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可耻的失败
马凡陀
骗子放下笑脸,
强盗露出原形,
昨天刚说“不干涉他国内政”,
今天就进攻朝鲜人民!
 
过去这强盗还不抛头露面,
在中国、希腊、菲律宾……他借刀杀人;
如今他脱下面具,亲自出马,
露出那副穷凶极恶的原形。
 
送物资,运军火,派遣军事顾问,
用飞机,用大炮,动员海陆空军,
还命令英国、澳洲那些帮凶
一齐去屠杀一个遥远国家的和平人民!
 
朝鲜在东半球,你——美国在西半球,
太平洋把你们国土隔开两边,
你进攻朝鲜,你轰炸朝鲜,
就为这遥远的国家影响你的“安全”?
 
强盗露出原形,
希特勒借尸回魂:
杜鲁门、杜勒斯、詹逊……麦克阿瑟
——剃去小胡子,戴上黑眼镜。
 
但是英勇的朝鲜战士们
打破了侵略者的迷梦——
“三天内能把平壤占领,”
“不幸”的事实是第四天丢了汉城!
 
就是你——杜勒斯,
前不久爬进“三八线”的战壕,
看地图,打望远镜,点头摆脑,
今天夹起尾巴溜跑!
 
就是你——麦克阿瑟,
前不久坐飞机,前线去轰炸,
今天发出了假惺惺的尖叫:
“人道,人道,对被俘美军要人道……”
 
就是你们——你们这一大批
指挥烧杀妇孺平民的军事顾问,
你们抛下了车子,泅水而逃,
屁滚尿流,连行李也丢掉。
 
就是你们——杜鲁门、艾奇逊……
你们满以为一口可以把朝鲜吞下,
今天醒来,大事不好,
前方和后方司令部都乱成一团糟,
 
有的打消了周末休假,
有的离开了高尔夫球场,
有的还穿着宴会的礼服,
有的来不及脱下海滨的便装。
 
聚集在白宫盗窟里开会的这批东西,
不敢见记者,一个个从后门溜掉。
美联社说,前线气候不利于美军;
合众社说,前线败兵好像赛跑。
 
失败!失败!可耻的失败!
战争贩子们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宣布了血腥的罪状,
宣布了帝国主义的破产!


第5版()
专栏:

  五一前夕在德累斯顿
冯至
四月三十日下午四时,我们从柏林出发,坐汽车到德累斯顿去,准备参加那里五一节的群众大会。这条汽车大路不经过任何乡村,任何城市,也没有和它交插的道路,只是一直通到德累斯顿。这是纳粹时代的建筑,当时建筑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交通,倒不如说是为了侵略。一九三九年三月纳粹匪徒阴谋而无耻地占领了捷克全部,自然是从这里进军的;但他们作梦也不会想到,一九四五年五月柏林前线的苏军奉到斯大林的指令,抽出一部分坦克部队驰援陷入危机的捷克人民军,解放捷克首都布拉格,也是从这条路迅速赶到的。如今已经看不出多少战争的痕迹了,只有几座桥梁被炸毁,换上临时性的木桥,此外还偶尔有一两架破烂的机器躺在路旁,身上生满黄锈,没人理会。碧野里疏疏落落点缀着红瓦顶的房屋,平静而单调,我坐在车里只想着昨天看到的柏林。
我们是昨天下午从莫斯科飞到柏林的。莫斯科正是一连串的好天气,人们为了迎接五一,每座建筑都在被刷新,刷新了又被修饰,用文字,用旗帜,用列宁斯大林的像。玻璃窗都擦得亮亮的,克里姆宫的绿色瓦顶也打扫得一尘不染。但我们一到柏林,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没有太阳,气候比莫斯科还冷,走入市区,是惊人的冷静。几条往日最繁华的大街两旁不是烧剩下的墙壁,便是一片空场堆积着砖瓦。我们在台尔曼广场旁的旅馆门前下了车,招待我们的人指着广场对面一片废墟说,这就是当年希特勒发号施令的地方,也是他的葬身之所。可是当我们晚饭后到运输工会参加一个小规模的庆祝会时,情形就大不相同了。里边在欢呼,在歌唱,十几个劳动英雄在被表扬。我们从辽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的客人一走进大厅,便被他们团团围住。他们是运输工人,由于他们的工作是很容易连系到远方的。“向胜利的中国致敬!”“向毛泽东致敬!”呼喊不停,在各样的口号中也参杂着“向西欧拒运战争物资的运输工人致敬!”我们最受感动的,是两个青年从我们一来就跟在我们身边,“替我们问候中国青年!”重复了十几遍,最后我们走出门外,上了汽车,他们还隔着车窗叮咛嘱咐:“问候中国的青年!”
这是一个大的转变。街旁的那些瓦砾里掩埋了希特勒时代的罪恶,这里却充满了和平气氛,工人和青年充分表现出建设的热情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从运输工会回来的路上,同车的德国朋友问我:
“你对于柏林初步的印象怎样?”
“柏林破坏得太厉害了;德国的人民却大大地进步了,这证明统一社会党在领导上发生了很大的作用。”
“只要德国的人民进步了,能够列入以苏联为首的和平阵营,付与这么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他说话时用手指着街旁的废墟。
在这单调的汽车大路上我不住思索着昨晚的这段谈话,同车的一个德国青年向我们谈起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的新城还完好,旧城却大部分炸毁了,尤其是文化建筑的区域。这是在希特勒匪徒们眼看就要投降,苏军距离德累斯顿只有几公里时被美国的飞机在一夜里炸掉的,那夜正赶上从布莱斯劳退下来大批的难民,麇集在街旁和广场上,在轰炸中死伤了三十五万——”
“三万五千?”我不相信那个数目,我以为听错了,事实上也许是三万五千。
“三十五万!”他接着说下去,“这次轰炸是不必要的,因为德累斯顿眼看就要解放了。美国的飞机不只一次,每逢苏军临近一座文化上或工业上重要的城市,就先把它炸掉,不让一座城完好地落在苏军手里——人民的手里。同时也给苏军在解放那座城市后增加许多善后的困难。”
我立即想到苏军将要向日本宣战时,美国为什么要赶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这与轰炸德累斯顿形式上虽不完全相同,本质上却是由于同样的阴谋。
“我们姑且抛开德累斯顿不谈,因为那时的德累斯顿,还是纳粹德国的德累斯顿,不管美国的用心是对付敌人纳粹,还是对付盟友苏联,表面上还是说得下去的。至于捷克呢,它是被纳粹侵略的国家,多少捷克的爱国人士有的在国外盟国的军队中作战,有的在国内作坚强的反法西斯的斗争,而在眼看就快要解放的时期,它的重要的工厂,如斯廓达工厂,拔佳鞋厂,都遭受过美国飞机的轰炸。这是很显然的,这时美国的飞机绝不是在对付纳粹,却是对付自己的盟友了,它在为美国垄断资本家战后的市场着想,来毁灭捷克最重要的工业。”
“如今怎样了呢,”我说,“那些想毁灭他人来养肥自己的纳粹匪徒们已经埋葬在废墟中,东欧被他们侵略过的国家都在努力建设,向着社会主义突飞猛进。可怜美国的垄断资本家们却穷极无聊,一步步走上法西斯的死路。”
傍晚时到了德累斯顿。易北河北岸的新城果然完好,但是走过奥古斯特桥,旧城的一切建筑,文艺复兴体的王宫,巴洛克体的宽广的瓮城,以收藏古典绘图驰名的画廊都成为一片瓦砾。从前德累斯顿的游人往往要在那些地方消磨许多时间,如今我们只是坐着汽车迅速走过,所看到的是这里倒着一座石像,那里剩下一段颓垣。
我们到了工会招待所,和昨晚在运输工会里一样,又是一次热诚的欢迎。里边有工会干部,模范工人,自由德国青年歌咏队,新闻记者和政府里的负责人。大家一握手便像是多年未见面的朋友一般;彼此关心生活,关心建设,三言两语便谈到海南岛的解放,苏联对于德国人民的帮助,他们问我们的台湾西藏,我们问他们的西德和西柏林,再谈下去就谈到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刘副主席的“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
“这两篇文章,”一位社会统一党的重要干部向我们说,“已经是我们党里学习的重要文件。我们过去学习马列主义过于抽象,不连系实际,因此造成一九三三年惨痛的失败。这些文件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启发,给我们解决不少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德国的情况和中国是有类似的地方,西德的波恩傀儡政府不就等于蒋介石匪帮,美帝国主义过去所加之于中国的现在不是正加紧地加之于西德吗?于是我们表示,希望德国迅速统一,迅速把美帝国主义者赶出去,像我们把他们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一样。
和我们同来的波兰代表也沉痛而有力地说:“德国法西斯把全波兰的城市与建筑破坏了百分之八十五。但现在我可以告慰德国人民的,是波兰仍然存在。只要两国的劳动人民携了手,一切纷争都会消除了,更不必说战争了。”这使我想起斯大林的名言,“希特勒匪徒们来了又去了,德国人民和德国永久存在着”。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反动者们,好好听取这句话吧!
在这些人中间也有从西德来的,有的从纽仑堡,有的从萨尔区,他们受了西德工人的嘱托,来问候祖国的工人。是的,西德已经成了英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他们来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就是回到自由的祖国。西德的人民在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下苦难一天比一天加深。大城市商店的陈列窗里陈列着美国的商品,形成表面的繁荣,工人的失业数目却日渐增长,现在正从二百五十万升到三百万。不合理的现象到处都是,那位纽仑堡来的代表说出许多具体的事实:
皮鞋工厂里制造出来的皮鞋无处倾销,美国的皮鞋却充满了市面。
美国的乳酪大批运到德国,德国人无力购买,堆积在货房里都发霉腐烂了。政府在救济失业工人时却把这些腐烂的乳酪买下来发给失业的工人。工人领到手里问,“我们拿着这些乳酪有什么用呢?”回答是:“你们把它在市上卖掉,所得的钱不就等于救济金吗?”
并且美国的侦探小说和诲盗诲淫的电影在“教育”着西德的青年。正如在美国常常有儿童杀人案件发生一般,西德现在也常有青年秘密结社来干些图财害命的勾当了,因为演美国影片的电影场成了他们的学校,侦探小说成了他们的教科书。
这个纽仑堡人谈起话来是娓娓动听,西德人民在美帝国主义者奴役下的种种苦难使这欢乐的场面立即沉静下去。但他的语调并不永久是这样低沉,说到一个阶段时,他的精神忽然兴奋起来: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西德不能这样长久下去的,和平与民主的力量在滋长。我说一个中国人常爱说的比喻吧,美帝国主义是个纸老虎,一下雨这纸老虎就完了。现在我告诉你们,在西德已经快开始下雨了。”
说到这里,人民警察带进来一个客人,黑瘦的面貌,黑色的头发,穿着一身黑衣服,不会说德国话,经过翻译才知道是阿尔巴尼亚的代表,要到柏林去参加五一。
阿尔巴尼亚很不幸,没有得到好邻居,东边是美国傀儡保皇法西斯统制着的希腊,北边是美国间谍铁托集团所统制的南斯拉夫。因此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出入就受了很大的限制,这位阿尔巴尼亚的友人不得不绕很大的一个圈子才经过捷克才到了德累斯顿。对于他的意想不到的出现全场的主客表示出兴奋和感谢,于是都起来向他致敬,向他敬酒,他的脸上也显露出好像到了家了似的笑容。
在这晚会中,中间参杂着自由德国青年歌咏团的合唱,人人都为了明天的五一欢悦。明天从广州到柏林将有八万万人口在不同的城市和村庄,用不同的语言庆祝他们共同的五一,不会像从前,除去苏联外,这区域里的大部分人只是在反动政府的压制下,或是在监狱里度过他们的五一了。


第5版()
专栏:

  莫斯科——北京
维尔什尼 作 朱子奇 译
这首短歌,是今年春天,在莫斯科苏联艺术工作者大厦所举行的“庆祝中国解放晚会”上,许多苏联著名的艺术家们为中苏人民的友谊而歌唱的精采节目中之一。演唱者为世界闻名的大作曲家——斯大林文艺奖金的获得者莫拉特里。诗作者是名诗人维尔什尼。
当歌者唱完的时候,全场一千多男女艺术工作者热烈鼓掌,“比——斯!”(再来一个的意思)和“你唱得对!你唱得好!”的欢呼充满会场。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
永世的弟兄!
更巩固起两大民族一致的友情。
纯洁的人民并肩站起来!
纯洁的人民欢唱向前进!……
斯大林和毛泽东在听着我们,
听我们前进的步伐声!
听我们前进的步伐声!
 
莫斯科——北京!
莫斯科——北京!
前进,前进,人民在前进!
为光辉的劳动,
为持久的和平,
我们排列在自由的大旗下前进!

扬子江滔滔的流水声,
在伏尔加河奔腾!
中国人凝视着克里姆宫的红灯。
我们决不恐惧任何战争的雷鸣,
人民的意志就是最强大的雷鸣!
整个地球在赞美我们,
为我们的胜利歌颂!
为我们的胜利歌颂!
 
莫斯科——北京!
莫斯科——北京!……
前进,前进,人民在前进!
为光辉的劳动,
为持久的和平,
我们排列在自由的大旗下前进!

世上没有什么友情,
能团结相爱这般紧!
在我们的行列中充满了五月的欢腾。
这行走的大队是苏维埃联盟!
这无敌的大队是苏维埃联盟!
那并排前进的是新的中国,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莫斯科——北京!
莫斯科——北京!……
前进,前进,人民在前进!
为光辉的劳动,
为持久的和平,
我们排列在自由的大旗下前进!


第5版()
专栏:

  我们怎样排演工人集体创作的剧本
“搞好团结闹生产”
叶子
我们为了排演一个新华印刷厂工人集体创作的《搞好团结闹生产”,我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队——便有组织地下厂去了。
起初,我们对这工作没有信心,因为在看剧本的时候,就感到里面的问题很多,而最大的问题便是主要角色的心理转变过程不够。于是,我们决定先作修改剧本的工作。但我们都缺少创作经验,以我们的能力,是否能把这剧本修改好?是否能很好地表现工人呢?当时我们曾发生过疑虑。可是当我们下厂以后,这种疑虑逐渐地被打消了;信心也逐渐地增强起来。由于虚心向工人同志们学习,和他们做朋友,我们得到了他们的切实的帮助。
我们是怎样接近工人和同他们做朋友的呢?首先是我们抱着为他们当勤务员的态度,通过辅导工作,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这样才消除了他们对我们的顾忌。我们参加了一个星期的装订组的折页子工作。这工作虽然简单,但要达到工作熟练的程度,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熟练工人,平均一上午可以折两三千页,可是我们起初最多只能折五百页左右。这使我们对工人的技术钦佩起来,并因此引起了对他们尊敬的心情。
就这样,通过辅导工作和参加生产,我们渐渐地和工人同志熟悉起来了,并且做了很好的朋友。他们都十分坦白,热情,诚恳,虚心,爽直,他们这些优良品质,使我们很容易和他们做朋友,有时反觉得比和知识分子在一起痛快些。我们一闲下来就在一起谈心,所以虽是在短短的时期里面,使我们对于工人同志的家庭、生活以及在解放后翻身做主人翁的情感,和工人同志们的气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这对于我们创造角色,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同时,由于和工人同志做朋友,我们还发现了他们的创作才能。我们为了要修改剧本,曾预先开过一个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包括原来参加剧本创作的工人同志,还有参加过演出这个戏的一些工人同志。在这次会上,我搜集了一些意见,还从那些被描写在剧本里的工人口中得到了一些新的材料。我为了要描写他们早晨从家庭到工厂里来,以及在开始工作前的生活情况,曾费去两三天的功夫,每天早晨五点多钟便到工作室去搜集材料。从他们的谈话中,记录一些零碎的东西,然后再加以整理。但是,总也不能把那一场戏搞得很好。后来,我找到原来搞这剧本的两位同志。我把我的意图向他们说明了,还把写作内容拟订了一个大纲。他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我仅仅作了一个记录的工作,这段生活却写得很生动。我费了几天力气所写的东西,还不如这次的收获大。他们那种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生活内容,决不是我们不熟悉工人生活的人可以捉摸得到的。因此我想,一个搞创作的人如果能下厂和工人同志合作,虚心学习,反复研究,是不会写不出东西来的。这里有许多丰富的材料,从敌伪时期,到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再到解放以后,他们经过了很多的事件,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经验是十分丰富的。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性格。可惜工人同志限于时间及运用文字的能力,自己还不能完全掌握编剧的方法,所以由他们自己写剧本还有困难。我希望有经验的剧作家们能够下工厂去,与工人合作。那是一定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我们用这些方法把剧本修改好以后,又读给工人同志听。他们在分场上,语汇上,都提出许多修正意见。现在这个剧本确实生动多了,结构也紧密了,人物也有了性格。剧情的发展,思想情感的转变,也比较有了根据。这次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开会期间演出,得到了应有的效果。
在排演过程中,这次是顺利的,因为我们的导演和演员有了一些生活体验,所以在分析剧本和角色的时候,便不会那样空洞,或不知从何着手。虽然我们这次下厂同志,表演经验不多,甚至有的还没有上过舞台,可是对于角色的理解,却相当完整。演员用心学习了折页子和锁线的技术,在表演时也减少了困难。工人在工作时的气氛,也抓到一些。由于实际与工人接触,演员的心目中产生了人物的具体形象,也就便于传达人物的心理、感情,从而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
拿工人的创作来加工排演,这还是第一次的尝试。从实践中,我们认识了:提高是不能关起门来提高的;而是要在一定的基础上,从实际生活的学习中提高的。我们这次从辅导工作中进行普及工作,推广戏剧文化教育,更从工人同志的生活与工作中,吸取养料。使演员在表现工人生活思想感情方面,有了现实的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提高。无论在修改剧本方面,或表演方面都获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还要在这方面努力。我想,我们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收获的。


第5版()
专栏:

  对《金锁》问题的检讨
赵树理
“说说唱唱”第三第四两期上,发表了淑池一篇题名《金锁》的小说。作者对于农民作了不正确的描写。我在编辑的时候,没有接受其他编委的意见,来把可能改正的地方改正。以致发表出去之后,引出文艺界同人和其他读者好多意见。我收到这些反映后,曾在《文艺报》第十七期上作了检讨和辩护(题名《金锁发表前后》),但检讨得不够详尽,辩护得不够正确。我现在感觉有重新来检讨一下的必要。
一、对“检讨”的检讨
我在原来的检讨中,虽然也曾提到原作是“局部地从趣味出发,因而损害了对事物的选择和批判”,也曾提到这是作者的错误,可是只那么略略提到,轻轻放过,其原因是着重检讨自己,不愿多把错误向作者身上推。我在那时对原作的看法是这样的:
从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上看,也不过是“一个流浪的难民,流落在一家恶霸地主家里当长工。恶霸地主欠下他的工资不给,又用公家的粮食骗来了另外一个女难民,名义上是替他这个长工娶妻,实质上别有用心,后来因强奸不从,竟将男女一同治死。不料男的没有死去,投入解放军,最后把案情弄明了。”要是正正派派写,这个题材没有多大毛病(略有点公式化),可惜作者嫌它不足,故意把主角(长工)丑化了,又加上些除了色情再无其他的低级趣味部分来凑趣,竟弄得这篇东西局部地变了质。
这便是我原来对这篇小说的认识。原检讨中不足之处是没有把“对事物的选择”问题看成立场问题——以为对“金锁”本人的挖苦只是“语言”“口吻”的无选择。现在看来,这一点是非常不正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立场”问题。作者主观上是要替劳动人民说话的,可是因为生活、思想、感情与劳动人民有些脱离(虽然作者原来是农民家庭出身),因而就不能把劳动人民的事当做自己一家人的事来讲。例如:小说中一开始介绍了曹家的“驴宅”(这个词也有毛病,不应把宗族和阶级混为一谈)之后,接着便说“金锁这个人虽然也姓过曹,却不是‘驴’家的正支正派………”这就等于说:“这个忘八蛋与那一伙忘八蛋虽然都是忘八蛋,可是不同种”。这种口吻,贯注于全篇,使人读了不知道作者是站在那一方面说话。
二、对辩护的检讨
我的辩护中需要检讨之处甚多,现在先举两条重要的:
1、好多人指出这篇小说“是对劳动人民的侮辱”,我的辩护说“不是”。大家是对的,我是错误的。把恶霸地主和农民平列起来,一列地挑着眼用俏皮话骂下去,还能说不是侮辱劳动人民吗?
2、说“有些写农村的人………把一切农民理想化了,所以才选一篇比较现实的作品来作个参照”也是错的。指导我作这样辩护的思想是自己有个熟悉农村的包袱。当时收到的稿件中,“………翻身记”就有好几篇,可惜都好像新闻,看不出农村的生活,而看到《金锁》之后,觉着其中写到的事物有不少地方和我自己观念中已有的事物都相差不多,因此就说它是“比较现实的作品”,还要叫给别人作个参照。仔细一想:别人如果真的参照了这个讥讽农民的风格来写东西,不是都讥讽起农民来了吗?因为自己有了熟悉农村这个包袱,在感情上总觉着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作品讨厌;没有认识到,只有概念或千篇一律固然不好,但是写的人主观上诚诚恳恳的歌颂劳动人民,自己如果比人家多知道一点什么,应该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给人家作个参考,为什么要以为人家的作品“讨厌”呢?
三、对辩护的保留与保留中的检讨
我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作农村工作的人怎样对待破产后流入下流社会那一层人的问题。这一层人在有些经过土改的村子还是被歧视的。例如遇了红白大事,村里人都还以跟他们坐在一块吃饭为羞。我写“福贵”那时候,就是专为解决这个问题。“福贵”的前期遭遇并不比“金锁”好,假如只从“现象”上挖苦起来,恐怕要比“金锁”还难看。我在辩护中说,他们讲不起“骨头”只是说“讲不起”,并非说他“没有”;说“多少有点社会地位的人”才讲得起,指的是比“金锁”稍强一点,在社会上还有人愿意跟他谈话的人,而并非指什么能挤到地主边上的人。我对这一层人的分析还认为没有大错,不过要是选举农民代表,当未作过适当工作之前我可也不选他们。
这一段分析不论对与错(错了再研究),写在辩护中也只能算是狡辩。因为《金锁》这篇小说根本不是以解决那个问题为主题的。根据这种说法推论下来,就得出原辩护中末一段的结论:“………对金锁这个人物的处理,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写出他进步的过程……”其实是这样吗?假如补出他的进步过程来,该算一篇呀该算两篇?补出进步过程来就能把前边立场上的错误撤销了吗?显然是不妥的。
四、对作者的认识
最后,我仍认为作者具有写农村的特殊条件:生活熟悉、文字通俗流利,只要经过相当的政治学习,一定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
(转载《文艺报》第二十期)


第5版()
专栏:

  看了“赵一曼”以后
  钟惦棐
世界上有一批黩武侵略者们这样想:一朝凭借了优势的武力,人间便将不复有正义和真理存在;人的样子和精神状态,将会按照他们的念头加以改变。而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错了的,“赵一曼”便是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帝国主义以强大的武力,统治了东北十四年,东北人民中却出现了像赵一曼这样坚贞不屈的人物——而且不只一个。
赵一曼的丈夫,是一个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老革命者。“九一八”以后,他在哈尔滨领导工人反日罢工,被捕了。赵一曼——这工人的妻子,由于她目睹和身受过阶级的兄弟在敌人统治下所受的痛楚,由于她相信工人阶级的未来,相信党,相信人民,这便使得她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城市的斗争遭受困难后,她奉到党的命令,领导部分工人转入农村,领导农民抗日斗争。她在农村中,开始领导抗日联合会的妇女工作。后来,在赵尚志的一个团里当政治委员,直接领导武装斗争。
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所指挥的队伍遭到了敌人的强大袭击。为了保证主力得以安全转移,她带了一排人留在原阵地阻击敌人。在作战中,她受了伤。在昏迷中被敌人俘虏了。敌人企图从她口中得到赵尚志队伍的活动消息,在施以毒刑之后,送她到一个医院里,企图长久地折磨她。就在这个医院里,她对接近她的人进行了爱国主义的宣传,使一个女看护员小韩和一个从敌人那里派来的董看守接受了革命的真理。在敌人已决定处决她的前几天,由于得到董看守和小韩的营救,她们共同逃走了。敌人发觉后,立刻派部队把他们追了回来。于是赵一曼被关进了监狱里。六月三十日——在党的生日的前一天,一群刽子手走进她的监狱,点了她的名字。她于是穿好衣服,昂然走了出来。敌人要捆绑她,被她厉色斥退了。在难友们间,她作了简短而有力的演说。在飘浮着淡淡的云彩的天空下,她昂首前进……正如她说的,敌人想从她口中得到关于抗日联军活动的消息,但敌人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敌人毁灭了她的躯体,然而真理和正义却与日月并存!
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是积极的、健康的。它不仅表现了像赵一曼这样一种人物崇高的民族气节,阶级气节。而且,它说明了工人阶级在领导农民斗争中的作用。从头到尾,赵一曼总是以自己先进阶级的模范行为教育着农民群众。没有成千上万的像赵一曼这样人物的工作,党要领导农民前进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民要获得今天这样的胜利,是不可想像的。同时,它也说明了当一个强大的民族敌人打进我们国土来的时候,革命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很广泛的。医生为赵一曼看病,原是为了“尽他应尽的责任”。但当敌人再次折磨这个英雄的时候,便连这个原只想到“尽他应尽的责任”的人,也激动起来了!小韩和董看守,他们自然并不懂得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一种民族的正义感,使他们同情了一个共产党人,同情了一个被敌人称做“匪首”的赵一曼。
在我们的艺术作品中,曾经反映了各式各样的革命斗争,但要把各种斗争表现成为互相联系,而不是互相分割,这便需要高度的政策思想才能把握得住。赵一曼原是一个纱厂女工,但她在转入农村以后,首先和农民取得了很好的联系;在被捕住在医院里的时候,又和看护以及看守她的人取得了联系。而且当她逃走后发现敌人追兵,情况正危急的时候,又毅然地挽救了小韩和老董的生命,决心牺牲自己。共产主义者真是最不自私的人。这种崇高的阶级品质,在赵一曼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表现一个民族的意志不可屈服,在经过千般磨难之后,它终于站了起来。这是我们艺术描写主题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赵一曼的性格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写照,是一种典型性格的集中反映,同时它又反转来教育着每一个中国人民。日本帝国主义也好,美国帝国主义也好,那怕他们有雷电般暂时的声势和威力,然而,其奈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何!“赵一曼”的教育意义,便是它将帮助中国人民这种伟大坚强的性格继续成长。
但是这个从真实斗争摄取题材的影片,在表现斗争的策略上,也还表现着它的某些缺陷。电影在开始描写赵一曼和她的丈夫所领导的城市工人运动,由于事先未能很好教育工人阶级了解当前敌强我弱的基本情况,轻易地使斗争展开了。而在斗争开始后,又采取了某些不适合的斗争方式。使正在风头上的敌人,受到过分的刺激。虽然在表面上工人得到了增资的实惠,但革命的力量却过早地暴露了,使斗争中的骨干遭受了敌人的迫害。所以党不能不命令他们从城市中退却。在农村中,赵一曼所领导的武装,袭击敌人的碉堡,破坏敌人的交通……为了给敌人以必要的打击,壮大自己的武装,这样作自然是对的。但是,当时日寇在东北已经采取了极残酷的统治方法,极力切断抗联部队和群众的联系。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之下,赵一曼和她的战友们在政治上、军事上应该怎样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最适当的方式,来坚持斗争,并造成新的有利的条件,这在他们似乎还考虑得不够。电影表现他们最后困守在一个山头上,没有吃的,只能吃蘑菇和野菜,这情形自然就严重了!说明他们的斗争是被迫缩小了。当时团的政治领导,必须主动迅速地改变这种情况,一定要设法和群众取得联系;如果就照当时的情形下去,敌人即使不以强大的兵力向他们进攻,他们亦很难长久支持。由于他们没有严重地考虑到这点,直到最后特务竟然深入到他们开庆祝会的会场边上;敌人出动了大量的军队直奔他们而来,而他们在事前竟毫无所知!这样看来,赵一曼当时所领导的这一斗争在策略路线上实是有缺点的了。这种缺点或者存在于当时的实际斗争中,但这一点,是值得引起我们警惕的!
在电影制作上,作者要借赵一曼这个人物来反映东北人民在十四年中的斗争生活,如拥军、参军等,作者差不多都很细致地表现着这些。甚至像赵一曼领着队伍爬山、涉水、过铁路等,这种游击队平常生活的镜头,也都一无遗漏;而在处理赵一曼从医院逃走这个重要的情节上,却没有交待清楚。看守告诉敌人已决定在七月初要处决她,离当时只有几天。看守和那个年轻的女看护表现得很慌张,赵一曼此时也表现了拿不定主意。只是说要走,但如何走呢?既然已经有了两个贴身人的帮助,他们并表示了决心。但是,他们对于斗争却毫无经验。作为一个团政治委员的赵一曼,在此时首先必须以高度的镇静来最后审查他们的革命决心和防止他们的盲动。应该在肯定他们(尤其是那个从敌人方面派来的看守)确实可靠之后,帮助他们周密计划。估计在走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想出对策。因为赵没有作到这一点,便匆匆忙忙地跟他们走了。汽车要载着他们逃到山里去,留下的痕迹是明显的。赵没有设法迷惑敌人,又没有想到敌人发现赶到后的对策,所以最后还是落入敌人手中!
所以当电影表现他们坐上大车,悠悠然地望着对面的山头;镜头又转向树梢,表现他们当时那种快活心境的时候,观众实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他们不幸终被捉住。而且赵很快地便牺牲了。这一点,使电影对于赵在最后的牺牲,便多少减低了它的说服力量。
有人觉得《赵一曼》太像《中华女儿》,不但故事的情节有些类似,而在某些镜头上看起来也相仿佛。这自然由于两部电影的题材都采自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在斗争的方式和样式上,大体是相似的。但要作为两部独立、完整的艺术作品看,这种雷同,便又是要尽力避免的了。尤其使我感到不足的是:这两部影片所描写的斗争,结局都是失败的。虽然她们的英雄事迹,也使人获得一种可贵的启示和力量,但我以为存在于现实中那种既能表现英勇而又使斗争获得胜利的事例是很多的,应该注意到这一方面的取材。不然,我们将不能更好说明中国人民今天所获致的伟大成绩在它所由来的那个发展过程中的量的变化。
在演员方面,我觉得饰赵一曼的石联星同志在银幕上体现了一个真实的革命英雄的形象,这是可贵的。赵一曼沉毅、坚定而又不觉得特别突出,这原是一般革命英雄的本色,同时也是在表演这种新人物上一个难以掌握的诀窍所在。在平常的一般生活中,她平易近人;而在革命需要她出主意、牺牲自己的时候,她又表现了为普通人所不易达到的坚定和勇敢。惟其平易,所以伟大;惟其坚定勇敢,所以成为英雄。石联星同志所饰的这个角色,应该说是大体上符合于那已经为党、为人民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的英雄的。其它如为赵一曼送信的张老头、吕大娘、吕大爷,亦是很出色的中国农民的形象;饰小韩的安琪同志和饰敌司法科长的罗泰同志,均在银幕上完成了自己的角色。
一年来,我们新的电影艺术,在艺术的思想和技术上都在飞快地被丰富和提高着。大家为着这种进步觉得兴奋。 七月五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