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为什么要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孙晓村
 一
一九五○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就要发行了。这几天来,各大城市的工商业联合会及其他人民团体纷纷来电表示拥护,这事实说明了两点:首先是全国工商业者对政府这次发行公债的意义及其措施,表示满意;其次,我们不难预计公债发行后,一定可在很短的时期内认购足额的。这次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直接是为了弥补明年度的财政赤字,间接是为了平稳物价,而且发行的时间是在中国大际全部解放之时,国家的经济正在由战时转入平时的时候,对于这一切,任何一个稍有远见的工商业者,都会从长远利益的打算上予以最高的认识和估价的。
这二万万分的公债已列为一九五○年度财政的收入,这一九五○年也将和一九四九年是人民解放战争赢得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的一年一样,必须在克服经济困难,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的生产上也赢得基本的胜利。因此,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被踊跃认购,不仅在数字上,特别在意义上,将对一九五○年的经济作战起着很大的作用。
放在眼前的一九五○年的情况,有下列几点应当指出的:
首先是一九五○年中国大陆上已无战事。这是天大的好事,它保证着一切建设工作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去。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于经济建设的努力,以及在这上面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与创造性,是值得称道的,东北就是一个例子。从一九四九年起,东北境内已无战争,使东北能以全力从事生产,工商业正逐渐恢复,物价仅上涨了百分之八十,而且对于支援关内,尽了很大的力量。从东北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九五○年关内整个地区的前途。但是,没有战事并不就等于建设,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创伤和破坏,需要一个相当时期的治疗和休养。因此,明年环境是好转了,但工作是重的,负担也是重的。
第二,一九五○年经济建设的工作,基本上还是恢复性的,例如概算中工业部分的投资将有百分之七十用于东北,使它能迅速地走完恢复的路程。在水利方面,保证明年如再遇到今年这样大水可以不再造成今年这样大的灾害;农业方面,提出粮食增产一百亿斤,棉花增产四百七十万担的要求,也是以过去的水平为标准的。可是,有一点值得指出的,就是这基本上虽然还是恢复性的经济建设工作,事实上已被提高到这样的一个阶段:就是全部投资在总支出中占百分之二三.九,而且几乎每一件事都通过专业会议,都被规定了具体的进程和内容,并且开始作长期的打算。
第三,一九五○年政府财政上的最大负荷,就是要负担九百万军政公务人员的生活费用;此外,为了解放台湾海南岛西藏等地,也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些负担是胜利途中不可避免的。薄副主任说得好:“把所有旧军队旧公教人员一齐包下来,给以生活的出路,逐渐加以改造,并准备在一二年内转入经济建设,慢慢地再减少下来,是人民政府的责任。”尤其从整个社会经济打算时,消费是同样的,而当政府包下来之后,虽在财政上显着负担很重,便对社会经济是有好处的,因为那是一种有组织有秩序有限度的消费,而且经过改造可以转化为生产的力量。在这儿,有一件事实必须指出的,就是一九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全体公教人员仍过着极刻苦的生活,全国概算中,建设投资所以能占到百分之二十三点九,都是革命的军队,领导革命的党以及全国公教人员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结果。
第四,今年大水所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单就受灾田亩一项而言,据各方估计,达一万万亩之多。今年黄河在秋汛中的流量超过一九三三年的纪录,长江的洪水位是一九三一年以后最大的一次,再加上国民党反动统治期间,对防洪工作的忽视、贻误、长期的失修和恶意的破坏,遂造成这样空前严重的灾情。这场大水,如果发生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必十百倍于今年,因为今年水灾虽如此严重,但由于各解放区的领导者和广大群众的英勇搏斗,不只一次,也不只一地,战胜了洪水,克服了困难。可是灾荒给予社会经济的影响还是相当严重,尤其是从现在到明年麦收以前,灾区的粮食如何接济,农作如何恢复,各大城市的日用必需品的供应如何保证,各地区之间如何调剂?这一切,无论就运输而言,就物资本身而言,都需要各级政府与广大人民结合起来,大力处理。
第五,目前财政上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农村和都市的负担显着不平衡,八年对日抗战,四年解放战争中,农民出力出钱,确已贡献了他们最大的力量,一九五○年政府要求农民继续负担,在收入概算中,农民所缴纳的公粮,仍占第一位,即全部收入中百分之四十一点四。这个负担确已很重,就全国平均言,占到农民的农业总收入百分之十九强,而老解放区则占其农业总收入百分之二十一。“为了胜利与恢复经济,农民的负担一时是无法减轻的。”但是,这样的负担已到了限度,不能再增加了,同样为了胜利与恢复经济,城市工商业者,尤其一般拥有资产的人所负担的,比到农民,实在轻得多。如何适当地使城市与农村的负担得到平衡,这也是一九五○年的一个课题。

总结上面所说的,我们得到了这样的认识:一九五○年大陆已无战事,我们应当立刻把握这个环境与这个时机,展开恢复经济的工作;为了长远的利益,为了缩短医治战争创伤的过程,为了早日使人民大众得到适当的生活,这工作是一刻也不容许耽误的。东北重工业不能不打基础,水利工程不能不举办,粮食棉花不能不增产,交通运输不能不恢复,灾区的同胞不能不救济,九百万军政公教人员不能不维持;还有,为了把革命进行到底,为了全面的彻底的胜利,台湾海南岛等更不能不迅速地予以解放。今天,谁都承认我们不能百废俱举,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力量,然而这几件事,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不能减少或停止的,不是一九五○年的“严霜烈日都经过”,那会有一九五一年的“次第春风到草庐”呢!
为了要做这许多必不可少的工作,政府一方面要求人民解放军和所有的公教人员继续吃苦,从他们的身上尽量挤出经费来,另一方面把建设投资保持在支出概算四分之一的左右(连行政费一部分在内),然而还是不够,薄副主任在报告中曾指出,赤字还要占到百分之十八点七。假若这个全国收支概算不是一个争取胜利和恢复经济的概算,那么,放上百分之五点七的建设投资,就收支平衡,万事大吉了。然而今天的人民政府是为人民做事的,是有远见的,是为长期利益打算的。“宁愿赤字,力争建设”,这实在是负责精神的表现。然而,农民的负担能再增加吗?通货可以不顾一切地增发吗?这都是不容许的。陈主任说得好:“人民购买了公债,在全国经济困难情况下,也是一种负担。但是这种负担,比起因增发钞票,币价下跌所受的损失说来,是比较好的。固为币价下跌的结果,其下跌部分的币值是全部损失了的,购买了公债,在一时算来是负担,但是究竟可还本得息,不是一种损失。如果发行公债缩小赤字的结果,使明年的币值与物价情况比今年改善,则非但对全国工资生活的劳动人民,和军政公教人员有好处;而且,对于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也是有益的。所以从全体人民的利益说来,发行公债比之多发钞票要好些”。这样,发行公债,并且希望由城市工商业者来分一点负担的方案,便被提到全国人民的前面来了。

对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我们除了从全体人民的利益以及长远计划考虑外,现在还想从公债本身再说几句话:
第一,这次人民胜利折实公债,采用折实标准,目的完全是保护公债持有人的利益,使公债是名符其实的债,而不是捐。折实储蓄,一年来在各大城市办理的结果,已博得广大人民的信心;例如在上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根据今天四种物资的市价,算出明天的折实牌价,所以工资以折实单位为标准,施行得十分妥贴,从未如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所发表的生活指数一样,叫人感觉到完全是欺骗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公债采用了折实标准,是合乎群众的要求的。还有,这几种物资,是人民日用必需品,家家户户都有或多或少的存储的,而在政府方面也掌握着相当数量,可谓两不吃亏。至于各城市的加权统计,又充分的顾到人口多寡,工商业的发达程度,以及解放先后等情形,使这次公债充分表现它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第二,上面说过,这次公债是债,不是捐。由这一点,可以说明这次公债的发行无非是冻结了一部分购买力,使它延期使用,延期支付。买了公债之后,这份购买力还是存在的,不过暂时借给政府使用而已。这份购买力放在私人手里,可能因为想保持币值之故,恰恰无意识地作了损害币值的行为。现在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赤字减少,通货减发,生产事业得到扶植,这份力量恰恰发挥了稳定物价保持币值的作用。
第三,旧时代发行公债,要指着一定的收入作还本付息的担保。这次公债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这次公债全部用于建设,换言之,是以国家的全部资产来担保的。明年全国概算中,收支相比,有百分之十八点七是赤字,弥补赤字的办法,依靠发行公债的占百分之三十八点四,即占全国总支出的百分之七点二,而全部建设投资则占百分之二十三点九,大大地超过了公债的发行数。可见这次公债全部用于建设,用于医治战争的创伤,这在中国公债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
第四,从全部用于建设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引申到一个有趣的结论,就是这次发行公债,无非把分散在各城市各工商业者的一部分力量,由政府集中起来,组织起来,一方面代替通货的发行,一方面更有效地用诸经济建设。在这个意义上,政府等于执行了银行的任务,而买公债的人等于一年以上的长期存款的户头。这种性质可以减少许多人对公债看法的严重性,而这种性质只能存在于今天的人民政府,因为只有人民政府才会把一点一滴的力量全部用于恢复经济,才会顾到公债的持有人的权利,才会确保债信。
第五,这次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数目并不大,据工商业家与经济学者估计,全部两万万分,约合银元两亿元;这个数字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所发公债数额相比时,真是很小。国民党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二年这期间,共发行公债十一亿零六百万银元,单以其中一九三○这年而言,就发了四亿一千六百万银元。现在全国已经统一,(这是国民党时代所不曾有过的)数目又这样有限,不是因为经过了二十二年的蒋匪的剥削榨取,巧取豪夺,对于这一点公债,工商业者连陈主任所谓负担之感都不会有的。
第六,因为经过了蒋匪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搜刮,今天工商业者对于这次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多少有点负担之感的。那末,这次公债的发行,主要的要靠城市工商业者及殷实富户来承购,会不会因而影响工商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呢?对于这一点,作者想以过去从事工商事业的经验来做一个非常客观的分析:任何一个工商业者对于一部分资金的在任何一种方式下被冻结,是感觉到不方便的。但如果要在冻结资金与物价波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则无疑是宁愿资金被冻结一部分的,因为物价波动对于正当工商业最为不利。假使因发了公债而少发钞票,使物价得了稳定,那么原来要储备三个月以上的原料,现在储备一个月就够了,原来卖出物资以后必须立即补进,稍迟便无法补回原来的数量,现在可以把售货所得价款在银行里放一个时期,然后从容补进。这才是正当工商业者梦寐以求的事。这时,因买了公债而呆搁了的那笔资金,已取回来了数倍的代价。还有,物价平稳时,资金供应正常,来源畅顺,借款容易,利息也低,这时,工商业者才能从目前业务的应付,进入到发展事业的部署。所以,对于这一次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所有正当工商业者一定会热烈拥护,踊跃承购的。
一九四七年五月四日,苏联发行战后第二次建设公债,它的总额高达二百亿卢布,(当时相当于四十亿美元),可是,不到二十四小时,苏联全国的承购额,就已超过这个数目了。这几天来,国内各地承购公债的运动已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全国工商界和爱国人民,都应当发挥新爱国主义的精神,学习苏联,以热烈的心情来完成这光荣的任务。(完)


第5版()
专栏:

  谁是胜利公债的负担者
王新元
一九五○年是中国革命巩固胜利的一年,除了台湾海南岛和西藏尚待解放以外,在大陆上已经歼灭了一切成股的匪帮。我们的任务,是要巩固这一伟大的胜利。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我们的新中国。在经济方面,就是要恢复和发展我们的生产。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和四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所遗留给我们的,真是一个百孔千疮的局面。我们要有步骤而妥善的医治它,恢复它的元气,走向光明的前途,自然有若干胜利中不可避免的困难!这次人民政府通过发行建设折实公债,就是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之一。对于这次公债的发行和照顾人民利益的周到,我想没有一个人民不是忠心拥护的。问题只是在如何使他发行得最公平合理,就是说谁应该是胜利的负担者。对于这一点,我想提供一点意见,以供参考。
(一)中国的农民是胜利的光荣的负担者。在这十几年的战斗中,他们不仅出了大部分的金钱、粮食,而且贡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每年的收入,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以外,一切剩余的东西,都以公粮支前和税捐转嫁等等方式,贡献给国家了。实际上不可能再增加对他们的负担。明年他们仍然要以公粮的形式,负担全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一.四,并经过转嫁而负担税收的大部分,因此他们不应该再是公债的主要的负担者。这一点我想是大家所公认的。
(二)公债的总额,共计不过二万万分,这一个数字,在都市的人民看来,不应该是一个大的数字。我们有把握相信是可以担负起来的。但是在都市中贫富的悬殊很大,有富比王侯的达商巨贾,有穷无立锥之地的难民和失业者。究竟又是些什么人,应该是公债的负担者呢?我以为我们可以从这次公债的发行和承购的比例中,考验出各阶层人民对人民政府的责任感。
第一、是都市的工友们,他们已经是国家的主人,而且是人民政府的领导阶级,他们是不会落后的,他们必然会贡献他们可能贡献的力量。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今天中国的工人和公教人员的生活水平很不高,他们提高了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把所有力量都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在公债的分摊上,我们不应该存着不公平的和过高的奢望。
第二、是工商业者,在今天的城市经济中,他们占着主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人民政府中的支柱之一。对于这一次公债的承购,他们应该是最主要的负担者。他们是不是有负担的能力呢?有些工商业者,都在叫喊,周转资金不足,生意不好等等!在某一特殊的区域与时期,工商业者确实有些困难的。但是比较农民的困难来说,那是很小的,暂时的,有办法克服的。我觉得工商业者,应该从下列的几方面去打算(1)即令有困难也是暂时的,如果因为公债的发行可以相当的稳定物价,不致暴涨暴落,对于工商业的经营,基本上是有远大利益的。(2)公债可以吸收社会游资,减少投机活动,并可促进工商业实行节约反对浪费,现在工商业界对于资金的运用,并没有达到完全合理的地步。物力的浪费,与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有可能节约一些的。如果工商业者也能够象政府一样的认真的计划一下,有步骤有办法的“挤”出一点“储蓄”——公债——来,是不可能的吗?以普通的工厂而论。如果某一工厂已经有百分之十的盈利,在他的一个月的纯益中提出百分之五—十来储蓄——承购公债,是不会感到困难的。我想工商业者,把上面的算盘打清楚,是必然会成为一个很乐意的负担者。
第三、都市房地产握有者,也应该是公债的负担者。依靠房地产生活的人民,虽然也还可能认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投资。但是中国房地产的持有者,与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买办和高利贷者是有些分不开的。他们的资本的积累过程,现在不必去说它,可是我们老百姓,有权利要求他们成为一个公债负担者。
第四、都市的金钞持有者也应该是公债的负担者。资产阶级的资产形式,除了生产手段房地产和货物以外,还有不少暗藏的金钞。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暗藏金钞是迫不得已的,我们应该同情他的处境。但是今天已经走向建国的康庄大道上面来了,暗藏金钞,不仅侵占了人民币的市场,而且成为黑市的基本动力。我以为人民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价格,吸收社会上这一部分形似冻结的游资。在合理的价格之下,他们有可能自愿更换一种储蓄的方式,或者动员这些游资到生产事业中去,也是有利无害的。
第五、新解放区的地主富农是有钱投入公债的,这样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自己。
第六、华侨资本很可能大批动员回国。华侨对于革命的贡献,向来是有光荣的历史。尤其受国民党反动派欺骗的宣传而逃往香港菲律宾和南洋等处的民族资本,为数不少。如果能够很好的动员他们回来,从事正当的工商事业。承购公债正是引导他们返回祖国的一个机会,他们是有能力成为一个光荣的负担者。
总之,这一次的胜利折实公债数目并不很大,能够而且应该负担的人数也很多,在工商业者的负担中,必然还有一部分间接转嫁到农民身上去。所以农民虽然在形式上不是我们征募的对象,而实际上还是有些负担的。在苏联征募建国公债的时候,每次都是在二十四小时内就募足了。在中国因为这是第一次的募债,而且一般人民对于公债的观念,还保留了反动派时代的一些余恨和遗毒。所以要在事前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解释,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来看待。在基本上打破旧公债的观念,建立对新公债的认识。尤其是工商业者,应该表现自己的进步精神和力量来!
一九四九.一二.二○


第5版()
专栏:

  胜利折实公债必定胜利
樊弘
一九五○年的胜利折实公债,骤看起来,好角为数很大,实则是很少的一个数目。依据政府的公债条例,折实公债的发行总额只有二万万分。每分所含之实物为大米六市斤,面粉一市斤半,白细布四市尺,煤炭十六市斤。但以中国这样广大的地区和众多的人口来说,这点公债算得什么?
现在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难关便是人民的难关。政府与人民是一回事。在反动政府时代,政府是人民的公敌。人民恨不得反动政府倒塌,纵令它向人民只借一块钱,人民也是不愿意给它的。现在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无不日夜在响应政府的号召。政府遇有难关,莫说只发行两万万分公债,就发行四万万分又算什么?现在我举几个例子来表示人民对于胜利折实公债的真诚拥护。
北京市总工会筹委会主任萧明曾号召全市工人说:“我们北京市工人坚决拥护中央人民政府这一发行公债的决定。……我们号召全市工人踊跃认购公债。”(见十二月五日人民日报)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于十二月十三日举行全体委员会会议,决定号召首都工商业者拥护政府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并发动工商业者踊跃购买,使它成为一个运动。上海市第二届代表会议在会议的第五第六两天中发言共三十七人。发言者对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一致拥护。工人代表表示尽力争购,工商界人士表示决不后人,警备部队表示将更加努力生产,以生产所得购买公债。
为什么全国人民这样热烈的拥护政府的胜利折实公债呢?因为胜利折实公债的好处太多了。第一,公债既是折实的公债,人民买了公债决不吃亏,不但不吃亏,而且有利息,这是第一好处。
第二,政府于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之后,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便可接近于平衡了。依据政府财政收支的概算,公债发行之后,明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只差百分之十一左右。这在最近二十年来在财政史上是绝无而仅有的事。而且政府的估计乃是一个极稳健的估计将来纵令以新增的货币来填补这百分之十一的差额,于物价亦不会有很多影响。全国解放了,被解放的有地区扩充到两倍以上,货币纷纷流入新解放的地区。这在胜利折实公债的适当配合配合下,是不会影响物价的。发行一次胜利折实公债可以平衡明年财政收支预算,并有力量来投资于经济恢复工作,从经济上说,这是最好不过的。
第三,发行胜利公债,相对的吸收货币回笼,其结果必然稳定物价,这对全国的工商业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因为物价上涨,工商业界就须储存三个月的原料来保持货币资本的价值,并须准备一笔空钱来应付工人的工资的增加。物价稳定,工资不受大的影响,原料价值无大变动,工商业界的流动资金便可省出一部分来,作为扩大投资之需,这对工商业是极其有益的。胜利折实公债既可节省工商业界的流动资本,是则工商业界即以部分的流动资金购买公债,最多隔六个月,也就不会感流动资金缺乏了。因为物价稳定了,原料的价格也稳定了,工资也稳定了。科就用不着凭多的预防危险的流动资金了。
第四,胜利折实公债可以养成人民的公忠体国的精神。从消费者的立场上说,虽然人民以所得一部分买进公债,他的消费减少了;可是在他方面,他的爱国心却加强了。国家要好就是人人都要有强烈的爱国心。在解放战争的时代牺牲性命以为国家的所在皆是。如果没有这种爱国心,中国人民何能有今日的翻身呢?人民解放军牺牲性命救国,我们节省消费来供给部分的解放军的生活,并以尔补生产上的开销,前方流血,后方节约生产,一切为了胜利,为了解放,为了建设,四万万人必须都这样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才能持久到万岁,万岁,万万岁。
胜利折实公债叫人民省出钱来培养国家繁荣的种子。犹如冬天的农民节省消费,咀嚼杂粮,凑积谷种相同。在天来了,但见农民以最好的留作谷种的粮食,散播在大地上。骤然看去,好象没有什么意义。一旦秋天到来,谷穗成熟,从前的一粒变成百粒,一穗挨着一穗的垂吊在弯弯的谷杆上,遍山遍谷,都显现着丰满的金黄色的光辉。这时方才知道,农民节省去冬的消费于以增加今冬和后冬的更多的和更好的消费的政策,是有着最大的意义的。这时方才知道牲现在以为将来的政策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的眼光决不是近视眼。因为毛泽东先生的知识的光辉,照明了中国的未来繁荣的远景,使人人都可以把他们以节约所修造的未来,看得清清楚楚的。毛泽东先生说:“我们的财政情况是有困难的……但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估计明年会比今年好。在三年五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事业可以完全恢复,在十年八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就可以得完全的发展。”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胜利公债必定胜利是地疑的。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北京大学。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6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王学文
第四节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战斗性与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他一切特点的基础或根源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以具有科学性,历史性,革命性,批判性,与战斗性,也就是由于它具有实践性。因为它是实践的,所以它是科学的,历史的,阶级的,国际的,党派的,革命的,批判的,战争的。同时,它所以能够在为一种统一的,完整的科学,并且有发展性,也就是根源于这一根本的实践性的特性。社会经济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乃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源泉,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实践性,使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地成为科学的东西,并且使它能够在与资产阶级的及其他一切反动的错误理论的斗争中建立成长起来,而且有充分的革命性,批判性与战斗性,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的发展,使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内容本身也日益充实与发展。这就是由于这个理论的产生是完全符合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适合着国际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实际斗争的需要,并与无产阶级实践的要求完全一致的。因此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单单是国际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种单纯的科学理论,同时又是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革命行动革命建设的指针。理论的分析,指示出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实际斗争的要求与目标,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及革命建设的实践,翻过来又充实着发展着理论。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便是这样密切不可分离的联系结合着的。所以,我们又可以说: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乃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它一切特点的基础或根源,也是它不可战胜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穷力量的源泉。故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全能的,包括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内,它所以全能,“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即实践性。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种革命性,战斗性与实践性,也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庸俗派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所没有并且不可能具有的特点。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最大的祸害:书本与实践完全隔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正如资产阶级的其他一切科学一样,它“所遗留给我们的最大的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实践完全隔离”,乃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社会“最可恶的特征”(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底任务),不仅如此;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奴隶主,总之一切剥削阶级,除了这种社会制度成立发展的初期,由于反对推翻旧社会制度的需要,具有某种程度的进步性科学性以外,一到它们高度发展与没落衰亡的时期,他们不仅把书本和实践脱离,而且为了自己狭隘的阶级利益,不惜隐蔽事实,抹煞事实以至于歪曲事实捏造事实。因此暴露了他们理论科学的错误性,虚伪性,欺骗性,反科学性与反动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