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14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日本《东洋经济》杂志四月二日文章】题:中国经济以现实的紧缩政策求得稳定(作者:经济学家谷川庆大郎)
    在人们谈论共产党国家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动向,从而引起了世界的注目。苏联和东欧国家都陷入了严重的外汇危机,可是,中国截至一九八二年年底,外汇储备额达到九十二亿美元,并拥有黄金一千二百七十万盎司(时价约为五十亿美元)。显然也可以说,中国基本上已从外汇危机中解放出来。
    中国在八十年代初曾面临经济危机,不得不下决心采取紧缩政策。中国一方面削减进口,另一方面却拼命地努力扩大出口,这就为克服外汇危机发挥了作用。
    在国内经济方面,大胆采取了自由化政策。人民公社解体,农业生产开始增长。城市里允许有个体企业。国营企业也加强了独立核算制,对赚取的利润超出计划的企业同意给职工发放奖金,也允许从利润中拨出资金用于设备投资。
    中国过去采取“大跃进政策”,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混乱。现在,它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制定经济政策,采取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而又控制投资的方针。
    也可以说,这项经济政策是当今世界上确立的紧缩路线在中国的翻版。
    同时,它也放宽了伴随计划经济而产生的中央集权和官僚管理体制,大力引进在经济管理中利用民间活力的现实主义措施。
    其结果是逐步地使中国经济开始得以稳定。


    【美联社东京三月二十四日电】“日本中国石油进口商会议”今天表示,日本同意于一九八三年购买八百万吨中国原油,较一九八二年降低三十万吨。
    会议职员表示,与中国商讨一九八三年日本输入中国原油问题时,中国同意将油价每桶降低五美元,这适用于一月份至三月份的进口原油。
    他们表示稍后会就四月至六月份的石油价格进行磋商。


    【美新署华盛顿四月一日电】题:里根下令限制美国进口摩托车 
    里根总统对今后五年内美国进口的各种重型摩托车采取了提高关税和限制数额的办法。
    这个限制进口的决定是根据一九七四年制定的美国贸易法第二百零一条作出的,也是现政府作出的第一个这样的决定。
    美国唯一的摩托车制造商哈利—戴维森摩托车公司两年来有巨额亏损,并在同一时期内把工作人员裁减了将近一半。
    如果不限制进口,哈利—戴维森公司就会陷入失去财政支持和破产的严重危险。


    【日本《每日新闻》四月七日报道】题: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发现一个储量为三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
    帝国石油公司六日宣布,在“十乐寺一号”试探井中发现了天然气。这个勘探井位于新潟县长冈市西南三岛郡越路町。可以确认附近有一个大型天然气田。“十乐寺一号”井是取名为南长冈气田,从七九年起一直在开发的一系列天然气田中的一个,与已经发现的朝口原、越路原等附近的气田联成一片。勘探的结果可以确认,包括附近这些气田在内,南长冈气田的天然气储量约为三十亿立方米以上。据推定,这个气田和常磐冲及阿贺冲等气田相并列,在日本属于最大型的气田。帝国石油公司今后将开始着手打生产井,预定从八四年七月左右开始进行商业生产。


    【安莎社罗马三月二十六日电】根据意大利内阁今天通过的经济形势总报告,意大利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仍居第七位,一九八二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三千五百亿美元,比一九八一年下降了百分之四点三。
    据这份报告说,实际上(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意大利一九八二年的经济与一九八○年相等。意大利已连续第三年处于经济停滞。
    报告说,国民生产总值停滞是由于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一点四,农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二点五,建筑业下降了百分之二点二。
    按实际价值计算,家庭消费仍然是稳定的(上升百分之零点三),挣工资人的收入也是随通货膨胀一齐增加的。
    投资方面的形势则更加不佳,实际下降百分之五点三。
    被雇工人人数减少了百分之零点四,寻找职业的青年人数却增加了。
    积极的一面是,出口额实际增长了百分之一点二,通货膨胀率(百分之十六点五)下降了百分之三点三。
    由于社会救济金支出增加了百分之十九,政府欠的公债也增加了,公债总数为四百亿美元,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一点七,增加到了百分之十一点九,国家开支方面的形势更加暗淡。
    在贸易方面,由于外债减少,情况已有所好转。
    一九八二年的贸易差额表明有一百二十一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目前的国际收支平衡则表明有五十三亿美元的赤字。
    据预算部长博德拉托说,为了控制公共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和改变公共开支,必须对政策进行彻底检查。
    他最后说,如果不进行这些调整,即使国际经济形势好转了,保持经济正常增长的客观条件也不会存在。


    【美新署华盛顿三月十七日电】商务部三月十七日说,美国一九八二年的经常帐目国际收支逆差达到八十亿九千三百万美元,这多半是由于商品贸易逆差增大的缘故。商务部副部长罗伯特·戴德里克预言,经常帐目国际收支逆差一九八三年将超过二百亿美元。
    在一九八一年,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四十四亿七千一百万美元,一九八○年的顺差为十五亿二千万美元。光是一九八二年第四季度的逆差即为六十一亿零三百万美元。


    【台湾《时报杂志》三月五日一期文章】(作者:梁良)香港《电影双周刊》,最近举办了一次香港影评人票选“世界十大电影”及“中国十大电影”活动。
    评选办法是,采用每人选十部片(也有部分人选了十二、三部),每部片占一分,不限出品年份、国别(中国部分则同时包括大陆、台湾、香港)的原则来计算,积分相同的影片以出品先后来排列顺序。
    结果,“中国十大电影”当选的名单是:
    第一名一部,林家铺子(水华,六○年)。第二名一部,马路天使(袁牧之,三七年)。第三名三部,万家灯火(沈浮,四八年)、哀乐中年(桑弧,四九年)、我这一辈子(石挥。五○年)。第六名四部,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四七年)、舞台姐妹(谢晋,六五年)、冬暖(李翰祥,六八年),董夫人(唐书璇,六八年)。
    第十名三部,大路(孙瑜,三四年)、早春二月(谢铁骊,六三年)、第一类危险(徐克,八○年)。
    另外,据入选影片数目统计的““中国十大导演”依次是:水华、沈浮、郑君里、朱石麟、谢晋、石挥、桑弧、袁牧之、唐书璇,李翰祥、孙瑜和秦剑。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归纳出几点值得关心中国电影的朋友共同深思的结论:
    (一)在大部分香港影评人的心目中,中国电影比其他电影先进国出品的电影,在艺术水准上还有一段距离(世界十大电影中没有一部中国片入选)。
    (二)近二十年的港、台电影,跟三、四十年代的国语片比较在质素上固有不如,甚至跟六十年代大陆出品的电影比较,其艺术水平亦差了一截。如非在六十年代后期,大陆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相信整个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声誉一定会比今日高得多。
    (三)台湾电影被香港影评人选上的甚少,唯一获选进入“十大”的只有《冬暖》。也许是因为缺乏向外推介。在这方面,近年来大陆的文化单位无疑是做得很积极。
    (四)无论是“世界十大电影”或是“中国十大电影”,我们在台湾大多看不到。这种因为外国片进口配额上的限制,或是因为政治上的顾虑而造成的认识上的隔阂,似乎可以考虑用一些变通的办法逐步予以改善,要不然此地的影评人和观众会一直孤陋寡闻下去。也许,新闻局和电影图书馆可在这方面作出一些贡献。只有在“放眼世界,胸怀中国”的开放性研究环境下,我们的电影文化界才能不再作井底之蛙,并进而为已走入死胡同的(台湾)国片界指出一条长远而光明的康庄大道。


本刊四月七日第二版所载《在中国看<仿唐乐舞>》,译文有误。标题和文内的“仿唐乐舞”均应为“唐·长安乐舞”。


    【中央社台北四月八日电】中华民国七十一年度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学术著作奖得奖人王思诚的著作《中共和战两手策略》一书,经世盟和亚盟将书名改为《为什么不与中共和谈》,译成四种文字,向国际间普遍发行。


    【本刊讯】自我宣布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以后,半年多来香港的外资流动和具体投资情况表明,人们对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的前景是有信心的。
    据香港《大公报》和《明报》报道,去年九月流入香港的外资为三亿港元,十月份达十七亿港元,十二月份增至二十四亿港元,今年头数周又有二十多亿港元外资流入香港。
    港英证券监理专员霍礼义三月二十五日说,一九八二年海外资金在港投资总值为九百九十亿港元,较一九八一年的二百九十亿港元,激增了百分之二百三十七。到一九八二年底香港的海外存款为二千三百四十亿港元,较一九八一年的一千六百四十亿港元增加百分之四十三。去年外资对香港工业的投资也有增加,据港英工业署搜集的数字显示,到去年年底,外国投资总额达七十五亿港元,加上本地合伙人投资二十亿港元,工业投资累计总额达九十五亿港元,比一九八一年增加百分之十。
    另据香港《财经日报》报道,到一九八二年底,香港新增加了八家外资银行,其中美资二家、日资三家、西德、意大利及法国各一家。
    半年多来,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美国银行总裁、美商会负责人和英国驻港商务专员以及英资集团等都表示“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并要在香港下“重注”和投资设厂。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国家在利用“香港前途问题”吸引港资。据报道,新加坡打算把自己发展为“信贷中心”,希望抢走香港银行的生意,并鼓动港人移居该地。香港《快报》说,去年十月间,已有二千名港商申请前往新加坡定居;泰国也成立了“争取香港资金委员会”。泰国中央银行去年十一月说,从九月起流入泰国的港资达一千七百三十万美元;又据报道,澳大利亚移民局表示欢迎港人投资,香港置地有限公司计划在澳集资一亿澳元,投资新南威尔士;最近,又有二十二名美国市长到香港活动,企图吸引港资,港商也有到美国投资置产的。
    台湾也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港资,但去年港资流台仅为一千四百多万美元,比一九八一年减少百分之三十七点六。
    尽管如此,港英工业署副署长黄锦照说,外商对向香港投资仍是感兴趣的,因为“香港不仅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外商想通过香港打开中国和东南亚的市场”。他估计“未来两年可能有四十二家外资工厂在港建成投产”。(殷玉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