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郑州整顿工人业余教育
建立统一领导机构健全制度 二千工人参加正规文化学习
【本报讯】通讯员庄啸、楚永报道:河南省郑州市的工人业余教育工作,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有计划的整顿,现已初步就绪。全市已有二千余工人参加正规化的业余文化学习。
该市的工人业余教育,到今年春节前数量已不小,全市上大课(政治学习)和学文化、学技术的工人不下五千人。但领导不统一,工会、教育馆、青年团都搞工人学习,各自为政,互不通气。全市工人教育工作陷于无计划状态。教育方针不明确,许多学习组织没有系统的教材,教员与校址亦未固定,经费无处开支,学习时间也没有适当确定。因之就使工人学习时起时垮,虽然也有一定的成绩,但效率不高。
春节以后,该市总工会文教部为提高整顿全市工人业余教育,制订了“一九五○年工人业余学习正规化计划”,三月份起,按计划进行了以下工作。(一)成立了工人业余教育委员会,由中共市委宣传部、总工会文教部、市团委宣传部、文教局(教育馆)、妇联宣传部等部门组成,以市总工会文教部为主。通过这一组织,以加强有关部门的联系,统一领导全市工人教育工作。(二)先后翻印工人文化课本、算术课本一万六千五百册,政治教材三千册。基本上解决了教材问题。(三)登记和固定了工人业余补习学校的文化教员。(四)初步解决了经费问题。公营企业中,划出一部分文教费作业余学校经费;其他零散工人、店员等组成的业余学校,则由教育馆供给经费。(五)建立了基层的学习领导组织。在各学习单位中,要求普遍建立工人代表、教员(有时只有工人)共同组织学习委员会。现已有三十三个单位成立了此种组织。(六)建立了学习制度。在学制方面:确定工人课本每册学习六个月(包括算术),一年半时间学完三册工人课本,大体上可达到高小毕业程度。各学习单位并订立了简单的或完整的上课、请假、奖惩、月考、期考等制度和学习纪律,规定毕业考试及格后发给毕业证书。在学习时间方面,工厂工人一般每星期学习三天,每天学习一点半钟。店员、手工业工人等上课时间稍多。同时,各学习单位均设立了固定的教室,有的利用工厂的俱乐部、饭厅、寝室等上课,有的则借用附近中、小学的教室。
截至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四个学习单位按上述方式开始正规学习,包括六十三个文化班,学员共二千二百零五人。
此外,在比较分散而没有组织文化学习的工人中(如搬运业、手工业等),建立了五个工人政治讲座,每星期日早晨六时半到八时上大课一次。根据工人政治课本,由市总工会干部进行有系统的讲解,以补前次政治教育的不足。参加讲座的工人约有二千人。另有一百六十名有高级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组成了政治学习班,学习“工人政治课本”和“阶级斗争改变世界”。
另有五处规模较大的公私营工厂组织了四百六十三名工人学习技术,并组成了全市性的“工人业余技术学习研究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各单位的联系,交流经验,解决共同性的问题。
根据此一时期整理工人教育的经验:工厂的政治、文化、技术教育,不能孤立地单独进行。该市在此次整顿工人业余学习以前。有的工人感到“老是学政治,干燥无味”;有的则感到“学文化学不到什么东西”;有的工人提出“只学技术”,结果学了一个时期之后,又感到没有文化学习技术很困难。因此,在工人中进行了比较有系统的初期政治教育之后,应及时转入以文化为主的正规学习;在有条件的与工人需要的地方,可适当地配合进行技术教育。在领导工人学习中,各部门应密切联系,统一步骤。该市未建立统一领导工人业余教育的机构以前,各部门间联系很少,有时且互相误会。甚至在一个学习班中,两处干部你讲一套,我讲一套,互相矛盾,弄得学习班的教员也没有办法工作,阻碍了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缺点经此次整顿后已基本上克服。但目前还有部分工厂的行政干部轻视工人文化学习和政治学习,认为“学习与生产”矛盾;部分教员的教学质量也不能满足工人需要。这些还待继续改进。


第3版()
专栏:

  张家口市学委会
测验全市干部学习
【本报讯】张家口市学委会为使干部学习更深入一步,促进干部复习前一阶段的学习,决定举行全市干部的文化、理论学习测验。文化学习测验由市教育局负责主持;理论学习(政治经济学)测验由中共市委会出题,定二十四、二十五两日在各单位集体考试,当场交卷。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各单位将举行小组民主评卷,并根据规定条件,评选学习模范。月底前各单位并须作出总结,报告市学委会。


第3版()
专栏:

  全国剧协及戏曲改进局
招待石市文工团
【本报讯】全国剧协与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于二十四日举行茶会,招待此次来京演出《不是蝉》的石家庄市文艺工作团。会上,影剧界田汉、洪深、杨绍萱、马少波、吴雪、金山等对《不是蝉》的剧作、导演、演出工作等,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希望这个剧能在首都公演。大家认为今后的戏剧运动要更广泛展开,需要更多的青年剧作家,尤其应注意青年工人作家。并希望把《不是蝉》改成歌剧。影剧界名家洪深并愿亲自帮助排演。石市文工团拟将此剧由首都文艺界与影剧界帮助进行修改后,在京举行公演。
(小初)


第3版()
专栏:

  政法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彭真报告当前政法方面中心任务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于四月二十五日举行第五次会议。会议讨论了政法委员会所属各部、会的夏季工作计划。听取公安部杨奇清副部长关于全国治安问题的报告。彭真副主任在会上说明目前全国形势。他指出政法方面当前的中心任务主要是:肃清各地特务匪徒的活动,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巩固革命秩序;同时应准备在若干新区实行土地改革,早日搜集和研究各项材料,并应配合目前财政经济的中心工作,制订有关保护国家财产及调整公私关系等法规条例。他并指出,加强政权建设工作的指导,是目前政法部门中心一环的工作,应从速研究经验,使各地进一步开好人民代表会议或代表大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司法部门目前应改进狱政工作,清理积案;加速训练与配备各级司法干部。此外,为着推进工作,今后应利用报纸和通讯社,加强政法业务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3版()
专栏:

  中央团校二期学生毕业
毛主席朱总司令出席毕业典礼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第二期学生一千一百一十二人经过八个月的学习后,今日举行毕业典礼。全体毕业学生以无限的兴奋和喜悦迎接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莅会。会上团校学生向毛主席献词,并聆听了朱总司令的讲话。朱总司令勉励毕业学生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新解放区要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在老解放区要努力把青年组织起来,增产粮食和棉花;工厂青年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生产。朱总司令并号召青年参加国防建设,参加新中国的海陆空军。
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兼中央团校校长冯文彬勉励全体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要把学得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好好地结合起来,注意团结当地干部和群众,在工作中随时总结经验,正确地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政治水平,为更好地团结、教育广大青年一代而奋斗。
西北少数民族青年妇女参观团也参加了这个典礼。西北青年代表会筹委会副主任、新疆青年代表吐尔逊(维吾尔族)也在会上讲话。


第3版()
专栏:

  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闭幕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本月二十三日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历时五日,已于今日结束。大会听取了青年团中央少年儿童部部长何礼的少年儿童工作报告,及北京、哈尔滨、大连、石家庄等地少年儿童队的活动、辅导工作的经验报告。与会者一致拥护青年团中央颁布的队旗、队歌、队礼、队员标志和口号。大会结束时,青年团中央书记冯文彬作总结报告。


第3版()
专栏:

  记中国少年儿童队授旗典礼
本报记者 金凤
军乐奏起了轻快的进行曲,大厅的门开了,两队男女孩子打着洋鼓,拿着红旗,踏着整齐的脚步走了进来。红领巾在他们的颈上闪光,五星和火炬在红绸旗上一起吐露着光明。“少年儿童队员”,人们欢呼了起来!
这些孩子们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和光荣,脸上浮起一片红晕,眼睛闪闪发亮,矫健地走到台前,将两面队旗展开,向着受着党的委托,负责培养教育新中国少年儿童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致敬,献上了和孩子们的青春争辉的鲜花!
站在台上的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冯文彬同志,带着温和的微笑,亲切地凝视着这一批幸福的孩子们。就在两个钟头以前,他在这里讲述过勇敢的少年儿童队前身的儿童组织的光荣历史:在大革命时候,和城市的工人一起,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的,有“劳动童子团”;在十年土地革命和八年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查路条的事迹,是中国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国的儿童们最向往的故事。现在,随着革命胜利形势的发展,新中国的少年儿童们将要成千成万地组织起来,像眼前这一群孩子一样。
两个穿着新疆少数民族服装的小姑娘出现在台上。虽然人们已经不只一次地看过新疆的兄弟姊妹,但看到这一对有着长长的发辫,戴着那五彩锦绸的小圆帽的美丽的孩子们,还是禁不住快乐得低声欢呼起来。当大厅开始肃静,那个更小的女孩子就站在扩音器前,用哈萨克语念出了她的祝献。她说她是从天山草原来的哈萨克姑娘,她代表新疆的小朋友向全国的小朋友致敬。她愿意代表新疆的小朋友们保证为建立自由幸福的生活而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自己。她说新疆的小朋友和全国的小朋友是一家人。她的简短的天真的祝辞,引起了全场暴风雨似的掌声。人们从她的无拘束的讲辞里,看到了新中国各族儿童友爱团结,共同走向幸福未来的远景。
少年儿童队的队旗展了开来——红色——革命的胜利;五角星——共产党的领导;火炬——光明的未来。事实正是这样,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然走向光明的未来。
由郭沫若先生作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作曲的少年儿童队队歌,由青年艺术剧院的孩子们嘹亮地唱了起来。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冯文彬同志把光荣的胜利的红领巾,授给各地区的少年儿童工作的干部。很快地他们和台上的主席团都带上了红领巾。他们带着红领巾,散开去,要把这光荣的标帜带给各地千百万的孩子们!
“准备着:为建设祖国的事业,为实现毛主席的伟大理想而奋斗”!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少年儿童部部长何礼同志喊出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第一声的队呼。“时刻准备着”!台下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着四十七万八千少年儿童工作干部齐声回答着。这是中国少年儿童队的战斗的队呼和回答,不久,全国将有千百万少年儿童喊出这同样的声音。他们将要随着这声音前进,向光明灿烂的明天进军!


第3版()
专栏:

  苏考古专家
吉谢列夫参观殷墟
【本报讯】苏联考古专家吉谢列夫博士于十八日参观我国著名的古代文物发掘地“殷墟”。吉谢列夫博士于当日上午十一时到达安阳,下车后迳赴安阳西五里的小屯村参观殷墟。中央科学院殷墟发掘组人员和安阳市各界欢迎代表数人曾陪同考察。吉谢列夫博士对当地地层情况与以前发掘的收获询问甚详。并亲手搜集了石刀和将军盔残片等三大包。在参观过程中,吉谢列夫博士根据掘出的古物,对欢迎者讲了许多关于社会发展史的问题。当晚曾应中苏友好协会安阳总支会和各界晚宴,并讲演了“考古学在研究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及如何以唯物观点认识社会发展的问题”。
(安阳通讯社)


第3版()
专栏:

  新刊出版
《北京青年》第四十五期已于二十四日出版。为纪念“五四”,发表了胡华的《谁领导了“五四”运动?》和陈奇的《李大钊同志与“五四”运动》。该期以“努力搞好团课”为题发表社论,指出团课是目前团的建设的一项极重要的工作。另外还有团课学习参考资料两篇。该刊新辟“青年讲座”一栏,有胡绳的《关于思想方法问题》和黄笛的《平权互利》两文。《团的生活》栏内有《男二中结合音乐课搞好歌咏活动》等三篇文章。
该刊自四十五期起,篇幅由十五页增至二十页。为庆祝“五四”青年节,优待订户,自五月一日起至十五日止,不论集体或个别订阅,一律照原定价(六百元)八折优待。该社丛书一律九折出售。
(北京团市工委宣传部)
《北京少年儿童》第四十期(二十六日出版)简短的介绍了参加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代表的活动。新辟的“队的生活”栏介绍了十一区中心小学队员曹秀荃的模范故事。《火灾》是一篇翻译故事:讲一个孩子怎样因顽皮而弄成火灾,但是却勇敢地在火灾里救出了他的小弟弟。科学常识除《科学问答》外,还选登了一篇《花粉怎样传播?》说明花粉传播的媒介物和传播的情形。小朋友的文章中,说到了互助友爱、劳动、及听到登陆海南岛后高兴的情形。
(北京少年儿童社)


第3版()
专栏:

  正确反映少数民族的第一部影片
《内蒙春光》在京试映
少数民族人士及文艺界一致赞扬
【本报讯】中央电影局于廿三日上午九时假座大华影院招待各少数民族代表及各机关试映东北电影制片厂最近完成之故事片《内蒙春光》。内蒙自治区人民政府云泽主席、民族事务委员会刘格平副主任、文化部周扬副部长等出席参加。放映前,刘格平副主任讲话,指出:这部影片所描写的主题,改变了千百年来内外反动派对少数民族的污蔑、造谣、仇杀、制造分裂的看法,起了推动全国各民族互相团结、帮助,共同生活于自由幸福的大家庭中的作用。他并代表民族事务委员会向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赠锦旗一面,题词为:“正确反映内蒙人民解放斗争的事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亦赠旗一面,题词为:“蒙汉兄弟民族团结互助万岁!”。由该片导演干学伟代表电影局致谢词后,即放映该片。中央电影局以该片系与内蒙文艺工作团合作演出者,决以该片拷贝一个及锦旗一面赠送该团以表谢意。
【又讯】《内蒙春光》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新出品,电影局为了广泛收集各少数民族及文艺界的意见,特自四月二十日起分别召集了三个座谈会,出席单位计有内蒙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民族事务委员会、京民政局民族事务科、内蒙军区、京市回委会、蒙藏学院、回民学院、内蒙古日报、文联批评小组、西南巡视团、西北各族青年、妇女参观团、藏民训练班等。座谈会上一致对本片成绩予以赞扬,指出:
《内蒙春光》的特点
(一)《内蒙春光》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第一部正确反映少数民族的影片。它不但具体地、深刻地描写了内蒙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事迹,使全国同胞对内蒙民族的具体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在主题思想上也明确地表现了蒙汉民族的大团结,整个片子贯串了毛主席的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因为本片有着极丰富的内容和活泼动人的故事穿插,通过了具体人物事件表现了强烈的阶级对比与民族团结,把党的民族政策在影片中正确的形象化了。
(二)本片不但可以教育少数民族间抱有狭隘民族主义思想者;同时也正确的反映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汉族主义思想的毒害和必须清除这种错误的观点。同时这部片子里并指出了这两种错误的观点是建筑在上层统治阶级,并不是劳动人民。
(三)在新解放的地区少数民族很需要看到这种题材的影片,本片对革命理论、阶级斗争、思想改造都有着他的一定价值和教育作用。如果能用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录成拷贝,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放映,它的教育作用一定是很大的。
(四)本片不只是表现了蒙汉民族的团结和在中国共产党及内蒙自治区人民政府云泽主席领导下内蒙人民翻身的史迹;而在拍摄本片时也充分地表现了蒙汉民族的大团结。
(五)过去国营厂出品的故事片多半是纪录的形式,这部影片由于主题正确,人物刻划清楚,内容充实丰富,故事紧凑,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使人民电影提高了一步。


第3版()
专栏:

  农村支部领导党员学文化
启发自觉学文化
陵川县三区庄里村中共支部,经过民主建党后,党员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在区委直接领导下,积极整顿学习组织,进行学习,收到很大成绩。该村支部共有党员六十一人,设有三个分支,每个分支都选出一个党员,担任文化教员,负责领导大家学习。并根据地区,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每逢三、六、九日由支委负责集中研究讨论。学习内容以文化为主,规定每人每天争取写一张大楷,并记生字。从二月十八日(旧历正月初二)开始经二十余天学习,有二十多人原来一字不识,现在最多已识五十余字,最少已识二十多字。该村支部学习获得成绩的原因,主要是支部启发党员认识不学习就不能工作的道理。如党员郭独旺担任民政工作,但认不得上级的指示和通知,工作上深深感到困难,于是就下决心学习文化。自己拿二千四百元订了份山西农民报,不光自己学习,还经常在饭场上给群众讲着听,经过七个月的刻苦自修,现已学会一千多字,已能将农民报大半念下来。党员郭年亥(现已三十余岁)开始时不觉悟,认为农村党员根本就不能学习,郭独旺就用自己的学习成绩耐心说服,结果年亥思想转变,现在也学会六十多个字了。在他的影响下,大部党员都学习开了。支书张福全现已四十多岁,每天写一张大楷,半夜起来喂牲口也要念一念仿纸上的字。现在已识字一百多个。他还号召大家向郭独旺学习,执行上级指示,认真坚持学习制度。
其次,学与用紧密结合,贯彻三会(念会、写会、背会)的学习方法也是得到成绩的原因之一。该村支部一般党员都克服了学怪字、为取乐好奇而学习的态度。发挥了当下学会当下就要使用的精神,如郭独旺当上级发来统计表,自己有的地方不认得,马上就去问别人。一方面识了字,一方面把表填了。又如支书张福全遇见不识的字就问人,不管大人或儿童他都要问,在地里休息时,坐下就在土上用手指写字。
另外,进行学习测验与总结,民主评选学习模范,对学习也有很大推动作用。最近该村支部进行了一次测验,有二十多人对共产党员应有的起码条件和义务、权利都初步领会了。郭独旺、郭天保、郭喜旺、张福全等经民主评议当选了学习模范。
(国英、朝辉、其昌、保温)
(编者按:庄里村支部领导党员学习文化的办法是好的,但如何与非党干部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共同学习,以推动农村的文化教育工作,则是仍须注意的。)
夏管营村支部的认字办法
河北滦县九区夏管营村支部,今春在党员文化学习上创造出一个认字办法。支部教育根据每一时期的中心工作编成七个字的一句话,七天里边文盲党员不但认会了七个生字,并且还明白了中心工作的政策。如春节前后中心工作是发土地照及政府号召村中过年不许要钱,支部教员便编成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大过新年不赌钱”,上级党和政府号召生产渡荒及三级选举时,又编出了“革命工作要认真,省吃俭用不求人,三级选举运动起……”等。这种念词句学生字的办法,大家都很满意。傅连云、傅永昌等好多人都说:“照这样的学法,赶年下都能学的顶事,心眼多笨的也能认会几百个字。”自去年年底到今年三月底三个月时间内,他们确也获得了很大成绩。过去只有初小三年级文化程度的傅振起、东生、华宁等五人现在已提高到小学五年级的程度,能讲初步革命理论。其他只有初小一、二年级程度的也提高到了三年级的程度。文盲中积极的已学会五百来字,一般的也认识了一、二百字。
(齐振芳、刘子明)


第3版()
专栏:

  一个新型的农村—翟城
雁军
从定县坐上大车,一直往东,一个上午就到了翟城。这个村子,和初春的冀中平原上所有农村一样,围绕在刚刚有些绿意的树丛里,村子外面是一片葱绿的麦田和望不到边的黄土地。
村里有五百八十多户人家。定县妇联会康同志向我介绍:翟城村从一九三八年开始,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战争。一九四八年实行了土地改革。封建制度已经彻底消灭了。现在,正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大生产运动。
我怀着那么兴奋的心情,来访问这个在斗争中成长的新农村,我们的抗日根据地,我们的老解放区。
到处是街头诗
一到村子,最惹人注目的就是“街头诗”。黄色的土墙上,黑地的大门上……满街都是。有的字迹已经模糊了,有的是崭新而整齐的白字:
老乡们 你是听 选种工作别看轻
今年选的种子好 明年收成有保证
要种地 多使粪 多打粮食没疑问
种地要是不上粪 一年等如瞎胡混
咱们去年有经验 粘虫不打死不完
指着烧香和烧纸 一定吃个光光秆
烈军干属缺劳力 组织合伙来耕地
水帮鱼来鱼帮水 合作互助两有利
还有,关于节约、秋征、卫生、防止病虫害、订生产计划……种种内容的街头诗,通俗地、生动活泼地到处写着。
在这里,每当政府布置一个新的任务下来,新的“街头诗”便马上写出来了。村里的人们在生产回来歇晌的时候,三五成群地围着去看。眼力差了,看不清的老年人和不识字的人,就找小学生念给他听,听不清还得给他讲讲!于是,这件工作马上就传遍了全村。
“街头诗”,在这个村子,已经成为推动每一个中心任务不可缺少的一种宣传武器了。
全区的模范民校
翟城村的民校是以过去识字班为基础,从去年十月成立起来的。从成立到现在,始终坚持着紧张而有纪律的学习制度。无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村里的男女青壮年,几乎全部都是民校的学生。
一到中午歇晌的时候,年青的妇女们,拿着石板和课本,你叫着我,我叫着你,都到民校上学去了。有的刚磨完面,身上和头发上的面粉还没来得及打扫。她们大家都遵守民校的纪律,因为民校的纪律是他们自己订的——谁上学去晚了,就叫他当着大家“说说是啥理由?”
民校按文化程度分了五个年级:一班高级,四班初级。每天学习两个钟头。现在是妇女们白天学习,男人们晚上学习,这是按现阶段生产情况决定的。
学习方式是灵活的。在麦收或大秋农忙的时候,有的人因为活忙,或者家里人少不能按时集中学习,就按住的地区划分小组,把高级班的学生分到各组去当小先生。这样,人们很容易聚到一块,一边照顾着家里的挑水、喂牲口等零碎活,又能不耽误学习。
民校教员都是不脱离生产的本村人。他们都是不取任何代价的“义务教员”。每一个教员又都是那么热心的为群众服务。秦小顺、刘三喜,他们在小铺卖煎饼。教员李英才一到小铺去就教他们认字。第二天见着还要问“记住了没有?”有的学生不来上学,教员们就亲自到家去找。同学们也互相批评,教育委员天天去检查学习情况。有了问题,大伙一块讨论解决。
现在,村里再没有人认为“庄稼人做活吃饭,认不认字都行”的思想了。民校学生米彦如说:“这会儿谁都知道,不学习将来做庄稼活也不沾;明个实行拖拉机耕地,连个号码都认不下来………”
民校初级一年级的学生,最少的也能认三百个字;高级班一般都能看报纸了。在四月七日定县八区全区评比民校的大会上,翟城村光荣的得了“模范民校”的奖旗。
全村爱戴的剧团
一到黄昏,鼓就响起来了!老乡说:这是村剧团的集合令。
我和老乡们闲谈起来,他们给我讲一个剧团演戏的故事:
过年时,村里演了一幕名叫《李瑞多》的戏。李瑞多就是本村的女生产模范。这个戏的故事是表现两家:一家是生产模范,一家是懒婆懒汉。表演的都是这两家的实在事。虽然戏上没有明白地说出名字,可是谁也知道那懒婆、懒汉是谁。戏一演出来,这家懒婆、懒汉脸上可挂不住劲了!两口子都哭了起来!女的说:“那不是演的俺是谁?就俺家三口人,准是俺爹出去说的?谁脸上没有四两肉啊!”俩口子埋怨一阵,哭了一阵。一下子就转变了。这会,懒婆也上地干活了。人们问她:“你上地呀?”她说:“俺不上地行啊!人家光编排俺……”
“现在这一家子和人家互助生产可积极呢!”随后,老乡们高兴地告诉我:“你有工夫到剧团看看去吧!又要演新戏呀。”
一天晚上,我去访问了这个为群众爱戴的村剧团。剧团住的地方是一个不太大的院子。办公室里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像,还有去年剧团在定县演戏得的两面红色奖旗。
现在剧团正在排演新的节目。在煤油灯下,一组一组的,有的拉,有的唱,有的在练习台词。剧团团长师鸿儒(他刚从保定艺训班受训回家不久)指着正在念台词的女演员告诉我:“她们刚一入剧团都不认识字,这会都能念剧本了。学习演戏就是学习了文化,戏会演了,字也认得了。”剧团是民校组织的一部分。也就是一个学习班。剧团有五十多人,工作分工有编导股、音乐股和保管股。
他们经常的任务是配合村里的中心任务演出。例如在征粮的时候,他们就编一个关于征粮的戏来演。又如村里群众不了解信用合作社的意义,剧团就编演一个解释信用合作社是什么组织的戏。有时,早上村里有了新任务,晚上就编出戏来了。
另外,他们还演过《传家宝》、《老粘买驴》、《女儿的亲事》、《大家喜欢》等一共十五六种戏。这些大部分是新歌剧,也是少数的皮黄和梆子。
新的生活,新的妇女
翟城村在县、区人民政府的号召下,家家都订了生产的“户计划”。
初春的早晨,东方刚映上一抹红霞,大地里便热闹起来了。浇麦子的水车当当的响着,犁地的、锄麦的、种菜的……妇女们和男人们一样,赶着大车送粪拉土。鞭梢甩的一股劲儿地响。白了头发的老大娘王刘氏,今年六十七岁了,也一样赶着车往地里送粪。当她赶着车从街上过时,人们都笑着喊她:“你也成劳动力了!”她笑的嘴都合不上。年青的生产模范徐雪芹说:“过去俺们上地做活的时候,锄头都不敢抗着,藏在身后拉着走。一看来了人就不做了。光怕人家笑话。”现在,她一个人种了十三亩地。每天从地里回来,还要纺线织布。村子里的男人们称赞她们说:“俺村妇女可不封建哩!一天长到地里,男人做啥她们做啥。一个一个的头上包个手巾,打远处看都认不出是个女的!”
翟城妇女在去年参加田间一般劳动的占全村妇女的百分之七十五;能耕、耩、锄、耪会全套活,参加主要劳动的是百分之五十五。今年,她们新的奋斗目标是:学会农业生产技术,争取做到百分之七十五参加主要劳动。
村里差不多家家都参加了自由互助的“结合组”。伙着养牲口,互相拨工换工。刘任理,一个参加了互助组的农民,在群众会上说:“俺们过去一个人干,干了一天还觉着没干出啥活来;这会一互助,觉得干起活来说说笑笑,一会就干完了!”
现在,全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与带动下,正在进行着把所有的劳动力,在“结合组”的基础上,更好地、更科学地组织起来;为了更富裕的新生活和更美好的未来,开展大生产运动。
四、十,翟城


第3版()
专栏:

  北京一年来的婚姻案件
本报记者 柏生
从去年三月十八日京市人民法院成立,至今年三月的一年中,在民事方面共受理了一千余件婚姻案件(一九四八年前伪北平地方法院仅受理婚姻案件一百五十九件),其中离婚案件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三分之二是由女方提出来的,且大部分是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妇女。在刑事方面共受理了五百余件婚姻案件,其中以妨害家庭的案件最多,如重婚或通奸等;其次为不堪虐待而涉讼的。这反映了解放后的北京人民,尤其是受压迫最深重的妇女,迫切地要求婚姻得到自由。
北京市人民法院在婚姻法未公布前,是依照过去老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以自主自愿的一夫一妻制的原则处理婚姻案件的。一年中,北京市发生的婚姻问题,大约可分下面几种情况:
关于一方坚持离婚的问题,人民法院首先审查双方的结合是否出诸自主自愿,然后了解坚持离婚的一方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是否合乎人民政府的婚姻政策,以及双方是否还有继续维系感情的可能;这种维系对社会和双方是否有利。普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调解无效时始予判决。一方坚决请求离婚的以京郊农村妇女和城市小市民妇女为最多。人民政府对受封建家庭压迫虐待的妇女,是坚决支持其获得解放的,但对婚姻问题采取轻率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则给以严格的教育与批评。有一个叫做李鲁氏的农村妇女,因受虐待坚决要求和她的丈夫李坤离婚。李鲁氏十几岁的时候,便由父母包办婚姻,把她嫁给了李坤。婚后双方感情不好,李鲁氏极受公婆和丈夫的虐待。她的公公曾强迫她从奸未成,因而恼差成怒,经常打骂。李鲁氏因不堪虐待,跑回娘家,直到北京解放后,便到人民法院来请求离婚。经法院几次审讯后,证明确为事实,乃给男方以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判决离婚,并由男方负担女方目前的生活费用。
关于重婚的问题。在国民党匪帮统治时代,伪六法全书上虽然标榜着一夫一妻制的条文,但实际上男子三妻四妾的重婚事实,却仍然是被允许的。这些妇女多是因天灾、人祸生活无着,或被男人欺骗而为妾的;也有个别因爱虚荣,爱金钱的落后享乐思想所支配而自愿给人做妾的。在旧社会里,她们是受着种种歧视,生活上完全失去了自由。有些妇女则因丈夫宠幸小妻而被遗弃;也有夫妻共同虐待为妾的。总之,在封建的极不合理的婚姻关系下,妇女精神肉体受着种种的痛苦。因此在北京解放后,许多做妾的不堪这种痛苦的处境,认识了人民政府婚姻自由的政策,自觉的请求离婚,也有原来的妻子提出,请求判决其夫与妾离婚的。人民法院掌握一夫一妻制的原则,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关系而判决他们离婚。对发生在解放前的重婚罪,只给予严格的批评教育,不予治罪。至于解放以后发生的重婚事件,则须受刑事处分。如菜贩李福亭的女儿,二十岁时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二十九岁的孙鸿,婚后她发现孙鸿还有妻子,并且十分虐待她,乃请求离婚,经法院判决准予离婚。
至于妇女因家庭贫困而给人做养女或童养媳的,其所受压迫虐待更较其他为重,甚至有被迫卖淫的事情。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像这种不堪迫害而到法院控告的事情也不少,这在旧社会中是很少敢于申诉的;而人民政府则对这种受迫害的妇女,给以绝对的支持,而对强暴的封建势力,则给以应得的法律制裁。去年有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张淑敏,曾向市人民法院要求脱离继养关系。当她五岁时,由她生父李文纯立字过继给张文贵夫妇作养女。而张姓夫妇专以借地供人奸宿,从中营利为生。一九四七年因张淑敏年龄已大,遂欲令为娼,为张淑敏所拒绝,张姓夫妇毒谋未遂,恼差成怒,乃时加打骂,终于一九四九年九月强令张淑敏与一汽车零件行商人孟祥茂奸宿,张姓夫妇并言明奸宿半个月,代价为五袋面粉。以后张姓夫妇又继续逼令张淑敏卖淫,张淑敏忍无可忍,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脱离继养关系。人民法院接受了张淑敏的合理要求,并对张文贵夫妇的罪恶行为各处徒刑五年,对张淑敏作必要的赔偿。
关于干部离婚问题,这在离婚案件中也占相当大的数目字,而且多数是由男干部提出来的。据调查,这种情形多半是因为对过去父母包办的婚姻表示不满,或是双方思想上存在着距离及生活不到一起而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多首先采取说服调解方法,因为双方或一方为革命干部,对政策法令有一定了解,且对思想落后的一方有帮助改造促其进步的义务。经调解无效后始判决离婚。这对革命工作与男女双方也都是有利的。如人民革命大学柴正之,于一九四○年由父母包办与郭淑秀结婚。婚后对不自由的婚姻感到痛苦,便于一九四二年出走,六年半未给家里写信。后来虽回家一趟也未和郭淑秀同居。而女方在结婚后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丈夫和孩子身上,丈夫坚决提出离婚,她认为“不名誉”,表示坚不同意,即使丈夫再找个妻子她也愿意。经调解无效,事实证明他们已无法再继续婚姻关系了,最后法院乃判决他们离婚。
这些不幸的婚姻案件,是旧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造成的恶果,如果继续勉强维系,势必造成双方更大的痛苦。建立在自主自愿的一夫一妻制基础上的新的婚姻法,就是为了打破这种不合理现象,开拓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的道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