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13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旅美华人杨小燕女士,是近年来誉满全球的“桥牌皇后”,其英文芳名为凯瑟琳·魏,祖籍是湖南省人。杨女士一九三○年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杨开道,曾任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为武汉图书馆馆长,一九八一年病逝于汉口。
    青少年时代的杨小燕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一九四八年,十八岁的杨小燕离开故国赴美学医。
    杨小燕女士是美籍华人魏重庆先生的太太,魏先生原籍浙江宁波,早年旅居美国谋生,如今是休斯敦复康轮船公司总经理,亦曾担任过美国桥牌队队长和教练。魏先生常邀请一些世界桥牌名将到家里切磋,在桌上具体指导。杨小燕在魏先生指点、参与下,全力以赴,专心致志打起“魏式精确叫牌法”的桥牌。为此,她辞去了纽约一家医院的院长职务,专事桥牌技艺。她说:“桥牌比赛是很辛苦的,一场比赛往往从上午十一点打到深夜一点,所以参加者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和素质,还要提高英语水平。”
    杨小燕是怎样和桥牌结下不解之缘的呢?她介绍她学牌的经过说:“有些人总认为桥牌是社会名流玩的,女人只能打麻将。我的前夫说我学不会。我不服气。结果,我非但学会了,而且在一场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不过,她的桥牌技艺还是从她现在的丈夫魏先生那里学得的。
    从一九七一年杨小燕荣获美国春季全国女队桥牌赛冠军以来,所得各种金牌不胜枚举。仅一九七九年,她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就获得一百多项大奖。一九七八年六月,她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奥林匹克桥牌女子双人赛中,与朱迪·雷门合作,闯关斩将,连续击败七十四对各国第一流桥牌高手,一举夺魁,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一九八四年,她又作为美国奥林匹克女子桥牌队的主力,夺取团体赛桂冠,再次赢得世界“桥牌皇后”的称号。
    杨小燕一年之内要到几十个国家进行比赛,打一路牌,交一路友,增进对各国的了解与友谊。
    杨女士还为发展中国桥牌活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她除亲自向中国桥牌队传授技艺外,还在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三年上海举行的国际桥牌邀请赛上,解囊邀请世界名将级桥牌手来华参加比赛,以提高中国桥牌选手的技艺。去年五月,她又邀请一些世界冠军来北京参加长城杯赛。杨女士在华期间曾几次受到邓小平、万里等中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和邓小平、万里打过桥牌。她接受万里的委托,担任了北京女子桥牌队的教练。


    【台湾《自立晚报》三月二十三日文章】在一般国人的习惯中,过完农历年和元宵节之后,新年的庆典活动便告一段落了。然而在新竹、苗栗一带的客家村落,年的气氛却一直要延伸到正月二十日。
    正月二十日,客家人俗称“天仓日”,或是“开印日”,缘由是早期的文武官署都在这一天举行“开印”仪式开始办公。客家人相信玉皇大帝也是在这天才开始办公的,因此还得“拜天公”。
    每年的“天仓日”当天,在新竹县的竹东地区都会举行一场异常盛大的客家山歌大赛。它不但是客家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更成了联络彼此感情的最好机会,因此每年这一天,许许多多离开客家庄到外面谋生的客家乡亲,总是不辞千里赶回来,或是上台献唱两首山歌,或是跟老乡亲们见见面,寒暄一番。
    山歌比赛的地点设在竹东镇的儿童乐园,虽然是个露天场所,但由于每年报名参加的人实在太多,因此主办单位特别在比赛规则上印了一条“风雨不改”的规定。比赛的时间虽订在早上八点,但七点过后,一辆辆从全省各地开来的游览车载来了一批批客家乡亲,八点还不到,台下早已万头攒动,人声沸腾了。八点一到,在竹东镇长简短致词之后,比赛正式开始。比赛的方式分为老山歌组、长寿组、山歌仔组、平调组、男女对唱组及少年组。所谓的老山歌、山歌仔和平调,是客家歌谣的曲调名,报名参加这些组的人必须唱该组的调子。长寿组限在民国四年以前出生的老先生或老太太,少年组必须是民国六十年以后出生的小朋友。今年有两位小朋友报名参加,一位是十四岁的张玉佳,另一
    位是六岁的刘欣怡。在长寿组方面,今年报名的人年龄最大的是八十三岁的张仁义和范胜玉老先生。他们虽然年纪相当大了,但依旧歌声嘹亮,因此当他们唱起:“蕃薯要种藤要牵,声事要做妹要连,一世赚钱一世使,哪有两世在阳间”时,赢得全场掌声雷动。
    由于报名的人多达两百三十几位,一直比赛到入夜八九点,竹东儿童乐园仍然山歌缭绕。然而,那唱不尽的山歌,却留在每一个客家乡亲的心中。图为客家山歌大赛的场面


    华人在美国教育界,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著名学者教授,比比皆是。例如,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吴家玮博士,柏克莱加州大学副校长田长霖博士,以及旧金山社区大学总监徐建立等等。
    去年六月间,加州大学董事会又正式任命华人陈素贞教授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橡树学院院长。这项任命,使她成为加大九所分校体系中,行政职务仅次于田长霖副校长的华人。
    当初曾有一百多位候选人争取此院长职位,陈素贞击败对手,脱颖而出。她还成了圣克鲁斯加大副校长的学术助理。她将利用她的职位,协助该校增加吸收少数民族学生,并设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学业良好的学生。
    陈素贞今年四十四岁,出生于中国上海,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受过教育,来美国已二十九年。她是著名的亚裔问题学者。她在柏克莱加大研究少数民族问题,曾因改进教学及发展课程获“优秀教学奖”。她有两部即将出版的著作:《加利福尼亚州的亚裔》及《加州农业中的华裔》。
    陈教授娇小精悍,戴一副特大眼镜,因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走路得拄拐杖。这位貌不惊人的中国妇女,身上有着无穷的潜力。她与记者谈话时,滔滔不绝。
    她执教多年,深深体会到唯有成为行政管理人员,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她说,得到此一职务虽深感荣幸,但必须全力以赴。她说,她是一位不安于现状的人,此一职位使她可按照自己理想去改变现状。
    陈素贞已婚,丈夫亦是柏克莱加大的教授,没有子女。她说:“因为我没有子女之累,可将全副身心用于学生身上。”她当了院长,分配到一幢有五间睡房的住屋。她说,她的房子全天对学生开放,特别要成为学生周末调剂生活的大本营。
    陈教授上任伊始,提出了许多大胆构想,都得到分校校长罗伯特·辛舍默的全力支持。
    (摘自香港《华人》杂志)


    【新加坡《联合晚报》四月四日报道】四十四岁的华裔太空科学家王赣骏,四月一日搭机前往亚拉巴马州罕斯菲尔,接受最后一个阶段飞行太空实验训练。
    王赣骏一九七九年向美国国家太空总署提出他的太空实验计划“零地心吸引力的液体状况研究”,在全世界科学家角逐当中,脱颖而出。这项计划成为十五项被选中的实验项目之一,并由他飞上太空亲自操作实验。这项计划的升空日期原订在去年十一月,后来因航天飞机保养维护问题,延至今年一月十七日,直到上星期才确定在四月二十九日发射升空,进入离地球二百四十英里太空轨道。
    结束亚拉巴马州的训练后,他就得立刻转往佛罗里达州接受飞行训练。他说,航天飞机的仪表相当复杂,按钮多至数千个,都得了解并灵活运用。还得学习通讯术语,以免在紧急情况时不知所云,手忙脚乱。
    他说,尽管这次飞行准备,拉了这么长的时间,但仍然乐于参与这项“第一个华人上太空”的光荣任务。


    【本报讯】据纽约《联合报》报道,美国天主教大学化学教授丘应楠,被选为华盛顿化学学会希里布兰奖得主,这是有一百零一年历史的化学学会所颁赠的最高荣誉奖。
    五十一岁的丘应楠教授获奖,是为表彰他在应用数及物理理论来解决困难而在重要的化学问题上取得的成就。
    美国天主教大学化学系主任威廉·桑德兹赞扬丘教授是“应用不可约束量来解决化学上困难问题的世界领袖”。丘教授的提名获得了诺贝尔奖得主、国家科学院院士、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及数十个国家学术界人士的热烈支持。


    台湾山地民族曹族,每年二月十五日举行传统的“麦亚士比”祭典。从前,出征作战凯旋,房子落成,儿童献礼和成年礼之后所举行的庆祝仪式皆称为“麦亚士比”,藉以感谢天神的助佑,并促进部落的团结。祭典时间延续两三天。
    从二月十四日上午开始,曹族各家就着手酿制祭典时所用之酒。这种酒度数低,喝了不易醉,不影响祭典当中歌舞的正常进行。
    二月十五日,由神花进场而揭开“麦亚士比”祭典的序幕。石斛兰是曹族的神花,传说它可以祛邪降福,因此必须先用它祛除邪气后,祭典才能开始。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候命步入集合场所的神树跟前,准备举行迎神仪式。这时几位勇士将会所内圣炉中的火引到神树前,众人呈半圆形围着神树;勇士们将小猪杀死,用刀尖将猪血涂在神树上,并将沾血的竹枝插在树干上,作为天神的供食,接着几位青年人则爬上神树,把树枝砍去,只留下四支象征着汪、石、高、陈四大家族的树枝,以祈天神经由这树枝降福全社族人。
    迎神仪式结束后,以头目为首,由会所门口到神树前排成一个半圆形的迎神队伍,唱迎神曲《玉山之歌》和誓言团结合作、不畏任何艰险的《青年之赞》等歌曲。他们唱出对天神的祈愿,对族人的眷爱,以及整个民族的心声,然后请天神以神树为梯降临人间。接着举行团结祭、送神祭、路祭与家祭仪式。
    在“麦亚士比”之中,最主要的部分要算是团结祭,其中还包括有儿童献礼与成年礼。儿童献礼是将幼儿献于社中的仪式,这表示孩子不只是属于家庭的,他更是属于社里的;成年礼则表示青年进入社里担负种种责任与义务的开始;路祭是拜土地神;家祭主要是祭小米神。曹族把小米神称为女神。最后是通宵达旦的歌舞活动。
    通常在正式的仪式举行过后,其余的歌舞是采取自由参与的方式,族人可以不穿祭典的服装,外地来客也可一起参加。但是到最后一天快结束时,所有原来参加正式祭典仪式的勇士们必须全部到齐,大家身着祭服在会所内重唱祭歌,至此结束整个“麦亚士比”祭典。
    (摘自台湾《自立晚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