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渤海冀南我军为民除害
解除德州五千伪军武装
全城人民狂热欢迎我军入城
汾南阎军退出内战者已达五个团
【本报威县十二日电】冀南、渤海我军于十日晚共同进驻冀鲁津浦重镇之德县城,盘据该城伪军杨毓@部五千余人全部被驱散和解除武装。杨逆原为山东最大之战犯,曾任敌伪山东省长,敌人投降后,又被国民党委为山东先遣军,因之杨逆更日益猖狂。停战令后,仍不断向我冀南、渤海两解放区进攻,仅二、三两月内,向我冀南区之大规模进攻即达四次,派遣特务暗杀放毒,群众被害者达四百余人,我军战士亦被毒害四十余人,哨兵被击伤五人。近来该伪受国民党反动派扩大内战的方针所鼓动,更变本加厉,大肆修筑工事碉堡,积极准备向我进攻,我军乃应冀鲁边数十万人民之请,起而自卫,于七日晚协同渤海区我军,向德县杨逆展开反击,至十日晚,杨逆全部为我驱散和解除武装,德县即被解放。当该伪被解除武装之际,国民党曾以飞机,拚命帮助伪军,于九、十两日向我军轰炸扫射达五次之多,并向民房投弹数枚,居民损伤颇重。此次解放后,全城人民欢腾若狂,现城内秩序已迅速恢复。
【本报邯郸十二日电】阎军汾南部队王海清、雷文清等三千余人拒绝内战命令,举行反对内战起义后,在解放区军民援助下,现已成立汾南人民自救军,王海清、雷文清分任正副司令。在王海清、雷文清正副司令号召下,汾南阎军迄今退出内战者,已有五个团,现均隶属于汾南人民自救军,该五个团均已安全转入我解放区,与我八路军共同为粉碎蒋阎军对汾南解放区的大进攻而并肩作战。


第1版()
专栏:

中外舆论指责国民党蓄意内战
“国防部”乃是内战大本营
中国问题应依莫斯科会议决定解决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莫斯科十日广播:评论员马西努,引证英文字林西报评论最近国民党成立的国防部成份时说:白崇禧当国防部长,是与政协决议相矛盾的,因为白崇禧与何应钦都是内战专家。委任顾祝同为中国陆军总司令,是在叫他镇压共产党人,因为他也是有名的反共内战专家。该报记者认为,国防部很像是一个计划与组织内战的大本营。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莫斯科今日广播:新时代杂志十一期登载论中国现况一文,指出中国最近时期发展的事变,使中国回到了战前的状况,中国反动分子不顾政协会议上所已达到的决议,利用美国交通运输和军火,向中国民主力量进攻。国民党领导机关所采取的立场,令人发闷:解决中国问题将是依靠政府与领导者采取政治办法,还是采用武力进攻?中国问题的解决依靠,应该采取办法,实现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即是实行使中国民主化与统一的决定。
【新华社淮阴十日电】沪文汇报于上月二十八日为国民党政府人事变更,以“无济于事的改变”为题发表社评,认为“找几个一向与政府保持极密切关系的人士参加,那不过是‘偷天换日’……………对解决国共问题,不但不能有所帮助,且有威胁作用”。沪联合晚报亦称:“行政院基本上未变,教育、内政、社会、外交人士,屹然未动。王云五虽非国民党员,但不能起决定与改变政策作用。白崇禧则与何应钦一类,渠曾与何布置军事进攻,此即已说明一切”。六月四日,文汇报评论国民党政府国防部的成立,认为“政治民主化并未实现的今天,人民对养军的兵额和军费,根本无有过问。所谓政府军或国民军,实际上只能说是一党私有的军队。在这种情况未改变前,根本谈不上“还军于国”,更说不上“采取民主国军事制度”,(陈诚、白崇禧语)。该报并称:“由顾祝同、张发奎等联呈蒋主席,力主剿共,及陈诚在纪念周报告平汉局势中之公然宣称:“如共军伤我一人,我便伤共二人”,足见军人尚在干预政治,在这种条件下成立国防部,将使政治隶属于军事。该报此两次社论中,均着重指出惟有“放弃一党专政,真正实行民主”,才能解决国共问题,才能实行民主国家的军事制度。


第1版()
专栏:

箝制人民胜过敌伪时代
南京实行“警管区制”
重庆较场口有吏夜捉人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南京讯:在各地人民猛烈反对中,此间已于五月十七日起实行“警管区制”,警厅划全市为若干区,每区有警长一人,警员九人,管辖二百至三百户、一千五百至二千人。每区所设有电话机及新式机枪,以备随时出动捕人。不敢说话的南京报纸,也透露出若干反对之声。某报在“莫须有的新枷锁”为题的短评中说:“我们真佩服那位先生想得如此好,竟比敌伪时代的办‘保甲’、发‘良民证’还要弄得彻底”!一个外文报说:“此种办法,在柏林、罗马、东京、原已司空是惯”。另一报纸在这个消息的标题上说:“首都老百姓今天起要注意,高唱自由时代忽实行警管区,挨家访问据说非管理人民”。与此同时,警厅又公布加强便衣警察活动,将现有侦缉队改为“刑事警官队”,厅长韩文焕自兼队长,他对侦缉队训话说:“今天工作应减少有形,增加无形(有形指武装警察,无形指便衣警察),务使任何场所任何阶层,均有我便衣活动”。又讯:据镇江来人谈,该地也将实行警管区制,现在划分管区。
【新华社延安十日电】渝讯:上月十三日晚九时许,较场口广场突被大批警察保安队层层包围,一时交通断绝,所有场内外摊贩、卖艺者、观众、行人等,全被检查,共捕去二百多人(内妇女四五十人),全部拘禁于中华路警察二分局。当地居民均人人自危。事后据某警士谈:此事件系当局令捕“无业游民”,除一部释放外,其余已解警察总局,将送游民训练所训练。按今日渝市失业工人五万人,大部已变成“无业游民”。


第1版()
专栏:

东北战事继续扩大
国民党军犯我法库本溪海城前线亦发动进攻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停战令发布后,国民党军仍不断在东北各线扩大进攻。八日晨,法库西南丁家房身国民党驻军两个团,向法库方向猛烈进攻达四小时,激战至十二时,占领法库西南十五公里大小房身,其先头部队继续进攻法库西南十公里之地区,正与我军对战中。另一路于早八时从铁领向西北进攻,占领西北十公里镇西铺,继续向法库进攻。本溪方面,国民党军于八日晨发动两路进攻,一路由西南四十五公里浪子山向我阵地进攻,另一路同时在本溪南十五公里向桥头南面我军阵地进攻。海城方面,国民党军侵占英地子后,又占唐王山、罗家堡子,仍向海城西南二十公里拆木坡进攻。


第1版()
专栏:

斯大林
款待铁托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莫斯科讯:斯大林于八日设宴款待南总理铁托率领的南政府代表团。


第1版()
专栏:

乌拉圭报纸
抨击美国泛美军事计划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塔斯社蒙特维多讯:乌拉圭首都“艾尔得贝特”报,连续登载论文,抨击美国泛美军事合作计划,称之为北美帝国主义企图变南美为其基地与炮灰之源泉。并谓美国企图利用洽普特匹克经济协定,以妨碍南美市场竞争者(按:指英国),该报指出:虽然决没有任何危险危及美洲各国,而美国未经其他国家同意,即宣布要把各种武器分发各地,尽管没有一个国家要求这种武器。


第1版()
专栏:

外长会议复会前夕
贝文发表英国外交政策
仍未改变巴黎会议上之观点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伦敦讯:际此外长会议复会之前夕,英外相贝文于四日在下院以有关外长会议诸问题为中心,发表关于外交政策的长篇演说。贝文在提出目前“所必需解决的世界问题”时,认为较之一九一九年复杂得多,但他表示并不悲观。贝文说:必须使“西方与大斯拉夫地区之间获得协议”,“因为只有俄国自由地参加欧洲问题的解决,欧洲大陆上永久和平才可能有所保证”。贝文要求多瑙河国际通航,他明白不讳的要求在多瑙河实行“门户开放的原则”。意南边界与的里雅斯特问题,贝文没有新的意见。奥地利问题,贝文认为必须立予解决。贝文历述英国过去对北菲意国殖民地的处理方案,并以经济的理由为英国的“大索马利兰计划”辩护。但此次贝文说:“如果大家不喜欢英国建议的话,英国准备使意属索马利兰交联合国托管”。贝文对德国问题发言最多,他赞扬美国的二十五年计划,主张四强委员会关于德国实际解除武装情况的调查,应普及于四个占领区。关于和会问题,贝文再次表明附和贝纳斯意见,“如果在四强外长间不能达到协议,那是我们应该把工作交给二十一国会议”。但贝文又表示,在作最后抉择之前,他将再作一次协议的努力。贝文在结语中指陈:“我不认为外长下次集会时,不可能达到一致协议的结论,并没有真正不可克服的分歧”。但贝文接着又说:“不能约许下次会议一定成功”。
五日继续辩论中,保守党头子邱吉尔则又重弹反苏反共及挑拨三强团结之烂调,并要求工党在外交问题上与其“正式接触”。艾德礼继邱吉尔发言,表示英国愿意了解俄国及其历史,认为与苏“团结一致,互相了解,这是今日世界之急需”。他声明他对于英国若干报纸及邱吉尔辈之反苏叫嚣“没有办法”,因为“它们有自由”。


第1版()
专栏:

印尼总统颁布紧急法
堵击荷军新进攻
印尼大米输印英荷发生争执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巴达维亚讯:印尼(东印改现名,为印度尼西亚之简称)总统苏加诺八日宣布紧急法,以应付荷军的新进攻,现已组成国防委员会,委员有总理沙利尔,内政部、国防部、财政部、社会福利部、交通部各部部长,印尼军总司令及人民团体的代表三人。其任务为执行各种紧急措施。据讯:荷军于最近的进攻中,曾占领巴达维亚以西的坦其隆,但旋被印尼爱国军堵住。据说荷军的新进攻,已使印尼大米运印工作停顿。又讯:爪哇若干前线英军,已由荷军接防,泗水英人军权已交代完毕,但英军与印尼军的小规模战事,仍时有发生。
【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据路透社讯:英荷就印度尼西亚以五十万吨大米援助印度事,发生争执。荷政府顷向英政府提出抗议,认为英国帮助运输印尼大米赴印,无异承认印度尼西亚政府,且荷兰本身正需米甚急。英国的回答是:英国的行动,并不等于承认沙利尔政府,而且不管怎样,饥荒的需要超过了法律上的细节,因而大米仍将由英印船只运往印度。又据该社讯:英国商人对印度尼西亚战争的绵延不绝,日益表示不耐烦。他们在爪哇的投资,估计达五亿五千万英磅。现他们在巴达维亚已处于停顿状态。以前的一切贸易,几乎均为断绝,战前的银行余款被冻结,办事处和仓库也被征用。


第1版()
专栏:

美国否决凯斯法案
【新华社延安十二日电】华盛顿讯:在美国广大工人群众与进步议员积极反对下,反劳工的凯斯法案(因提出者为共和党议员凯斯而得名)已经杜鲁门于十一日予以否决。同日众院于当晚表决结果,杜氏否决已获通过。


第1版()
专栏:

缅人反对英国高压政策
仰光五万群众示威
英共力主予缅甸独立
【新华社延安十日电】仰光讯:在缅甸人民反法西斯自由联盟领导之下,仰光七日举行五万人的大示威,民众高呼:“我们要求完全独立,我们不要总督”!并抗议英政府日益加强的高压政策,以及最近在坦塔宾发生的警察射杀示威者事件。反法西斯自由联盟并发出号召,要求缅甸“志愿军”动员起来,准备迎接行将来临的帝国主义镇压。
【新华社延安十日电】伦敦讯:英下院于七日辩论日趋紧张的缅甸情形,共产党及工党进步议员要求满足缅甸独立愿望,承认缅甸“志愿军”为缅甸军的基干,以此消@该地之紧张情势。保守党议员安森强烈反对此议,他对拥有“九千之众”的缅甸“志愿军”发生恐惧,认为是对英统治的极大威胁。他要求政府对该军及反法西斯自由联盟,“立即”施行镇压。印缅事务大臣安德逊在报告对缅政策时,宣告英当局“已采取紧急措施,以恢复缅甸之秩序”,并拒绝共产党与进步工党议员的建议。此宣告表明英国当局对缅甸采取的政策与保守党无异。与镇压政策同时,保守党正敦促政府兼行怀柔政策,以分化缅甸独立运动,争取上层分子的妥协。


第1版()
专栏:

战后英国对外贸易问题
战争结束以来,英国和美国的许多报纸和杂志就嚷着英国战后的经济困难了。困难是很多的,英国驻美大使馆的一位经济顾问曾经说:“不输出,就是死亡”。这是英国战后经济问题的关键。为什么输出对于英国这样重要呢?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一个得天不厚的国家,为了维持国民粮食需要,它每年要从国外输入粮食总需要量的百分之五十。战争期中,由于扩大了耕地面积,和采取了一些紧急办法,曾使得粮食自给百分之七十左右。但纵使如此,还得每年从美国运入价值八九百万镑的粮食。租借法案的突然制止,使粮食困难立刻加重起来。预料今后英国粮食生产不会有什么增加,相反还可能减少,因此仍得运入一部分粮食,以供消费。
除粮食外,英国工业原料也甚感不足。它除了煤铁以外,缺乏支持工业生产所必须的大部分原料。它必须输入全部石油、铜、棉、镍、锰、锌、炭酸钾及近乎全部的锡,而铁矿亦需输入其需要量的百分之二十五,以及羊毛、磷酸盐、硫磺的百分之七十五,仅仅煤炭与硝酸盐不用输入。不过煤炭近年生产已大大下降,不但不能输出,连自给也感觉不够了。
因此在战前,英国是一个入超的国家。在一九三六——三九年期间,英国每年平均入超三八八百万镑。这种出入不敷的差额虽巨,但在当时仍旧可以有办法来弥缝,还可以用商品输出,来抵消全部输入的百分之六十,而其余不足的百分之四十,则以下列收入来贴补:计海外投资收入二○二百万镑,航运收入一○五百万镑,银行与保险收入三六百万镑,以及其他十种经济收入等。
然而现在这些收入都大大减少了,因为在战争期中,英国为了从国外购买所需粮食及原料,曾卖出了一一、八亿镑股票,这就使得英国战后国外投资收入只有一七○百万镑(另一估计不及此数,仅有一三八百万镑)。不但如此,英国在战争末期,债台高筑,共欠外债三十三万磅。另外又因为德寇潜艇战争的结果,使英国商船损失颇大。战前英国有商船一七、五百万吨,现已减至一三、五百万吨,故今后船运收入亦将减少。至于银行保险及交易手续费等的收入,亦将因战后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美国),及实行新的贸易方法之结果,预料不及战前数额。据英首相艾德礼说:在去年中,英国由于从外国购进粮食与工业原料,须付出二十亿镑,而英国仅能支付七、五二镑(包括全年输出三亿镑及其他经济收入四、五亿镑),不足达十三亿镑之巨。自然,这样巨额的入超,仅是战时的现象,但是它可以使人体会到战后英国的困难。
因此,在战后为着保证输入必需的粮食与原料,以保持相当于战前的出产和生活水平,为了弥补海外投资、航运等收入的锐减,以免巨额入超,战后英国必须大大增加输出。据英国官方估计,战后英国输出须为战前最有盛时期(一九三八年,出口总值为四七○百万镑)增加百分之七十五。而据一般其他专家(包括苏联经济学权威瓦尔加在内)估计,则须比战前增加百分之五十,否则就只能大大降低英国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这不啻是束手待毙。
“不输出就是死亡”——其真实意义就在这里。
为了增加输出,英国需要做什么呢?首先英国必须增加生产,只有生产更多的货物,才能使输出增加。在战前的英国输出,约为其总生产量的百分之十六,如果要增加输出百分之七十五,就要增加总生产量百分之十二。战前的英国输出商品中,最大部分是纺织品、金属品、机器及煤炭,在战后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变。因此要增加输出,就是要这三大类生产的增加。
关于纺织品,它在战前英国输出总额中占百分之三十左右,纺织业在战争的头四年,生产量降落了百分之六十四,但其设备并没有因战争而受多大损失,只是闲置着或转而生产别的军需品。战后他恢复到战前的生产量,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如果要生产比战前更多的纺织品,那就困难了。因为英国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是世界三大纺织输出国(英、美、日)中最落后的,自动机器有百分之五(美国纺织工业中自动机占百分之九十五),而且就其原料(棉、麻、丝)来说,增加生产又必须增加原料进口,这与弥补进口发生矛盾,因此这一类生产势难有很大的增加。
至于金属品及机器,在战前占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这一类生产在战后有增加的可能,因为战时为了制造军火,其设备与技术有很大的改进,这可能是英国战后增加生产的最重要的部分。不过英国五金及机器工业,在战时的增产,多赖政府方面的通盘统制与筹划,以及大量的投资,否则这一工业部门由于具有与英国其他工业部门相同的弱点,即经营的分散与各不相谋,大量的增加生产是困难的。这一问题在战后仍然存在,日前英国国会通过钢铁工业国有化,其原因即在于此。
至于煤的输出,战前占英国输出的百分之六,但其总产量在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四年中,已由二三一百万吨减至一八四百万吨,这样一来,原可输出的煤炭,连自给也不够了。英国煤炭减产的原因,是由于机器陈旧,许多煤坑都是近于枯竭,生产效率减低,劳力缺乏所致。英工党政府有鉴于此,乃实行煤业国有,希望能对上述各种情况有所改良。但是据英共中委霍恩勒估计,抛弃旧坑开掘新矿,却不是几个月可以做到的,而是要几年才能做成的。因此英国要增加煤产到自给,和甚至有余以供输出,并非一蹴而成。
从上述的分析看来,战后英国要比战前增加百分之十二的生产量,大致是可以办得到的,不过它必须克服许多困难,它要求国内经济政策有所改良,而且要达到增产百分之十二,亦非一年半载可以做到的,而非三数年不可。在这期间,的确是英国的艰苦的过渡时期。
为了增加输出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五,除了考虑增加生产外,便要看一看市场的情况了。即使英国能够比战前增加生产百分之十二,但是要把这些生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却是很不容易的事。基本的原因,是美国资本向世界市场的扩展。
在战时,英国由于忙于应付战争的需要,商业输出大大减少,在最严重的时间。一九四三年冬,仅及战前百分之二十五,美国商品乘此机会取英国而代之,在许多国家内建立了稳固的贸易联系,这在拉丁美洲特别显著。战后美国为了逃避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其出口必须较战前一九三一年——三九年的每年平均数(三十一亿美元)增加三倍至五倍。在战争刚刚结束后不久,美国便以清算租借物资及信用贷款为手段,在许多国家取得了贸易的特权,甚至连英国也不能例外。美国贷款三十七亿五千万美元予英国,以英国答应取消帝国优先权(即英国在其自治领与殖民地中享受的贸易特殊权),废除金镑集团及关税壁垒为条件。这样一来,美国就不仅在大英帝国以外排挤英国商品,而且在大英帝国内部造成了和英国竞争的有利条件。美国握有丰富的资源,雄厚的资本,庞大的生产力,以及优越的技术,英国实难与之匹敌,这是战后英国输出最严重的困难。
其次,英国战后输出的另一个困难,是它的自治领中,有几个在战争中生产力大大发展。加拿大在战争五年中,生产力的增加,超过战前二十五年的程度,已一跃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澳洲纽西兰的工业生产,亦大见增加。这样一来,这些在战前还是英国工业品市场的自治领,战后便不会买英国的商品了。
英国战后输出的第三个困难,是它反民主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实行的结果,使英国对许多国家的关系恶化,因而对这些国家的贸易陷于停顿。例如对苏联和东欧及东南欧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些国家本来可以买大量的外国货,由于英国的这种外交政策的失当而引起关系的恶化,这些国家是否会向英国买大量的货物,那要看英国对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是否改善而定,目前贸易是完全停顿的。
综上以观,战后英国向世界市场的输出,要恢复战前的水平,已是很吃力的了。如果要增加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五,即增至每年六万三千五百万至七万五千万镑,那就极其困难了。英国为要解决这一困难,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美国进行日益剧烈的斗争,这种斗争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特点之一。(编者按:本文系新华社播发,因电文脱漏,删去一大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