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14日参考消息 第4版

    说澳曾两度向美表示不安,认为中美关系的紧张局面将使澳政府的对外政策遭受重大挫折,也将使弗雷泽感到难堪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三月十日文章】题:美国对华政策使弗雷泽感到不安
    弗雷泽政府对于里根总统的对外政策向右摆表示欢迎,但同时,他对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较强硬的方针感到关切。
    堪培拉的担心是由于里根对台湾抱有同情态度引起的,如果这种态度继续下去,将使中美关系严重变坏。
    澳大利亚曾两度向华盛顿表示了它的不安。今年早些时候,驻华盛顿大使馆奉命(向美国)去谈澳大利亚对于倾向台湾会带来的潜在危险的担心。另一次是在上星期,(澳大利亚政府)告诉外交部长斯特里特向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提出这个问题。
    据悉,中国已对里根对华政策的方向表示了不安,虽然北京并没有要求堪培拉代表它提出交涉。
    中美关系出现严重紧张的局面将使澳大利亚政府的对外政策遭受重大挫折。它也将使弗雷泽感到难堪。
    总理在号召西方制订反苏战略方面一直远远走在他的政府其他阁员的前面。这项政策的根本基石之一是密切同中国的关系,目的在于把北京拉入反苏联合之中。
    中美关系出现紧张时期这种前景是在中国使西方感到失望的时候到来的。虽然中国的经济和国防计划使西方感到失望,但是中国执行符合西方利益的对外政策仍然是一笔大的资产。
    虽然中国在它向西方开放之前就采取了强烈的反苏态度。但是,中国对东盟成员国和对西方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采取比较通融的政策也的确与中美和解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中国对中东和阿富汗的立场尽管比一些西方国家所希望的更加含糊不清,但是也可以说,它的立场比它对西方开放之前更随和。
    尽管对里根先生的对华政策的前途,谁都没有把握,但是,美国继续保持同中国关系的前景看来是良好的。
    里根政府很可能采取这样的方针:在表示更加同情台湾的同时,仍将在成为中美建交的基础的上海公报的范围内行事……
    里根政府中有许多负责对外政策的领导人都同中美和解有过联系,其数目之多是惊人的,他们现在被认为是“对北京敏感的人”。
    尽管谁也不能肯定里根先生亲台情绪的原因或方向,但是,中国人却毫不掩饰他们的不安……
    最近,里根政府因取消了向台湾出售战斗机的限制而激怒了北京……
    毫无疑问,在里根政府领导下,中美关系已经倒退了。两国关系的长期状况将取决于里根政府今后的行动。
    与此同时,北京已十分明确地表示,它不会答应损害上海公报的行为。它对荷兰向台湾出售潜艇一事采取明确的、毫不妥协的态度也是为了向华盛顿发出一个强硬的信号。
    华盛顿今后半年的言行将为里根政府执政时期的中美关系奠定基础。


    【南通社墨西哥三月九日电】墨西哥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年处于非法状态之后,今天公开召开了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估计是,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墨西哥共产党在一九一九年建立以来最重要的会议。
    墨西哥共产党人在国际上将遵循一条独立的原来的方针,使马克思主义和自己的情况相结合。墨西哥共产党是坚决反对华沙条约五个成员国一九六八年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干涉和去年苏联对阿富汗的类似行动的墨西哥唯一左派政党和唯一拉丁美洲共产党。目前,墨西哥共产党支持波兰统一工人党和波兰工人阶级有权寻找自己的道路。摆脱目前震撼波兰的危机的立场。墨西哥共产党反对强化国家权力。他们要工人参加生产管理和在国际关系中加强不结盟方针的社会主义。


    【日本《产经新闻》三月二日刊登木村汛的一篇文章】题:勃列日涅夫的对日战略。切忌不要上他的分裂、激将战略的当阻止日、美、中关系密切化我很有兴趣地读了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苏共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第一天所作的总报告。有关对日关系部分,与勃列日涅夫去年八月二十九日在阿拉木图所作的演讲中的对日政策基本相同。特别是从克里姆林宫的对日战略和战术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在勃列日涅夫的两次演讲中,有三点是完全相同的。
    第一点是克里姆林宫要推行所谓的“分化策略”。演讲明确地提出克里姆林宫的意图和战术:阻止、离间日本和美国及中国关系密切化。
    从勃列日涅夫在阿拉木图的讲话可以得知,克里姆林宫不仅要切断日本和其它各国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企图“分化”日本国内各方的利益。这是要利用作为资源贫国日本的唯一致命弱点,使我国实行“政经分离”政策的策略。
    第二个特点是等待日本的“表态”。要打开现今这样冷却的日苏关系,谁都会认为,首先,苏联方面的积极靠近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也就是说,播下关系恶化种子(武装占据北方领土、建设军事基地、入侵阿富汗等等)的,不是别人,正是苏联自己。然而,克里姆林宫主张,应由日本方面迈出打破现状的第一步。总之,阿拉木图讲话先后两次要求日本方面首先有所表示。
    与第二个战术有联系,现在克里姆林宫采取的第三个对日战术是进行“持久战”。也就是,坦率地说克里姆林宫现在除了等待日本表态外,别无更好的办法。
    克里姆林宫的持久战略不是单纯的消极的行为。这是自己闪电般地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要对方承认的只顾自己方便的做法。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的对苏政策大概就会不言自明了。第一,不要陷入克里姆林宫的“分化策略”。作为西方的一员,要巩固国内的团结,对付苏联。第二,不理睬克里姆林宫的只顾自己方便的“政经分离”政策。将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局部的各种利益纳入全局的国家利益的轨道,推进综合的对苏外交。第三,不上苏联“激将战术”的当,应该看清世界的形势,形成独自的对苏战略。


    【美联社弗吉尼亚州诺福克三月十日电】美国海军不久之后将给它的舰队增添四艘新的驱逐舰。
    新的驱逐舰的第一艘“美国基德号”还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的因戈尔斯造船厂建造之中。它将在今年六月编入现役并以这里为基地。
    官员们说,这艘身长为五百六十三英尺的“基德号”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一样,能追逐并袭击敌人的潜水艇。但还有不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地方,“基德号”还配备了能射中敌人飞机的地对空导弹,并且还携带有新的方阵式武器。这种武器是一种格林机枪,它能在短距离内射中空中的各种目标。
    该舰军官戴维·佩里奇上尉说,‘‘我们这艘舰艇是一艘不折不扣具有三重威胁能力的舰艇”。他和另外一百五十名未来的舰上人员,目前正在诺福克受训。
    “基德号”的姊妹舰将命名为“卡拉汉号”、“斯科特号”以及“钱德勒号”。


    【南通社普里什蒂纳三月十二日电】在南斯拉夫科索沃自治省省会普里什蒂纳的大学中心,一伙学生昨天晚上打乱了公共秩序。据正式宣布的消息说,发生这次事件是因为某些敌对分子试图利用一些学生对学生食堂饭菜质量的不满。
    在普里什蒂纳大学的学生、教学人员和其他积极分子采取行动之后,这伙学生便解散回家了。
    据宣布,一些学生社会—政治组织,普里什蒂纳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当地居民都谴责这一事件,认为这次事件对社会是有害的。
    普里什蒂纳大学的授课和工作照常进行。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三月十二日电】据南通社今天报道,科索沃自治省省会普里什蒂纳大学中心昨天晚上发生了动乱。从这家通讯社的报道看,没有人被捕。人们认为,南通社提到「敌对分子」表明,这次动乱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九日电】今天,这里签署了为期六年的关于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森林资源的苏联和日本新的总协定。协定规定向苏联大量提供日本的设备、机器、材料和其他一些商品来用于开发苏联境内的森林资源和向日本提供苏联的木材。
    以前,苏联和日本之间的两个类似的协定是分别在一九六八年和一九七四年签订的。这些协定促进了在互利的基础上两国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扩大。


    【路透社新德里三月十日电】五百多名西藏人今天在这里的中国大使馆外面举行示威,纪念西藏反对汉人的起义二十二周年。
    有些示威者向中国大使馆掷石头,并想闯进使馆,但被印度警察阻止住。
    流亡的西藏青年代表大会后来将它准备的一份备忘录递给甘地总理的官邸,据称这份备忘录上有一百名印度议员的签名。
    备忘录对印度帮助西藏难民向甘地夫人表示感谢,但是指责印度政府没有像它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那样地支持西藏人“争取自由的斗争”。
    【法新社新德里三月十日电】西藏的宗教和世俗领袖达赖喇嘛今天呼吁中国表现出“宽容的谅解和坦率精神”,他还保证为发展西藏人和汉人之间的“友好而又有意义的关系”努力地进行活动。
    这位四十六岁的西藏神王为纪念拉萨反抗汉人起义二十二周年,今天在这里发表了一篇声明,他在声明中说:“过去的历史已消失在过去之中,而愤怒是不能用愤怒来克服的。”
    声明说:“最近一个时期,中国人认识到他们过去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们,是值得称道的。然而,由于西藏人在汉人的统治下的三十多年的实际经历不是一个短时期,因此要他们建立信心并相信新的放宽政策,肯定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希腊《每日新闻》三月三日文章】题:法美关系开始了“蜜月时期”,副题:在非洲和中美的“势力范围”
    现在是法美关系的蜜月时期吗?在法国外交部长蓬塞从华盛顿回来的时候,法国报纸提出了这个问题。
    蓬塞在同黑格将军进行了会谈并会见了里根之后说,两国之间达成了“完全的”谅解,卡特时代的那种紧张和不理解结束了,在基本问题上观点一致。
    总的来说,巴黎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无疑已出现了转折,只是在中东问题上,原来的矛盾还依然存在。
    但是,甚至在曾成为摩擦的一个焦点的萨尔瓦多问题上,法国看来也有着与美国同样的立场,以此适应阻遏古巴和亲苏力量施加压力需要。
    从根本上来说,法国政府准备在萨尔瓦多问题上支持美国的立场,只要华盛顿承认法国“在非洲的作用”,而且承认在靠近“大国的”势力范围的地方允许中等国家的“次势力范围”存在。
    要确定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法国的转变,就必须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在最近几个月里,法国向后倒退了几步。在所有涉及东西方关系的问题上,它不再提“缓和”,而仅仅坚持必须与苏联保持一种稳定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黑格的立场是一致的。
    第二,黑格将军在同蓬塞的会谈中多次强调,美国有义务同欧洲人商量问题。看来,法国人已经相信,卡特式的单方面采取决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第三,双方都认为,它们必须从头开始,忘记过去的摩擦,在平等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西方内部更加紧密的协作。
    在华盛顿,蓬塞甚至到了这个地步:他说他支持吉斯卡尔·德斯坦未与美国人商量就不去会见勃列日涅夫的立场,以便执行一种与美国相应的对外政策。
    突然间,由于“为了向苏联人清楚地表明他们对阿富汗的干涉是不能接受的”。蓬塞的这次华盛顿之行被解释成为是反苏的了。然而,人们不能认为,法国在实行转变时未使真相受到损害。
    对那些更为明智的观察家来说,要把法国的转变看作是一种真正的转变,还为时太早。法国和美国不过是处于一个“亲善”时期,它们在等待处理造成东西方关系中的危机的具体问题。


    【法新社巴黎三月六日电】题:吉斯卡尔·德斯坦的‘‘信誉”再次下降
    五十五岁的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渴望连任,但他的信誉继续在下降,百分之五十五的法国公民“对他解决目前法国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表示不信任。“法国经济与社会调查所—费加罗杂志”的民意测验在三月六日公布于众了,这个民意测验是根据每个月对一千人进行的调查来测定主要候选人的信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