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6日参考消息 第2版

    蒋纬国上将于民国七十三年七月二日交卸联勤总司令的职务。本文谈谈他卸任联勤总司令以来的生活状况,以飨读者。不按仪式规定交接印信
    七月二日,蒋纬国上将全副戎装,到联勤总部参加总司令交接大典,由参谋总长郝柏村上将监交。
    交接典礼开始后,按照仪式规定,蒋纬国应将联勤总司令印信交给监交人郝柏村,再由郝柏村交给新任联勤总司令温哈熊上将。不料,蒋纬国不管这一套,他立即走到温哈熊面前,亲自将印信交到温哈熊手上,并面露笑容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温哈熊的右手,向温道贺。
    随着这个消息而来的,就是说将纬国之所以有如此反常的表现,主要原因在于他不满意被调任国防部联训部主任新职。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蒋纬国此举殊属非是,即使内心有所不满,也不该在这个节骨眼上表现出来,可见蒋纬国一向目无法纪。如果不是他的身份特殊,就凭这一点,不移送军法处理,也该再度降调才对。
    持不同观点的人认为,即使蒋纬国当场有违一般交接仪式的惯例,也是他一贯不拘形式的性格所使然,不必大惊小怪。很少去联训部上班
    蒋纬国究竟对新职是否不满,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回答。不过,从他一向好动与喜欢热闹的个性来看,对国防部联训部这个冷衙门兴趣不大,倒是可以肯定的。
    蒋纬国就任联训部主任后,很少到联训部去上班,因而空闲的时间很多。他原本在政大东亚研究所博士班开了一门“全球战略研究”的课程,由于联勤总司令的公务繁忙,无暇前往政大授课,乃请名战略学家纽先钟代课。现在他空闲了,便亲自去授课。蒋纬国除了去政大东亚研究所博士班授课外,尚在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开课。
    不过,上他课的研究生倒是蛮喜欢他的,这是因为蒋纬国除了善于表达外,还常请几位研究生吃饭聊天,以蒋纬国知无不言的爽朗性格,可以使这些研究生听到许多从未听过的秘闻,自然觉得蒋纬国不错。
    在政大东亚所悬挂的课表上,注明的上课地点是战略学会,但实际上却是在淡江大学城区部上课。蒋纬国之所以选择在淡江城区部上课,是因为他自己也在淡江大学听电脑课程,虽不是正式注册的学生,但听课则与学生无异。为了方便起见,蒋纬国将上课时间安排在听课之后。
    目前,在学校里,蒋纬国实际上是学生兼教授的身份。蒋纬国早在联勤总司令任内,就开始学电脑课程。他认为,现代化的管理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因而他在联勤总司令任内积极建立现代的管理制度,也就是普遍使用电脑。蒋纬国觉得,如果主帅本身不懂电脑,那么在电脑化过程中可能会有差错,也可能会延误进度。他使联勤总部推行电脑化的计划如期完成。
    蒋纬国卸任联勤总司令后,觉得学电脑不可半途而废,何况这又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应备的知识,故继续学习电脑课程。到战略学会找老部下聊天
    蒋纬国每天除教书及学电脑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战略学会里。他之所以很少去国防部联训部办公而喜欢往战略学会跑,倒不是因为战略学会需要处理的事情多,而是因为那里所网罗的人员大多是从蒋纬国过去主持装甲兵司令部、三军大学及联勤总部等机构退休下来的老部属,聊起天来,十分痛快。
    几十年来的老部属,深深了解蒋纬国的个性,又对他的往事了如指掌。每当海阔天空地聊起来,总会谈到蒋纬国多年前的辉煌表现,然后对蒋纬国即兴谈话的论点大加奉承一番,乐得蒋纬国哈哈大笑,在场的人也跟着大乐。许多人称每日的例行聊天为“自娱时间”。
    中午,蒋纬国如果没有特别应酬,就会在战略学会与这些老部属一起用餐,大约每天可开二桌至三桌。午餐后,即小睡一会儿。
    读者们千万不要以为蒋纬国去找任职战略学会时的老部下聊天,会影响该会公务的正常进行,因为战略学会平日本来就无所事事。
    就拿战略学会图书馆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书籍。可是,书籍虽不多,人员编制却十分庞大。在图书馆长方智之下,设有副馆长、秘书、助理秘书、研究员、副研究员等多人。其他所属单位大多类似,无庸赘述。由此可见,战略学会几乎是一个养老机构,平日根本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工作。蒋纬国去找他们聊天,正是解除寂寞而求之不得的事情。与某电视女名星过从甚密
    蒋纬国像貌堂堂,风流潇洒。即使他听到别人这样说他,也不以为忤。近日,外界盛传他与华视一位名电视女星过从甚密。起初,华视人员老是见到蒋纬国的司机与这位名电视红星双双对对出出进进的,还有人背后骂这位女星真没出息。后来有人传出他是来接她去见蒋纬国的,这才逐渐传开了。
    蒋纬国最近心情相当不好,而又不愿意随便行动,以免被反对派政论杂志乱轰一通。所以,在这个时候,能交几位知心的朋友,不问性别,对蒋纬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转载台湾《雷声》周刊第三十期作者:骆慈海)


    【本报讯】据香港报纸报道:国际知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香港对记者说,香港前途问题对香港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机会,一种挑战。有志气的人应该在香港可以大发展的时候留下来。
    吴健雄教授不久前应香港理工学院的邀请,到香港为该院主持了一个电脑实验室揭幕典礼。
    吴健雄强调,她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她说:“我是中国人,你们是中国人,我看到你们,看到我自己,我就有信心。”
    吴健雄说,中国有悠久的文化,有很好的传统,只要努力很快就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她说,中国人有一个好处是小心机警,会不时回头检讨改进。现在,中国已知道重视科学技术,并引进外国科技。虽然有偏重应用科技的倾向,但相信日后会调节得好。
    在教育方面,她认为一九七七年决定大学重新公开招生和派学生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学习,是两项重要的教育措施。她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表现很好,他们的基础不错,学习刻苦,就是英文程度较差,应该在国内学好英文再出国。
    她说,在美国,香港和海峡两岸的留学生相处得很好。港台学生互学国语和广东话,对于初到美国的大陆学生,香港和台湾学生都关照他们。外国人对此看在眼里,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
    谈到对海峡两岸的感想时,吴健雄认为,大陆和台湾都很努力,尽管出发点不同。大陆地大物博,台湾是个气候良好的富裕小岛。相同之处是两岸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香港人也一样,都有勤俭、刻苦、耐劳和好学的美德。
    吴健雄这次是第四次到香港,也是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她对香港的印象很好。她说,香港比以前进步了,不但经济繁荣,市容也在变化,盖了许多新房子,服务行业的从业员态度也很好。在香港的中国人努力建设这个城市,取得今天的成绩真不容易,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吴健雄博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近三十年,她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义感触很深。
    七十多岁的吴健雄,老当益壮,身体很好。记者问她健康之道,她说:她不常想自己的年龄,常和年轻学生在一起。


    【《亚洲华尔街日报》十二月十八日文章】题:中国为孔子恢复名誉(作者:冯强)
    讲究实际的中国领导人去年重新为圣人孔子竖起了墓碑。不久前,又举行了孔子塑像揭幕典礼。
    北京已经成立了由研究儒学的中国专家参加的全国性儒学研究协会。他们将从孔子的教导中挑出那些有助于现代中国发展的东西。中国政府还建立了一个孔子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将建立一个研究中心和一个博物馆,收藏有关孔子生平和著作的书籍和文献。
    作为恢复尊孔运动的一部分,北京已把这位哲学家的后代安排在政府的高级岗位上。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和第七十六代孙孔令朋去年都被指定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
    孔子的这两位后裔最近出席了孔子塑像的揭幕仪式和在曲阜举行的研究儒学的全国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孔子在共产党接管政权后第一次被称为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为孔子恢复名誉证实,中国领导班子正在继续清除统治中国三十年的左倾教条主义。它将对中国国内生活的面貌和对外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提倡儒学可能有助于恢复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过去两年中,中国官员号召青年人尊敬父母,这与孔子极力主张的孝道是一致的。孔子尊重知识分子。中国专家说,中国现在的领导人认识到,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要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驻香港的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说:「如果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尊孔,他们就有了坐下来谈判的共同语言。」
    孔子的影响不限于中国,而是延伸到东南亚。日本所以成功地建立了纪律严明的工业社会,其部分原因应归功于一千多年前从中国传到日本而且在日本业已根深蒂固的儒家观念。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也是一个公开推崇孔子的人,他把孔子的哲学应用到对这个城市国家的治理之中。


开会会议午餐一人一份,各吃各的。
    一九八三年秋,日本在东京举办关于二十一世纪日中关系的大型讨论会,有二百多人参加。中午休息一小时,主办单位提供午餐。服务员在每个与会者的座位上放一个饭盒,大家就地用餐,谁也不用等谁,谁也不用给谁夹菜和让菜。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服务员又给每人送来一杯热咖啡(外加一袋奶粉、一块方糖)。到下午会议开始时,餐具早已收拾干净。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约了开支——至少节省了租餐厅的钱,而且,各吃各的,确实卫生,吃得快点也好,慢点也好,都没关系。
    有一年春天,联合国大学举行了一次为期四天的讨论会,日程表上规定中午休息一小时。大学总部不供应午餐,但是联系好餐厅,愿意去那里用餐的,凭别在胸前的与会证,很快就能吃上饭。在东京,举办的记者招待会,有一些是供应午餐的。会议一般从十二时三十分开始,为的是让参加者上午下了班再来参加。会议开始前,桌上就摆好了饭盒(中西日混合式盒饭),或刀、叉、盘子等餐具(吃西餐)。如果是西餐,一般是四道(汤、主菜、色拉和点心)菜饭外加一杯咖啡。十二时半准时上第一道汤,吃一道换一次餐具。大约二十分钟后上咖啡,这时主持人宣布记者招待会正式开始,请发言人讲话。算起来,等于是下午一时开始工作。
    经过对日本人生活方式的几年观察,使我觉得,各行各业要做到午休一小时,有几个条件:一是孩子的午饭得到保证,使父母(特别是双职工)无需操心;二是有多得足以让大批人顶多在四十分钟内就吃完饭的进餐设施;三是价钱适中,比在家
    吃饭贵不了太
    多。此外,很
    重要的是大家
    都要树立午饭
    是“工作餐”
    的观念,对午
    饭的要求,首
    先是个“快”
    字。(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