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我们讨论了电影《武训传》
——记中央文学研究所对《武训传》的讨论
  孟冰
我们文学研究所的同志们,最初看过影片《武训传》之后,曾发现了这样几种不同的反映:
一种认为这部片子很好。有几个同志曾感动得流下泪来。有同志曾感到“自愧勿如”而痛苦。有个别青年团员向小组长汇报:“经过影片武训传教育后,自己思想提高了。”有同志认为我们有些干部还比不上武训,应当学习武训的“苦行”、“利他”和“顽强”精神。
一种认为武训还是我们民族历史上一个好人物,他的“苦行”、“利他”和“顽强”精神正是我们的标榜。只是认为影片在许多地方把这个伟大人物丑化了,夸张了他的乞求下跪的行为,使武训变成了软弱与丧失气节的庸人。
一种认为武训的方向、道路是错误的,可是他的“苦行”、“利他”、“坚韧的事业精神”、“为穷孩子”服务的主观愿望还是好的。
一种认为武训的全部历史、事业、精神道德都是错误的。
在这四种人里面,第一、四种占少数。
四月中旬,我们各小组曾就以上的分歧意见,进行过一次漫谈,这时,大部分同志已开始知道了武训在历史上是一个服务于反动封建传统的人物,但是还不能从思想上、理论上有系统地认识他。另外还有少数同志,口头上承认武训是反动的,可是分析到武训的具体思想和行动的时候,仍然认为他是好的。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和党的生活栏提出“共产党员应当参加关于《武训传》的批判”的号召后,全文学研究所的同志又集中开会展开对《武训传》的讨论。开始,一部分同志检讨了自己最初的认识,接着又提出这样一些疑问:“武训是否改良主义者?”“电影剧本的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否好的?”
根据以上情况,要在思想上真正求得认识一致,真正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根据历史事实和影片中的材料科学地分析:武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上的事实使我们无论怎样也不能把武训解释成“为人民服务”“为穷孩子”服务的革命者,相反的,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历史上,武训正是人民的敌人,正是出卖自己阶级而卑贱地屈身于反动统治者胯下的无耻的奴才。为什么清朝、民国、蒋介石、日本法西斯,都是那样喜爱这个“为人民服务”而一生“坚韧不屈”的“劳动人民文化翻身的旗帜”呢?难道慈禧、蒋介石、日本法西斯也本来都是革命的不成?事实绝不是这样。满清皇帝褒奖武训,正是因为武训从人民机体内部,从思想上腐蚀着人民的斗争意志。
武训生在封建社会的农村,受封建的宗法道德和宿命论的薰陶,加上他十四岁便开始了打短工、讨吃、耍把戏的游民生活,使他又滚进了流氓地痞的圈子,在思想上也就越来越远离了自己本来出身的阶级,以至完全跪倒在封建“大人们”的脚下去乞讨求生。
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办义学。
他知道办义学不是一个人所能成功的,他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他需要钱。可是,他不是去打倒封建剥削阶级、从那里拿回人民被剥削的血汗钱,也不是去依靠人民革命、从那些剥夺了“穷孩子”读书权利的封建统治阶级那里夺回他们孩子读书的权利来。他为了钱不惜用极下流的手段,除了给地主下跪讨吃、打短工之外,还到处说媒、耍把戏。这样虽然积了几文钱,想凭这一点钱办义学还是不行的,他便设法放高利贷,用三分钱的重利盘剥农民,此外又买了土地出租,这才是他兴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放账利息和地租的收入,他就找了封建阶级的一个武进士娄峻岭和一个文进士杨树芳给他作保经营财产。他自己说:“穷人使,富人保,这个办法错不了。”他认为为穷孩子作好事穷人不会同情他,反而只有地主阶级才是帮助他的热心家。后来他还跪见了一个更有势的靠山张曜。张曜是清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镇压山东捻党暴动的功臣,曾在离武训家乡不远的鲁安北一次杀人上万,后来作了山东巡抚。张曜曾用二百两沾渍着人民血迹的库银给武训作义学的基金,还给了他官府的化缘簿,并下令大小官府都要认真协助武训募捐,武训也就借助这个黄簿子名叫化缘,实际上是强讨。
为什么武训竟那样容易的勾结上那些土豪劣绅?而他们又那样乐于来帮助武训呢?因为他不同于一般劳动人民,他没有农民对封建统治者那样的仇恨,他认为封建贵族的压迫剥削是合理的、应该的。他具有着封建剥削者所理想的完备的奴才条件。他在生活上不要求和“大人”平等,“大人”骂他打他,他会下跪。他忠实地恪守封建秩序,给财主家磨面的时候,他像驴子样把自己的眼蒙起来,为了“目不邪视”财主家的女人。这些还不是最要紧的问题,要紧的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面对着太平天国等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而摇摇欲坠的时候,武训正顺着他们的心钻了出来,他站在农民队伍的面前高唱:“义学症,没火性,见了人,把礼敬,赏了钱,活了命,修个义学万年不能动。”“不嫌多,不嫌少,舍些金钱修义学,又有名,又行好,文昌帝君知道了,准叫你子子孙孙坐八抬大轿。”他告诉人们生活的贫困不是封建统治剥削的结果,而是不识字的原因。他告诉人们,不要太“火性”,不要反抗,不要推翻封建统治,还是好好求“大人们”布施钱办个义学,让子孙去读书,读了书就有“坐八抬大轿”的丰足生活。假若我们反问一句:“那么,那八个抬轿的是谁呢?”我们想武训该怎样回答呢?武训的立场和出发点在那里是很显然的。他兴学的思想基础和封建统治者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鬼话有什么区别呢?这和我们的为“人民服务”、“文化翻身”有那一点相同呢?况且,站在武训的义学求学的“穷孩子”面前严声厉色的教师是谁呢?不正是那些从“穷孩子”父母手里夺去饭碗的人吗?他们口里念的,面前摆的不正是那些曾经扼死他们千世万代祖宗生命的封建宗法社会的教义吗?难道这些人,这些书,真会告诉“穷孩子”去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吗?
武训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他不但想法用自己的卑劣下贱的行为和对封建秩序的俯首是从来取悦于人民的敌人,他还想用办义学宣扬封建文化的方法,腐蚀人民的斗争意志,他想用“八抬大轿”的享受条件诱惑“穷孩子”爬到封建统治者的胯下去充作爪牙,分化人民的队伍以献供于封建统治阶级,从而取得自己爬进封建统治阶级的“圣人”“义学正”的地位。一句话,往上爬的反动思想就是武训兴学的思想基础,也是他兴学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武训“利他”精神的实质。
许多同志在批判了武训的反动实质之后,还认为武训虽然很多地方是坏的,他总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他的“利他”和“苦行”精神。我们认为精神并非超物质的东西,精神不是离开社会、阶级,更不是离开一个人的宇宙观而孤立存在的东西,假若承认武训思想本质和他的行动效果是反动的,是离开自己的阶级而从自我出发的时候,他还是“利”什么“他”?这“他”是谁呢?况且武训后来已经不是什么穷人了,他已经拥有了几百亩的土地和大量的财产,他已经列身于债主和地主的阶级之中了。穷人借了他的钱要重利盘剥,要地主作保,这叫什么“利他”精神?这和我们的共产主义思想有那一点能够相比呢?
许多同志为武训的“苦行”感动,把它和我们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相混淆。什么是他的“苦行”?不娶老婆、吃蝎子、别人打一拳就赶快爬下再让别人踢一脚,自己出钱作好饭让地主吃,自己站在旁边看着淌口水,不敢去和地主同桌吃饭。这在那一点上能和我们的“艰苦奋斗”相提并论呢?“苦行”是封建统治者对自己的奴才的要求,“苦行”就是永远安于非人的生活,“苦行”是污辱人生的甘作奴才的人们的处世操行。而我们的“艰苦奋斗”,正是为了推翻那种非人的生活,而把自己从奴隶的境遇里解放出来,使生活走向最美好的路途。难道这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吗?
武训是否改良主义者呢?我们认为不是。所谓改良主义是什么呢?在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阶级斗争也随着尖锐化,旧的统治基础在新的力量冲击下发生了危机,这时便从旧统治阶级阵营出现了虚伪的调和派,他们企图用某些统治形式的表面的改变来阻止新社会的出现,以便继续其旧的统治,我们把这种倾向叫做改良主义。当然改良主义也往往会反映于革命阵营之中的,这里且不去谈它。我们从武训的生平来看,他是要毫不变动的保持旧封建秩序的,他的行为所起的社会作用实际是毫不保留地巩固了旧的统治。只是满清后期的梁启超等改良主义分子也曾表扬武训,他们想给武训披上改良主义的外衣来替自己宣传。
其次,电影《武训传》是否忠实地反映了武训呢?
我们认为电影《武训传》是歪曲了武训的历史事实的。历史上的武训并没有撑着“为人民服务”的招牌,历史上的武训也并未和什么太平军的战士周大交朋友,历史上的武训并没有救济灾荒的事实,也没有拒绝过什么御赐黄马褂,历史上的封建统治阶级也并不是因为武训代表了什么广大群众,而不敢反对武训的行为。历史上的太平天国革命也不是杀人放火。历史事实相反是人民种地,武训收租,他反对农民革命,他借钱给穷人要富人保,他穿了御赐黄马褂而洋洋自得。历史事实是武训自动去求封建统治者帮助他,否则他的义学就办不成。历史上在山东一次杀人上万的正是武训的靠山张曜。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那么,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些事实歪曲了呢?我们认为原因主要地是作者的思想问题,作者具有电影中所显示的那一套反动思想,而这个思想正和历史上武训的思想相近似,所以他便借了武训这样一个死去的人来宣扬作者自己的思想;假如把武训原封不动地搬出来,恐怕在新中国的观众的面前是不能站脚的,于是作者便把我们的“为人民服务”借给武训作了遮羞牌,于是作者便大胆删改历史事实,把武训那些最见不得人的东西隐藏起来,尽量地把它美化,甚至为了美化这个反动分子,不惜歪曲太平军的行动,用太平军的失败来衬托武训的成功。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不是为了更好欺骗我们的人民,以达到作者创作时预定的效果,从思想上抵抗今天的革命现实吗?
有人说这部片子的创作方法上,值得学习,不是公式主义的。我们认为这部片子在创作方法上也同他的主题思想一样的恶劣。我们看见作者没有能力来处理武训兴学的动力问题,于是假设了梦游天堂的场面。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呀?我们不曾看见过许多恶劣的创作都常常在没能力用现实生活来表现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靠着这一套什么神呀鬼呀来解决问题的吗?难道这不正是早为历史所否定了的反现实主义的手法吗?这不正是封建文化的老公式吗?
最后,我们也检讨了自己。我们其所以最初会被这部片子所感动,是由于我们存在以下的错误和缺点:(一)过去不重视历史学习,对过去许多历史不熟悉,许多同志看过电影后才知道中国还有过武训其人。(二)我们大部分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身,虽经多年斗争锻炼,思想改造还不彻底,无原则的温情主义,个人主义情绪还相当严重的存在,因而最容易受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人民的敌对思想麻痹。(三)对理论学习重视还不够,或者对理论还只限于教条的理解,不善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分析历史实际问题。
目前我们对武训传的学习还只是开始,尤其对电影和对自己的思想批判,还需要继续深入。我们必须弄清楚电影《武训传》的放映给了我们人民一些什么损失?作者创作的动机、立场和效果、作者创作思想和方法上究竟存在些什么问题?我们还要从这一讨论中所反映的思想情况来进一步找到我们的错误,找到教训,以加强我们在文艺战线上的思想斗争。以上情况,还仅只是初步的认识。(转载文艺报四卷四期)


第3版()
专栏:

  西南各少数民族最高学府
西南民族学院开学
贵州民族学院在贵阳开学
西南各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西南民族学院于六月一日在成都开学。第一期学员有五百多人,包括来自西南各地的藏、彝、苗、僰、侬、羌等二十四种少数民族人民的子弟。在举行开学典礼时,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该院院长王维舟、副院长夏康农、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副部长徐方庭、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桑吉悦希以及由北京前来西南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西南土地改革工作团副团长、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等都到院讲话。王维舟院长在致词中说:“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是各族人民真正的团结与平等的标志。它将在西南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西南民族学院除配合西南民族工作,大力培养各族的经济、文化建设人才外,并将有系统地研究西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使之发扬光大。
贵州民族学院已于五月十七日在贵阳开学。该校学生均为各少数民族人民的优秀子弟,包括有苗、彝、仲家、水家、僮家等民族人民子弟共二百零五人,其中以苗族、彝族人民的子弟为最多。该院兼院长为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徐运北。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我要摆脱美国文化侵略的毒害
燕京大学社会系学生 郎芸
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也不是一个青年团员;我的思想算不上进步,我的工作更不能算积极。但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来控诉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给我的毒害。
当我还没有来燕京大学之前,我是上海沪江大学的学生。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教英文的美国教授。她好像很关心我的样子,常常请我去吃饭喝茶。她是一个基督教徒。她常常和我谈论关于宗教的事情,当然也常常向我夸说“美国生活方式”。她还说如果我把书念好,将来找个机会还要把我送到美国去见识见识。
这样,使我成天幻想着过美国人的生活,在睡梦中,我也会梦到生活在纽约。我常常恨我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美国人,我甚至有过这样可耻的想法:假使有一天我去了美国,也许我会碰见一位美国青年,和他结了婚;如此,我将一辈子住在美国。这些幻想,使我愿意和那个美国教授接近;为了讨好于她,当我对于基督教还没有深刻了解之前,便答应了受洗。
当美国军队开到我们自己国土上来的时候,当那一群群的美国兽兵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之上胡作非为的时候,我不仅不痛心,反而觉得那是自然的事。我只看到美国兵的衣服穿得好。有人和我谈到苏联或者共产党时,我总感到他们是穷苦的、粗野的。我迷恋着美国电影上那些冒险的、神秘的、兽性的情杀,和迷人的恋爱方式。我以为这些都是我生活上所需要的。这该是多么可耻的卑贱的思想!
但是,我的思想一生下来就是如此卑贱的么?不是的,这主要是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结果。我的父亲是美国留学生,他很早就鼓励我到美国去。中了这种毒之后,使我几乎不想做中国人了。这该是多么可怕的一种亡国奴心理啊!这种心理使我对于美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无动于衷,这种心理使我对于美帝国主义的暴行一点仇恨都没有。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我逐渐认识到我自己这种错误的思想了。这种思想是美帝国主义给我的;这种思想的结果就是认贼做父!如今我已认识到它对于自己和对于民族的危害性了。只有从思想上来彻底肃清一切帝国主义的“教育”影响,我们才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好儿女!


第3版()
专栏:

  我开始转变了
燕京大学经济系学生 范家材
我生长在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中。抗战胜利初期,我已感染了美帝国主义文化的毒素。我整天看美国电影、美国杂志,“美国生活方式”竟成为我的人生理想了。
一九四八年,我进入了沪江大学。生活的腐化更变本加厉起来,整天跳舞、抽烟、赌钱、逃课,沉醉在“美国生活方式”中。当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大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我竟因此恐惧起来,我恐惧共产党来了,我的一套“美国生活方式”的理想不能实现了。于是我整天幻想着自己能逃到美国去做白华,甚至热切地盼望上海能成为“国际港口都市”,请美国来托管。这只是为了要看好莱坞电影,看美国杂志,听爵士音乐,跳通宵舞会。我在思想上完全背叛了祖国,背叛了人民。
可是上海解放后,我看到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新中国的蓬勃朝气。我在思想上逐渐矛盾痛苦起来。当思想斗争最剧烈而不能解决的时候,我就常常考虑自杀,然而我的“勇气”不够,于是就消极的逃避,不自觉地走向堕落灭亡的道路。
去年夏天,为了拯救自己,我转学燕京。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把我从堕落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把我从美帝国主义的思想奴役下解放了出来。
在下乡宣传中,我亲眼看到农民们艰苦勤劳的生活,看到土地改革后农民,从内心发出的愉快,更看到他们对共产党、对毛主席、对人民政府的热爱。这一切都使我太感动了。参加了一个兵工厂的控诉大会时,我又体会到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所给予人民的灾害的深重。工人们那种比海还深、比火还烈的阶级仇恨,更把我显得那样的卑鄙无耻。经过几天剧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开始认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只有把个人的一切贡献给人民解放事业,人生才具有真实的意义。
我初步建立起革命的人生观之后,就兴奋地申请入团了。这学期开始时,校内展开了肃清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影响的运动,我初步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思想,发觉自己对美帝国主义竟一点也恨不起来。例如,我依然喜听爵士音乐,说话时夹入许多不必要的英语等。这些毒素汇合起来就构成了我的落后、错误思想,使自己的感情不能和广大人民的感情融合起来。我发觉,如果让这种思想存在和发展下去,我将成为中国人民的罪人,祖国的叛徒。我现在充分认识到,美帝国主义在思想上对我的奴役和迫害是比什么都毒辣和凶狠!
在这次抗美援朝运动中,我认清了我以前那些卑鄙龌龊的思想和行动,都是美帝国主义“恩赐”给我的。它使我在进步和落后的十字路口徘徊痛苦了多少年!
为了要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要做一个青年团员,我一定要和美帝国主义坚决斗争到底!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动态

  文化生活动态
教育部和科学院决定招收研究生和研究实习员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为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燕京大学、南开大学、北洋大学、金陵大学、同济大学、东吴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招收研究生;在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招收研究实习员。
这一次招收研究生及研究实习员的名额暂定为五百名。此次招生以高等学校本届毕业生及历届毕业学生尚未参加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研究生及研究实习员的条件是:思想进步,历史清楚,身体健康,学业优良,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与培养前途。凡合于以上条件者,由本人申请,系科主任推荐,学校毕业生分配委员会保送,经招收委员会审查合格后录取。申请时间将于六月二十五日截止。
文艺报四卷四期对《武训传》展开深入的批判
《文艺报》四卷四期已出版。这一期对电影《武训传》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批判。这一期刊载了中央文学研究所讨论《武训传》的记录、张天翼的“关于武训的‘事业’和‘精神’”、丁浩川的“《武训传》和《武训传》的称颂者们在宣传着什么?”等文章。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
  吕叔湘 朱德熙
第五段 附加成分、联合成分、同位成分、外位成分
名词的附加语。 名词的附加语可以有各种格式,通常都用“的”字连接在名词的前头。例如:
(一)名词:中国的人民。
(二)代词:我们的家乡;这个地方。
(三)形容词:雄壮的队伍。
(四)动词:游行的行列。
(五)动宾短语:创造新纪录的运动。
(六)句子形式: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句子形式作附加语,它的本身可能是复杂的,例如这一句的括号里面的:
(七)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毛)
一个名词也常常同时有好几个附加语,例如:
(八)普及的文艺是指(加工较少、)(较粗糙、)(因此也较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的)东西。(毛)
(九)(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突然爆发出来了。(毛)
可是无论附加语怎么多或是怎么复杂,它不能叫一个简单句变成复合句。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区别不在于长短,在于它们的基本结构。简单句可能很长,复合句也可能很短。
动词的附加语。 名词的附加语一般都在名词的前面,动词的附加语有在前的,也有在后的。在前的例子:
(十)名词:一九五一年出版。
(十一)代词:这么说。
(十二)副词:又说;再说;不说。
(十三)形容词:慢走;慢慢地走。
(十四)动词:飞跑;笑着说。
(十五)动宾短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对反动派专政;和他说话;给他解决问题;像火山一样地爆发出来。(参看第四段四一、四二、四三)显而易见,(十五)是动词附加语之中最常用的格式。
动词后面的附加语有用“得”字(也有人写“的”)连接的,有不用的。不用的是跟(十五)同类的一些动宾短语:
(十六)坐在家里;投到生产上去;归于消灭;走向和平。用“得”字连接的是:
(十七)形容词:走得慢;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十八)动词或动宾短语:摔得爬不起来;笑得说不出话来。
(十九)句子形式:累得满头大汗;闹得大家不能睡觉。就意义方面说,凡是动词后面的附加语都有表示动作结果的意思,用“得”字连接的尤其明显。动词前面的附加语表示的意思是多方面的,时间、空间、状态、方式、手段、目的、关系人物、都可以用它表示。
动词和附加成分的结合。有一些特殊的附加成分,跟动词的关系更加密切。有些已经成为动词的词尾,有些还可以分离,有些可以说是跟动词合成一个复合动词,或至少是组成一个动词群。不详细分析的时候,我们不妨把这类结合体都当做一个单位看待。这些成分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已经成为词尾的,就是“着(zhe)”和“了(le)”。
第二类的性质介于词尾和复合动词的成分之间,但是能分离,因此又近似副词。就是“来”“去”“上”“下”“起”“住”“开”“过”“了(liao)”“着(zhao)”以及“上来”“下去”“起来”“过去”这些复合形式。
第三类是一般的动词和形容词,但是它们和前面的动词结合得很紧,除了“得”和“不”外,几乎插不进别的字去,因而使人觉得好像只是一个词。例如“赶走”“打倒”“放大”“收紧”“刷白”“熏黑”。这些原来都是单音词。要是动词或是附加成分有一个原来是双音词,我们就明显地意识到它们的分离性,不会有一个词的感觉。例如“洗干净”“驱逐走”“说明白”“收束紧”。
第四类是“能”“会”“敢”“肯”这些,都是地道动词,能单独做谓语(我会,你能,他肯,你敢?),但是因为它们的宾语老是另一个动词,我们就觉得它们是一个结合体,是一个单位。
形容词的附加语。 形容词的附加语也有在前和在后两类。在前面的如:
(二十)形容词:真好;怪好看的。
(二一)副词:很好;也好;还好;不好。
(二二)动宾短语:像海水那样深;比海水深。在后面的,除“极”和“透”外,都用“得”字连接。如:
(二三)副词:好得很;好极了;坏透了。
(二四)动词或动宾短语:小得不得了;小得看不出是方的还是圆的。
(二五)句子形式:小得肉眼看不见。形容词的附加语都是表示程度的。
全句的附加语。 有一些附加语是不属于一个词而属于全句的。例如“反正”“当然”“幸而”“老实说”“严格地说”“一般地说”“就………说”“以…………而论”“在……看来”等等。
联合成分。 两个或更多的词或短语,可以联合起来做主语、谓语、宾语、表语、或附加语。例如:
(二六)主语: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
(二七)谓语:我们天天穿衣吃饭,应该知道衣和饭的生产过程。
(二八)宾语: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
(二九)表语:这四个阶级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三十)附加语: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都对我们有利。(毛)
两个动词联合起来管一个宾语,这是新起的构造,例如:
(三一)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联合的两个成分中间,用不用连接词,用什么连接词,大致有一个标准。假如是名词或代词,可以用“和”“跟”“与”。假如是形容词,传统的连接词是“而”,现在也有用“和”“与”的,但是更普通的是不用。假如是动词,一般的习惯是不用连接词;在特殊的场合(如三一),也用“和”“与”或“并”。
三个以上的联合成分之间,一般习惯是不用连接词。现在也常常仿效西洋语法,在最后两个之间加用连接词。
同位成分。 实际上指相同的事物的两个词或短语,我们把它们重叠起来用在句子里,用一个做句子的成分,用另一个来解释它,我们就说第一个是本位成分,第二个是第一个的同位成分。同位成分可以加在本位成分的前面,形式上跟普通附加语没分别,只是不能加“的”字。例如:
(三二)中国人民热爱他们的领袖毛泽东。也可以放在本位成分的后面,这个时候两者之间往往有一个停顿,如(三四)例。
(三三)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毛)
(三四)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有时候,用“也就是”“即”或“或”把这两个成分连接起来。例如:
(三五)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毛)
(三六)我们在这方面使用的方法,是民主的即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强迫的方法。(毛)
(三七)这里所说的民权主义,是和我们所说的人民民主主义或新民主主义相符合的。(毛)
外位成分。 有时候,我们又把实际上指相同事物的两个词或短语拆开来放在两个地方,用一个做句子的成分,把另外一个放在句子的头上。我们就管这个居于结构之外的成分叫外位成分,管那个结构之内的成分叫本位成分,后者常常是一个代词。底下例子里加点的是外位成分。
(三八)任何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货色,应该使它在市场上销售困难。(毛)
(“它”=“任何……货色”。)
(三九)要把柴米油盐酱醋等件合起来创造成吃的东西,这是并不容易的事情。(毛)(“这”=“要把………东西”。)
(本段完,全文未完)


第3版()
专栏:

  响应政府售棉储棉的号召
       劳丁 陈今言作
  (十三)王全福把一部分棉花卖给合作社买了牛、驴、大车、小车和生产工具。
  (十四)还打了口水井,按了水车,把旱地变成了水地。
  (十五)一家三口都穿上新做的衣服,另外还做了七床被子,三床褥子;王全福老汉满口牙掉了,又按上了一口磁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