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3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日本《朝日新闻》八月一日报道】题:政府就对苏经济关系决定不采取独自的行动,等待美欧调整意见
    渥太华最高级会议一致商定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将从今年秋天起磋商日美欧之间应该如何保持对苏经济关系问题。政府现已确定这样一个基本方针以备磋商时提出;这个基本方针是,当前要注视美欧之间的意见调整,如果美国方面要求采取具体的禁运措施,那么,我国就参考欧洲的动向研究对待办法。
    现在,美国已经要求中止执行苏联的杨堡管线计划。对此,西德等欧洲方面已经开始摸索独自的对待办法,而且,美苏对话的征兆也开始出现了。因此,政府加强了这样的判断:我国也要不采取过去那种一味强硬地对待苏联的做法,而要确保可以行动的余地。
    政府所以不决定独自的态度,而要看清美欧之间调整意见的趋向,是出于如下的判断:(一)渥太华宣言所达成协议的对苏贸易限制只是说说,并没有对具体的问题都作出了决定;(二)日本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一直相当严格地实施了对苏经济措施,因此任何时候都可以对付;(三)问题在于现在想要积极地扩大对苏经济关系的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对立。
    另外也有这样一个背景:据传美国也打算准许民间企业向杨堡工程出口机械,并且要记取不久前美国单方面不经商量就决定解除对苏粮食禁运一事的教训,美国究竟会把对苏强硬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
    杨堡计划已经成为对苏经济关系的一个象征。政府鉴于以下情况不得不持静观态度:(一)由于这项计划而将接受天然气供应的不是日本,从安全保障上如何考虑能源的对苏依靠的问题,将完全取决于美欧之间的判断;(二)因此,日本不能直接说三道四。


    【法国《世界报》七月三十日文章】题:四万伊朗人在法国避难
    一九七八年八月底,伊朗“上层社会”人士确信,在反对的风潮一一后来很快变成革命的飓风——的冲击下,伊朗国王政权维持不了多久,于是,他们中间许多人开始考虑流亡。再者,宫廷本身带了头:伊朗空军飞机每周两次从德黑兰起飞,飞往西班牙、巴黎、兰色海岸、纽约和洛杉矶,飞机上装满了贵重家具、地毯、艺术品……
    但是,知识分子——医生、律师、建筑师、工程师、教师等——从九月中旬开始大批逃亡,一直到一九七八年底。他们的夫人和孩子同往年一样已经在欧洲避暑,并决定留在欧洲。从翌年三月起,每天有五、六千政治难民通过各种途径逃离伊朗。至于在霍梅尼政权上台前后离开伊朗的总人数,一些人估计共有一百万,另一些人估计大约有七十万人。
    法国过去一直是伊朗知识分子赞赏的国家。法国大约有四万自称“毛拉共和国”反对派的伊朗难民。君主主义分子、彻底的民主共和主义者、右派“强硬”政权的支持者,这是一部分知名人士在法国代表的三大派。
    伊朗国王孪生姐妹阿什拉芙公主的女儿阿扎德·沙菲克——她的兄弟沙里亚特·沙菲克海军上尉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七日在巴黎遇刺身亡——是君主制和正统派传统的代表。她的组织“自由伊朗”用同样的名称出版两种周报,一种是法文,一种是波斯文。这个组织始终同伊朗保持联系,每天从伊朗得到许多情报。
    前法拉赫·迪巴王后办公室主任、前德黑兰大学和大不里士大学校长纳哈万迪主张建立全国联盟。他认为这是结束现政权的唯一方法。第二步,一旦伊朗摆脱了原教旨主义者,他同意通过全国公民投票的方法,让国家自己选择一个政权——君主制或共和制。纳哈万迪虽然过去是伊朗国王的至友,但被君主主义集团看作是争取伊朗解放斗争中的“另一支力量”,然而他仍是这一事业的“盟友”。
    前伊朗军队参谋长、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的优秀军官、一九七二年边界事件发生时指挥伊朗国王的军队同伊拉克人作战的巴赫拉姆·阿里亚纳将军,是一名坚定的君主主义者。他认为,他的国家的命运只能由巴列维王权决定。自伊朗革命爆发后定居巴黎的阿里亚纳将军七月二十五日离开法国首都,前往伊朗某邻国,以便同反霍梅尼政权的部落一起——可能在俾路支斯坦——亲自参加战斗。


    【法新社华盛顿七月三十一日电】国务院今天透露,美国政府不愿意把剩余的黄油卖给新西兰,如果新西兰再把黄油转卖给苏联的话。
    发言人费希尔说,「我们不会支持这样一种安排,因为这种安排会使得到补贴的美国黄油式黄油制品落到苏联手中。」但是他说,里根总统还没有就「处理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做出最后决定。
    华盛顿现在约有十万吨剩余黄油,是过去三年期间以一点五○美元一磅的价格买的。新西兰乳制品局表示有兴趣以一点零五美元一磅的价格买这批黄油。


    【路透社法兰克福七月二十四日电】西德的一些商业银行今天同苏联达成一项总的协议,内容是资助修建一条有争议的输气管。这条输气管从西伯利亚向西欧输送天然气,全长五千公里。
    西德最大的商业银行、银行财团的领袖德意志银行在一项声明中说,这项协议是这项工程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它预料可在今年年底以前签订最后协议。
    铺设这条输气管的目的是,从西伯利亚向西德、荷兰、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输送天然气。美国反对这项将耗资一百亿美元的输气管工程,理由是,铺设这条输气管会使西欧过于信赖苏联提供能源。


    【路透社华盛顿七月二十四日电】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今天顶住了国会由于有人指控他从事不正当的商业活动而要求他辞职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尽管里根总统说,他仍然完全信任凯西,但是,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两名共和党成员巴里·戈德华特主席和威廉·罗思仍要求这位中央情报局局长辞职。
    参议员戈德华特说,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已被告知,凯西从那个公司获利七十五万美元。但是,凯西在他今天发表的声明中说,这纯属捏造,而事实是,他失掉了那笔投资。参议员罗思说,情报委员会的十五名委员中有三名委员认为凯西应该辞职。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五日电】白宫发言人今天说,里根总统认为,如果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的过失只是在选用中央情报局特工机构负责人时考虑欠周,那么,他“肯定应当继续任现职。”
    但是,总统发言人格根说,如果发现这位陷入困境的中央情报局局长还有其他问题——如有新证据说明他在过去财务处理方面有错——里根就得重新研究这个问题了。
    格根说:“总统认为,凯西为人诚实、正派,多年来克尽本分为国效劳。他还认为,凯西在中央情报局任职以来工作出色。鉴于这一情况,总统坚决支持凯西先生。”
    同时,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一名共和党成员今天说,委员会将对凯西的财务问题“迅速作出判断”。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九日电】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今天一致得出结论,认为凯西应当继续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
    该委员会主席戈德华特在凯西就自己过去的在企业界进行的活动和主持中央情报局的工作进行的五小时秘密作证结束后对记者说:“委员会一致断定,没有根据得出凯西不能胜任中央情报局局长一职的结论。”
    戈德华特在座无虚席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个结论是根据凯西的证词以及委员会成员前几天里的审查工作而得出的。
    他说,委员会还要继续工作,完成关于这次调查的最后的文书工作。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七月二十四日报道】我国同柬埔寨的贸易,即将正式重开。
    据日本柬埔寨贸易会(理事长岩井古四郎)二十三日表明,该贸易会同韩桑林政权的商业部管辖下的柬埔寨进出口公司之间,就我国出口森林资源开发器材、渔具、天然橡胶精炼设备等同提高该国的出口商品的生产有关的商品种类,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贸易会将于十月份就派经济代表团前往柬埔寨进行具体协商,并计划于一九八二年在金边举办日本产品展览会。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七月三十一日专稿】题:对付卡扎菲:埃及越来越不耐烦(图哈米发自开罗)
    埃及越来越坚信,武力是阻止卡扎菲上校实现他的梦想的最好的手段。
    目前,开罗和华盛顿一致的看法是,利比亚那个反复无常的统治者比人们过去一度所认为的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两国官员一致认为,他若胆敢再采取象去年入侵乍得那样的行动,一定要使他后悔莫及。
    这里的看法是,会造成这种对抗的火星“可能”来自苏丹。
    埃及的战略家们说,卡扎菲上校的部队已驻扎在乍得,能够搞新的冒险。据传这些部队在没有明确划定的苏丹边境的行动使局势随时可能发生爆炸。
    尼迈里最近结束了对这里为期一周的访问,在访问期间,同埃及搞了最新的军事协调计划。埃及由于一九七六年同苏丹签订了一项防务条约,已保证向尼迈里政权提供无限制的军事支援。
    但是,尽管埃及表示愤怒,看来它并不愿意象在一九七七年时那样给利比亚上校一顿教训,那时边界小冲突升级成了公开的战斗。去年被埃及宣布为紧急地区的边界狭长地带仍然被认为是个潜在的麻烦地区。据埃及军事情报人士说,尽管安全措施加强了,但由利比亚渗入埃及的人数六个月内已超过三百。
    直到最近,埃及一直把法国当作战友,法国在非洲的地位由于利比亚入侵那个前法国殖民地而受到同样的震动。
    但是法国和利比亚最近进行了一系列高级接触,同时法国又决定取消对战斗机和直升飞机的禁运,这就引起了埃及的怀疑。
    埃及已经不止一次地把萨达特对卡扎菲上校的担心告诉了卡特政府,但是据说卡特政府拒绝对埃及要采取反卡扎菲行动的做法开绿灯。
    看来华盛顿新政府更多地倾向于对卡扎菲采取行动。与此同时,看来国务卿黑格正在带头制订鼓励使对卡扎菲施加的压力逐渐升级的计划。


    【法新社巴黎七月三十一日电】题:巴黎密切注视事态发展
    对外关系部人士指出,法国政府正极其密切地注视着德黑兰局势的发展。七月三十一日下午已有数千人响应号召在法国驻德黑兰使馆前示威游行。
    法对外关系部人士认为,没有伊朗当局的赞同,针对法国的、抗议巴黎给予伊朗前总统巴尼萨德尔以政治避难权的示威游行是不会出现真正的升级的。就此,同一人士指出,伊朗当局加强了它在法国大使馆周围的安全措施。
    同一人士认为,德黑兰目前的局势与致使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四日占领美国大使馆和扣留美国人质前的局势不能相比拟。今天当局控制着局势,这与推翻巴列维政权后的情况是不同的,而且,当时被称为大撒旦的美国是伊朗新政府不共戴天的仇敌。巴黎还没有专门建立一个“危机小组”来研究事态的发展。但是,自七月三十日上午在法国使馆前举行示威游行以来,法国大使居伊·乔治一直和当地政府保持着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