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6日参考消息 第2版

    【香港《快报》三月九日报道】题:生活紧张语言隔膜求职困难香港式生活难适应大陆新移民吐苦水
    一份黄大仙寮屋区绿印者调查报告显示:生活步伐急速,语言隔膜和求职困难,是绿印者同化于本港社会的三大障碍。
    接受黄大仙区议会访问的二百名绿印者中,有一百三十二人(六成以上)承认在适应方面有所困难。被抽样访问的二百人,住在黄大仙、慈云山及牛池湾一带的木屋区。
    调查显示:被访者有七成表示与本地人士结交时没有困难。其余三成列举的困难,依次是不能操流利粤语,生活方式不同,遭港人歧视,及思想方式不同。被访者中有九十人未婚,其中四十人不打算在本港找寻配偶,原因包括在大陆已有对象,思想方式不同,没有钱,本地女子要求高等等。
    在一百七十一名已有职业之被访问者中,四十六位称对现时工作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工资低,辛苦,烦闷;而三分之二人自抵港后,起码已转工一次。这一百七十一位被访者,自抵港后,百分之十八点七曾遭遇劳工问题,而百分之十曾有工业意外。(香港工人之工业意外率平均为百分之四点五)。一半以上被访者皆认为香港犯罪问题严重。
    百分之六十六被访问者不满现时居住环境,理由依次为卫生环境恶劣,缺乏水电,居住地方狭窄,交通不便,罪案多,借住他人地方,邻居歧视,租金太昂。


    【香港《文汇报》文章】题:避风塘的住家艇——且看渔民一页辛酸史
    目前,本港有不少避风塘都是有住家艇停泊着的,其中以屯门青山湾及港岛田湾避风塘最多。住家艇,顾名思义是用来住人的,并非用来出海打鱼,这些船只长期都泊在避风塘某个位置,是不开走的。
    其实,避风塘的作用,是用来给渔船避台风的,不应让船只长期停泊不走,否则,一旦台风袭港,出海渔船回来避风,便没有足够地方停泊了。当然,这种情况现在还不很严重,但住家艇若然继续增加下去,便不难会出现严重情况了。
    据渔民联谊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各湾头的住家艇,绝大部分都是水上人,有些目前虽然已不出海打鱼,但前身都是渔民。据他们称,各湾头避风塘的居住环境,并非世外桃源,他们也意欲改善居住环境,只碍于生活环境的关系,才被迫要继续做避风塘的“恶霸”。
    住家艇的居民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已改行的渔民,另一类便是渔民的家眷。改了行的渔民,有很多是渔民的破落户,他们多是因打鱼改向深海作业发展,无法购置昂贵的先进设备而被淘汰的。这类破落户基于贫困,无法在岸上设居所,便唯有将旧艇停泊避风塘作为家居。而后者的出现,也间接与深海作业及现行的法例有关。
    据他们称,在以往近海作业的年代,渔民全家都是住在艇上,不需另觅地方居住。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出海一次便要数天,故被迫要设住家艇安置老弱家眷。
    渔户这种处境,有关方面有否替他们作妥善安排呢?据这些团体负责人表示,渔民长期都希望港府能在各湾头兴建渔村,方便他们安置家眷,可是直到目前还是一个泡影。其中一个负责人并指出,本港目前有些近海的屋村,有不少楼宇的命名是与渔业有关的,但渔民可入住的又有多少户呢?当局未妥善替他们解决住所前,渔民因经济问题是难以离开避风塘这个恶劣的居住环境的。


    【香港《快报》四月十八日报道】题:本港大学生心理研究趋向自私自利皆以享乐为主
    本港的大学生是否日趋平庸而缺乏理想?
    “港大同学心态面面观”展览显示:本港大学生确是有这种心态,且和现今的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息息相关。
    该展览由香港大学学生举办,深入地剖析这一代大学生的心态,反映他们对学术及理想的追求与兴趣正“日趋淡薄”,而传统大学生富有爱国乡土热诚的“理想主义”亦逐渐式微。
    这一代大学生是比较着重从既定制度去取得个人利益。
    展览会细腻地描绘出大学生的自私自利态度,譬如做学问研究方面,很多大学生虽然自己研究有心得,但都不愿与其他同学分享,唯恐考试成绩被人“拉”低。另一方面,一般大学生都宁愿找兼职,也不愿意组织正常的学生活动。
    香港大学学生会外务副会长麦汉辉表示,社会的繁荣进步,造成生活方式皆以消费及享乐为主,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将来能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缺乏长远的人生目标。
    此外,由于中学教育是“填鸭式”教育,学生进入大学后都认为“读书为考试”,缺乏“社会使命感”,只求怎样适应大学生活,并没有对现行教育制度提出疑问,造成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十分被动,所以成为“平庸化”一群。


    【台湾《经济日报》四月十九日译载《华尔街日报》文章】题:西德邮购公司正虎视眈眈于美国市场
    西德最大的两家邮购公司,对于跨越大西洋打进美国市场,持莫大的希望,他们正逐步向美国市场进军。
    一月份,西德的奥图公司(欧洲第三大的邮购公司)买下了美国最大的斯比格邮购公司。斯坎德控股公司旗下欧洲最大的邮购公司盖莱,也向美国阿尔顿公司表示,愿意买下该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
    奥图公司董事长奥图说:“我们已网罗了整个欧洲市场,此刻正是横过大西洋发展的好时机。”斯坎德公司董事长葛德·斯坎德说:“站在我们的立场,美国市场大有可为。”
    不像其他在美国投资的西德厂商,目前这两大邮购公司正以严谨的态度打进美国市场。西德田戈公司在一九七九年买下太平洋大西洋茶叶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而最近却表示,他们悔不当初。这两家西德邮购公司不希望遭到同样的命运。但也和其他西德公司一样,这两家邮购公司均期望掌握美国市场,以弥补日渐不振的欧洲市场。
    由于大部分欧洲国家,店铺下班时间受到法令的严格限制,因此消费者对邮购需求大增。另一促使邮购业务蓬勃发展的原因是,欧洲国家缺乏购物中心,停车不易的市中心区,仍是欧洲的主要零售中心。
    奥图和盖莱两大公司在欧洲扩展的策略有三:商品种类丰富、邮递迅速、为顾客提供完善的服务。近几年在国外市场的营运作业,也较本国市场顺利得很多。奥图公司于一九四九年成立于汉堡,最初专注于流行服饰的邮购业务。迄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八日为止的会计年度内,该公司国内市场营业额为十五亿美元。斯坎德公司于一九二七年成立于纽伦堡,虽然该公司服饰种类繁多,却以机械器具著称。一九八一年收入为三十八亿四千万。
    这两家公司对进军美国市场,都抱着乐观的态度。奥图先生说:“近年来,我们已在西德建立了厚实的竞争系统,美国市场竞争虽较激烈,但也应该会有成效。”


    【合众国际社纽约四月十四日电】《幸福》杂志的五百家最大工业公司名单上,福特公司是亏损最大的公司
    《幸福》杂志今天说,这个杂志的一九八一年最大的五百家工业公司的名单上,福特汽车公司是亏损最大的公司。埃克森公司是接连第二年列在名单上的第一家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从前十名中降下来。
    《幸福》杂志说,在萧条的经济的影响下,一九八一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中发生亏损的企业比过去十年增加了,在《幸福》杂志的五百家工业公司中有三十一家亏损,一九七一年有三十二家公司亏损。
    《幸福》杂志说,在这家杂志所列的五百家工业企业中,有二十七家服装制造企业给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比任何一项工业都多。
    服装工业同那些被很高的贷款利率损伤得很严重的其他工业不一样,从贷进的钱很值钱这一点得到很多好处。
    自从这家商业杂志编制美国每年的五百家最大工业公司以来的二十八年里,通用电力公司第一次由最大的十家企业里滑到第十一位。这家公司在一九五八至一九七二年列为第四。
    去年第十位由大西洋·里奇菲尔德占据,这家公司自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机以来由第二十六位不断上升。
    这家杂志说,现在最大的七家工业公司都是大石油公司。埃克森仍保持第一位,一九八一年的销售额为一千零八十亿美元,比一九八○年的销售额仅上升百分之四点八,这一年它也是五百家中的第一位。
    《幸福》杂志说,莫比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德士古公司和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分别居于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福特公司为第六位,它亏损十亿美元——比一九八○年减少四亿八千三百万美元。
    这家杂志说,克莱斯勒公司居于第二十六位,它在亏损的大企业中列为第二名,亏损数为四亿七千五百六十万美元,比一九八○年的十二亿的数字有所减少。克莱斯勒在一九七八年因联邦给予贷款保证而免于破产,在过去十年里六年有赤字。
    《幸福》杂志说,如果一个投资者年初购买五百家中经营情况处于中等的企业列在第一百五十九位的宾州石油公司的股票,到年底的时候收到的现金(包括红利在内)将比原来投资金额少百分之零点三十五。
    《幸福》说,石油企业股票(《幸福》杂志称为“去年的一些明星”)从投资获利比中等水平企业还要少。原油生产、炼油和采油企业的中等收益一九八一年减少百分之二十五。同时成衣业股票的中等收益在各项工业企业中是领先的,达到百分之三十七点七。


    【美联社华盛顿四月二十六日电】里根政府要求向东亚国家提供六亿六千七百五十万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上述对话是在参议院的外交关系委员会就这种要求举行的听证会上进行的。
    同将于九月份结束的目前这个财政年度相比,这个数字上升了九千三百六十万美元。在增加的这个数字中,军事援助占八千七百四十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要用于向南朝鲜和泰国提供贷款,供它们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
    美国政府建议向南朝鲜出售二亿一千万美元的军事装备,比目前这个财政年度增加四千四百万美元。
    要求向泰国出售的军事装备价值九千一百万美元,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六。


    【法新社新德里四月十五日电】原子能署今天在新德里发表的年度报告说,当目前正在建设之中的一家试验性工厂于一九八三年底投产时,印度将能够生产钚。建设这家工厂耗资九千一百二十万卢比,即一千多万美元。工厂建成后将向印度的“第二代”核工厂提供燃料,第一代核工厂是使用天然铀或浓缩铀的。


    【香港《快报》四月十八日报道】本港一位资深的普通话教师张丹女士指出,本港已进入学习普通话的热潮。
    近几年来,中国实行四化和开放政策,导致本港跟大陆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大增,普通话就可以大派用场。因此港人——特别是年青人,自觉争相报名学习普通话的愈来愈多,有些还是举家齐学的。
    张丹女士估计,目前学普通话的人比早几年多了二、三十倍!以港大校外课程部的普通话课程为例,一九七四年时只有四班,现在共有二十五班。
    事实上,目前本港很多大公司都设有中国贸易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高层人士当然得懂普通话,而一些公司聘请职员的条件,也加入“能说流利普通话”一项,足证普通话地位已提高。香港总商会还特别为外籍经理级人士设了普通话程度考试。还有很多工商机构也自行开设普通话班,让雇员学习普通会话和专业用语。
    港府方面对公务员的语文训练已增加了普通话,个别政府部门也聘导师教普通话。
    教育司署的“普通话教学试验计划”,于去年九月在二十间小学展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