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49-07-05

1949-07-05新闻联播 文字版

战伤新疗法在人民革命战争中的作用

第4版()<br/>专栏:<br/><br/>  战伤新疗法在人民革命战争中的作用<br/> 钱信忠<br/> 解放军的医务工作者与解放区的人民在战地救护和医院工作中,由于他们对伤员有无限的热爱,表现了无比的艰苦奋斗顽强负责精神,所以虽在极端困难的工作条件下,仍能使62.5%住院的伤员能够迅速治愈归队,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同样,在为减少死亡残废而斗争的过程中,对技术上也作了极大的努力,因而使4.9%的死亡率降到4.1%,使15%的残废率降低到10.8%,使48.2%的治愈率增加到62.5%,这是推行新疗法,接受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显著的收获。上面的统计数字,仅仅是在同一情况下执行新疗法后所引起程度上差别的比较。成绩还不很大,仍须我们继续努力。我们提出了新疗法的口号,并不是说以往我们一切都是陈腐的,而是有不少新创伤治疗原则在解放区都曾经提倡过和实行过,只是在执行上大家还不够坚决、彻底和普遍。所以我们提出了新创伤疗法这一口号,其用意乃在于求得从思想上给人们以当头棒喝,使大家警惕起来,动员起来努力学习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改正以往保守的医疗作风,使被封锁于落后乡村中的医务阵容,面貌为之一新,使我们在治愈率上较前提高,残废率上较前减低。现将所进行之内容,择其荦荦大端者略述于后:<br/> (一)首先在思想上明确提出打破陈腐的,有害无益的老一套“换药主义”——只重换药,不顾人体的自然生理疗能的观点。树立创伤自然生理疗能的观念,一变以往上“好药”,多“换药”唯药是赖的思想与习惯,在此我们明确取消了积习相沿,深印人心的“换药”这一个使人最易发生错觉的名词。而代之以“间断交换绷带”,从观念上为之一新。在执行“间断交换绷带”时虽曾经遇到了许多思想抵抗,但经过不断的教育和斗争,克服了少“交换绷带”中的错误和意外节枝,才算逐渐行通了。交换绷带时又特别强调严格注意消毒。在乡村作战的环境里,为了克服高压消毒器不足的困难,我们普遍地利用可能利用的蒸笼以及由汽油筒改造的蒸筒,以密封加压,延长时间,认真进行消毒。终于解决了严密消毒一切外科材料时的物质困难问题,而使传染及化脓大为减少,例如陇海前线某所收容了一百八十位伤员中,第一周有二十人创口有脓,至第二周则减至四人(系指传染而言)。<br/> (二)根据治疗创伤的原则,规定“交换绷带”的操作法。在操作中作到不给伤员添什么(细菌),损坏什么(细胞)为准则,做到一人一份器械,用一次煮沸一次,克服了器械不足的困难,仍然执行着规定。在“新疗法”中的口号里,明确提出了反对什么?主张什么?例如反对塞纱布条(止血的栓塞大敞开创不在此限),因它能阻止脓液外流,刺激创管,造成人工瘘管。而主张以适当的橡皮条等作引流,或不用引流,为此,曾一度禁用消息子以示“交换绷带”时不允许塞纱条和探探看。反对挤脓,因它可将脓液压入健康组织,扩大脓腔,引起广泛性的传染或严重的蜂窝织炎。而主张旁枝侧道的畅开,使脓液能自由外流。反对用棉球擦肉芽创面,所谓“蘸脓”在实质上是得不偿失,蘸去之脓汁尚不如破坏新生肉芽再机化而成的脓汁为多,故非徒无益,反而造成顽固创面。主张创面有脓时任其自然外溢或吸收。反对在创伤内探索异物骨片,因而破坏健康创壁,解除防御线,传播感染于深部。主张彻底扩创,去除异物,有目的在肉眼观察下去除异物或代之以X光的定位。<br/> (三)反对不管全身状况只顾局部伤口天天换药的习惯和治疗作风,因它可使伤员多受痛苦,增多感染机会,创伤不能安静,助长了发炎、化脓的机会。所谓主张应于医生切实观察其全身与局部变化下,按需要进行交换绷带,主要根据疼痛的特性和是否增重,排脓是否畅通,神经是否受压,出血是否止住,炎症进行如何,全身和局部体温变化,淋巴腺肿大否,矫形佳良否,副木位置正确否,需要自动或他动活动与否等的变化来决定。不是机械地天天换或定规几天换一次。而以需要多交换即可多换,不需要交换即可不换为原则。因此医生需一日两次诊察伤员的全身和局部情况,随时发见其变化,不使伤员受到任何因疏忽而招致的意外痛苦。检举一些借此而机械行事不负责任不“交换绷带”的贪懒分子,结合政治工作进行教育,树立了伤员对“少交换绷带”对伤口有利的信念。克服了以往伤员、医生、政治人员认为多换药是测量医生关心伤员的标尺这一长期不自觉的错误观念。<br/> (四)为着减少残废,普遍地教育使用石膏绷带。我们的教育是从头做起,由制造石膏到使用石膏,由绷带的缠法到矫形术。提到矫形,我们的矫形台是非常简陋的,但是克服了困难。第一种,是利用民间棹子之一端,中间埋一木棍,再用两块砖头包好作骨盘支持,上身用箱子,垫枕或仍用砖头支持,牵引利用原有柱子,或埋几根木柱。在梁上吊两条带子,作为握手带或大腿支托。第二种,用一个铁制的骨盘支持器与箱子,来作矫形,使骨折正确接合,保持关节有用位置,使肌肉弛缓,减少多形错位的可能。石膏绷带的应用上,无垫石膏,加石膏条不擦油,不开窗或少开窗,并主张早期施用。有炎症一伤例只要无禁忌症,用石膏绷带固定后,很快消炎。施用前先行试验,以免缠在伤员身上后再行解除,而增加伤员的痛苦。在缠绕技术上,讲究各层拌平坚密黏合,适合体型。对隆起部位骨突起上,需特加注意,使无不平压迫,指压痕而形成石膏疮。上石膏后,三天以内须在医生、护士严格管理下,以防出血,气性坏疽,血行障碍,压迫痛等偶发症。施用石膏后,大大地减少了伤员后运途中的痛苦和危险,但运输石膏很多是不适合治疗目的的,入院后经精密检查后,不合体型,不合治疗要求,有故障的一律从新做起,避免引起石膏残废与石膏灾害。<br/> (五)为着治救重伤员发起了输血输液运动。然而解放区现成安@①的生理食盐液,葡萄糖液的数量,由于敌人的封锁与战争规模之大,运输困难等是供不应求的,因此必须在前线临时配制,保证每个需要输液的伤员,得到生理盐液或葡萄糖液的输入。尽量做到每个腹部手术患者给予2000CC葡萄糖液(5%),1000CC生理盐液,维持其足量的水份。诸如此输液一天比一天重视和增加,每次战役就要输数百乃至数千磅配制得很好的液体,克服了缺乏血浆和大量全血的困难,挽救了无数伤员的危亡。前线输血在过去旧的中国是难能可贵的,是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的。然而在今天解放军中的医务工作者们,明确的规定了一条原则,凡属需要输全血才能挽救其生命者,则必须输血。因此前线的医疗队和医院工作人员,部分的民工担架们均组织有自动报名的输血队,除少数有病及身体不及格的人员外,有的地方几乎全体报名参加了这个组织。经过体格检查,血型检查后,列出名单,放在手术准备室,或治疗室里,一有危险的伤员,大家都争先恐后慷慨献血。经过这种组织准备后,从未感无血给予的现象,更用不着花钱买血。我们使用的输血器由于物质条件困难,极其简便,但颇适用,即以二个粗针头,一只玻璃杯,一个漏斗,一条橡皮管,再有一个放热水的盆子,可能时,还要一根玻璃棒,这些器具每次使用前后,必须谨慎的清洗,以蒸馏水煮沸。输入之血液经搅拌输入时,通过纱布过滤,注意血型检定和生物试验,适当的温度、速度,引起反应者不多见。上述情况是经过了普遍反复的教育后,作到输液工作由团开始,输血工作由师或军开始,一直到后方医院。解放区的医务工作者,凡是有利于伤病员的一切技术,他们是孜孜不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全心全意地把优良的技术应用到伤病员身上去。这是输液输血工作上在解放区能够普遍推行,一次比一次增多的基本根据。由于推行了输液输血的结果,挽救了大批重伤员脱离危险,也是人民医生高尚品质的具体表现。<br/> (六)为了减少化脓,短缩治愈过程,尽量减少伤员痛苦,组织各种手术组和医疗队,我们采取医生尽可能接近火线找伤病员的方针,开到接近火线十余公里的地带,设手术站,由于无数的卫生员与卫生战士在忘我的精神下进行第一线的英勇救护,以及英雄的人民担架队在枪林弹雨中迅速后运的努力结果,争取时间,早期(最快的半小时可以送到团包扎所,得到初步治疗)进行创缘切除和扩创术。仅晋冀鲁豫区一九四七年经过手术者就有三万余伤员,这类手术占手术总数百分之七十以上,骨折手术占百分之二十,其他手术(头,胸,腹等部)占百分之十左右。因此,我们一开始就重视这普遍性的东西,首先必须使所有的医生学会和精通这些手术。树立明确的手术观念和目的,使每一种操作要达到一定的目的,简言之,即是使不整齐的伤口,成为一个平滑而整齐的伤口。使出血的伤口完全止血。使已污染或感染的伤口去除或减轻污染或感染。使排液阻滞的伤口,成为排液畅通的伤口。使有张力的伤口,减去其张力(伤口一有张力就容易传染或坏死,因此不主张行早期缝合而赞成延期缝合)。除去异物,切除失去生机的组织,保护有生机的细胞及贵重器官,肌腱,神经,血管,关节软骨等,防止暴露而致坏死。切口宁大而勿失之过小,操作的顺序,组织的辨认,各种神经组织之性质等,皆反复教育及术后检讨,力求技术之正规。正确地解决这些普遍性的手术和技能,使大部分伤员(百分之八十左右)得到手术治疗,大大地短缩了治愈期。<br/> (七)解放区的医务工作者,一面提倡精通最常见的技术,但也不忽略专门性技术的提高,对于重伤员的挽救上,以及对复杂的外科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上。解放区的医务工作者是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用最大努力在虚心学习与钻研着,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对腹部手术、骨折手术等做得比较有成绩的,不少的医生从实际工作中学会了这些手术,和对这类伤的正规处理。对腹部手术除严格讲求手术操作外,特别注重争取时间。在这一方面,战伤中时间因素远超过于技术,为了抢救重伤员,得到及时手术,应用过一切办法加强战地抢救,迅速转送,大量的输血输液,防治休克,尽量争取早期手术,医生与手术站尽可能靠近火线,另外在手术后,又强调后疗法注意护理与营养,所以在抢救重伤上,已收到很大的成绩而且成为解放区医生的神圣职责。<br/> 其次,在处理骨折上,我们主张操作温和稳重,禁用粗暴动作,碎骨不等于死骨不要轻易摘出。因骨折端污染及有异物(棉絮弹片等),主张敝开大创口,在肉眼观察下,稳健的施行手术。对远离骨折端已无骨膜联系的碎片,允许慎重的摘出一二,禁用手指或其他器械经传染创道接触骨中,而引起传染。战伤骨折不准缝合,应开畅引流,制动术也是必须做好的事。此外处理大肠伤中行大肠外露术,人工造肛术亦已成为常规的处置。其他颜面外伤、眼外伤、血管外伤、泌尿生殖器外伤等均能按照规则进行急救和治疗手术,这里恕不一一详述。<br/> 这些都表明着解放区的医务工作者由普及到走向提高的发展途径。<br/> 当然解放区的医务工作者技术水平仍然是低的(这是受战争环境,敌人封锁的客观条件所影响),象头部伤之开颅术,胸部伤之开胸术等战伤,受着设备条件与技术的限制,未能推广学习,只限于极少数医生来研究;绝大部分只能做到保守治疗,作一般创伤的处理后,安静及用磺胺剂或盘尼西林防止传染。值此全国解放之际,我们应虚心向各地专家学习,提高技术,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要重视医学理论的学习,使我们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阶段,使技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保健卫生事业而努力。<br/> 字库未存字注释:<br/>  @①原字音加瓦

谈广大农村妇婴保健工作问题

第4版()<br/>专栏:<br/><br/>  谈广大农村妇婴保健工作问题<br/> 敬桓<br/> (一)<br/> 当农民从官僚、地主、恶霸的封建剥削压迫下解放出来,——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后,农民获得了应有的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可以从勤劳生产中得到解决与改善的时候,他们进一步的要求是:“人财两旺”,小孩子不死,大人不病。(平山的一个富裕中农语)<br/> 人民政府和卫生工作者,在乡村中,如何把人民劳苦大众从疾病的痛苦与死亡的威胁中,解放出来,这是当前一个很重大的任务。这是一个在土地改革后成了可能与必须适时解决的问题!<br/> (二)<br/> 陕北、晋冀乡村中,有些典型例子:<br/> 陕北三边的一位母亲,含着辛酸的眼泪,告诉你:她生了十二个小孩子,现在只剩下二个女子。三边麻疹流行,一位农民三个小孩因为护理不好,相继病死,他急的号天大叫,以至不食不眠懒得去生产了。<br/> 裴家婆姨,生了五个娃娃,即死了五个;吴家婆姨生了十七个儿女,只活了两个,其中一个还患着“瘫痪”和疝气症。——蟠龙区调查。<br/> 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很普遍的存在农村中。从许多农村的卫生调查中,可以看出:(一)儿童的夭亡,是惊人的多,婴儿死亡率在千分之二百以上。而生存儿童疾病衰弱也很普遍,这些对农民生产情绪是有影响的。<br/> (二)初生儿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破伤风、早产、流产、窒息、压死等平均占了百分之四十,这只要改良一下接产方法与改进婴儿的抚养方法,即可获得基本解决。<br/> 这一切说明农村中妇婴保健工作,是如何的迫切要求改善与建设,以求得农民生活健康,农业生产的提高。在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中,各地人民政府于各地文教大会后曾经局部的举办短期助产职业学校,农村助产训练班,培育助产人员,改造旧式接产婆,普遍组织防疫医疗队下乡,获得了某些改善,但因人力物力的不足,还没能把妇婴卫生工作普遍的建立起来。<br/> (三)<br/> 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一方面乡村妇婴死亡率很高,一方面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却集中了一大批医生、助产士,并普遍的存在着失业问题,而没能也不可能组织起来,发动他们下乡,以解决失业与农村的需要的矛盾。例如济南解放后,据调查有二百二十个助产士失业,生活无着,等待援助。北平解放后,医务人员失业登记中就有七十多助产士失业家居,请求工作(这还只是部份的),在目前北平市妇婴保健工作制度,还未彻底改造以前,仅能按置了十几个助产士,另外自愿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的只十余人,其余多数因儿女众多,或有丈夫的牵扯,不能离开北平。县区乡村还没有健全的卫生机构,亦为不能使她们就业的原因之一。新毕业助产士,已在关切着注意她们的就业问题。<br/> 人民解放战争全国胜利为期不远,华北东北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生产建设的今天,人民要求我们人民政府给他们解决“孩子不死,大人别病!”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了起来。如何帮助农民来解决这个“财旺人不旺”的问题,以建立农村妇婴保健工作,谨提出如下的建议:<br/> 第一、动员与组织城市现有失业的助产士和医务人员,以巡回卫生工作组的形式,携带足用的器材与卫生宣传用品,指定地区范围,假以时日,针对人民需要去宣传妇婴保健的方法,以祛除古老迷信不卫生的旧思想;用实际工作效果,作为教材,来启发群众。并利用一切可能改造乡村旧式接生婆。至少要使破伤风与产褥热,大大的减少。<br/> 第二、要求乡村干部,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下决心来推动与帮助这一工作的进行,以及逐渐能在县区乡的政权机构中,建立初级的卫生组织,与指定专款经费,以奠定卫生事业的基础。<br/> 第三、各城市卫生工作者尽量的培养初级妇婴保健员,以短时期学习能在农村中应用的工作技术,如助产技术,预防医学与技术,简易医疗技术为基本任务,动员到农村卫生组织中去,长期的稳步前进的建立妇婴保健工作。<br/> 第四、城市的妇婴医院,妇婴科的医生,要作为乡村初级妇婴保健员技术上的支持者与工作中的指导者,人民政府卫生领导机关,也要有计划的培养一定数量的妇婴科专门医生,以配合这个工作,实现这一方面的城市领导乡村的任务。<br/> 第五、为着组织与动员城市的失业助产人员与医务人员下乡,连带的要解决他们家庭生活的需要,如短期无利贷金,组织技术人员托儿所,工作好的并适当的给以奖励,以鼓舞他们下乡的情绪。(完)

卡介苗常识介绍 (续完)

第4版()<br/>专栏:<br/><br/>  卡介苗常识介绍<br/> 天坛防疫处技师 陈正仁<br/> (续完)<br/> 八、何种年龄宜于接种卡介苗?<br/> 凡结核素试验呈阴性反应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均可以卡介苗作免疫接种,据调查结果我国城市中人口呈阴性反应的百分率大概如下:<br/> 自初生至四岁——约百分之八十,五岁至九岁——约百分之六十,十岁至十四岁——约百分之三十,十五岁至十九岁——约百分之十。<br/> 二十岁以上的成人呈阴性反应的极少,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均呈阳性,所以卡介苗免疫接种应选择阴性反应最多者为对象,即新生婴儿及学龄儿童。<br/> 九、经卡介苗免疫,效果如何?<br/> 阿伦孙氏于一九三五年起选择对结核素试验呈阴性的一五五○人,以卡介苗作免疫接种,同时以同样阴性反应的一四五七人作对照,这些人的性别年龄及数目均相等,同时都住在生活习惯相同的环境中,对于感染结核病的机会完全相等,经过十三年继续不断的调查,发觉经卡介苗免疫注射的人中仅六人死于结核病,而未经免疫的人中有五十三人死于该病。<br/> 十、卡介苗在中国是否适用?<br/> 有效的防痨方法不外两种:一种是设法隔绝传染病源,另一种是设法增加免疫力,前者是希望将所有患结核病的人送入疗养院中,一面可以施行各种治疗,同时最重要的是隔离病人,使病菌不致散布,经过相当时期后,病人数目即可减少,新的病人也不易发生。这虽是一个治本的方法,但是中国目前无法办到,因患者较多,几占全人口百分之四,以北平一市而言,有人口约二百万其中即有八万人患结核病,设若要将全体患者送入疗养院,不但无此设备,即算有设备,而病人的家属生活问题无法解决,因大部患者多系劳苦群众,所以这种方法,目下尚不易推行,目前可做的另一方法即是增加人民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如发现患者家属中尚有结核素呈阴性反应的人,应立刻举行卡介苗预防接种以增加对该病的免疫力,这个方法应当竭力推行,以达到防痨的部分效果。<br/> 十一、接种卡介苗的方法如何?<br/> 在中国比较能实用者有两种:<br/> 甲、划刺法:该方法与接种牛痘亟相类似,普通多在左肱上部外侧,将皮肤擦洁净俟酒精全干后,将菌苗置皮肤上,以消毒过的针横直画数条,每条间隔约为四@①;最好以四个针,合订成一排,直划一次,横划两次。划时用力须均匀,以刚刺破表皮而不出血为最佳,划后可将针在皮上略加压力,使菌苗能与伤口接触,等菌苗干后,再将衣服穿上。用此法,则须使用较浓的菌苗,每公撮内至少含二十@②的细菌。<br/> 乙、皮内注射法:以稀淡的菌苗,每公撮内含四分之一@②至二分之一@②,以零点一公撮作皮内注射。此法之优点,在于接种量的准确,惟注射时应当特别注意,切不可过深而成皮下注射,如是可引起局部溃疡或淋巴线肿大等现象。<br/> 十二、接种卡介苗之步骤如何?<br/> 使用卡介苗必须有详细周密的计划,切不可随便接种,以免意外,今将进行步骤,分述如后:<br/> 甲、先作结核素试验——最好的办法是以一个结核单位即零点一公撮内含百分之一@②,国际标准结核素或五万分之一@②纯蛋白衍化物,作皮内注射,经七十二小时后观察其反应,如属阴性可以十个结核单位重试,如仍为阴性,即可以卡介苗接种,若为节省时间及手续简便计,可将前部手续省去,即开始时以十个结核单位试验之,如属新生婴儿,可不用作此试验,即可举行接种。<br/> 乙、接种之先,应与制造室取得联络,将需要菌苗之日期及数量先行通知,以便按时取用,此外于使用时必需注意,浓菌苗仅能用作划刺法,稀菌苗只可用作皮内注射,两者切不可混乱,使用前必需将菌液用力摇匀。<br/> 丙、经接种后四星期,应观察局部反应,是否已经接种好,局部有无化脓或溃疡等现象,再附近淋巴线有无肿大等象征。<br/> 丁、经接种两月后,应再举行结核素试验,以视其是否已经转变成阳性。<br/> 字库未存字注释:<br/>  @①原字米加毛<br/>  @②原字克内加毛

献给党的生日 村支书杨晚赃向毛主席报告生产

第4版()<br/>专栏:<br/><br/>  献给党的生日<br/>  村支书杨晚赃向毛主席报告生产<br/> 太行黎城四区靳曲村党的支部书记杨晚赃同志写信给毛主席,把领导该村群众生产情况向毛主席报告,作为纪念“七一”的礼物,杨晚赃同志从前家庭是贫农,自共产党来后,经过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后翻了身,一九四零年参加了共产党。今年正月该村经过民主整党后,被选为支部书记。他识字不多,这封信是他口述别人代笔的。<br/> 亲爱的毛主席:在报上看到你三月间已到了北平,我心中很高兴。不是工作忙,一定要去看看你。现在“七一”已快到,就把俺村今年生产的情况向你报告一下,作为我给党的生日的一点礼物。<br/> 毛主席:我从前做过半辈子长工,是个受苦人,翻身后参加了共产党,今年正月整党后同志们选举我当支部书记,我的能力很弱,工作经验差,不过我有多大本事就拿出多大本事来为群众服务。俺村自从民主整党结束土改后,干部、群众对党的政策都摸清了底,安定了思想,生产情绪大大提高,都在闹发家致富了。俺村是一个二百八十九户的村子,今春按自愿等价的原则组织起二十九个互助小组,全村有土地五千四百多亩,上级说咱们有了大城市了,应该多种经济作物,我们就把能种这些庄稼的土地都种了,一共有二百二十六亩棉花,二百三十六亩花生,一百多亩大小麻。今年俺县开过党代表会议后,提出了响应你生产长一寸的号召,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全村锄麦一千八百五十六亩,上追肥七百五十一亩。为了解决劳力缺乏的困难,发动组织了五十八个妇女(全村有妇女劳力一百六十二个)参加农业生产。在耕种上大家注意了深耕细作,往年犁一遍的地,今年都犁了两遍,塌了好几年的边堰都垒起来修的整整齐齐的。在上肥来说,去年每亩平均只上肥二十驮,今年平均每亩上二十五驮,有个别的还上了三十驮,今年割麦锄苗挤在一起大家很忙,我们支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结果,进行组织调剂,老婆做饭、看小孩,组织一百三十六个妇女,七十二个儿童,参加割麦、打场、担水、送饭,起早搭黑干的很紧,在七天中胜利完成了麦收。麦收总结后立即转进了保苗补种,起初大家有等雨思想,我们即召开党员大会动员,首先解除了党员等雨思想,然后深入互助组宣传保苗如保命,提出做到缺一根补一根,在党员的带头推动下从河里担水补种,四天中补完全村一百五十三亩缺苗地。现在全村棉花普遍锄过一次,花生锄了一大半。在互助组组长及劳动英雄会议上,大家订出了锄苗计划:棉花要锄五次,玉茭锄两次,谷子锄三遍。在锄苗中要注意技术,并争取玉茭地一半上追肥,为增产一成,争取一个好年成而奋斗。<br/> 为了避免多开会耽误生产,在区分委会领导下,大家共同研究出一个办法,试起来比以前好得多,既然加强了领导,又耽误不了生产。就是:我们六个支委干部采取轮流值日制,每天一个支委干部负责了解汇报各互助组的生产情况,每个党员进行具体分工,并加强了党日制。十天一次小组会,半月一次支部大会,五天一次支委接头会(每次开一顿饭工夫)。这样做起来又节省时间,能解决问题,大家都很满意。既加强了领导,又不耽误生产。<br/> 毛主席:你领导咱们革命好多年了,现在咱们的军队已过了长江,解放南京、上海及江南广大地区,全国就要完全解放了,希望你好好保养身体,好好领导咱们把民主、独立、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建设好。<br/> 并代表全村三十名党员与全体群众向你致敬!<br/> 黎城靳曲村中共支部书记杨晚脏六月二十四日。

创造工业国,工人敢保险 (为中国工人庆祝中国共产党廿八周岁作)

第4版()<br/>专栏:<br/><br/>  创造工业国,工人敢保险<br/> (为中国工人庆祝中国共产党廿八周岁作)<br/> 柯仲平<br/> 共产党,领头干,<br/> 工农人民掌了权,<br/> 从此脱离那苦海,<br/> 一步更比一步甜。<br/> <br/> 要想甜,步步甜,<br/> 组织起来大生产,<br/> 工业好比火车头,<br/> 工业首先要发展!<br/> <br/> 纪念党,好纪念,<br/> 工人纪念不空谈,<br/> 纪念会上大动员,<br/> 火车头里做模范!<br/> <br/> 大江大海都有源,<br/> 每逢纪念想当年,<br/> 我们来把当年唱一段,<br/> 唱罢当年干起来!<br/> <br/> 当年你穷我也穷,<br/> 你我大家来做工,<br/> 年轻时候怕失业,<br/> 年老又怕不能动。<br/> <br/> 你也忙,我也忙,<br/> 忙的就同机器一个样,<br/> 机器坏了人修理,<br/> 工人病了哭一场!<br/> <br/> 忙来忙去为了谁?<br/> 洋人买办同赃官。<br/> 挨打受气得了啥?<br/> 卖尽力气死了完!<br/> <br/> 洋工磨了多少年,<br/> 磨来磨去为工钱,<br/> 斗争一回又一回,<br/> 一回斗争流回血!<br/> <br/> 到后来你想我也想,<br/> 想有苏联样的共产党。<br/> 忽然电闪霹雷响,<br/> 中国出了共产党!<br/> <br/> 天上有个七月七<br/> 人间有个七月一<br/>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br/> 七月一,中国共产党生日。<br/> <br/> 中国内外有强敌,<br/> 内反封建官僚外反帝,<br/> 党出娘胎便战斗,<br/> 勇敢战斗从不息!<br/> <br/> 勇敢勇敢真勇敢,<br/> 当年手里无枪杆,<br/> 喊喊口号得活埋,<br/> 写写标语坐了监!<br/> <br/> 罢工示威能把敌人吓破胆,<br/> 到底还是斗不过枪杆!<br/> 不斗也会失了业,<br/> 一回斗争流回血!<br/> <br/> 口号要凭枪来喊,<br/> 农村里去夺枪杆;<br/> 枪要多来人要广,<br/> 先帮农民去分田!<br/> <br/> 毛主席向我们呼喊,<br/> 呼的高,喊的远,<br/> 同志跟随毛主席,<br/> 红军上了井岗山!<br/> <br/> 红军上了井岗山,<br/> 革命有了立脚点。<br/> 地是根,枪是胆,<br/> 有地立脚胆包天!<br/> <br/> 万年雪山难飞鸟,<br/> 千里草地绝人烟,<br/> 为了抗日要北上,<br/> 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br/> <br/> 毛主席,拿红旗,<br/> 红旗招,招来了四方好汉,<br/> 红旗展,展开了胜利局面,<br/> 红旗插遍全中国的山!<br/> <br/> 陕北扎了一十二年半,<br/> 党中央毛主席才下了山,<br/> 日寇灭,蒋匪帮完蛋,<br/> 最光荣的一段历史在延安!<br/> <br/> 老也欢,少也欢,<br/> 久别了的骨肉大团圆!<br/> 离别手里无枪杆,<br/> 归来雄兵几百万!<br/> <br/> 一别别了二十二个年,<br/> 城市乡村难相联,<br/> 别时我党还年幼,<br/> 如今一手能把江山提起来!<br/> <br/> 为到农村夺枪杆,<br/> 踏遍了万水千山,<br/> 为要创造工业国,<br/> 哪怕工业长征才开端!<br/> <br/> 哪怕工业长征才开端,<br/> 敢保证!敢保险!<br/> 中国工人从来不怕难,<br/> 看我们挽起袖子来竞赛!<br/> <br/> 从前劳动为买办,<br/> 还为那群狗脏官,<br/> 如今劳动为自己,<br/> 社会主义只隔一重山!<br/> <br/> 从前劳动磨洋工,<br/> 一天磨上几点钟,<br/> 如今劳动大不同,<br/> 工人个个争英雄!<br/> <br/> 想了从前想将来,<br/> 想着想着来纪念,<br/> 今天纪念党生日,<br/> 工人阶级最喜欢!<br/> <br/> 喜的毛主席平安,<br/> 欢的总司令康健,<br/> 我们喊:<br/> 中国共产党万岁!<br/> 毛主席万岁!<br/> 朱总司令万岁!<br/> 我们喊:<br/> 创造工业国,我们工人敢保险!<br/> 创造工业国,我们工人敢保险!<br/> 一九四九、七、一、北平<br/> (“七一”在北平写成。七月三日,北平工人派来代表,一位女工,一位男工,庆贺文代大会。在两位工人代表向文艺代表们讲话庆贺并提出诚恳热烈的工人要求后,得主席团指示,我接着朗诵了这一首诗。这诗,可以用很自由的快板调子来朗诵,还可以用大鼓、坠子这类调子唱。用工人中流行的某些调子来唱,可能更合适。不合适的地方可以改。这首诗,愿工人同志们当做一份小小的礼物收下。 仲平附记)

新儿女英雄传

第4版()<br/>专栏:<br/><br/>  新儿女英雄传<br/> 孔厥 袁静<br/> 第十七回 鱼儿漏网了<br/> (续一)<br/> 攻击还没有开始。敌人的两个岗楼上,两个特等射手用两支三八大枪,封锁了一条东西大街。有几个老百姓逃跑,一枪一个,都给打死了。咱们的队伍看着很生气,马上有四个神枪手,上了岗楼斜对面马家肉铺的房上,麻袋工事掩护,瞄准岗楼上那个枪眼儿。这正是刚没太阳的时候,头一枪就把东边岗楼上的特等射手撂倒了。<br/> 听见西边岗楼上的特等射手喊:“他妈的,你们打的鸡巴枪!有本事跟老子试试!”大水听出来是张金龙的声音,心里气得慌。又听见咱们的一个神枪手气愤愤的喊:“你别骂街,咱们比比看!”那边张金龙说:“来!看看谁是英雄好汉。我立一个砖,你要打中了,我的枪就撂下。”这边的神枪手说:“行,我也立一个砖,你要打中了,我也撂下枪。”<br/> 说完,他就在麻袋上面立了个砖,那边叭的一枪,就把这边的砖打下了。张金龙骄傲的喊:“看我的准头怎么样?这回瞧你的吧!”说着他拿一块砖立在岗楼的垛口上,刚一放就一声枪响,连他的手都打穿了。听得见张金龙骂:“你妈的臭×!你打老子的手,你不算好汉!”牛大水愤恨的喊:“张金龙!你狗熊耍把戏,混充人形儿呢。你是屁个英雄好汉!”<br/> 天黑了。司令部下命令:今晚上一定要打下这两个大岗楼。刹时间,好些个房顶上,机枪步枪掷弹筒一齐射击开了。岗楼上也朝这边打。岗楼的一个枪眼四周,密密麻麻的打了许多小窟窿,枪眼里不断倒下人。可是何世雄咬着牙,不叫投降。<br/> 郭三麻子眼看顶不住了,到天主堂的洋房里,跟何世雄商量。两个人密谈了一阵,又传下命令,说城里来了电报,只要支持到天明,救兵就可以来了;谁要作战不力,就地枪决!战斗又激烈的继续下去。<br/> 咱们司令部派一部分队伍,在岗楼对面的墙上掏了窟窿,又从救火会找来大唧筒,弄了两大桶汽油;唧筒吸饱汽油,喷射到岗楼上去,掷弹筒配合着打。一打过去,火就着了。西边的岗楼先烧起来,火焰直冲到天上。敌人怕我们冲锋,把岗楼旁边和天主堂后面的民房都点着了,四下里照得通亮。东边的岗楼也着火了。<br/> 这时候西北角上黑云涌过来,又是风,又是雨,夹着挺大的雹子;司令部下命令停会儿再打。战士们淋着雨,都进了屋里。<br/> 大水和手枪组一伙,恨不得一下把何世雄张金龙这些人捉住。他们开了个小会,估计敌人活着的不多了,打算找个地方摸进去,有这么十几支手枪,敌人就跑不了。大水跟司令部接头,司令部刚好派一个排要去搜,就叫他们一块儿去。<br/> 雨还唰唰唰的下着,一伙人弄了个梯子,从东北角翻墙进去;到了天主堂的第二道后门,一点动静也没有。他们想,是不是有地堡呢?摸进天主堂的前院,大水一下给个什么绊倒了;一摸,是个机枪身。<br/> 进了天主堂的洋房子,有的打亮手电,有的点着牙刷把子,四下里照。那何世雄的屋里,空洞洞的,没有一个人。墙上挂的大转袋,里面没有一颗子弹,手枪套子也是空的。地上有一大堆烧了的纸灰。哪一个屋里东西都乱七八糟;没有一个人影儿。同志们又是气,又是恨,咬牙说:“他妈的,准跑了!”<br/> 七<br/> 何世雄郭三麻子张金龙,带了二十多人,早就准备要逃跑,一下雹子,他们趁这机会,挖墙窟窿钻出来,趟水过了荷叶坑,张金龙光脚上了城墙,用绳子把他们一个个拉上去。又慢慢儿吊着绳子,一个个滑溜下去。一伙人探头探脑的摸到河边。河对岸,高屯儿早奉了司令部的命令,派了一部分队员,正把守着,防备零星的敌人逃跑。<br/> 何世雄在黑暗里望见一伙人影,拿着枪;忙解下皮带,一面打他的小婆,一面骂:“他妈的,你这个汉奸老婆!抓住了还不走?”队员马胆小拉着枪栓喝问:“口令!”何世雄说:“什么他妈的口令!我们是分区司令部的,抓住了何世雄的小婆,我们全淋湿了,挺冷,还不拿船摆过我们!”<br/> 马胆小他们真以为是司令部的,马上过去三只船。何世雄拉着小婆,骂:“你这臭娘们,还死赖着不走啊?”一推就把她推倒在船里。一伙人上了船,划过来。<br/> 何世雄船上的队员是小小子。何世雄笑着说:“我看你的枪好不好。”随手拿过枪来,掂了掂,说:“咳,这样的枪还能使唤!”拉下枪栓就扔到水里了。小小子着急说:“你怎么把我的枪栓扔了?”何世雄吓吓的笑着说:“要这样的破枪干吗?咱们缴下来的好枪多着呐,回头给你换一支。”<br/> 船摆到这边,一伙人都上了堤。何世雄说:“我们到小李庄,你们给引个路!”他们带着咱们的四个队员就走。后边的伪军,瞧见堤上有个窝铺,就钻到窝棚里抢被子。还把里面老乡的棉衣扒了。老乡心里觉得不对劲,暗暗拉拉队员王圈儿,小声说:“这可不象咱们的人啊!那有这样的八路军?”<br/> 王圈儿忙抢上去,把掉队的一个伪军抓住,用抉枪堵住他的胸口,悄悄说:“别喊!你们到底干什么的?”那人说:“我把大枪给了你吧,头里何世雄过去了。”王圈儿一听,急得不成,这儿只剩他一个了,他不敢去追,只好叫老乡们看着俘虏,自己提着大枪,飞奔回去报信。<br/> 牛大水带着手枪组,出了天主党,气呼呼的跑来找高屯儿,问:“何世雄逃走了。这儿见了没有?”高屯儿他们正在守桥,着急的说:“我们直直的守在这儿,就没见过去么!”正说着,王圈儿跑来报告:何世雄一伙从堤上逃跑了,还抓去了咱们四个队员。大水高屯儿急忙集合人,找了三只船,三十多人,一齐去追。划船的老乡们听说何世雄逃跑,拼命的打棹,船儿沿着堤直窜。<br/> 八<br/> 马胆小跟那些人在堤上走,觉得方向不对,越走心里越疑惑。一回头,发现背后有人拿枪指着他。他想:“坏了!不用说就是汉奸队。妈的!怎么我们就这么糊涂,还用船摆过他们来?我们都瞎了眼啦!”想到这儿,他难受得差点儿哭下了。<br/> 他呆呆的往前走,心里面盘算:“可不能放走他们!我得想个招儿……”寻思半天,就站住说:“前面尽地雷,不能走了!”他们说:“有地雷你头里走!”一个汉奸逼着他,走在头里。马胆小故意装着躲地雷,曲曲弯弯的走得很慢,一心盼望咱们的人追上来。<br/> 小小子从这些人里面,认出来有郭三麻子张金龙,心里也明白了,非常着急。他想:“身后面那胖子准是何世雄,枪又给他拿去了,怎么办?”他急得浑身出冷汗,想着身上还有两颗手榴弹,不如跟这大汉奸拼了,自己死也值得。这么想着,他又害怕,又惊慌,腿就抖起来。<br/> 何世雄喝着说:“他妈的,你这个兔崽子,还不快走!”小小子咬一咬牙,蹩出一股子横劲儿,偷偷把手榴弹拿在手里。何世雄喝一声:“干什么?”小小子一时慌张,忘了拉线,转身一把抓住何世雄的领子,举起手榴弹就砸。可是何世雄一闪身,一枪打在他脑瓜儿上,小小子就栽到堤坡上了。(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