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2日参考消息 第4版

    (编者按:约翰巴伦原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他写《今日克格勃:隐蔽的手》这本书用了几年时间搜集材料,在美国、西欧、加拿大、日本、中东等地作过数百次会晤,阅读了大量秘密文件,还会见了一些最近到西方避难的苏联情报人员。本报编译其中一节。)喜欢侦探的人
    休·汉普顿一九二二年生于渥太
    华,他在开始间谍生涯时还不到二十岁。他当间谍是由于喜欢冒险。汉普顿在渥太华同苏联使馆人员建立了关系,他们常邀请汉普顿全家上他们家玩,议论世界政局。一九四○年,汉普顿结束了学业,到法国情报局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同时为美国情报局工作,在他回加拿大前,又为加拿大情报局工作。在此期间,他几次会见苏联驻渥太华使馆参赞布鲁京,这些会晤毫无特殊意义。一九五四年,汉普顿同他的加拿大妻子一同到法国继续完成他的大学学业,他得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们住在距巴黎三十公里的一座小住宅里。一天晚上,布鲁京和苏联情报局官员阿列克谢·特里申上他家来,后者请他为苏联人讲经济学课程,并允诺要付给他钱,汉普顿拒绝了。
    以后,他又同阿列克谢会晤过多次,从表面看,这些会晤普普通通,汉普顿没有感到阿列克谢要“招募他”为苏联情报局工作。然而,当一九五六年,阿列克谢“建议”他在巴黎的北约组织总部任职时,他有了一点感觉。‘好奇和冒险愿望驱使他提出在北约组织工作的要求,由于他知识渊博,这一要求被接受了。他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北约国家比华约国家经济形势差的问题,由于工作关系,他接触了绝密文件。
    汉普顿对职业很满意,决定中断同苏联人的会晤和接触。他搬了家。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的一天,汉普顿刚走出工作地点,就看到苏联朋友阿列克谢在街上等着,他想避开,但阿列克谢示意跟他走,这不是邀请,而是命令。
    两人到一家咖啡馆,谈起苏伊士危机和苏联入侵匈牙利之后的世界政局。突然,阿列克谢要求汉普顿把北约的一些文件拍下来交给他,汉普顿知道,如果他不答应,苏联人就会揭露他们过去的接触,尽管那些接触都是“清白”的。汉普顿想骗过苏联人,给了阿列克谢一些既不重要,也非秘密的文件的复制本,阿列克谢只是称赞他的努力,对文件内容不置一词,汉普顿以为他骗过了苏联人。实际上苏联人是知道这些文件的价值的,然而他们想一点一点地把他拉进圈套:真正合作的圈套。象纯金一样的秘密文件
    一九五七年夏天,阿列克谢要求汉普顿为他拍摄绝密文件,汉普顿试图摆脱,但是阿列克谢告诉他,现在他已掌握在苏联情报局手中,如果他不提供他们要他提供的东西,他们就揭他的底。
    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九年,汉普顿向苏联人提供了数百份他在北约司令部看到的重要绝密文件的复制本,这些文件涉及西方核战略、东西方均势、核竞赛以及美国和俄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这些文件使苏联高级官员了解到西方的核计划及西方在重要战略问题上的思路。阿列克谢对汉普顿说:“这些文件象纯金一样,价值是无与伦比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都阅读了这些文件。”当然,赫鲁晓夫也阅读了这些文件。阿列克谢数十次提出要给他钱,以便使他越陷越深,但汉普顿拒绝了。
    苏联方面对汉普顿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他开始找出路。一九六一年五月,汉普顿认为机会来了,北约司令部决定解除他的工作,因为美国情报局获悉,他的姐姐秘密访问古巴,会见了古巴官员。汉普顿为解职决定而高兴,然而这仅仅是他同苏联人新关系的开始。
    (一)


    巴西的三十万名特务按照国家情报局的指令,严密地控制着全国的生活。
    一九六四年,巴西军人推翻古拉特政府后,建立了国家情报局,它象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克格勃一样,使人闻之胆寒。
    现在,国家情报局在全国有监视人员和各种机构。前不久在国家情报局工作的一位退伍陆军上校对《至上报》记者说,“任何人,不管是政治家、主教、修女、教授、学生、工人,还是军人,都逃不脱国家情报局的监视。”
    在内阁各部中,都设有“安全和情报部门”,直属国家情报局,由一位将军或上校担任领导。在外交部,则由一名在高等军事学院和国家情报学院学习过的外交官任此职;在私营和国营公司内,特务监视各机构雇员的出入境及他们在国内各地的行动。
    同时,情报局要了解政府官员是否忠诚,但在揭露行贿受贿方面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因为他们只注意政府官员的政治态度。即使各部部长也不例外,他们办公室的电话上和寓所被装上窃听器。情报局自己的领导人也受到监视。
    间谍之间相互监视。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其他大城市的大学内,每个班里都有两名特务或情报员。如果在一个间谍的报告中忽略了可疑分子的某些材料,而这些材料却出现在另一名间谍的报告中,那么前一名间谍不是被清除就是被调
    走。
    国家情报局统管警察、司法、政治和军队的一切情报组织,称为“情报共同体”。情报局想把“情报共同体”变成纳粹德国的盖世太保。设想把每个公民的履历编号登入卡片,然后存进情报局大型档案计算机,以便随时了解每个人的情况。由于各界反应强烈,未能顺利实行。
    即将就职的坦克雷多·内维斯总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国家情报局问题。大家认为,内维斯可能会解散国家情报局,但这不容易。
    (译自墨西哥《至上报》)


    【路透社新德里二月二十一日电】印度总理拉·甘地今天说,印度最近的间谍丑闻涉及的主要是由低级官员传递出去的工业机密。
    拉·甘地第一次打破了他对这件事的沉默。他还说,这件事应当归咎于外国间谍的活动,同样也要归咎于印度的安全系统。拉·甘地在接受《闪电》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泄露出去的情报绝大多数是工业情报,几乎不涉及战略性的机密和国防机密。”
    甘地说,有必要提高印度的安全系统的严密程度,因为对那些想刺探机密的人来说,可钻的空子太多了。他希望这次采取的制裁措施,包括撤换一些没有直接卷入的高级官员,将在文职人员中建立起新的责任感。


    【法新社新德里电】据印度情报界人士说,印度的安全情报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
    脱离英国独立后不久,印度政府仓促地组建了一个情报处,它的许多成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英军中服过役。
    一九六二年,印中两国在边境上发生激战。但在战争爆发前,印度政府对于边境紧张局势可能引起的后果一无所知。印度情报界因而大受震动。
    此后,新德里加强了情报活动,建立了两大情报机构。最重要的机构是研究分析局,它负责领导反谍报活动和印度在国外的谍报网。这个机构每年用于从事“秘密活动”的预算是七亿卢比(约合五千六百万美元)。
    研究分析局的总部设在新德里,不仅雇用政府官员为它服务,而且直接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生,对他们进行间谍活动和反谍报活动的训练。
    研究分析局在国外的主要目标是巴基斯坦和中国,最近又增加了斯里兰卡。研究分析局通过外交官或者派它自己的人以外交官的身份在国外搜集情报。在印度有着重大利益的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研究分析局都派了人。
    消息灵通人士说,苏联克格勃常向研究分析局提供重大线索,而克格勃在印度也保持着一个很大的情报网。据认为过去有一些外国间谍集团就是根据苏联人提供的情报破获的。另外一个情报机构是情报局,它也担负着国内反谍报活动的任务。它是由警方领导的,通过下层的便衣警察进行活动。
    从事谍报工作的还有中央调查局、特别调查处和刑事调查局。中央调查局主要是查办经济犯罪,并负责调查对官员们提出的贪污指控,而特别调查处则帮助警方处理一些高度机密的犯罪案件。刑事调查局主要负责处理那些明显属于警察当局的工作。


    两个朋友在钓鱼。其中一个走运,钓到一条大鱼。那条鱼使劲打挺,怎么也抓不住。
    “喂,朋友,用什么办法把它弄死啊?”走运的渔人问。
    “你把它淹死!”


    【美联社波恩电】西德内政部人士说,苏联印发了一种绝密的「购货册」,象电话簿一样厚。「购货册」详细列举了克里姆林宫希望其在西方的谍报人员弄回国内的高级技术设备项目。
    据内政部报告说,这本分成二十七部分的书是莫斯科力图通过间谍活动「赶上西方技术」而作的努力的一部分。
    报告说:「这本书称作「红皮书」,是一种供苏联驻国外的谍报官员使用的购货册。」
    内政部一位人士说,这本书「受到我们谍报人员的注意」。
    本社得到了内政部这份四页报告的副本。
    这份报告说,「红皮书」是用厚厚的硬纸印成的,为了防止在阅读时发生遗漏。这种书已发给了苏联驻西方的一些使馆和贸易代表团。这本书涉及的高级技术设备项目分别列入理论物理学、激光和原子技术等项内。
    但是据说其中有一章详细列举了「不属于机密的、似乎是无害的、而苏联却极感兴趣的」项目。
    在农业机械项下,这本书把生产使用时间长的电池和农用拖拉机液压系统等列为需要注意的项目。
    报告说,莫斯科的国家科技委员会成立了一个新的部,由克格勃的一位将军领导,以「加紧和加快」获得西方技术的工作。
    这份报告说,有关当局指望苏联在国外的谍报人员每年能获得书中列举的四项技术,并且还说,获得「高级技术」设备的人将赢得声望。
    据报告说,要求优先获得的项目包括用于制导洲际弹道导弹,或用于潜艇和坦克防御系统的微电子设备。雷达和「超小型计算机」是他们所要留心的其他重要领域。


    “老板,你干吗在办公室里养金鱼呀?”
    “别人一张嘴就要求提高工资,只有金鱼张嘴是为了喝水,省得我提心吊胆。”


    “你说教授过于健忘,没脱衣服就躺到浴缸里了。他一定全身都泡湿了吧?”
    “不,他过于健忘,忘了拧开水龙头……”


    小伙子要给未婚妻挑一张贺年片。
    “这张合适,画得很漂亮,上面写着:向我唯一的心上人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女售货员给他出了个主意。
    “好极了!给我来一打……”


    【苏联《星期》周刊报道】纽约市罚严重违章司机在急救站当清洁工一周。成天看到血肉模糊的车祸受害者,违章司机就成了模范司机,还积极宣传严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对开‘‘英雄车”的司机的惩罚是写保证书一千遍:“我保证永不超速行驶……”对酒后驾车者罚得最凶:工笔书写“醒酒”这个词三十五万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