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6日参考消息 第2版

    说台湾消费物价报数加速上升,经济增长率连年下降,许多企业家主张加强同大陆的贸易以摆脱困境
    【日本《每日新闻》三月二十四日登载该报驻香港特派记者平田的报道】题:为通货膨胀而苦恼的台湾
    去年以来,由于石油等国际商品价格高涨,台湾在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苦恼。它在开发代替石油的能源(原子能、煤)以缓和石油冲击的同时,还必须鼓励出口,以抵销进口石油的支出。但是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却经济萧条,没有很大希望。
    因此,民间和外国资本的企业开始主张“进一步发展对中国大陆的贸易”。有一种看法认为,台湾当局尽管表面上摆出强硬的姿态,但“内心是欢迎”的。低速增长的时代台湾去年一年的消费物价指数(城市)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九点零二,仅十二月份就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点二。可以看出指数上升在加速。经济增长率一九七八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三点八五,七九年下降了百分之八点零三,八○年下降了百分之六点六六,连年下降,如今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时代。
    虽然目前袭击台湾的,是以石油为中心的成本增高型的通货膨胀,但是一直以“没有通货膨胀的增长”自诩的台湾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很多人指出这是“经济政策的转折点”。台湾决定改变发电能源的百分之八十依靠石油的结构,提高原子能和煤的比重。设想在一九八九年以前,把依靠石油的比例压缩到百分之五十以下。然而这是长期计划,不能指望对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有大的效果。
    寄望于“对中国大陆贸易”的主张就是在台湾处境艰难的背景下产生的。
    台北中小贸易公司的青年公开大胆地说,“那么广阔的市场,不能放手不管”。某日本贸易公司的人说,“当局虽然提心吊胆,但也在看形势,似乎认为增大贸易量也是可以的。”以香港为转口基地由于台湾—中国大陆贸易是以香港为转口基地的,因此在贸易量飞跃增加的一九七九年,台湾当局曾坚持说,“这是对香港的贸易”。台湾向大陆的出口,一九七八年以前几乎没有,而在一九七九年则达到了二千一百万美元,一九八○年达到了二亿四千一百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是纺织品、电视机和电子元件。中国向台湾出口食品、中草药、原料等,总计达七千八百万美元(八○年)。当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台湾去年对中国大陆出口尽管有所增加,但在总出口中不过占百分之一略多一些。民间企业说,“还要增多”,他们的干劲很足是理所当然的。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惠然说:“这点儿出口好象是桶里漏出来的水。当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话虽如此,台湾的经济形势是很艰难的。去年的贸易顺差只有四千六百五十万美元。如果没有对大陆贸易,大约就要出现二亿美元的赤字。


    【台湾《中国时报》三月二十一日刊登发自华盛顿的报道】白宫特别贸易代表布罗克今天(十九日)宣布,中华民国与其他四国的输美产品,将不再享有免税资格。
    根据白宫的声明,中华民国、韩国、香港、墨西哥与巴西,总值约在四十二亿美元的输美产品,将丧失免税资格。
    到目前为止,中华民国是美国普遍化优惠关税制度的主要受惠国,根据此制度,给予中华民国某些产品特别关税,而使产品得以免税进入美国市场。
    根据白宫特别贸易代表办公室所开列的清单,共有五十一种中华民国产品自三月三十一日起丧失免税待遇。
    【台湾《中国时报》三月二十一日报道】根据经济部国贸局昨天完成的一项初步分析,我国今年将有五十一种商品丧失享有美国普遍化优惠关税待遇,而使各该输美产品平均增加百分之十左右之税捐负担。
    国贸局有关官员并表示,前述变动对我输美商品之竞争能力,多少有不利影响。
    而目前该局虽尚未接获详细报告,惟据外电称里根政府此次似已运用行政权力,加强对包括我国在内之五个快速发展国家享受优惠之限制,对此趋势,我国内厂商除应确实注意提高我产品之竞争力外,并应积极分散输出产品项目及市场,以期减少对美国普遍化优惠关税待遇之依赖程度。
    【台湾《工商时报》三月二十一日消息】经济部昨日表示:
    今年一至二月,国内投资大幅度减少,新设公司登记家数二九四九家,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十二点三,资本额一三一亿二千八百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四十七点三。


    【美联社台北三月二十三日电】贸易官员们星期一称,中华民国政府可能会对那些将出口品透过第三国,售给中共的公司,撤销其出口牌照。
    然而他们说,在政府搜集对这种活动的“具体证据”后,才会施行上述措施。
    据报台湾当局正在考虑的另一项措施,就是对那些被发现有货品间接运往中共的公司,最低限度吊销出口牌照六个月。官员们称,上述两项措施,是特别针对中共制的半制成品,售往其他国家,因而损害台湾的出口市场。
    据最近的报道,虽然官方禁止,但台湾货品透过东南亚、香港,及其他国家输往中共的数量,正不断增加中。


    【中央社台北三月二十五日电】中欧贸易促进会昨天表示,截至三月十五日,已有十三个欧洲国家的厂商决定参加我国主办的欧洲产品展览会。展览会展期为五月四日至十日。确定参加的欧洲国家厂商及家数分别为:奥地利二十一家,比利时十三家,丹麦十二家,英国十家,希腊十七家,意大利二十二家,葡萄牙一家,西班牙八家,瑞典十一家,瑞士二十二家。
    【西德施普林格国内新闻社二月五日消息】同东方集团国家搞贸易的台湾当局现在第一次就在此期间开始的经济关系作了说明。在波恩出版的新闻稿《自由亚洲》在最近一期中报道说,在去年头十个月里,换货额为六千零七十一万美元,其中东方产品的进口额为三千四百三十九万美元。
    该刊援引台北经济部的话说,台湾已参加了“在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举办的四次展览会。


    【巴西《阅读》杂志文章】题:丛林中的工业
    对于很多购买者来说,购买产品的质量上的最大保证是产品上贴有“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制造”的标签。
    在十三年里,马瑙斯自由区变成了一个沸腾的工业中心。一九七○年到一九八○年期间,该市人口增加了一倍。有了二百家工厂,直接雇用四万五千名工人。一九七二年,这家公司只是个简陋的电子计算机装配厂,拥有六十三名雇员。今天,成了全国最大电子电器综合企业之一,拥有四千名工作人员,其生产线每二十二秒钟制成一台电视机。随着自由区的发展,出现了同样强大的服务性企业。例如迪格雷戈里奥运输公司。它是一九六四年成立的,当时只有六辆卡车向圣保罗市交运货物。它同自由区一齐成长,今天已成为拥有一个八百三十辆拖车和二百五十辆牵引车的车队的公司。
    今年,马瑙斯生产的130万台彩色电视机的零部件,有75%是巴西生产的。进口了显象管,因为本国产量尚不足,还进口了国内尚不具备生产技术的其它一些电子器件。
    马淄斯自由贸易区的政策的关键之一是大量雇用当地的劳动力。例如在现在才开始发展钟表制造业方面,仍然允许进口全部钟表零部件,即使是最微小的。以一种自动表为例,总共要有104个零部件在马瑙斯进行装配。今年,早在1967年就在自由区里建立起来的第一家钟表公司——贝塔公司,将生产30万块手表,其中有5,000块是世界上最高级手表之一——卡尔蒂埃牌手表。贝塔公司保持了生产卡尔蒂埃牌手表一个特别的部门,甚至还向设在法国的总公司出口。贝塔公司总共雇用1,250人,除了20多名瑞士技术人员和从圣保罗来的一些组建工厂的人员外,其余都是亚马孙人。当地的劳动力实际上没有从事工业劳动的传统,但他们逐步开始成为工厂中必不可少的。这样就不用从南方进口技术人员。马瑙斯工业区突出的一点是生产率。企业家们的一致意见是学徒是非常容易的。埃瓦丁公司的老板之一、27岁的阿贝·克里斯回顾说:“当我们建立电视机厂的时候,我们拿来了圣保罗市一般都使用的时间表和工艺方法表。但是,有时甚至把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缩短了30%”。自由区雇人最多的企业之一塞塞伊公司拥有4,000名工作人员。聘请了一名日本专家,专门建立一条收音机调谐器生产线。他预计,六个月后,每天生产1,200件产品。三个月时,每天已经可以生产1,500件。这样,这位教师就收拾箱子回日本了。设在马瑙斯的塞塞伊公司经理马·戎凯拉解释说:“这些劳动力都很年青,没有坏习惯。学习起来很容易。并且没有政治化,实际上不提什么要求。这也可能是因为工厂惯于事先采取了福利措施。”当局和企业家的下一个目标是建立一个零部件生产中心。主要是生产那些巴西国内尚不生产的零部件。这是鼓励性税收时期结束后,使自由区工业活动持续下去的唯一办法。到那时,这些企业仍然免交工业产品税和享受减交进口税的待遇。
    赫维亚公司的经验可以衡量建立零部件工业的重要性。这家公司在马璃斯建了一个塑料厂,仅仅为当地的工厂生产包装箱和盒子,光今年就节约了200万美元的外汇。出口还能得到更多的外汇。自由区出口商联合会主席、生产玩具和木器的阿尔弗马公司的经理曼·恩·里贝罗说:“我们的目标是,把进口走廊改变成出口走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但是,也不是做不到的。总之,正如森普—托希巴公司的副董事长阿·安·埃内尔回顾的那样:“最初,没有人相信自由区。但是那些批评自由区的人,终于都到这儿来了。”


    【台湾《经济日报》三月二十八日译载文章】题:马来西亚的橡胶业
    马来西亚最近表示,一九八○年代是发展本国资源工业的十年,一位官员指出橡胶工业在此发展计划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马来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及输出国家,去年产量达一百六十四万吨,超过全球产量的百分之四十。
    马来西亚之天然橡胶虽然产量丰富,但绝大部分系用来外销,其本国橡胶工业之消费量仅五万二千吨而已。目前该国的橡胶工业大约有一百二十家大小厂商,但资本额少于五十万美元的公司约占百分之七十,其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生产毛额之百分之六。
    从任何标准来看,马来西亚之橡胶制造业,规模甚小。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厂雇用的员工不足六十位,超过五百位员工的大公司也不到百分之十,该国政府希望能改变此种产业结构。
    马来西亚政府希望天然橡胶外销的比例能够降低,而代之以橡胶的最终消费产品外销。去年,该国橡胶产品的生产值大约有二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其中百分之四十外销。这些外销品中,轮胎占了大半以上,胶鞋约占百分之二十八。
    该国官员认为,全世界交易的橡胶产品大约有三万种,其中大部分该国均有生产。现在他们正试图增加全世界五十五亿至六十亿左右橡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马来西亚虽富产天然橡胶,但其橡胶工业所需配合的橡胶化学品、毛织品、线缆及染料却一直依赖进口,因此除非这些支援工业亦伴随发展,否则橡胶工业的未来发展必大打折扣。


品名乏加哥市场
    (五月份近期货收盘价格)
    (美元/蒲式耳)小麦4.36玉米3.63燕麦2.21大豆7.94豆油24.72品名纽约市场
    (五月份近期货收盘价格)
    (美分/磅)棉花87.21食糖19.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