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46-12-15

1946-12-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三个美国记者的延安印象

第3版()<br/>专栏:<br/><br/> 三个美国记者的延安印象<br/> 外国记者公开到延安参观,这还是最近二三年的事;向来由于蒋介石严密的长期封锁,他们几乎很难有了解延安的机会,因此也就不可能确切地认识延安,认识解放区人民的力量,从而作出客观忠实的报导。在延安和北平间有了定期的飞行以后,许多外国记者争着要到他们久已向往的延安来观光,看过了之后,他们破除了一切蒙蔽和偏见,对这个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圣地,有了全新的印象。下面简单摘记下三个美国记者对延安的观感。<br/> 罗辛格:延安是中国进步的象征。<br/> 罗辛格是美国远东问题专家、外交政策汇报与新共和杂志等期刊的特约撰稿人,今年七月曾到延安住了十天,回北平后,他对往访的记者说:“我坦白的讲,延安是中国千百个城市中的一个城市,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脱离掉中国的现状,因之我不能毫无根据的把它誉之为人间的天堂;然而我必须肯定的说:延安是中国进步的象征,是中国光明的指针。”<br/> “中共的领袖和南京的官员那是显然不同的,就以一件小小的事情来比拟吧,南京的官员们实际毫无事做,却像煞有介事的摆出忙劲头;但中共的领袖,和蔼可亲,能和你娓娓的长谈,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我们能长谈一个下午,虽然这样也许会影响到他们晚间的睡眠,因为他们得把白天耽误的工作到晚上来做。<br/> “毛主席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钦佩的人物中的一个。他有一种非常卓绝的本领,当他和我对谈美国外交政策的时候,他曾经提出了许多深奥广博的问题。但当我陆续地回答他的时候,他仅仅提出一下,或着重地概括一下,就把我打算询问他的美国对华政策问题,于不知不觉间回答了。”<br/> 斯蒂尔:不到延安,不懂中国。<br/> 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是驻平外记者中比较有权威的一个,但也有着美国记者所具有的对苏联的传统成见。当他十月间参观延安后回到北平的时候,有人问到他在延安十日的感触,他说:“从总的讲来,不到延安实在不能深触到中国问题内脏;到了延安使我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深化了。我觉得在延安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且深刻起来。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证诸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第二件是中共需要和平,而且也的确为和平而努力;我看不到中共有发动或策划内战的打算与行动。第三件我觉得中共的党员,在思想是同情与拥护苏联的,然而在另一方面的确打破了我过去的一个认识,以为中共与苏联在实际上有什么具体的连系。他们实际上确无什么连系的。”<br/> 他正赶上看到王震将军转战万里回到延安的场面,他形容道:“这简直不像是发生于人民与军队之间的场面,而像亲族欢迎他荣归的子弟,于此我体味了‘军民一家’这个言语的实际内容。”<br/> 史特朗:中国的命运,决于延安。<br/> 前不久去延安访问的史特朗女士,发表她的感想如下:“延安是好地方呀!但红军抵达陕北以前,那里是个破落的贫穷的僻地,现在中国共产党把那里的农村建设好了,人民正享受着和平安宁而富有劳动美德的正常生活。<br/> “延安的特点是质朴。我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先生送给我一本书,里面都是当地农民住舍所用的窗饰的图案画(按即窗花——编者)。朱德将军送给我一方地毯,那是用土线织成的,也是当地农民手工业的成绩。这两样礼品的本质已经是质朴无华的;而配合那简素的图案,单纯的线条和深沉的色彩,就更显其朴实了。”<br/> 最后,她下结论说:“解决远东命运的,解决中国命运的,不在于美国,不在于南京,而在延安!的确,延安的方向,是解决远东与中国问题的具体真实的方向。”

“我是走毛主席路线回来的”

第3版()<br/>专栏:<br/><br/> “我是走毛主席路线回来的”<br/> 王震将军在一个欢迎会上给大家讲了个故事:<br/> 在山阳附近的战斗中,有一个平时很勇敢的战士掉了队,而四面又是蒋军追击部队,他只得昼伏夜走。白天老百姓家中隐蔽,每晚走几十里,走了两个月,虽走坏了脚,却仍背着枪和子弹回到了边区。<br/> 有同志问他:“你身无半文,路又不熟,一个人怎样能回来?”<br/> 他说:“我是走毛主席的路线回来的。”有些同志不明白他这话。他眼睛瞪了瞪,说:“不明白吗?毛主席的路线,就是群众路线嘛!我就是照着毛主席开的这条路线走回来的!”

怎样在分散工作环境中学习?

第3版()<br/>专栏:读者顾问<br/><br/> 怎样在分散工作环境中学习?<br/> 读者顾问<br/> 为读者作顾问,请读者作顾问;大家有问尽管问,不懂再向大家问。<br/> 转请学有心得者提出经验作顾问<br/> 问:<br/> 编辑同志:<br/> 我是一个区干部,自己很愿学习求进步,但由于工作环境太分散,经常要下乡,不能在公所里集体学习,苦闷得很,前天看到贵报有了“读者顾问”,非常高兴,我想你们一定能够告诉我怎样在分散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方法。<br/> 敬礼! 读者王凤翥启<br/> 答:凤翥同志:<br/> 在分散工作环境中如何学习这个问题,恐怕不只是你一人有,和你处于同样环境的许多干部同志,可能都要遇到的。在分散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方法,我们知道的不很多,不能很圆满的答复你,只能提供一点过去的经验:<br/> 首先是要领导上普遍注意起这个问题来,采取统一领导分散学习的办法。如一个区公所,就应党政民团体统一成立一个学习委员会,负责进行领导学习的工作:在你们分散下乡之前,就要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如在时事政治学习上,要研讨某一文件,或在业务上学会某一工作等)。经常检查每个下乡干部的学习情况,了解与解决其学习困难。到一定时间,如完成了一个中心工作回区汇报总结工作时,亦应抽挤时间组织干部集体学习,并进行学习总结。<br/> 在你自己,最好在下乡之初,根据你的情况订出个人学习计划,到了你进行工作的地点——基点村或自然村——除了工作外,就可结合当地的村干部进行学习。如时事学习,你可以组织大家一块读报,就报纸上的时事提出问题来拉谈,这样不仅你自己学习了,同时也组织了村干部的学习,使他们真正能从讨论中认清时局,比一般化的政治形势报告强得多。假如讨论中有问题大家都闹不通,可记下来,待你回区上汇报工作时提出,区干部再集体讨论以求得结论,这样既可推动与充实区上的学习与内容,又可使上级了解一般干部群众的思想情况,对工作是有很大好处的。再如文化学习,如果你的文化程度较低,可找工作所在的联合小学或村小学的教员当教师,经常请他教你识字、写信或讲解看不懂的书报。你如有了中等文化程度,就可自修,一次带上一两本喜欢看的书,经常看看,并可练习写日记、作文章、写工作汇报、给报纸投稿等,日子久了,文化程度就可以提高了。至于业务学习,那是应当在工作中随时向群众、村干部学习的,随时总结工作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回到区上后,和其他区干部交换经验,不断熟习业务与提高工作能力。<br/> 每一个时期学些什么,可以根据工作中的需要去进行。如学时事,你可调查村干部和群众中对时事有那些糊涂观念,提出和村干部弄清了就算是达到了学时事的目的。学业务亦然,你如搞群众运动,提出群众路线的问题,你就要从工作中摸索什么是群众路线,把工作经验总结起来,以便很好的发动群众。总之,一定要有目的的学,不要盲目的乱学。<br/> 在分散工作环境中,学习的正规化与经常性,和机关的正常学习比起来,是很不容易坚持的,这就要靠你自己的学习热忱与毅力来坚持它。第一必须善于在分散、零碎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第二要有毅力,遇到困难,要坚韧的克服它,不要一曝十寒,一鼓劲过去就不学了。在分散环境中,主要是自学,在自学(自修、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的学习(到一定时期回区上集体讨论等),这样才能使自学与集体学习很好的结合起来。<br/> 在分散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问题,我们一般干部,可能存在有分散下乡工作就不必学习的思想,这是不对的。要知道在分散工作环境中学习就特别重要,如不好好学习,自己进步就一定慢,且工作是会感到很多困难无法克服。如你搞群运工作,要是不学习,就不可能明确群运方针,当然就无法作好工作。所以我们希望全区各地领导方面,要很好重视这一个问题,经常领导帮助分散下乡工作的干部学习。上面说过,我们对这方面的具体经验不多,尚望在分散工作环境中学习有经验的同志,把自己学习的心得写出来,我们乐于在报上刊登,以便更圆满地答复你及与你处境相同的其他同志。<br/> 就此结束,望你经常告知学习情况与经验。祝你进步! ——编者

茅盾赴苏

第3版()<br/>专栏:<br/><br/> 茅盾赴苏<br/> 名作家茅盾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之邀,赴苏游历,已于十一月廿八日偕其夫人自沪动身。动身前,沪市各界纷纷欢送。二十四日,沪文协、木协、剧协、音协等十团体联合欢送,叶圣陶任主席,郭沫若、许广平、胡风等代表各团体致欢送词。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代表并拉特金发表演说,希望茅盾夫妇访苏仅为一个开端,今后中苏间能常有文化使节来往。各团体纷收代表作品,交茅盾带往苏联。茅盾本人亦大量收集我国文艺界各种代表作品达六箱之多。茅盾在该欢送会致词,表示愿努力以赴,俾不负朋友之望。<br/> 《白毛女》新出演<br/> 闻北大文联合组之文艺研究室所领导的下乡流动宣传队,已赶赴长治参加劳英大会,并演出六幕歌剧《白毛女》。<br/> 阿英近作问世<br/> 名剧作家阿英在苏皖解放区自卫战中,深入前线,写成剧本《自卫》供各剧团排演;涟水保卫战胜利结束后,又写成了《涟水战地》一书。<br/> 延安展览战士书<br/> 陕甘宁边区部队正开展美术运动。“兰州”部队已举办过三个战士美术训练班,训练出一百多个美术兵。他们回连后,又办了连队工训班;于是美训工作在各连大大展开。现各连在备战中有备战画报,行军中有行军画报,战斗中有战斗画报。联政宣传部收到该部战士画六百三十余幅,并约请延市美术工作者及文艺团体前往参观指正,马达、柯仲平、胡蛮等均有深切评赞。十一月中在延市街头举行画展。<br/> 马达等返延安<br/> 木刻家马达、音乐家杜矢甲、作家陈学昭于上月初已经从前方返抵延安了。

前方战士需要木刻 领袖肖像

第3版()<br/>专栏:<br/><br/> 前方战士需要木刻<br/> 领袖肖像<br/> 据本报前方记者团来电说:新年快到了,前线战士们很想能有领袖们的画像。政治部将会注意这个问题的,但我们建议,木刻家们在这件具体事情上,应多出点力。请把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司令员、杨主席、邓政委等首长的肖像,刻制成明信片大小的单幅吧。印刷厂也可设计石印一些。这件事不大,想来我们的艺术家一定可以美满而及时地满足前方这个需要的。突击一下吧!

从汉奸审奸案说起

第3版()<br/>专栏:<br/><br/> 从汉奸审奸案说起<br/> 思基<br/> 上海文汇报十月四日载:<br/> “平市(北平)审奸戏,又有惊人演出,巨奸王揖唐判死刑后,昨日突由两律师,代表王逆以巨幅广告送刊各报。据谓:承审该案之审判长何承倬(现任河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系伪组织时期之司法官养成所教务主任,为其治下之小汉奸。并声明,王历次审讯一语不发,即由于此。盖在此汉奸法庭前受审,实心有不甘也。广告中并有云:“如谓唐系大汉奸,该审判长乃揖唐治下之小汉奸;值兹国土重光之后,审奸工作,竟假手于汉奸为之,天下后世,其谓今世为何世耶!揖唐政治上纵有‘错误’(?)但读圣贤书,凛明耻之训,深恐为中华民族审奸史留莫大之耻!揖唐所以历次审讯一语不发者,实有难言之隐痛,若竟于此汉奸法官手中受极刑,揖唐死不暝目。”<br/> 这段广告刊出之后,世人皆惊,对此奇闻,无不瞪目伸舌。何承倬视此有失庭长尊严,赶紧发表谈话:<br/> “…彼仅在伪司法官养成所做过教授,‘教授是否汉奸,对于此举,本人惟以一笑置之。’”<br/> 高等法院院长邓哲照,忽听有人“反噬”他的部下是汉奸,也觉有伤体面,随即辩护:<br/> “何,一向奉命在沦陷区任地下工作。”<br/> 这一声明,比何承倬自己的辩护还扼要得多,堵住了所有人的嘴。汉奸审奸案,顿时就成了“地下工作者审汉奸。因为何承倬是‘国民革命军’‘元首’的‘地下工作’者,谁又能辨别叛逆王揖唐不是‘最高领袖蒋总裁’的同志呢?君不见:‘国土重光’后,各卖国奸贼全都是国民党的‘地下’人员么?”<br/> 汉奸李英是国民党的“地下”总司令。<br/> 汉奸吴化文,是“蒋介石的‘地下’集团军。”<br/> 汉奸、土匪王自全、郭清、王泽民也全都是“总裁”的同志,升了不小的官。<br/> 汉奸曾琦、汤@铭等是蒋家猪仔“国大”的代表,公然替未来的总统登基撑场面。<br/> 呜呼、汉奸之为用大矣哉!用汉奸来审判汉奸有什么稀奇!汉奸多和牛毛,而且公然袍登场,替蒋姓老贼踢斗门,跑龙套,这说明什么呢?一种解释是“好人不到蒋政府里来”。另一种是物以类聚,头子既然是菲律宾的罗哈斯,那么日美何择焉?卖国也要找专家啊!于是一切罪大恶极的祖国叛徒,全都披上了南京的“地下工作”者的罩衣,成了“中央”的自己人,“最高领袖”也是他们志同道合的“同志”了!那不也是理之当然!<br/> 然而,受了汉奸糟踏的老百姓怎样说呢?豫北人民曾经这样的愤怒地唱着:<br/> 骡拉着大车过去啦,<br/> 水顺着漳河流来啦,<br/> 郭清欠下的活人命呵,<br/> 老天爷,<br/> 他如今又当了“中央军”啦……<br/> 可是,当了“中央军”便怎样?只要你戴了美式的宽边汉奸帽子来打内战压人民,人民就要一旅一旅地消灭你,缴你的枪。如果你再不甘心,利用些猪仔汉奸来开“国大”,造民意,公开卖国打内战,那人民也会揭掉你们的皮,把你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论你在“地下”卖给日本,地上卖给美国,最后总是逃不出人民的审判,决不会让你们“一笑置之”的。

寄法兰西

第3版()<br/>专栏:<br/><br/> 寄法兰西<br/> 鲁藜<br/> 法兰西,美丽的法兰西<br/> 在我少年时代、我不爱法兰西<br/> 我憎恨法兰西<br/> 那时候,法兰西是帝国主义者<br/> 我亲身受到她的压迫<br/> 我生长在她的殖民地里<br/> 可是当我成年走入了革命斗争<br/> 当我翻开世界革命史<br/> 我就爱法兰西<br/> 爱这过去了的法兰西<br/> 爱这攻破巴士底的法兰西<br/> 爱这巴黎公社的法兰西<br/> 啊,法兰西,人民的法兰西<br/> 从你的过去到现在<br/> 有过多少悲壮的戏剧<br/> 从人民阵线的失败<br/> 到沦亡,到土伦舰队的起义<br/> 到巴黎充满解放的花朵<br/> 一直到今天,法兰西<br/> 真正美丽的法兰西<br/> 真正可爱的法兰西<br/> 在你的国民议会里<br/> 法兰西的人民的党,共产党<br/> 出现在议席的最前边<br/> 法兰西,美丽的法兰西<br/> 听我这东方人向你欢呼,敬礼<br/> 我将用喜爱的眼睛注视你的三色旗<br/> 在这旗帜下,人民高举着红星<br/> 照耀着欧罗巴在前进

家信到了战士手中

第3版()<br/>专栏:<br/><br/> 家信到了战士手中<br/> 丁曼 张风<br/> 在这次滑濮之捷的当儿,××部队一天中就接到二十五封战士们的家信。这些信都是战士的父母、兄弟、妻子写来的。<br/> 你看,这是元朝五区高庄高凤堂给他儿子福宝写的信:“你参军后,村上对我十分拥护,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现咱家分得果实地二亩、洋六万元、房一所、水缸一口……望我儿在前方安心工作,坚决杀敌……老身平安,万勿挂念”。高书启的母亲来信说的是:“咱家翻身后,得到五亩地,洋五万元……你母亲在村上受群众拥护。家中老少平安。望我儿在前方多打胜仗。”<br/> 这些亲切的家信到了战士们的手里,个个都眉笑颜开,乐的直蹦直跳。高福宝拿着信,读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地拍着大腿:“这一下,我爹可不缺儿啦!村上的人比我在家里照顾得还好。”高书启喜的直在地上打转转,自言自语地说:“我原愁我娘没法过,现在有地有钱,啥困难也解决了。”<br/> 张怀谦也接到信,却一个人不说话,躲在屋角里偷偷地读着。同班的弟兄们还以为他接到了什么不幸的消息。过了半天,他扑哧一下地笑出声来。大家都好奇地围拢去,要看他的信。他红着脸怎么也不给。大家抢过来一看,原来是张怀谦的爱人写来的。有人把信大声念起来:<br/> “怀谦同志:你的来信已经收到。咱父母都很好,你不要挂念。咱家分得果实地六亩、洋三万元。咱的房子由村上帮助修盖,年前可修起,家中一切有村干照顾。你的爱人李雪莲。古历十月三日”<br/> 大家听得哈哈大笑,互相拍着肩膀说:“你看,咱家乡干部群众真不错,把咱们爹、妈、老婆照顾得多周到,不打几个漂亮仗,多缴老蒋几条枪,可真对不起他们!”

罗斯福在开罗、德黑兰见闻录

第3版()<br/>专栏:<br/><br/> 罗斯福在开罗、德黑兰见闻录<br/> 余才节译<br/> 和斯大林对谈之后<br/> 这个下午,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来看父亲。虽然听说斯大林比常人矮,我惊异地了解到关于他的别一些情形。在他矮的身材和沉着深刻的声音之外,他有一种非常有魄力的本质;在他内部蕴蓄着巨大的忍耐力和确信。在他旁边,莫洛托夫是沉默的。<br/> 四十五分钟内,父亲和他讨论到远东、中国,那些事父亲已和蒋讨论过的。父亲解释蒋的渴望苏联尊重满洲边界。斯大林说世界尊重苏联的主权完整,反过来看,他也将尊重大小各国的主权完整。<br/> 这晚上,父亲诉说他是疲倦了。<br/> “喝酒振作一下吗?”我问。<br/> “不要,谢谢。斯大林今晚做东道主;意思是俄式晚餐。如果我们国务院的专家们不再犯错误,那么,会有许多道举杯祝饮的。”他叹了一口气。<br/> “那个人,他把事情做得好哩。和他一同工作是一种愉快。一点不绕弯子。他把想讨论的主题排清了大纲,紧跟着走。”他说。<br/> “渡峡攻欧吗?”我问。<br/> “这是他在谈论着,也是我们谈论着的事”。<br/> “英国人还在提出问题来吗?”<br/> “这……现在文斯登(即邱吉尔——编者)又正在说两个动作同时发动的事。”父亲笑着说。<br/> “邱吉尔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两个进攻同时发动?爸爸!”<br/> “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你知道的地点。”<br/> “巴尔干吗?”<br/> “当然啦!”他笑得很沉重,“你知道在大会上,不论何时首相论争着在巴尔干进攻,那么房间内不论那个人都很明白他的意思是什么。这是说,他焦急的穿刺进中欧,以求隔绝红军进入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可能时还有匈牙利。而约瑟叔叔呢,当他讨论到西线进攻的军事便利,及分散兵力的不足为训时,他也是常意识到政治意义的。但,从不提到。”<br/> “伊利奥特,我们的参谋首长坚信:用最少美国兵员的损失,去杀伤最多的德国人的方法,便是去发动一个巨大的大攻势。然后用我们所能有的去杀败他们。这对我是有意义的。对约瑟叔叔也有意义。这是赢取战争的最快的一条路。”<br/> “困难的是,”他继续说:“这首相在想着战后的事太多,在想着将来英国的处境太多。他不愿让俄国人太强。或者,俄国人将在欧洲很强。是否这是坏的,要看许多因素。我所把握的一件事是求减少美国死亡的方法,也是求最快的结束战争的方法,便是从西方进攻,而且单从西方进攻,而且这是唯一条路。”他露齿地笑着再说:“我看不到有什么理由置美国兵士于险地,以求保卫英国在欧洲所有真实的或幻想中的利益。”<br/> 俄国式的宴会上<br/> 关于俄国宴会的传闻,真不虚传。当然先是“伏特加”,幸运时还有一种好的白酒。我说幸运地,是因为只在宴会半中间才有。在这种情况下,“伏特加”便是你糟透的伴侣。(译注:因为酒性太猛烈。)但我注意到斯大林是自始至终喝着“伏特加”。<br/> 到宴会将终,斯大林站起作第十几次的举杯祝饮。我不记他是怎样说的,大致是这些话:<br/> “我提议祝饮为了可能最快地公平审判所有德国战争罪犯——在执行枪决的队伍面前审判他们——我祝饮为了我们团结,以求逮捕他们,处决他们,他们全体,至少将有五万个人。”<br/> 快到像闪光一样,邱吉尔站了起来。他本来一直在喝着他心爱的白兰地酒,所以舌头似乎更厚了一些。<br/> “任何这种态度”,首相喊道:“是完全和我们不列颠公平意义相违反的!不列颠人民从不赞成这种成群屠杀!我趁这机会说,我强烈地感觉到,没有一个人,纳粹或否,将被概括地在执行枪决的队伍面前处决,而不经过适当的法庭审询!”<br/> 我看看斯大林。他似乎被人触犯了,但脸色仍然庄严地。只有眼睛闪着光,他接受了首相的挑战,逗他讲下去,和蔼地穿刺进他的议论,似乎毫不在乎邱吉尔已绝望地在发脾气。<br/> 最后父亲说:“显然啊,这儿必定有个折衷之道。”他忍住了笑,“或者,我们将说,如果不是概括地处决五万个战犯,我们将同意一个较小的数目。我们能否说是五万九千四百个呢?”<br/> 美国人和俄国人都大笑。而英国人,有鉴于首相的盛怒,只得静静地坐着,拉长了脸。我想斯大林会满意而换题目了。但他坚持下去,他问我的意见。<br/> “好,”我说:“全部事情是否很学术性呢?俄国、美国和英国的兵士们将在战争中决定这五万人中大部分的结局。而我希望不只是这些五万个战犯将被注意到,那成百成千纳粹们也该注意到。”我开始坐下。<br/> 但突然地,一个怒意的手指在我头上摇动。<br/> “你是有兴趣于毁坏盟国间的关系吗?你知道你在说了些什么?你怎么敢这样呢?”这是邱吉尔,他盛怒已极,所以毫不掩饰了。我们惊骇地静坐着。幸而,这晚餐很快完了,我跑到父亲房间中请求宽恕。<br/> 他大声吼笑起来:“不再想到他。文斯登失去了头脑,谁也不把那问题认真的看。约瑟叔叔针刺了他,他只得对别的人采取攻势。不要在意,文斯登睡醒后便会忘记的。”然而我现在想他并未忘记。显然邱吉尔先生永不忘记!(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