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复制印染工业向前发展的道路
  俞鲤庭
“希望政府统筹全局,实行计划生产”,这是今天复制印染部门企业家们的共同要求。这一要求说明了目前在复制印染业中,存在着盲目生产的现象,而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我们中国有近代化的棉纺复制工业与印染工业,不过三十年左右历史。三十年来,复制业与印染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首先是工厂的分布,集中在沿海口岸:业别 厂家 地点 上海 天津 青岛 广州 其他地区 全国总计印染工业 二四·七 一八·八 九·二 —— 四七·三 一○○·○针织工业 三八·五 —— —— 五四·六 六·九 一○○·○
  论近代化设备,则更明显地集中于上述口岸的工厂中:例如
甲、印染设备:设备地区 上海 天津 青岛 其他地区 全国总计精元机 六四·一 一九·○ 五·○ 二·九 一○○·○纳夫妥机 七七·四 三·○ 一三·○ 六·六 一○○·○印花机 七七·八 五·○ 一○·○ 七·二 一○○·○浸练釜 八○·○ 二·七 四·五 一二·八 一○○·○染槽 三四·三 一九·七 五·五 四○·五 一○○·○
乙、电力针织设备:设备地区 上海 广州 天津 其他地区 全国总计汤姆生机 六二·五 二六·八 七·六 三·一 一○○·○台麦鲁机 六七·○ —— 二八·二 四·八 一○○·○双面机 七二·○ 一八·二 七·○ 二·八 一○○·○
论生产能力,则与原料供应及市场需要脱节的。全国复制印染会议估计印染业如配齐辅助机器设备,全国全年的最高生产能力,可以达到目前全国全年所产布匹(连手工织布在内)的百分之二百四十。换句话说,印染的能力超过坯布的供应量二·四倍。如果除开手工织布,其余按其中百分之六十需要机器漂染计算,全国须漂染的布匹,仅达全国最高漂染能力五分之一强。这就是说,我们的印染业,就其主要设备而言,已经是大大超过了需要了。复制业的情况也大致相似,例如手帕、针织品、毛巾、被毯等,也已达到过剩与饱和的状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态?这从工厂分布与机器设备两项可以看出,绝非解放以后所造成,而是中国有近代印染业与复制业以来就造成了的。从这里也可看出半殖民地经济对于国家危害性之大。
另一方面,由于复制业与印染业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可以比较简单,容易发展,在过去十几年通货膨胀假性繁荣期间,一般地就从手工式的生产和分散经营的基础上盲目发展起来。结果大部分复制业与印染业厂家具有先天的缺点设备不齐全机械不成套操作方法,至今仍然处于半机械半手工的状态中,零星制造,分散经营,而且因其有季节性,也从未全部开工。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形成力量单薄,基础不实,盲目生产与产销脱节,所以无论在生产方面,经营方面,都不能不造成一些特殊困难和缺点。这种困难和缺点,在物价趋于稳定,虚假购买力消失,真实购买力尚待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就益发突出。此外,如针织工业,有很大一部分成品要依赖外销,它们的命运,可以说,主要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是操在外国商人的手上,一旦外销受阻停滞,困难也就无可避免。这些事实说明了长期寄生在和服务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工业,是怎样与中国人民的需要相脱节。我们企业家之所以提出希望,实行计划生产,正是从痛苦的经验中得出来的教训。
要实行计划生产,就必须克服目前存在着的盲目现象。这就要配合市场的需要,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生产计划。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我们现在开动着的印染和复制设备,在供应市场的需要上已经达到了饱和点。那么,我们的生产方针,暂时还只能够也只应该以维持现状为主。今天如果要增加生产,即等于盲目的恢复和盲目的发展。某些地区要求将停工的工厂一般地立时恢复起来,认为只要“现在自愿复工承接加工工作,可以考虑其实际情况予以帮助”,某些地区正拟新设印染和复制工厂,或是从国外购入新的机器,这些都是盲目的。盲目恢复与盲目发展绝不是发展生产,而是制造困难。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应当防止突击式的加工,没有预见季节性的需要,急来抱佛脚,形成有时加班赶做,有时停工解雇等等不正常现象,或是不计算原物料的需要量,事前没有计划,临时需要就临时抢购抢订,造成市场紊乱,这同样是盲目的。必须克服这些现象,才能使复制印染工业逐步走上计划生产的道路。全国复制印染会议计算了产销情况之后所订出的生产计划,各地区应当坚决付之实施,以避免一面开工一面关厂的盲目现象之再产生。
当然,制订了生产计划,还不等于困难的解决。解决企业中的困难,还必须改善我们的经营管理。在这一方面:政府自然可以统筹全局在公私兼顾的原则下尽可能协助企业家克服困难,最近政府召开各种专业会议,调整工商业,正是协助企业家克服困难的具体措施。但在我们的企业家中间,却也有将调整工商业的会议看成单纯的政府给以加工定货的会议,这是不恰当的。政府为了维持生产和协助私营厂商解决困难,在必需的条件下,国营企业可加工定货一部分。但是加工定货之后,国营企业也必须能销售出去,不然就无法继续进行加工定货。因此要扩大加工定货,势必要扩大销售范围,这就要影响到私营商业。为了照顾私营商业,陈云主任在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曾说,“国营贸易机关所设的零售店和百货公司,其数量以能够稳定零售市场价格,制止投机和商人挠乱市场为限度”,所以加工定货的数字不能不顾实际,任意增加,目前国家财经状况才开始好转,收支才接近平衡,各行各业大量的加工定货,就会影响到财政收支的平衡与物价的稳定。
因此克服我们企业中的困难,不能只是要求政府的帮助,主要的应该由企业家本身负责努力改善经营和管理。
这就需要:
第一,组织联营。由于复制印染工业大多是小型工厂,以及半手工业生产方式的作坊,设备不全,技术较差,更有必要来组织联营。联营是使分散经营改变为联合经营的方式。分散经营的力量小,一旦联合起来就能增加力量。东北上海已开始这样做,并已收到了一定效果。青岛印染业也已决定先从联购染料着手,逐步走向联合经营,联合推销。
联营的主要目的,是集中力量,解决困难,使中国的复制印染业,从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走向近代化工业的道路,它既不是垄断居奇的机构,也不是造成依赖的机构,而是改善经营的机构。因此一方面应当防止将联营的机构用以垄断市场,抬价居奇,以大吃小。各地无妨按照实际情况,组织一个或几个联营机构,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脚踏两头船的投机者,他们将开动的好机器仍归自己单独经营,而将未开的坏机器,参加联营,请求贷款,恢复生产,将责任加到政府身上。我们应当反对这两种情况,因为那不是为了改善经营,克服困难,而是为了投机取利,嫁祸于人。我们也应当支持真正以自愿为原则的联营机构,给以一切的便利和帮助,使它们能逐步走上正常经营。
第二,要精打细算,按照经营标准办事。全国复制印染业的大小厂家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机构臃肿,冗员充斥,开支浩繁,成本高昂。天津一家染厂中,全部职工一百六十人中,工人仅九十人,职员占七十人!上海私营针织厂中,有这样的现象,某厂全部主要的机器共四十八台,雇佣工人四十四人,而职员竟达二十一人!其中包括经理、副经理、厂长、会计各一人,出纳一人之外,又加司库一人,还有营业员一人,厨师二人!技师及助理技师占四人。栈务员之外,又有助理栈务员,事务员,收发员,名目之多,令人咋舌。如此经营管理,当然只能是在通货膨胀投机风行的状态之下发展起来的,是极不正常的。现在物价稳定,就需要精打细算,合理经营。全国复制印染会议已拟订了印染工业与针织工业的初步经营标准草案。这一份草案缜密地规定了以中等印染工厂与针织工厂为标准的“四定”——定料、定员、定质、定量——为今后精打细算,改善管理,改正粗制滥造,正确掌握成本计算,打下了初步基础,指出了经营管理的方向,从此已有照章办事的可能,将现有的工作提高一步。我们应为达到经营标准所规定的限度而努力。
第三,在公营工厂中应成立工厂管委会,在私营工厂中应成立劳资协商会议。劳资协商会议在少数私营染织业中成立以来,已显出它的成绩。上海华丰染织厂劳资协商保本生产的例子,上海新光内衣厂精简节约的例子,都是生动而有效的典型。这些例子说明了只要能根据劳资两利的原则,从改进生产出发,互相尊重,互相照顾,求得劳资团结,就可能克服困难,争取好转。各地复制印染业一部分虽已成立劳资协商会议,但多数工厂仍未设立,凡未建立劳资协商会议的,都应及时建立,以解决目前还存在的劳资问题,建立新的劳资关系。
第四,需要加强和健全同业公会。在全国复制印染会议中可以看出来,同业与同业公会的关系,在多数地区中是不够密切的。这就使同一地区内,厂与厂之间的经验无从交流,难以改进工作,并使下情不能上达,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对于私营工厂实际情况了解的困难,要想帮助也感无从下手。对于单位众多经营分散的复制印染业,加强与健全同业公会,尤有必要。同业公会应对厂家起组织和辅导的作用,帮助和督促同业改进生产,改善管理,尊守和执行共同的决议,推动工作,对政府是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使行政与厂家能上下通气,便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要能够克服盲目生产,改善经营管理,复制和印染业目前存在着的困难,是不难逐步克服的。复制和印染业都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业之一,随着国家财经状况的逐步好转,它无疑义地也将获得逐步的好转。它的发展的前途是肯定的。


第5版()
专栏:

  橡胶工业的现状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季崇威

橡胶工业在中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几经兴衰,演变到现在,全国已有五百四十三家工厂(包括少数手工生产工场),三万四千余名职工,拥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这是一个发展迅速,但却带着若干弱点和病态的新兴民族工业。
橡胶工业有几个特点:第一、橡胶制品的种类繁复,用途广大,从交通用的轮胎、工矿用的胶带、滚筒、水管、气管,到日常消费用的胶鞋、雨衣,以至医疗卫生、文教体育用品,到处都是它服务的范围。拿国内橡胶工业现有的制品来说,粗略统计,即达二百余种,而且正配合着各方面的需要,一天天增加着。第二、橡胶工业是综合性的化学工业,其中若干产品(如汽车、飞机的轮胎)的制造需要复杂的机器设备和比较高度的生产技术,但一般的日常消费用品(如胶鞋、文具等)所需的设备和技术却较简易,因此造成了若干小型工厂甚至手工作坊孕育滋长的条件。第三、橡胶工业的原料虽大部仰赖国外输入,但因过去主要原料生橡胶的价格比较低廉,所以在生产成品中所占比率不大(根据胶价业已上涨的本年五月间的统计,上海工厂布面胶鞋成本中,生胶所占比率不到百分之二十,力车外胎更仅占百分之十四左右)。直接工资在成本中所占比率亦小(胶鞋、车胎等制品直接工资在成本总额中所占比率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各项成本根据技术、劳动条件及配料、品质的不同,伸缩性颇大,制造厂家易于获得丰厚的利润。第四、橡胶工业制品中,包括若干军用品如胶鞋等,常有大量定货,过去定货的对象和时间不甚均衡,往往集中于某时某地,而刺激了当时当地的橡胶工业“盲目”扩张。订货完成后又趋于萎缩。
由于这些特点,所以形成了橡胶工业在客观环境顺利时易于迅速蓬勃发展的条件。例如上海橡胶工业抗战前仅有二十二家,职工人数五、五四一人,碾胶机一五九部,每月轧胶能力为七六三·二吨。抗战期中虽产销衰退,大厂停顿,但小厂应时而起,厂数反增为三十三户,碾胶机为一九一台,每月轧胶能力为九一六·八吨,而职工人数则减为二、八八五人。抗战胜利后,因国民党低价外汇政策的刺激,家数突增至一○三户,职工人数一五、七○四人,碾胶机四九五台,轧胶能力每月增至二、○七七吨。解放后虽然遭受海口封锁、匪机轰炸、市场减缩等困难,但厂数设备及生产能力还是续有增加,到一九五○年五月止,厂数增到一七五户,碾胶机五二八部,每月最高轧胶能力达二、五三四·九六吨,职工人数则减为一三、二七六人。
解放后橡胶工业的发展重心渐向北移。如果说抗战胜利后一个阶段是上海橡胶工业的黄金时代,则解放后一个阶段却是天津和东北橡胶工业的黄金时代了。天津私营橡胶工厂在一九四九年一年中增设了三十三个新厂,恢复了八个旧厂,增加了工人六六七人。(现有公私营橡胶工厂八十六家,职工四、三八二名,碾胶机二七一台,每月轧胶能力一、一○三吨)。产量也逐月增加,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到一九五○年三月一年中,天津各橡胶厂共产胶鞋三百九十五万双,自由车外胎五十九万二千条,而一九四七年全年仅产胶鞋七○万双,自由车外胎二十三万八千四百余条。
东北橡胶工业在沦陷时期仅有三十余厂(内二十一厂在沈阳),都为日人经营,直到八·一五后,才开设了有碾胶机设备的民营工厂十余家,但业务困难,每年只能开工四个月。东北解放后,橡胶制品需要激增,原料来源较畅,新厂陆续添设,一九四九年六月已增至七十余家,一九四九年秋后新厂更似雨后春笋,迄一九五○年五月,仅沈阳一地,已达二六五家(内国营十一厂,私营二五四厂),但除国营厂外,私营厂规模甚小,百分之七十都是手工业。
华北东北橡胶工业解放后的蓬勃发展是由于交通恢复,工矿修建及土改后农村购买力提高,市场扩大的结果。过去橡胶工业集中上海,现渐分布到这些重要工业城市,这是一种合理的发展趋向。但发展太快,也就带着浓厚的投机性和盲目性,扩充不必要的设备,造成若干产品(特别是胶鞋,力车胎等易于制造的产品)生产能力的过剩。且新厂大都资金薄弱,设备简陋,技术低下,甚至有以煤球炉,汽油桶充硫化器的,以致制品质劣不能耐用,不仅浪费原料,堕失信誉,而且自相挤轧,一遇挫折,即无法支持,如沈阳二百余家私营制胶鞋工厂,最近就因削价竞销,不敷成本而大部停顿。
重庆的橡胶厂,数月前亦因接到军区的大量定货而盲目扩充设备,招添工人,结果定货做完,即陷于生产能力过剩,无法处置的窘境。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过去各地橡胶工业的发展是不正常不平衡的。在地域的分布上,全国所有橡胶工厂,都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广州、沈阳等六七个沿海都市,其比重占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工厂的规模,大部分是小型的。产品性质,多以消费的生活资料为主,除国营厂制造交通工矿用品较多外,私营厂大半集中在日用品的生产上,如一九四九年全国国私营橡胶厂生产总值中,胶鞋一项即占百分之七四,力车胎占百分之二○·五,其他制品只占百分之五·五。应用于制造鞋类的橡胶原料,要占到生胶消耗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苏联和英美等国橡胶工业的重心都置于轮胎的制造,而我国则迄今仅有五家工厂能制汽车轮胎,其设备且以小型尺寸的为主,不合实际需要,尚待改进。

中国橡胶工业过去的发展既然孕含着许多弱点和病态,今天也就必然会遭遇若干的困难,目前主要的困难是市场和原料问题。
市场方面的问题是购买力无法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矛盾。由于过去无计划扩充而造成的庞大生产能力,在几种消费资料的产品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据最近统计:全国胶鞋的最高生产能力每月共达一千二百余万双,而一九四九年的平均月产量不过四百万双,估计今后一年内平均的月需量亦不会超过五百万双;那就是说:有三分之二制造胶鞋的设备目前不能利用。全国力车外胎的生产能力月达六十四万六千余条,一九四九年平均月产量只有二十九万七千余条,估计最近平均月需量,不会超过三十万条;亦有一半以上的设备暂时不能利用。即以工矿运输传动胶带和汽车轮胎论,除东北、津、青生产率较高外,上海方面亦因滞销影响生产。目前一般橡胶制品在全国范围内还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现象,销路呆滞,影响所及,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这使上海、广州、重庆几个地区的橡胶工业,特别觉得困难。如上海的橡胶厂就经常只能利用其最大生产能力的三成左右,其每月最高轧胶能力是二、五三四·九六吨,实际上消耗生胶量最高的一年一九四八年平均每月为一、○三八吨,一九四九年平均每月为六五○吨,今年一至五月则平均仅耗六○三吨,五月份虽增至七四三吨,亦仅占全部轧胶能力的二九·三%,约合一九四八年生胶消耗量的七成,而生产能力能利用到这个程度,主要还是由于政府定货来维持的。
产能与销量的不平衡,跟着就引起设备和劳动力的过剩,减产停工,资金不易周转,生产成本增高或部分亏蚀等现象,这是目前多数地区橡胶工业所感到的最大困难。
另一个重大的困难是原料的供应与价格问题。廉价的生橡胶原料本是过去刺激橡胶工业畸形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但中国胶料及化学配料向赖国外输入,本年南洋产地胶市因英美帝国主义的垄断搜购,供不应求,四月间三号烟胶每磅市价从叻币六角六分节节上涨,到八月初已涨达叻币一元二角多,因此国内市价亦跟随上涨。其他化学配料如碳黑,锌气粉,促进剂等市价亦有上涨,且来源不畅。这就直接增加了制造成本;而橡胶制品的市价,则因受滞销的限制无法按成本比例上升。但即使如此,橡胶制品最近的市价波动仍超过一般物价,价格的昂贵,转而削弱购买力,使制品市场更为萎缩。所以目前橡胶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已形成对全国橡胶工业严重的威胁。

主要原料的不能自给,是当前中国橡胶工业最基本的弱点和困难,生橡胶及一部分化学配料完全依赖进口,不仅平时须消耗巨额外汇,在国际局势紧张时,来源供应更有中断之虞。所以我们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采取各种办法来克服这一困难。
在橡胶工业原料中,有一部分国内已能生产,其余亦都具有能自行生产的条件,如化学配料的硫黄,氧化锌,碳酸钙,碳酸镁,石腊等现在已可自给;碳黑促进剂,防老剂等亦能自制,但质量方面尚待进一步的努力。生橡胶在海南岛有少量出产,新疆的橡胶草亦有培植希望,人造橡胶的资源(粮食天然气等)中国很丰富。今后应该在培植天然橡胶(海南岛的巴西胶树及西南的印度榕树),推广含胶草本藤本植物(新疆的青胶蒲公英,西南的大叶鹿角果,鸟头果等)及人造橡胶的制造等多方面分头并进。这几件工作都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切实大力去做,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收到成绩的。在胶料未能做到完全自给之前,我们一方面应该尽量采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国产原料,同时更要尽量设法节约进口原料,如利用废旧橡胶制造再生胶,禁制透明胶质的用品,减低日用消费品的含胶量等,这都是必要的措施。
为配合国防需要和工矿、农业的发展,今后公私营橡胶厂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向生产资料的制造发展。例如,扩充大型汽车轮胎设备,制造飞机及工矿用胶带、胶管等,对医疗卫生、文教体育等用品,亦应配合需要,替代外货;同时并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上积极改进。对胶鞋等日用品的生产,则应做到价廉物美,力求大众化,以开辟广大的农村市场。
根据目前原料供应的情况,及最近一、二年内交通、工矿建设和民生日用等方面的需要,橡胶工业现在还只能采取一般的维持,重点的整理恢复,限制盲目扩充,逐步走向计划生产的生产方针。为避免盲目生产,达到产销平衡的目的,必须引导各地橡胶工业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在这次全国橡胶工业会议中,已对各种主要橡胶制品的需要量作了切实的估计,订定全国各区的生产计划,分交各地橡胶工业执行,这一计划虽然还是初步的,不太精确的轮廓,但它在指导生产,减少浪费,调节各地区产销关系,避免互相挤轧,以及推动橡胶工业走向计划生产等任务上,却具有重大的作用。
在公私关系上,橡胶工业需要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做到分工合作,统一定货,调剂市场,合理订价。公私营各厂间更要交流经验,公开技术,以改进品质,节省原物料,做到精简节约降低成本,提高整个橡胶工业的企业经营和技术水平。在经营方法上,一般私营工厂,特别是中小型厂,要摒弃过去的投机性,依赖性,努力于正当业务,并尽量采取联购原料,联销成品,分工联制等联营方式,用集体力量来解决问题,改善经营。
以上是橡胶工业为克服困难,稳步地准备将来的发展,所必须实施的方针。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进展,今后各种橡胶制品的需要必将与日俱增,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的前途是异常宽广的。但我们不能忘记,橡胶工业主要的原料迄今仍依赖国外进口,一切的繁荣和发展都缺乏可靠的条件;今后唯有努力摆脱对帝国主义经济的依赖,争取主要原料的完全自给,同时要努力于企业经营的改造与技术水准的提高,我们的橡胶工业才能具备稳步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
概括地说:在最近期间逐步做到原料自给与计划生产,这就是中国橡胶工业当前的出路和努力方向。


第5版()
专栏:

  一九五○年下半年度火柴、油脂、卷烟三业的生产计划
目前国营经济正朝着计划经济的方向进行,私营企业也希望由政府帮助它们逐渐走上有计划生产的道路。火柴、油脂、卷烟等业,已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所召开公私企业的专业会议,分别确定了本年下半年度的生产计划:
火柴(箱) 油脂(吨) 卷烟(箱)地区 (每月) 油 饼全国总计 48,780 64,000 226,350 900,000东北 5,840 ★ ★ 78,000华北 9,000 18,980 55,170 88,000华东 20,240 40,190 152,000 394,000中南 8,000 3,800 16,850 270,000西北 1,300 130 530 3,000西南 4,400 900 1,800 65,000内蒙 —— —— —— 2,000
★不包括在本计划之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