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急须恢复和发展的农业生产
吴觉农
本篇为九月三日在本市青年会的讲演稿,略经修正,以应专刊读者。寓中材料短缺,错误难免,请阅者指正。
                      
这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拟订颁布的共同纲领——中国人民开国的大宪章,总计六十条,经济政策的部分却占有十六条。其中对于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尤为整个经济政策的骨干之一。虽然大家应该记住:要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一个大前提。
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的论文里指示过:“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如无巩固的经济做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倍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做它们的基础,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是不能巩固的。”
这说明了中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一位爱国的人民,所必需记住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毛主席在同书又说过:“为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是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
中国的工业基础,仅占总的工农业生产的十分之一;而在农业生产没有恢复以前,农民生活程度衰落,现有的工业生产大部分还愁闷着没有出路。因之,在当前,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更是我们当前急务中的急务了。
据不很精密的估计数字,单是每年的水灾、旱灾,其损失数字,超过了全国粮赋的总的收入。荒地和未开垦的土地,其数字当在现有的耕地一倍以上,即可能等于全国农民现在所收入的总数。真所谓“货弃于地”。中国的农业生产,如果能利用科学,防治病虫害和兽疫,增加肥料,改良品种,尽量繁殖牲畜,并发展水产事业,则增加一倍乃至两倍的生产量,决非难事。换句话说,这又可能增加国家一两倍以上的财货。尤其是森林,按中国的高山、丘陵、峡谷及山地等,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而中国现在的耕地面积不及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较之森林地面积相差甚巨。森林中所收入的财富,原不在农耕地之下,我们如果能大量的增加林产,不但美化了风景,直接间接减少了水灾、旱灾,并且还能比现在全国农业生产品收入增加一、二倍乃至三、五倍的财富收入。
以上所举,知道从农业方面的恢复和发展就可增加国家大量的财富了。以下试列举实际上的数字,以资参考。
第一,从水灾、旱灾的救济可能减少的损失。我国的水灾、旱灾,几乎是各地皆有,每年遭殃。有数字可考的如一九三一年夏季大水灾,中国中部被堙灭的土地等于英国本土的面积;一九三四年有十一省三六九县的旱灾,十四省二百八十三县的水灾;加上一九三五年的水灾、旱灾、风灾,综计三年的损失,等于中国全国农民的总收入。而本年华北、东北及华东一带,最初苦旱苦雨,后来又是苦雨苦旱,据各地估计,损失当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中国的耕地面积,迄无精确统计,比较可靠的数字,现有耕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即约九十余万平方公里,合九十余万万公亩,约计合十四万万市亩。由于历年荒歉水旱等灾荒及因日寇侵略及国民党匪帮发动内战而减少的农田,最少估计为两万万亩,故可假定现在的实际耕种亩数为十二万万亩。每亩的农业生产品平均产量以一百五十斤计算(据山东省两年三季的收入为一百六十斤为标准)每亩减产达四十五斤至六十斤。山东农民每亩负担的田赋为四十六斤,以这数字计今年水灾、旱灾的损失,不是比较国家全年的田赋总收入还要多么?再以总的损失作一计算,如每亩平均为五十斤,全国十二万万亩土地,损失为六百万万斤,如按平均价格每斤以人民币二百元计算,损失达十二万亿元人民币之巨。
第二,从开垦荒地可以增加的财货。据中外各方专家的调查数字,我国可耕而未耕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一○以上,即比较业已耕种的土地大一倍以上,将来如再利用科学,对比较寒冷、干燥或泥沼地的发展,大有可能。因为在欧洲如丹麦、匈牙利由于科学较为发达,耕地发展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捷克、波兰、意大利、德国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国耕地最少必不在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历年减少的耕地——即荒地,迅速地尽先予以恢复。仅这一财货的增加,已达相当的巨数了。
第三,利用科学改良农产品而增加的财货。据最近东北考察所得的报告数字,东北各省的栽培面积和总的生产量,在这二十年以来(自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四四年的统计数字),前者增加了百分之八十六,后者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然而从每一单位面积的收获量来看,却已减产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换句话说:就是农田和总的生产量虽然扩大;但实际每亩的生产数字,却大大地减少了。说起来并不奇异,因为受了军阀和敌伪的连年的长期的剥削,土地的自然生产量已逐年减退,地力无法复元。这在以后,特别在土地改革以后,这情形我们相信能够改善的。但当前应该唤起各方面注意的,则为施用肥料,如能大量施用肥料,不但能恢复减少的产量,并可增加至一倍乃至一倍以上的产量。其次为品种的改良,和病虫害的防除问题。前者可增加百分之十至一百,如苏联米邱林氏所试验的小麦新品种,有增加产量到两倍以上者。而每年我国农业因病虫害的损失,平均即在百分之十至十五以上。全国的农业生产从土地改革实现以后,农民的生产情绪必然地会普遍提高;如一面再能施用肥料,防除病虫害,改良品种,增加一倍乃至二倍以上的生产量,也是意料中的事。
第四,改良牲畜产品及发展水产事业。据华北政府农业统计所载的数字,战前一九三五年每户平均有羊二·四只,猪二·二五只,鸡三·六二只,战后的一九四八年,羊减为○·三二只,猪○·二七只,鸡一·二九只,其他牲畜,如牛、马、骡、驴等都大量减少了。牲畜产品不但是农家重要的副业,特别是为农民增加了劳力及肥料,这自然非赶快恢复不可的了。不但是恢复,并且在品种上急须加以改良。就鸡的一种而论,最近从澳洲输入进来的黑鸡种,养至四个月后即可达三市斤;如来杭种,每年平均可产蛋二百个,较我国原来土种约多产卵一至三倍。尚有兽医部分也是极重要的。据专家估计:每年牛只损失为百分之十至十五,猪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鸡为百分之六十,虽然这一技术,尚不能保证大部分没有损失;但最近数年来的兽医技术,成本已减少二百分之一,血清等防疫效力已增加五倍以上,将来当然更有进步的。再说到水产事业,中国海岸线长达一万二千余公里,据上月人民日报专刊栏,我国渔业生产的改进,其产量达三百三十余万吨,价值一三、二○○余亿,确也是个巨大的数字。而且内地的河流湖沼等天然的以及可以养殖的地方也大有发展的余地的。且据科学家的估计:同一土地面积所生产的动物蛋白质,超过同样面积的陆上的田地。
第五,就森林的保护和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关系。国内除东北及西南的小部分尚有天然的林木以外,到处都是童山濯濯,木材的供给,已有匮乏之虞,水旱灾的到处发生,一方面固属水利失修,一方面还是由于滥伐森林,水土不能保持所致。按国内土地总面积计九百五十九万七千方公里中,平原及盆地的可供农作物栽培的面积约为百分之二十,除一部分积雪高原石山以及峻岭荒漠不堪造林的估计约为百分之三十外,其他的百分之五十,大抵均可供培植森林之用。这一造林面积,当在五十万万至六十万万亩的巨数。若干造林地带需要人工的栽培,不少地点,只需加以保护,一二十年后即可自然成林。我们有句俗语:“山荒出宝”是指普通的山地,如能禁止滥伐就可蔚为大用的。造林原是国家一个最大的贮蓄,他的收入是可用复利来计算的。大家看,我们能按预定的计划,进行这一护林和发展森林的运动,对于国家的财富和林木的养成是不可胜数的。
第六,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如能恢复战前比较中等的出口量说,也是个极大的数字。从战前约略的估计:丝为十五万担,约值美金六千万元;各种红绿砖茶估计为一百万担,约值美金五千万元;桐油及其他的植物油类,曾超过二百万担以上,值美金一万万元以上,蛋产品、猪鬃肠衣花生杂粮等也在一万万美金以上。而东北及山东各省的大豆,曾占出口品的第一位,年达一亿美金以上。上述这几种农产品出口,总数已在四、五万万美金的巨数了。我们所需要的生产工具,我们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这几项农产品就可以换取得来了。
其他还有农产品的输入数字,也占得很大,如棉花、粮食等,不论在战前战后,仍旧占输入品中一个最大的漏扈,当然我们是不致再需要其进口的了。
我们所需要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中国,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了。毛主席指示过:今后的生产建设,正是万里长征开始第一步。当前的农业建设,就是我们开始前进的坦途。


第5版()
专栏:

  华北区的三秋运动
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
一般情况
一、护秋:为确切保护农民一年辛勤劳动果实,各省于秋收前即组织群众,整顿民兵,开展群众性的护秋运动。各村普遍组织护秋委员会,订立护秋公约,组成民兵护秋小队,联防巡逻,并管制烟鬼、二流子白天生产,晚上集中睡觉,改变了过去雇用烟民二流子的旧习。河北沙河县提出“人人有秋,人人护秋!”以发动群众的力量,镇压了少数特务匪徒及不法分子的破坏活动,因而各地秋收秩序一般均属良好,新区偷盗现象亦较往年大为减少。但在各别地区,由于领导上未及时注意,致有些不事生产的懒汉及特务匪徒破坏分子借机偷盗破坏。也有地方对护秋方针不明确,因而对拾庄稼和小偷亦采取单纯惩罚办法,河北隆尧县政府,甚至错误地发布禁止拾秋的布告。
其次是防止霜害,在山西晋东南地区各县普遍设防霜台,只和顺五个区即达五千四百五十五个,打柴四万三千余担,对防霜曾起很大作用。
二、秋收选种:八月底九月初各地开始秋收,至九月八日全区秋收工作全面展开,至十月中旬大体结束,粮食大部入仓,只山药、花生尚未收完,棉花已摘过四、五次。
今年秋收中特别重视了选种(以前很少有领导的进行),通过了村干部、共产党员、积极分子及老农座谈会进行宣传解释,或组织参观,进行示范,因之在选种有基础的地区,均得到了全面的开展;无基础的地区,也有了基点的建立,给明年打下基础。如察哈尔把田间选种,当为秋季生产中的三大工作之一,故该省选种成绩最大。仅察北、雁北两专区,即选出小麦、莜麦、山药等种子达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九石,察南选种户达百分之七十左右。其他如河北省肃宁、行唐等十个县十六个区五十六个村统计,已选种二十八万二千一百十八斤,满城、定县有的村庄,有百分之八十参加了田间选种。
三、秋耕种麦:各省对于秋耕,均要求普遍进行,提出“一家不秋耕,千家受虫害!”“今年秋耕好,明年好收成!”“地不冻,犁不停!”的口号。在群众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察绥两省今年已进行的秋耕地已达百分之五十八以上,估计可达百分之八十。河北、平原及山西改茬麦地,在紧张的“随熟随割,随耕随种”号召下,种麦工作亦于十月中旬大体结束,麦苗大部出土,现正全力进行秋耕中。在种麦中为解决群众麦种困难,领导上一面发动群众互助互借,一面由政府发放麦种,计河北省发放一千七百万斤,平原省六百万斤;不少专县并由地方粮拿出麦子,贷换给群众,河北省据天津、唐县、通县三个专区统计,即达一千四百二十万斤(省府在内)。平原省阳谷、武陟两县达十六万斤。同时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大量推广优良麦种,河北、平原两省约计二百万斤。在水灾区领导上特别抓紧了排水脱地,提出“脱一块,种一块”。据河北天津、沧县、通县、保定四个专区三十二个县统计,已脱出地二千一百三十万亩,占被淹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平原博爱四区排水脱地五千五百亩,已大部下种,但在河北唐山、天津专区,种麦后,又被水淹没一部分。如蓟县三个区淹没五千六百十亩,香河八千七百五十一亩。现正动员群众抢救或重种中。为了防止小麦病虫害,在河北、平原、山西部分地区提倡小麦浸种,许多地区干部亲自试验,引导群众参观,收效很大。如河北完县五区有的村浸种户达百分之七十。满城东原等五村之调查,二百一十二户浸种的有九十三户,约达百分之四十五。平原省省府在种麦时贷售红砷、“六六六”等农药共三万斤,山西襄垣除用酒千斤拌种外,县合作社并贷售红砷八百五十斤,解决群众一部分困难。
由于今秋雨多地湿,一般麦田面积可能较往年为多,但在产棉区为扩大棉田,提出小麦三不种(没雨水不种,没粪不种,晚了不种)的口号,以适当解决留棉田和种麦的矛盾。
三秋运动的特点
一、各级领导上,对三秋工作普遍抓的很紧。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三秋运动指示发出后,各专县均先后召开扩大干部会议传达动员,具体布置。除必要干部在机关坚持工作外,抽出大批干部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并掌握三秋运动的重要环节及时提出号召,造成群众运动。如察省省府两次派赴察北、察南、雁北干部达三百八十余人,各农场技术干部也下乡指导群众选种。河北省仅唐县、通县两专区就派干部、学生一千七百人。山西、平原技术推广队同时下乡指导群众选种浸种。
二、群众生产情绪高涨,大部妇女儿童也参加了三秋运动。由于环境安定,战勤停止及生产政策的贯彻,群众生产情绪普遍高涨。最明显的是种麦施肥及犁地遍数普遍增加。如山西、河北大部地区施肥较去年增加二成,长治县每亩达六十二担,安国、高邑半数村庄每亩达五车。山西全省留麦地耕耙三次者占百分之五十。晋中畜力缺乏,亦大部犁过二遍。平原省新乡、修武两县十五万亩土地均已犁过两遍。一般地区改茬麦地,除水灾区没法下犁外,都普遍犁一遍,往年不犁即种麦的现象已不多见。在劳畜力组织上多系三两户或三四户的小型临时拨工组,尤以全家男女老少齐下手的家庭班更较普遍。这种有活就互助,没活就拆伙的形式,既能解决劳畜力的困难,群众又感到自由愉快,大大发挥劳动互助的效能。在秋收中妇女参加生产有习惯地区一般达百分之七十,半老区亦达百分之五十。代耕工作也引起各级注意,并在不断改进中。
三、农业技术推广和行政领导相结合,起了很大作用。有不少地区秋收以前召开训练班或干部会议,学习选种、浸种技术。河北省武安、邯郸等县,在群众中并展开检查比赛庄稼运动,群众在吃饭、作活、赶集、上店时,见面即讨论谁的庄稼好坏及其原因,使群众深切体验到生产技术和精耕细作的重要,这是很好的。
今后意见:
一、各地秋耕已有不少成绩,但在今年战勤停止、雨多地湿的情况下,为防止明年虫害的发生,全区要求普遍秋耕,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因此应贯彻“地不冻,犁不停”的号召,向群众反复解释“一家不秋耕,千家受虫害!”“今年秋耕好,明年好收成”的重要,以大力组织群众的劳力畜力投入秋耕运动中。
二、大力开展冬季生产,一面要为明年农业生产作好准备工作,如集肥、兴修水利工程的准备,修农具、水车等;一面要组织群众开展副业生产,特别是灾区灾民的副业生产,应更好的组织领导。
三、总结全年生产选举劳模,召开生产展览会。各地在一年来农业生产的战线上,涌现了不少劳动英雄、生产模范、生产能手、模范工作者,他们在向灾害斗争中,在精耕细作保证增产上,曾尽了最大的努力,创造了许多英雄的伟迹,值得表扬、学习。因此秋收结束后,应认真的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的成绩、经验、教训,以专县为单位,召开劳模会、生产展览会,借以鼓励群众的生产热情,为明年大生产打下更好的基础。


第5版()
专栏:

  秋后怎样栽树?
焦济众 李霆 单锡伍 黄舒 武成章
一、柳树、小叶杨
(1)栽橛子 用粗一寸左右的枝子,截成二尺来长,下头砍尖,挖坑栽下去,上头和地皮取平,填土砸实,上头再封上一两寸厚的土堆。如果不是沙土,明春发芽时要把土拨开,使橛子微露,小叶杨橛上的小枝须留着,发芽才快。
(2)压条子 刨一尺半以上的深坑,把二至四根手指粗的条下头交义着按入坑底,填土踩实,上头露出一尺多即可。露的太多时须用铁锨切掉嫩梢,来年生长才旺,这叫“交义法”。
在干沙地最好用“弓形压条法”(压小弓形),刨一尺半到二尺深的坑,坑口宽八寸至一尺,长二尺左右,坑底一头深一头浅,把两根三尺多长的条子对齐粗头,彼此离开二寸,插入坑底深的一头,再把梢向下弯曲,放入坑底浅的一头,成为弓形(弯弓时别把条折伤了),使弓背和地皮取平,填土踩实,上面再封上一寸厚的松土,这样压的条,两头扎根,当中发芽,易活且旺。
二、桃杏树
最好用一年生的壮苗,老苗生根发芽能力都弱,刨坑要大些,好叫根子舒展栽,的深度比原来土印深下一二寸,填土时先填细土一两锨,把小苗上下振动,使土进入根群中,踩紧了再把坑填满砸实。上部枝条全剪去,留下三寸多长的树身,封上土堆,明年新长出来的苗特别壮。此外有仅将嫩枝剪去一部分或全不剪,而把树苗弯到地皮上埋上,明春发芽后再刨开。在火砂土(极瘠薄之粗砂土)上栽桃杏树时,坑里可先铺上一层好土、胶泥或混上点土粪才易发芽。每亩地栽桃树约三十棵,杏树约二十棵。
三、枣树、杜梨
栽法和桃杏树相同,栽后用湿土盖上枝梢,树苗多的地方,每坑可以放上两三个苗,长起来后再留个好的。杜梨上部封土时,要把小枝互结成扣,埋土更宜密实。准备接梨树的杜梨,栽时以行宽两丈、棵远一丈五最合适,枣树可以密些。
四、柳子(杞柳、簸箕柳)、红荆(柽柳、三春柳)
柳子和红荆都用插条法,插柳子的时候一人用铁脚蹬子穿窟窿,深约一尺半,一人跟着插柳条,用脚踩住,齐地皮削下来,接着插第二个孔,一根长条插三棵,最后一人拿大杠子用力@,入冬前用土埋上,一尺多远插一棵,单行栽或双行并栽都可以(并栽的两行相隔一尺多),行与行要相隔一丈以外,没有脚蹬时用普通压条法也行。
红荆耐碱地沙地,将大姆指粗的条截成一尺半长,刨深一尺二三寸、宽一尺左右的坑,每坑栽三棵,摆成三角形,将来长成一大@,每@相隔五六尺。红荆和柳子栽后第一年生的条不要削,第二年开始削。
五、槐树、洋槐、榆树和大叶杨
栽法和桃杏树同。榆树、槐树常用二年生的苗。一年的较细弱。大叶杨用当年的野生苗。洋槐用一至二年生的苗。榆树苗栽后须剪去一半枝条,其他三种树苗齐地皮以上二寸削去,用土封好,明春发芽特别壮。如果苗子较大,可剪去一部分条子而不去树身。
别的树苗在秋后都可以栽,苗小条软的用土埋上过冬,苗大干硬的多剪些枝,多培些土,便不会干死或冷死。
六、其他应注意事项
(1)栽树要把土砸实,秋后栽了封上土的树苗,到明年谷雨节再刨开,春天过旱时可拨开土,浇透了水,再封上松土。
(2)砂荒造林必须密植,三至五尺一棵,以求很快互相荫蔽,挡住风,保住水气,留住细沙细土,长的又快、又高、又直,待将来太挤了可以间伐,得利也早。如果栽稀了便叫风沙摔坏,长不起来。树秧缺乏时可栽成网状林带,林带内密植。
(3)刨树苗要仔细把根刨好,别贪快把根拔坏。
(4)杨柳压条,每坑大条放两根,小条放四根便足。每根条子周围都要贴上土才好扎根,不要将一大把条子挤在一起压下去,以致当中透风全枯死。
太长的杨柳条要砍成两段,细头压条,粗头插橛子,又省秧,又好活。
(5)干沙地栽树,坑深要达到二尺,否则春旱时易干死。
(6)怕冻、怕寒风的树苗,如一年生的或当年由根长起来的洋槐苗,最好在落叶后把树苗刨下来,完全埋入土内,到春天发芽的时候再刨出来栽,以后过冬就冻不死了。(附图片)法条压叉交 法条压形弓铁角蹬子


第5版()
专栏: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10)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10)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王学文
第一章 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力
生产力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存在和发展着的。
生产力是继续不断的发展进步的,但它是在劳动力与生产手段相结合的情况之下发展进步的。因为劳动力与生产手段是不断发展进步,所以生产力也是不断地发展进步着的。但是生产力决不是单独存在,和单独发展进步的,而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存在和发展着的。人类自古以来,其生产就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进行的。
第二节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第一,是人与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第二,离开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关系,即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意识到或者没有意识到,人们要进行生产,就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才能进行生产。所以生产关系是离开人们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客观存在的人与人的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内容的生产关系,并且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故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过:“人类在其生活的社会的生产中结成一定的、必然的、离开其意志而独立的关系,即与其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为狭义的生产关系。因为:人们为了要生存,就要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但人们要进行生产,不是个别地、单独地所能去进行的,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彼此发生一定的相互关系,就是说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必须要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去进行生产。这种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于人们与生产手段的关系,即人们对于生产手段的占有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在私有财产制度即生产手段私有的社会里,就表现为法律上的财产关系,所以斯大林同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中说明着:“生产关系底状况所回答的则是生产手段(土地、森林、水流、矿源、原料生产工具(主要指劳动手段而言),生产建筑物,交通联络工具等等)归谁所有,生产手段由谁支配——由全社会支配,还是由单个的人、集团和阶级支配并利用去剥削其他的人、集团和阶级的问题。”因为人们要进行生产,必须具有劳动力与生产手段两个要素,并且这两个要素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所以生产关系狭义地说来,又是劳动力与生产手段的结合关系,在生产手段私有的社会里,便同时是阶级关系。
在自足自给的经济下生产与分配消费的关系
可是,人们进行生产的结果,是生产出生产物来,生产物生产出来以后,就要经过分配进入消费。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下,例如原始共产社会氏族成员共同的生产物,由族长来进行共同的分配。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下,农民的家庭生产物,由家长分配给家族成员。所以,人不但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一定的生产,而且还要进行一定的分配,在自给自足的社会里,有一定的生产关系,才有一定的分配关系与一定的消费关系,但是在各种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本的,有了生产关系,才能有分配、消费等关系。          (未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