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苏联报刊工作的光荣任务
——在联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编者按:伊里切夫同志在联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不但对于苏联的报刊工作者,而且对于我国人民的报刊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把它译出发表在这里。标题是我们加上的。
同志们!从我们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这一时期,是列宁主义思想最伟大胜利的时期,是列宁斯大林党英明而有远见的政策的凯旋。
马林科夫同志在关于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中深刻而且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党在自己的活动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针,在过去年份里取得了胜利,这些胜利更加巩固了我们的党,加强了苏维埃国家的威力,并提高了它的国际威信。
关于苏联人民在我们党领导下所进行的斗争和取得的胜利的总结,体现了天才的斯大林思想、天才的斯大林领导。
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纲领性的文件——是党和人民的思想生活中特出的事件,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新阶段的事件。
当我国人民着手社会主义建设、沿着陌生道路前进的时候,斯大林同志以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鲜明的斗争纲领武装了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当实现共产主义思想已经不是辽远前途的时候,斯大林同志给予我们党以争取共产主义胜利的新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指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途径。
我们党在自己活动中始终是从下面这个不可摇撼的马克思主义论题出发的:新的政治任务要求新的工作组织形式,要求党的组织武器更加完善。
在提交代表大会审查的党章修正草案中,反映了斯大林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党章是从新的政治任务、从我们党所积累的丰富组织工作经验出发的。
斯大林同志在谈到必须将党的组织工作提高到党的政治路线水平时指出:
“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便是我们的力量之所在。但是,要使我们的政策不致成为泡影,至少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正确地挑选工作人员和检查党的指示的执行情况。第二,对群众的领导的灵活性以及对群众需要的高度关怀、关怀和再关怀。”
为了准备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在报刊上,在各级党的会议、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上,对联共(布)中央的草案——关于新五年计划的指示草案和党章修正草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真理报》编辑部收到了一万二千多封热烈赞成党中央关于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历史性的文件的来信。“真理报”所公布的关于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的材料,不过是送到编辑部的建议和补充的一小部分而已。
在充分的批评自由基础上如此广泛讨论建党的重大问题,而每个党员和候补党员都提出自己肯定的和批评的意见,——这一事实本身便明显地表现出党内民主的生气勃勃的力量。
赫鲁晓夫同志向代表大会作了报告的党章修正草案,表明我们党的列宁斯大林组织原则是进一步发展了,是在生活中更加确立了。
在党过去一向用来和现在仍用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任务的手段的武库中,我们党的报刊占有着卓越的地位。依据斯大林同志的规定,报刊使党能够每日每时用自己所需要的语言同人民谈话,使党和劳动人民之间建立起精神的联系。
我们报刊的力量就在于,共产党领导着它,指导着它的全部活动。报刊在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动员和组织作用之进一步提高,直接取决于各级党机关对报刊的领导水平。
由于我们党中央委员会的日常领导,我们的报刊不单在数量上增长着,而且在质量上也日益完善。苏联现在出版有八千种以上的报纸,发行额大约四千万份,另外出版有一千五百种左右的杂志和其他定期刊物,有两百多个出版机构,其中大约有八十个出版机构是用苏联各民族的语言印行书籍。
许多年来,由于党的关怀和领导,经过考验的严整的报刊系统在我国已经形成和巩固了,它为人民服务,在巩固党与人民的联系方面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斯大林同志指示说,通过报刊实现着党与广大劳动群众间的协作。
苏联人把报刊看作自己利益的表现者,因而很自然地,他们把各种各样问题的信件投寄报刊,以此表示对国家事业的深切关心。仅仅九个月期间,各中央、共和国、边区和州的报纸即收到大约二百五十万封劳动者的来信,其中差不多有二十五万封是投寄《真理报》编辑部的。
千百万劳动者经常寄信给我们的报刊,这一事实表现着报刊的真正人民性、它与群众的联系及其高度社会威望。这是一种生命的源泉,滋养着我们的报纸和杂志,使它们能够更完全和更鲜明地反映苏联人多种多样的生活。
列宁和斯大林始终强调报刊在党和国家建设方面、在发扬群众的创造主动性和自动性方面的巨大作用。
但是我们的报刊,特别是报纸——其中也包括各中央的报纸——在这方面还不能胜任。
最近几年党中央所通过的关于各区、市、州、共和国以及中央的报纸的各项决议中,都指出了报纸工作中的严重缺点。斯大林同志关于《真理报》的工作、关于提高其作为领导性报纸的思想水平的措施的基本指示,对于我们的整个报刊都具有巨大的意义。报纸应当关心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根本问题;它没有权利避开尖锐的问题,而应当更大胆地展开这些问题,尤其是对外政策问题和思想战线上战斗性的问题;报纸应当表现主动性,应当是一切先进事物的热情宣传者,应当更大胆地批评工作中的缺点。
《真理报》编辑部执行斯大林同志的指示,竭力集中注意于思想问题、各级党组织的工作问题。
近几年来,《真理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极重要思想问题的编辑部论文:《关于戏剧评论家的一个反党集团》;《反对把文学批评庸俗化》;《反对文学中的思想歪曲》;《关于歌剧〈波格丹·赫美里尼兹基〉》;《克服戏剧创作的落后现象》。一部分读者关于维利斯·拉齐斯的长篇小说“走向新海岸”所写的一封信,对于我们文学的发展具有原则性的意义。大家知道,在所有这些论文中,曾经批判了臭名昭著的没有矛盾论,指出了对文学和艺术现象的教条主义态度的危害,并且给了文学中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以打击。
在马林科夫同志的报告中曾经详细分析了思想工作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这些缺点在我们的报刊工作中也存在着。各中央报纸——连“真理报”也在内——以及若干领导性的政治理论杂志在自己的工作中都犯了特别重大的过失。报刊在自己的工作中应当以党中央、斯大林同志给思想工作所提出的任务为指针。
党、斯大林同志以正确对待报刊、把它作为跟工作缺点作斗争的极重要武器的精神来教育干部。党在这里的出发点是:在展开自下而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像斯大林同志所指出的,党和苏维埃报刊的意义是真正难以估量的。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正是以这种精神来教育我们的干部。
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决议中,曾经严厉地处分了莫洛托夫州党委会的压制批评的人,这些人企图在报纸上培植阿谀奉迎的习气。由于对待批评的不正确态度,在州的报纸“星”中形成了一种把寄给报纸的批评文章加以涂改的恶劣作风。过去州委会的领导者剥夺了报纸的主动性并削弱了它的锋芒,不要求报纸的原则性,反而支持和鼓励那些阿谀奉迎的工作人员,迫害那些尖锐的、有原则性的、不顾情面批评缺点的记者。联共(布)中央委员会责成莫洛托夫州党委会纠正自己对报纸的态度,指出这种对报刊的不正确态度会降低报刊作为党跟各种缺点作斗争的锐利武器的作用,并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害。
斯大林格勒州党委会的工作人员曾经禁止州报《斯大林格勒真理报》编辑部转载“真理报”的文章“他们纵容压制批评的人”,因为在这篇文章中州委会因不注意劳动人民的警号而受到了批评。党中央委员会取消了这个错误的决定,说明在党的报刊中这种对批评言论的态度会使干部教育受到严重损害。
党教育我们的布尔什维克新闻干部——其基本骨干在最近十年至十五年已成长起来并受到了教育——要善于批判地估计所获得的成绩,善于看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成为正确对待批评的榜样,不断地丰富使报纸效能提高的形式和方法。
一个报刊机关乐于批评别人的缺点,而一点不愿看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那末它会受到读者的尊重吗?当然不会。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报刊工作人员都正确地接受对他们自己的批评意见呢?首先就因为党组织以正确理解自己事业的精神来教育他们不够的缘故。
不久以前,“真理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共和国报纸“乌克兰真理报”编辑部工作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正确的意见,说该报不支持从下面来的批评,而有时简直是压制批评。但是,在共和国内有名的并有不少经验的“乌克兰真理报”编辑部,不正确地接受批评,不愿老实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从表面上敷衍过去。
在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的讲坛上我们应当说,如果报纸工作人员能大胆地展开实事求是的原则性的自我批评和从下面来的批评,我们的报纸是能完成自己的崇高使命的,而报纸工作人员也能尽自己的职责。我们应当无情地揭露错误和缺点、我们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揭发那些伪善的人,以勇于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陈旧的、衰朽的和阻碍前进的事物并给新的、先进的事物以广阔的活动场所的精神来教育苏联爱国者,在这里始终要记住乌拉第米尔·伊里奇·列宁的指示:“写有害的事物而不‘愤怒’——那就会写得无聊。”
报刊工作人员应当记住斯大林同志的这个指示:“……主要的是不要把从上面来的‘批评的’喧嚷代替从下面来的群众性的批评,要让工人阶级群众投身事业中间,并在改正我们的缺点方面、在改善我们的建设方面表现创造的主动性。”在这一方面,应当特别强调工农通讯员的作用,斯大林同志称工农通讯员是社会舆论的指挥官,是热爱一切真理、希望无论如何改正我们的缺点的人。
我们,报纸和杂志的工作人员,应该记住:报刊是社会舆论的表达者,报刊的使命也就是明白地、深刻地、精辟地、热情地和津津有味地宣传我们的成就,热烈支持一切新的先进的事物,唤起和展开千百万人的创造主动性。党教导我们这样做,中央委员会教导我们这样做。
在我国发展的每一阶段,党都给报刊提出新的任务,教导报刊工作人员找出自己活动的主要环节。
第五个苏联发展五年计划,给苏联人民展示了令人兴奋的共产主义建设远景。党和苏维埃报刊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宣传第五个五年计划,广泛地阐明全民的社会主义竞赛,动员劳动群众的创造精力去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新的斯大林五年计划。现在,报刊之作为社会主义竞赛中的群众组织者的作用,特别增大了。
共产主义社会在我国正在建设着,这是具有最高度文化并使人的精神力量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随着我们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的前进,党的思想工作的作用、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教育的意义愈加增大着,而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教育的基础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列宁主义思想的旗手,以科学理论的光辉阐明社会生活现象,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群众——这就是符合苏联人民切身利益的报刊的伟大和荣誉的事业。
斯大林同志的理论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国的报刊来说,再没有比普及天才的斯大林思想、动员劳动群众来实现这些思想的任务更高贵的了。
苏联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的前进,给予国际革命运动和世界历史全部进程以巨大的影响。我们的报刊愈是深刻和切实地阐明我国的共产主义建设,它就愈好地完成自己的国际主义的义务。
苏维埃报刊应当进行争取全世界和平事业的斗争,揭穿帝国主义新战争挑拨者和鼓吹者的阴谋,宣扬苏维埃国家的和平对外政策。遵照斯大林同志的指示,我们的报刊将努力做到不让新战争鼓吹者的任何言论不受到社会舆论和报刊的应有回击而留存下来。我们的报刊,社会主义的报刊,不断地揭露战争挑拨者的诡计,给他们的欺骗宣传以反击,正在为争取全世界和平的战士们好好地服务。
党把报刊工作人员大批安置在思想战线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安置在思想战线的前哨阵地。苏联报刊一切工作人员的崇高任务和热烈愿望,就是不辜负共产党的信任、斯大林同志的信任。
同志们,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在二十五年以前曾经说过:
“……我们是由列宁的铁的党所锻炼出来与困难作斗争和克服困难的布尔什维克。……正因为我们是布尔什维克,所以我们才一定会战胜。”
苏联人民在建设共产主义的斗争中一定会战胜,因为我们是用天才的斯大林的共产主义建设纲领所武装起来的。
英勇的共产党,列宁斯大林的党万岁!
我们敬爱的领袖和导师伟大的斯大林万岁!(长时间的鼓掌)
(译自十月十五日苏联“真理报”)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炼钢战线上的优秀共产党员赵旭
赵旭是唐山钢厂铸造部“抗美援朝号”电炉模范生产小组的组长(共产党员),虽然今年才二十七岁,但是已有近十六年的工龄了。在解放前,赵旭因为不愿向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贿赂,一直被分配当“外工”,一个月工钱仅仅够买一袋半面粉,还要把三分之二作为“征兵费”缴给反动政府。因此,赵旭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很苦,三天难吃上一顿饱饭。解放后,赵旭当了炼钢工人。一提起这件事情,赵旭就激动得简直要掉下泪来,他说:“要没有共产党,一辈子只能当个‘外工’。”
赵旭学炼钢时,也有过一些思想顾虑。他想:“人家说,学炼钢得懂洋文,可是自己连名字也写不好,这怎么成呢?”但他想到这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就浑身有了劲。一个半月,他就能够独自掌握一个炉子。赵旭于是更加虚心学习,要把老师傅的本领全部学会。他对工作更加负责,经常对本组的工友说:“国家把炉子交给我们了,我们就得多加小心照管着!”
现在,工友们都称赞赵旭的技术高。这位年青的炼钢工人,已经像老年工人似的,能够从钢水喷射出的火线的高低和火花叉数的多少,从那新折断的钢块的窝纹和颜色,以及把钢块在砂轮上磨擦时火线放射的强弱远近,看出钢的含碳量,分辨出钢品的等差。工友们说:“老赵的眼睛就是化验室啊!”但赵旭毫不自满,依然虚心地学习科学知识,尤其是苏联的科学炼钢知识。
今年六月中旬,钢厂爱国增产节约竞赛开始前,钢厂的党号召“抗美援朝号”电炉的三个班学习苏联“快速炼钢法”先进经验,争取再缩短冶炼时间,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当时电炉上有不少工友没有信心,他们说:“解放后已经缩短过三四次时间了,现在的冶炼时间,在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统治时代,大家想都不敢想。时间够短了,不能再缩短了!”“窍门早找光了,潜力早挖绝了,再挖只能在炉墙上挖窟窿了!”赵旭小组的个别工友也说:“苏联老大哥的设备好,咱们的条件不行,再快怕出毛病!”赵旭却有信心地说:“苏联能炼,咱们也能炼。”赵旭找了一本介绍苏联“快速炼钢法”的书和大家学习,并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终于得出可以采用“快速炼钢法”的结论。在大家有了信心之后,赵旭提出了“保持光荣,永远前进”的政治鼓动口号,一下子把工友们的劲头都鼓动起来了。大家表示:“坚决学习‘快速炼钢法’,再缩短冶炼时间。”
但在我国当前的具体条件下,采用“快速炼钢法”是有困难的,得经过艰苦的斗争。赵旭小组第一次试验没有完全成功。炼第三炉时,时间没有缩短,反而浪费了不少原料。有些工友的思想就波动了。个别技术人员说“学不成了”。但是赵旭并没有灰心。他在小组会上首先检查了自己的责任,说明这一炉钢没炼好,应该由他负责。他用其他两炉炼好的事实说明这种先进经验是可以采用的。他又用苏联专家曾经帮助他们炼钢的事实来鼓励大家继续试验。这时,大家心里又亮了。赵旭和大家研究出了第三炉失败的原因,要在下一次试验中加以注意。
经过赵旭和他小组的百折不回的试验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参照苏联“快速炼钢法”先进经验,终于制订出了快速炼钢的操作规程草案。“快速炼钢法”的试验成功了。不但炼高碳钢每炉平均可以缩短时间四十分钟,炼高锰钢缩短五十六分钟;就是最难炼的镍铬合金钢(双渣钢)每炉也都平均缩短了一小时又九分钟。这样“抗美援朝号”电炉组全年就可以给国家增产三十八亿元的财富。这个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厂工友的学习情绪,承认“苏联老大哥的方法真好”。
但技术监督课的某些人员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搞通,他们说:“这样炼钢不合科学!”赵旭又用事实教育了这些人。他请求化验,化验结果证明了钢的化学成分完全合格,所浇铸的物件完全是一级品。这使得抱怀疑态度的炼钢工程师也完全信服苏联的先进经验了。
在全厂推行“快速炼钢法”时,有保守思想的人仍旧不愿用新方法炼钢。“抗美援朝号”电炉组的第一班生产小组长赵林芳就是其中的一个。赵林芳说:“这个法子还不如老法子顺手,没把握。”当小组的工友提出要学习这一先进经验时,赵林芳问:“磷高了谁负责!”有一天,赵旭交班时要赵林芳也采用“快速炼钢法”,赵林芳仍说“没把握”。这样一炉钢又浪费了四五十分钟的时间。赵旭在冶炼记录本上对赵林芳提出批评,同时把“快速炼钢法”传授给赵林芳小组的第一助手袁玉山(青年团员),要他带头学习。赵旭又动员赵林芳到他小组的现场参观,具体地给他讲解了“快速炼钢法”的优点和旧炼钢法的缺点。这才使赵林芳接受了新的炼钢法。“快速炼钢法”就在电炉的三个班推广开了。赵林芳小组打开炉起一直没完成过任务,学会“快速炼钢法”以后,七月份就超额完成了任务,而且钢的质量很好。大家更加佩服赵旭和他的先进生产小组。
赵旭对于本组的工友,更是不断地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并通过实际事例,经常向工友们进行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因此在这个小组内,不光炉前助手技术进步很快,就连根本不管炉前情形的取锅工、造块工,也都懂得了很多炼钢知识。这样,他们的工作就作得更好了。
对于炼钢技术的改进,赵旭的要求是无限止的。为了把钢炼得更好,他们就建立了一种炉前会议制度。出一炉钢,就作一次研究,把研究结果记在本子上。这里摘录几段他们炉前会议的记录:
“六月二十七日:吴俊和同志又创造出修补炉嘴的办法。这样不但每天节省二十到三十公斤的镁砂,而且使炉嘴寿命延长二十倍。
七月六日:今日炼高锰钢比以前节省了不少时间。这是大家努力学习苏联‘快速炼钢法’的结果。
七月十三日:夜,两炉全是一级品,这是炉前、造块、取锅配合得好。
……吴俊和同志出渣时,耽误一分钟,影响了缩短冶炼时间。”
赵旭又能虚心地向技术人员学习,并且主动地向技术人员反映炉前情况,请他们指导。有一次有一炉钢发生了磷高、碳高的问题。赵旭虽然已领导本组作了研究,但为了对问题了解得更加深刻,解决得更好,他就向技术员于振业、车间主任王季良请教,结果,使自己原有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赵旭和他的小组,永远在前进着。


第3版()
专栏:

苏联的农业科学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
——访苏联农业科学家别洛沙普柯
燕凌
由千百万国营农尝集体农庄、农业机器站和农业科学研究机关所组成的苏维埃农业网,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农业科学院,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新型的农业大学。整个苏维埃的土地,在苏联人民——伟大的自然改造者的手里,正在变成一个遍地绿色的整洁的美丽的大花园。
在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日前的一个下午,我们访问了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团员、苏联蒂米利亚泽夫农业学院农学系主任、农学硕士别洛沙普柯。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向她请教,像小学生一样静静地听着她的谈话;她的语言在我面前越来越清晰地变成这样一幅壮丽的图画。
我们问:苏联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苏联怎样科学地总结农民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苏联在推广丰产经验和科学技术方面有些什么制度和办法?苏联的农业教育是怎样和农业生产的实际相结合的?苏联农业工作者将采取什么办法实现联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对农业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别洛沙普柯说:这些问题都是互相有关的,我要作一个综合的答复。首先最重要的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党把极为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集中起来,使它变成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给科学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这样,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和农业机器就能够充分地迅速地发挥出它们的力量来了。接着她说明了苏联的农业科学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它必然是要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苏联的世界闻名的农业科学家蒂米利亚泽夫(一八四三——一九二○)、土壤学家威廉斯(一八六三——一九三九)、生物学家米丘林(一八五五——一九三五)等,发现了土壤和生物的关系的新规律,发现了植物动物的生活和遗传的新规律,把农业科学放到了唯一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他们宣告:人可以而且必须掌握自然的规律,按照人类的意愿支配自然、改造自然。在这些科学家的学说的光芒照耀下前进的苏联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大军,与实际工作者、农民群众紧密结合,使许多种作物得到了越来越大的丰收,使许多种牲畜变成繁殖得更快、质量更好的品种。
别洛沙普柯随便举出了几个例子:在西伯利亚那样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一个集体农庄女庄员谢尔盖也娃种的春小麦,在每公顷(合中国十五市亩)土地上收获了一百零一公担(合中国二万零二百市斤);也就是说,每亩收了一千三百四十六斤多。以“马克思”为名的集体农庄的一个生产小组长柯列基亚·格阿保夫塔种的两公顷玉米,每公顷收了二百零三公担(合中国四万零六百市斤);也就是说,每亩收了二千七百零六斤多。“柯雷图”集体农庄的一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日拉也夫·伊布来伊种的十公顷稻子,每公顷收了一百六十二公担(合中国三万二千四百市斤);也就是说,每亩收了二千一百六十市斤。莫斯科州的“斯大林”集体农庄,平均一只奶牛一年能产一万公升(公升和中国的市升相等)牛奶。她说:像这样的高额产量,在苏联各个地区、各种作物中都有。苏联每年播种的春季、冬季作物的总产量每年成亿普特(每普特合中国三十二点六七市斤)地增加。在这中间,科学工作者起了巨大的作用;先进的农业科学不是空谈,不是装饰品,而是为农业经济增加巨大财富的一支力量。别洛沙普柯谈到的苏联农业的成就,证明了威廉斯的至理名言:没有不好的土壤,只有不好的耕作技术。这也说明了:土地一旦不属于只关心私人的利润而属于只关心全体人民的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别洛沙普柯用坚定而有力的声调说:收成是不会有止境的,年年科学技术都在提高,收成也就会随着提高起来。
我们知道,蒂米利亚泽夫有一句名言:“科学应该从它的宝座上走下来,并且用人民的语言说话。”苏联的科学正是这样的科学。别洛沙普柯说:苏联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是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是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苏联的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和农业生产能手紧密结合,创造了许多新的好的工作方法。这些先进工作方法在大部分集体农庄,国营农场都能推行。苏联集体农民是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不保守的;一个人、一个农庄创造了好的经验,就马上主动地传播开去,而且往往首先传播给正和他们进行社会主义竞赛的对手。一个农庄用一种方法丰产了,不久许多农庄也就都得到了同样的成绩,而且往往又发展了原来的方法,使它更加完善。各地运用这些方法时也不是原封搬运的,而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按照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灵活地运用。
别洛沙普柯说:在苏联,推广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是被当作一个巨大的任务,在全国的规模上进行着的。联共中央和部长会议曾经作出决议,要求普遍推广农业先进生产者的经验和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以促使农业生产进一步地提高。由于联共中央和部长会议的决定,在全苏农业部和乌克兰共和国农业部各设了一个农业科学普及总局,在其他共和国的农业部设了农业科学普及局。它们的基本任务是有计划地有系统地把理论化了的农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把新工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农业科学工作者经常向集体农民作通俗的科学讲演,讲演的题目是和生产密切结合的,如“关于草田轮作制的学说”、“灌溉田地的新方法”、“农业生产基本过程的机械化”等等。配合这些报告,还放映有关的电影。国家的电影制片厂特别为农民拍制了许多有关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的影片,这些影片有最正确的科学思想,用最通俗的语言解说,很受群众欢迎。为了使农民群众有更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各集体农庄都设立了三年制的不脱离生产的农艺训练班和畜牧训练班。农业科学工作者非常热心地为这些训练班写教材、编手册、解答问题,参加课堂讨论(“习明纳尔”)。各集体农庄还设有以一年、半年、三个月为期的各种短期训练班,由拖拉机站主任、农庄的农学家、畜牧专家讲专门的课程。此外,为了每个农民都有进修的机会,国家的农业科学机关还编印了大量的函授教材,让农民在家里也可以进修。苏联的科学院院士、大学教授都不是学院式的人物,他们都直接参加农场的工作,指导许多农庄大规模地进行新方法的实验,有系统地研究和总结群众创造的好经验。
她还说:不仅农业科学工作者参加推广科学技术的工作,许多实际工作者和先进的农民也参加。在大部分集体农庄中,都建立了农业文化馆或实验室。它是普及和提高农业文化的据点。它实验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品种,核定以后就普遍推广。在馆里还陈列着先进生产者创造的方法和成绩,供大家学习。
从别洛沙普柯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联的农民,不再是在田地上受苦的人,而渐渐成为有创造性的科学工作者;不再是被自然摆弄来摆弄去的,而渐渐成了大自然的主人。正如米丘林所说的:集体农民和各时代各国家的历史上的农民都不相同,他们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农民,他们用科学技术把自己武装起来,奇迹似地和自然环境作斗争,用革新者的见解对付自然。别洛沙普柯向我们描述了伟大的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之后说:这计划正在迅速地实现着,而且苏联农业正在进一步机械化,电气化,关于耕作、育种、施肥、灌溉的一整套综合性的农业科学技术正在推广着、发展着,农业技术干部和农业先进生产者的队伍正在扩大着、提高着。这些就是联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对农业方面的要求能够胜利完成的可靠的保证。
我们问:能不能向中国人民介绍一下您个人的经历呢?她谦虚地笑着说:这不大好说,简单地谈谈吧。
别洛沙普柯的经历也鲜明地说明了:苏联的文化科学是属于人民的。从她的简单叙述中,我们知道:现在坐在这里畅谈苏联农业科学的成就和先进经验的这位科学家,在三十五年以前却是一个在地主、富农的土地上受着残酷的压榨的女孩子。她说:一九零五年,我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的家庭里。十来岁的时候,就出去给人家当雇工。十月革命使我的家庭完全变了样,使我有了进学校读书的机会。在青年时代,我是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农村中做过宣传工作和农业科学普及工作。后来,按照自己的志愿进了以农业科学家蒂米利亚泽夫为名的农业学院。在农学系毕业后,留校做研究生,得到了农学硕士的学位。现在,就在我原来读书的这个农业学院做农学系主任。——她非常有兴趣地谈到:“我那个系里有各民族的学生一千二百多人,大多数是工人农民的子弟,其中还有一些中国留学生。”——她还谈到:因为她工作得很好,政府颁发给她一个光荣奖章;在卫国战争年代,她获得了保卫莫斯科奖章。她说:像我这样的女性,在苏联是很多很多的。她们出身工农或者是工人农民的女儿,现在参加了科学研究工作、国家政权工作或者其他光荣的工作。由于党和斯大林同志的关怀,苏联妇女成为一支巨大的力量。她说:“也正是因为有了党和斯大林,我才能有这样的光荣——在这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的日子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见面。请向在保卫和平中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的中国妇女和中国人民转达我的敬意,特别希望中国妇女进一步得到解放并在经济建设和文化活动中得到更光辉的成就。”谈到最后,她热情地兴奋地欢呼起来:“中国妇女和人民的伟大领袖和最知己的朋友毛泽东同志万岁!全世界进步人类的英明导师、世界和平民主堡垒的建筑者斯大林同志万岁!”
离别时,我们向她致意,感谢她为我们用去了三个钟头珍贵的时间。她说:“我到了中国,我的时间就是你们的了。”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多么深厚的友情!(附图片)
别洛沙普柯


第3版()
专栏:

抗美援朝总会欢宴香玉剧社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十二日晚欢宴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香玉剧社全体人员。
参加宴会的,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传部部长罗隆基、组织部部长许宝驹、秘书长刘贯一、副秘书长吴茂荪和各部、处的其他负责人员。应邀参加宴会的,除常香玉及香玉剧社全体人员外,还有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张季纯。
会上,由刘贯一代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对香玉剧社在爱国捐献运动中不辞辛劳,辗转各地,以演唱所得单独捐献战斗机一架的爱国举动表示感谢;并对该社在改革豫剧中获得的显著成就表示庆贺。常香玉在致答词中说:香玉剧社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英明号召,以及各地抗美援朝分会的帮助。她表示香玉剧社全体人员将继续努力,为抗美援朝和建设新中国而服务。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星火”集体农庄
乌恩 陈其 徐光 龚枚合作
七、姜老汉全家三口卖着力气干了一年,果然这年下来收成不坏。姜老汉买了一套大车一头牛,越发相信单干比集体劳动强。
八、第二年姜老汉的庄稼也还不错,可是在作务上有点乱套了。又要喂牛又要下地,秋天来了,成群野鸭满地飞。他一个人顾东顾不了西,眼巴巴地干着急。
九、加头看金白山的领导的集体工作组,不分地界和地段,统一计划共同经营,实行评工记分“按劳取酬”的制度,大家都心齐肯干,什么都赶到最前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