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我们彼此发现了诗
田汉
苏联的艺术使节来到我国,增进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这不止是通过艺术形象使两国人民互相理解,而是把两国人民从灵魂深处结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当我们对着珈丽娜·乌兰诺娃无上美妙的雕塑性的舞姿,当我们听到马克西姆·米哈依洛夫沉雄圆熟的歌声,当我们被哈利马·纳赛罗娃和拉西德·裴布托夫那种带有我们东方民族特征的奔放而绵丽的歌唱所感动、所迷醉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完全并翅翱翔于一个诗的艺术的世界,任何人为的区隔都不存在!
因业务的接近,我陪过木偶戏专家谢尔盖·奥布拉兹卓夫同志夫妇将近一整天。一九四九年五月我们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团离莫斯科的前夜曾在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送别会上看过他的表演一次。我们都非常欣赏他的妙技。费德林科博士说:“你若懂得他说些什么,唱些什么,你会更有趣。”而这位艺术家竟能和我们在人民的北京相见。在我和他接近的一天中,使我惊奇的是奥布拉兹卓夫同志不止是一位使人倾倒的木偶戏专家,而且是一位热情横溢的诗人。北京访问中,他曾到过一处小市,买过一些面具、鸡翎、戏衣之类。他非常欣赏中国的老建筑,他觉得屋檐、窗槅、林园、台榭无一不美。他说“你们住久了,看惯了,也许不觉得怎样,但在我的眼里它是如此的美,我疑心中国是诗人画家的国!”他的话使我们感谢而惶恐,我说:
“产生过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国民族的确创造过许多美的东西,但在过去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双重统治之下遭受不断的摧残,现在剩下的可惜不多了。”他说:“这样智慧、勤劳的民族,在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今后会创造出更多的诗,更多的美的东西!”
那晚我邀他们夫妇到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他从山亭上回望校舍,从碎玻璃格式的纸窗透出温暖的灯光,照着各色菊花,这也使他高兴。他对学生们说:“你们不知道自己住在多么美的地方!”他的话使全校孩子们加深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谢。
在看过学生们的白蛇传“盗草”“水斗”两场之后,他对他们兄弟国家艺术的后一代做了情意深挚的鼓励。他说他从没有看见过这样性质的动人的表演。欧洲的歌剧专唱不舞,小歌剧有歌有舞有说白,但多是喜剧,不演这样的悲壮剧。他说小朋友们又要唱、又要做,还要打得那样激烈,真不容易。他说他简直无法形容他的赞美,他指着手里抱的花束说:“你们的表演简直美得像一朵鲜花!”在苏联,儿童剧场是大人演给小孩看的,不像我们小孩演大人一样的戏也给大人看。他非常希望我们能把这朵小小艺术的花搬到苏联去,让苏联人民特别是儿童们看看。
奥布拉兹卓夫同志特为小朋友们表演了他的绝技。在催眠歌后,他为着儿童选择了几个带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如讽刺“卡尔曼”的女演员不顾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在台上一味狂热地乱动乱舞,使演唐荷塞的男演员几乎被她摆布得失去了知觉。如女歌唱家不注意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一味玩弄她的颈饰和不恰当的手势,以及没有嗓子而勉强唱高音,这些讽刺都使学生们在捧腹大笑之中受到教育。最后他也替学生们表演了“那欢喜和悲哀对他都无甚作用”的“醉鬼”。师生们都被他的妙技所陶醉了。
那晚我们送了他一顶纱帽,一副黑满的髯口,一个云箒。这使我们的贵宾非常高兴。他立即戴上纱帽,挂上髯口,拿起云箒做出他刚从中国戏里看来的姿式,在学生的欢呼簇拥中上车。
奥布拉兹卓夫同志是我们所接触到的最有风趣的天才艺术家。他说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做了祖父。我们的孩子们也是如此的爱戴他,把他当作一位在火炉边对他说有趣故事的外国老伯伯。他们将永不忘记这位老伯伯对他们所寄的厚意。
第二天晚上楚拉基、查哈罗夫、乌兰诺娃诸同志也到了学校。参观了学教武功的先生怎样领导男女生练功,每练一套基本动作,又具体用舞台形象说明其如何应用在表演艺术上。最后仍旧演了
一出“白蛇传”中的“水斗”,这使我们贵宾们十分的兴奋。乌兰诺娃同志等特别拉着演白蛇的刘秀荣和大家一道拍了一个照。这对于小朋友们真是无上的荣誉。
乌兰诺娃同志在回答戏剧舞蹈的问题时,曾提到巴蕾舞也能表现现代生活的问题。在莫斯科大戏院曾看过她们的“巴黎的火焰”。她此来也很想找材料改进“红罂粟花”舞剧。如何通过艺术形象正确有力地表现兄弟国家人民的生活、斗争和理想风度是我们两国艺术工作者应共同努力的伟大目标,在这里我们预祝乌兰诺娃同志的成功。
奥布拉兹卓夫同志写了一部关于木偶剧的著作。上卷已出版,下卷却因此次参加“中苏友好月”来中国而耽搁了。中国也有丰富悠久的木偶戏传统,正应趁着这位诗人和木偶戏专家的到来而加紧组织学习,替人民的木偶剧奠下基础。各地有关于木偶剧的材料也希望送给他,使他的大著的下卷能因他的访问中国而更丰富卓越,这将不仅是对苏维埃戏剧文化是有益的事。
莫斯科国家杂技团演员卡拉巧娃同志和普奇岑同志的精彩表演,使我们中国戏曲工作者十分赞佩。多年的锻炼使他的身体如此的轻妙自由。中国古人所说的“掌上舞”,从卡拉巧娃女士的表演才真正看到。他们下次回北京要求务必给戏曲界和戏曲学生一个观摩机会,那将大大提高我们的舞蹈和武技。


第3版()
专栏:

红旗歌舞团的“回声”
邹荻帆
红旗歌舞团在合唱,
人类幸福的保卫者在合唱,
山这边在唱,山那边在响,
海这边在唱,海那边在响。
当乌克兰草原被希特勒蹂躏的时候,
当兄弟的部队在喀尔巴阡山进行游击战的时候,
红旗歌舞团在歌唱,
反侵略的歌声在战士们胸头上回响。
在争取持久和平的时代,
在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时期,
红旗歌舞团在歌唱,
和平的歌声在千万人的胸头回响。
哦!莫斯科和北京在歌唱,
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心声在回响,
列宁、斯大林的思想在歌唱,
争取人民民主的声音在全世界回响。
一九五二、十一月


第3版()
专栏:

访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罗夫
崔奇
敬爱的斯大林把苏联最优秀的音乐演奏团之一
——苏军红旗歌舞团派到我国来了。这几天来红旗歌舞团在北京的演出,受到我国人民的热烈喜爱。雄壮的歌声,愉快的舞蹈,优美的音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穿着灰绿色制服、戴着红边军帽的合唱队员们,排着整齐的弧形,前边坐着乐队。几乎每人的胸前都挂着奖章和勋章,它们在阳光里闪着金光。这是为祖国立功的光芒,这是艺术成就的光芒。当你望着他们的面孔,听着他们歌声时,你会自然地想到他们的过去。他们经历过艰苦的斗争。他们走遍了辽阔广大的苏联国土。从莫斯科直到辽远的边疆,从南方山麓直到北冰洋,他们到处都受到苏军和苏联人民的欢迎。
大诗人聂鲁达曾经在一首诗中用这样的诗句来描写苏联人民:他们是
“开朗的,勇敢的,钢铁似的,微笑的,随时准备歌唱随时准备作战的。”——红旗歌舞团正是由这些人组成的。
红旗歌舞团成立于一九二八年,到现在已经二十四年了。
当记者访问红旗歌舞团领导人鲍·亚·亚历山大罗夫时,他曾向我们介绍了歌舞团的发展过程。这使我们对这个歌舞团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对它感到加倍的亲切。
当鲍·亚·亚历山大罗夫的父亲——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夫开始创立这个歌舞团时,只有十二个人:八个歌手,两个舞蹈演员,一个指挥,一个负责对外联络的人。那时只有小型的演出,演出的节目都是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
这个歌舞团最初是属于“伏龙芝中央红军之家”的一个音乐团体。“红军之家”是那时部队的文娱活动中心。
红旗歌舞团诞生在苏联红军中,并和它一起发展壮大。歌舞团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活动深入部队生活中,经常到红军的宿营地、兵营、边境前哨和军舰上去演出。演员们带来的新的战斗歌曲和俄罗斯的民间舞蹈,很快地就在红军战士们之间流行起来。
歌舞团自成立的一天起,就一直从红军战士的战斗生活中,从他们的崇高精神中汲取创作的无穷泉源,而使自己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对祖国和共产党的无限忠诚,英勇精神和乐观主义。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夫曾说:“我们的歌就是红军的声音,红军的豪迈,红军的刚毅,就是红军为保卫我们祖国的边疆、伟大列宁—斯大林的事业而流最后一滴血和吐最后一口气的决心。”歌舞团的歌曲一开始就受到红军的欢迎,从士兵直到红军将领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喜爱这些歌曲。
一九三三年,斯大林同志看到了这个歌舞团的演出。他决定把它扩大,并指示要在节目内容方面增加民间歌曲和古典歌曲,要使用民间乐器。亚历山大罗夫说:“从此以后,歌舞团不论在数量上或在质量上,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到一九三八年,红旗歌舞团已经拥有二百人了。他们走遍了每个部队的驻扎地。在乌克兰繁茂的大草原上和中亚细亚的荒漠里,在高加索的群山中和西伯利亚的森林地带,都能听到红旗歌舞团的令人振奋的歌声。他们不仅在部队中演出,而且也到建设地区和遥远的边疆地区去。在一九二九年间,他们曾到过远东广大地区。伯力、海参崴、青年城和库页岛,都有他们的足迹。
一九三八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张鼓峰和哈桑湖地区侵犯苏联国土,战争正在进行。红旗歌舞团立刻请求到前线去。那时候东海滨省正受到台风的侵袭,路上大水泛滥。歌舞团团员们克服了行军的困难,加入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战斗行列。
弹药箱集成临时舞台,乐师们坐在干草堆上。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们坐在山坡上。周围是弹坑、铁丝网、障碍物。在哈桑湖平静的湖水上响起一支胜利之歌:
惊慌的敌军马仰人翻,
越过边境慌忙逃窜,
在张鼓峰的山顶上,
骄傲地飘扬着我们的红旗。
哈桑湖畔生长着无数的百合花。战士们就拿这些素色花朵编成的花圈赠给歌舞团的演员们。红军战士们请歌舞团团员们报告斯大林同志:日本侵略者是不会再有机会闻到哈桑湖畔百合花的芬香的。
红旗歌舞团的演出深深地鼓舞了保卫祖国的士兵们。这样的生动故事是很多的。
亚历山大罗夫谈起红旗歌舞团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活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三日——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红旗歌舞团就已出现在战场上。在整个战争期间,它去过各个战场。有许多演员在战争中受伤,有的更立了功。歌舞团常常分成小组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在炮火炽烈时就爬着到阵地去,或者在电话中演出。这使士兵们非常感动。他们看到,歌舞团在严重困难的条件下,还是这样关心他们。
亚历山大罗夫说:“我们有时就在战场上创作歌曲,把立功者的英勇行为及时编成歌子,接着就在部队中演唱。”
歌舞团在休息时候,常常帮助部队运送伤兵,协助部队监视敌人的伞兵,或接受其他军事任务。歌舞团的许多演员参加过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和亚历山大罗夫一起接待记者访问的歌舞团舞蹈组长维尔斯基,就因参加过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战而荣获红星奖章。同时在座的歌舞团合唱队长维诺格拉陀夫因参加莫斯科保卫战而荣获红星奖章。
亚历山大罗夫说,歌舞团在部队中不仅自己演出,而且常常举行座谈会,讲音乐课,教唱歌。他们常常和部队军官开会,了解和研究那些歌曲受战士欢迎,如何协助部队的政治教育,如何加强部队的纪律。歌舞团也常常演唱一些轻松的诙谐的歌曲,使战士们的精神活跃,情绪愉快。
在战后和平时期,红旗歌舞团和全国人民一起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政治生活,为在苏联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和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歌舞团用宏亮声音歌颂和平,歌颂劳动,歌颂美好的未来。
亚历山大罗夫谈到歌舞团人员的来源。现在歌舞团已经有二百五十人,其中包括歌唱家、音乐家和舞蹈家。歌舞团不仅在部队中注意寻找有音乐或舞蹈才能的人,而且也到工厂和集体农庄的文娱团体中去寻找。发现这些人后,再加以培养训练。因此歌舞团的人员是来自各个不同地方的。
亚历山大罗夫着重地说:“我们的歌舞团不仅进行业务学习,比如练习唱歌、演奏和跳舞等,我们还有政治学习,音乐家不能是不问政治的人,音乐家必须在政治上也很有修养。”
当谈到歌舞团的节目及其创作过程时,亚历山大罗夫说:“在业务上,为什么我们红旗歌舞团发展得这样快呢?主要由于我们把自己的创作工作建立在人民创作的基础上。我们的创作活动是和人民的创作密切联系起来的。我们不仅把艺术演给人民看,而且向人民学习。我们常常把民间的优秀作品纪录下来,加以研究,进行艺术上的加工。这样我们就不但取得丰富的创作泉源,而且可以不断地创作出属于人民、为人民所喜爱的东西来。因此我们非常注意搜集人民的创作。”
“不仅是苏联人民的创作,而且包括其他各国人民的创作。”亚历山大罗夫又加上一句说。
红旗歌舞团的著名歌曲“沿着高山,沿着平原”
(“远东游击队之歌”),就是根据一九二九年间在远东流行的民间歌曲而创作的。这个歌子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在演唱时,不但有歌声,而且有形象,整个合唱队按着仿佛进军步伐的节拍而左右摆动。鼓声和歌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人们好像看到一支英勇的游击队在群山的小路上走过来……。
他们击败了主将
不让敌军留在
太平洋的海岸上——
在那里他们结束了战斗。
歌声里充沛着生气勃勃的力量,胜利的信心和乐观精神。
红旗歌舞团的节目有五百多个。除了苏联歌曲、民歌及古典作品外,最近几年更增加了许多兄弟国家的歌曲。红旗歌舞团曾去过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蒙古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兄弟国家,也去过法国和芬兰。
亚历山大罗夫说:“我们到兄弟国家去演出,对我们和这些国家人民的进一步接近,起了很大作用。因为艺术是来自人民的,是人民的灵魂,是可以为各国人民所领会和接受的。我们的演出,使他们亲眼看到社会主义艺术的成就,使他们加深了对苏联的了解。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这些国家的艺术,促进了文化交流。”
记者要求他谈谈他自己的创作生活,亚历山大罗夫非常谦虚,只简单地讲了一些。
亚历山大罗夫曾写过许多歌曲,在人民和战士中间非常流行,比如“伟大的斯大林光荣”、“我们的祖国万岁”、“斯大林之歌”、“列宁之歌”、“祝十月革命”、“胜利歌”等。为了纪念不久以前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他又作了一首“歌颂共产党”。亚历山大罗夫也创作了一些喜剧,如“在马林诺夫卡村的婚礼”等。他写过一些巴蕾舞曲和舞曲,如“左拐子”等。他也写过交响曲。
亚历山大罗夫于一九二九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在战时曾组织广播音乐团。一九四六年他的父亲、苏联国歌的作者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夫逝世后,他就担任苏军红旗歌舞团的领导人。由于亚历山大罗夫对国家的卓越贡献和在艺术上的成就,从一九四六年到现在,苏联政府授给亚历山大罗夫以人民演员称号,并奖给他列宁勋章和斯大林奖金。
同时在座的歌舞团副团长罗蒙诺索夫补充说:亚历山大罗夫是一位参加实际工作的领导者,他亲自担任合唱的指挥。他还常常改编民间歌曲。比如捷克斯洛伐克的歌子“我自己来吧”,经他改编后,大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欢迎。亚历山大罗夫不仅是一位音乐家,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是莫斯科苏维埃的代表。他经常帮助和培养青年的音乐家,有的青年音乐家由于他的培养,获得了斯大林奖金。
最后,亚历山大罗夫说:“这次我们以非常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来参加中苏友好月的活动,我们愿把我们的艺术演给中国人民看。另一方面,我们也准备熟悉中国的艺术。我们还想在中国搜集材料,编一个中苏友好舞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苏军友好舞。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都将更进一步加深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附图片)
亚历山大罗夫


第3版()
专栏:

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人们
——苏联彩色影片“金星英雄”观后
贾霁
编剧:奇尔斯科夫 导演:莱兹曼 联荣膺列宁勋章之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九五○年出品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一九五二年译制伟大的列宁、斯大林的党,正领导着苏联人民,满怀信心地从社会主义的今日,走向共产主义的明天。荣膺了一九五一年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第六届国际电影节特等奖的苏联彩色影片“金星英雄”,便是描写这一主题的作品。
影片主人公金星英雄谢拉杰,是一个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养长大的,在保卫祖国,同时也是保卫世界和平的革命战争中锻炼成为英雄的人。
当初,谢拉杰曾经是想回乡看看就进学校求深造的,但当他了解了当时当地的人民生活以后,他首先关心和注意的就是要把落后了的故乡生活推向前进,引向共产主义的明天。他打消了个人的要求,为实现广大群众的要求参加到修建发电站的工作中来了。像生活在不息地前进一样,谢拉杰的理想与要求也提高了。他日以继夜地在思考着未来的人民生活的远景,这种思想,从他和他父亲的一段对话里可以看出来。他说:
“我真想看见明天,看见将来。明天是共产主义社会。你想想我们把发电站修建起来,各村都点了电灯,有了电灯,需要建设的东西就太多了。你说种地吧,我们的拉古林是最有经验的了,还说要不闹天灾才能丰收。难道说就靠我们的技术还能永远靠天吃饭?我们要想办法征服自然,植树造林预防旱灾,修蓄水池、挖运河、修道路,使各村都焕然一新。这就是要领大家做的事情。”
这样的思想是推动生活的积极力量。谢拉杰的突出的一个特征是他有远见。当他和他的幼年时代的伙伴、现在的工程师维克道尔谈话时,他就说建立发电站是为了将来。他说机械化和电气化,不只是应该应用于城市,而且应该发展到农村。不应该像过去一样把乡村只当做避暑的地方,而要实现农村电气化,使城市与农村的对立的状态消灭。这正是共产主义的理想。
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的崇高的理想,影片通过了人与人的关系,深刻地、多方面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心灵和他的性格。当他看到了那一时停滞在生活的缓流里的席妙恩,在只为小家庭生活打算的时候,他就向席妙恩指出:“你自己盖一所房子,在这儿逍遥自在地过小日子,将来怎么办呢?难道这样的生活就满足了吗?生活就好像一条河,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你现在是卷进了缓流。我是想把你拉进急流来,和我并肩前进……”这样严肃而亲切的劝告,说服了席妙恩,这位和他一道在火线上冲锋陷阵的战友也参加建设发电站的工作了。
谢拉杰对生活中的所有困难与障碍,是决不调和地与之进行斗争的。这特别表现在他和罗申区原来的区主席赫郝拉柯夫的关系上。在许多场合里,谢拉杰总是以党的、集体利益的立场,向那不肯正视生活、正视群众利益的赫郝拉柯夫进行斗争。谢拉杰不止一次地指出了赫郝拉柯夫的严重错误,是甘愿落在生活的后面,满足于现状,不求进步。在这里,谢拉杰表现了严肃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谢拉杰不但以高度的原则性对待别人,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当他处理各村都来要求木料,准备修建发电站的那一段戏里,谢拉杰当时的思想是跟不上群众要求的。但是,当他认识了应把修建发电站的计划,由一村扩大为一个区后,他立即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先进的建议,勇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答应了群众的要求,并且带头为完成这一新的计划而努力。
影片中其他的先进人物,也同样地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优秀的性格和美好的心灵。影片色彩鲜明地描绘了他们各个人物的独特面貌。影片描写了主人公的爱人伊里娜这一新型的苏联农村姑娘,她谦逊并不断学习。正是由于这样,她由一个赶牛车的姑娘,变为能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配电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落后的、停滞在“生活的缓流”里的人,他们或者安于现状,自甘落后;或者自私自利,浪费公共财产,缺乏理想;或者为了个人幸福而醉心于小天地里;或者只为自己村庄打算而忽视整个地区、整个国家的利益……他们对共产主义建设事业有消极作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生活前进中的阻力。
影片中的罗申区原来的区主席赫郝拉柯夫,是一个落后人物的典型。他表现了当时苏维埃农民中落后人物的思想特征。他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对新鲜事物缺乏热情。所以,他对发展乌溪村成为富有的美好理想的建议,不仅不支持,反而说那是“做梦”。而对于先进的农庄主席拉古林收回农民个体耕作的土地的进步措施,不仅不予表扬,反而责备他“为什么提前实行了共产主义!”显然,这样的人,是不仅不能领导群众向新的生活前进,相反是成为生活前进的绊脚石了。他曾不绝口地赞美过庄稼,表示似乎是在关心生产,但对农村电气化这一伟大建设冷淡,对挖运河等等工作不满,以至对拉古林提出的增产计划,激烈地加以反对。
由于这些严重错误,就使得一位当年曾“用一把军刀保卫苏维埃祖国”的英雄,在新的生活面前停滞下来。当他向伊里娜提出谢拉杰“嫌”她落后,而伊里娜回答“能够赶得上”的时候,以及紧接着描写他的几个镜头里,人们可以看见:这个人物是多么渺小、孤单!影片有力地揭露了这一点,这是有深刻教育意义的。
影片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党的领导者的形象——区委书记甘德拉吉耶夫。在影片中所描写的重大情节和事变中,在人物的思想和生活中,人们都可以看见他所起的作用。他依照生活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建设计划的全面观点,首先支持乌溪村的发展计划,并将修建发电站的工作,从一个村扩大到一个区的范围去。正是通过这些,他在群众中唤起人们更远大的生活理想,打开他们更广阔的生活领域,把他们的思想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也把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劳动条件提到应有的水平,为胜利地走上共产主义的道路准备了条件。
影片描写的甘德拉吉耶夫的形象,是深刻的、动人的。他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与他对人的热情和令人可亲的面貌,很自然地连结在一起。这个朴实的人,表现得非常干练,善于在实际上把党的政策变为人的行动。这主要是因为他熟悉生活,深入实际,他相信群众,了解群众,并依靠群众。在他向谢拉杰指示怎样实现乌溪村建设计划的那一段戏里,他所特别着重指出的是:“要和群众商量。一个人
想的不论怎么好,究竟是一个理想;当这个理想变成群众的理想的时候,那才能够产生出来伟大的事业。”正是这样,正是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信任群众力量的工作作风,在此后最紧张繁忙的日子里,把春耕与架线两大任务同时顺利地完成了。
信任群众,依靠群众,这是一方面。领导者另一方面的重大责任,是走在群众前头,正确地领导群众不息地前进。甘德拉吉耶夫有对于新事物的敏锐感觉,有预见。在事物发展的目前状态中,他已经敏锐地预见到下一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了。在发电站还没修好之前,他对谢拉杰说:“我们要机械化,机械化是一个新的文化水平。我们需要工程师、农业家和集体农庄的知识分子。”他不但看到了这样的迫切需要,并且提出了就在修建发电站的过程中培养知识分子。他说:“就要在忙的当中培养,”因为:“修建本身就是大学校。我们应该大量地吸收积极分子、青年们和团员,要教育群众……”就这样,他领导群众前进了。
当人们看见电力拖拉机在耕耘土地、电力喷水器在灌溉田园的时候,当人们看见剪羊毛、挤牛奶这一些从来是用手的劳动全都应用了电力的时候,人们可以了解:劳动条件是在彻底地改善了。当人们看见集体农庄有了千万盏电灯照亮了黑夜、照亮了农庄生活道路的时候,当人们看见那些苏维埃人民为开拓这条新的生活道路而寻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时候,人们更可以看出: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无限地丰富起来了。这一切,说明了:电气化是在根本上改造着农村面貌,改造着人民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精神各方面的面貌;说明了: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给共产主义所下的定义〔注〕,共产主义理想底图样,正开始迅速地从苏联国土上变为美妙的现实了。
伟大苏联的现实,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在那发电站修建起来的壮丽画面里,我们看到了那样的社会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为这样的生活而努力又是多么有意义,有价值!
“金星英雄”是一部优秀影片,是一部我们应该学习的有关共产主义思想的教科书。
〔注〕列宁说过:“共产主义等于苏维埃政权加全国
电气化。”(附图片)
区委书记甘德拉吉耶夫(右)和金星英雄谢拉杰(左)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举办“干部科学讲座”
为了使机关干部获得一般科学知识以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从今年十月份起开始举办每周一次的“干部科学讲座”。听讲的是中央一级及北京市一级的机关干部。讲员由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会员和国内各门科学专家担任。干部科学讲座自十月十八日起举办以来,已进行了四讲:第一讲由水利专家、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讲“新中国的水利建设”,第二讲由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凤桐讲“伟大的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第三讲由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钱三强讲“原子能与世界和平”,第四讲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讲“学习苏联的先进医学”。每次讲演都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干部科学讲座在“中苏友好月”内将介绍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就,还要讲“米丘林农业生物学的伟大胜利”、“巴甫洛夫学说的辉煌成就”及“苏联的地理”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