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30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报讯】日本记者同盟应中国记协邀请于去年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派代表团访问我国。代表团回国以后,成员们在《日本记者同盟报》第十二期上发表了访华观感,摘要如下:向经济体制改革迈进的中国——代表团团长甲斐静马
    中国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现在,中国人民正在按照这个计划大步迈进,正给中国大陆带来巨大的变化。日本记者同盟代表团的成员亲眼目睹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状况,深受感动。
    我从一九八一年以来,每年都有机会访华,每次都感到人们表情比上一次明朗,而这次尤其感到如此。仅就我们所接触到的情况而言,广大农民欢迎承包制是无疑的。
    在我们旅行期间,十月二十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继农村的改革之后,城市的改革就要提上具体日程,今后几年里,中国将经受严峻的考验。这次改革,可以比喻为一次革命。中国今后的发展取决于这次改革的成败。但是,从中国领导人对于这次改革所采取的慎重态度来看,我们想怀着巨大的期待去注视今后的发展。
    “百闻不如一见。”通过为期两周的访问,我们加深了对正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在各方面都取得很大发展的中国的认识。我们更加坚定了要进一步努力促进日中友好的决心。从车窗看到的中国农业——朝日新闻评论员黑川宣之
    这次我尽情地享受了从北京到南京、南京到南昌和南昌到上海的三千公里乘火车旅行的乐趣。从车窗望去,中国粮仓地带正是收割水稻的大忙季节。中国的农作物产量由于农村的改革而在大幅度增加。
    在南昌和上海,我们参观的农村还保留着集体经营。上海近郊的“七一人民公社”,从播种到收获都实行承包制。但是,耕地、灌溉、施肥、喷药和农产品销售,是共同做的。我强烈地觉得,在保留合作组织的基本精神的状态下采用生产责任制,从长远的眼光看,会收到巨大的效果。(上)


    【阿曼《观察家报》一月六日报道】题:美国科学家学习中国水稻栽培技术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两位研究人员说,中国人可能是用手推车把庄稼收回家,但是他们在研究发展这些农作物方面却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在前头好些年。
    最近同肯特·麦肯齐博士一起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关于农作物遗传控制国际会议的蒂莫西·克劳汉博士说,其他国家“同中国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他说:“世界上除中国外没有另一个国家运用生物技术发展一种商用作物,而他们却搞出了四十种。他们不仅仅走在前头,而且是迄今已这样做的唯一国家。”
    美国为数很少的几个水稻繁殖专家之一的肯特·麦肯齐说:“中国人在水稻杂交的研究方面很先进,他们杂交的品种远远超过了美国的数量。”
    但克劳汉说:“他们的杂交稻生产了许多质量低的大米。”
    克劳汉说,中国生产的稻米占世界稻米百分之四十。中国人殷切希望同美国人交换生物情报。他说,他同麦肯齐都喜欢同中国科学家一起工作。他们两人说,没有钱是执行这一计划的是大障碍。因此,他们正努力想从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其它的全性基金会或机构搞到赠款。
    麦肯齐说:“就农业方面,中国的政策主要是养活其十亿人民,看来这一点他们是做到了。他们现在准备做另外卜一些事,例如做些提高他们大米质量的工作。”


    【路透社厦门十二月十四日电】(记者克雷布)中国人正在用日本技术养鳗鱼,用美国的技术制造香烟。不久,他们将在福建制造德国式啤酒。
    在厦门,三个合资企业已经投产,其中包括用日本索尼公司的技术制造录象磁带的公司。
    到厦门来的商人在税收和其他财政方面得到好处,他们可以自由雇用和解雇工人并筹集资金。福州市有中国可以显示的合资企业之一——福建日立电视有限公司。据日本副总经理野本说,该公司生产的电视机的质量比得上日本日立公司的电视机。野本对来访的记者说,日本的公司总的来说一度不愿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担心遇到没完没了的烦琐和拖拉的公事程序以及冷漠和没有熟练技术的工人。但是,他说,他现在常常被找去向他的同胞的代表团介绍在这里办合资企业的情况。
    野本说:“现在,他们很愿意到中国来。我对他们说,我曾在台湾和新加坡工作过,这里的生产率比那两个地方高多了。”
    厦门的雷诺兹合资企业仍处于设计阶段。不过,中美关系已经给合资双方带来了成果。
    将在厦门特区建立的另一家工厂预计一九八八年投产,用美国伊斯曼
    ·柯达公司的许可证生产彩色胶卷,它将使用伊斯曼·柯达公司的技术和中国的原料。


    【台湾《新生报》报道】题:台湾养虾大王黄木灿
    住在罗东镇和平路现年五十五岁的黄木灿,由木材商转营养殖业,每天与鱼、虾为伍,二十年如一日,被指定为养虾示范户,的确受之无愧。
    在宜兰县五结乡清水闸门附近的海边,原属低产地区,兼以风沙奇大,农田多数荒芜。黄木灿于七、八年前在这里创业,辟建了六公顷的养虾池和三公顷的养鳗池,是当年养殖业者响当当的人物。
    黄木灿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宜兰县政府农业局水产课长李清荣说:黄木灿能在“事前多研究、事后多检讨”,这是他在养殖业方面奔向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他说,黄木灿除了对虾池地区的气象研究之外,还做越冬虾苗养殖研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酷暑严冬,或狂风暴雨,他都住在养虾地观察所,与“虾”为伍。黄木灿从事养殖业,最大的成就是首创“循环水”系统养虾。
    李课长回忆说:七年前,黄木灿鉴于宜兰地区每届冬季气候奇寒,“虾苗”无法越冬,乃将六公顷的养虾池挖成若干小块的虾池,三面覆盖约二公尺面积的稻草,形似池塘边的“瓜篷”,每池设有一个抽水、鼓风机,供虾苗渡过严寒的冬天,缩短饲养期,降低生产成本。但到目前为止,证实“虾苗”越冬饲养并无必要,黄木灿也放弃了这项措施。
    记者在五结乡季水村黄木灿的养虾池边访问了他。他说:由于以往养虾,在习惯上都是抽取地下水。但直接运用地下水养虾,对密集养殖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养虾最怕疾病传染。由于所抽取的地下水未经化验,水质是否适宜虾类生长,无从获悉,一旦被传染鳃病,轻则血本无归,重则倾家荡产。
    他说:依据虾类传染鳃病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水质有关,所以才采用“循环水”系统养虾。
    黄木灿指出,采用循环水养虾,益处很多,除了可以防止疾病传染之外,还可以省电,防止地层下陷。运用循环水系统养虾,并不需要任何特殊技术,更不需要太大的投资。他说,发展咸水养殖有百利而无一害。第一可以不抽用地下水,避免虾类疾病传染,防止地层下陷。第二“虾水”可供其他水产养殖,诸如:斑节虾、咸水鱼类等。


    印度尼西亚西部北苏门答腊省的省会棉兰是一个有一百三十七万人的中等城市。棉兰郊区有个鳄鱼园养有一千五百只鳄鱼。园主是华裔印尼公民罗基友。罗基友从一九五九年起苦心经营这个鳄鱼园,现已渐渐闻名于世,每逢星期日或节假日,前往参观者每日不下三四百人。
    罗基友对饲养凶残可怕的鳄鱼,发生兴趣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一九五九年,北苏门答腊地区发生大水灾,有十二只小鳄鱼被大水冲上岸来。罗基友的一个好友把这些面目可憎的小爬虫送给他。当时罗基友根本不懂得怎样养鳄鱼,他硬着头皮收下了这些小爬虫。后来,他精心饲养,仔细观察其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由于他的精心饲养,这些鳄鱼繁殖得很快,由最初的十二只增加到三百只,最后增加到一千五百只。为了养好这些鳄鱼,他购置了半公顷土地,构筑了大水池。
    到一九八三年,罗基友的鳄鱼园已经发展成为棉兰市的一个游览点,直接接受北苏门答腊省旅游局的领导。现在,园中有一千五百只大大小小的鳄鱼,其中最老的就是第一批的十二只现已饲养二十五年了。
    鳄鱼园已得到政府的批准,可以收门票。罗基友正计划训练这些鳄鱼表演一些能够逗乐游人的动作。目前只能做到让观众参观鳄鱼如何在大水池里抢食和追捕禽畜的精彩表演。另一种精采表演就是猴子取香蕉。一些较小的鳄鱼被关在岸上的一个石池里,石池墙边拴着一只猴子。观众可以往池子里扔香蕉,猴子一看见香蕉就会跳进池中去取。如果香蕉离开猴子太远,为了取香蕉,猴子就会拉鳄鱼的尾巴,设法把它拉开,然后去取香蕉。这种精采表演常引得观众哈哈大笑。(李勉之编译自印尼《独立报》)


    【巴西《视界》杂志一月十四日文章】一种新的革命精神正在渗入中国社会。中国正在从二十年前的令人压抑的气氛中摆脱出来。但中国决不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它将仅仅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为社会主义服务。
    经过几年的犹豫和仿徨之后,中国领导人似乎下了决心,使中国逐步摆脱苏联模式。他们首先从改革农业和工业体制入手。
    而调整工资和物价,利用外汇购买外国技术等项决定,标志着中国工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触及中国社会的这场新革命,是在更为开放的气氛中进行的。人民共和国的大街上现在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式样,最时新的和最保守的混合在一起,年老的小脚妇女在极为现代化的大楼前悠闲地散步,传统的人力车和最新一代的小汽车争夺着空间,新的高楼大厦在古老的建筑物旁拔地而起。
    但是,并不是一切都闪闪发光,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工业改革远比农业改革更为复杂。
    不管怎样,中国的经济改革似乎是在政治上十分稳定的时刻进行的,而且得到了党和国家中最积极的那一部分人的一致支持。


    蒙古现在有三十个机械化奶牛场,其年产奶量约为四千万公升。平均每个机械化奶牛场饲养奶牛四百头。
    机械化奶牛场绝大部分建立在城市附近的国营农牧场和农牧社。蒙古全国三大直辖市乌兰巴托、达尔汗和额尔登特以及东部经济中心乔巴山市的劳动者消费的牛奶中,将近百分之八十是机械化奶牛场供应的。
    为了增加奶类生产,蒙古除发展养牛业,包括引进新品种、进行纯种繁育、杂交等措施外,采取的措施还有:
    (一)挤用牦牛奶。蒙古牦牛及其杂交牛约占蒙古各种牛总头数的百分之三十。牦牛奶是重要的奶类来源之一。目前,蒙古三分之一的奶油是用牦牛奶提炼的。牦牛的年产奶量为五百至七百公升,其含脂率比蒙古母牛奶高百分之五十至一百。
    (二)挤驼奶。蒙古全国有六十万峰骆驼。驼奶产量占全国奶类产量的百分之一点八。
    (三)利用马奶。蒙古有二百多万匹马,占牲畜总头数的百分之九点三,蒙古选择产奶多的母马挤奶。为此,各地都组织了马奶生产队,有季节性的和常年性的马奶生产队。通常情况下每队有一百至一百五十匹。马奶大部分用来生产酸马奶,供疗养所使用。
    (四)利用山羊和绵羊奶。现时,利用山羊和绵羊奶在蒙古尚不普遍。(孙承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