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屯留二区检查一年群运
半数农民尚未发动
变天宿命思想仍严重存在
【本报阳城十九日电】上月二十八日,屯留二区召集五十二个村的六百贫苦农民集会,总结该区过去群众运动。发现自去年发动群众以来,至今已将近一年,全区仍有半数农民尚未翻身。少数干部认为早已成为过去的怕变天与宿命论思想,也仍严重存在。在三天讨论中,发现落后群众中仍有许多顾虑。归纳起来,则为九大怕:(一)怕地主报复,(二)怕法令束缚,(三)怕斗争别人以后又被别人斗争,(四)怕“翻了身福不住”(即命中注定不能过好日子),(五)怕丧良心,(六)怕坏干部捣鬼,(七)怕大村包庇斗争对象,闹成宗派斗争,(八)怕收回地无力耕种,还要出负担,(九)怕干部不团结,自己在中间受制。这一发现,使到会干部大吃一惊,决心艰苦耐心的深入群众,放手满足群众要求,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现在研究具体贯彻办法。


第2版()
专栏:

  高邑王留等村组织诉苦队
秋收中继续贯彻翻身
【本报长治十九日电】秋收秋耕种麦运动已到,为使群众翻身运动不致中断,高邑王留、前张留、冯留等村以自愿结合原则将全村群众组成许多秋收诉苦队和秋收诉苦小组,使秋收与翻身密切结合,他们提出:“大斗小斗,贯彻秋收;秋耕不歇,种麦不停,一鼓劲干到年冬,不收回房地决不松手!”现已组织起九个男秋收诉苦小组,七个妇女组。前张留村已将谷子割完,每天休息与吃饭时即酝酿诉苦讨论翻身,晚上算工账时各组即汇报诉苦时收集的材料,因而在紧张的秋收运动中,诉苦运动更显得热烈。他们准备于秋收暂告一段落时,即抓紧空隙召开在收割中已酝酿成熟的翻身大会。


第2版()
专栏:

  晋察冀邮政昼夜寄递
每日邮率达八十六里
村镇普设代办所增办包裹汇兑
【新华社张家口十四日电】晋察冀解放区全境各城镇盟旗间,布满数万里邮线,迄今已建立各等邮局一百零九处,支局二百二十四处,代办处六百五十九处,邮包新闻纸的寄递,昼夜不停,每日平均邮率已由前两年的四○七○里,提高至八六里,部分地区并开始办理包裹、汇兑等转递。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总局现正着手筹备下列工作:(一)密切城市乡村通邮,在每一县份的行政村镇,普遍建立邮政代办所,转递站,平均每区增至二十处。(二)办理包裹寄递邮局增至一百五十二个,包裹重量酌量增加办理。汇兑邮局增至一百二十七个,汇兑量提高到一百万元以上。(三)各等邮局代办所统一办理边区各出版机关书报杂志等订办事宜,便于广大农村能获得文化食粮。


第2版()
专栏:

  太行邮政局调整机构适应战争
【本报长治讯】太行邮政管理局顷号召全区邮政员工,全力支援前线,略称:一切为自卫胜利,我们要争取每一时刻迅速准确把转送公文、信件、报纸等,使前后方,作到连系及时,争取爱国自卫战早日胜利。该局现着手整顿各级组织机构,调整人员以适合战争情况,并指示边沿区各局站随时准备战争到来,灵活组织战时联络,作到战时的“不乱,不断”。


第2版()
专栏: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公布
开除叛逆朱占魁党籍
除此害虫革命队伍益趋巩固
【新华社张家口十九日电】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公布,晋察冀军区冀中十分区前司令员朱占魁于本月六日潜逃通州,投降反动派,成了民族与人民的叛徒。按:该朱占魁原系旧军官出身,参加人民抗日军队后,于三十一年日寇扫荡冀中九分区时即被敌俘虏自首,三十二年逃回我区,经教育多时,反攻以后仍予以十四分区副司令员之职,冀其悔改。乃该朱占魁竟毫无进步,乘间逃跑,再度叛变人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与政治部已分别决定永远开除朱占魁中国共产党党籍,虽然国民党反动派照例将利用此可耻叛徒以为造谣诬蔑之资料,但事实上任何叛徒从来不受任何人民的信任,因此也从来不能伤害人民事业。朱占魁的逃跑,只是证明了共产党八路军对于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使不忠于人民的投机与奸细分子无隙可乘,最后只有暴露其本来的丑恶面目,革命队伍中洗刷出去这样的害虫,不但毫无所损,而且是增加了自己的纯洁性、健全性、巩固性与不可能战胜性。


第2版()
专栏:

  太行翻身队 发动写“翻身日记”
【本报讯】太行军区行署翻身队,到了武陟县后,大家深深感到参加此次伟大的群众翻身运动,不论对自己,对工作,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在个人历史上,也是一件可纪念的大事。因此领导上特发起一个记“翻身日记”运动。准备将来集成小册子,这对太行群运是个很好的贡献,对个人也是个很好的纪念品。八月三十日晚,召开座谈会,讨论如何记法,大家提出要写好“翻身日记”第一要态度老实,有啥说啥,做啥写啥,避免矫柔做作,并要敢于暴露自己的真正思想变化,毫不隐瞒,以便改造自己。第二少发议论,多写有意义的实际事情。如:翻身后的人物故事,工作经验等及有系统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要贯彻坚持。并可与新闻报导工作结合起来。会后好多人都已订起翻身日记本,开始写起来。(张碧生)


第2版()
专栏:

  阎锡山疯狂搜捕壮丁
太原市民纷纷逃亡
【本报长治十九日电】太原青年近日不断逃来解放区。据称:阎锡山正大肆搜捕壮丁,太原市已成混乱世界。十三、四岁至四、五十岁男子均难幸免,对商店伙友则以三抽一、五抽二办法,强行派兵。各商店老板纷纷遣送伙友学徒回家。仅八月底某日一日间,由太原市逃往榆次四乡之青年即达三千七百人。是日因反抗抓丁而被阎军枪杀逮捕者达二十余人。太原人对阎锡山的政治评价是“赛过日本人”。市民们说:“穷凶极恶的阎锡山,已到穷途末路。他又快坐飞机往日本去了”。按:民国十九年,阎曾下野逃往日本统治下之大连。


第2版()
专栏:

  山东出版业有大发展
推销员深入乡村组织读者代办外版图书获群众拥护
【新华社临沂十八日电】山东解放区文化出版事业近半年来有很大发展,山东新华书店在此期间出版新书达一百八十一种,计七十六万余册,出售书籍仅临沂总店已达五百八十四万余元(合法币一万万元)以上读者百分之六十为知识分子,百分之四十为农民群众,门市部整天挤满了读者,该店现有印刷厂两座,职工二百四十余人,四开机六架,每月排子达二百五十万以上,由于实行了按级分红的记分制度,工人积极性大大提高,该店共有分支店八十四处,分售处遍设于各地小村镇,为更加普及起见,特委托各区文教助理员、合作社、邮务所、代销书籍,总店设有邮购服务部,为读者采办外版图书,半年来已达八百六十余种,值法币一万万元以上。在营业上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日照分店经常有三个人担着书到各个乡村工厂合作社去卖,并且经常沟通各乡村小学的经验,该分店裴宗林担书到村庄时,常利用空闲向群众说书,每次总是围上好多人买去很多书。当他到偏僻村庄卖书时,还附带给村里小学上政治课,没有钱买书的可以用鸡蛋换,这样在业务上有很大收获。
【新华社忻口十五日电】晋北新区崞县、朔县、代县、宁武及原平奇村、轩岗、大牛店等重镇,刻已恢复中学三处,学生九百余人,高小完小二十二处,学生四千五百余人,上述四县尚有三百个农村国民小学,正积极复课中。各县政府吸收三百余个农村知识分子,担任各村教员,沦陷期间避难山村之教育家,解放后欣然接受民主政府聘请,服务于地方国民教育。随着各校的恢复开课,各县均已成立新华书店,崞县新华书店运到大量论联合政府,与新民主主义论等书,不到两天即销售完毕。


第2版()
专栏:

  民主政府贷款二万万
宣化市工商业繁荣
私营工厂商行增加一倍
【新华社宣化十五日电】察哈尔省府宣化市,现已成为平绥东段首屈一指的工商业重心。市内交通畅达,除平绥铁路斜贯县境间的下花园、辛庄、宣化本市、沙岭子、宁远等五站外,复有通达张垣、柴沟堡、龙关、涑源等公路线,察北、察南、冀西各地产物均以此为集散地。年来,在民主政府举办工商业贷款二万万零二百余万元边币(合法币四万万余元)的直接扶植下,工商业日益繁荣,现私营工厂、商行等已由敌伪统治时期的三百四十二户骤增至八百三十四户,摊贩由三百五十六户,增至一千八百一十三户,工人、市民等组成之各型合作社达百余家。七七事变前宣化每年出口毡帽皮毛甚多,曾远销欧美等地。敌伪统治时期,此等原料被列为军用品禁用,致使全部倒闭。现则又纷纷复业,计毡帽制造业已达四十五户,熟羊皮业达二十二户。钟元钰皮制经理李耀宗,解放前因破产,曾一度以小贩为生,现已筹资十三万元边币,民主政府贷予四百七十万元,现已重新恢复皮生产并超过战前规模。宣化特产葡萄业,亦迅速恢复,扶助葡萄种植业举办之架杆、蒌等贷款已达三百五十五万元。并整修市内水沟增进灌溉市内水田区,旧有及增植葡萄不下二万余架,今秋收一百万斤,约超过战前四十余万斤。市内商业中心,九千五百余公尺长的南大街及三千公尺长的桥西街,均已增设马路,商民新修楼房,小商贩王玉宾等八十一人,经政府无代价补助总值十一万元的木料、洋灰等建筑器材后,已新盖房屋一百一十余间,一跃变为拥有市面的中等商人。


第2版()
专栏:

  绍兴建立鲁迅小学
【新华社延安十六日电】杭州讯:鲁迅故乡绍兴,各界为纪念鲁迅先生,近发起筹设鲁迅小学,已推阮明华为校务委员会主委,以都昌坊将军殿为校址,经费由该会各委员分头募集,分设六班,秋季开学授课。


第2版()
专栏:

  东北银行总行迁哈发放低利贷款千余万
【新华社哈尔滨十九日电】东北银行总行已移哈市,于二日开业、该行为扶助私人企业,发放低利贷款一千二百万元,经由哈尔滨银行益发银行与功成银行三家私营银行以月利一分二厘转贷予各工商业主及需款迫切之户,因国民党当局停用百元红军票引起之哈市市场波动,经公营贸易公司低价平售日用品及贷款,已日趋稳定。
【新华社张家口十九日电】晋察冀边区各机关,整顿生产、减轻民负,已获初步成绩。边区政府各直属单位,已重新组织起十四个生产小组,从事毛织、纳鞋底生产以及参加建筑工程。边区各群众团体,专门抽出下午两个钟头做为生产时间,参加毛织生产,最多的每日可收入一千六百余元。


第2版()
专栏:

  东丰稔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的一面旗帜
张鱼
一、东丰稔全村由贫变富
昔阳的模范合作社——东丰稔村合作社不仅成为该村一百三十四户,五百三十八人的经济生活中心,获得全村群众的拥戴,而且也取得附近村庄群众的信仰。成为昔阳农村合作事业的一面旗帜。在社长张振华同志与全体职员的努力下,该社现在拥有的资材计有:二十四万元现金,一百二十多石存粮,几十石麻籽,十六亩土地,一百多只羊,十八口猪,三头驴,一所二十架织布机,六十辆纺车的纺织工厂,一所木工厂和一所规模相当大的油坊;还有一个苗圃。而在民国三十二年春天该社初成立时,全部资金折合起来不过七石玉茭。东丰稔领导全面农副业生产的组织叫“劳力社”,内分农业、副业两部,副业部即合作社,张振华兼任副业部部长。
三十二年,东丰稔正处于敌我斗争剧烈的游击区,人民离村散居在山沟野地,购买日用必需品极为困难。合作社以八百多元股金与一千四百多元政府贷款成立起来,以供应群众必需品为方针,粉碎了敌伪以布匹、食盐为钓饵欺骗人民“维持”的奸计,使该村成为坚持边地斗争,始终未“维持”敌伪的一个堡垒。但成立不久,即遇到这年大旱灾,于是合作社立即又加上帮助全村群众生产渡荒的方针。是年冬并开办油坊一所。赚的麻饼廉价卖给群众充饥,又设法向敌占区购回粮食四十石廉价调剂使该村平安渡过灾荒。在麻饼价钱上就为群众省洋一万三千多元,这年还给社员分了七千多元红利。
三十三年响应政府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东丰稔群众回村居住,合作社业务方针转为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张振华与合作社全体干部开垦了群众无力再开的一百一十六亩荒地,买骡子,雇长工经营农场。并为保证群众的大生产成功,以赊卖供给群众日用必需品。虽因投资农业周转不灵,和因赊买赊卖受秋季粮跌影响而亏本,但农业生产与冬季的运输和油坊生产上仍获巨利,仅农业生产上一升玉茭的股本即可分得六升红利。
去冬和今春的冬季生产是东丰稔合作社大发展的关键,也使全村群众由贫变富。合作社组织了全村的冬季大生产。但要组织所有劳力参加运输,却因当时粮贱布贵,许多贫户发愁换不了季出不了门。合作社即提出:“保证群众不籴一颗粮食人人穿棉衣”的口号,从邢台买回了八千多件古衣与四十多匹布赊给他们,又特制油桶赊油让群众运往冀西去赚钱。并允许他们卖油从买回脚货回来卖后再还油钱。这样全村劳力全部投入了这一不用本钱的运销买卖,一冬天使家家发了财,人人穿了新棉衣,还清了全村群众历年积欠的负担与贷款八万二千六百多元,全村买进了十六头牲口,积存了半年食盐,家家办回年货,使贫穷残破的东丰稔喜洋洋的过了个胜利新年。全村老弱妇女也因合作社的组织而从事生产赚钱,老汉由合作社垫款出外收麻籽,卖给合作社油坊每斤可挣一、二元。儿童为合作社磨面,妇女贷花纺织,并为她们成立了纺织工厂。
今年除继续冬季生产发展副业外,还极力帮助农业生产,加贷款给群众添购了十一头牲口,贷粮帮助了少数人家的青黄不接。合作社油坊又以一斤煤换一斤麻饼的低价,换出麻饼三千多斤,不仅为全村增加了肥料,还节省了一千五百多个运肥工。总之,合作社事业由小变大,东丰稔全村亦由贫变富,两家新来的外来户也由合作社贷款,帮助他们买了地,安家立业。
二、它从困难中奋斗出来
一个事业的发展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东丰稔合作社也经历过两度几乎垮了台的危机。
第一次就是三十三年搞农业生产,合作社没经验,不仅农业的利润周转慢,一下把全部资金的百分之九十二用于买骡子,雇长工,陷于周转不灵。当时连饭都吃不上,社长张振华只好引上长工回自己家吃饭。第二次是这年秋天收账和还外债,这年合作社为保证生产运动,照顾群众困难以赊卖供给必需品,货物却是赊买来的,秋天还外欠时粮价大跌。合作社向群众收账不得不照顾群众,以每斤米四十元折价,而合作社还外欠却只能按市价每斤二十五元折,而合作社的资金也是粮食,卖粮还账,几至破产。当时债主日日临门催讨,谴责为难,群众也反映:“不沾,连老本也赔了”。
但张振华同志并未灰心,他任劳任怨,艰苦支持,终于渡过了这两次难关。一、坚持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正确方针,秋后又全力经营油坊与运输。二、合作社干部发扬了艰苦的作风,亲自下油坊一天一槽的榨油,又亲自赶牲口往返运销。这样辛苦干了四、五个月,终于赚回了亏欠,还盈余了一万多元。又使合作社向前发展了。
三、群众路线与计算作风
东丰稔合作社的一切业务方针是从群众需要,为群众服务来的,同样,它的一切具体作法,每一细节,无一不是为群众的利益着想,走群众路线,这中间又贯穿了一个全心全意为群众的精确计算的作风。张振华同志懂得:“一切事情脱离群众就完蛋”,“群众的利益即合作社的利益”、下面我们再谈几个事实:(一)分红:三十二年第一次分红,当时有许多贫苦社员只报名认了股却还没有缴股。这样的社员分不分红呢?在社内引起争论,结果通过了张振华的主张:“分”,理由是:政府贷款是按股贷给,他们虽未缴股,却有人家的一股贷款,他们并非故意不缴而是因为穷,更应以分红来扶助他们入股。这个问题经过全村在民校的辩论,决定了按每股应分红利的一半分给他们。(二)营业原则是一切按群众需要,合作社不怕麻烦,群众不仅可以赊欠,而且无论什么东西,一把米,一穗玉茭,一个鸡蛋等等都可以向合作社换得等价的东西,也可以换得钱。东丰稔合作社虽未办信用业务,但给群众通融贷款也是常事。因之群众有事向合作社商量,合作社有事也向群众商量,合作社成了全村男女老少日常聚会的中心。连附近的村子也愿上东丰稔合作社买东西。(三)外欠问题:东丰稔虽因外欠问题遭遇过危机,当时虽合作社急须向外偿债,它也准许实在拿不出的群众继续拖欠。这中间虽有情面与恩赐观点成份,但经过一次检讨他们并未取消赊卖,而进一步认识为了使农民随时能获得其需要的货物或货币,使其不致被迫高价买必需品或低价出卖自己的生产品,而应向其赊卖或贷款,只要组织群众生产发财,外欠是容易收起来的。(四)精确计算,如组织去冬大生产,是经过计算,以全村基本群众四百余人换季(棉衣)与偿还历年所欠负担、贷款为目标,经过二十天运输赚八万多元,遂又扩大计划以再增购十六头牲口为目标,具体组织,终于完成。又如运油中许多农民因不识秤不懂行情吃亏,合作社即为他们改造组织与领导。又如运煤中间曾经是直接从煤窑向邢台运,但经过计算才知先运到村,再向邢台运可节省时日。
东丰稔合作社的成功,就是群众路线与计算的结合。它成立以来使群众获得很大利益、分过五六次红,“勤分红”是它的原则之一,它懂得分红多容易扩股,群众得利愈多合作社愈雄厚,这样合作社就获得飞快的发展。
四、全村拥戴的“窑底家”
“窑底家”就是张振华同志,东丰稔群众提到这三个字时有无限的亲切之感。东丰稔合作社是与他离不开的。他舍己为人,他全身为群众服务,除吃饭外没有报酬,合作社最困难的时候还回家吃饭,自己家里的土地却雇人耕种,他毫无怨言,只在去年合作社发展了,才规定全年有两匹布。他作风民主,和村上其他干部团结极好,合作社的事他总和干部商量,村上工作他们积极帮助。他态度谦虚,合作社困难时他不气馁,成功时也不骄傲,他常说:“领导好,群众条件好,是咱合作社办好的基本条件”。
该村群众反映:没有“窑底家”,合作社的光景早完了。张振华同志数年来如一日,兢兢业业克苦耐劳,专心于群众的合作事业,使今天的东丰稔合作社,成为农村合作事业中的一面旗帜,但他并不自满,他说:他还要继续努力今后合作社发展的方针,一、要好好发展妇女纺织。二、秋后还要努力,替群众买牲口,使本村牲口能恢复战前水平(战前为九十多头现在只有五十多头),扩大农业生产力,实现耕三余一。


第2版()
专栏:

  为明年大生产运动打好根基
太行突击沤粪种麦
武乡妇女遍地去割蒿平顺积肥超过原计划
【本报长治讯】“突击造肥、准备种麦,为明年的大生产运动打下基幢,太行各地掀起割蒿积肥运动。武乡二区石瓮村的各自然村妇女们,在妇救秘书领导下,争先恐后的抢着割蒿。从蒺黎坪到石瓮村二里多地,沿途遍布割蒿妇女,三天共割二万四千八百多斤,加上其他牛羊粪,每亩地可上九十担肥料。四区东臬村十七个妇女,五天割蒿九十捆,现正计划以组为单位进行积肥。平顺一区王庄村经十一天的突击,全村三十七个全半劳力,共割蒿六千八百五十七捆,合五十五万四千余斤,另给抗属割蒿一万六千七百斤。经评选模范后,群众情绪更高,展开热烈讨论,订出了全村种麦计划,决定全种一六九小麦,麦地要精耕细作,多加工,全村麦地要犁三遍,每亩上一千斤蒿肥,十五担圈肥。现全村麦地均已种完。二区西沟在劳动英雄李顺达领导下自总结了夏收锄苗工作后,及时订出了割蒿积肥计划。平均每个全劳力割蒿七十七捆,每捆以八十斤计,约合六千七百六十斤。全沟全半劳力共七十个,现已超过原计划四百九十捆,连其他羊肥驴牛圈肥等,明年平均每亩地可上肥料一百一十担。四区各村响应区署提出的:“每亩地增蒿肥五担,每个劳力完成六十一担”的号召,德珩村二百二十八个劳力,两天半造蒿肥一万四千担,麦地每亩可上四十担。克老@村,干部实行分工领导,原计划每个劳力每天割五捆蒿,结果每人每天平均割了十捆。长治二区北和村共组织大小三十六个互助组,一百九十五人,在上月底五天内共割蒿二十一万三千斤,且自动给抗属割了一万多斤。并计划十五日完成种麦计划。黎城六区岩头岭在劳动英雄王同会的影响下,全村每亩地平均可上肥料五十驮,且在锄苗与秋收的空隙,仍进行割蒿积肥,准备迎接明年的大生产运动。


第2版()
专栏:

  陕甘宁边区各县领导机关
开展自我批评改进工作
志丹全县干部进行思想与工作大检查
【新华社延安十八日电】近月来自我批评运动已在陕甘宁边区几个县级领导机关中先后展开。自上月边府主席林伯渠,中共西北中央局领导人习仲勋,函奖志丹县生产工作后,米脂检讨了不重视生产领导,固临检查出“雨后送伞”作风,甘泉与延川并以志丹优良作风为借镜检查工作,对各县领导作风,均有很多改进。志丹上半年由于认真研究上级指示,并能重视、利用报纸推动工作,县级主要干部勤于下乡、且又善于利用典型示范方法来培养干部,致使该县生产顺利完成任务,并奠下“超过已往任何一年”的巩固基础。该县党政干部,接获奖函后,乃于上月底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着重检讨工作缺点,县长赵玉文不隐讳地检讨了选种工作不深入,县委组织部长王忠诚检讨自己摆老资格等不良现象,其他同志都作了坦白诚恳的检讨。县书王耀华在总结工作中指出,这几年执行了以农业为主的正确方针,但放松了发展耕牛和羊子等其他工作。在这次大会上决定即时组织对加强秋收、变工突击种麦与大量开秋荒,并决定县、区、乡三级干部展开思想与工作的大检查,以便更加改进工作。


第2版()
专栏:

  沸腾了的热情
鸡泽参军通讯
翻身后的鸡泽群众,听到中共中央局争取爱国自卫战争胜利的号召后,全县立刻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参军浪潮。该县负责人谈:“没有不参军的村庄,找不到单个的人参军,集体入伍是普遍的现象”。群众解决参军者家属困难,都是自动的,不是等你提出困难,要求解决,群众对那些借参军想发财的,毫不留情的说:“你看家吧,不能买兵。”
吴官营的群众,自动召集会议,讨论参军,叶文章领导的工农会,本来是讨论优抗等工作,当场竟有十四个刮了胡子的壮年要参军,这消息传到民兵及妇女耳朵里去,民兵不服气的说:“你们刮了胡子参军也验不上,看我们的吧”。妇女们的会议上,刚刚宣布开会,小黑的媳妇挺起胸膛说:“我动员俺当家的去参军”一句话没有说完,随即有十四五个妇女齐声报名“要送郎去打退老蒋”。徐继明的母亲说:“俺这一辈子,都是饥饥荒荒的过日子,自从八路军解放咱们后,俺家才有三十多亩地,喂一头牛,俺孩子娶了媳妇,这日子要不是八路军,做梦也想不到啊,我保证叫俺继明去参军”。她一面说,一面看他儿媳妇的面色,秋菱(继明媳妇)慨然的站起来说:“娘,他要不去我帮助你动员,保准叫他去”。
农会主任马韵翰,这几天可真愁坏了,他算算自己的年龄已经三十有六了,再照镜子满脸胡子,参军已不够资格了,想想自己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使他更加苦闷。小海子(韵翰的儿子)虽然十八岁,眼看在九月就娶媳妇,再说他娘怎能舍的叫他去呀,自己感觉这次参军工作,再也无法表现自己革命的积极性了。这样一来苦闷抓住了他的心。丈夫的苦恼只有妻子最明白,海子娘看到他这个样子,就想到是为参军的事,海子娘不仅是善于体谅丈夫溺爱儿子的贤妻良母,同时她还是个好几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所以她了解丈夫心病后,便托人去亲家商量,自己动员海子,经她讲好后,便对她丈夫说:“不用愁了,亲家和海子都没有问题了”:海子也给他父亲说:“什么事情值得愁,我去参军去了。”韵翰听他娘俩这样一说,才微微的笑了。
吴官营三十七个青年送到部队里去,经过检验后,只留下十八名,验不上的新战士,都垂头丧气的回来了,白尚贤回到家里,满眼泪水对媳妇说:“我有啥脸见人。”尚贤娘气冲冲的到区干部那里,像打架似的说:“有啥条件把俺验回去,年青青的,身子又壮实,连个兵也当不上,检验员给俺讲讲,什么条件才能当兵,俺不是为的打老蒋吗?”。
(林里)


第2版()
专栏:

  逃亡地主齐忙和
自动返家清算积欠
群众予以安慰团结生产
【本报长治十八日电】井陉白土村地主齐忙和,去冬因躲避群众清算,逃往蒋管区。这次运动开始,经村干部向其家人将政策解释明白,劝其归家,主动解决自己问题。其家人前往劝说后,齐即于八月二十五日回村。群众见其归来,纷纷前往安慰,表示只要能够执行政策,对其逃避清算的行为不究既往。齐深为感动,当自动以一部家产偿还群众。群众并予以照顾,齐说:“我过去受谣言蒙蔽,逃到外边,在那里(蒋管区)受了许多磨难,早知大家如此,我怎么也不会去的。”群众又再三安慰,保证其生活,并与之团结生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