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5日参考消息 第2版

    说十二大是一次开放的党代会,领导机构的年轻化和知识层的增加实现了
    日本《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九月十二日就我党十二大闭幕分别发表评论如下:《朝日新闻》:经过昨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在政策、组织和人事各个方面,都完成了巩固体制的工作。
    今后五年里,党的路线的关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每日新闻》:十二大是一次“开放的党代会”。新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的年轻化和知识层的增加,似乎按当初的计划实现了。
    尽管可以评价说,十二大基本上达到了“新老交替”这个预期的目的,但是,人们依然保留了这样的看法“成功地提拔了年轻人。高龄干部的引退仍然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十二大成了一次宣告开始向现代化前进的大会。


    【香港《亚洲周刊》九月十七日一期(提前出版)报道】对东南亚各国政府说来,中国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立即使人们十分感兴趣的部分内容,无疑是胡耀邦总书记的一段讲话。这位中国领导人说:“一个国家革命成功,要靠这个国家本身条件的成熟,要靠这个国家共产党路线和政策受到本国广大人民的拥护。”从而暗示出,中国不会输出革命。他接着说:“决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强制和包办代替。”尽管胡耀邦在定调讲话中提出的这类看法没有说完全放弃支持东南亚的共产主义运动,但是,持中立态度的分析家认为,这种看法表明,北京已朝着这个方向走到了最远的程度。
    东南亚各国的初步反应不尽一致。泰国政府发言人代龙·素旺基里对本刊记者说,胡的诺言要是“认真地履行”,那将“有助于使那些一直受到外来干涉的国家振奋起来。应该指出,不管是苏联领导人,还是越南领导人,都未曾作出这样的诺言”。
    新加坡和雅加达的反应比较谨慎。在这两个城市,官方的态度似乎是“等着瞧”。
    本刊记者获悉,新加坡打算对胡的讲话全文进行研究,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雅加达和它的邻国一样,也将注视着中国是否采取具体行动,然后才能决定是否相信中国人的话。泰国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也对本刊记者谈了同样的看法。


    【南斯拉夫《信使报》九月九日评论】在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总纲部分,重要的是对毛泽东所作的部分新结论。党章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而使对毛泽东的评价更现实了些。


    【泰国《新中原报》九月十二日评论】题:中共十二大已圆满闭幕
    据名单显示,事前预测中共十二大将起新陈代谢作用,现在果然实现,二百一十人中有一百一十人是新获选的。
    颇出人意料的是,事前被推测将改任顾问委员的十一大六个副主席仍被选为中央委员,只有邓小平身兼中央委员和顾问委员两个职务。这种安排一方面说明邓小平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说明将一部分元老中委移到顾问委员会去,让出中央委员的席位来,给年富力强的接班人,使中央委员会呈现蓬勃的朝气,也将有一定的新贡献。
    中共十二大新党章明确要求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严守国法政纪。这种规定有很强的针对性。新党章中明文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目的在于消除过去由个人崇拜种下的祸根。
    作为十亿人民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仔细研究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十二大政治报告全文,自觉地放弃过去的优越感和“特殊阶级”的观念,加强自我批评,彻底自我改造。我们希望不用在三年后,中共便有新风气出现,使十亿人民人心振奋,加速完成国家现代化。
    【本刊讯】泰国中文报纸《中华日报》九月十三日发表评论: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实际上是中央委员会的常设决策机构,由胡、叶、邓、赵、李、陈连任,显然是为了确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延续。


    【《科威特时报》九月十二日社论】现在,中国的选举工作已经完成,选举结果已经宣布。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所做的事情只是改变一下由毛开始的进程的方向,它没有停止这一进程。中国仍将是人民的共和国,它将一如既往地追求它的理想。邓是个满腹经纶的人,他结束了一个时代,并开创了另一个时代。
    犯错误不是个别人的事。毛能够犯错误,肯定别人也能。但有些人也能从别人的错误吸取教训,从而避免这些错误。全世界,特别是中国人民将希望,邓小平将是一个善于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


    【《新芬兰报》九月十一日文章】题:中国走向新时期
    现在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因为从许多方面来说,它意味着向新的时期迈出的一步。
    总的说来,第十二次党代会还意味着同个人崇拜最后决裂,并转向党的集体领导。同时,强调了纪律的意义,并严厉警告党员不要利用公职谋求私利。


    据波兰报刊报道,波兰今年有四十多万名大中学校毕业生有待分配工作,其中大学毕业生五万人,中学毕业生三十五万七千人,但根据官方六月份统计,目前仅有空闲劳动岗位二十八万个。为了确保全部毕业生都能就业,波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并于最近制订了一部新的就业法,目前正在试行,并将提交议会讨论批准。新的就业法废除过去的指令性就业制度,代之实行以竞争为基础的市场制度。国家劳动部门将由监督按期招工的总管变为中间人、顾问和庇护人。每月发布全国空闲劳动岗位及其分布的公报。
    新的就业法规定,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优先获得较好的工作。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城市、私营企业、合作社、商业或服务网点、手工业作坊和农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国家将为到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建筑用地,为建造住房提供大量贷款,优先卖给建筑材料。那些将在非国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同改行从事手工业和农业的职工一样将得到政府的贷款、减免税收,并给予其他帮助。
    目前,波当局正采取如下措施积极安排毕业生就业。
    (一)在那些为毕业生提供的劳动岗位严重不足的省份,省政府就业部门同工厂领导人一道研究招工名额问题,组织有工厂代表参加的劳动市场;限制雇佣在一种以上编制内劳动的人员数额,以增加就业人数。
    (二)设立职业发展基金,资助招工单位,培训中学毕业生,创造条件使他们掌握本地区劳动市场所急需的职业。
    (三)促使已达到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或打算提早退休的人员退休。
    (四)打算把国家土地基金的土地,卖给那些想创建农场的农业院校毕业生。
    (五)建立大学生合作社,为大专院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办外语教学、法律顾问、兽医服务、住房和器具修理等服务项目。
    (六)为了防止高等院校大约两万名大学毕业生失业,动员他们到一些干部不足的公共服务业部门、邮电服务业、城市交通、卫生和社会保健、教育和财贸部门就业。
    (七)为社会保险公司、国立师范学院、以及手工业和服务业举办干部培训班,招收毕业生。
    (八)同国营农场场长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及农业小组管委会协商,安排农业院校毕业生去那里从事工作。
    (九)鼓励毕业青年自办符合社会需要和社会利益、投资少的企业和开辟劳动场所。(王德凤)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九月二日电】能源部今天报告说,美国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量在去年实际上没有改变,这表明这些重要的能源“在继续保持稳定”。
    能源情报局的年度报告认为,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下降了百分之一点三,然而干天然气的储藏量增加了百分之一点四,液态天然气的储藏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五点一。
    这个调查报告说,一九八一年发现的“新油田和新气田”比一九八○年发现的多——石油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八,干天然气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七,液态天然气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七。
    能源部估计,到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止已在国内探明的石油储藏量是二百九十四亿桶,干天然气是二百零一万七千亿立方英尺,液态天然气是七十一亿桶。至于石油,一九八一年比一九八○年减少了三亿七千九百万桶。但是与此同时,新发现的三类矿藏的总储藏量比一九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四。
    去年干天然气的储藏量增加了二万七千零九十亿立方英尺,新发现的储藏量总共约十七万二千二百亿立方英尺,比一九八○年增加了二万七千四百七十亿立方英尺。


    【美联社多伦多九月八日电】美国是本周举行的世界金融会议上自认的坏家伙——是一百四十六个国家中在讨论如何避免发生国际信贷危机时唯一坚持不让步者。
    对美国人来说,在一年一度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秘密会议上处于少数派立场是不寻常的。但是这一次,他们甚至孤立于他们的最忠实的盟国之外。
    美国财政部长里甘本周早些时候承认,“我们好比是新来的移民。我们是众矢之的……我们是又大又坏的山姆大叔。”
    其他经济领导人认为存在着全球萧条的严酷前景,但是,美国认为即将复苏。
    其他每一个国家都认为通过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政府支持的紧急贷款迫切需要“大量”增加,以防止从阿根廷到扎伊尔这样一些困难重重的国家财政垮台。
    墨西哥偿还它的八百亿美元外债的问题是造成笼罩这次会议的危机气氛的原因。
    本来应该拿出钱最多的美国表示抵制,它提出较小数额的增加,并提出建立一项限于援助情况最危急国家的特别危机基金。
    里甘来参加会议时本希望会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另外一百四十五个会员国同意美国的立场,即只需要少量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可借款项,关于确切数字的最后决定可以推迟到一九八三年年底时再作出。
    但是,如果说有任何趋向于妥协的行动的话,那么所有步骤都是美国采取的。
    用这里的金融首脑的话来说,美国已在逐步地改变,从主张“小额”增加变为“不大的”增加又变为现在的“足够的”增加。美国还必须先进到“很大”增加,然后做到“大大”增加。
    美国现在也同意,这个问题应在明年四月解决,而不能等到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解决。
    从钱数角度看,分歧是很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他成员国要求每个国家把分担数——或者叫“比额”——至少增加百分之五十。美国人则为实现增加百分之二十五或更少一些进行斗争。
    里甘说,“在以前的繁荣的日子里,我们是能慷慨大度地拿出钱的。”现在,“我们拿不出这么多钱了,因此,自然而然地,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感到沮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