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2日参考消息 第2版

美国经援超过苏联
    据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五日一期《今日印度》杂志介绍,印度自独立至一九八○年三月得到的外援(贷款和赠款)情况如下:
    美国:五百七十亿一千万卢比(约合六十三亿美元)
    苏联:九十五亿七千万卢比(约合十二亿美元)
    (苏公布的数字为二百四十六亿四千四百万卢比)
    东欧:二十六亿三千万卢比(约合二亿九千万美元)
    英国:二百四十亿一千万卢比(约合二十六亿多美元)
    西德:一百八十三亿八千万卢比(约合二十亿四千万美元)
    日本:一百零九亿九千万卢比(约合十二亿二千万美元)
    世界银行:七百二十七亿二千万卢比(约合八十亿八千万美元)
    其他:五百二十二亿七千万卢比(约合五十八亿六千万美元)
    美援主要是政府贷款,印度用来购买粮食、先进技术设备和弥补外贸赤字。近十年来,由于印美关系不好,美对印直接贷款不多。苏联给了哪些援助根据一九八一年八月八日有关方面公布的材料,苏联给印度的援助有:
    ①长期贷款一百八十一亿四千四百万卢比(约合二十亿二千万美元);商业贷款六十五亿卢比(约合七亿多美元);利率均为百分之二点五
    ②苏援建七十多个工
    程项目,五十个已
    完成。其中六个是
    冶金项目,十个
    是煤矿和其他矿
    业,十一个是石油
    项目,十六个是机
    器制造,十个是发
    电,六个是农业,
    十个是科研和教育
    项目。
    ③以上项目全部完
    工,可有以下生产
    能力:
    钢铁:一千三百
    五十万吨
    铝:十万吨
    铁矿石:六百五十
    万吨
    石油:一千三百
    万吨
    煤:五千万吨
    重型机械
    采矿机械:十二万五
    千万吨
    发电设备:二百七十
    万千瓦
    ④苏援项目占印目前生产总量的比例:
    钢铁:百分之四十
    石油:百分之六十
    汽油:百分之三十
    发电:百分之十五
    煤:百分之四十一
    从上面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虽然苏援数目不大,但集中于基础工业,对印建立重工业基础起了很大作用。据说,在今后二十年里苏要帮助印把钢产量提高到四千万吨,石油七千万吨,重型机械七十万吨。印度是决不会轻易放弃这—外援来源的。印与苏美的贸易
    据印政府的《经济调查报告》说,一九八○
    ——八一年度印从美进口一百五十亿卢比,出口八十五亿二千万卢比。同年印度从苏进口九十五亿五千万卢比,出口一百一十五亿七千万卢比。印美贸易仍大于印苏贸易。另外,到一九八一年为止印政府共批准在印度建立的合资企业为六千六百多个,其中美国投资的约一千三百个,仅次于英国。美国目前在印的私人投资约六亿美元左右。印最大的私人财团比拉、塔塔都同美国垄断资本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印度在经济上从美苏两家都得到了好处,但苏联的援助有限,印将在保证能从苏继续得到援助的前提下,争取从美国和西方得到更多的援助,这将是印度调整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的依据。(詹得雄)


    【香港《大公报》七月二十五日文章】题:重晤吴祖光重观《风雪夜归人》
    造访吴祖光,最兴奋的还是能够会见新凤霞。我见到新凤霞还是第一次。我没有福气看过她的戏,对评剧也完全是外行。到祖光家去,我是拜访一位戏剧家和一位作家。作家是新凤霞。我早已在纽约读到她的回忆录。
    我对她写作才能的钦佩与她受的教育无关。她的朴素、纯真、干净、明快的写作风格,比充斥市面(包括香港与台湾)的某些专业作家的作品更具特殊的吸引力。
    祖光是爽朗豪迈,新凤霞是温柔体贴。开始谈话后我就不感到是在他们家做客。我们谈到正在北京上演的《风雪夜归人》,剧作者马上拎起电话机,尽力替我弄到几张票子……
    我进场时很有感慨。三十余年后重观《风雪夜归人》,在黑暗中好似有坐在昔日上海兰心大戏院的感觉,只是台上演员都是陌生面孔。
    张奇虹的导演手法细腻熨贴,不忘细节。布景与灯光设计完全够上国际一流的水准。《风雪夜归人》的社会意义显然仍旧存在。可是我有两个意见,希望祖光与奇虹不要见怪:一,全剧似乎太长了一些。触犯了观众的耐心就会失去观众的注意力;二,在第二幕后花园一景中,魏莲生与玉春用天上的星星做比喻谈情说爱的那一段,似可删去一些。
    看了《风雪夜归人》后,最满意的感觉是对中国剧艺前途放心了。主角刘伟明与殷新都年轻得很。张奇虹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当主角。刘伟明的自我控制的演技(不夸张,不慌张)很老练。至于殷新,我于次日看到她在电影《骆驼祥子》中出现,好似遇到了老朋友。中国剧艺的前途寄托在这年轻一代的身上。


    说这次普查将精确地勾划出人口问题的清晰轮廓,从而有助于采取一系列更加有效的政策
    【印度《印度时报》七月二十四日社论】题:中国统计人口
    中国人口统计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但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尚未结束。首先,必须通过抽查加以核实,然后,通过对某些经过选择的人口典型部分调查重新计数再作第二次复查。这一过程要到八月底方告结束。然后,把数据列成这样的表格:标明工作的类别,农村和城市人口的数字以及年龄和性别。这些数据,不仅将被中国人,而且还将被中国以外的越来越多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使用。
    人口普查对于中国政府制订计划生育计划尤为重要。因为当局只有在获得人口普查结果后,才能对过去历次控制生育的运动是否有成效作出估计。
    北京希望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能控制在十二亿。但是,如果经过这次人口普查修改后的数字表明中国已有十亿人,或者十亿多人,那又怎么办呢?
    虽然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已从一九七一年的百分之二点三四下降到一九七九年的百分之一点一七这一了不起的数字,但是,自一九七九年起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又开始回升了。一九八○年为百分之一点二,一九八一年为百分之一点三五,今年很可能为百分之一点五。人口增长率回升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婴儿迅速增加,因此,符合结婚年龄的人现在异乎寻常的多。另一个原因是,一九八○年的婚姻法把男女结婚的合法年龄降低了,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也许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实行了新的农业政策,该政策鼓励农民耕种自留地和出售农产品,以便为自己赚钱。因此,农民家庭便想多要儿子,好让他们干活帮助家庭增加收入,因为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不难看出,这会给在农村地区开展政府提倡的一家只生一个孩子的运动造成混乱。当然,人口普查统计材料本身不会使事情发生改变。但是,可以肯定,这些统计材料将有助于精确地勾划出人口问题的清晰轮廓,从而有助于采取一系列更加有效的政策。


    【合众国际社新加坡七月二十七日电】新加坡(负责贸易和工业的)高级政务次长陈志成今天说,中国提供了极好的新的市场机会,因为中国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西方经济面临的经济萧条的影响的。
    陈志成在“对华贸易”座谈会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他说,研究一下两国贸易的统计数字就可以证实“存在扩大双边贸易的机会”。
    陈志成说:“虽然我们两国在过去的贸易关系中是有成果的,但是,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的价值只占我国目前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二。”
    两国贸易总额在一九七八年为四亿五千三百万美元,一九七九年两国签订贸易协定后有所增加,一九八一年达十亿多美元。
    但是,新加坡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增加很多,由一九七八年的三亿二千二百万美元增加到一九八一年的六亿美元。
    陈志成说:“我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增长知识,我们的商人将更好地武装起来进一步打入中国市场,以便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我们的贸易赤字。”


    【法新社新加坡七月二十九日电】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今天从吉隆坡来到这里。
    达赖喇嘛说,他将去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朝拜。以便拜访新老朋友。他将在这里访问三天。
    【路透社吉隆坡七月二十九日电】达赖喇嘛今天说,他可能访问北京,就西藏形势举行会谈。
    他在这里对本社记者说,眼下,还没有进行这次访问的计划。
    他说:“中国人要求我回去。当大多数西藏人对那里的情况普遍感到满意时,那么大多数难民,包括我本人将回去。”
    他说:“西藏的情况正在改善,但是整个形势还远远不是令人满意的”。


七月二十六日,本版《龙布乐谈少林寺见闻》一文中“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的中国五岳之一的衡山……”一句,其中的“衡山”应为“嵩山”。


    【保《经济生活报》七月三十日文章】题:有效利用材料(作者:波波夫)
    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新产品的不断采用,这些都直接取决于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利用。
    在现阶段,经济和有效地利用原料是非常必要的,其原因是:
    第一,增加需求取决于生产的快速发展。为保证供应,得寻求新的解决办法,包括用新材料代替传统材料。这一切又免不了要损失相当多的时间,消耗额外投资。所以,降低材料消耗的问题,特别是降低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减少材料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在世界范围内原材料的价格经常上涨。我国经济虽然是有计划发展,但仍是开放性的,资本主义市场的波动也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一九七○——一九七七年期间,国际原料价格上涨了两倍多。原油涨价最多,上涨了六倍以上。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制成品价格只上涨了一倍。这种趋势不仅现在还在保持,而且在今后几年还可能加强。
    第三,材料消耗在总消耗中所占的比重相对增加。例如,工业方面的材料消耗占成本费用的百分之八十五,建筑业方面——百分之七十三,运输方面——百分之六十八。还要考虑另一个因素,我国制造的一系列产品与零部件的材料消耗和动力消耗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指标要高得多。
    如何最有效和经济地利用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问题,包括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很有价值的所谓“再生原料”,如一九七六年全国党代表会议上所指出的,企业和联合企业中的劳动集体可以对降低材料消耗施加实际影响,它们只能够对按计划规定材料指标下降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施加影响。其余部分必须通过采用新工艺和改进产品来达到,这只有吸收科技干部参加才有可能。可以这样说,这方面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上,有计划减少材料消耗的水平和确定投入使用的再生材料及二次能源的数量与品种,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以有计划地采用科技方案作保证。在确定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标准时就应该在企业和联合企业一级规定出这一时期能最大限度保证按计划减少材料消耗的具体方案。
    迄今的实践表明,科技研究的效率主要在于改进质量和生产性分析,在于采用自动化管理体制。这方面也是好的。问题在于,有计划节约材料和能源与材料加工总效率的比例比较低,不符合要把这一问题当成我国经济的头号问题来解决的决定。这并不意味着贬低科技进步的其他方面,但是当材料消耗在国民经济中占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时,材料的有效加工率低应该是影响这一点的决定性因素。这意味着不仅要以价值表现来计划和研究加工工作,而且要考虑其实物表现。
    要根据科技成就的采用情况和国内有限资源的利用情况,来衡量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消耗标准及时更新的意义,衡量实现材料与能源节约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目前通行的是对这些问题进行社会检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