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11日参考消息 第1版

一位读过这封信的美人士说,这封信是把苏党代会的决定向里根通报和就两国关系的性质讲了些一般的话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九日电】据今天获悉,苏联勃列日涅夫在他直接写给里根总统的第一封信件中,阐明了他关于东西方关系、其中包括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建议。
    一位读过此信的人士说:“语气是实事求是的。这肯定不是一封怀有敌意的信件。信中没有进行争论。”
    他把这称为“对苏联的东西方关系方面的建议进行的一次回顾”。
    国务院发言人戴斯证实,在六日曾向里根递交了一封信件,但是他不肯透露信的内容。戴斯说,里根将在充分研究信的内容和同美国盟国磋商之后作出答复。
    对这封信作出的一个解释是,这是克里姆林宫发起的运动的一部分,以便显得苏联在面对里根政府发表黩武言论的情况下谋求和平。
    这些人士说,给里根的这封信“没有什么新的实质上的意义,但是确实以个人的和比较直接的方法说明了勃列日涅夫”两周前在苏共二十六大上“提出的一些问题”。
    勃列日涅夫还致信给德国总理施密特和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他国家领导人。
    这位人士说,给里根的信件虽然据认为是同给其他人的信是相似的,但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它特地提到同两国有关的问题。这位人士说,但是这封信并没有多谈萨尔瓦多或波兰问题。
    这位人士说,虽然提了勃列日涅夫的关于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建议,但这不是这封信的要旨。“‘我宁愿称这封信的性质是把苏联党代会的决定向里根通报和就两国关系的性质讲些一般的话。”
    他说:“确切地说这封信实际上并没有作什么新的突破性的东西。”


    【法新社巴黎三月九日电】美国前总统福特及其夫人三月九日在爱丽舍宫举行的午宴上,受到了共和国总统和夫人的接见。福特把一封里根总统的信交给了共和国总统,信的内容没有透露。
    福特在走出爱丽舍宫回答记者们的问题时说,“我希望在适当的时候美国重新同苏联对话。”美国前总统接着说,“我在白宫时一直认为,有必要同苏联人进行对话,即使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也罢。”


    说勃列日涅夫致函西欧各国领导人是要求他们支持美苏早日举行首脑会谈,是试图对里根政府施加最大压力,并利用北约联盟中存在的分歧意见
    【路透社伦敦三月九日电】盟国官员今天说,勃列日涅夫主席已亲自写信给西方国家的领导人,要求他们支持美苏早日举行首脑会谈。
    西欧一些首都的官员们认为,克里姆林宫的这位领导人决定写信给北约各成员国政府的首脑,是试图对里根政府施加最大的压力。
    官员们说,除了西德、法国、英国之外,还向北约其它国家的首都递交或准备递交勃列日涅夫的信。勃列日涅夫还向几个中立国的领导人写了信。
    外交人士说,勃列日涅夫亲自呼吁谈判一事表明,克里姆林宫正在掀起一个大规模的争取支持东西方恢复对话的运动,并试图说服盟国领导人使用他们对里根的影响。
    一些西欧国家政府(特别是西德政府)渴望恢复首脑会谈。外交人士说,勃列日涅夫好象在试图利用人们知道的十五国北约联盟中在侧重点方面存在的分歧意见。
    在伦敦,官员们说,勃列日涅夫的信件是这位苏联领导人二月二十三日在苏共党代会上发表主要讲话时提出的八点“和平计划”的“详细说明”。
    在罗马,苏联大使隆科夫在把勃列日涅夫的信递交给福拉尼总理之前说,信中有“对意大利的好消息”。
    官方人士说,三月七日收到勃列日涅夫的信的丹麦首相耶恩森认为,勃列日涅夫的信“有意思,值得研究”。
    在斯德哥尔摩,苏联大使要求同费尔丁首相举行紧急会见;在中立国芬兰,官员们证实,吉科宁总统也收到克里姆林宫的这位领导人写的信。
    【美联社伦敦三月九日电】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西欧发动了一次外交运动,以谋求对他最近在苏共代表大会所作报告中提出的对外政策目标的支持。
    一些分析家认为,勃列日涅夫正企图制造一个“欧洲人院外活动集团”,来促使里根政府接受他的建议。这些人士表示,这些信件强调了勃列日涅夫的要求:会见美国总统里根,特别是在欧洲实行武器控制。


    【美联社伦敦三月九日电】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今天收到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的一封信,信中就他最近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的一些内容作了说明。
    撒切尔夫人的一位发言人说,苏联大使维克多·波波夫把这封信交给了撒切尔夫人,并且留下来与撒切尔夫人就东西方关系问题进行了四十五分钟的「认真的」会谈。
    勃列日涅夫的信中所谈的问题,包括他在二月二十三日的报告中提出的与里根总统举行首脑会谈的建议、武器控制、马德里欧安会以及英苏关系问题。撒切尔夫人赞成超级大国举行首脑会议,但事先必须进行周密和谨慎的准备。
    波波夫在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后对记者说:「(勃列日涅夫的)建议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欧洲的和平和稳定,当然也是要改善英苏关系。」


    【德新社波恩三月九日电】西德外交部长根舍本月底访问莫斯科期间,将同苏联官员商讨勃列日涅夫的最新裁军建议。
    政府发言人库特·贝克尔说,这次访问定于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进行。
    贝克尔说,波恩认为勃列日涅夫的建议是「表明苏联准备进行对话的进一步证据」。
    贝克尔在这里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最近在莫斯科召开的党代会上提出的并在周末给西欧领导人的信中重申的这位苏联领导人的倡议,「绝对没有」包含「一点点盛气凌人的语气」。
    他说,给西德总理施密特的信清楚地提到了勃列日涅夫发言中赞扬波恩和莫斯科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健康的那一部分。


    【路透社华盛顿三月九日电】美国农业部今天预言,苏联的粮食收成将连续第三年低于指标。
    在农作物两年歉收之后,苏联需要在一九八一年获得粮食大丰收,以便重新建立已经用光的粮食储备,以及抵销美国实行的粮食禁运的影响。为了对苏联干涉阿富汗进行报复,美国于一九八○年一月实行了粮食禁运。
    美国驻莫斯科农业参赞在华盛顿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预言,如果在一九八一年剩下的时间里风调雨顺的话,那末苏联的粮食收成将在二亿零五百万吨到二亿一千五百万吨之间。
    虽然粮食生产要是达到这个数字将比去年的一亿八千九百万吨的歉收数字要高,但是这比克里姆林宫的二亿三千六百万吨的指标要低得多。
    政治分析家说,苏联粮食今年再次歉收的问题将影响里根关于取消经济制裁还是继续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法新社莫斯科三月九日电】经济观察家们星期日(八日)说,苏联乌克兰和西南其它地区气温多变,积雪不足,可能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种植。


    【日本《朝日新闻》三月九日报道】题:日苏协会新方针,开拓批判苏联的道路
    日苏协会(会长是石黑武重,会员一万余人),八日在东京神田举行的第二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一九八一年度活动方针和大会宣言,结束了为期两天的会议日程。
    活动方针说要“站在维护民族主权和自主、平等的立场上,开展为广大国民所支持的日苏友好运动”。
    以苏联军事介入阿富汗为转折,会员中间如下的呼声高涨了起来:“为了本着长远的观点去建立真正的友好关系,在阿富汗问题和北方领土问题上应该明确地批判苏联所采取的态度。”
    这一点,具体地说,在这次运动方针中还是暧昧的,但是,强调了“民族主权”和“自主、平等”。可以认为,这事实上为批判苏联的活动开了一条路。


    【时事社东京三月九日电】铃木首相九日下午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表示,在五月间日美首脑会谈时,不考虑对美国里根政权的靠拢台湾姿态提出要求。
    这是对最近出售的美国杂志《商业周刊》的报道的否定。《商业周刊》报道,首相会见它的记者时说:“美国的台湾政策会使中国感到不安,是不明智的。”
    首相是答复自民党议员玉置和郎的质询时说的。玉置问首相:“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吗?”对此,首相加以否定,说:“我没有那么说。”首相还说:“我不会对美国的方针进行干预,提出要求。”


    【合众国际社伊斯兰堡三月十日电】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为了在反对之声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扩大他的政治基础,而在今天改组了他的内阁。
    与此同时,这位军人出身的政治家再次排除了举行选举的可能性。但是他说,新内阁将有助于为建立一个比较民主的政府,以及加速实现伊斯兰化,恢复经济和消除“人民的种种困难”铺平道路。
    但是政治观察家说,在这个二十三人内阁的十二名新人中,大部分在政治上没有分量,而且没有专业特长。
    观察家说,人们怀疑这次改组是否能消除要齐亚取消军管的压力。他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没有象他早先答应的那样宣布实行选举的日期,而是扩大了军管。
    齐亚说,组织新内阁是为了在管理国家事务中把人民包括进来,而且随后要在各省组织内阁和联邦谘询委员会。
    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为了建立一个好的政府——纵然不一定是一个代议制政府——现在正在采取这三个步骤。”
    他说:“我国在这个阶段是无法举行选举的,需要有耐心和控制情绪。”
    他这番话显然指的是今年年初反对党九党联盟采取的政治上有组织的反对行动。
    齐亚对记者们说:“对国外局势应保持高度警惕性,但同时对国内局势也不能失去控制。”
    齐亚说,他是在考虑到下述三种可能的选择的情况下决定进行这次内阁改组的,这三种选择是:“不顾现实情况就举行选举,废除宪法使军管更加严格,或者找出另外一种不丧失实现民主目标这一前景的办法。”
    在即将卸职的内阁中,有九名官员留任,其中有外交部长阿迦·夏希、国防部长阿里·艾哈默德·塔尔普尔以及财政和经济部长吴拉姆·伊沙克·汗。
    在十二名新部长中有:不管部部长阿巴斯·汗·阿巴西,他以前是旁遮普省省长;新闻和广播部长扎法尔·哈克,他是拉合尔高级法庭律师协议会副主席和被取缔的穆斯林联盟的成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