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29日参考消息 第1版

    印发言人说会谈是有意义的,但没有讨论解决印中边界问题的任何具体建议,两国不会就边界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六月二十七日电】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同印度外长拉奥今天就造成这两个亚洲大国不和的边界争端举行了第二次会谈,但仍毫无结果。政府发言人说,拉奥和黄华讨论了争端的具体细节。两国有争议的主要是四万八千平方英里边境领土,双方都声称对那块土地拥有主权。今天的会谈持续了四个小时。
    同时,印度外事秘书沙梯和中国外交部司长陈肇源继续讨论中国提出的下述解决方案:双方在这片有争议的领土各保持自己在一九六二年三周边界战争结束时控制的地区。
    外交部发言人迪克西特说,关于中国的这项解决办法拉奥“重申了印度众所周知的立场”。印度一贯的立场是予以拒绝。
    迪克西特对记者说,在会谈期间“没有提出”解决边界冲突的“任何建议”。他还说,不会签订一项协议,在黄华星期日动身前往马德拉斯和斯里兰卡之前不会就这个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路透社新德里六月二十七日电】一位印度政府发言人说,印度和中国今天讨论了自从一九六二年的战争以来几乎一直冻结的边界争端问题,但是没有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任何具体建议。
    折磨着中印关系的边界争端问题是在中国外长黄华同印度外长拉奥的一次四小时的会谈中讨论的。这位发言人说,这次会谈是有意义的。
    这位发言人说,双方讨论了边界问题的“全部含义”,但最他不肯透露细节。黄华和拉奥在这里公开发表讲话时都顺便承认了他们之间的分歧,但是在提到有争议的问题时都很慎重。
    当一位记者问双方在哪些方面有一致的看法时,这位印度发言人说,两国外长在大国在亚洲和世界地区的竞争的“不利影响”方面有一致看法。
    【法新社新德里六月二十七日电】消息灵通人士说,印度和中国今天结束了第二轮会谈,在如何解决关键的边界问题——中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上没有得出任何结论。中国外长黄华和印度外长拉奥今天上午举行了四小时马拉松会谈。
    今天的会谈是在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昨天发表直率而明确的谈话的影响下进行的。她排除了同中国达成双边协议的可能性。根据这种协议,一部分“印度领土”必须交给中国,以换取“中国占领的地区”。
    此间的印度所有大报都在显著地位刊登了甘地夫人的讲话。了解第一手情况的人士说,这个讲话今天使中国人感到吃惊,因为他们早些时候以为印度方面不会坚持在边界问题上举行决定性会谈。
    然而黄华和拉奥在从会议室出来时表示对取得的进展满意,但是不肯明确说明。
    黄华告诉记者说,“我们讨论了广泛的双边问题,也讨论了一些国际问题。”


    【日本《产经新闻》六月二十日报道】题:日欧贸易摩擦再次成为突出问题
    (记者:矢野义明)
    田中通产相为商讨日欧通商问题,正在访问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共同体的四个国家,十九日结束了同各国经济部长的会谈,田中通产相同铃木首相同时访问欧洲,他是为解决通商问题前去“开道”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都萧条,失业人口增加已成为很大的政治问题,所以在一系列会谈中各国对日纷纷表示不满,田中通产相遭到了集中的谴责。尤其是在悬而未决的汽车问题上,除去对西德和比利时的个别措施以外,对于欧洲共同体整个地区,我国提出了实质上自己限制出口的措施,为避免通商摩擦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这也不是就此结束,英国对我国在进口威士忌酒和糕点类方面征收很高的进口税还有强烈的不满:表示要在七月的渥太华最高级会议的“第二轮”会议上提出日欧通商问题。这再一次表明日欧间存在的鸿沟之深。随行的通产省干部把因应付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而弄得疲惫不堪的欧洲经济,比作“即将破碎的饭碗”,强调对欧贸易有巨额盈余的日本(一九八○年为八十八亿美元)在对欧洲共同体贸易方面应采取慎重的态度。但是欧洲共同体在对日出口方面作出的努力不够,恐怕应该更强调这一点。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六月二十七日电】《印度教徒报》今天刊登的高级记者雷迪的一篇报道说,印度官员对中国来访者说,在关系正常化会谈中,印度对北京同华盛顿日益发展和联系的关注程度不亚于边界争端。
    雷迪说:“印度政策的这种质的变化有助于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这样一点:由于中国越来越支持美国企图把亚洲变成同苏联公开对抗的战场的尝试,紧张局势会加剧。”雷迪是一位非常接近印度决策人物的人士。


    【美联社加利福尼亚州穆古角六月二十七日电】美国副总统布什今天在同里根总统会谈以后,设法消除同法国在关于任命四名共产党人在法国社会党新政府内阁中任职问题上的争端。
    布什上周对密特朗总统的政府进行了礼节性拜访。布什赞扬了这两个北约盟国之间“根深蒂固的强有力”联系。
    这场争端是上周发生的,当时国务院在对密特朗任命四个共产党人一事作出反应的时候正式说,由于这四个人参加了由四十三个成员组成的内阁,“我们作为盟国的关系的色彩和内容将受到影响”。
    他说,法国将仍然是美国的盟国,他对以下这样一个消息不予重视:法国外长谢松说,美国对内阁的批评是“不能接受的”。
    布什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简直不能相信他会认为我们同他们的全面关系是不能接受的。我简直不相信。”
    布什说,美国显然“不是亲共产党的”,并说,他认为密特朗也不是亲共产党的。
    布什说,他“非常强烈地感到,密特朗对共产党的态度是非常现实的,很长时间以来,他一直是与共产党背道而驰的。”
    【路透社加利福尼亚州穆古角六月二十七日电】副总统布什今天说,里根总统不会因为法国新内阁有四名共产党人而扩大同法国的分歧。


    【法新社新德里六月二十七日电】总理英迪拉·甘地今天说,中国外长黄华最近的访问是一次“重要事件”,并认为这将加强两国为使关系进一步正常化而作的努力。
    甘地夫人在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两国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为他们的关系正常化而作出努力,尽管双方对国际问题的看法有分歧,但是现在还是在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关于这一点,她指出,印度认为任何一种单一的政治意识形态是不可能对世界有利的。
    她说,当她的前任政府派出驻华大使时就已经开始为改善双边关系而作出努力了。
    【法新社新德里六月二十七日电】英迪拉·甘地总理排除了同中国达成任何双边协议的可能性,根据这种协议,印度为了换回“被占领地区”,不得不把印度的一部分领土交给中国。
    印度联合新闻社引用甘地夫人在北部城市巴特那对记者发表的谈话说,“在达成任何协议之前,我们必须记住,中国仍占领着印度领土。”
    甘地夫人说,只有首先维护印度利益,才可能同中国达成协议。
    甘地夫人的上述明确谈话是在来访的中国外长黄华同印度外长拉奥在这里会谈期间发表的。他们举行会谈就是为了寻找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办法。
    【美联社新德里六月二十七日电】在迪克西特就棘手的边界问题发表谈话之前,英迪拉·甘地总理曾宣称,关于边界问题的协议“只有在维护印度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达成。
    甘地夫人是昨天晚上在印度北部巴特那举行的一次公众集会上讲这番话的。迪克西特说,甘地夫人在巴特那的讲话和中印两国外交部长在新德里的会谈无关,这里也没有提到她的讲话。


    【美国《华尔街日报》六月二十五日文章】题:在黑格结束十二天远东之行以后,美国对外政策仍然糊里糊涂(豪斯发自檀香山)
    从许多方面来看,黑格为期两周的远东之行着重说明里根对外政策在概念上是空洞的和没有条理的。到目前为止,总统还没有阐明一项条理清楚的全球战略,他也不让黑格这样做。里根总统表示的态度是,美国必须重建军事力量以对付俄国人。这种态度在他的高级助手中广受欢迎。但是,制定政策是将态度化为具体行动的一门艺术。然而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各方意见不一。紧张气氛例如,在黑格国务卿宣布,他在北京的会谈将美中合作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不到几小时,里根总统就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对台湾的感情依然不变。结果,黑格这次看来是成功的访问在紧张的气氛中结束了。不高兴的中国官员在他登机去马尼拉以前的最后时刻在机场停机坪上训了他一通。
    五角大楼的官员按照国防部长温伯格的指示刚刚压日本增加军事费用,黑格一行中的高级官员就马上谴责施加这种压力。这位官员在马尼拉会晤过日本外相。他说,日本认识到它不能继续是“经济上的巨人和军事上的矮子”。但是,试图通过施加严厉的压力来公开使友好的日本政府感到为难,这不是取得防务合作的正确做法。
    美国对以色列袭击伊拉克核设施一事做出的反应,最生动地说明美国对外政策是无人负责的。副国务卿斯托塞尔在美国国会说,美国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伊拉克打算造原子弹。而里根总统说,“人们必须承认以色列有理由”对伊拉克的意图“表示关切”。
    使这些混杂的信号更加复杂的是,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珍妮·柯克帕特里克在纽约受到赞扬,因为她巧妙地使伊拉克提出一项美国能够支持的、只对以色列加以谴责的联合国决议草案。但是,黑格国务卿的助手私下里指责她准备出卖以色列,想投票支持伊拉克提出的不仅谴责以色列、而且要求制裁这个犹太国和重新考虑卖武器给以色列的决议草案。
    高级人物间这种争吵是一种清楚的迹象表明在总统的领导中尚有漏洞。在没有总统的坚定指示,而只有一个软弱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班子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把政策的抉择整理成一项有条理的战略。因此,意志坚强的内阁成员可以随意设法把他们自己的想法作为政策
    。吸引人们注意的词句早些时候,国务卿黑格认识到机构方面存在这种真空,并试图填补它,但是受到白宫的阻挠。助手们说,他有时感到绝望,认为政府永远不会制订出一项有条理的对外政策。他们说,他担心一场危机就将暴露出对外政策方面的管理不当,并将对美国的利益产生代价高昂的影响。
    但是,黑格本人对美国的全球战略看来也是模糊的。他常常用一些术语来代替概念上的考虑。例如,在他对亚洲进行的访问中,他用一种枯燥无味的引人注意的词句把台湾在美国今后的远东政策中所起的作用搪塞过去了:台湾是“一条重要的海洋航道上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同样,他这次所访问的其他两个盟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称为是“太平洋地区最后的一根关键支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