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旧剧研讨

谈改革旧剧
秦兆阳
编者按:改革旧剧,并从中推陈出新,这是当前文艺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接连发表了梦庚同志的“如何改革旧剧?”及秦兆阳同志这篇“谈改革旧剧”。两者的论点完全不同:前者认为平剧不但可以改革,而且可以演新内容的戏,可以“为现实政治任务服务”。石家庄平剧院排演了十来个新历史戏,都得到好的效果。后者,以为平剧“在形式上公式化到了凝固化的程度”,“难以改造”!为了进一步研究改革旧剧的方针、方法、步骤,迅速开展这一工作,达成推陈出新的目的,希望文艺界同志(特别对戏剧、对改造民间艺术有研究、有兴致的文艺工作者。)热烈地参加这个争论。
一、从旧艺术的发展规律说起
在封建社会里,一切艺术形式最初大都是发生于民间的,这是无人否认的事实。但是由于封建社会里的人民(主要是农民,其次是手工业者与小市民)并非生来就是自觉的革命阶级,他们一方面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有反封建的自发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小生产者,是个体经济和私有制度的拥护者;这样,他们自身就又有被贵族阶级统治和剥削的思想基础,这是他们阶级属性上的矛盾。
这种情形反映在旧民间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也是同样的。所谓旧的民间艺术,其本身就有两重性:第一方面,是反映被压迫者的生活和思想的,这里面又有两种成份,一种是健康的成份,表现了自己的痛苦和反抗情绪;另一种是不健康的成份,表现了宿命观念、因果报应、神佛清官的救苦救难,及“小民”的自卑观念等;这一方面的艺术不管它健康或不健康的,在形式上都比较生动活泼,有实生活感。第二方面则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歌颂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其人格的,多取材于统治阶级的历史典籍与人物传说中,是旧民间艺术中最不好的部分,其在形式上,由于是反映人民所不熟习的生活和人物,是偶像化了的人物,所以非常的形式主义和公式化。
这后一方面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多半是有受过相当封建教育的旧艺人和落魄文人参加的,这种人一方面与下层人民有密切的联系,懂得他们的爱好和趣味,一方面多是地主贵族们的帮闲者,甘心替他们作宣传工具,所以他们弄出来的东西往往能够“雅俗共赏”。这种人还有他们自己特别爱好的题材——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在旧民间艺术中占很大数量。这类人的思想趣味和真正农民、手工业者、小市民的思想趣味渗和在一起,就更使得民间艺术不是那么单纯了。
这就是旧民间艺术中的矛盾存在。这种矛盾使得统治阶级有了占有、享受、和利用并改造民间艺术的基础,他们去掉其中反映人民生活的健康的部份,而加强歌颂统治阶级和不健康的部份,以麻醉人民娱乐自己。同时民间艺人们为了生活和艺术的出路问题,受统治阶级的豢养,迎合其爱好,尽量的歌颂他们,尽量的使他们的剧中人物偶像化,并尽量的把艺术形式公式化,以至做到凝固到难以改造的地步。这种反动的公式化的艺术又反转来影响其他新发生和正发展着的民间艺术,使其在内容上带有毒素,并在形式上公式化,同时也受新兴民间艺术的影响,而更加向前发展或没落。这就是封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的、队级斗争的规律。
二、应以改造地方戏为主
根据以上所说的规律去考查旧剧,就可以发现,越是带原始性的地方土戏,就越是比较健康、生动活泼、有实生活感、公式化程度小、较宜于表现新的现实生活,易于改造。反之,越是较“高级”的戏剧如平剧,就越是内容反动、不健康、公式化程度高,只适合于表现旧的历史题材和历史上偶像化了的上层人物,很难以改造。这是改造旧形式应以改造地方戏为主的头一个理由。
其次,就两者对观众的影响来说:平剧发迹于天子脚下的北京城,由于当时的宫庭贵族(满洲人)和军阀官僚商贾等人物的文化程度和欣赏趣味并不太高,所以它一开始成长就比中国历史上的其他贵族戏剧较为通俗、较能普及,所以它能代替了昆曲的地位,而与各种民间戏剧进行斗争。但是由于它究竟带有贵族艺术的特点——在内容上脱离人民的实生活,在形式上公式化到了凝固化的程度,所以它的普及性还是有一定限度。直到今天,平剧的流行地区主要的仍只能是黄河以北和长江流域的大城市,长江以南的大城市里则很少有它的踪迹。在它所能流行的大城市里,观众也大都是占人口少数的有闲阶级,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时间和经济上的条件,至于广大贫民和劳动者,是很少有捧名角的资格的。说到乡村,它的普及性就更差了。乡村中唱戏多半是在新年和庙会时节,主持写戏的人大都是豪绅地主,他们得风气之先,爱看平剧,平剧就靠了这些主人的力量去征服农民和手工业者,但至今几十年之久,却收效不大。在黄河以南的广大乡村里,平剧几乎是毫无地位的。在黄河以北,也只有在北平周围的少数省份内比较流行,而且也只有一部份中农以上成份比较游闲的农民和小商人爱看。并且,无论是在城市或乡村,它主要的是以其形式来吸引观众,剧情内容则已变成为形式的附属品了。
由此可知,全国各种地方戏占有观众的总量,是要比平剧大得多。而且这些地方戏不光是以其形式吸引观众,并以其生动的剧情内容感动观众。它在曲调上接近农民的高亢愤激和悲凉的感情,在舞蹈动作上接近农民的日常动作,能使观众喜怒哀乐应节而生,在唱土戏的戏场里不难看见观众们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流泪,但在平剧剧院里,即或是唱的悲剧,观众也只是击节赞赏,感情上却无动于中。因此,为观众着想也应以改造地方戏为主。
也许有人以为平剧的艺术性较高,我们改造旧形式接受旧遣产如从较高级的平剧着手,不是更为有利吗?但如果根据旧艺术的发展规律去想,就可以知道平剧是由昆曲转化而来,无论从内容和形式都比地方戏难懂。它有地方戏中最公式化的部份,却没有地方戏中最适合于民众口味、最宜于表现人民生活的部分,因此如果主要先从平剧着手去改造旧戏,去创造表现现代人民生活的新歌剧形式,就会困难百出,无从着手。反之,如果主要的先从改造地方戏着手去改造旧剧,批判地吸收其中健康的部分,待得到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以后,不但地方戏得以改造,而且也就可以进一步改造平剧了,就不会碰到象现在所碰到的这许多困难了。
三、写历史剧问题
在今天,一方面是平剧的大老板封建阶级正在被消灭,一方面是新的人民生活需要新的戏剧艺术,所以平剧将逐渐没落下去,这就不光使得某些新的文艺工作者发出了接受平剧遗产使它脱胎换骨的呼声,并且使得不少的旧平剧艺人发出了革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平剧形式不适合于表现新的人民生活,所以就又同时发出了多写历史剧的呼声。
接受旧遗产的工作本来是应该从多方面去进行的,所以用平剧形式写一些历史剧也是可以的。但由于平剧形式比较凝固,只最适合于表现历史上偶像化的人物,所以用新的历史观点去写历史剧也会发生严重的困难,这种困难使我们今天在改造平剧的工作上尚未收到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以为:在新的时代中,平剧的没落既是必然的,也就无可惋惜和无法挽回。
另外,就整个文艺运动来说,新的比旧的更为重要,群众基础也更大,改造旧剧和写历史剧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生活内容的歌剧,这应该是歌剧运动中的主流。在创造新歌剧中来接受旧遗产,有时比从改造旧形式出发去改造旧形式更为自由,收效也更大,实际上我们也已经在这方面收到了更大的成绩,创造了秧歌剧形式和不少大型的新歌剧,并已在群众中有了深的影响。


第4版()
专栏:

创造能手刘海山
陈思
刘海山,是宣化造纸厂的一个老铆工,今年四十一岁了,从他十六岁在抚顺煤矿机器厂做学徒起,在抚顺、在鞍山、在唐山、在宣化、在………,到今年整整做了二十五个年头的工,但家里却连一领破炕席也没有。
去年宣化重获解放后,老刘高兴了。今年三月,厂子里提出争取在“五一”试车口的号,老刘更愉快的忙起来,早起晚睡,跑东跑西,但厂子里既无材料,又缺工具:修理机器吧,首先就连个电焊镜都没有,电焊条也只有百十根,在外边买吧,很贵先不用说,眼下还买不到。他想起他在学徒时,曾打碎过一块电焊镜,是两块玻璃,中间涂了一层什么有色的东西,于是便试着自己制,找了两块玻璃片,用水调了一些颜色,但颜色不往玻璃里渗;他又想起有人曾说过用蜜调来,他试了一下,蜜虽然粘,但却不透光,黑着两眼怎么能干活呢?老刘真发愁了,低着头在院里来回的走,忽然他看见破铜网上有些松香,灵机一动,回去让厂子买了些松香,又买了些颜色,在一起熬好后往镜片上一涂,两块玻璃粘得紧紧地,颜色也极均调,回去一试,与外国制的一样,丝毫不损目力。
电焊镜制好了,老刘又研究自己制电焊条,他弄了些松香、硼砂、玻璃粉、洋灰等,制好后一试,突突的冒火,还啪啪的爆,不成!经过一番研究,第二次他把松香去掉,又加了些水胶和洋灰,再用起来,好了。
老刘对工作中的缺陷是不能容忍的,一定要把它弄好后才甘心。有一个电焊箱,太老了,烧不了二十分钟便烫的不行,再烧便有出危险的可能,得停了工,等它凉下来才能再用。老刘觉得这太浪费时间,耽误工作,并且这只老箱子,用最小的电力,焊一分半厚的铁板子,一烧一溜窟窿,一分、半分厚的根本不能焊,非得二、三分厚以上的才行。他决定要做一个水压电焊箱来代替它,与厂子一说,与往次一样,立即得到厂子的支持和鼓励。老木匠张凤山也积极的协助他,只十点钟的时间便做了一个大木箱子,里边放满了水,把电线抽在里边,这样箱子便不会再发热。不料一试验时,电力却很小,冒的火花象是走电似的,电焊条熔化不了,“这怎么办啊!………”他以为是缺少一根地线,但把地线弄好后,仍是不中用。忽然,老刘笑了,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真是傻住了!”说着拿了一大包盐来放在水里,需要电力大时,便把电线压在水底盐多的地方;需要小的电力时,便把电线提上来,这一下可成了,最高电力可达一百七十,最低可到四十五,需要多大电力,可以自由增减,什么样的薄铁板都能焊,都不再烫窟窿了。
老刘看到熔铁时,由人拉风箱太不合算,既浪费人力,风力也很小。他便自己研究做电力风车。一切都弄好后,困难又来了,有一个铜风门是坏的,漏风,需要焊住,但因为是铜器,电焊不能焊,用氧气吧,又没有。“我破破例用电焊试验一下,看倒底行不行。”他这个尝试是丝毫没有根据的,许多人都笑他,一个从北平来的技师也说:“无论从书本子上,从经验上,都没听说过电焊可以焊铜,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但老刘偏要试一试。第一次焊时,铜汁烧得啪啪的爆,根本就焊不住,他想起用氧气焊时需要用硼砂擦一遍,他也用硼砂擦了一遍,第二次焊时,焊住了。他恐怕不结实,用锤一敲,果然分裂开来,里面有沙眼。“这还是不行啊!”但老刘并没在困难前低头,更加细心的钻研,三次、四次、五次,终于成功了,怎么敲打也弄不开。用螺镟,连沙眼也没有了,打破了历来电焊不能焊铜的说法。电力风车做好了,可以顶三辆风箱。此外还用此法修理了七个水泵,这比用氧气焊要省十分之九的钱。
他与记者讲述着他这些创造经过时,我问他以前还创造过什么东西,他好象觉得这问的毫无道理似的:“以前连饭都吃不饱,整天为吃饭愁的不行,还创造呢?”他述起他这几十年的苦难来:“我是冀东玉田县人,因为家穷,十六岁便离开家在抚顺学徒,一直在穷困与饥饿的泥坑里挣扎着。国民党时,有时一个月只挣四斗(六十四斤)小米,连自己吃的都不够,更不用说养活家了,孩子天天在车站上打扫些土粮食来吃,挣的工钱只够买点盐和菜………”他的脸阴沉起来。我觉得这样引起他的悲伤是不必要的,我打断他的话:“为什么你现在不到两个月的工夫,创造出这么些东西来呢?”他笑了笑说:“现在与以前完全不同了,现在虽然也还不怎么富裕,但吃的先不用发愁了。共产党尊重工人,信任工人,什么事都与工人商量,工人们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工人真是成了工厂的主人,有多大力气还不使多大力气吗?就说我这几件创造,若没有厂子的积极帮助,孙厂长和老林同志(工会干部)的鼓励与别的工人们的帮助,也是不行啊!”老刘很谦虚,虽然他费了很大的苦心创造出来,但他却没有丝毫的骄傲和居功的样子,而把厂子和工人们对他的帮助,认为是很大的作用。
由于他这样积极创造,节省原料,爱护工具,并一贯的热心帮助人,使许多工人提高了技术,在“五一”全市职工评功时,不只他个人得了特等奖,他领导的修理部的工人们,也得了一个集体奖,获得“第一模范修理部”的光荣称号。


第4版()
专栏:

奥列格·高射沃依和他的同伴们
李力
“不朽的青年”一书,是温列格尔的著作,内容是反映苏德战争期间以奥列格为首的一些少年先锋队员们,在保卫祖国战争中,同德寇作残酷斗争而英勇牺牲的真实历史。
奥列格和他的同伴们,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们,是在苏联这个自由、幸福、生气勃勃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一群。当他们正过着温暖而甜蜜的生活时,突然间,象一阵暴风雨似的德法西斯蒂匪徒们,把吃过严重败仗的残缺不全的队伍,集中起来大量机械兵力突破了斯大林格勒方面的阵线,就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日占领了拥有三万五千居民的奥列格家乡、乌克兰、煤矿工人城市克拉斯诺顿。
从此“死神”笼罩着克拉斯诺顿,这活跃生气勃勃的工人城市,顿时布满了悲愁景象。
这在年轻的奥列格和他的同伴们,是多么大的刺激呀!
当奥列格亲眼看到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工人们和被掳的红军战士们及军官们被匪徒们枪杀活埋的兽行,而烈士们那种英勇反抗的行为时,他很快意识到对敌人只有斗争,坚决以行动响应烈士们的号召。
从此奥列格和他的同伴们:依万·齐木努和夫,谢尔杰·邱里宁,少女乌里杨娜·格罗莫瓦,刘巴·射操瓦等少年英雄们,有组织的,不放松任何可利用的时间和地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枪杀、爆炸、火烧、饿困等威胁敌人,牵切敌人在前线的战争。
不管匪徒们怎样的严格的监视,只几个月的工夫少先队已有百余队员的群众性的反法西斯蒂的组织了,而且每个队员们,都是把自己的那颗鲜红的纯洁的心,诚心诚意献给祖国,他们都能作到:
“应当每一个德寇给他们一粒子弹”的号召。
匪徒们恐布了,好象登在大山上一样,时刻准备着自己的死亡,但谁能想到,在他们周围这些玩皮的孩子们,会干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呢?!
不料,有一次奥列格执行把克拉斯诺顿所有德寇军官们炸死在德国军官领堂的英勇灿烂的计谋时,因被一个队员犯了幼稚而轻率的罪,暴露了秘密………!
“难道世界上能找到这样的文学家和画家,能够把少年先锋队员们在秘密警察拷问室中所受之非人痛苦的全部真象描写出来吗”?!但奥列格和他的同伴们,无论遭到如何痛苦,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坚忍不屈,一直到为祖国的胜利而死。
因为他们是在苏联祖国和斯大林培养下生长起来的,有高度的阶级政治觉悟的孩子们。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作的是列宁、斯大林的事业,是苏维埃人民的事业,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事业,这事业是非常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因为他们有对于胜利的坚强信念,对布尔什维克坚固的钢铁般的忠诚的精神。
这些不朽的青年们是代表着苏联全体人民,是苏联人民的缩影。我们透过这小集子,完全可以看出苏联人民是怎样把世界上最凶恶的而且胜过自己的敌人消灭得一干二净,难道世界上还有比当年德寇更凶猛的敌人吗?
苏联人民经过这次战争洗礼,锻练得更勇敢、更坚强,而且以苏联为首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是更无比强大的。
美国反动派们企图反苏挑起再一次的世界大战以破坏世界和平,那是自取早日灭亡,而更可笑的是中国反动派们企图以假和平来欺骗人民苟延残喘等待世界战争爆发,趁机而起来屠杀人民,那是不看事实的睁眼瞎,这诡计将永远化为灰烬。
这本“不朽的青年”一书出现在东北时,很快与东北青年相结合,鼓舞了广大青年,成为广大青年们必读之物。
的确是值得介绍的一本青年读物。
五月十一日北平


第4版()
专栏:

北平市的职工小报
蔡维中
北平解放了的工人,以无比的愉快的心情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不少的国营与公营工厂在党、职工会、工作组的领导与帮助下已经出版了各种各样的职工小报——他们自己所经营、灌溉的学习园地。
截至目前为止,本报资料室所收到的平市的职工报已达十三种:有油印的,也有铅印的;三日刊的两份,五日刊的六份,周刊的三份;还有日刊与不定期刊各一份。它们均以新颖的姿态活跃在职工学习的战线上,起了指导与推动运动的积极作用。丰台铁路职工会出版的“职工小报”,以一种活泼、轻松、清晰的形式报导。被解放了的丰台职工的生产和学习;特别突出的是每期都大最地登载了工人自己写的作品,增辟了“工人园地”专栏,提高了工人学习写作兴趣。在平市掀起劳军运动热潮时,该报也卷入了这个运动,当日出刊了“劳军专号”,并发评论。更引人注目的,是平市铁路局曾出版的铅印“铁路职工”,它以八开的版面每五天出版一次,登载了一些简短有力的新闻与文章。该报特别强调了职工的学习问题;为此,特发表了社论号召干部加强领导职工学习,使工人阶级通过学习能初步地掌握人类的最先进的科学——马列主义。其他如七十兵工厂出版的“七十生活”、石景山钢铁厂所出版的“职工小报”等,内容都还丰富,职工都愿意看它们。这些小报都是职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们每天都从那里学习我党的政策、政府的法令决议;也互相地交流各种经验;同时也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地改变过去的劳动态度与今天又如何发挥了他们积极性与创造性,来建设新的人民工厂。这一切,都是职工小报所起的巨大的作用。
但这些小报,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还需要改进。仅就所看到的提供以下几点意见:
(一)一部份小报缺少工作上的经验或生产的报导,多内容空洞的长篇消息与文章,致减低读者兴趣。这是迫切需要纠正的一个缺点。如平市被工厂出版的“新职工”报,对工人的积极生产热情与生产中的经验,特别是工人中的生产典型模范报导的不够。从第二期开始到七期的五期的报导中,与生产有关的稿件仅有一两篇,这占的数量与质量对比上说实属太少。
(二)文词太深,未能作到通俗化大众化。这是各工厂油印报普遍的现象,是值得今后注意与改进的。我们必须接近工人,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程度和常用的语言,以后所写出的东西适合他们的口吻,起到报纸宣传和鼓动的作用。
(三)应增设“批评与建议”栏,发扬民主的作风。这是一个联系工人群众的极好形式与办法之一。但所出版的各油印和铅印报对此均有所忽视,今后各报宜设置信箱,尽量收集所有工人对行政、职工会或某一个人的意见,唯有这样,才能充分使全体职工掌握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互相进行教育,使工作效率得以顺利的提高,达到增产的目的。
(四)当某一运动达到高潮或告一段落的时候,各小报宜发社论或短论,以引导职工对此一运动的正确的看法与认识,并指出今后应走的道路,使全体员工能清楚地辨明应走的方向。这是各小报应作而特别必要作的事情。


第4版()
专栏:

诗五首
柳亚子
四月二十三深夜,闻解放大军已下南都,喜极赋此。
荼火军容百万奢,残酋狼狈各天涯。
文章久已无江总,金粉何曾杀丽华。
真喜翻身到民众,宁悲亡命窜豪家。
英灵地下应同笑,张恽侯刘鬼一车(注一)
注一:张应春、恽代英、侯绍裘、刘重民诸烈土,皆蒋逆背叛革命后牺牲于南京者。
碧云寺与紫金山,衣钵薪传我忍删。
当日迁毁原有意,此时卜雒复何惭。
后先不信孙毛异(注一),评判还应列史班

北望觚棱南望雁,杜陵涕泪定庵孱。
注一:用三传弟子范志超女士句。
四月二十八日,为李守常先烈成仁二十二周年纪念,赋此志悼。
熙州仲子负虚名,射虎将军右北平。
夺笔江淹才是梦,衔须温序死犹生。
当时霸气堪同调,薄海潮流要左倾。
漫向苌弘愁化碧,兆民为重一身轻。
五一节有感
忍遣巴黎血史忘,茶花猩艳异蓝黄(注一)。
百年战斗争前进,四海胪欢见报章。
此日苏都真极乐,当时粤峤漫轻量(注二)。
杜门习静惭吾拙,已见红潮涌海江。
注一:传闻五一游行,肇始巴黎有男女两青年携白茶花随工人大队后,中间枪声忽作,两人皆受伤倒地,血染茶花成红色,逐成纪念云。
注二:一九二六年五一节,为中国举行五一纪念首一次,余初至粤都,潜身群众中,听工人演讲,红旗招展,顾而乐之,距今已二十三年矣!
五四纪念一首为辅仁大学附中奔流社赋。
革命前驱忍淡忘,奇兵五四起苍黄。
早窥猛进光明路,粉碎弥缝断烂章。
落伍陈胡今已矣(注一),论功蔡李并难量
(注二)。
开天辟地今年好,已报红军过大江。
注一:仲甫晚节不终,胡适更腼颜无耻,实为五四之玷。
注二:谓孑民守常两先生。


第4版()
专栏:询问答复

报纸为什么慢?
近接报社转来不少读者信件,询问自人民日报移平出版后,为什么速度迟慢和不正常等。除向读者致歉外,特将其主要原因简复如次:
自去年十二月北平未解放前,敝局即积极筹划建立北平至石家庄的邮线,直至一月份才经交通部决定由石家庄运输公司派车往来涿县与石家庄间运送邮件。廾二日试车,三十一日正式通达,但因公司车辆缺乏,不能实行日班,只好每隔一天运送一次,北平邮件需三或四天方可到达石庄。至二月十二日到二十日九天中,因公司车辆损坏,不能运输,以致报纸邮件积压涿县,达三千二百公斤之多。经敝局抽调车辆运送及公路总局与公司的努力,班期才告恢复正常,积压减少。但自三月以来,各种书报纷纷来平出版,又与各解放区与蒋占区通邮,故邮件激增。每日平均由平南运之邮件报纸等约达一千五百至二千公斤;而汽车两日一次,仅能运走一千五百余公斤。故每隔一天,即积压一千至二千公斤。敝局除报请政府解决之外,虽一再设法,特派专人到涿县协助工作,尽先封转报纸及文令函件,并再次抽调汽车赶运;但终因力量所限,积压不能克服。直至四月十八日才由交通部批准,由公路总局组成一汽车邮运队,来负责运送涿县邯郸之来往邮件。二十二日已将涿县所积存之邮件全部运完。现在班次正常,每日由涿县至邯郸对开一次。若报纸能改在八点以前出版送达邮局,则当天到保定、二天到石庄、三天即可到达邯郸,现在慢一天。 华北邮电总局五月十日


第4版()
专栏:

太原号 郭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