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书报评论

  上海各报为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而斗争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
编者按:本文总结了上海各报一九五○年五月至十二月八个月中在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的经验。材料虽然稍旧了一些,但是很值得参考。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对新闻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作出这样性质的总结,对于提高新闻出版工作质量很有作用,这也是应当学习的一个方法。
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上海各报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绩。这种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甲)帮助政府检查工作,改正工作和纠正领导干部的作风上面。例如去年解放日报批评了上海电机厂(七月二十七日),亚细亚钢铁厂(六月二十六日),义生搪瓷厂,上海市贸易信托公司(九月五日),大公报批评了中纺十一厂、中纺印染三厂、吴淞、虬江两国营机器厂、新泾区接管委员会周洪武,新闻日报批评了华东贸易部几个专业公司、人民法院,文汇报批评了上海铁路局玉山站、上海公债推销委员会卢湾区分会第五支会;凡此都受到领导方面的注意,被批评者大都接受了批评,进行检讨,纠正错误。这一工作除了帮助机关团体改进了工作之外,还提高了政府的威信。(乙)加强了报纸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作为宣传教育重要工具的报纸的威信。(丙)教育了读者群众,也就是提高了读者政治认识的水平。报纸最初所收到的读者来信中,大多是限于求职问事以及生活上的琐屑小事,但是不久就转到对政治、对时局、对社会公众事件的关切上来了,即使是不成熟的或者是小事情的批评与建议,至少证明了投书的群众已能逐渐从个人的圈子跳到社会的圈子,从具体的小事情提高到原则性的高度;这也证明了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对这个问题的方针是正确的。
获得这些成绩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报纸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指示公布之后,市府为了教育所属单位的干部起见,在去年五月二十日举行干部大会,由负责首长亲自报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义,并指出若干单位在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时所发生的偏向,以及怎样来认识批评,检讨错误,改进工作。事后各局处的负责同志并分别作了传达报告,教育所属干部认真执行。五月二十三日,新闻出版处邀集各报负责人及主要编采人员举行座谈会,由潘汉年副市长亲临讲话,说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这次座谈会对一般新闻工作者的教育启发意义甚大。以后在整风运动中,负责同志曾根据报纸所刊的材料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其次,由于各报纸的努力宣传和努力工作。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以后,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上已有转变,因此,对于解放后的上海的报纸,批评和自我批评虽是一件新的工作,事先亦毫无经验,在工作进行过程中且曾遭遇到若干阻碍,但他们并没有被阻碍所吓倒。例如六月十三日解放日报对上海合作供销总社合作煤球厂的批评,大公报对纱厂工会和新泾区接管委员会的批评,新闻日报对华东贸易部的批评,被批评者以文字与事实的小有出入为借口,公然抵抗批评,由于这些批评在基本上是正确的,最后终于在领导方面坚决纠正之下,维护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以上的经验也证明了:在报纸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原则的思想斗争和思想教育的过程,没有这一斗争和教育,这个工作是无法获得顺利发展的条件的。
几点经验
八个月来,在报纸工作者的虚心研究下,各报已经获得了下列一些经验,这样的经验是更好地完成工作所不可少的基础。
一、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根据各报的报告,大体采用以下的几种谨慎而妥善的办法来进行工作:
1、处理读者的批评稿件,一般是派记者或处理读者来信的工作同志前往调查,或者把来信转往有关机关团体,然后以来信和调查结果或检讨同时刊登。
2、比较重要的稿件刊登在要闻版或本市新闻版,次要的或不重要的则放在社会服务版或副刊。个别报纸对重要的批评稿件并配合言论发表,提高到原则高度,加强批评事件的政策性和思想性。
3、对于检讨不正确或不虚心不认真的部门或个人,编者在发刊的稿件后面加上按语,坚持原则,帮助其纠正错误。
4、对批评者不理,或拖延答复的,主动采取公开催问的办法,或者去信催促。有时采用读者的意见,公开要求答复。
5、遇到不易解决的问题,就与领导机构联系,要求协助解决。(但这一种方法还很少采用。)
二、读者来信编者座谈会。为了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困难的办法起见,各报社会服务组的编者自六月份起组织了定期的座谈会,每月一次,并邀请新闻主管部门的同志参加。这个座谈会在彼此了解情况,交流工作经验,以及克服困难等方面都是有帮助的。
三、通讯员起了作用。解放以后各报都认识到过去闭门办报的错误,而逐渐重视通讯员的组织工作。一般地说,解放日报比较重视这一工作,而且也能较好地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掌握了这方针,所以所组织的通讯员也比较多。他们除了供给新闻与新闻线索外,也供给了大量的批评稿件。有些报纸在召开通讯员座谈会时,还报告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问题,并动员他们在报纸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上海的情形是:凡通讯员网组织得好的报纸,批评也开展得好。
四、版面的调整。为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各报都在原有篇幅内划出了社会服务版,刊登群众的批评与建议,而且成为广大读者关切爱读的一版。后来为了使批评工作逐渐由琐屑小事加以提高,各报开始把社会服务版和原有的副刊合并。上海四个主要大报现在都是这样做了,如解放日报的《解放副刊》(编者按:已于本年三月二日起改为《读者来信》)、大公报的《大公园地》、新闻日报的《读者园地》、文汇报的《社会大学》。在版面调整时,报纸内部曾经有过顾虑,例如大公报内部在开始时对社会服务版与副刊合并也曾有顾虑,认为这样做了可能影响到销路,但事实上合并之后除了使读者在最初几天感觉到不习惯外,并没有特殊的反响。但是从整个联系群众来看,各报在这方面所用的篇幅还是少了一些。
以上四点经验,都是各报经过了摸索创造的阶段才获得的,而且都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困难和缺点
在报纸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成绩和经验概如上述。但在工作中还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据我们在各报的报告和座谈会中得到的情况,一般被批评者除了不少虚心接受批评,努力改进工作的以外,尚有不少被批评者,仍旧以如下几种不同的态度,抗拒自我批评:
一、对批评采取官僚主义态度,或者全部拒绝,或者抓住批评中部分失实之处作为借口而拒绝接受正确的部分,如新丰染织厂,国营上海绢纺厂某同志,对国棉十二厂的二次批评等即是(以上均见解放日报)。
二、表面接受,拖延不改或者采取敷衍态度,如批评虬江机器厂、上海市参燕业工会批评土产公司药材组事件,均无结果(见解放日报)。有的表面接受,而且说要对犯了错误的工作同志予以处分,但到底处分了没有,便没有下文了。
三、个别机关或团体曾有拒绝批评,威胁报纸工作者,企图压制批评的现象。如华东贸易部负责人对新闻日报采访部负责人的“疲劳轰炸”,纱厂工会负责人对大公报记者的侮辱。又新闻日报对某纸厂进行批评后,该厂资方便发动落后工人前往吵闹,并追究新闻来源。大公报刊载某中学教师患肺病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实批评,教育局的同志竟企图前往报馆查阅原稿(未成事实),而没有认识到,报纸在进行报道工作及发表批评的稿件时,应受到保护协助,如果不符事实,可以提出更正,起诉。
四、有些机关在批评后以敷衍态度对付记者,把消息封锁起来。
五、有些领导机关对批评不够重视,在接到报馆转去的批评函件后,便把信件逐级往下转,最后转往报馆的答复便是“据某某区(乡)报告……”,而自己不表示一点负责的意见,仿佛这事件与他们完全无关似的。
六、有的机关仅就问题答复或解释,不深入检讨。
七、对于报馆转去的读者函件拖延答复或根本不复的现象相当普遍。据新闻日报的报告,本市人民法院对报馆转去的读者函件,就不能很快答复,甚至不答复,据最近的统计,十月份转去函件二十八件,其中十七件有答复,十一件未复,十一月份转去十五件,六件有答复,九件未复。后来该报曾直接去函法院,要求有一个总的交代,结果还是未复。拖延答复事实上等于不复。因为批评的事件经过两三个月时间,群众的印象已经淡薄,甚至消失,旧事重提,已不能使读者满意,而报纸也无刊登的必要了。
自然,报纸编辑、记者在进行批评工作及掌握批评分寸上也存在着很多缺点:
一、有些报纸处理读者来信的工作人员太少,如大公报在开始时只有两位(主要的工作还是由一个人负担的),文汇报只有一位,后来虽然增加了,但在应付读者访问,处理稿件的繁忙事务中还是觉得应接不暇,因此便没有时间来考虑问题,拟具计划,甚至连作总结的时间也抽不出来。由于人力的限制,便发生了以下一连串的问题。
二、编辑改稿时粗枝大叶地删改,致有与事实不完全相符的现象发生。如解放日报在处理浦东恶霸吴鹤林虐杀其妻案把“审判”误为“重审”,“诱奸”误为“强奸”,引起法院方面的不满。个别记者在采访中不够虚心,对所举事实抓不住要害,或者提得片面,对缺点错误产生的背景原因缺乏分析,致有时不能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
三、对读者不信任,怀疑批评是否百分之百正确,而自己又不能派出更多的工作同志出去调查。这样过分谨慎的结果,便是大事不敢批评,小事多批评。
四、与各机关缺少经常的联系,不了解其在某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以致刊出的批评不能击中要害,发生隔靴搔痒的现象。
五、检查工作做得不够,通常发出的信件有统计,是否有答复,便没有检查,也没有及时督促。对于被批评机构的工作有无改进,也不清楚。
六、个别报纸不能坚持批评,主观上认为应予公开发表的信件,常因对方意见而改变。
七、报纸共同的感觉是处理稿件陷于被动,读者来什么稿件就登什么稿件,编者还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环绕着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主动地向读者组织稿件,使重点批评和一般性的批评很好配合起来。例如政府在号召群众做好冬防工作以及各界热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时,报纸上的反映是抽象的,空洞的,对于纠正偏向错误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够。
八、九月份以后,各报所收到读者来信逐渐减少,这除了因为情况逐步好转,市民疑难问题思想顾虑逐渐解决,以及批评并未逐步扩大转到深入与经常方面,以致来稿较少以外,主要应当说是我们上述的这种抗拒批评的态度以及报纸工作人员所作的启发读者联系读者的努力不够,乃是最重要的原因。很显然的,我们必须突破这个环节,工作才能深入及坚持下去。
今后改进的道路
批评和自我批评运动正在不断开展之中,且已获得了普遍的重视。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双方所发生的缺点,都产生在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是可以克服的,而且是必须克服的。为了把报纸上展开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向前推进一步,我们认为必须注意作到下列几点:
一、必须加强各报编委对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领导。一般地说,各报编辑部的负责人对于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比较清楚,更了解全面,而部分编辑同志则由于水平与工作性质的限制,常常不能掌握全面的情况,因而在进行批评时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击中要害,甚至发生偏差。工作同志必须主动的加强与各机关团体的联系,参加各种座谈会,了解各该机关的情况以及当前的工作中心,批评稿件必须密切结合当前的中心工作,否则就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读者来信的编者必须由过去被动的应付琐碎小事的圈子里脱身出来,灵活运用读者小组与通讯网,转到主动地去组织读者的稿件。读者的来稿常常是跟着报纸版面上所表现的方向走的,有的报纸因为批评公用事业的稿件多,读者批评水电交通的稿件就雪片飞来,有的报纸因为刊载医药卫生的解答较多,读者来信便大部限于问病问药。琐屑小事并非是毫无价值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它是大问题表现出来的一面,如果能从许多表面上看来是琐屑的小问题中间,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并结合起当前的中心工作,在报纸上发表出来,一定能为读者欢迎,而且容易把群众从琐事提高到大问题上去,从他们的经验水平提高到原则上去。编者应主动掌握各个时期的工作中心,调整版面,而不能等待读者来信,再来决定中心内容。
三、必须理解:在报纸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因此报纸的批评必须贯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与不良倾向作持久的坚决的斗争。对于某些机关的某些工作人员的含糊推诿,必须追根究底,不正确的态度必须纠正,拖延不理应加批评,必要的时候应该与领导方面取得联系,加速事件的解决,或者在报纸上予以公布(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批评)。批评、检讨和改进工作是不可分的过程,有了批评和检讨还是不够,必须追究被批评者有没有改进工作。为了进行经常的有效的努力,各报处理读者来信的人力必须加强。
四、为了有领导地有计划地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必须负起推动和实际领导的任务。各报读者来信的编者过去对新闻出版处的期望很大,但因我们本身力量的薄弱以及对这一工作的重视还有不够,具体帮助不多,因此除了在开始展开的一个阶段曾有所努力外,大部分的时间是听任各报自己摸索的。这是造成批评和自我批评运动自流的原因之一。今后我们必须审慎研究各报读者来信版的内容和工作方法,从中区别出正确的和不妥当的部分,然后综合归纳为原则性的结论,再结合当前的中心工作,指导各报进一步地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运动。
五、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民最重要的中心工作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各报在宣传报道上已经做了一部分工作,但还不够深入,距离家喻户晓的程度还差得很远,而表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的还未密切配合。必须认识到抗美援朝是一个长期的运动,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好或者不好,关系着人民根本的最大的利益。各报读者来信编者应该把重心放在这一工作上面,各报负责人及全体工作人员也应以此为中心,组织读者的稿件,通过群众来检查各方面的抗美援朝的具体的实际工作,指出其缺点,纠正其错误,与一切有害于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思想行动作斗争,才能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更向前提高一步。
(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


第6版()
专栏:

  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走对了方向
  ——它面向群众面向农村获得了初步成功
  傅白芦
 成立这样一个出版社!
去年全国出版会议开过以后,湖南出席会议的代表回到长沙,便开始酝酿成立一个通俗读物的出版机构。这种酝酿,是完全适合时宜,适合需要的。
当时,长沙的一部分私营印刷业已经没有“翻版书”的生意可做,一般的私营书店也都处在营业不振的苦闷状态之中;而广大的群众,却正迫切需要有益于他们的通俗书刊,他们几乎是“饥不择食”。有一家旧书店编印了一本错误百出的《工农读本》,竟也销行了十万册以上。两相对比,这就启发了人们:通俗出版社的出路是广阔的。
怎样成立呢?私营书店在人力和资金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和困难,而且还夹杂着或多或少的具有封建意识的地域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带头人。这时,新湖南报、大众报、湖南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就决定投资来支持这个事业。这样,就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具体领导下,团结大家,进行了筹备工作。到一月十日,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正式成立。
出版社预定筹集股金一亿,分成一千股,每股十万元。使得每个小书店都有参加的机会。因之长沙七十家私营书店中,就有五十二家参加了。
没有编辑,怎么办?
出版社成立了,就得出书,但到处都闹“编辑荒”,一时很难找到专人负责编辑工作,怎么办呢?
第一个办法:与报社紧密合作,特别是与大众报。报社已经有了一批现成的力量,这批力量除了对付报纸工作以外,还有一些可以用到出版社来。现在,大众报已为出版社有计划的主编一套“大众必读”,出了两种,付印的有三种。
第二个办法:争取有关机关的帮助。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和省农民协会合编的《土地改革读本》,已交由出版社出版,湖南军区政治部编的《民兵课本》也已付印。省文教厅、农林厅、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湖南分会和几个文工团都在为出版社准备材料。
第三个办法:编选工人、农民的作品;团结旧艺人、旧小说家进行创作。
除了这些办法之外,总的方面还成立了编审工作委员会。
采取与报社紧密合作,争取各有关机关帮助等办法,大体解决了编写的问题,编写出来的读物,并能够适合当前广大群众的需要。
出什么?该怎样出?
今天,新区群众中,什么地方,什么人是最迫切需要通俗读物的呢?广大农村中的农民。这就肯定:出版社必须真正面向农村。
新区农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呢?在他们宽广的兴趣中,最主要的还是通俗的政治读物,时事教育读物,特别是和他们血肉相连的土地改革运动、生产运动的有关读物(通俗文艺也需要,但还不是迫切需要的)。这样,我们就决定:出版物的比例中,读本必须占有百分之二十,一般政治时事读物必须占有百分之三十五,应用文百分之十,通俗文艺(包括各种文艺形式)占百分之三十五。(编者按:还应该出版一些农副业生产知识的读物和医药卫生知识的读物。)
该怎样出呢?根据自己的力量,针对这些个需要,便采取“宁可少出一些种类,但要多销一些册数”的作法。多销,这就必须是为群众所喜爱,为群众所需要的。这样做,更可以避免盲目出版的现象,也不致积压冷货,囤死资金。
印出的书,还必须使农民容易看,消化得了,携带方便,更要紧的是买得起。这就肯定:字要大(现在是用四号或老五号正楷),本儿要薄而小(一般是五十开本,顶多不超过四十面),价钱要便宜(已出书中,一册的最高价为七百元)。
怎样把书发出去?
书出来以后,怎样使他到达读者的手里呢?办法之一,是交邮局发行,由出版社直接联系。经理部门工作同志作过一些调查和了解的工作,决定要对边远县、书业不发达的县多下功夫。成绩证明:仅三万人口的湘西道县城,九十本试销书寄到邮局,一个下午便卖光了。单是邮局系统,每册书至少要承销一万五千册。
对于私营书店是用各种办法鼓励畅销,在折扣上是公私兼顾;怕卖不出,可以先选一批书试销;怕卖不完,可以退书。现在,长沙市的私营书店,几乎全部是把通俗读物出版社的书籍摆在窗橱中的显著地位。事实也证明:没有什么存货可以退回,这些书不但可以销出,而且也可以销完。
在城市中,还有一些小书贩也拿了这些通俗读物,到许多偏僻小巷去叫卖,这就更能深入群众。
通俗读物的发行工作,同样是一件群众工作,不做好它,通俗读物就还只“通俗”一半。
走对了方向,就有成绩!
出版社成立,还刚满一百天。到四月十八日止,已出了九种通俗读物和一册《惩治反革命条例》,总发行数为五十六万五千册。其中宣传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的,有《土地改革读本》一、二、三册(已销三十三万册),《生产发家四字经》(已销四万册),《湖南农业四劳模》(已销两万册);宣传婚姻法的有《婚姻自由歌》(已销四万册);宣传时事的,有《两个世界》(已销二万五千册),《美帝怎样利用日本》(已销二万册),《苏联也有原子弹》(已销二万册)。《惩治反革命条例》也已销七万册。
读者(特别是农民)是喜爱通俗读物的。出版社新书的广告一在大众报登出来,报社就收到不少请代买新书的信。各地邮局给出版社写信说:“这些书很受群众欢迎,我们销书的成绩非常好!”
尽管资金是如此短少,人力是如此不足,但因为走对了方向,能和群众的需要紧紧结合,肯多想办法,所以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一些成绩。
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是这样充满着信心前进,现在正为争取今年全年出书七十种到八十种,发行三百五十万册到四百万册而努力工作。


第6版()
专栏:

  陕西长安杜曲区区乡干部阅读调查
四月十九日西安群众日报以《区乡干部迫切需要文化食粮》为题,发表了一篇长安县杜曲区区乡干部对书刊意见的调查报道。报道说明最近在该区曾举行一次座谈会,参加的有区乡干部二十二人,他们对阅读以及没有阅读的书刊有如下的意见:
甲、想看,但还没有看到的书刊
(一)作农村工作的经验和办法;
(二)解释政策的通俗小册子;
(三)时事问题解答的;
(四)帮助改造思想的;
(五)有关建立革命人生观的;
(六)通俗解释革命理论的小册子(如《实践论》);
(七)人民志愿军英勇打仗的故事;
(八)生产模范、劳动英雄的故事;
(九)破除迷信的科学常识和故事;
(十)通俗解释新婚姻法有啥好处的小册子;
(十一)鼓励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和参加生产的读物(如男女共同生产的,妇女中的学习、工作、生产模范等);
(十二)教育村干部的教材和方法;
(十三)有图有字的连环故事画、卫生画;
(十四)秦腔、郿鄠剧本、歌曲集子;
(十五)通俗的帮助学习的刊物(如像学习初级版那样的东西。)
乙、对已看到的书报杂志的意见
一、喜欢看的:(一)陕西日报;(二)宣传员手册;(三)政策学习资料(只见了第一辑)。
二、有意见的:(一)群众日报还太深。(二)《西北文艺》和《学习》文章长且深,看不懂。(三)对《卫生通讯》的意见:认为很需要,但缺点是总结、布告、指示登的太多,卫生常识介绍的太少。
这一区的区乡干部文化水平有多高呢?全数五十四人,其中初中程度的(有初步阅读能力的)三十七人,高小十二人,初小一人,高中和粗识字的各二人。这就是说,初中程度的干部约占全体区乡干部的百分之七十。他们的学习情绪都很高,对书刊的要求异常迫切,但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书,而且“在乡下也买不到书,进城不容易,到了城里又不知买什么书好。”
这一篇报道指出:“在书刊的所有读者对象中,区乡干部是个十分广大的对象,据统计:陕西一省区乡干部即达六万余人,可是如以西北五省计算,数目当不会在十五万以下可。是如此广大的读者中,大多数阅读能力很低,虽然他们迫切的需要精神食粮,今天却没有什么东西可读。我们给他们的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不能使他们满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报道根据以上情况,提出如下的意见:一、写文章的同志应该面向这个读者层,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他们多写一点东西,对这个读者对象应有足够的重视。二、发行工作者也应该重视农村,分出相当的力量把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需要而现在已经有了的各种通俗读物送到农村去。三、在报纸刊物上加强书刊介绍和评论工作,首先应介绍一些他们急切需要的,对他们学习有帮助而又通俗易懂的东西,以便于区乡干部选择购买。四、县区领导干部,应根据农村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广大区乡干部学习。
这一篇报道指出了一部分地区区乡干部对读物的意见,这些意见是很值得重视的。我们以为各地方的人民出版社和其他出版社都应该依照地方干部及广大群众的需要,有计划地切实努力于地方性的各种通俗读物的出版,并应切实调查已出版的各种通俗读物是否能发行到区乡中去,是否适合于读者的需要。


第6版()
专栏:

  北京市三个人民文化教育馆阅读调查
最近我们曾经向北京市第二、第四和第五等三个人民文化教育馆进行了一次阅读情况的调查。这三个文教馆的读者成份大体是这样:第二文教馆(商业区的前门)读者主要是店员和儿童;第四文教馆(小型工商业区域的东琉璃厂)的读者主要是店员,它的巡回阅览站的读者主要是手工业工人;第五文教馆(住宅区的东四牌楼七条)的读者,以儿童占多数,它的巡回阅览站的读者大致也是一些小型工厂的工人。
三个文教馆的阅读情况一致反映了读者对连环图画的爱好。连环图画的阅读者约占全部阅览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读者也差不多一致地感到连环图画的内容单调,认为“老一套的农民翻身的故事”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其次,在连环图画的编绘技术上,也指出故事性简单、连贯性不够、艺术性不高等缺点。据文教馆工作同志反映:有些读者说某些连环图画《画得人不像人》,《故事没有情节》,《看了不够味儿》;他们往往不断追问工作人员:“还有好的没有?”在连环图画中最受欢迎的是大众图画出版社的《新儿女英雄传》、《鸡毛信》、《工人张飞虎》、《侯哥弹和他的少年队》等,这些书不但儿童们爱看,成年的人也争着看。一些电影故事连环图画也很受读者欢迎,可惜出的还太少。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连环图画也是太少,其中较受欢迎的是《朝鲜人民游击队》、《朝鲜一兵》等。《美帝侵华史》还不能为一般读者所接受,主要原因是它用一幅图表现一个历史事件,而读者因为还不熟悉历史,因此不能领悟。
在文艺读物中,《新儿女英雄传》受到普遍的欢迎;《人民文艺丛书》据第二、第四文教馆说,也有很多读者借阅,但没有具体指明哪些书名。第五文教馆比较明确地指出,除了“新儿女英雄传”外,借得多的有《吕梁英雄传》、《李家庄的变迁》、《一架弹花机》。有些书如《刘巧团圆》、《王贵与李香香》等曾经受到读者爱好,但现在借的较少,据他们了解,原因也是“看腻了”。第二文教馆工作同志们说:解放军的战斗故事和战斗英雄的故事很有吸引力,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部队的英勇战绩成为读者爱好的中心,但以这一类故事写成的文艺小说还是太少。三个文教馆一致反映:曲艺和剧本的阅读者都比较少。
对于社会科学书籍,读者借阅的很多,但都嫌太深,感到消化不了。第二文教馆的读者要求能多出版一些比《大众哲学》更浅的社会科学书籍。通俗性的自然科学书籍也同样受到欢迎,特别是通俗的医药卫生读物。第二文教馆的读者借阅通俗工艺书籍的很多。读者还要求多出一些科学性连环图画。
时事读物也是受到读者欢迎的,但真正通俗性的太少。第二文教馆读者希望有些解释法令,政策的通俗书籍出版,尤其是阐明工商业政策的书。
从这一局部的阅读调查中,不难看出这一部分读者对于出版物的选择是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情况相适应的。以翻身农民的故事为内容的连环图画与文艺小说不能完全满足城市人民的阅读兴趣,他们需要更多的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关连的出版物,这原因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了抓紧一定的读者对象进行适合于他们要求的宣传教育,是通俗性出版物应该走上的一条道路。其次,从这些读者意见中也明确地反映了通俗化的另一些要求——要尽可能把语言用得通俗一点,把道理讲得通俗一点,题目不要太大,内容一定要具体。


第6版()
专栏:出版动态

  出版动态
两本新出的关于西藏的书
关于西藏的书,除了一九五○年三月新华书店出版的一本《待解放的西藏》外,最近又有两本新书出版。人民出版社本年二月版《进军西藏》(定价乙,二七○○元)主要编集了报刊上关于解放西藏的伟大进军的报道,记录下这一伟大进军与雪山、冰河、原始森林和高原生活搏斗的英雄业绩,以及由于这一伟大进军促起的藏族人民和汉藏关系的历史变化。世界知识社本月贡献了另一本新书:刘贯一编著的《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简史》(定价四二○○元)。它就自一二六○年到一九五○年各个历史阶段,叙述了帝国主义者(主要为英美帝国主义)对西藏一贯侵略的史实,也指出了西藏人民是极其爱护祖国的,即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方面,也有过非常光荣的斗争史实。
期刊报道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
在我国工人阶级爱国主义的劳动热情下,出现了无数创造发明的范例,为国家节省了千百万亿的资金。各工业刊物应该重视和传播这些发明和经验。《工业技术通讯》第四期登载了煤矿工业中“水压扇风机”的发明,和炼钢用电炉顶新的砌造法的创造性成功,在电业中,保障电机安全的“瓦斯继电器”已能够自行制造。《煤》月刊第十期登载某煤矿修复了被国民党破坏了的“水洗机”,并研究改进,提高了产量质量,全年可为国家节省二百四十九亿元的资金。《机械工人》第四期登载车辆厂工人李志侬创造自动装置,增加生产量七倍多。机械厂工人王义昆改进车螺丝用的刀具,节省工时好几倍,并减少了废品。《电世界》五卷二期转载闵咏川教授等修理三相汞池整流管成功,节省了国家的大批外汇。青年学生吴凯申创制钢丝录音机,质量超过美国出品,价格便宜四分之三。《华北纺织》一卷二期报道工人马根奎等创制铣制织布机中的牵手铜瓦的自动机,提高效率十倍。
《华北人民》的第二期
第二期《华北人民》已于四月二十五日出版,这一期该刊根据读者意见,在通俗化上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文章压短了,图画加多了,大部文稿都有图画配合。在宣传时事方面,着重了镇压反革命的宣传。另外还有用曲艺和诗词来写的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的稿件。华北农民曾经长期受日寇的蹂躏,唤起他们对日寇仇恨的回忆,一定能加强他们对抗美援朝运动的认识。
封面封底画,大概因为印刷欠精的原故,人物面部显得愁眉苦脸,不能表现劳动人民的健康愉快的感情,这是应当改进的。
山西日报对于不重视抗美援朝运动的批评
山西省一部分地区的领导机关对抗美援朝运动的领导不加重视,山西日报在本月十四日发表社论“谁要稍稍忽视抗美援朝运动,谁就要在政治上犯极大的错误”,批评了榆次县委和长治地委不重视领导抗美援朝运动的错误,并指出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敌情观念,或者严重地存在着轻敌麻痹思想”;“思想上背着经验主义的包袱,以为中心工作只能强调一个,叫做尖锐明确”;“满足工作中某些小小的成就。以为只要注意并满足群众眼前的狭隘的利益,就自认为群众观点很强”。八天之后,报纸上发表了长治地委和榆次县委的检讨,从思想上纠正了这个错误。
农民们的来信
新湖南报近来逐渐增多地收到了许多农民中的来稿和来信,四月十六日该报以重要的篇幅发表了这些来稿和来信的综合材料,其中生动地反映了土地改革以后农民生产情绪的提高,和想各种办法克服生产中的困难的情形。这些材料中反映出“目前农村雇工和借贷关系没有展开,各阶层情绪还有些不安。……中南军政委员会春耕生产十大政策发布后,有些地方作了深入的宣传,思想顾虑也就解除了些。”但“农村各阶层思想顾虑没有完全打消,因此益阳二区白鹿铺乡农民刘宗科建议各地区乡干部,要深入广泛地宣传各项政策。”这些材料是很有价值的,新湖南报在这一天发表了短评,表示“欢迎农民来信”,号召“重视农民的意见”。
中南区的农民读物
中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用图画说明中南军政委员会春耕生产十大政策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销行到农村去,可以把画临摹在墙壁或黑板报上,能起更广泛的宣传影响。
中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种《中南农民》半月刊的杂志,本月十六日创刊,这是专门办给农村的干部和农民看的,内容有时事、有政策法令解释、有农民政治课本、有工作指导、有生产知识、英雄模范介绍、问题解答以及文艺和画页,都是切合农民需要的。创刊号中以春耕生产为中心,用各种形式宣传了春耕生产十大政策和农业生产经验。
另外,华南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一种《华南新农村》杂志(双旬刊),但内容还不够通俗。


第6版()
专栏:

  文通书局对《怎样防疫》一书的检讨与处理编辑同志:
你报四月十五日读者编者栏李欣同志对本店出版的《怎样防疫》一书的批评,使我们感到万分惭愧。本书是于一九四八年发行初版,一九五○年再版审查时,以为有关这一类医学卫生的专门著述,不会涉及政治上的错误,便拿来再版。这种严重的疏忽,揭露了本店缺乏认真与负责的精神,经检讨后,绝对努力根除这种粗枝大叶的作风,建立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服务态度。兹将处理办法决定如下:
(一)全部存书停止发售(截至四月十八日见报日止结存二千九百五十七册)。
(二)已售出各书,亦分别要求同业及读者的协助设法予以收回。
(三)著者已去国外,无法通知其本人检讨,本书将另请专家修订。
(四)本店将全部出版物进行彻底的审查,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交通书局上海分局启 四月十九日
编者按:交通书局所作的检讨和决定的处理办法应该受到表扬。它在给我们这封信里,还附了它给同业的一个通启,要求同业将未售的书一律停止发售;对已售的书,也希望通知读者退回该局掉换,无论同业或读者掉换,所有往返寄费全由该局负担。这种彻底负责的精神是值得一切犯有同类错误的出版家仿效的。同时,我们也接到李欣同志四月二十日自武邑县来信,告诉我们:他在天津某一书店买的二百本书,已于四月十八日由该书店全部收回,并退还书价。诚恳接受批评并很快地加以处理,这家经售书店也是应该受到称许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