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逐步统一全国税政
贺笠
此次首届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人民的首都——北京开幕,对新中国的税政建设具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全国人民都希望逐步地有效地迅速将全国税政统一起来,以利于保障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解放区的人民税收工作,在八年抗日战争及三年来的解放战争中具有很大成绩。因为当时我们是处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加上敌人的分割摧残,农民的经济生活遭到极大的破坏,虽历经共产党及人民政府领导进行土地改革发展生产,但由于农民的生产水平向来低下生活仍不免于困难。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解放区的全体人民、行政干部及税务工作同志,终于保障了革命战争的供给,并使政府的财政能有一定力量举办各种事业,帮助人民进行各种生产建设。我们各解放区过去税收工作的功绩与今天全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分不开的。
但是正因为我们的税收工作过去是在被割裂的游击环境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就不可免地要带着很大的地域性,无论在税收行政、税法、税率及征税手续等方面,都不能不按照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特性和自己的经验来处理一个地方的税收工作。当时各解放区,这种按照自己地方的不同的情形而独立解决问题是应当的,无可厚非的。但是到了今天,全国大部地区已经解放,敌人仅有西南和台湾一小部地区也不久即将解放,过去敌人分割的局面已不存在了,全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地区的措施或变动往往影响全国。在此全国一切事业都在趋向集中和统一的形势下,税收工作亦如其他工作,是政府与人民直接联系的纽带之一,因而它更必须力求统一,以与人民求得更好的团结。因此,我们希望各税收机关不仅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尤应注意批判地吸取过去的经验,而不应拘泥于过去的经验,我们今天事事都要有国家观念,那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均必须从全国出发,亦即从全体人民利益出发,才能使全国的税收工作趋于合理健全。
过去税政之不统一,不仅解放区如此,即在中国统治二十余年的国民党匪帮,亦无真正统一的规模。他们为了压榨人民,课税之多,不胜枚举。特别地方税更是五花八门,一日数税。即以北京而论,在直接、货物、地方三种税收系统之下,苛杂达三十余种。正如当时人民所流行的讽刺语:“国民党万税”。加之帝国主义在中国征收的变相税法,上海一地的规费即达三百余种。解放以后,各地苛捐杂税大部废除。但由于我们对大城市及新解放区情况了解不够,不能不在某些税收上暂时沿用旧制。今天全国大部地区均已安定,我们对这些税制亟须加以整理改革,以适合于广大人民的要求。
全国税政的统一工作,在今天是一件相当繁杂的事情,它所需要统一的方面是很多的,兹特举其大者,说明如下:
首先必须使城市税收与农村税收逐渐达到平衡合理。过去因为解放区是在农村,人民解放战争全靠农民支持,农民不但要出钱,还要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负担是很重的。直到今日农民的负担比重还超过工商业税。农民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收入甚少,而负担率据去年统计,占其总收入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而工商业收入一般均超过农民好多倍,而其负担率则只占其纯收入百分之四以上至百分之二十以下,以至有些城市税入尚不能自给。因此今后的统一工作,必须使城乡税负上达到平衡合理。这就是说,今后应提高工商税的比率,使工农业都有平衡发展的机会。为了国家建设,今天工商界对此应是义不容辞。只有国家经济繁荣,物价平衡,农业生产兴旺,工业生产才有充足的原料和市场,商业也才能得到正常的流转,于工农商均有好处。
其次,健全税收制度。各种税收的厘订与统一,实为开辟税源的重要步骤,这是关系财政收的重要问题。由于我们今天一切都在草创,缺乏统计调查,许多应征的税源我们还未发现,即已发现我们也还来不及订出适当的税目,如象我们今天只有海关收税,而陆地上与苏联、蒙古、印度、越南、缅甸诸国边境,都还未订出税收制度。又如关于水产,我们只规定海产税而内河淡水产也尚未订出税收办法,诸如此类,我们均应多加调查,详细确定税目。只有把各种税源都开辟出来,从整理中增加税收,才能求得财源充足,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再次是税率,今天在许多货物的税收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面粉而论,东北解放区的税率规定为百分之八,其他上解放区的税率则为百分之二.五○,这样就影响到各地面粉事业价格的高低,影响东北面粉事业。如果我们把各地的税率统一起来,就可使它们的发展得到平衡。各种工业产品在其生产出来以后,只应统一征税一次,不应再有所谓“单行办法”,重复征收的现象,有碍于生产及交换的发展,比如东北的木料在东北征税之后,运到华北或其他地区,那就是检查漏税和补税问题,而不应再征。
征税的手续也须力求简化与统一。这一问题虽属一技术问题,但如果不求得一致,那也会影响到商品的畅销。如有些地区至今仍在改用伪税票。当然,在我们刚接管一个地区的开始,由于各方条件的限制,这种变通办法是可以采用的。但是由于其他先解放的地区早已废除了伪税票而自制了新税票,所以在检查方面即有真伪难辨之苦,而商贩亦不免有受稽延之烦,因此今后对于票照、检验……均应有统一的规定,以利内外的交流。
机构的统一亦为此次会议应解决的问题之一,税收系统应尽量使其一元化,裁撤骈枝,加强内部分工,使责任界限分明,并依照财政体制,确定税款分配原则。至于人员的编制调整,应以精简为原则,做到用人少,做事多。
在这统一运动中,基本关键在于思想与立法的统一。以上所谈各种不统一的现象,除客观原因外,思想的不统一亦为重要原因之一。税收思想的偏差:一是片面的“仁政”观点。在过去反动统治时代,我们许多同志都反对过苛捐税,因而有的人不管国家需要如何,一味主张轻税。自然,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人民的税收是不应过重的,实际上我们今天比国民党匪帮那种毁灭性的杀鸡取卵的税收政策,不知要轻多少倍。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今天还是在战争时期,一切生产建设正待开始,如果没有充分的供给,就不能取得胜利,也不能完成建设,就说仁政吧:如果人民不能得到解放,不能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那算什么仁政呢?因此,不管在人民当中或干部当中,都必须端正这种思想,一方要积极输将,一面要做好税收工作。另一种错误思想,是不管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单纯财政观点。他们只知道取给于民,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不管这种税收是否合理,是否与四面八方的总路线总政策相符合,以致影响生产。加上地方主义的残余思想作崇,考虑问题多从局部出发,缺乏整体观念,这都会妨碍财政工作正确的发展,必须加以肃清。
思想的端正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的解决,在思想自觉的基础上还必须有法律来保证。因此必须定出统一法规,使大家有所准绳。今后凡有关全国性的税务及专卖法令条例,均应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制订公布实行,各地对中央颁布之条例均应切实遵守。如有意见,除一面遵照执行外,一面呈请中央考虑修改。在中央未修改前不得擅自修改或借口特殊不予执行。任何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均不能容许。
为克服税务工作中的盲目性,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从群众的实际生产状况与负担能力出发,只有有了深入调查,才能作出正确计算,这样才不致使群众负担发生畸轻畸重的现象,国家财政收入也才能达到精确的预决算,平衡收支。
税政的统一,今天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候,切望这次会议能得到适当的解决。当然,由于今天全国还未完全统一,一切都在草创,对于人民的财富,也不可能有全面的精确的统计,这次税政的统一工作,尚不能把一切问题都统一起来,但许多基本的法例规章大体可以确定。今后的一年是整理全国税政的一年,只要我们大家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定会胜利地、稳步地使税政迈向统一的道路!


第5版()
专栏:

  北京织染业应向那里走?
冯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关于工业一项提出了应恢复和增加纺织业及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生产。中国的机器纺织业总数不到五百万纱锭(其中有一半集中在上海),比之于印度的三千五百万纱锭约为七分之一,就全国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所需的衣着计,需要五千万纱锭才足以供应;而全国目前已有的(包括待解放区)尚不足十分之一,平津和华北解放区的纱锭则仅十五万锭。今后在不仰仗外人、力求自给的原则下,为了供应广大人民日常衣着消费的需要,纺织染业有极大的发展前途,而且是必须要发展的。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发展新式的电力机织布,但是在全国工业未能全部恢复之前,一时尚不可能全部采用自动电力机织布。在这种情况下,大中城市现有的老式织布机仍需维持其生产。在长期的抗日反蒋战争中,由于日寇及国民党匪徒对城市与乡村无度的压榨,人民的购买力已普遍降至最低程度,因之形成目前销路迟滞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表示织布生产过剩,这种现象将随全国的解放、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与人民购买力的逐渐提高而消除。
北京的织染业现在共有五百八十余家,以数目言确属不少,惟其中家庭工业约占三百五十余家,另外有约二百多家的人力织染工厂,而电力织布机的厂子仅仅二十余家,且大多机器设备陈腐,远逊于沪、青、津等地,同时全市无一家纺纱厂,棉纱全仰仗外地供给,因之,织出的布成本高质量也较低。但由于中国纺织业之不发达,在全国抵制外货爱国运动时期的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五年间,北京的织染业也曾一度兴盛,有了很大的发展。直至沦陷时期,在受日寇棉纱编制及日货推销的摧残;到国民党统治时期,更是外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内遭官僚资本的压迫,各织染工厂的资金一天天的削弱,加上国民党最后统治北京的两个月中,各工厂多驻满了反动军队,有的织布机竟劈成柴烧掉,经过这样的破坏,织染业只余奄奄一息了。
北京解放,经过人民政府贸易公司用“贷纱”,“以纱换布”、“加工”等方式扶植,各织染厂逐渐恢复。但终因过去敌伪摧残,许多工厂本身均存在着资金缺少、周转不灵、管理不良等问题,加上过去某些不开明的资本家,因压迫侮辱工人,对工人进行过重的剥削,解放后,工人在长久压迫之下自然难免要出这口气,同时,这中间也有一部分工人由于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情况了解不够,而提出过高的要求,有些资本家不肯积极改善工人生活,则心存不安和顾虑,对生产抱消极度态,因之厂子赔累,劳资之间不断发生纠纷,致使一部分工厂难以维持,甚至有的暂停了工。
根据成本计算,及许多工厂的目前实际情况,如果用电力机织布,一个工人看两台机子,每月能织大白布(重十一斤,每寸经八十六根,纬七十根,一一○尺长,二十七寸半宽)四十五匹;人力织布一个工人每月能织布十七匹,则工厂就可以维持。工人如能再多织出一些,那就有盈余了。按照普通电力织布机每天能织一匹布,纵然机子陈旧一些,每一工人看两台机子,如无特殊情况,一个月织五十匹白布总是可以的。所以北京的电力织布厂目前是足以维持而有余,并能以盈余用于发展,逐渐添设新式电力机。家庭织布工业,因为无劳资关系,全家动员,轮流工作,织出一匹布就可以有约二十斤小米的报酬,无所谓赔与赚,所以也还能维持,且可暂时解决一部分人的失业问题。只是有十台、八台人力机子较多的织布工厂却遭到较严重的难关,大多数陷于难以维持的状态。对这问题目前发生了表面上难以理解的现象:按照一个熟练的织布工人一个月普通可织十五、六匹布、而多数的厂子每个工人每月平均产量只有十匹左右,甚至有个别工人一个月只织五、六匹布;但却又有的人力织布厂(少数的)工人每月每人平均生产到二十匹,甚至个别工人可以织到二十五匹。一个织布十六年的工人告诉我:“织大白布并没有深奥的技术问题存在,织的快的和织的慢的一月也不过差个三、五匹”。为什么同时人力织布,生产量竟能差到好几倍呢。固然,有些厂厂子的工人和机子从前只织花条布之类,不适于织大白布;有的厂子管理不善,打轴、浆线与织布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劳资间纠纷不适当的解决或管理经营制度不良,同样对生产是不利的。只要劳资关系搞得好的生产就有成绩,如经纶织染厂,柜房与工人之间感情融洽,浆纱、打轴、打穗与织布配合的好,织布不“等轴”,浆纱工人在连阴天也抓紧时间多卖力气将纱浆硬;因之该厂工人平均每月每人织布二十匹,个别工人可织到二十五、六匹,虽然经纶的机子略好(以前织帆布),但能得到这个成绩绝不是偶然的,资方关心工人,工人努力生产,生产发展,劳资双方都有利。
根据以上情况,说明要发展生产,必须在两利原则下搞好劳资关系;并要规定合理的累进工资制。国药业的经验告诉我们,订立劳资集体合同是解决劳资纠纷规定合理工资制的有效办法;北京织染业劳资集体合同已经酝酿了近三个月,但终因一些枝节问题还未能签字,一直在拖延着。主要原因是一些赔钱的织布厂资方对集体合同草案中规定的工资及解雇工人办法尚有意见,错误恐惧着一旦到厂子不能维持时,发不了工资,又不易解雇工人的困难。但是应该想一想如不迅速订立劳资集体合同,劳资纠纷不能合理解决,生产发展不了,厂子赔钱更会一天天增多,直至赔干为止。
人力织布终究是落后的,在劳资纠纷解决了之后,纵然工人们每人都能达到每月织十六、七匹布的水平,质量也提高,而各工厂仍然只够维持而已,尚谈不到向改装新式电力机方面发展,所以还必须要再从减低成本上想办法。北京的协盛鑫、工大、庆丰、天龙、信华等五家织染厂,经政府指导,已经合并联合经营,成立了“北京联营织染工厂”,五家的机子凑在一起,按各家出的机子、家具、零件等折价入股,工人仍维持以前五家的数目,柜房里的职员则可减少一半,如过去五个厂子必须有五个经理,五个司帐,现在只一个经理一个司帐就够了,多余的职员则参加到打轴、打穗等生产部门工作。此外如房租、电话、灯、水、文具等杂项开支也都节省许多,只电话费一项每月就可省约八万元。据粗略估计,织布成本共可减低约十分之三,也就是以前各厂每一工人每月要织十七匹布才能维持,现在约织到十三匹就可以维持了。合并的五家工厂,过去每月每家要赔二十块纱,现在的联营工厂,根据估计的成本,每月可盈余一千七百多斤小米,而且工厂扩大了,管理可以正规化,工人增多了,可以互相学习技术,竞赛生产。这五家厂子本来都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且其中工大、庆丰、天龙等三家已暂停了工,经合并联营后,机子又全动起来了,工人们过去在一个垂死的工厂里做工,当然很难打起生产情绪;现在眼看着工厂扩大了,又朝气勃勃的干起来,前途有了光明,自然又是一番心情的要努力生产了。在联营工厂开张的时候,工人代表讲话说:一定要多生产。厂方也保证准备充足的纱,而且要以每月盈余扩充工厂,逐渐增添电力机。我们根据“联营织染工厂”成立的经验,几家工厂联营生产确能减低成本,提高质量,是目前不能维持的人力织布厂的一条出路。合并联营的厂家愈多,成本减低也愈多。
北京织染业的另一问题是过去北京各织染厂多以织线呢、线哗叽、花条布、绒布等为主,销行地域很广,甚至曾达到云南省,很少有织大白布的厂子。现在则一律给花纱布公司织白布,机子设备及工人技术既不适宜,且无论如何出品不如天津中纺二厂的红五福布,所以今后仍可逐渐地恢复向织线呢条布等特点上发展。最近花格条布等在市场上已稍见活动,今后将随人民购买力的提高而恢复它一定的销路。
现在正是织染业的望月,厂家们不必耽心再有象七月间连阴天不能浆线的时候,应尽速根据两利原则了搞好劳资关系,订立集体合同,为发展生产创设条件。人力织布的工厂更可吸取“联营织染工厂”成立的经验,合并联营,集体生产,以减低成本,提高质量,如果仍然不设法,任其赔钱蚀本,以致卖机器、卖原料地继续拖下去,势必吃干为止。如果真到吃干的时候,连转业或与他家厂子合并联营的力量也会完全失掉了。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40)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第四章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第一节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统一性与完整性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抽象与具体的方法
马克思的资本论所运用的方法,是抽象的方法,这抽象的方法也就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现象所运用的基本的科学的方法之一。按照马克思的说法:
“分析经济诸形态时,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反应药,抽象力不得不取二者而代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
马克思的抽象法,就由最简单的范畴出发,次第进到比较复杂的范畴,最后达到最复杂的综合的最具体的范畴。这种抽象法也就是当我们研究某种现象时舍弃一切现象中的偶然的、暂时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征,抽出它一般的、主要的、基本的特征来加以考察分析。这种抽象法完全是符合于客观事物发展的程序的,因为客观事物或现象,是由单纯到比较复杂,从比较复杂到更加复杂,再到最复杂的形态发展的;是由低级向较高级,由较高级向更高级,再到最高级的阶段发展的。这种研究的方法,与生物学上由细胞的分析研究出发是相同的。
马克思在研究了庞然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后,发现了商品交换是“资产阶级商品社会中最简单的、最普遍的、最大量的、最日常的、最频繁的关系”(列宁:“辩证法”),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支配的社会财富的原基形态,商品是一个对立物的统一体,它统一着各种互相矛盾的对立物,并且自己运动着,所有一切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动,都在商品的运动中表现出来,例如货币是随着商品运动而产生的,在流通过程中,商品运动时,同时伴随着有货币的运动,这种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产生了资本,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中,不仅有商品的运动,货币的运动,同时也形成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由资本的生产过程进到资本的流通过程,再进到资本的总过程,一步一步地接近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的运动,因此,在资本主义的商品运动中,所有资本家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成立、发展、没落、死亡,向高级社会形态推移发展的过程,都被活生生地暴露呈显出来了。而促使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死亡的矛盾根源也就孕育存在于包含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研究,从“商品的分析开始”。这就是马克思的科学的抽象法,也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的运用。这种抽象的方法,是贯穿运用在马克思对各种经济范畴的分析中,不论对于商品,对于货币,对于资本,对于剩余价值生产,以及对于工资、资本积蓄、资本集积和资本集中、资本流通、利润、利息、地租等等诸种范畴,都是运用着这种抽象方法。它是对复杂形态了解的基础。
这种抽象的方法,如果打个比喻来说,譬如我看见一株枝叶茂盛的树,一瞥眼只看到绿油油的一片树叶,或者满树树叶,经追根究底,细加观察,把混沌的现象加以整理,加以分辨,就可以辨别出树上的叶子来,发现大叶子是由小叶子长成的,小叶子是长在小树枝上,小树枝是从大树枝茁生成长出来的,大树枝是长在树干上,而粗树干都是由细树干长成,细树干是由小树长成,小树则又是由树苗长起来的,树苗乃是由种籽萌芽成长发展起来的,种籽则必须通过它本身所包含的养分和胚胎运动才能生长出树苗来。由树苗经过发育长成树,树再发育壮大才能根深蒂固,枝叶茂盛,形成刚才一瞥时映入我们表象中的那株树叶茂盛的树。


第5版()
专栏:

  枳机草
——造纸工业上一个有价值的发现
郑佳
天津,是华北造纸业的中心。除了北京、唐山、宣化有几家稍具规模的纸厂以外,天津集中了大部的造纸厂。有国营的纸浆造纸公司,包括两个厂;另外还有二十家私营的纸厂。如果原料充足,开动了全部机器,每月可以产纸二百吨。
在解放以前,当日寇统治的时期,由于日寇高度的控制原料,和大量日本纸张垄断市场,天津造纸业也和其它一切民族工业一样,完全处在一种苟延残喘的情况下,勉强维持,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又来了大量倾销的美国纸张,再加上蒋币破产,金融混乱,大部纸厂陷于停工或是半停工的状态。
天津解放以后,由于工人积极性的提高,人民政府有步骤的扶助,各纸厂先后恢复生产。十个月以来,在交通银行对各业的贷款中,造纸业就占全部的六分之一;七月份,一切洋纸都禁止入口了,因此增加了纸张的销路,特别是文化建设高潮的行将到来,给造纸业带来了更大的奖励和希望。比如最近召开的全国出版业会议,就要求天津一地每月供应印刷纸张八百砘。
可是,造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是有许多困难的。造纸的原料问题,就是许多困难问题之一。在过去,制造印刷纸张大部分是依靠外来原料,这个由殖民地工业对于帝国主义的依赖性所留下的原料问题,对于造纸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俗话说:“巧媳妇做不出无米的饭来”,没有原料,或者原料不充分,造纸工业当然不能长期维持,更不要说发展了。在不依靠外来原料的前提下,包装纸、草版纸、毛边纸、粉连纸、灰手纸这一类粗糙的日用纸,原料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可以用苇子、稻草、麻、桑皮、麦秸等作原料;而最困难的是大量需用的印刷纸的原料问题。利用废棉、废纸、破布吧,这类东西能有多少?特别是废棉、破布的电费成本既太高,而且在设备上,如果没有吹风机,废棉破布的灰尘不能去掉,作出纸来是灰黄色,黑点很多,质量也就不好。结果必然要陷于生产萎缩,利润低落和销路不畅的窘境。河北产的芦苇倒是一种比较好的原料,现在天津国营纸浆造纸公司就是利用一部分芦苇造印刷纸,可是芦苇必需用酸法制造,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而且芦苇的产量又不能满足所需印刷纸的原料的要求,从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进口的木浆,虽然可以用东北、台湾木材制造的木浆来代替,可惜产量也是太少,不能解决问题。
听到这样的问题以后,帝国主义者一定又会高兴地叫嚣了:“你们中国人民还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啊!”但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是不怕困难的,资源丰富的我们的祖国,难道就找不出一种造纸的原料来,在这样的信念下面,天津造纸业就开始了寻找与研究造纸原料的奋斗。
在天津工业展览会工业改进馆里所陈列着的一种名叫枳机草的展览品,就是这种奋斗的最有价值的收获,枳机草旁边摆列着各种质量很好的纸,就是以枳机草作原料,制造出来的。枳机草的发现,对造纸业是一个伟大的贡献,它开拓了一个极其丰富的资源。
天津私营长江造纸厂的经理王蕴山,在两年前因为原料缺乏,被迫停工。当时听说西北草原上有一种草,质量坚硬,也许可以造纸,他就派人到西北去寻求,结果在包头一带发现了枳机草,一经试验,证明是一种很好的造纸原料。长江造纸厂曾经用枳机草制出一部分纸张,运销上海,很受欢迎。
一开始,这个新发现是被当作一个秘密保守着。解放以后,王蕴山先生认识了人民政府发展工业的政策,便自动的向政府和造纸工业界报告了这个新发现。
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发现,积极鼓励造纸工业界继续进行研究和考察的工作。今年六月成立了公私营造纸业合组的造纸原料考察团。
据国营天津纸浆造纸公司研究的结果,证明无论用酸性、碱法或亚硫酸镁法,枳机草都可以制造出很好的纸来,用碱法试造的纸张,抗张度是八克,抗揉度漂白纸是一千六百四十次,未漂白纸是二千六百四十次。美国钞票纸的抗揉度也不过一百四十多次,用枳机草造纸比用木浆要简捷,它的纤维比芦苇长而且均匀,比破布废棉要坚韧。目前虽然还不能最后断定枳机草可以完全代替木浆,但是掺进少许木浆可以制成各种最优良的印刷纸是毫无问题的了。
九月一号,天津造纸业原料考察团出发了,公私营各厂都派了代表参加,到察哈尔和绥东地区进行考察,十月中旬考察团回到天津,打算再过一个时候还继续到绥西去考察。
枳机草是一种宿根植物,象芦苇一样,每年生长一次,所以又叫万年草。据说这种草在大西北草原上遍地都是,一直通到新疆。含砂含碱的土质容易生长。内蒙古贝子庙一带的枳机草最高,骑马钻进草里可以看不见人。绥东一带的农民普遍用枳机草来编制筐子、篮子、扫帚、门帘、车棚,或者是当柴烧,嫩的时候就喂牲口。冬天,内蒙一带没有别的东西喂牛羊,枳机草也被大雪盖得看不见了,只有草缨还露在雪上面,牧民们就用这草缨来喂牛羊。
总之,这种可以作为很好的造纸原料的枳机草,对于当地人民的用处也是很多的。
包头纸浆厂筹备委员会最近已经成立了。他们计划利用绥远西部出产的大量的枳机草,伊克昭盟的天然碱,包头以西二十公里石拐沟质量优良的煤,和黄河镫口的水力发电厂的动力,在包头设立一个纸浆厂。据估计包头、陕坝、五原一带每年所产枳机草大约有一百五十万吨,第一年所产纸浆估计可以供应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各地纸厂的需要,第二年就可以供给华南各地,全国造纸原料问题可以获得解决。同时,包头纸浆厂筹备委员会还有一个更远大的九年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利用枳机草制造人造丝的问题,因为枳机草的纤维,比普通造人造丝的麻纤维或木纤维,都好得多,制出人造丝来,质量会很好。
人们在天津工展会上,在陈列着枳机草和用枳机草制出来的各种优良纸张的一席之地上,已经看到了新中国造纸业广大发展的灿烂前途,看到荒漠的西北草原逐步走向工业的动人的远景;这光明的未来,绝不是靠帝国主义的什么“恩赐”,而将是我们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结果。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广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