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49-05-08

1949-05-08新闻联播 文字版

从“红旗歌”说起

第4版()<br/>专栏:<br/><br/> 从“红旗歌”说起<br/> 李伯钊<br/> “红旗歌”应该得红旗。这是观众的呼声。它教育了观众:解放了的工人阶级劳动态度是严肃、热情、愉快的!它带给我们无限的兴奋与愉快!个别“落后”的被先进的带动了,旧的劳动态度被改造,旧职员旧作风代之以耐心的说服教育,一齐努力发展生产,争夺那面奖励劳动模范的、光辉的小红旗。一切这些都是从典型性人物、典型性格、典型的语言传达给观众的。观众热望看到,听到无数的“红旗歌”呵!世界上除了劳动还有什么比它更愉快、更光荣、更有意义呢?劳动生产会创造一切、改造一切、推动历史的前进!<br/> 发展生产,把消费的北平城变为生产的北平城,是多么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呵!关系着绝大多数人最大的福利,关系着革命胜利果实的巩固与发展。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多多的写劳动英雄生产模范,反映各种经济政策,抓紧生产主题、与工人做最亲密的朋友,向他们学习生产知识,帮助并发动工人写文艺作品,工人演戏,工人唱歌,工人画画,鼓起他们最高的生产热情,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集体创作。通过这样的作品来教育和改造一切的人,要人人热爱劳动,热爱生产。不劳而食的人,受到鄙弃。劳动态度不好的受到批评。在深入生活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同时就会达到教育和改造文艺工作者自己的目的。希望文艺界的先进朋友来指导,我愿意和许多文艺界的青年朋友们一块携手前进!做最实际的工作,用最大的努力来歌颂劳动,歌颂生产,实际支援前线的胜利。配合各种建设工作,把北平建设成为一座美丽的富有生命的“生产城”。<br/> 五月五日夜

开到南京去!

第4版()<br/>专栏:<br/><br/> 开到南京去!<br/> 草明<br/> 早晨:皇姑屯铁路工厂欢送“南京号”;<br/> 晚上:惊喜地收到解放南京的捷报!<br/> 说到“南京号”,和“北平号”原是双生兄弟;它们的母亲是沈阳皇姑屯铁路工厂。<br/> 这两台火车头,都是那作了主人、开始建立新的劳动态度的皇姑屯铁路工厂工人,为了支援前线,在一月份的生产计划外加修的。“北平号”在一月十八号落成,“南京号”在二十六日也完成了。<br/> 这两台机车的落成,在本厂内形成了群众性的生产热潮,初步改变了工厂的面目。东北总工会曾奖给一面锦旗。<br/> “南京号”自落成后,便被关在车库里,眼看着“北平号”在天津解放后二十二号那天就奉命开到平津,并随着北平的解放开进了北平。<br/> “南京号”在车库里自个儿抱怨起长辈来:“为啥叫我做‘南京号’呢?看我哥哥叫‘北平号’,早就进了关,解放北平的同胞去了。我,啥时候才能开到南京去呢?”可是它不会说话,只闷的一肚子气,让灰尘一层一层地落到它身上去。<br/> 有些记者知道南京号还在车库里,来厂时顺便去瞧瞧它,它稍微得点安慰。它又从人们的口里知道国民党派代表来要求谈判和平:瞅瞅反动家伙的没有诚意的样子,真是又气又急,恨不得马上运送解放军赶紧渡过长江,到南京去活捉那些兔子王八。<br/> 四月二十号,反动政府拒绝接受毛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毛主席朱总司令下令大军渡江。人们都振奋着,用一切力量来支援南下大军。“南京号”便也在车库里磨拳擦掌,等待出发。不久,上级便下令叫他“开到南京去!”<br/> 职工们就在二十四日的上午撑了旗子集队欢送“南京号”南下。<br/> “南京号”觉得自己没白等,心里十分高兴,健壮的躯体,在厂内的路轨上溜来溜去,表示对母亲的惜别。工友爬到车身上替它擦去灰土,它的面孔更觉漂亮了。工友们一面擦,一面回忆这台文“T6”型的机车底破损样子,不觉微笑了。单说这台死车,早就躺在北大墙好些年。前面已给灰挡住了路,不能运进现场,好容易把灰堆铲平,但是第二种困难又来了,灰堆下的道木已朽烂,运输班的工友怕掉道,不敢拉,于是又换上了一些新道木,这才把它拉到现场去,只新换上的大小零件就有三百七十七件,修理的大小零件就有九十一件;共四百六十八件。这个数目多么惊人。此外当时有些技术员工缺乏信心啦,工人们的热情把他们带引过来了。缺乏一些重要的器材啦,工人的才智发明了许多代用品,也都把困难克服了。<br/> ——这已是三个月前的事了,时间不断前进,胜利也不断前进,工友们的生产力也在向前推进。回忆着过去,他们怎能不笑呢?他们笑,他们心里在说:<br/> “有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咱们也能把那给反动摧残得支离破碎的老中国建设成幸福自由的新中国!”<br/> “南京号”昂着头,喷着烟,兴奋地享受着人们对它的爱抚和惜别,又让东影制片厂记者给它拍上许多镜头,然后带着参军上前线的新战士的心情,离开了工厂。<br/> 晚上,工友们正在灯下叨咕着“南京号”已出厂南下。参加东北铁路总工会竞赛的“标准号”又快试运转了的时候,突然无线电广播出解放南京的捷报。人们禁不住狂喜,也不约而同的想着:“幸亏南京号已开出去,你看多巧”。<br/> 他们根本无法安静地呆在家里,许多人跑到街上去看号外,也有夹在狂欢的人流里扭起秧歌来。嘴里说着外人听不懂的话:<br/> “幸亏咱厂的南京号已开到南京去,不早不晚,今儿早上开走的”。<br/> “咱厂的南京号会去把贼老蒋活捉回来的”。………<br/> 他们的信心随着胜利空前地提高。他们恨不得自己再多长几条手臂,多修一些机车来支援大军直捣武汉和广州。 四月底于沈阳

女连长李玉珍

第4版()<br/>专栏:<br/><br/> 女连长李玉珍<br/> (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代表介绍)<br/> “部队有李玉珍,伤员就丢不了。”这是前广东东江纵队五虎支队(相当于团)流行的话。<br/> 李玉珍同志,从一九四一年担任卫生员以来,一直紧随班排到火线上抢救伤员,做看护又做医生。到山里采草药治疗伤员,很多伤员在她手上救活了。每次战斗中,在敌人包围射击下,她仍奋不顾身的抢救伤员,掩埋牺牲的同志,背上他们的枪支文件然后撤退。有一次黄村战役,黑夜里我军转移阵地,只余下她和三个伤员及一个牺牲的同志在阵地里。她摸索找到了部队,要求派人和她一道把他们抢救出来,有的同志表示犹豫,她说:“还能让我们的伤员同志留在敌人那里吗?”支队政治指导员鼓励并支持了她,拨了一班人给她指挥,她乘着黑夜,在敌人不断的枪击下,找到了伤员所在,终于她背了死尸,弟兄们抬了伤员爬了出来。<br/> 一九四三年,日寇大扫荡,李玉珍在作战中腿上受了伤,不能随军转移,上级让她留下休养,还交两个重伤同志给她负责照顾,但敌人已向这地区推进了,黑夜里她带着他们从山上爬下来,差点跌死。白天躲在大树林里,躲避敌人的搜索,安慰那两位同志,用山水替他们洗涤伤口,撕了自己的衬衣为他们擦脓。在树林里躲了五天,有四天半没有东西吃,后来终于找到了部队。<br/> 在有名的惠阳龙江伏击中,蒋匪军被打垮了,都逃过了龙江河,并且把船只都弄到了河对面,大家追到南岸急得没法,她首先跳下了水,招呼大家跟着去,河水愈来愈深,最后淹没了她的肩膀和脖子,但她把步枪和药箱高举起来,终于到达了对岸,马上就射击敌人,随着有的同志也跟着过了河把船撑到南岸来,大队人马才得渡河追击,获得了很大的胜利。<br/> 一九四五年一月,李玉珍升任连长,第二年担任武工队长,来往奔袭敌人,组织民兵肃奸反特,建立地方政权和税站,解决了支队很大的经济困难。<br/> 日本投降以后,蒋匪军对东江纵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以五十个团兵力,反复扫荡三次,共历时二百多天。在扫荡中她接受了党的指示,带领武工队隐蔽在八九里高的粤北九莲山里坚持斗争。第一次扫荡时每人还能分到四片山芋。第二次匪军来了,她和一个“小鬼”爬到山下到十余里外,向群众借到点米运到山上来,每人每天分米二两,但米数太少,她们常常把自己应得的二两让给大家吃,自己只吃点采来的野菜和蘑菇,斗争还是坚持了下去!而且战胜了敌人的第三次扫荡。<br/> 李玉珍同志今年二十八岁,自小被卖,跟着马戏班流浪演技,十二岁又被卖去当丫头,十六岁当女工,受尽了旧社会的压迫,十七岁在香港参加惠阳青年会,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战开始回到广东参加游击战争。经过了八九年残酷的武装斗争。在党的培养下,她获得多次的战斗英雄、模范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

第4版()<br/>专栏:<br/><br/> 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br/> 臧克家<br/> 我想写篇诗<br/> 我想写篇诗<br/> 歌颂南下“动员令”;<br/> 百万兵马已渡过长江,<br/> 等不及我的诗句完成。<br/> × × ×<br/> 我想写篇诗<br/> 歌颂解放贵池和铜陵;<br/> 江阴下了,南京下了,杭州又下了……<br/> 我的诗句跟不上大军的行动。<br/> × × ×<br/> 我想写篇诗<br/> 表达心里的高兴,<br/> 拾起笔来又放下,<br/> 心,象大海上起了暴风!<br/> 干部<br/> 吃小米,<br/> 穿粗衣,<br/> 千锤百炼,<br/> 钢一般结实!<br/> × × ×<br/> 工作起来,<br/> 忘掉了自己,<br/> 象一条牛,<br/> 哞哞的替老百姓“拉犁!”<br/> 我们的报纸<br/> 我们的报纸<br/> 给人民服务;<br/> 不给资产阶级的“趣味”<br/> 服务。<br/> × × ×<br/> 号召生产,<br/> 号召支前,<br/> 好的表扬,坏的批判!<br/> × × ×<br/> 每一条消息,<br/> 我们都负责——<br/> 白的纸,黑的字!<br/> 爆炸女英雄<br/> 年纪不过二十岁,<br/> 说着一口山东话,<br/> 埋地雷时你那么大胆,<br/> 众人面前却有点羞答:<br/> “只作了这么一饤点,<br/> 算不了什么。”<br/> 身子一歪,你笑了,<br/> 笑得多么天真呀!<br/> 听英雄们报告<br/> 你,战斗英雄,<br/> 你,劳动英雄,<br/> 你,爆炸英雄!<br/> × × ×<br/> 过去,她是童养媳,<br/> 你是农民,<br/> 他是木匠出身。<br/> × × ×<br/> 你们报告自己的身世,<br/> 象述说一段古代史;<br/> 你们描写战争的经历,<br/> 有声有色象“传奇”!<br/> × × ×<br/> 本来是一个大字也不识,<br/> 现在,蚂蚁般爬满一本子;<br/> 本来人面前张不开口,<br/> 今天,涛浪似的满嘴的文化名词。<br/> × × ×<br/> 有什么比这更丰富?<br/> 有什么比这更生动?<br/> 它使教授们抱愧,<br/> 它使作家脸上有羞色。<br/> “不是共产党来了,<br/> 我们怎么能到得这样的地方?<br/> 不是毛主席领导,<br/> 我们怎么能对诸位先生演讲?”<br/> × × ×<br/> 一个个话讲完,<br/> 大家巴掌拍得响,<br/> 一个个走下来,<br/> 胸前排着“毛泽东勋章”。<br/> 电影<br/> “北平入城式”<br/> 使我两眼热泪横流,<br/> “天津解放战”<br/> 使我直瞪着眼,气也不敢抽!<br/> 我心里得到了一个保证:<br/> 解放军,有摧毁一切敌人的英勇!<br/> × × ×<br/> 我看了<br/> “民主东北”,<br/> 我看了<br/> “安东工业林业生产”<br/> 繁荣新中国的一幅小影,<br/> 慢慢的慢慢的在眼前扩<br/> 展……

我们的话

第4版()<br/>专栏:<br/><br/> 我们的话<br/> 胜利的形势,和生产建设的任务,要求我们在更多的文艺作品,来表现这个丰富的现实。要求我们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具体作品,讨论、研究写作问题,并从现有文艺创作基础上再提高一步!<br/> 星期文艺的创刊,要求工、农、兵及其干部、学生、知识分子、画家、诗人、作家、文艺批评家、民间艺人,及一切文艺爱好者,都给我们写稿、提意见,使它在大家的培养爱护下,逐渐巩固、发展起来。<br/> 写稿的形式不拘,凡是短篇小说、诗歌、唱词、剧本、散文、通讯、报告、木刻、漫画、剧评、影评、文艺理论、新书介绍等,我们都欢迎。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要求通俗、明快、容易读、容易懂。<br/> 作品的内容要有丰富的思想性,要能够把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及各种现实情景,通过文艺形式恰当而有力地表达出来,使它在广大群众中获得强烈的感应与共鸣。文字顶好能做到短小精悍。

播谷鸟集

第4版()<br/>专栏:<br/><br/> 播谷鸟集<br/> 林紫<br/> 土地<br/> 这些土地<br/> 有我们的血汗<br/> 这些土地<br/> 有我们的眼泪<br/> 一年一年<br/> 我们种地<br/> 风吹雨淋<br/> 忍饥受寒<br/> 从春到夏<br/> 从夏到秋<br/> 收割下粮食<br/> 被地主抢走<br/> 现在,这些土地<br/> 归还我们了<br/> 新的地权证<br/> 拿在我们手里<br/> 我们不再流泪<br/> 我们满心欢喜<br/> 我们耕种<br/> 撒下种子<br/> 一子落地<br/> 万颗归仓<br/> 这些土地多么好<br/> 这些土地多么香<br/> 送粪<br/> 咯隆隆<br/> 咯隆隆<br/> 谁家的媳妇<br/> 露出粗壮的胳膊<br/> 迈着大步<br/> 推着土车<br/> 一车一车<br/> 把圈粪送到地里<br/> 额上流着汗<br/> 嘴上含着笑<br/> 她的眼睛在说<br/> 以后的日子好了<br/> 肥料下地广<br/> 粮食收满仓<br/> 咯隆隆<br/> 咯隆隆<br/> 土车也一样<br/> 不象往年<br/> 老是葛吱吱<br/> 葛吱吱地啼哭<br/> 如今变了<br/> 它大声地笑着<br/> 从村庄到野地<br/> 从野地到村庄<br/> 咯隆隆<br/> 咯隆隆<br/> 耙地<br/> 一匹马<br/> 拉着耙<br/> 向前<br/> 向前<br/> 人站在耙上<br/> 象站在筏了<br/> 耙的前面<br/> 土地象河流<br/> 耙的后面<br/> 土块象水浪<br/> 杨柳青了<br/> 草也绿了<br/> 花也开了<br/> 鸟也叫了<br/> 马路着<br/> 耙向前<br/> 向前<br/> 两只白蝴蝶<br/> 从地里<br/> 飞过……<br/> 地多么宽<br/> 地多么广<br/> 耙飞跑着<br/> 飞跑着<br/> 来来<br/> 往往<br/> 耙上的人<br/> 一边吆喝<br/> 一边唱歌<br/> “东方红<br/> 太阳升……”<br/> 浇地<br/> 驴子走<br/> 水车转<br/> 一个妇女<br/> 坐在水车边<br/> 她的怀里<br/> 躺着一个小孩<br/> 小孩睡的甜又甜<br/> 驴子走<br/> 水车转<br/> 驴子走慢了<br/> 妇女就吆喝一声<br/> 驴子又加快了<br/> 转了几转<br/> 驴子走<br/> 水车转<br/> 水从水斗<br/> 倒出来<br/> 倒出来<br/> 沿着土沟<br/> 往下流<br/> 往下流<br/> 流到地里<br/> 地里白晃晃发亮<br/> 这是新分到的土地<br/> 这是发香的土地<br/> 这是亲爱的土地<br/> 驴子走<br/> 水车转<br/> 一个男人<br/> 用锄头引着水<br/> 水头向前渗<br/> 向前渗<br/> 浸透了干土<br/> 驴子走<br/> 水车转<br/> 太阳下山了<br/> 天也暗了<br/> 但他们还不回去<br/> 好象连夜里<br/> 也要宿在地里<br/> 掏土<br/> 老乡啊<br/> 刮大风了<br/> 天也要黑了<br/> 快休息吧<br/> 只他一个人<br/> 一锄又一锄<br/> 掏着黄土<br/> 用手抹着汗<br/> 天快黑了<br/> 他也不知道<br/> 老乡啊<br/> 风刮的好大<br/> 树都摇摆了<br/> 天已黑了<br/> 快休息吧<br/> 不,<br/> 春发东风连夜雨<br/> 趁雨没有来<br/> 把地掏松<br/> 雨来了<br/> 让它浸个透<br/> 等天晴了<br/> 撒下种子<br/> 春雨<br/> 云从东方来<br/> 天下雨了<br/> 从东到西<br/> 从南到北<br/> 雨洒着冀中平原<br/> 农民牵着牲口<br/> 回去了<br/> 水车不转了<br/> 轮子停了<br/> 到处都淋着雨水<br/> 到处都好象在笑<br/> 一个农妇<br/> 站在门口看着雨<br/> 笑着说:<br/> “有了地了<br/> 天又下雨了<br/> 真的翻了身”<br/> 往年<br/> 榆树皮<br/> 槐树子<br/> 绿豆壳子<br/> 蒙糠饼子<br/> 什么都吃<br/> 麦子和谷子<br/> 进了地主的肚子<br/> 从今以后<br/> 地是自己的<br/> 一想到<br/> 打下的粮食<br/> 全归自己<br/> 她的心开花了<br/> 春雨贵如油<br/> 拼命的下吧<br/> 把土地灌透<br/> 八十三场雨<br/> 一亩六七亩<br/> 今年吃饭不用愁<br/> 喜鹊<br/> 村子的边上<br/> 有一排高树<br/> 最高的枝枝上<br/> 有一个喜鹊窝<br/> 喜鹊站在树顶上<br/> 最早看见太阳<br/> 它哑着嗓子说:<br/> “太阳出来了!<br/> 太阳出来了!”<br/> 长长的尾巴<br/> 一翘一翘……<br/> 它从树顶飞走了<br/> 飞到野地里<br/> 一个农民<br/> 站在耙上<br/> 赶着两匹驴子<br/> 从地的这一头<br/> 到地的那一头<br/> 喜鹊朝着农民<br/> 哑着嗓子说<br/> “分了地了,<br/> 恭喜!恭喜!”<br/> 播谷鸟<br/> 年年春天<br/> 播谷鸟在叫唤<br/> “割麦插禾<br/> 割麦插禾<br/> 地主吃饱<br/> 农民受饿”<br/> 播谷鸟,播谷鸟<br/> 看见农民的辛苦<br/> 看见打下的粮食<br/> 送进地主的仓库<br/> 它的叫唤象是哭<br/> 叫人听了很难受<br/> 今年春天<br/> 播谷鸟又叫唤<br/> 声音可不同了<br/> “春雷响过<br/> 雨也下过<br/> 翻了身的人<br/> 快种谷!”

把毛泽东的旗帜插遍全中国(图片)

第4版()<br/>专栏:<br/><br/> 把毛泽东的旗帜插遍全中国<br/> 吴江 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