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华北区去年棉花良种推广管理工作
华北全部解放后第一年的棉花良种推广和管理工作,给了我们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可作为今年的参考。
一、推广繁殖地区的选择
一九四九年天津区良种播种面积四三、四九八亩,由于旱、碱、水灾等,废弃的面积达百分之八十八点七;而邯郸区良种播种面积二四、八四一亩,收获面积有二四,二二九亩,废弃面积不到百分之二点五。同样的繁殖:在石家庄、邯郸等地,每亩平均可收二百斤籽棉,而在京津廊坊等区,由于水灾平均每亩籽棉产量最高七十三斤(军粮城棉场),最少只二十四斤(大兴);而且霜后花的成数,在邯郸仅占全产量的百分之十五,通县、大兴则占到百分之四十五,廊坊、霸县更高达百分之六十。一九四九年的结果虽不是正常的情形,但经验告诉我们,为了保证推广的成果,优良纯种的繁殖,必须摆在收获可靠及对植棉最有利的地区,以保障它的安全使之发挥最大的繁种作用。
二、推广的新棉种必须显著的比当地原有棉种好
去年一九四九年棉产改进处在各地推广的斯字二B棉,虽然大部获得成功,但在石家庄市则遭到失败。石家庄市过去是敌伪时期推广斯字四号棉的原种圃,现仍保留有相当好的基础,我们对此因为事前没有足够的了解,把斯字二B棉运去大量推广,以致不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因此事先对当地原有棉种情况的充分了解——对品种和产量的调查,品质和纯杂的考查,以及新种的适应试验和示范表证,都是必不可少的准备。
三、繁种场是推广新种的基础
新种在各地大量推广前,必须经过一定繁种的过程,这应该由繁种场去做,一方面可以集中栽培管理,严格去伪精选,有效地增加良种数量,保持和提高良种品质;一方面可以证实新种适应情形,同时发生着示范表证作用,引起群众对他的认识和信心。所以繁种场的工作,乃是推广新种的基础。去年推广的斯字二B棉种,因为过去没有繁种场的基础,大地繁殖的结果使种籽的品质迅速降低,因此大大影响到推广的效果。
四、集中推广管理的必要
棉花良种的保持,较一般食用作物困难,第一棉花是容易杂交的作物,第二棉花几乎为纯商品生产,须经过加工,所以棉花良种的保持,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避免混杂退化。在我们目前分散的小农经济条件下,棉花良种的大量繁殖和保持必须依靠群众。优良的棉种开始推广时,划定条件较好的区村,划定良种管理区,组织群众,集中种植一种棉花,派驻技术干部,进行专责的指导和管理,由此增殖出多量的良种,继续扩大推广。事实证明:良种管理区的设置,是完全正确和十分必要的,如通县、成安、南宫、夏津、蠡县等地,都因做到集中推广管理,获得良好的成绩。清苑,四、六六七亩良种棉田便散布了二十一个村庄,石家庄指导区的一万几千亩良种也是分散很广,在不能集中推广管理的情形下,同一村内的农户做不到完全换种,甚至有一户兼种两种棉花的,更有把良种和当地棉种混播、或因良种棉田缺苗补播其他棉种的,因之不但良种品质大大降低,而且良种数量也散失很多。清苑一九四九年可能集中收回的,只有四万五千斤,石家庄指导区除市区以外,其他各县推广的几千亩良种也大部散失。此外,一九四九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良种要到一个新的地区去集中推广管理,如果不先经过示范表证,取得当地群众的深切认识和接受的信心,而要群众普遍换种,成立良种管理区,也是很难办到的。群众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原来种惯了的棉种,尤其是棉农保留的在当地比较好的棉种,使他们一年的生产寄托给认为没有把握的新种,这是相当困难的。
五、注意检查良种的发芽率和品质
一九四九年分发的斯字二B良种棉籽,大部是在京津区由推广农家繁殖出来的,气候较冷,成熟度不太好,加之收花轧花时分级检验不严格,整理储藏也欠妥善,因之发芽率一般都不高,品质也很参差,我们事先未有充分的时间去注意检查,发芽试验也进行得很迟,推广出去以后,在石家庄区、保定区一些地方,即由于棉种较杂和发芽不佳,引起群众的严重反感,工作上遭到很多困难,毁弃和混乱了不少的良种面积,且对于良种发生怀疑和轻视的成见,直到成熟收获期,才大部挽回了群众对良种棉花的信仰。所以今后推广良种,必须注意检查和设法提高良种的发芽率和品质,要做到熟收、分收、分晒、分存、分售、分轧以及种籽的精选,并在有条件地区举行室内考查和发芽试验,以定出适宜的指导标准。唯有好好掌握了良种的发芽率和品质,推广工作才能稳步进行,不致遭到失败。
六、选良分收运动
我们接收的斯字二B棉种,已经相当的混杂,引起一部分同志对斯字二B棉本质优良的怀疑。我们为保持斯字二B棉的优良品质,保证今年良棉的增产,曾企图发动去杂去劣,但这种办法,须拔去棉株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群众损失太大,国家又无法开支这一笔庞大的损失补偿费,以致未能行通,于是,即决定在已推广的二十万亩斯字二B棉田内,发动选良分收运动,组织了棉产工作团。分赴各良种管理区,结合各地区农场的推广队及当地政府,进行良种的选种分收工作,分别查清不同情况,发动与组织群众,进行全田留种、杂劣分收、与选株留种,并配合以高价收买选种棉花,结果使良种质量提高了。我们认为像这样的做法,如继续普遍的推行,对于良种的优良品质,不但可以保持,而且还会有所增进。
七、组织自留种
过去的棉产改进工作,大都不信任群众会保持良种,每年都着重在秋后把良种棉花集中收回,经过公营的或特约的轧花厂加工后,再把棉籽贷给群众;不很注重指导农民自留种,因此良种推广生不了根,改良棉种的成绩时断时续,不能建立稳固的基础。我们今年在所有良种推广区内,普遍的组织和指导了群众的自留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多数群众都能掌握了选种技术,选出纯正的籽棉留种。据考查的结果,通县武安等地农民选收的自留种,一般质量都很好,特别是发芽率大为增高,对今年捉苗有了重要的保证。一九四九年的事实证明,组织自留种是巩固推广基础和保持良种质量的最有效的办法。
八、改良品种要与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指导相结合
有些地方将良种推广看作单纯的换种工作,对于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等一般指导工作,未能同时注意配合作好;如正定等地一般还习用小距离栽培美棉,仅发给农民斯字二B棉种,而不去纠正这个不适当的栽培技术?这样良种的推广价值,自不会有好结果。推广良种,不但同时要配合着去改进栽培技术和注意防治病虫害,而且对于棉田改良以至耕作制度都不应忽视,有些地区土地利用和病虫害基本上限制着棉花的生产,不去克服这些困难,单凭改良棉种是决不能完满达成增产任务的。所以推广良种必须详细研究当地农情,了解棉花生产条件,将改良棉种结合着整个棉产改进工作向前推进。


第5版()
专栏:

  稻螟防治法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局
螟虫在华东、中南、西南三大区内是一种为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一般叫做钻心虫,因它钻食苗心和稻秆,所以苗变枯心苗,而在抽穗时就成白穗,每年产量因此损失至少一成,严重年份要减收一半。它确是水稻唯一普遍性的大害虫。
它的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种。其中大螟为害轻微,三化螟和二化螟比较严重,它们的生活习惯,一般是大同小异。成虫是一种小白蛾,不过三化螟蛾的翅膀上多一个小黑点,幼虫淡黄绿色。二化螟幼虫灰黄色,背上有五条紫褐色直线,三化螟产卵在稻叶的表面或背面,成椭圆形的卵块,上盖棕黄色茸毛。二化螟产卵在叶鞘或叶片上面,排列成鱼鳞状,块上没有茸毛。它们发生的时期,因受气候影响,很不一律,在长江下游各省,三化螟一年发生三次,二化螟发生两次,但在广东、福建和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的部分地区,天气暖热,螟虫就不止发生三次或二次。山东以北地区,在一二月间气温常在零下三度半左右,三化螟不能生存,所以华北稻区就不受三化螟的为害。现以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五省为例,把它们出现的时期,依照农节次序,介绍在下面,以供防治时参考:
立夏 三化螟蛾、卵。
小满 三化螟蛾、卵、幼虫。
芒种 二化螟蛾、卵、幼虫、和三化螟部分幼虫。
夏至 三化螟第二次蛾、卵、幼虫。
小暑 三化螟幼虫和二化螟部分幼虫。
大暑 二化螟第二次蛾、卵、幼虫、和三化螟部分幼虫。
立秋 二化螟卵、幼虫、三化螟第三次蛾、卵、幼虫。
处暑 三化螟卵、幼虫、二化螟幼虫。
白露 三化螟和二化螟的幼虫(三化螟幼虫在稻根里过冬,二化螟幼虫躲在稻秆或稻根里过冬,来年变蛹化蛾)。
三化螟蛾和二化螟蛾在白天都躲在叶丛里或阴暗的地方,黄昏后飞出配对产卵,约经五天到十天孵出幼虫,吐丝下垂,随风飘到附近禾苗上,从叶腋、叶鞘、或嫩茎钻入为害。二化螟有群居性,一株内常不止一头。食料不足时,它们会迁害邻株,所以在螟蛾出现后不多几天,稻田里就发现一批枯心苗,最后发生的一次,恰在将要抽穗或抽穗时期,一经受害,便不能抽穗,或仅抽出一半,或抽出后不能结实成为白穗,所谓“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的一句话,正是描写螟害的实际情况。
防治方法:
(一)处理稻根:由于螟虫的幼虫是躲在稻根里过冬的,所以在秋收以后,应发动群众普遍的把稻根掘起,晒干去泥,充做燃料,或和杂草烧灰肥田,也可与畜粪和河泥压堆肥(稻根放在中下层)。在种冬季作物的田里,务必深耕后再行播种,耕时要注意把稻根埋到土内,并须把露出土面或半露出土面的稻根拾起烧掉,消灭螟虫过冬的巢穴。
(二)处理稻草:部分二化螟虫是在晚稻秆里过冬,所以我们留存的稻秆最好在清明前把它烧掉,如因燃料或饲料关系,不能如期烧掉,可将晚稻秆和早秆稻分开堆存。并用早稻秆编成藁荐,严密的围在晚稻草堆的四周和堆顶,谷雨以后,每隔六七天除去藁荐,把螟虫捉下来喂鸡,或用脚踏死它。
(三)秧田采卵:旧式秧田是整片的,不留走道,对于采卵很不方便,所以要改做新式秧田,它的做法,是把秧田分做一块一块的,每块四尺阔,便于在任何一面都可伸手采到中部的卵块。长短不拘,每块间留一尺半宽的走道,以便蹲在走道内搜寻卵块。采卵时间应在清早或傍晚,并要反向日光搜寻,认定一方去采,采完这方,再采那方。在秧苗高的时候,用一根细竹竿翻拨秧叶,就容易找到卵块。采到的卵块随即把它消灭,不要乱丢。照上述办法,每隔三天采一次,以免孵化幼虫为害。
(四)保护青蛙: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带,有喜吃青蛙的习惯,但青蛙是吃螟蛾和田内其他害虫的有益动物,必须普遍宣传和说服捕蛙、吃蛙的人,大家一齐起来保护它。
(五)插植烟茎:这是浙江的土法,经过多年考验,在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很多实行,此法不仅减少螟害,且有促进禾苗的生长作用,在取材便利的地区,可选粗大而新鲜的烟茎,斜切成二三寸长的小段,在大暑立秋间斜插在稻根附近,不使烟茎露出水面,插后半个月内,田里蓄水以一二寸深为最适合。
(六)采摘第三次卵块:三化螟第三次卵块(在四川集中在中晚稻田内产卵),数量最多,孵化出来的幼虫。多在水稻抽穗开花时期。一经加害,直接影响结实,就减少了产量,应大力组织,普遍发动群众,每隔三天在田里逐行搜寻,采摘销毁。
大米是我国主要粮食,换种、施肥、和精耕细作,固然重要,但螟虫不除,仍不足以保证生产,要消灭螟虫,必须按照它的发生规律,及时的普遍的展开工作,不仅一人做,要各个人做,不仅一家做,要各家皆做,并且要做得彻底,才能达到保证生产的目的。


第5版()
专栏:

  谨防今年麦叶蜂猖獗
朱弘复
麦叶蜂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专害小麦,一旦繁殖很多时,便可成为普遍性的大害虫。据去年四月底定兴县的报告:在七区焦兰沟、巨兰沟、刘兰沟、常家营、尹黄营等五个村,有一千五百亩麦子被害。经焦兰沟和巨兰沟两村的农民集体组织起来捕捉,约两小时工夫,就捉了一斗半。在冀中安次县蔡营村麦田,也有近百亩麦地被害,在两小时内,四十六人打了八斤半。浚县白寺坡附近,也有宽五里长三十余里约四万亩麦子被害。因老乡们叫它为小黏虫,或竟没有名称,所以报告和反映上生了障碍,如果仔细在各地调查统计一下,为害的损失一定很大。
麦叶蜂是一种锯蜂,在世界上是一个新种,全身黑色,胸前有一块淡褐色,体长八至九粍,幼虫青绿色,头黄色,最大的近二粍长,一年只发生一次。成虫在三月下旬羽化,产卵期约十日,产卵于小麦叶片中,每雌蜂可产卵五至六十粒,卵期为十日,故四月上旬即孵化为幼虫,在麦叶上为害。幼虫共五龄,在麦上为害期约二十七天,至五月上旬即入土休眠,到十月初化蛹,然后越冬。至明年三月下旬再羽化。
群众发现麦叶蜂幼虫为害,都是在四月底五月初,事实上这时候已是它快要入土休眠的时候了。照我们的调查,今年成虫特别多——比去年多到十倍以上。如果在四月里能遇大雨,也可以打死一部分成虫,阻止它产卵繁殖,如果四月里雨少,幼虫发育顺利,那便有猖獗的可能。我们今年调查的范围为通县、南苑及北京四郊,感觉到今年的成虫特别多,群众也许还没有知道将来为害的幼虫,便是现在的成虫产生出来的,等到四月底灾害已成,那时发觉便晚了。
除治的方法,大部分胃毒剂都可杀死锯蜂幼虫,鱼藤根粉稀释三百至五百倍水,或砒酸铅一斤,加水二百至二百五十斤。这两种药剂都是我们现在可以在市上买到的。但是乡村中买不到药的时候,可以利用麦叶蜂幼虫受惊堕地的习性,一俟发现幼虫,立即开始防治。振动麦株,然后把堕在地上的幼虫杀死。这办法虽然笨些,可是大家都能实行使用。因为麦叶蜂越冬都在麦地里六七寸深的土中,所以冬耕预防很重要,可以使越冬蛹暴露在土面上,被鸟兽啄食。又因为幼虫在五月中,即在原来的麦根附近入土休眠,成虫的迁移能力又很弱,所以轮作的方法也有效。


第5版()
专栏:

  大麻森村扭转了春耕自流
赵辉林
河北衡水六区大麻森村,共有二百六十户,一千零七十三人。村中中共党员十六人。支部工作较薄弱,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不过,村干部群众关系还相当好,一般任务都还能够按期完成。在全县说来,是一个比较能够代表一般的村。
工作原布置是以春耕播种为主,结合进行民主建政和评产定量。但由于领导思想不明确,和不善于解决三者之间的矛盾,结果却形成了评产为主,村选为辅,春耕播种陷于自流。省工作组于四月初到达该村时,评产工作已经完成了粗评。这时区领导上仍强调“评产第一”。村干部手里搞评产,心里想春耕。群众对评产也存有许多顾虑和误解,认为评产是为了“提高负担”,反映说:“政府要多少就给多少,干脆不要再评了。”结果,评产反而增添了群众生产的思想障碍。村选也没有认真地贯彻政策,只是支部自己讨论出一个代表名单,就报到区里了,群众连代表是谁也不知道,春耕自流,结果地一般才只耙一、两遍,一部分烈军工属和老弱孤寡的粪还没送到地里,工作组根据这些具体情况,经过在党内进行讨论酝酿,于四月四日晚上,召开扩大干部会,总结了评产、村选工作。然后依照省府指示,把评产和村选暂且推迟一步,全力投入春耕播种。村干部都首先表示热烈地拥护。村长王子荣说:“群众要求生产,我们也愿意领导生产,你们来也是为着生产,这是三合一。那么,咱们就马上转,这个会就叫转弯会。”财粮委员王振普说:“这话都说到我心窝里,三天不吃饭也行。”第二天,工作组又和区青委会召开青年座谈会,村妇女干部会,号召青年、妇女参加春耕播种运动。全村十二个公民小组,也分别召开片户会,向群众进行思想动员。
在原有基础上,树立领导生产的中心组织。这时,县农场根据土壤和工作条件,确定大麻森为优良品种——“八一一”谷的推广区。但有些群众怕“不会收拾,收头小。”正好清河杜家楼有十几个人来这村开“暖鸡坊”。他们一到这里在吃第一顿饭时,就说:“你们这里小米,比不上我们那里好吃。”大家就问他们种的是什么谷子?他们说是“八一一”谷。又说明这种谷子结壮,能抗风、抗病,产量又多(一般可以增产百分之二十)。工作组就抓住这一事实,向群众进行宣传,打破了群众顾虑。村干部也带头种,村长王子荣就先认了七亩。结果,八百斤谷子种,不到两天就全部贷下去了。
清明已到,区政府号召群众及时播种,并结合锄麦、消灭荒地。工作组和农场同志就发动群众锄麦,并帮助群众浸种。妇女也纷纷下地锄麦,王新玉、王新月姊妹两个,一天锄了三亩。懒汉王双成还有二亩荒地,听政府号召要“不荒一寸土”,就也赶紧借了头牛,把地耕耙了,耩上谷子。七日,有些麦地开始发现红蜘蛛,区政府指示“播种捕虫两不误”。工作组也介绍了报纸上“锄麦结合捕虫”的办法。但由于没有着重思想发动,群众麻痹大意,只顾锄麦。不到三天,虫灾蔓延到全村的麦地,有二分之一的麦心变成干枯。群众才开始认识到虫灾的严重性。这时,谷子和高粱都已播种的差不多。“二耧谷”和棉花还不到耩的时候,工作组抓住这个空隙,号召在五天内突击捕灭红蜘蛛。支部书记当即提出“党员干部要带头捕虫。”第二天,全村家家户户都参加了捕虫,掀起了捕虫浪潮。西街王玉良为了捕虫,改吃两吨饭。他自己订出计划,要在两天内把六亩麦子锄一遍,并把虫子全部消灭。并根据这个条件向北街挑战。晚上,宣传组把这消息一广播,北街五、六组组长王玉铮和王老贡马上应战,保证全组男女老少一齐下地。经过三天来的反复捕打,虫灾已经停止发展,红蜘蛛消灭大部,麦苗也开始由黄变青了。
现在,全村麦子已普遍锄一遍到两遍(过去没有锄麦习惯),高粱已全部耩上,谷子也耩了大部分,植棉任务已经贯彻到户。去年植棉获利,棉农情绪很高,留棉地已全部送上粪,耙了三至四遍,种籽也已经选好,供销社又贷给二千六百斤豆饼。一切准备停当,只等播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