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27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法新社阿克拉三月十三日电】加纳国家元首罗林斯,发现自己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困难。
    经济日益恶化的情况在加纳首都是显而易见的,在阿克拉已越来越难以找到象面包、米、糖和肉这类基本消费必需品了。
    这个新军政府已陷入了一场与市场女贩子进行的斗争之中,这些妇女控制着当地的大部分贸易,而且双方都不肯让步。全国临时保卫委员会坚持,这些市场女贩子手中的存货(现在已禁止她们经营进口货物),应该按委员会规定的控制价格出售。但是这些商人争辩说,不能做亏本的买卖,其中有一些商人还把货物囤积起来,甚至还把它们埋起来,以免让新近成立的人民保卫委员会发现。
    与此同时,已经恶化了的工业情况也没有什么好转。工厂由于缺少零件和其它必需物品而生产上不去。进口这些零件和必需物品的许可证因为缺少外汇而得不到。
    人民保卫委员会的成立已在工厂引起了普遍的争议,它使生产的速度更加放慢了,并导致对一些经理人员进行袭击。几位工厂经理,包括一些侨民都受到了委员会的指责,说他们管理不当,有时还进行欺诈,并把他们找去交代问题。
    为了保证石油供应,加纳上周不得不为其欠尼日利亚的一亿一千万美元的石油账单偿付其中的二千一百万美元。尼日利亚已于一月份停止了对加纳的石油供应。
    当务之急是农业发展问题。罗林斯上尉已宣布,争取粮食自给是一年内的主要奋斗目标。加纳有大片富饶的土地,因此,对这个西非国家来说应该是不难取得粮食自给的。这是一项不需要大量财政投资的工作,而且如果成功的话,它还将为恢复经济提供基础。


    【法新社加拉加斯二月二十日电】委内瑞拉是南美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据委内瑞拉矿业和动力部昨天宣布,委内瑞拉已经开始进口汽油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由于委内瑞拉的剩余燃料目前正在美国亏本出售,引起委内瑞拉的炼油厂大大削减了它们的产量,造成国内市场上汽油短缺,于是只得进口。但据说进口汽油只是一项临时性措施。


    说我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方针,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在寻求新的做法。新的方针如能贯彻下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会有较好的发展
    【香港《中报月刊》三月号文章】题:邓小平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针(作者:张剑鸣)建设精神文明的必要性邓小平通过实践认清了中国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必须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其他一切政治以及文化的建设,都要围绕着经济建设进行,保证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必要条件。
    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视,首次表现在一九七九年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上叶剑英的讲话中,这个讲话说:“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后来在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精神文明的范围和内容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到,邓小平对于精神文明很重视,还将精神文明的范围和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其中包括了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等。另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其中包括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道德风尚和劳动态度,自觉的守法精神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同时,也号召人们在立身处世中能顾大局,讲原则,注重公平信实,做好本职工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等等。去年二月二十二日,北京《光明日报》发表的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的评论员文章中,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和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集体主义的行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二是主人翁的劳动态度;三是关心人、尊重人,把人看作是最大的价值。这三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但从邓小平的言论中还可以看到,他所提倡的精神文明还包括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处理同外国人的关系上,做到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卑躬屈节。加强智力开发邓小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采取什么方式呢?
    在教育科学文化等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方面,他的新方针是加强智力开发,增加智力投资,使智力投资同生产建设投资的比例相协同,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所谓“加强智力开发”,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善于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充分发掘中国现有科学技术的潜在力量。
    在智力投资方面,极左路线采取的实际上是愚民政策,国家的智力投资额相对越来越少。据教育部计划司负责人在一九八○年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透露:一九六五年国家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投资是二十元,中学生是九十元。到一九八○年,即十五年之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教育经费却不能够按比例增加,以致对小学生的投资从二十元下降到十六元,对中学生的投资则从九十元下降到四十元。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到,中国要发展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非得增加智力投资不可。邓小平第二次复职时,除从理论上重新肯定科学是生产力外,还自告奋勇要分工负责主管被“四人帮”破坏最厉害的科学、教育工作。给科学家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纠正那种以交白卷,反“师道尊严”为荣的歪风,推翻对学校的错误估计,使学校成为一个真正传授和增长知识的场所,并尽力增加智力投资。中共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对文教卫生科学事业的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显著的提高。在财政总支出减少的年度,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的绝对数额也有增加。在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方面,邓小平是通过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和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严格的强制措施,包括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等来达到目的。
    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邓小平反对“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等等个人迷信。他在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建议:除了做好《毛泽东选集》的整理出版工作之外,理论工作者要花相当的工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用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全党。
    这些所谓“完整”、“准确”、“体系”,实际上就是说不能用毛泽东的片言只语当作必须永远遵守的教条,毛泽东的一切言论和著作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正确和有效后才能作为今后行动的指针。这同列宁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毛泽东对待马、恩、列、斯的著作的态度基本上是相同的。正确和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千八百万党员,相当一部分不合格。”“不合格就要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他们转变。”去年七月十七日在一次谈话中又指出:“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并指出领导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这是指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和认真地运用批评的武器。邓小平要搞的已不是那种名为“帮助”,实际打击的批评了。他在去年七月十七日关于思想路线上的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要搞围攻,搞运动”。
    至于强调严格的强制措施,那是因为国内不正之风盛行。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滋长了请客送礼,拉关系,要回扣,走后门,铺张浪费等恶劣风气,而一些管理机关及其负责干部对此熟视无睹,甚至同流合污。更严重的是,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走私逃税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犯罪活动,相当猖獗。有的地方甚至明目张胆地哄抢国家物资,侵吞国家财产,而经济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却纵容、包庇,甚至直接参与这种犯罪活动。这种种罪恶行径,如果不给予严肃的纪律处分或绳之于法,歪风邪气不能受到应有的打击,就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
    邓小平的政策是,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八○年八月十八日,他在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公民在制度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还有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和反对官僚主义等,也可以特别提出来作为邓小平建设精神文明的方针。仅从上述几点看,邓小平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方针,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在寻求新的做法。这些新的做法,在实践中虽然不断地出现一些问题,但无论如何比起旧的做法来是前进了一大步,给了人们以希望。新的方针如能贯彻下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会有较好的发展。


    【在巴黎出版的《未来》周刊三月六日一期文章】题:美国煤炭同苏联天然气的斗争
    促使美国试图迫使西欧国家放弃同苏联的天然气交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迄今为止,明显地提出来的只有两个原因。也许,有人想夸大这两个原因,以掩盖必须指出和强调的第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美国政府说,下面这一点没有充分保证:欧洲可以依靠苏联天然气作为一个能源来源,而丝毫不用担心在苏联想利用这种情况来影响西欧国家的政策时,供应会中断或减少。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美国政府所暗示的:同苏联的天然气交易是后者手里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不仅能增强它的经济和货币力量,而且也将加强它的技术力量。苏联将利用发展西伯利亚天然气田所需的西方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力量,这也将变成苏联能用来发展自己的军事和非军事实力的一种新力量中的一个因素。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法国天然气消费量的百分之三十依赖苏联方面,这会在两国之间造成一种无法忽视的关系,因为到那时候,天然气在法国全部能源消费中占百分之十九,这将意味着:苏联天然气将占法国全部能源消费量的百分之六。这决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比例。
    这里谈到的法国的情况也适用于西德以及其他西欧国家。它们认为,同苏联的天然气交易给欧洲带来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风险总是比使欧洲陷于没有足够的能源来源的境地的危险小。这里,我们要谈谈促使美国反对天然气交易的第三个原因。
    对欧洲来说,能代替天然气的有两种东西:
    第一种替代物是从中东进口的石油。
    第二种替代物是从波兰、南非或美国进口的煤炭。关于第一种替代物,欧洲用不着强调在比现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它的风险,因为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的经验和一九七九年的经验,都已充分不过地揭示了从价格的角度或供应数量的角度来说,依赖中东地区的危险。
    至于第二种替代物,欧洲不需要别人向它解释波兰和南非无力保证满足它所需要的全部煤炭,来自这两个国家的煤炭供应可能遇到波折与危险。
    在第二种替代物方面,剩下来的是美国煤炭。美国煤炭在数量上能满足欧洲国家的需要,但它也有一个问题,导致欧洲转向苏联天然气。
    美国向欧洲出口的煤炭数量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钢铁工业用的冶金用煤。一九七八年后,一方面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波兰煤炭生产发生危机,这种煤的出口大量增加。由于这一原因,美国向欧洲的煤炭出口量增加为占欧洲煤炭市场的百分之六十。蕴藏量为世界四分之一的美国煤矿能够满足欧洲代替苏联天然气所需的全部煤炭,即每年相当于九千万吨。
    实际上,美国的煤矿不仅能够保证这个数量,而且愿意这样做,提供这么多煤炭对它们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它们现在担心,同苏联的天然气交易将威胁美国对欧洲的煤炭出口的增长,这不仅损害美国的采矿业,也给为运输和出口煤炭服务的美国铁路和港口带来损失。
    如果说象法国这样一个国家百分之三十的天然气依靠象苏联这样一个国家引起了某些忧虑是有道理的,那么。把它在煤炭方面对象美国这样一个国家的依赖程度由百分之六十提得更高会引起同样的(假如不是更大的)忧虑难道不也是有道理的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