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4日参考消息 第3版

    【香港《大公报》六月十五日文章】正在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事接近高潮时,英国决定打捞一艘军舰。当然,与舰共存亡的官兵尸体,也可能一同打捞起来。
    这艘军舰并不是被阿根廷击沉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沉没的地点也并不是南大西洋。它是十六世纪时沉没在英国南部海岸的一艘军舰。潜水员已经把舰上的大炮、武器等陆续捞出海面,英国皇太子也曾经亲自下海潜水协助进行作业。今年秋天,舰身就可以浮出海面。长眠海底四百年的这艘军舰就可以重现在世人的眼前了。历史书籍曾对这艘军舰有过详细描写。如果按照今天的笔法来叙述,情况如下。“一五四五年七月十九日,晴,星期日。驻节朴次茅斯港的国王亨利八世怀着不安和期待的心情,注视着南海方向。大英帝国海军与二百三十五艘编成的法兰西舰队就在不远处的威特岛决一雌雄。就在这时,一件难以相信的事发生了。港外二里处的旗舰——七百吨的战舰‘梅阿里洛斯’号突然倾斜,转瞬之间就向下沉没。舰上官兵七百人,有一半未来得及逃亡,封在舱内与舰同沉,就是那些逃出来的也多在海中淹死。生还者仅得四十人。沉没的原因始终不明。这艘军舰本来规定只能载乘四百一十五人,超额过多大概是原因之一。此外,有人说,当天溽暑,海军官兵有人将舰腹的大炮出口处打开横门乘凉,被猛烈浪头打入中腹,以致全船失掉平衡。”
    “梅阿里洛斯”号沉没海中的震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事隔四百年之后,一名抱有幻想的人出现了。这个人便是现年六十一岁的亚历山大·马基。他在英国南部沿海巡访,到处听到关于这艘军舰沉没情况的轶闻,于是下定决心,要寻到它的下落。
    他在军中服役时期曾掌握了潜水技术,便于一九五八年将家迁移到朴次茅斯港定居,开始了入海寻船的探险活动。一九六五年,他终于在英国海军航路测量部寻到一份一八四二年的海图,而且在海图的东北部寻到一个绘有小小红十字的记号。
    海图虽有记号,却没有说明这个记号代表的是什么。马基在一九六七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借来一部水底音波器,经过详细试验,终于在记录纸上寻到了一个船形图。“梅阿里洛斯”号终于被发现了。一九七五年,查尔斯王子怀着对他先祖战舰的怀念和兴趣,应马基要求,也到附近潜水寻探,到今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前后一共潜探了九次之多。由于马基本人有心脏病,查尔斯王子还为“梅阿里洛斯基金”募款,共得四百万镑。
    “梅阿里洛斯”舰在海底倾斜约六十度,舰体有百分之六十陷在厚达十五米的海泥中,但整个舰身完整,并在舰中寻到了一些骸骨。最令历史学者为之高兴的是舰中还有大批当时的武器、医疗用具、游戏物品及餐具等等。例如药箱若干个、箭四千支,这对于了解十六世纪的海战大有帮助。舰里还发现了西欧现存最古的罗盘,以及性能优秀超乎想像的航海测计器。目前,英国正在为保管这批打捞起来的文物进行准备,有的将上蜡,有的将放入冷藏库。
    “梅阿里洛斯基金会”决定,今年秋天一举将舰体捞出海面。办法是用强力尼龙厚布将全舰裹包,从上面用吊车将舰吊起,放到平面大货船上,驶往海面。将一艘七百吨古舰全船吊起,这还是第一次尝试。如果成功,则基金会将修建博物馆,把这艘长眠海底四百年的旗舰公开展览。


    【香港《快报》六月十一、十二日文章】题:凡尔赛宫历尽沧桑
    凡尔赛宫是法国著名而高雅的宫廷式建筑物。这座极尽豪华的宫廷式城堡,在本世纪曾两次备受蹂躏,濒近毁灭,幸好两次都获搭救,慷慨捐款修葺,使其重获新生。
    凡尔赛宫的由来是有段古的。法皇路易十四在位时,其财政部长富基特有座城堡,建造得极为豪华美丽,使路易十四妒忌万分。路易十四希望自己有一座这样的城堡,遂于一六六二年雇用富基特的建筑师路易里华,以玻璃和似香槟酒颜色的石块,于巴黎西南十二英里处建造一座雄伟的郊野皇宫。建造该座皇宫时,共雇用三万六千工匠。单是花草树木的园地,便占了一万五千亩。由于该座皇宫的建筑费极为庞大,现在时价约值十四亿美元,故路易十四在尴尬万分之余,令将帐项记录等通通烧掉。
    凡尔赛宫的主要部份长六百英尺,两翼各长一百五十英尺。宫中共有二千间房子,可供一千名显贵人物及随员住用。在一六八七年,路易十四觉得需要一所私人住所,故此在一英里半外,以粉红色和绿色大理石,另建一座稍为朴实的城堡,里面有七十二个房间,名叫大特里安努宫。由于大特里安努宫给路易十五带来灵感,所以他在一七六二年,为他所宠爱的女侍长庞柏度夫人另建一座共占三十个房间的夏宫——小特里安努宫。
    一七八九年法国发生大革命后,法皇路易十六和皇后玛利安多尼特成阶下囚,凡尔赛宫亦遭同一命运。宫中的绘画被运走,织锦的金线被拆殆尽,宫廷家私亦被变卖。
    法国君主政体恢复后十五年,亦即一八三○年,官员叫嚣要将凡尔赛宫拆掉,但为法皇所阻,争论一番之后,终于将它改为一座博物馆。
    凡尔赛宫命中颇多劫难,一八七○年至七一年发生普法战争时,凡尔赛宫中那个犹如寓言故事描写的玻璃大厅被入侵的普鲁士兵改作医疗处,对于法国人来说,这是莫大耻辱。不过,法国人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的投降书就是在凡尔赛宫所签订的。彼时凡尔赛宫已备受损毁,园林残旧,荒草丛生。一九二三年约翰·洛克菲勒往访时,见此情景大吃一惊,遂捐出十万元,作为该宫修葺费,其中还包括为玻璃大厅另建新屋顶。
    二次大战期间,凡尔赛宫又再次被德国人占领。战后的凡尔赛宫,蒙上憔悴的疲态,凉湿的墙壁上长满蘑菇,下雨时,雨点从天花板上的壁画滴下镶木的地板。眼见这种情景,洛克菲勒家族又再次带头展开筹备基金工作,修葺凡尔赛宫。现在的凡尔赛宫,有一半完全恢复原貌,其中有六十多个房间,已开放给大众参观。从一九五○年以来,修葺凡尔赛宫所花费的金钱,总数达七千五百万美元。今日的凡尔赛宫,是法国第三大游览胜地,仅次于巴黎的逢皮杜中心和爱丽舍宫。


    【美联社巴尔的摩六月一日电】一位美国科学家说,他发现了一块有五千万年历史的化石,给认为现代灵长目动物进化过程中的决定性一步是发育成能抓住东西的大脚趾这种理论增加了证据。
    霍普金斯大学的罗伯特·巴克说,他是在怀俄明州大霍恩盆地的沙漠盆地里发现这块早期真灵长目动物脚骨化石的。灵长目动物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目,包括人、猿、黑猩猩等等。他说,能抓住东西的大脚趾使动物能够牢牢抓住树枝,从而在树上躲避敌害。这种能力加上动物的良好视力,有助于保证动物的生存。
    巴克的两位同事,马里兰大学的戈普和霍普金斯大学的科佩尔曼,发现了这种动物的部分头盖骨。从该头盖骨看出,灵长目动物过去也有一双朝前的大眼睛,以增加深度知觉。巴克说,这种动物的骨胳是在一层称为威尔伍德岩层的岩层里发现的。它的大小和一只小猫差不多。这动物的学名叫CANTIUSTRIGONODUS。
    巴克和他的同事们在对怀俄明州的四次夏季考察中,一共发现了三十块CANTIUS的肢骨。
    巴克说,第一批CANTIUS化石(牙齿)是费城的早期地质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一八七八年在新墨西哥州发现的。
    从那以后,各地发现了一千多块这种动物的化石,但是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足够的化石供按原样拼出这种动物的骨架。


    【塔斯社伏龙芝五月十二日电】在帕米尔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山上,发现了古代头足类软体动物——菊石类动物的化石贝壳。贝壳直径三十厘米,重七公斤。贝壳上有不同的花纹线,有助于科学家确定史前有机体的生命时间。在帕米尔和天山山上的这一发现证明中亚细亚山系相对来说是年轻的。六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温暖的汪洋大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由于长期地质作用,地壳发生隆起。山脉阻挡住了从印度洋吹来的季候风。大海逐渐退去,温和湿润的气候逐渐变成干旱,在热带森林和热带草原的地方形成荒野和沙漠。
    吉尔吉斯科学家的发现还具有实际意义。准确查明古代海洋的海岸线有助于在寻找矿藏时确定地质结构。


    【日本《读卖新闻》五月二十七日报道】题:日本列岛向东南方向偏移六百米
    日本海上保安厅下里水路观测站,最近用激光观测结果确认,截至五月二十六日为止,日本列岛的实际位置比标在地图上的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了五六百米。
    日本列岛的位置是明治初年应用天文观测法测定的。所以地图上的位置比实际上的位置偏移了许多。由于各国间经常发生领海纠纷,所以日本海上保安厅特意花费四亿五千万日元,从美国进口一部高性能的激光测距装置,并设在下里水路观测站。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观测以后,从四月初开始正式进入观测。
    这个观测站应用这种观测法,整整观测了一个月。观测时他们用激光向直径为六十厘米的范围射中了十五次,其中有四次激光的反射变弱了,成功地实现了世界上认为最难的白天的观测实验。最终以不到一点四厘米的误差测定出了地面到卫星的距离。然后他们把测定的数据送到美国宇航局和密执安天文台,并在得克萨斯大学航空宇宙系的协助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知,日本列岛的位置比地图上标的位置向东南方向偏移了五六百米。


    【美国《读者文摘》六月号文章】题:维森特
    ·马南萨拉——人民画家(作者:贝思·戴·罗慕洛)
    他的画充分表现出菲律宾普通村民闪光的富于感情的形象。例如,有画骨瘦如柴、疲惫不堪的农民在稻田里劳动的场面的,也有画市场上女人们憔悴的面容的,还有画一位刚刚失去丈夫的妇女悲痛欲绝的情景的。这位画家好象在说:“拉着我的手,我领你去看我所知道的这个世界的美、哀、乐。你要是想知道农民永恒的品格,跟我走。”
    这位画家就是菲律宾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维森特·马南萨拉。他是一位精通多种绘画技艺的大师,去年八月逝世了,终年七十一岁。他一生在美术方面得了很多大奖。为了表彰他在绘画和现代美术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作出的贡献,菲律宾政府在他逝世后授予他“民族画家”的称号。菲律宾人对马南萨拉的画爱得发了狂,未来的收藏家把自己的姓名写在这位画家准备作油画的空白布背面,预先争购他尚未作的画。
    马南萨拉是在马尼拉市人口稠密的市区长大的,兄弟姐妹共八人,父亲是位穷理发师。马南萨拉五岁起就想当画家。他父亲不顾家境贫寒,想方设法省够了钱送他进菲律宾大学美术系学习。他二十岁毕业,除素描外,其他各科成绩优异。马南萨拉曾说:“教授想让我作细笔画,可我自己却想作粗笔画。因此,我辜负了他的期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菲律宾被日本占领时期,马南萨拉被迫画宣传画。他只画了十五天,刚够领取一张薪水支票。他用这张支票做路费,携妻带子,逃回自己的诞生地
    ——邦板牙省,在那里成了渔夫,艰难度日,有时拿画同当地农民换大米和其他土产。
    一九四五年,马南萨拉连同家眷返回马尼拉市。一九四九年,他去加拿大班夫美术学院深造。他从加拿大回国后便在圣托马斯大学执教。一九五三年,他的画在美国展出。一九五四年,在古巴举行的两年一次的第二届美洲西班牙语国家美术作品展览期间,这位菲律宾人送展的最佳作品获特等奖。两年后,在菲律宾举行的联合国周活动中,他获一等奖。
    马南萨拉钻研水彩画、木炭画、油画、腊笔画。他是一位壁画家和雕塑家,在马尼拉所有的银行、饭店、会议室都可看到这些形式的代表作。
    马南萨拉对美术的最大贡献,也许是他为年轻的画家们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样。他不让任何事情干扰自己与众不同的工作习惯。他每天清晨四点钟起床去附近的小山上,天一亮就开始写生。为了节省时间,他不让在他的屋里安装电话。他们夫妇很少出席社交活动。他说:“作画是我的生命。作画的过程是我热血沸腾的过程。我不作画就活不成。”
    一九八○年一月,马南萨拉在过七一岁生日时买了一辆小轿车,并首次决定在屋子外面另建一个画室。除此之外,他的生活一如既往,充满着创作的乐趣,直到他逝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