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7日参考消息 第1版

    美国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比亚勒预言,苏联从明年年初开始将发动一次和平攻势;认为苏在今后一两年内对世界采取的态度将会是胡萝卜多于大棒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八日文章】题:预测苏联将采取大量和平行动观察克里姆林宫情况的人们预料苏联将向美国、中国、日本、欧洲提出搞缓和的建议
    美国最杰出的苏联问题专家之一预言,苏联明年年初将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和平攻势”,主要是针对西欧。
    哥伦比亚大学的比亚勒根据他对苏联的材料的研究和最近去苏联访问的结果,还预料一旦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退出舞台,苏联人在外交上的主动行动将会搞得更厉害。
    比亚勒博士预言,在勃列日涅夫身后的时期里,苏联人将把他们的外交攻势扩大到包括五六项和平倡议,这些倡议将涉及安哥拉、阿富汗、中国、日本、美国等国,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将继续努力讨好西欧。
    比亚勒说,尽管勃列日涅夫主席十月二十七日对军官们的讲话语调强硬,这篇讲话未必象某些分析家所断定的那样,意味着核武器竞赛的升级。在比亚勒看来,勃列日涅夫的讲话表明苏联军人和文职官员之间的严重争论仍在继续,勃列日涅夫则起着居中调解的作用。
    不论这场争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比亚勒认为苏联在今后一两年内对世界采取的态度将会是胡萝卜多于大棒。
    他说,这是因为:苏联人很不想试一试里根总统对他们采取的强硬态度;他们正忙于处理波兰问题及其他麻烦地区的问题;他们想继续与西欧搞缓和;他们正在忙于建立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以便在勃列日涅夫主席离开人世后接班。
    比亚勒预料苏联人将从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中得到鼓舞。因为,他说,他们无疑会认为这次选举的结果对里根总统的对外政策和军事开支计划能起到节制作用。
    比亚勒在会见本报记者时预言,在勃列日涅夫身后的时期里,苏联人将会:
    表示愿意同美国恢复缓和,并且表现得比以前较为乐意同美国人实行恢复缓和所需要的那种妥协;
    作出引人注目的新姿态来同中国恢复正常关系,也许甚至会表示愿意从苏中边界撤走一些苏联军队;
    通过恢复一九五七年的协议来讨好日本,那样将可以把千岛群岛南端的岛屿归还日本,以换取同日本达成一项协助开发西伯利亚的新协议;
    加紧努力争取在阿富汗问题上达成一项国际解决办法,这种办法将使苏联可以撤军,但是在阿富汗保留一个不敌视苏联的政权;
    通过讨价还价至少从安哥拉撤走部分古巴军队。
    比亚勒说,苏联人将会试图让西欧人看到,正是美国人拒绝真心诚意地谈判,从而阻滞着新的控制武器协议的达成。
    比亚勒预料苏联人会提出控制武器的新倡议,特别是在美苏关于以欧洲为基地的中程核武器的会谈领域内。
    据比亚勒说,在中东,苏联人将加紧努力在伊朗争取影响。但是,他们将会谨慎行事。
    这位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批评政府对莫斯科采取他所说的“单方面”的方针。比亚勒说:“他们对苏联人只使用大棒——而且是口头上的大棒”。“政府不仅应当向苏联人表明它同他们对抗的决心,而且还应当表明,它愿意改变政策以给予种种积极的鼓励,如果苏联节制它的国际举止行为的话”。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十五日电】题:中国的对苏改善关系的外交攻势,把球抛到了苏联方面(记者中岛发自北京)
    黄华外长的讲话表明,中国借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之死,要开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对苏关系的外交攻势。
    黄华外长的讲话由以下三点构成:一、称赞多年的对立者勃列日涅夫;二、赞赏勃列日涅夫表明了改善对华关系的意图;三、希望安德罗波夫新领导人拆除两国间的障碍,努力改善关系。
    迄今为止,中国对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的讲话一直采取了“注意到,要看苏联的实际行动”的态度,黄华的这次讲话,可以说是更前进了一步。
    黄华讲话指出,改善中苏关系的障碍是边界驻军,侵略阿富汗和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要求苏联清算这三件事。这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但就整个讲话的温和的调子,和过去十几年间的不顺利的中苏关系联系起来看,使人有今非昔比之感。
    这一次,把球抛到了苏联新领导人方面去了。
    如果苏联方面采取措施,两国关系有可能出乎预料地取得进展。
    【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十五日报道】十四日,政府对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就中苏和解发出的积极呼吁发表见解说,“这可能是借吊唁外交的机会,向苏联的新领导人发出信号,说如果苏联采取积极姿态,中国方面已为改善中苏关系打开门户”,对此表示关注。不过,政府人士又分析,考虑到中国未向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的葬礼派遣最高领导人的情况,不妨认为,中国目前仍然是慎重的,今后打算注视中苏两国的具体行动。
    【安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西方分析家们仔细研究了中国外长黄华在赴莫斯科参加已故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葬礼之前对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
    分析家们特别指出了黄华这一段话: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勃列日涅夫向北京发表的讲话表示“赞赏”,认为这些讲话反映了“广大苏联人民要求改善两国关系的迫切愿望”。
    从新华社昨天播发的黄华讲话来看,中国外交部长对中国的看法和意图做了新注解。


    说安德罗波夫对黄华表示了热烈欢迎,这显然是一个要引起人们注意的姿态
    【路透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五日电】今天,苏联按照全部国葬仪式安葬了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仅仅几小时以后,勃列日涅夫的继任人、党的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就同世界各国领导人举行了一系列的会晤。外交官说,安德罗波夫的日程远远超过过去人们估计勃列日涅夫所可能安排的日程。
    外交官还试图猜测,安德罗波夫准备立即同莫斯科势力范围之外的各国领导人会谈,这也许表明他将在制订苏联对外政策的工作中发挥比他的前任更加积极的作用。
    表明同勃列日涅夫年代的做法不一样的另一个迹象是,东欧国家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为所有前来吊唁的外宾举行的正式招待会上同安德罗波夫只作了简单的会晤之后,便离苏回国了。
    安德罗波夫在克里姆林宫为前来吊唁的外宾举行的招待会上向中国外长黄华表示热烈欢迎,这是一个显然要引起人们注意的姿态。
    苏联集团人士后来说,黄华先生将在莫斯科呆到十七日,明天将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会谈。
    【路透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五日电】苏联领导人今天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招待会上向中国外交部长黄华表示热烈的欢迎,这表明莫斯科有意推动同北京建立正常化的作法。
    新当选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在勃列日涅夫主席的葬礼之后在为外国代表团举行的一个招待会上同黄华紧紧握手,并且交谈了三分钟以上。这是安德罗波夫同任何外国贵宾进行的时间最长的谈话。相形之下,美国副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舒尔茨只同安德罗波夫谈了半分钟。出席在克里姆林宫的乔治大厅举行的招待会的观察家怀有这样的印象:布什先生想要同安德罗波夫延长交谈的时间,但这位苏联党的领导人似乎不感兴趣。


法新社说他谈到对外政策时语调坚定,但讲话中看不出有任何长期打算
    【法新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五日电】(记者:沙姆拉)安德罗波夫今天作为共产党总书记第一次露面。他表示愿意同其他国家进行“真诚的合作”,但是却扬言要给任何侵略行动以“毁灭性的打击”。
    安德罗波夫今天在为他的前任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举行的葬礼上第一个发表讲话。他对国内消费问题作了种种保证,在谈到对外政策时语调坚定。
    这种作法在和平稳定的接班中是很典型的,但是从安德罗波夫的讲话中实际上几乎看不出他有何长期打算。
    在话锋转到同西方的关系时,安德罗波夫先生今天在谈到他对国际帝国主义的种种担忧和通过加强军事力量来维护和平的必要性时,态度要比他在十二日在被中央委员会选为党的领袖之前多少温和一些。但是,他既拿着胡萝卜,又挥舞着大棒,强调说,党和国家一方面谋求“在真诚、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同任何愿意合作的国家进行合作”,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我们袒国的切身利益”。
    安德罗波夫先生显然决定在国际上第一次露面时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并用传统的言辞做盾牌。路透社注意契尔年科没有发表讲话
    【路透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五日电】勃列日涅夫的亲信、政治局委员契尔年科没有发表讲话,在少数几个领导人后来在克里姆林宫招待会上会见外宾的时候,契尔年科不在场。
    一位外交官说,“这表明这次葬礼没有契尔年科的地位,并表明契尔年科正在失去他的影响和权势,与此同时,安德罗波夫的影响和权势正在增强。”


    【美联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五日电】苏联共产党新总书记安德罗波夫今天在克里姆林宫同美国副总统布什会谈了半小时。他在会谈期间对布什说,他准备同美国「建立关系」。
    布什在这次会谈之后对记者们发表谈话时谈到了「我们面临困难的问题」。
    然而,他在离开莫斯科之前在机场说,「尽管困难是巨大的,但是决不是难以克服的」,并说他同安德罗波夫的会谈是「坦率的、诚挚的、实在的」。这是这两个超级大国从一九七九年六月以来进行的最高级接触。
    参加今天的克里姆林宫会谈的还有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美国驻苏联大使哈特曼和安德罗波夫的一位助手亚历山德罗夫。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五日电】美国官员说,美国副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舒尔茨今天同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会晤,会谈了从人权到削减武器等各种问题。
    会谈以后,官方通讯社塔斯社发表了一篇报道,说安德罗波夫保证莫斯科愿意「在完全平等、互不干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美国建立关系。」塔斯社把这次会晤说成是一次「交谈」,其中包括「就苏美关系的关键性问题简短地交换了意见」。
    【美新署莫斯科十一月十五日电】副总统布什说,美国将尽自己的本份来与苏联建立能够使世界走向和平与繁荣的那种建设性关系。
    布什在莫斯科参加了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后于十一月十五日离开时发表声明说,他和国务卿舒尔茨会见了苏联新领导人安德罗波夫,进行了「坦率、融洽和实质性」会谈。
    布什说,「这使双方有机会就它们的关系的现状交换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