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推广订立爱国公约的好经验!

北京市二区西巷胡同执行爱国公约的经验
储传亨
北京市第二区第八派出所的二龙路有条西巷胡同,四月二十日,胡同里的十六户人家,合订了一个爱国公约,各户又陆续订了家庭爱国公约。订胡同爱国公约时,充分发扬了民主,内容又订得具体。订约以来二个多月,由于大家坚持执行了爱国公约,胡同就变了样,人们也从心眼里变了样,一向缺乏互相联系、互相关心的十六个家庭,逐步变成一个团结互助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西巷胡同爱国公约的订立,是有领导的,并且经过了群众的认真讨论。公约订立前,北京市领导机关曾派了干部下去协助,积极分子从一开始起就牢牢地记住:爱国公约要“一条也不许它落空”,因此就必须走群众路线。在第一次居民大会上,积极分子向大家提出:“抗美援朝,人人有份。志愿军打仗,工人们增产,我们要研究一下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办。”于是,大家便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情况纷纷发了言。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提出了各项保证,积极分子再把大家的意见加以综合整理,便产生了爱国公约的初稿。以后,积极分子又把这个初稿挨家逐户地去征求意见,有两户最初对“开会必到”表示了不同意;有一户提出要增加“团结互助争取当模范组”。经过这样仔细的商量后,又根据大家意见,重新做了修改。最后,召开了第二次居民大会,经过全体居民郑重讨论通过后,才正式成为全胡同居民的爱国公约。再用大字写在纸上,贴在巷内。各户又都争着抄了回去,以便自己随时依照执行。这种订法,大家都感到很满意。
公约订好了,用什么办法保证公约的坚持执行呢?他们有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大家规定了个“抗美援朝日”,就是每到星期天的晚上,订立爱国公约的各户,集合在一起开会,主席和记录都是临时推选的,尽可能使大家轮流来担任。“抗美援朝日”的内容:一是逐条检查各户执行公约的情况(每两周检查一次),由主席读一条,各户汇报执行情况,有执行得很好,立刻就受到主席和大家的表扬;二是讲讲报纸,谈谈国家大事;三是讨论群众提出来要求解决的各种问题;四是由爱国公约小组长传达一下本周内派出所布置的工作,让大家知道最近要做什么事。五是,如有必要,就讨论修改爱国公约的某些条文。例如,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三大号召后,他们就修改了胡同爱国公约和家庭爱国公约。
两个多月来,他们始终坚持着这一制度,使抗美援朝工作不断得到改进。“抗美援朝日”是在各家轮流举行的,这样可以加强彼此的联系。在星期天的早上,小组长便把一块写上了开会的时间和内容的黑板,挂在开会那家门口,如此,各户便自动而准时地到会了。大家都很重视这个集会,有时,有的人出外回家晚了些,他宁可不忙吃饭,先去过“抗美援朝日”。他们预定每次会议只开一小时,但有时有了重大问题,大家觉得必要开下去,只要全体通过,也可延长时间。会上充满民主、团结、友爱的气氛。例如“七一”那天,恰巧也是他们的“抗美援朝日”,于是,大家一致通过延长开会时间,由讲报员马广元按照报纸的材料,给大家讲了党史,然后大家又进行了生活的回忆对比。从八点开到十一点,大家不但不觉累,而且都认为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在举行“抗美援朝日”的时候,大家还共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有一次王家的墙塌了一角,正巧把沈家的痰桶砸破了,两家就吵吵嚷嚷,一个非要照价赔偿不可,一个认为那是墙砸的不能认账。后来,他们便提到“抗美援朝日”上,请大家评理。当时有人提出了赔一半的办法,可是有人说:“为了抗美援朝,就要团结,爱国公约上有着这条规定”,经过大家讨论,她们都感动了,不但不再吵了,王大娘愿意赔偿,沈大妈却坚决不收,最后,双方一致同意用赔偿费来捐献飞机大炮。
由于坚持了“抗美援朝日”,就督促了爱国公约每条条文都能付之实行。两个多月来,每条爱国公约都没有落空,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推动了政治学习和文化学习
原来他们十六户中没有订一份报纸。为了执行爱国公约中“读报”的一条,大家便凑了钱,订了一份人民日报,每天轮流在各家传阅,第二天由组长收回,统一保存。开始时,他们感到报纸大,内容多,不知看那样好,于是,大家便想了个办法:由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把重要的划出来;有时看到了很好的材料,便放到“抗美援朝日”上去讲解讨论。但是,有些家庭妇女不认得字,不能看报,只能等到在“抗美援朝日”上听别人讲解,她们感到很不满足,感到有学文化的必要。可是,她们家里有小孩,事情又多,没法抽身去上夜校。她们把这个困难问题提到“抗美援朝日”上。经过大家讨论后,当场决定由四个认得字的家庭妇女,分工来教六个不识字的家庭妇女认字。
团结互助亲如一家
在过去,十六户虽然同住在一条胡同里,可是从不爱串门,谁也不管谁,积极分子有事找大家商量,有的居民群众爱理不理,背后还说:“这么积极,一月挣多少小米?”经过抗美援朝运动后,爱国公约上订了大家要团结互助一条。两个多月来,情况就大变了。该胡同居民杨广元在邮局做事,他便把十六户的一切寄信、取汇款、取邮包等事全给包下了,他说:“我上下班,一顺手就办成了。”大家开始觉得团结互助对大家的好处了。
有一位沈老太太租住的房子,因为多年失修,碰到大雨,就有倒塌的危险。像过去有谁来管这样的事呢?但是自从有了爱国公约以后,就不同了。该胡同爱国公约组长郭俊卿知道这种情形后,立刻去和四号的阚家商量。阚家自动邀请沈老太太住到他家去,直到她修好房子后再搬回去。
从这些事实中不难看到这条胡同的户与户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在发生着一种巨大的变革。
增产捐献飞机大炮
自从四月二十日订立爱国公约后,他们就按月给志愿军寄书报,写慰问信,报告他们执行爱国公约的情况。六月一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三大号召后,他们不但把“节约储蓄”改成“捐献飞机大炮”,更想出各种办法来增产捐献。现在已有十四个家庭妇女组成了“抗美援朝生产组”,远到北新桥去领取合作社拆缝二百多双布袜的定活,除去车钱外,她们将所得工资全部捐献。此外,妇女们又糊了两斤纸袋来卖钱捐献。杨广元的妻子会缝纫,她的增产计划是:给别人缝衣只要半价(表示团结互助)扣除成本以外的全部工资,都用来捐献飞机大炮。她们增产的收入,虽然有限,但她们的这种爱国热情,却愈来愈高涨。她们说:“为了捐献飞机大炮,早日打败美帝国主义,我们能干什么,便干什么!”
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习惯
每到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参加“清洁互助组”的妇女们,便习惯地起床了,她们扫好自己的院子,就扫西巷胡同。然后又跑出本胡同,去打扫二龙路的大街。当住户们还在睡觉的时候,她们已扫完大街,愉快地回家。在今天,这个工作对于她们是很愉快的事、像做自己的事一样。但就在她们中间的有些人,在订公约以前,是连自己的屋子也不大愿意打扫的。“清洁互助组”中有个姓张的姑娘,原来每天要中午十二时才起床,起身后第一件事便是煮饭吃饭,吃完饭便把门一关,假使要请她扫街,那比登天还要难。现在她却成扫街的积极分子了。还有个开营造厂的袁老太太,只顾自己干净,从不管别人的。自从订公约后,一次次的“抗美援朝日”教育了她。她看到快到夏天了,却还有四家的厕所没有木盖,她便自动给做了四块木盖,而且送去很多白灰。她不但坚持不收钱,并且说:“这也是抗美援朝!”
就是这样,西巷胡同的人们喜欢和别人谈他们的爱国公约,更喜欢过他们的“抗美援朝日”。


第3版()
专栏:

  结婚(小说)
马烽
编者按:马烽同志的这篇小说,通过对两个农村青年男女的婚事的生动简洁的描写,表现了新中国的农村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怎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怎样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私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小说充满新的、乐观主义的气息。小说的语言也是中国人民的健康的语言。这是文艺工作者忠实地执行毛泽东文艺路线所产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短篇创作之一。
清水庄青年团支部书记田春生,一夜醒来四次,急着要到区上领结婚证。天还不大明就起来了,吃完饭,换了件白洋布小褂,急急忙忙就起身。走出村子的时候,太阳刚刚才出山。
田春生的对象叫杨小青,是柳林村劳动英雄杨万有的闺女,比春生小三岁,今年没零没整二十岁了。柳林村离清水庄二十里地,春生和小青以往谁也没见过谁,去年春节,全区村剧团比赛的时候才认识,一认识就恋爱上了,两个人经常书来信往,很快就成功了。
两家的大人们,听到这事都很高兴。说起来也真巧,春生爹和杨万有老汉也认识。七、八年以前,两个人因为缴不起租子,被各家的地主用二指宽的条条送到看守所的黑房子里,一块住过半个多月。没想到新社会里他们变成亲家,都催着快快办这喜事。可是这喜事已经闹上够一年了,到如今还没办成。
去年夏收以后,本来已经说好要结婚了。春生全家忙着筹办喜事:又是修房子,又是做被褥……什么都准备齐全了,日子也挑定了,可是忽然小青捎来封信,说是结婚的日子要往后推。春生急忙跑到柳林村,找小青问原由。小青说:“县里最近办了个‘妇婴卫生训练班’,村里和区上都同意我去学习。你觉得怎样?”春生没有拦阻,他笑说:“这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事,我不能耽误你的前途,我同意!”就这样把件事搁过了,老俩口空喜欢了一场。小青学习完回来的时候,已经到冬天了,老俩口又催儿子快快抓紧时机办喜事。春生去找小青谈判,小青说:“看你急得!我刚学习回来,村里妇婴卫生工作还没开展,忙着就闹个人问题,群众影响多不好!我想过了旧历年再……”春生没等她说完就笑着说:“我太个人主义了,我同意你的意见。”
一过旧历年,春耕准备工作就开始了,今年是大生产运动年,青年团的中心任务也是领导青年加紧生产。春生又是青年团支部书记,又是互助组小组长,发动大家选种啦,买新式农具啦,打井啦,植树啦,工作一大堆,每天从明忙到黑,结婚的事连想都顾不上想了。只有他娘有时候还说两句:“这可拖到什么年月啊!好我的小祖宗们咧!”现在,春耕已经结束了,离麦收还有半月二十天的工夫,老俩口又三番五次催儿子。昨天下午,春生去柳林村跑了一趟,和小青谈了老半天。起初小青说:“再过个把月,等麦收以后不好吗?现在急急忙忙的。”可是架不住春生左说右说,最后小青才笑着说:“你这个人呀!真是……好,由你吧!”就这样算是确定了。他俩约好今天到区公所碰头,不管刮风下雨,不见不散。
田春生出了村子顺着大路往前走。路两旁是一行行整齐的小树,这是清明节那天,他领导全村青年们栽的。他心里想:再过十年,这些树不知会长得多么高大呢……。
前边拐弯的地方,有十几棵小杨柳,有一棵歪歪斜斜的快倒了,大概是被大车挂的。春生紧走几步过去,把它扶正,又用脚拥了些土埋实。他看到这些小杨柳,心里就说不来的一股热劲。这些杨柳栽子,是他亲自从柳林村背回来的。那天,小青笑着对他说:“你可要保证都栽活啊!”春生也笑着说:“这是从你家树上砍下来的,一定愿意到我们村里去活!”说得小青“咯咯咯”的笑了。
小青可爱笑哩!笑声又响又脆,笑起来和敲铃差不多,春生从来也没见她恼过,她好像心里连一点忧愁的影子也没有。她红扑扑的圆脸上,长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大眼,春生一看见那两只大眼,就想起黑夜里汽车前头的那两盏灯,照的人心里都亮了。
春生边走边想:小青这时大概也正往区上走咧,用不了晌午头,就能够看到小青了,两个人在那鲜红的结婚证上把手印一按……。春生想到以后的生活不由得偷偷的笑了。正在这时,忽听得前边“嘚——吆吼,嘚——吆吼”的叫喊声。忙抬头一看,只见一辆三套胶皮轮大车陷在泥坑里了。车上满载着一车货物:有木箱子,有麻袋,垒得像座小山。赶车的拚命甩鞭子,拚命叫喊。牲口浑身都淌汗了,鼻孔里喷着粗气,好像拉风箱一样,蹄子把路都刨成了坑,车却一动也不动。春生跑过去帮着赶了半天,仍然一点事也不顶。赶车的一面咒骂牲口,一面又恨恨地甩了几鞭子,辕骡前腿一打弯,索性卧到稀泥里了。赶车的把鞭子往地下一丢,气得蹲在路旁了。春生搓着手上的泥问道:
“这是从那里拉的货?”
“从区上拉的慰劳品呀,往车站送咧!”赶车的用袖子揩揩头上的汗,着急地说:“今天各区都要送到,下午就装火车往朝鲜送,还有八十里路咧!这,这,真倒霉!”
春生一听这是群众慰劳志愿军的礼物,知道耽误不得。他家也送了,还有他亲手写的慰问信。小青也送了两个绣着字的慰问袋。春生重新到车跟前仔细看看,对车夫说:
“前天这里雨下的大,你看稀泥把车轮吸住了,车又重,我看只有把货卸下来,先把空车拉出来,再把货装上。来来来,我帮你!”
赶车的看了看春生,高兴地说:
“哦!就得那么办哩!可是两个人弄得慢,你没紧要事吗?”
春生想起他和小青约定了,可是他说:“没关系!天不早啦,你快解绳子吧。”他爬到车上就卸,心里想着这一车慰劳品比结婚证更重要,这是三十万人民的心,可别误了装火车的时间。
路上过来两个年青妇女,春生向她们说:“喂!帮帮忙吧,这是送给咱志愿军的慰劳品啊!”两个妇女一听说是这么回事,其中也有她们送的,连忙过来帮着搬。后来又过来几个走路的人,春生把他们都叫住,大家七手八脚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费了很大劲,才把空车拉出泥坑。大伙又帮着把慰劳品装到车上,捆绑结实,这时已经是快晌午的时候了。赶车的长出了一口气,笑着说:
“可算是过了一关,要不是大伙,准误下大事哩!”又回头问春生说:“你是那个村的?可要谢谢你啦!”
春生擦着头上的汗水说:
“你快赶上走吧,时光不早了!”
春生看着赶车的把鞭子一甩,大车朝北走了,他才往区公所走。这里离百合镇还有十五里地,他急急忙忙迈开大步走着,心里着急,好像太阳也比平时走得快多了。他想:小青一定已经到区公所了,小青一定急得等他,说不定小青抱怨他走得慢呢?春生恨不得长个翅膀飞到百合镇,他像小跑一样赶路,太阳像一团火,春生的心也像一团火,一阵紧跑,利民河已经出现在前面了。这是去年才挖下的新河。黄色河堤像一条低的土墙。春生知道又把十里地走完了,站到桥上,就能望见百合镇了,心里想着小青,更加快了脚步。他想:再用不了半柱香工夫,就能见到小青了。大红耀眼的结婚证,就能拿到手里……。
爬上了河堤,刚到桥跟前,忽见从对面慌慌急急跑来一个人,又见后边有几个人追赶,大声叫喊:
“不要放跑!特务!特务!”
春生心里一惊,两手往开一伸,就扑过去。那个人刚走到桥那头,一见有人拦住了,回身就顺河堤往南跑,春生拔腿就随后追。这时正是晌午头上,种地的人都回家了,特务放大了胆子,死命奔跑。春生用尽了全身气力,紧紧追赶,特务回身扔来个什么东西,并且大叫道:“看手榴弹!”春生连理也没理,仍然不松一口气的追。头上的汗水流到了眼里,渍的眼珠子发疼,他用袖子擦了一把,一直追了五六里远。看看快追上了,只差十几步了,五六步了……,却不料忽然摔了一跤,左脚上的鞋子掉了。他也顾不得穿,连忙爬起来,赤着一只脚追赶,一面大声喊叫:“抓特务!抓特务!”
远处地里还有几个没收工的人,拿着锄头也追赶起来了。又追了一气,前边有个放羊的,听到有人叫抓特务,拿着羊铲迎头跑过来。那个特务看看架势不妙,从斜刺里扑上河堤,春生追上河堤的时候,特务已经跳到河里了。河水深到半腰间,特务一面过河,一面回过头来喘着气说道:
“咱们远日无仇,近,近……日无冤,你,老老哥……”
春生回头看了看,后边的人还没追上来,眼看特务已经走到河心了。这时春生什么也顾不得了,一扑也跳到了河里,三扑两扑就扑到了特务跟前,两个人就打起来了。特务一口就咬住了春生的耳朵,并且把他按在水里。春生疼得刚一叫喊,猛然喝了两口水,鼻子里一股辣辣的味,直冲脑子。但他抓住特务的手死死不放。正在这时,后边的那一伙人和放羊的都追上来了,大家一齐跳下河里,才把特务抓住。
春生被扶到河岸上,浑身变成落汤鸡了,坐在地上一口接一口的喘气。耳朵也被咬破了,血顺脖子流下来,把结婚时穿的白小褂染红了一片。左脚也割破了,又经水一浸,疼得像针扎一样。大伙七手八脚把特务结结实实地捆起来了,都问他怎样,春生摇了摇头说:“不要紧!”只问他们是那个村的,怎么把特务跑了。起先追的那两个人告诉他说:他们是清水镇的,在地里浇水完了,正往回走,看见这个特务割电线,他们就连忙追赶。……
大伙商议着把这个特务快送到区上去。春生这时想起了自己的事,想起了小青还在区上等着哩!他猛得站起来,只含含糊糊说了一句:“好,你们押着送那狗日的吧,我还有点要事咧!”说完就走了,弄得众人都莫明其妙。
他在半路上捡上丢了的鞋子,一口气急走到了百合镇。这时衣服已干了,耳朵上的血也不流了。他跑到区公所,第一句就问:“柳林村一个女的,叫杨小青的,来过没有?”
区上的人惊讶的说:“杨小青?没有来呀!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的?”
春生一听可生气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走。他满以为小青早已来了,一定等的不耐烦,谁知连来都没来。难道这回又有了什么变卦,不能结婚了?刚出了区公所的大门,小青走得满头大汗的来了。她笑嘻嘻的说:“你一定等急了吧?我一早就起来,刚要走,凑巧一个妇女要生小孩,我就去给人家接生。好容易才弄完。我怕你在区上等的着急,赶紧就跑。你怎把衣裳弄这么脏哩?啊?血?……”
春生一听小青也是为了人民的事耽搁了,哪里还生气,连忙笑着说道:“我也是刚到。”就把他路上遇的事说起来。这时区公所的人也出来,围住他十分注意地听着。正说间,押特务的来了。那些人一见春生和一个女的在一块亲热的样子,才知道他急急忙忙跑了的原因。小青这时捺不住她的热情了,一下就扑过来拉住春生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可是她那双大眼睛好像说:
“你真可爱啊!”
(原载七月六日中国青年报)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第七区组织居民宣传队的经验
北京市第七区在五月份建立了居民宣传队,经常向居民进行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支宣传队是由四月份普及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组成的,现有队员八百六十五人,其中妇女占百分之四十二。他们按派出所分为十五个队,又按街巷分为一百二十七个小组,每组有队员三人至十二人。
宣传队建立以后,队员们先后学习了关于朝鲜第五次战役的新闻、彭真市长关于镇压反革命问题的报告、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有关材料、抗美援朝总会六月一日发出的三项爱国号召和怎样订立爱国公约等。各队即根据这些内容,普遍向群众宣传过二、三次。一般都受到群众的欢迎。
在组织宣传队工作中,在领导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宣传队的领导问题。七区的宣传队,是由区抗美援朝会领导的,各宣传队因建立不久,问题很多,因此区的领导部门配备了较多的干部来领导宣传队(由八名常赴各派出所工作的干部,每人领导一个到三个宣传队);同时又注意了培养宣传队队长的领导能力和威信,定期召开队长联席会议,防止干部包办代替(这个现象现在已经发生),以便使宣传队真正成为群众的宣传组织。将来各宣传队的队长有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后,即可将干部逐渐抽回,只留两三人机动地指导各宣传队的工作。同时,分配机关宣传员去作宣传队的政治教员,帮助队员学习。此外,目前有些宣传队长、队员兼有其他工作,为了珍惜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区的领导机关决定不要开会太多,而且要有计划地解决他们的兼职问题。
二、队员条件和审查问题。最初建立宣传队时,区的领导机关提出了可作宣传队员的条件是:政治清白,作风正派,自愿并热心作宣传工作。物色队员的办法是:首先由干部和各派出所的抗美援朝会从群众积极分子中选择对象,提出名单,由干部和派出所审查;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再经领导机关批准。同时,我们又在全区居民抗美援朝代表会上报告了建立宣传队的意义和队员的条件。以后,又在群众中公布了宣传队员的名单。这样,使宣传队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也鼓舞了队员的工作情绪。但在开始时,我们对宣传队员的条件要求太高,缩小了宣传队伍,并且影响了一些未被吸收作宣传队员的积极分子的工作情绪,因此,后来又适当地多吸收了一些宣传队员。现在各派出所宣传队员的人数,占抗美援朝代表会代表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认为:宣传队是群众性的宣传组织,队员的一般条件不能要求过高,但必须注意政治条件。此次因为审查疏忽,竟让一个一贯道坛主也混进了宣传队,这是一个教训。
三、队员的教育问题。宣传队员的工作情绪一般都很高,但对时事、政策所知很少,文化水平也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百分之二十八;粗通文字和小学程度的占百分之六十三;文化程度较高的只占百分之九),因此必须组织他们进行学习。现在,各宣传队都已订立了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学习的内容是:宣传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方法是先由干部讲解,然后讨论。每次只讲一个或两个问题,通俗简短,时间不要太长。今后还准备订出宣传队员的学习计划,增添一些政治常识的学习内容。
四、宣传方法问题。五月上半月,各宣传队主要是采用召开居民座谈会和进行家庭访问的方式来宣传;但如果经常使用这些方法,不独队员费时太多,群众也会感觉厌烦。五月下半月,各队都采用和创造了一些新的宣传办法,如组织居民收听广播、举办小型的展览会、组织学习班、识字班、读报组和办黑板报等。这些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很受群众欢迎。今后必须继续发挥群众的创造性,由他们想出更好的宣传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好的方法;而不应该主观地先规定一套统一的宣传方法。但应注意教育宣传队员:不可随便召集群众开会。第八派出所某宣传队员曾自行召开了一个百余人的群众会,在会上乱讲一通,引起群众很大的不满。


第3版()
专栏:

  志愿军一等功臣王治龙的母亲写给她儿子的一封信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一等功臣王治龙的母亲,从川西灌县柳街乡龙安村写信给她在朝鲜前线的儿子,叙述家里翻身后生活愉快的情况,并勉励他功上加功,为祖国与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原信如下:治龙儿:
端阳节那天,隔壁王佐周给我说,你在朝鲜前线给人民立了一等功。我听了高兴得几夜没有睡着觉。几天来,乡上的农会干部和农民弟兄,好像赶场一样,每天不断地到我们家里来道喜。今天,郭县长也亲自带着锦旗来庆功。打小就心疼你的甘大爹和九十三岁的杨四奶奶也扶着拐杖从十多里外赶来了。柳街乡的场口贴着大红喜报,家里摆满了各机关送来的礼物,这是我们祖宗三代从来没有过的大喜事!娃娃,你切不能忘了人民对我们的爱护啊!
自打前年冬天,解放军来到我们乡上,帮助我们减了租,斗垮了恶霸,现在跟着就要分田了。我们村里早已经成立起农协会和人民武装自卫队。你三个哥哥都是农会会员,你大嫂还是妇女小组长咧。我们全村从地主手里算回胜利果实二百九十二石大米,过去欺压过我们的刘仕杰、田茂清、周光泰等龟儿子都被枪毙了。村里的庄稼人都宽裕了,你做木匠的大哥、三哥每天可挣回十几斤米,你二哥造纸天天都不得闲。去年,我们种的九亩地,又是丰收,多打了二百五十斤谷子,家里还买了一口大肥猪。现在,我们家里一天比一天好过了。你立功喜报来到的前四天,你大嫂又添了一个男娃儿,左邻右舍都说我们是“双喜临门”。
我们全家为了支援你们在朝鲜打仗,特地开了个家庭会议,订了爱国公约。你大哥明天就要进山去修灌县到茂县的公路。他说:“老四在前方当了战斗英雄,我在后方要争取当一个筑路模范!”这回农会和县政府给我们送来二百斤油枯(用菜籽榨油后剩下的渣滓,可做肥料),二百斤口粮和不少的农具。你二哥三哥都保证做到精耕细作,多施肥料,使九亩田多收二百七十斤谷子,捐三十斤米买武器。我和你大嫂三嫂,除了帮助种田,还要割猪草,要养五对鸭子,多打麻线,多节省,保证婆媳和气,把你的两个小侄儿带好。
娃娃,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我们的生活是绝不能让帝国主义侵略者来破坏的,你转告全体志愿军同志们吧,全国的父母兄弟姊妹,都在关心你们,都在支援你们,你们在前方多打胜仗,我们在后方多打粮食,永远保卫我们的好生活!
你的母亲王龚氏。六月十二日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动态

  文化生活动态
文艺界展开对《实践论》的学习
自三卷九期“文艺报”发表社论“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三卷五期“人民文学”发表何其芳的论文“实践论与文艺创作”之后,文艺界已展开了对毛主席杰出著作“实践论”的学习。吕荧的“读‘实践论’”(载四卷三期“文艺报”)和徐士年的“学习‘实践论’克服创作中的公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载四月二十二日上海文汇报),都根据“实践论”的精神,批判了文学艺术创作中公式主义、自然主义的错误,指出文艺工作者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才能深入地正确地认识现实、表现现实。谭质的“实践与创作”(载五卷三期“小说”)批判了文艺创作工作中几种不良倾向和创作上的一些问题,来说明实践对创作的重要。清华大学ABC文艺小组集体讨论写成的“‘实践论’与文艺创作结合问题”(载四月十六日上海文汇报),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解决了为什么写不出作品和为什么写不好作品,以及怎样避免作品一般化和概念化等毛病。刘祖春的“人民需要大量通俗作品”(载五月二十七日“长江日报”),根据“实践论”的某些论点指出了目前中南区文艺工作的基本问题,不是争辩普及或提高、或者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问题,也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实践的问题。他号召文艺工作者大量地创作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来。李广田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发表了演说“‘实践论’与文艺工作”(讲词载四卷一期“文艺报”),他根据“实践论”说明各种不同的文艺都是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它的作用是为了改造世界。对其中某些论点,周文已提出不同意见(见四卷三期“文艺报”中“两点商讨”文)。此外,发表学习“实践论”文章的还有佘树声、陈企霞、许杰、郭绍虞、何幸若、马铁丁等多人。但如何结合文艺工作者本身的创作实践作具体深刻的分析检讨,还有待文艺工作者对此文件的继续深入钻研。
上海越剧艺人以亲身经历 演出表现镇压反革命的越剧
上海越剧界大恶霸张匪春帆被人民政府逮捕以后,上海越剧界已演出以反映张匪罪行为题材的越剧。东山越艺社演出的“控诉张匪春帆”,表现了张匪在乡间勾结敌伪,强奸妇女,毒打农民,在上海霸占戏班,逼死演员邢月樵之姊,逼死名演员筱丹桂,迫害傅全香,以及在解放后,伪装进步,窝藏地主恶霸,破坏土地改革等罪恶历史。复兴、出新等越剧团演出的“筱丹桂自杀”,是四十多位越剧老戏师傅集体编导的,所有演员与筱丹桂等剧中人物均十分熟悉,且大多数都曾受过张匪的迫害。同时这戏实行男女合演,是越剧界工作上的一大革新。
各地美术工作者绘制中共三十年斗争史连环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三十周年时,各地不少报纸于七月一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英勇斗争史的连环图画。工人日报刊登王叔晖画、东光写词的十二幅,大公报刊登郑文中画的十六幅,文汇报刊登赵枫川、古一舟、吴静波集体创作的三十七幅,浙江日报刊登张怀江、李震坚、夏子颐、杨涵、谷虹集体创作五幅,新闻日报出了一个漫画特辑,是上海美协漫画小组之一的集体创作。这些画主要描写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成立后三十年来,党在各个时期的斗争。这个胜利的历史是和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每幅画旁,并有扼要的文字说明。这些连环图画的产生,表明了美术工作者对于伟大而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热爱。运用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史,对党史作通俗化的宣传,是很有益的工作。


第3版()
专栏:

护厂功臣王同伦(图片)
杨伯达作
(七)压延二班张照勋(阴谋破坏大电滚的特务)有一次到电滚旁边,一边吃饭一边问大电滚的构造和性能,王同伦拒绝答复他,只说:“我也不了解。”
(八)四月下旬,公安局逮捕了当过日伪少将参谋混到厂里来的反革命分子张雪平。这件事教育了工人,提高了工人的警惕性。
(九)工厂党总支书记通过张雪平事件,向工人进行教育,号召大家防止特务破坏和报复,保卫工厂,保卫国家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