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9日参考消息 第2版

    《苏联画报》文章说大约四分之三的住宅是由国家建造
    的,在城
    市有合作社建造住房,在工人镇和农村有个人建造住房。国家和集体农庄向农民提供财务援助
    【《苏联画报》(中文版)第三期文章】题:苏联是怎样解决住房问题的(作者:奥尔洛娃)
    苏联每天建成五千五百套住宅,免费分配给公民。每年有一千多万人庆祝新居。光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九七六——一九八○年),按照苏共二十五大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建成了五亿三千万平方米的住房。这个期间,有五千多万人搬进了新住宅或在以前建造的住房里领到了更舒适、更宽敞的住宅。苏联的住宅建设速度超过了其他国家。近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建成二百二十万多套住宅,这等于西欧所有国家住房建设的总和。尽管拨出了大笔投资和多年进行了目标明确的努力,但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对住房的需要。昨天、今天、明天的合理要求五十年代后半期,苏联专家研究成功了崭新的建造住房的工艺法,这时开始了真正的转折。他们发明了大壁板房屋建造流水作业法,我国利用这个方法开始了大规模建筑,后来广泛传播到其他国家去。在世界实践中第一次用连续方式建造房屋。工作速度差不多增加了一倍。正是从这个时候起,苏联从一个五年计划到另一个五年计划不断增加住房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开始急速接近目的。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我们不得不偏重比较便宜、简单的设计。当初的任务在于,把尽可能多的家庭迁到单独、朴素,按照现在的概念看来甚至是窄小的住宅里去。但是,在那时使人满意的住宅现在已经不再使人满意了。明天的要求还要更高。这便是辩证法的规律:已经满足的要求必然产生新的要求。在决定国家对住宅问题的立场时,过去考虑、现在继续考虑这个自然的过程。
    住宅面积平均保证率在增长。住房的质量在改善。从六十年代中,所有加盟共和国在扩大建筑工程规模的同时,开始采用新的住房设计。居住房间、厨房、走廊、辅助建筑物更宽敞了,住宅的配置和装璜改进了,住房的工程设备完善了。这就提高了建筑费。一九六五年一平方米面积国家平均支出一百一十九卢布,而现在建造的房屋一平方米需要一百七十卢布。不过,造价提高决不影响居民的家庭预算。房租在我国从一九二八年便没改变,平均占工人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三。总结和前景总起来说,在苏维埃政权年代建造了三十四亿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这意味着在一代人生活期间建成了等于二十六座象现代莫斯科这样大城市的住房总面积。城市居民在这个期间大约增加了五倍,城市住房面积差不多增加了十一倍。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差不多有二亿零七百万居民迂入了新住宅或在以前建造的房屋里改善了居住条件。每十户城市家庭中有八户住在单独住宅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建成五亿三千万到五亿四千万平方米的住房,首先提供给新建企业的工作人员、开发新地区的人和农村居民。将完成向改进了的标准设计的过渡,更加注意综合建筑和完善城乡设备。
    准备到一九九○年末基本上保证每一个苏联家庭有单独住宅。不过,这还不能算完全解决居住问题。下一阶段是保证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年人有一个房间。然后是还有一间客厅。苏联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住宅由国家建造。按租赁条件,迁入新居的家庭似乎是住宅的私有主:无限期使用,有权交换,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出租——法律禁止把国家住房用作营利的工具。负责租赁的人死亡时,住宅自动转归他的家属。
    除了国家住房建设之外,在城市有合作社住房建设,在工人镇和农村有个人住房建设。但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没有国家建筑部门的帮助。国家和集体农庄向农村居民提供财务援助。


    【玻利维亚《现状报》四月二十一日专稿】“卡索尔设计和建筑公司”十五年来在巴西一些地区采用的叫作“泥土和水泥”的建筑方法,上个月被全国住房银行通过。
    这个方法将建造一座房屋的成本减少了近百分之三十。
    在巴西的每平方米住房的成本是近一百八十美元(用常规方法建造)的情况下,“泥土和水泥”法可以将造价降低到近一百二十美元。
    “泥土和水泥”法正如它的名称所表示的那样,是一种水泥和沙质粘土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会紧紧地粘在一起。
    除了原料比较便宜外,这种方法不需要在墙壁的内外再加保护层。
    据“卡索尔”公司的业主马加良斯工程师说,这种建筑方法不需要技艺高超的劳动力,也不需要石匠,只需要力气。
    全国住房银行准备主要在国内那些由于远离生产中心和水泥价格较贵的地区使用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建造起两层楼房。据马加良斯说,这种技术可以有较快的建房速度,民用建筑部门十个技艺最低的工匠在一天之内就可以把墙砌成。
    全国住房银行社会规划局局长萨文·戈肖西安证实了“泥土和水泥”墙的耐力,认为它可能超过用砖头和水泥砌成的墙。


    【台湾《大华晚报》七月二十六日文章】题:施耐庵的故里及遗迹(作者:赵知人)
    水浒传,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杰作,所以大家都喜欢读它。尤其对它笔墨的生动,描写的精致,更使人人拍案叫绝。这都是大家所公认的。可是,对作者施耐庵先生的家世、以及其故里遗迹,晓得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笔者于抗战胜利后,从政于苏北地区,一个偶然的机会,经过施公故里,乃遍访地方遗老,探索其轶闻,并寻遍其遗迹,作成笔记;今于存箧中得之,作斯文,以飨读者。施耐庵的故里施耐庵先生,是江苏省兴化县白驹镇施桥村人,地处江苏北部偏东,距离海岸不远。据施氏族谱记载:“吾族始祖耐庵公,明初自苏迁兴”。可见施耐庵当年原住苏州,到了明朝初年才移居兴化的。据地方遗老说,因为施公曾经极力赞助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张士诚,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所败,施耐庵为了避祸,只好迁居兴化。由于这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较为安全。而且这里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的说法。兴化县志也载有一诗云:“吾邑独少宛马来,大泽茫茫不通陆;外人羡作桃花源,万钱争租一间屋。”由此可知当时一些避乱的人,或者一些隐士们,都视此为一安乐土呢。施先生隐居于此后,即不问世事,在白驹镇专心从事水浒传的写作。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知道施先生是一位有大才气的人,曾派军师刘伯温来拜访他,请他出山做官,协助朝廷治理国家。但施耐庵一心从事著述,因而婉谢了。当然与他曾经协助过张士诚的事情,也有些关联的。又传说,当刘伯温到达施的书斋时,施氏正写到“景阳岗武松打虎”一节。案头上还放着一支栩栩如生的纸扎老虎。
    可惜!施先生当年写作水浒传的书斋,业已荡然无存。笔者当时所能看到施族中最古老的屋宇,要算是白驹镇北街的“施氏宗祠”了。据其族谱记载:宗祠是把施公故居改建而成的。到清代咸丰年间,施公第十四世孙施埁加以修建,颇具规模。祠前有砖石砌成之高大门楼,上嵌一匾,有“施氏宗祠”四个大字。后有瓦屋三进,最后一进祭供施公神位,并有一高大石碑,上刻施公生平事迹。施村像梁山泊从白驹镇向西行,大约在二十里左右,即达施先生居住地的施桥村,传说施耐庵为了回避朱元璋再次征召,才又从白驹镇迁回老家,继续从事水浒传的写作。施桥村四周溪河纵横,到处都是丛生的芦苇。施氏的后代大部分也都居住在这里。
    据说,水浒传中梁山水泊的环境描写,多取材于村前村后的芦苇水荡的景色,读过水浒的人,不难发现书里曾经多次提到,梁山水泊周围尽是深港水汊,芦苇草荡。这里湖泊港汊确实很多,路径也很复杂。该处环境颇与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很相似。村西有一芦柴荡,便是水浒中所说的“芦苇荡”。该荡占地十余亩,荡中芦草繁茂,水鸟很多,到了秋冬季节,野鸭成群飞来,水里鱼虾甚多,实在是它们最好栖息之所。荡口直通河溪,荡中有一土墩,高出水面,坐着小船,可以登临其上。传当年施耐庵曾在此高墩上写过水浒,这真好像画家写生一样。根据以上所述,可见施耐庵所写的梁山泊的情景,完全是以其居处环境为背景的,所以写得那么逼真,那么动人。坟墓及其后裔一代大文学家施先生的坟墓,在施桥村东边一处高地上,墓园及墓地基占地约一亩余,四周植有古松及翠柏,间有杨柳和古槐,郁郁苍苍,非常壮观。坟墓面临一条宽阔的河道,在溪流交叉之处,有一圆形土墩高出水面,村人称它为风水岭,因为直对施墓,又以“施”、“狮”谐音,风水岭象征圆球,故有“狮子盘绣球”的说法,强调这是一处具有好风水的墓地。据施耐庵十七世孙施树春等老人讲,每年清明节前三天,住在附近村落的施姓后裔,都纷纷来此祭扫祖墓,祭祀的仪式极为隆重,此风相沿数百年而不辍。一直到日寇侵扰苏北,时加破坏,施墓才逐渐失修,祭祀仪式也开始简略了。
    当年,我在那儿盘桓了好几天,和施族人们多所接触。据他们说,施公昔年迁此,也许只是一家数口人,如今子孙绵延,成千上万,已传至二十三代,除居住施桥村外,还分居在白驹镇、施家庄、西河桥、清水湾等村落。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说法,水浒是由许多社会流传故事集而成的;虽然如此,但最重要的是编成该书以后加以改写、在艺术上成就最大的作家。所以历来只把施耐庵和罗贯中算作水浒的作者和编者。从金圣叹删改本刊行之后,便专以施耐庵为作者了。
    我认为这是对的,因为罗贯中不过是纂修和编次而已。同时,基于以上所述施氏故里情形及其遗迹,大多与其故乡状况极为吻合,这是令人无可怀疑的了。


说有些地方在农村建设中犯了错误,建造了没有宅旁园地的多层楼房,拆除了一系列原有的村庄。强调农村建设要符合农业生产的组织和工艺特点,符合居民的生活习惯
    【苏联《农业经济》第四期文章】我国有些地区,在制订农业地区和居民点的计划草案中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但是这种经验没有很好的推广。不仅如此,有些地方在农村设计和建设工作中还犯了错误。还有过这种情况,即建议在农村建设没有宅旁园地和院内建筑物的多层楼房,并规定了建设设备完善的农村的不现实的速度和拆除一系列原有的村庄。有时在区域计划草案中预定拆除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或更多的现有村庄。设计院的专家们常常不是改造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现有村庄,而是选择新的地点开始建设,这在实际上导致了收成好的农业耕地的荒废。与此同时,对计划草案中准备取消的村庄来说,宅院旁土地、住宅、生产和文化生活建筑、水井、输水管道、道路和其他建筑物也都不能利用。
    学者和专家们在制订农业地区和居民点的规划和建筑草案时应当遵循的主要一点,是要更好地了解生产的组织和工艺的特点,农业劳动集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组织的条件。
    多数居民对完善改建的村庄的设施问题十分一致地明确表示了态度:保持符合农村居民习惯的生活和休息方式,居住在有花园和菜园相连的单层住宅里。此外,村民们还希望农村里要有必要的交通线、输水管道和煤气管道,村庄之间和村内有铺设硬路面的道路。城市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尤其重要的是对农业地区的设计和建设工作要珍惜农村居民的传统和生活习惯。
    在计划草案中必须考虑到公民个人副业的发展。
    还必须考虑到,农村人口分布问题同合理利用农村劳力资源,稳定人员和调整迁移的最迫切问题紧密相关。它一定要结合解决城市和农村人口分布的所有问题综合地加以解决。
    在解决农村人口分布的复杂问题时不允许搞一刀切和公式化。例如,如果禁止在农业地区建设多层住宅那就是错误的。调查说明,居住在郊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村庄里的劳动者中,往往有百分之五十至七十是在城里就业的。这些家庭的物质福利水平,文化和生活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和城里人不相上下。因此可以建议在这里建造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多层楼房。在郊区专业化的地方,如蔬菜—奶类、花园—浆果—畜牧业等企业也可以建造多层楼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