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怎样学习才算联系实际?
陈俊生
学习要联系实际,已是老问题了,但怎样才算联系实际?联系些什么?这个问题有些同志还没有完全解决,在认识上还有偏向。有的同志认为做一样学一样就是联系实际(有其对的一面),作农村工作的同志就单纯的注意插犋换工等一些问题,看报也只是专门找这些材料,只知道眼前需要的就是实际;对于学政策、理论问题不感兴趣,认为没多大用处。他们所愿学的是工作办法,所谓工作办法是指每一件很具体的,甚至是琐碎的事情,比如,“组织互助换工人马评分怎办?”“区干部下乡怎样找支部谈话”等等。这些办法,他们希望都有明确的规定,遇到这一件事情怎办,遇到那一件事情又怎办,从而学会一整套的工作办法。这一些,特别对新提拔的区村干部说来,因为自己还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还没有摸出一套工作方法,为借镜起见,当然这些也是必要的。但若把学习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那便非常不够了。只知学办法,却不知办法是从那里来的,不知道只有把政策、理论搞通以后,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贯彻这些政策,产生各种工作办法。学些死办法,在这里是很好的经验,到另一个地方就不一定能用得上,因为那里的条件不一样了。这种学习是一种狭隘的经验主义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革命工作做好。联系实际工作是为了改进与提高我们的工作,即是说,我们革命工作者不但要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重要的是要善于为人民服务(要服务的好)。我们做每一件工作都是在整个时局形势与党的总路线下,有其政策范围和理论根据的,我们必须事先对时局形势与党的总路线进行研究达到理解,对直接指导本身工作的政策以及有关的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贯彻,这样我们才不致失迷方向,陷在狭小的事务主义中去,才能使我们的政治水平逐步提高,把工作做得更好。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犯盲动的错误。完成每一件工作中间都会发生很多问题,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须结合党的政策方针,研究问题的性质,在一定的政策方针指示下求得解决办法。作完工作一定要总结,把我们做过去的一整套实际工作提高到政策理论上来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检查我们的工作:那些是对,那些不对,那些是方法方式上的错误,那些是原则上的偏向,党的政策方针是否切合实际情况,原因何在……这样,给上级写报告时就不致流于空空泛泛的罗列现象,而是有分析有批判的提出问题和经验。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联系实际的办法。
领导同志应注意使理论学习与解决工作问题结合起来,使干部在理论学习启示之下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党的政策,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领导同志结合干部们的思想实际与工作实际,组织学习,才会使干部被自己的进步与改进工作的成绩所鼓舞,胜任愉快而有朝气的工作,工作与学习互相推动。这样,学习也会变得经常,不再被看成负担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把思想提高。只有思想上不断的向前进步,工作的提高才能有保证。因此学习中应重视对思想的联系。例如我们学习二中全会文件中号召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就应该深思熟虑的钻研文件的基本精神,接触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把思想水平提高一步。又例如学政策、理论时,就应该检查一下我们原来认识问题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学习中解决了些什么思想问题,还有那些分歧的认识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有些机关工作的同志认为在工厂或农村里工作的同志经常在群众中锻炼,思想进步都很快,机关工作对思想上帮助不大。这说明他们没有把学习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在机关里工作的同志,注意学习接触思想实际,是学习联系实际的主要方面。
最后还值得提出的是:如果在学习中没有钻研的精神就没有联系实际的可能,因为我们所学的东西(特别是理论、政策)都具有一定深度的,如果我们不深入的细心钻研,剖解开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即不可能达到联系思想,就不能很好领会,因而也就不可能贯彻到实际工作里边去。


第7版()
专栏:

小启
目前,各机关各学校都在学习“论人民民主专政”,希望大家将学习中争论最多的问题和学习心得寄给我们,我们准备挑选其中一部分发表,进行讨论,借以交流学习经验。特别希望党训班、暑期学习团以及暑期学园的同志们多多来稿。
(学习生活编辑室)


第7版()
专栏:

向苏联的年青朋友学习
“什么是英雄行为”中的讨论方式给我的启示
何田
七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什么是英雄行为?”读后,使我在学习讨论方式上,得到很大的启示。
讨论会的第一个发言人“开始时既不说理论上的主题,也不说抽象的论证。他一开始就述说一些所有出席者谁都知道的事情——两个女同学娜塔莎·柯芙萧娃和玛莎·波里瓦诺娃如何尽了战士的职责而牺牲的事情……”然后就问:“她们到底为了什么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我们称她们为英雄呢?”这是从实际出发,把大家的思想都集中地引向要讨论的题目。最后演讲者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她们认为人民大众的幸福高于一切,高于个人的幸福,也高于自己的生命。”他把自己对这问题的见解说了出来,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们再看看他们是怎样发言的:说话的第一个是一个少女,她说,假设有一个班正要进入战斗,第一颗子弹就把班长打死了,战士们慌张失措了,他们准备后退,这时我负起了班长的责任,喊声“向前”就领了士兵们冲向敌人。而我这样地做,只是想获得一个少尉的肩章,只是想获得我更高一级的官职;那么能不能把我的行为叫做英雄行为呢?因此,由这一例子就可以说:主要的是行为,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完成这一行为时所怀的情感。她用具体的例子恰当地表达出她还很模糊的观点。是的,我们在讨论时,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往往只是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结果仍然不能使别人了解你的意思。说得具体,不但使听的人易于了解,而且比较生动,能引起别人发言的兴趣。当然,我们不能例举脱离现实非常荒谬的假设。那非但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论断,反而会使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生出许多枝节的离题很远的小问题,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后来争论转到“青年近卫军”中的斯大霍维支身上。这告诉我们在集体讨论时,可以不妨举文艺创作中的人物,来帮助说明自己的意思。当然这最好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本书在群众中是有威信的,为大多数人熟知的。
讨论往前发展着,发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归结到这个总的问题上:是不是由母爱推动的行为也算英雄行为?出发于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的异教徒的自我牺牲是不是也算英雄行为?马拉也夫所说的那段话是很重要的,虽然他对英雄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是他的话启发大家去思索。讨论是更深入了一步,而且很自然地得出这样结论似的几句话:“为了正义和进步的事业,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完成的行为,我们才能把它叫做英雄行为。”所以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一个问题时,是比较容易得出接近于真理的论断来的。然而我们以前往往是抓住一点死不放,钻牛角尖,结果讨论不出所以然来,倒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可是直到尼古拉·依万诺维支说话以前为止,大家都把英雄行为的范围说得很狭窄,似乎每一个英雄都非得牺牲或冒险自己的生命不可,否则就不能算为英雄。所以作为主席的尼古拉说的那一段话是很必要的。它是一个转捩点,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另外的方面,使大家都想得更辽阔、更广泛。于是有人提到“日常的英雄行为”,接着又引申到英雄行为与功劳之间的关联。娜塔莎·柯芙萧娃的信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使所有的人都得以冷静思考。所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并不是呆板的,并不是有一套固定的公式。我们可以适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活泼会场的空气,来诱发大家的思想,使讨论结果尽可能接近于真理。
最后文学教员作了一个总结性的讲话。她把大家分散的意见综合起来,又告诉我们:“这一讨论会上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然而他们已经把这些问题都加以考虑了——而这正是主要的”。她说出了讨论会的基本精神,然后以一个个这样的希望结束了她的讲话:“我希望在这个讨论会后,你们每一个人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思想并且扪心自问: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要使我的生命活得光荣而又有价值,为了要使我在生命途中所遇到的任何考验的面前显得坚强有力,我应该使自己获得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她的话不仅仅是对着苏联的青年说的,是对着我们说的,是对着全世界的年青人说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第7版()
专栏:

为什么我不喜欢在课堂上打无线电
交头接耳的偷着说话
孙受恩译
琳娘很好地叙述了在学习中主要是依靠自己。在我们班里的姑娘们有一种很不好的恶习,有人只要一上黑板,一定这么低声地说:“请帮一下忙。”这样已经成了习惯了。但是,要知道这样做是什么好处也得不到的,假如你不会做功课,同样也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有时姑娘们回答问题时,若记不起来了,就会沉默一会,就在这个时候,不知谁就会暗暗地教给他,这当然是妨碍她的思想集中。当教员们觉得姑娘回答不好,就给她把分数打低些,但有时就相反:教员没有发觉有别人在偷教时,反而给评了好分数。当你觉得自己得到不应得的好分数时,该是多么不好意思呀!
特别是在自己相信他们所给与的只有害而无利之后,我是不喜欢交头接耳地偷说的。
有一次我回答物理题时,一切答的都很好,忽然一时想不起一个什么定律了,本来我自己是可以想起的。这时突然听到有人暗暗地告诉我。这声音打乱了我的思考,我不得不说:“我忘记了!”遗憾得很,姑娘们妨碍了我去思考,要知道,那个定律我是知道的。
我想向所有的孩子们说:“不要依靠交头接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