孩子点吃的,以后不断地给孩子做几双鞋,再以后清莲买了洋布,关寡妇就替他们做衣服。关寡妇的几亩地里的活,以及吃水、泥房……清莲也就担当起来。两家这样互助起来以后,关寡妇改嫁的思想越来越上升;清莲也早受够了孩子们穿衣穿鞋问题的苦,再娶个老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过去村里人们给清莲开玩笑说:“你寻了你婶子(指关齐氏)吧!”清莲虽心里十分愿意,但还得生气似地反对。妇女们也对关寡妇说过:你寻了清莲吧,你们两家一合该多好!关寡妇心里虽十分同意,但表面上还不得不反驳。
清申、永蝶订婚的事和婚姻法的宣传,使关寡妇和清莲胆子大了。他俩商量好,暗中把村长徐云升叫到家里,问问他俩能不能结婚。村长马上回答:“你们这么远门的当家子完全可以!”第二天他俩到区里登记,回来当天结了婚。结婚是新式的,中共村支部书记、村长等干部都参加了婚礼。大家正在高兴的时候,关寡妇却当着大家掉下泪来,说:“要没有毛主席的婚姻法,我再过二年就郁闷死了。”
婚姻法在东关家庄实行起来了,村西头的转业军人关金贵,也和东头的青年劳动妇女关永玉自由自主地订了婚。有不少的青年妇女,也都敢说出在北庄的民校里和某村某人正在进行恋爱,准备登记结婚等等。
秋收了,婚姻法的好处越明显了。清申和永蝶家的棉花每亩平均收了一百七十多斤,他俩都被选为生产模范和学习模范。清莲和关寡妇种了三十二亩棉花,共收了四千六百多斤,去年他两家的棉花每亩收不到七十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