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从一篇小说看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倾向编辑同志:
看到新近出版的人民文学第一卷第五期上方纪同志的一篇短篇小说“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我有一点意见。
故事的内容是:老解放区农村里有一个贫农家的姑娘,年青,美丽,嗓子好,会演戏。她名叫小环,绰号“一枝花”。她喜欢和村里的男孩子们玩,差不多所有的年青小伙了们都被她吸住了。干部和老年人都对她有意见。村里成立贫农团,选举贫农团委员,男孩子们选举她,被一“老头”讽刺,没有通过。她受了刺激,从此收敛,不再和男孩子们往来。可是贫农团里没有她,年青人都“提不起劲”。到动员参军的时候,党的支部虽然用了各种方式动员,年青人,包括有些党员在内,报名的人却一个也没有。一位村干部知道问题就“在小环身上”,找小环谈了话。“不久,该村的参军运动就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当中有一名叫“大群”的首先报了名。“只两天功夫……一下子就超过了任务。”
在欢送入伍的大会上,小环大胆地宣布她只和大群有爱情,并且驳斥人们对她的污蔑说:“我人穷命苦,难道心也得苦?”“我好玩,好乐,好闹,也不过是心里闷,想把日子过痛快一点罢了。”这样,她自己“咯咯地笑起来了”,“笑声像银铃一样荡漾在春天的太阳下,以致全场人都不得不跟着她笑起来了。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们,像是小环替他(她)们说出了心里的话,笑得特别响亮……”
我很怀疑:这篇作品的作者,为什么把一个所谓年青美丽的姑娘在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生的力量,不正确地夸大到这样的地步呢?就以参军运动来说,难道我们翻身农民自动参军的政治觉悟还比不上一个漂亮姑娘所发生的作用吗?难道我们党在农村中长期对农民所进行的教育和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作用,也还不如一个漂亮姑娘所起的作用吗?作者这样地描写是合乎事实的吗?我认为这篇作品的思想是错误的,应该加以批判与纠正。此致敬礼!郝彤郝彤同志:
“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是一篇不好的作品。你对这篇作品的怀疑与批评是完全应该的。
对于这篇作品,单从标题上看,也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表达这么一个主题思想:“平分土地,消灭了封建剥削”,但封建的思想和风俗习惯,还束缚着年青的一代,使他们不能生活得更美好。这些束缚应该消除,而且事实上也是“会慢慢消灭的;不过这些要比较慢一点罢了”。
可是,应当说,作者表现这一主题的企图是失败了,他实际上是写了旁的事物。他的小说把一个姑娘在参军运动中的作用夸大到这种地步,以至把农民参加解放军的政治意义完全打消了!党的政治的和组织的动员力量,远不及一个漂亮姑娘的力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恋爱至上主义者或弗洛依德主义者对于人民政治生活和妇女社会作用的歪曲描写。
很可惜,这种歪曲,竟然还是我国目前文艺创作中的一种颇为普遍的倾向。方纪同志的这篇作品还不是这种倾向的最突出的代表。它只是带有这种倾向的许多作品中的一个例子罢了。我们还可以举出不少的小说、鼓词、戏剧和电影是用类似的或者更严重的错误观点来解释生活的。在这些作品中,妇女似乎仅仅是“可爱的人”,仅仅是恋爱者或恋爱的对象或性欲的对象,并由此而产生了种种悲喜剧。某些文艺作者的这种对于妇女生活的不正确的态度和“兴味”,同样可以说明目前关于妓女的作品何以有一种程度的流行。当然,不少的妇女确曾被剥削阶级仅仅当作恋爱的或性欲的对象。但是,第一,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妇女正在取得完全新的地位,对于妇女和对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完全新的态度正在取得领导地位。新的作家的观察、表现和宣传的精力是应当用在这个方面,是应当用来宣传新的观点而批判旧的观点的。第二,就在描写某些妇女仅仅被某些剥削者当作恋爱的或性欲的对象的那种时代的时候,作家的任务也并不是要着重观察、表现和宣传这个时代的这一个侧面,因为这也并不是它的真正重要的侧面,而且就是那时的妇女生活,也有更重要的侧面。
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希望新中国的文艺作家们,特别是共产党员的作家们,用新的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妇女,对待包括妇女在内的社会生活,并用以教育人民。做这样的工作,现在是时候了!此致敬礼。
编者


第6版()
专栏:

  略评“白衣战士”
邹荻帆
“白衣战士”是一部歌颂光明人物的影片。
这部影片,和一般影片是不同的,它并没有用离奇曲折的故事,以及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的场面来衬托这些新人,它只是用工作和生活,那就是野战医疗队的工作与生活,来刻画出“白衣战士”坚毅勇敢的形象。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是以真实的解放战争的历程作为背景的。我以为这就是它的成功的原因。
全部影片,是紧紧抓住这一点的:
譬如电影一开始时,是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进攻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被迫转移,这是一个艰苦阶段。野战医疗队是怎样在做他们的工作呢?
我们先听这种对话:
政委:“这次转移,情况紧急,要特别体贴伤病员的痛苦,保证路上的饮食,安全达到目的地。”
协理员:“好的,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政委:“庄队长,有什么困难吗?”
庄毅:“没有什么困难。”
以后的镜头是黑夜和狂风急雨,泥泞的山路上野战医疗队员们,护送伤员转移到他地去。我们看见庄毅提着马灯,在照着担架队。
野战医疗队,是在国民党军的追击及飞机的空袭下转移,从野战医疗队转移的成功,也正证明着解放军转移的成功。正如战略上所指明的,据点失去,人保留着,据点依然是可以夺取过来的,三年半解放战争的初期也就是如此。
就在这一段时期中表现了什么呢?主要是医疗队和人民结合的情形,医疗队员在一切困难条件下抢救伤员的勇敢行为等。
当电影镜头出现了报纸上的反攻宣言后,这时战争采取了阵地战,打硬仗,夺地堡,医疗队员也就是在这样的战地在工作。
过后我们又看到庄队长接受奖章的姿态,在那里她真诚地说:“我倒是这样想,若是没有你们(指解放军),我们哪能到这漂亮的城市,这漂亮的大楼来开会呢!”
人们看到讲这话的人是一个在队伍转移时,冒着敌机的轰炸,因为抢救伤员而受过伤的队长,在打阵地战时,因为工作疲劳而病倒过的队长,是这样一个“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英雄人物,但又是这样平白而谦虚地对待自己的光荣。人们是会从她的这句极其简短的语句里受到教育的。
接着是更大的进军。这时的队伍不只是在装备上与过去转移情况不同,而且战士们对胜利的确信也表现得更加坚定了。配合的音乐是光明灿烂的进行曲。
而且如果你不是一个粗心的观客,这里面的人物应该看到是怎样在真实的生活中。不用说那一切医疗的手术,那医疗队与战士和人民相处的情形,使你觉得是接近了我们时代的真实的英雄,而且即使微小的动作,你也该看到演员是怎样溶进在新人们的人格中,譬如庄队长伤后,夜晚离房去看病房,在离房之前一点小的动作,把灯火扭小,这一点小动作是多方面表现了这样一个女英雄的。
其次,我以为这是真正能为人民大众接受的电影之一。基本上当然因为这部影片是表现了与人民不可分离的解放战争的一部分,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导演处理镜头的一些手法。特别是很多对比的画面,很有力地在激动你的印象,举例来说:譬如在转移时期敌机来袭时,解放军只有闪避,而当阵地战时,高射炮却瞄准敌机了。又譬如国民党还乡团在马背上挂着抢劫的鸡鸭,医疗队的炊事员却为了伤员将自己喂养的鸡运走。又譬如国民党的马蹄从孩童的身上踏过,医疗队却抬着伤员脚步踏着乱泥。又譬如进入阵地战时,在进军的路上,只剩下一只手臂的杨明清和很多人握手,而两只手臂的国民党军却双手举枪就俘。又譬如当伤员因情绪不好,与新参加工作的医疗员发生误会时,对伤员与新队员同时的教育工作等。无疑的,这种直接对比的表现,对大众是最易于接受的。
影片上所显示的解放战争,对一切没有直接参加过战斗的人们是一种教育。这影片上所显示的医疗员的服务精神,应该能够使工作懒惰、思想麻痹的人受到震撼,这影片显示了集体主义的英雄典型,这是在思想上能够使我们提高一步的。当然,在剧本的结构方面,它还存在一些缺点,但我们应该肯定它的教育意义。


第6版()
专栏:

  苏联妇女在科学上的贡献
数以千计的苏联妇女在苏联科学院、高等教育机关和实验室里从事研究工作。女科学工作者、女工程师、女技师和女农业家们,以她们的调查研究、发明和发现来丰富苏联科学,添加苏联科学的光荣。
仅在苏联科学院科学工作者当中,就有百分之四十左右是女性,其中有一半获得了科学的博士和硕士学位。
最近发表的斯大林奖金获得者的名单中,便有许多对科学有很大贡献的和在工农业中发明了卓越而新创的方法的女性的名字。自从斯大林奖金设立以来,已有一百五十位女科学家和生产运动中的女开路先锋获得了这一崇高的奖金。
苏联妇女已在物理和数学方面赢得了光荣的地位,伯拉吉雅·科契娜教授,一位斯大林奖金的获得者,并且是机械和数学方面以研究工作著称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在她的工作中继续发挥苏联卓越女科学家索菲亚、科瓦列夫斯卡雅的理想。
历史学家们对他们天才的女同道安娜·潘克拉托娃和米利齐亚、尼契基娜,引以为荣。
伟大的苏联生理学家伊凡·巴夫洛夫的优秀继承者便是生理学博士安娜·董基哈,她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获得了重要新发现,从而丰富了苏联科学。以对可拉半岛天然财富进行的调查研究而闻名的便是一再获得苏联科学院奖金的奥尔加·伏罗比耶娃。
现在,将近有一千女青年正在科学院的研究班里攻读,准备作科学研究工作。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