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共山西屯留县委会对苗翘事件的检讨编辑同志:
各地读者对屯留苗翘事件(见本报四月十二日三版)所提出的意见都是很好的,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苗翘事件的意义,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对于这一问题曾召开三次县委会议,进行检讨。兹将我们的检查结果写出来,热望各地读者继续对我们提出批评意见,以教育我们自己和全党。
屯留县是老区。反动地主崔成庄所以敢于逞凶杀害农民,是与我们在土地改革及战争结束后产生的轻敌麻痹思想分不开的。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我们县领导上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因此看不见反革命分子的存在与活动。过去已发生二十余起不法地主向农民反攻的破坏活动,并发现很多反动谣言,但我们对此熟视无睹,未给反动分子以严厉的镇压。这样,在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地主向农民反攻的气焰。第二、过去在执行镇压反革命政策中,存在着“宽大无边”和镇压不及时的偏向。二十余起地主反攻事件中,经政府处理的仅五件,并且处理得极不严肃。例如城关不法地主申胖孩毒死了翻身农民王元林的两口猪,并强夺了王元林门前地基一块。经王元林告发后,政府只判了申胖孩三个月徒刑了事。申胖孩回去便讽刺王元林的妻子说:“政府不是你爹,你白告我一状,连根猪毛也没赔给你。”苗翘事件从发生到捕案,拖拉了一百多天,这中间县委认真的督促检查是很不够的。第三、过去县委对人民武装、公安、司法等工作的领导不够。整风以前,公安、武装部门机构很不健全,但县委并未及时注意整顿和加强。因此,这些部门便长时间不能在镇压反革命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四、县委过去对党内外干部及群众的教育很差,使广大干部及群众失去应有的政治警觉性。有人说:“地主在土地改革后都变了成份。在老区地主还敢反攻?统一战线就是和地主讲团结!”这就给了不法地主以反攻的可乘之机。
我们应该深刻接受苗翘事件血的教训,彻底击退不法地主反攻,镇压反革命活动。我们要进行下列各项工作:一、全县要普遍对李福昌全家举行追悼,组织农民控诉不法地主的反攻行为和美帝国主义的罪行,发动群众镇压各种反革命活动,取缔会道门,加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深入抗美援朝运动。二、县区各机关干部专门抽出一星期的学习时间(每天两小时)学习“稷山事件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山西日报社论)、“为什么必须坚决镇压反革命”(人民日报社论)、“严厉制裁不法地主的反攻”(山西日报社论),以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保守国家机密的决定等文件,清算干部中的麻痹思想,提高政治警觉性。(编者按:应当同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及彭真同志关于镇压反革命和惩治反革命条例问题的报告。)三、加强对公安、司法、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并适当地调整干部,严格地整顿公安部队。四、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对苗翘事件中违法失职和丧失革命立场的党员干部进行严格检查和处理,以便教育犯错误者本人和全党。 中共山西屯留县委会


第3版()
专栏:

  屯留五区中共区委会、区政府对苗翘事件的检讨编辑同志:
我们是存在着极严重的麻痹思想的。去年六月,我区苗翘村村长杨仁合偏袒地主吊打李福昌老婆的事件发生后,我们仅仅认为这是一个作风问题,因此对杨仁合只进行了不应侵犯人权的教育,并没有指出其丧失革命立场的严重错误。但是该村支部警觉性很高,与杨仁合的这种错误行为进行了斗争。在李福昌全家被害后,村支部感到事情可疑,便向区委会报告。但区委会却是简单地答复:“可能是中毒,也可能是瘟疫。你们(指村干部)一方面要向群众宣传防止瘟疫,另一方面要监视地主的活动。”并没有当成一个问题来研究。因此区委会在建议区政府派人去了解,和向县委报告后,就以为事情已告结束。在县里逮捕了崔成庄后,我们还没有认识这是地主向农民反攻的反革命事件。
从上述事实看,我们区委会、区政府领导上的麻痹思想是极为严重的。我们对反动地主崔成庄的不法行为,没有加以丝毫制止和镇压,对村长杨仁合的丧失革命立场行为,也未给以适当的教育和处分,以致发生了这一血的惨案。
其次,农民李福昌全家中毒后,我们没有积极调查、研究和治疗。这说明我区全体干部不但没有一点应有的政治嗅觉,就是群众观点也是很薄弱的。在工作作风上表现了严重的官僚主义。
现在,我们全体区干部对这一问题已作了严格的批判与检讨,一致表示要记取这一血的教训:一、在全体区干部中加强政治时事学习,彻底清算轻敌麻痹思想。二、在各村支部中加强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的宣传,并结合苗翘事件和稷山事件来教育每个党员,要他们记取这一血的教训,消除太平观念,提高警惕性和斗争意志。三、以基点村为中心召开追悼李福昌大会,加强时事政治宣传,启发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发动群众自觉地起来积极参加抗美援朝爱国运动,协助政府严厉镇压反革命活动和不法地主的反攻,保卫祖国和保卫翻身果实。
屯留五区中共区委会、区政府全体干部
(编者按:这一事件中的违法失职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处理。希望屯留五区区委会和区政府继续进行深入检讨,改进自己的工作。)


第3版()
专栏:

  人民解放军篮排球竞赛大会在北京举行
朱总司令聂代总参谋长等参加大会揭幕式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为迎接“五四”全国篮、排球竞赛大会,与进一步开展部队体育运动,于十九日起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一年篮、排球竞赛大会,预定二十三日结束。参加这次竞赛大会的有各大军区和各野战军、海军、空军、各特种部队、公安部队、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属机关等十三个单位,计有男子篮球队十二个队,男子排球队七个队,女子篮球队六个队,女子排球队四个队。
大会于十九日上午十时举行揭幕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萧华副主任和各特种部队首长均亲临参加。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并向全体参加竞赛的篮、排球队队员们讲话。他指示:“人民解放军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和军事训练,掌握各种现代作战技术,使步兵与各技术兵种紧密协同,掌握各兵种联合作战的艺术与高度发挥作战中的组织性、机动性、连续性和艰苦性,需要广大指挥员与战斗员有健康的身体,因此,部队必须展开体育运动。”他继称:“我们的体育运动,要多多利用部队组织严密这个优良条件,进行集体的体育活动,使之具有群众性。我们的体育活动,应适合于战斗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凡是适合这种需要的体育活动,要多多学习,大胆创造。”他最后指出:“我们的体育运动,应发扬团结进步的精神,提倡革命竞赛,反对锦标主义。”
揭幕式于十一时结束后,即正式开始举行竞赛。(新华社)(附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篮排球竞赛大会运动员入场式
解放军画报社杨振亚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篮排球竞赛大会上,朱总司令、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和萧华副主任,检阅运动员的雄壮队伍。解放军画报社林杨摄


第3版()
专栏:

  语文课本里的爱国主义内容
答江山野先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登载江山野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加强语文课的爱国主义内容》,是批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的(包括初中的五册,高中的六册)。我们很欢迎并且很重视这种批评。我们读了江山野先生的文章,经过讨论,觉得有些地方批评得很对,应该接受,有些地方似乎把怎么样加强爱国主义内容这个问题看得太机械了,太狭隘了,有说明一下的必要。
首先我们承认江先生提出的语文课必须加强爱国主义的内容,这个原则是完全对的。爱国主义的内容应该包括祖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其创造,祖国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学遗产,祖国的大自然,歌颂祖国新人物、新事物的文章,这个意见,我们也同意。而且,我们的编辑工作就是按照这样的意图来计划来进行的。可是意图只是个预定的目标,要具体实现这个意图,必须考虑一些有关的问题。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选取的教材怎么样跟目标配合,教材的题材跟主题的关系怎么样,文学遗产在中学阶段怎么样接受,必须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才能够实现原来的意图。
语文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祖国语文规律的理解、掌握、运用的能力。爱国主义的教育,就语文科说,必须通过语文教育来进行。语文科离开了语文教育而空言爱国主义的教育,那是不能想像的。爱国主义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历史科、地理科、政治科跟其他社会科学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自然科学来进行。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上,各学科各按本科的性质来“分工”,各自担任本科的特定的任务。语文科决非其他各科的“综合”。语文课本必须是“语文”课本。把历史科、地理科、政治科跟其他学科的有关爱国主义的教材选出一些来,拚凑成语文课本,那是不应该的。
因此,语文科的爱国主义的教材要在表现这个主题的许多文章当中“审慎选择,一方面求其内容充实,有血有肉,思想的发展正确而且精密,一方面求其文字跟口语一致,真实而且生动”(初中语文课本编辑大意);同时还要“注意到适合学生的程度,让他们领会得到,消化得了”(同上)。这样的教材才能够完成语文教育的任务,才能够从而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歌颂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文章,歌颂祖国大自然的文章,歌颂新中国“这一伟大历史时代的开端和中国人民的胜利”的文章,诚如江先生说的,数量很不少。可是,根据前面说的选材标准,要从那些文章选出适合高中或者初中某一年级程度的教材,而且是语文教材,就不免大费踌躇。语文教材的选择不能不严守一定的标准。语文课本跟《爱国主义文集》《历史故事集》该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东西。
选材既然不容易,是不是可以由编者按照需要自己来写呢?写这么几篇或者可以,一般的说可就不可以。中学语文课本的作用在使学生阅读各种文章的范例。所谓范例,不但指不同的体裁,也指不同的风格。由少数几个人来写,风格就决不能多种多样。让学生老是读少数几个人写的文章,那是不应该的。语文课本的材料必须“选”,必须依照标准从许多书籍、报纸、杂志里去“选”。我们限于学力和经验,选材的范围不够广,选出的材料不够多,去取的决定不够精当,致使语文课本有许多缺点。我们愿意努力改正这些缺点。我们热切地希望江先生和全国语文教师给我们帮助,遇见合乎选材标准的文章,随时告诉我们。
主题是通过题材来表现的。表现爱国主义的主题,可以凭借多种多样的题材。语文科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就题材作分析,研究它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这样的分析研究是语文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项目。假如忽略了这个项目,不能就题材发掘主题,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江先生说:“要使爱祖国的精神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整个课本之中。”贯穿这条“红线”是课本编辑上应该注意的;可是发掘这条“红线”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歌颂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一个主题。江先生认为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关这个主题的文章只有《毛主席和工人》跟《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两篇,另外有一篇是写《毛主席的话》的。其实,有关这个主题的决不止这两篇。随便举一篇来作例子。第四册第九课是束为写的《第一次收获》,写翻身农民对于毛主席的感激、热爱、崇敬,让人读了非常感动。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用毛主席的言行做题材,可是写了翻身农民的生活,从这上头引出劳动人民对于毛主席的热爱。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得加以分析研究,不能够光就它的题材,尤其不能够光就它的题目,就判定这篇文章跟歌颂我们伟大领袖的主题无关。江先生的文章里单从课文的题材和题目上来辨识,开列了几个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就加上“数量少”“只有几篇”“寥寥数篇”的断语,这种表面的机械的看法是不很妥当的。我们曾经接到师范大学附中二部一位教师的来信,对于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提出批评,说那一册里关于爱国主义的材料太少了,只有第四课《新爱国主义》一篇。那位教师的看法跟江先生相似。在这儿,我们愿意提出主题和题材的问题来,请求教师们考虑。
爱国主义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共同纲领文化教育政策规定的“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公德,这些个都是爱国主义的内容,都是编选语文教材的时候应该依据的准绳。我们编辑这一套课本,曾经顾到这一点,尽可能搜集表现这些主题思想的各种各样的文章。我们的了解是:爱国主义是个总题,这些个就是总题下的子目。因为它是子目不是总题,就把它划开,认为跟爱国主义无关,这种狭隘的看法也是不很妥当的。
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学遗产太丰富了。怎么样扼要地介绍给中学生,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处理得好,是应该检讨的。谢谢江先生提出这个意见,我们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更好地处理。我国文学遗产中大部分作品使用的语言跟今天我们使用的语言距离很大(即使是白话作品,古白话跟现代口语也有距离,选择的时候很费工夫,好容易选定了,还得作详细的注释),这是阻碍我们自由地选取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因素。初中阶段不学文言,这是公认的原则。初中语文课本就很难选入古人的作品。高中阶段开始学习一些文言。既然是开始,学的一定很浅易。选材的时候,为了顾到学习程度,就不能不受若干限制。“我们历史上有多少伟大的诗人,创造了多少美丽的诗歌”,不错。问题在怎么样从其中挑选出一些篇章,学生凭了初学文言的能力能够了解欣赏的,拿来编入课本。我们曾经看过苏联学校里和我国中学相当年级的文学读本。那些读本选录了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我们的课本可不能这么办,我们有语言文字上的障碍。
这是一个问题。怎么样解决,值得研究。江先生提出了“重述”跟“介绍”的方法。我们认为重述的文章不能算是文学作品;介绍只能帮助欣赏文学作品,读介绍的文章不等于欣赏文学作品。解决这个问题的适当办法该是什么呢?我们热切地希望研究我国古代文学的同志们,中学语文教师们,大家共同研究,展开讨论。——江先生又提出了文学史的研究。在中学阶段,过去曾经设过文学史的科目,编过文学史的课本。学生没有读过好多文学作品,空学文学史,结果只知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建安七子”“初唐四杰”一堆名词,没有什么旁的成绩。江先生又提出了“有系统的介绍”。这个办法过去也曾经行过,商务、中华都出版过按文学史系统来编选的高中国文课本。现在如果再来编选,观点立场固然应该改变,但是那种像历史博物馆似的把历代作品罗列起来的“系统”,就教学的效果上说,仍然是可以怀疑的。
我们的课本选的翻译文章比较多,江先生指出这是个缺点。我们在编辑的时候曾经注意到这一点,也有别人提出过。这是应该改正的。我们准备另外选一些材料来调换一部分翻译文章。在改编完成以前,原来的课本还得供应一段时期。我们请求教师们教学翻译文章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行分析研究要跟我国的情况联系,掌握主题要跟思想教育联系。例如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三课《辽尼亚和他的祖母》,是从苏联作家格洛斯曼的《人民是不朽的》里节选的。写的虽然是苏联的事物,但是其中热爱祖国憎恶敌人的主题,让学生分析体会之后,同样地能够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其次,翻译的文章,在语汇上,句法上,表现方法上,有许多跟我国语文习惯不同的,教学的时候应该提出来比较研究。有的可以吸收过来,丰富我们的语文资料。有的应该加以说明,按照我国语文习惯就该怎么样说。这种研究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是有益的。再其次,江先生指出的“写外国事物的文章”,我们认为应该跟翻译文章区别开来。选入这些文章都有一定的目的,教学的时候请教师们给学生指点。例如初中语文课本选了《罗伯逊》、《美国的黑人》(第一册)、《注文津的海战》、《在北极》、《在雅尔达》(第二册)、《最幸福的人》(第四册)等等,假如不光是读读所写的故事,还能仔细体会各篇的涵义,那就不会因为写的是外国事物,就减少了通过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
最后,附带谈一谈江先生指出的关于《游雁宕山记》《黄河上打冰》《群众在哪里》三篇教材的问题。
江先生举出《游雁宕山记》的最后一句《余见四山云雨凄迷,不能不为明晨忧也》,《黄河上打冰》里引谢灵运的诗《北风劲且哀》,认为运用《忧》《哀》两个词儿《带有哀伤的情感》。这个看法,我们不能同意。看见云雨凄迷,恐怕影响明晨的游览,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何尝带有哀伤的情感?《北风劲且哀》的《哀》也不是悲哀的意思,读了全文就可以领会。《游雁宕山记》是从《徐霞客游记》里节选的,《黄河上打冰》是从《老残游记》里节选的。这两部书是我国的文学名著,节选这两篇正是想把这两部书介绍给学生,让他们“窥豹一斑”。我们不能看见《忧》《哀》两个词儿就说“带有哀伤的情感”,更不能把这两篇看做“庸俗无聊的写景文”。
《群众在哪里》是从《中国青年》第二十九期选来的。编者曾经和作者吴一铿同志商量过,并且经过作者加以修改。这个剧本的主题是指斥某些知识分子口口声声要深入群众,要做群众工作,可是接触了群众之后,遇到一些具体事实跟自己的利益抵触,就推开了群众,忽视了群众利益。这个剧本上演的效果很好。选来做语文教材,可以揭露知识分子的缺点,收到教育的效果。我们收到很多对于语文课本提出的意见,还没收到说这个剧本不适宜做教材的。江先生认为“会有不好的作用”,这是我们想不到的。我们重新把这个剧本仔细研究,看不出如江先生说的“它用大半篇幅描写农民的脏与青年学生的嫌脏”。江先生认为这个剧本“正面表现农民的勤劳、勇敢和其他优秀品质是不够的”。我们的看法刚刚相反,读完这个剧本,对于农民余淑清肃然起敬,丝毫也没有“脏”的感觉。
和江先生不同的意见就是这些个,提出来请江先生指教。


第3版()
专栏:

  中共临汝县委关于抗美援朝运动的总结
中共许昌地委办公室
抗美援朝运动改变了工作面貌
河南省许昌专区临汝县抗美援朝爱国运动,自去年十一月开始,四个半月来,已有显著成绩。部分干部的疲蹋消极情绪和想“换班回家”的思想,已基本得到解决;干部、群众怕三次世界大战,怕原子弹的盲目恐美和崇美的思想,也得到根本改变。同时谣言平息,地主恶霸低头,群情高涨,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在抗美援朝的爱国思想基础上,广大群众喊出:“不再当亡国奴”,“决不当孬种”的口号。全县农民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田保饭碗”的爱国高潮;七天内即有二千余名青年群众要求参加志愿军;青年学生也纷纷申请要求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各地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夫参军的模范事例。全县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群众卷入了运动高潮。
目前运动已进入更深入的阶段,现正在各阶层群众中订立反美爱国公约及开展爱国增产竞赛。全县农民纷纷订立爱国增产计划。爱国增产竞赛,已由劳动模范到群众逐步展开,个别村庄已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投入生产竞赛运动。在这一运动的推动下,全县植棉面积超过去年百分之三十七(由十四万六千亩增加到二十万亩);过去锄麦不普遍的习惯也已改变,目前除晚麦外,已普遍锄过一遍至二遍,个别锄过三遍。有些妇女历来没有参加农业劳动,现在也参加了,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妇女下地干活“骚气”的封建意识。今年“三八”节全县有九万四千五百名妇女分头参加了集会,控诉了日寇及美国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的暴行,举行了游行示威。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已大大提高。农民知道了增产一成就是抗美援朝的道理,把各种生产均称为抗美援朝,由此今年再增产一成的号召,已变为广大人民的实际行动;个别的互助组提出要增产二成;一等劳动模范许牛娃制定了耕三余一的增产计划。
在反美爱国运动中,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文化运动的新高潮。广大农民翻身后,学文化已成为他们迫切的要求。目前全县已有二万五千三百七十五名男女群众(工人、农民、市民)自愿地投入识字运动。小学学生在去年两万五千名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六十二岁的老大娘与小孩子也订立学习计划。个别群众展开了夫妻学习竞赛。翻了身的农民不仅要求学文化,而且还要求娱乐活动,“三八”节仅一区即有五百五十名妇女投入了文娱活动;有十六名四十五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也参加了扭秧歌、扮旱船等文化娱乐。现在新华书店中农民需要的书籍已供不应求,农民识字课本已发行到三万一千多份,尚不够用。
运动开展的过程和主要经验
运动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底,为思想教育和实际行动阶段。
第二阶段:从二月中旬至今,把运动更深入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增产竞赛和订立爱国公约,使运动进入正常化。
主要经验,有下面几点:
一、先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地武装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再自下而上地展开群众诉苦运动,这是消除一切糊涂思想,纠正干部和群众和平麻痹思想的主要关键,也是运动开展的第一关。在运动前,该县干部和群众思想是异常混乱的。不少老干部在朝鲜战争第一阶段是思想麻痹,满不在乎。有些新干部在美国侵朝军队在仁川登陆后,盲目恐美,因而不敢宣传形势,怕群众思想波动。坚决的准备跟着共产党走,不坚决的表示消极。知识分子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亲美教育较深,由盲目的崇美变成了严重的恐美病,朝鲜战争进入新阶段后,他们保持中立观望态度。农民是恐慌害怕,情绪不安。因此扭转干部、群众思想是个重大问题,成为一切工作开展的着手点。其具体方法是开干部会、训练班,各种代表会、座谈会(现县区召开各种代表会、座谈会八十三次,参加会者计达一七一五○人,其中有重复参加会议的)。具体进行办法:先由领导上讲目前形势,分析情况,启发控诉日寇、蒋介石匪帮、美帝国主义的罪行,开展诉苦运动。在此基础上,大家自由争论,暴露和解决糊涂思想,最后表示态度,组织反美爱国的实际行动,贯彻当前具体工作。其中突出经验是:发动全体干部投入诉苦,再由干部带头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诉苦运动。在发展上是由男人到妇女,由干部到群众,由成人到儿童普遍展开,从此扭转了干部认为群众已翻身“忘了本”诉不起苦来,和群众认为诉苦丢人等思想。干部经过诉苦后,情绪由消极变为积极,当时在县府直属的二百零三名干部中,申请参军与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即达一百五十三人。群众诉苦后喊出:“不再当亡国奴”、“决不当孬种”的呼声,纷纷要求参军复仇。妇女经过了诉苦后,提出了报名送子送夫参军及踊跃捐款慰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县妇女共捐款七、四七三、一○○元,物资五三、三○六件,慰问信一、四七三封。通过了诉苦,树立了干部群众仇美思想,但恐美崇美思想在部分干部中依然残存着,又通过了世界两大阵营对比,特别是通过农民和干部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对比,解除了恐美思想,增强了自己的胜利信心。由荣誉军人和退伍军人讲战斗故事,作用更大。农民与知识分子盲目的恐美崇美思想,在控诉中也基本上得到解决。
二、与具体工作结合进行,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一切工作原动力,推动一切工作前进。如在颁发土地证时的反复辟的斗争中,农民控诉了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抓壮丁,要粮逼款,造成农民被迫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的痛苦,农民们说:“过去只知道穷根在蒋介石身上,谁知道总根还在美国身上。”大大启发了群众的反美情绪。
三、运动所以能如此广泛深入地开展,是由于上级党的指导正确,领导重视,全党动手。这是运动开展最基本的一环。自从去年十一月后,从县委本身首先是明确了抗美援朝的时事宣传,是党的中心工作之一,是各种工作的推动机。因此县委召开了各种会议,进行思想动员。该县县长、县委书记、区长、区委书记亲自帮助五十多个一、二等劳动模范订抗美爱国增产计划,并帮助发起增产竞赛。自去年十一月起到现在,仅县委书记、县长、宣传部长、区委书记、区长等三十人中即作过五百四十次时事报告。
四、要经常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扫除运动中的思想障碍。因为某些干部对抗美援朝是一个长期的斗争任务认识不足,因而随着形势好转,又有松一口气的思想产生,如认为“形势不紧了,美国来不了啦”、“不能天天搞抗美爱国运动”、“下边工作多,无时间贯彻”等。中共县委会发觉此问题后,首先作了检讨,统一了认识;又在二月底和三月初召开了部门会和扩大干部会,区亦召开了乡干部会,将运动作了总结和布置,抗美运动遂进入了一个深入的阶段。
五、建立机构,统一领导,组成千军万马的宣传大军。去冬该县自上而下成立了区乡宣传委员会,统一领导宣传组织,并印发了各种宣传品一万五千份,以作宣传队伍口头宣传的依据,统一了宣传内容。
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由于干部知识少,理论与文化水平低,故全党的抗美爱国思想还距离要求甚远,因此继续不断地武装干部的思想,应成为领导干部的一个经常工作。
二、运动中虽建立了党的宣传员,但数量上和作用上尚落在运动要求之后,今后必须通过运动,努力扩大宣传员数量,提高宣传员质量。
三、须有一些较通俗的宣传材料。目前是区以上干部学习材料看不完,群众性宣传教材则不够用。
四、爱国增产竞赛虽已由点向面展开,但必须防止发生形式主义偏向。
(摘自长江日报)


第3版()
专栏:

东旺庄抗旱种棉
周学孟 画
孟晓梦 编
(十二)全村各个互助组很快地都活跃起来;棉花播种工作随即热烈展开。
(十三)这时候,有些人就把干土铲去,在湿土上点籽,再从别处挖湿土盖上;也有人用一半干籽,一半湿籽,斜挖坑撒点,都出了苗。
(十四)王山他们这一组,因为种得早,别人播种时,他们已锄了头遍。只是天太旱,苗儿皱皱的,像个烂豆瓣。大家一瞧,害怕回了苗(苗又萎缩的意思)。
(十五)王山急忙召集互助组开会,讨论如何浇水保苗。为了保住地中水分,他们就研究出用小铁棍在根旁斜插几个小孔眼,再用壶灌水的办法来浇水保苗。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