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13日参考消息 第3版

    【美联社莫斯科九月二十四日电】(记者:布伦利)在生前既受苏联统治集团赞扬但是也受责骂的作曲家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死后享受了尊荣,尽管他的儿子和孙子已经叛逃到西方,也尽管一本记载了他批判自己国家的言论的书已在西方出版。
    苏联报刊现在把肖斯塔科维奇誉为“苏联进步艺术家的典范”和“二十世纪伟大作曲家”,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化团体在星期五纷纷举行特殊活动,纪念他诞生七十五周年。
    二十一日晚上,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叶卡捷琳娜·伊兹玛伊洛娃》(根据《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改编)在俄国的电视上公演。
    在一九三六年,苏共《真理报》说这部歌剧是“混乱的杂烩,不是音乐”,并且谴责肖斯塔科维奇崇尚“形式主义”,按照艺术趣味而不是按照工人阶级的趣味谱写音乐。
    而今,苏联的官办报刊说这部歌剧令人‘‘心旷神怡”,虽然苏联的一些音乐家说现在的脚本(第一次排演是在一九六三年)与最初的本子有些不同。
    为了纪念他的诞辰,还发行了五十四张一套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唱片集锦,上演了一部关于他的生平的大型纪录影片,出版了他的一些传记和乐谱全集。莫斯科大剧院和其他一些演出团体,把他的作品作为一九八一——八二年音乐季节的重点。
    肖斯塔科维奇的儿子马克西姆(乐队指挥)和孙子季米特里(钢琴家)已在今年叛逃,但是这并未影响这次的纪念活动。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九七五年逝世的,死时是苏共党员、苏联英雄。他的荣衰沉浮不但说明了苏联音乐鉴赏趣味的变化,而且也是克里姆林宫控制文化生活的历史的写照。
    肖斯塔科维奇在一九三六年遭到厄运后,在一九三七年以他的第五交响乐(副题《一个苏联艺术家对正当批评的答复》)重新得宠。一九四八年,他又遭到批判,又平了反。
    在一九七八年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在西方出版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苏维埃制度的忠仆,是一位天才。
    他的回忆录《证言》使这个形象垮台了。这本回忆录据苏联音乐家沃尔科夫称,是根据他与肖斯
    塔科维奇的谈话纪录编辑成书的。这些谈话材料分批偷带到西方,在沃尔科夫离开苏联后付印出版。苏联官方报刊说这部回忆录“令人作呕”,是“伪造”的。
    据回忆录内记载,肖斯塔科维奇否认他说过他作曲是为了歌颂社会主义。他还说,为了生存,为了能继续作曲,他对当局采取了欺骗手段。
    这部回忆录尽管遭到苏联官方否定,但是看来有些苏联人认为它并非虚构。近来报刊上大量发表对肖斯塔科维奇的表彰文章,但一概不提他的回忆录,虽然苏联作曲家协会的权势很大的头面人物赫连尼科夫提出了这样的批评:“资产阶级评论家鼓吹‘纯艺术’,他们至今还想‘歪曲’肖斯塔科维奇的优秀作品的内容。”
    赫连尼科夫在本周对塔斯社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再现了过去的一切:改变了历史进程的革命风暴、列宁的形象、第一个五年计划所激起的热情、伟大的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联各族人民的忘我劳动以及他们为和平和为各国人民的友谊而奋斗的精神。


    说西班牙十五年前有九千个电影院现只剩下四千个,西方一些国家也出现类似现象
    【埃菲社马德里九月二十八日电】题:电视威胁电影
    十五年前,在西班牙拥有九千个电影院,今年,仅剩下四千个。在同一时期,观众人数也由四亿人次降为一亿七千六百万人次。
    在西班牙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愈来愈受人欢迎的游艺厅层出不穷,和人们越来越喜欢在家里看电视。
    近三年中,在首都马德里市关闭了二十一家电影院,占市内现有影院的百分之十三以上。
    这种现象在西方世界也普遍发生。几年来,英国电影业一直不景气,大约有一千多家电影院已变成了游艺厅。西德和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国,都出现了类似的危机。电影院的卖座率都很低。在西班牙和英国,还有不少电影院变成了唱片商店、舞厅和停车库。
    电影院售不出票,除了电视的发展和新影片质量低之外,还有“游艺热”和“唱片风”的影响。人们不想上街买票看电影而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尤其是节、假日,西班牙人喜欢全家一起进游艺厅玩个痛快和买上几张唱片回家欣赏。
    近些年来,日益增多的家庭,愿意同亲戚朋友一边聊天,一边喝些酒或其他饮料,一边观看自拍自制的小电影。在这个国家,影片卖座率低和票价上涨也失掉了不少电影观众。
    近五年中,尽管电影院减少和观众人数大大下降,但是这方面的税收却比五年前增加了五倍。


    【塔斯社列宁格勒消息】大型传记纪录片《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奏鸣曲》介绍了这位交响乐作曲家的生平。这部影片是由作曲家的故乡列宁格勒摄制的。
    这位音乐家在列宁格勒度过三十五年,创作了大量作品。
    影片的名称是根据作曲家逝世前一个月,即一九七五年七月五日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而命名的。奏鸣曲是肖斯塔科维奇为纪念他的老友中提琴乐师费多尔·德鲁日宁而创作的,也是作者本人唯一没有听到的一部作品。
    纪录片摄制者们从电影档案资料中找到许多以前未曾公开的传记性新闻纪录片,特别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影片中纳入肖斯塔科维奇于一九二七年在华沙举行的第一次国际肖邦音乐节比赛会获得荣誉奖的情况以及一九五八年他对巴黎的访问。
    纪录片中还包括作曲家的书信、文章和演说的片断以及对有关他的创作的辩论材料。
    影片中纪录的作曲家自行演奏的第一部钢琴四重奏的片断,使人看到作曲家演奏钢琴的天才,肖斯塔科维奇由于手臂病痛日渐加重而不再演奏。


    【汉城《中央日报》九月十五日报道】题:到海外就业的演员猛然增加
    到外国去的演员猛然增加,由他们赚回来的美元也多起来了。
    今年以来到六月底为止,到外国去的演员有八百六十九人,他们的外汇收入为三百四十三万六千美元。
    去年一年去外国的演员有一千三百四十八人,他们的外汇收入为五百一十七万六千三百二十美元。
    今年到六月底为止到外国去的演员中,去日本的最多,有八百三十四人,去东南亚的有二十三人,去美国和欧洲等地的有十二人。
    去外国的演员是歌手、演奏手、国乐和舞蹈演员,其中舞蹈演员最多,其次是歌手和演奏手。
    随着演员到海外就业的增加,国内的有关公司也增加。
    因为演员的海外市场扩大、去海外的演员的水平提高、到外国扎扎实实地就业,主管这项工作的文化公报部从各方面简化了演员的出国手续。


    【台湾《青年战士报》九月二十七日报道】远景出版事业公司精心策划,全力推出的《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批《福克纳》和《声音与愤怒》等十册,自出版后广获好评,第二批书十册现已印妥,正装订中,日内即可寄出。
    远景出版事业公司为出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先后投下巨资,并邀约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数十人参与工作。第一批十册巨著出版后引起注目。


    【台湾《中国时报》九月七日报道】台湾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学生蔡竹昌,因研究“耳屎对细菌的作用”对医学界颇有贡献,获得美国青年科学研讨会的第一名,并在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十三日代表美国出席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
    蔡竹昌研究的“耳屎对细菌的作用”的结论是:干燥性的耳屎在百分之三的“缓冲液”内,对脑膜炎菌、某些中耳炎菌、大肠菌、胃肠菌等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杀死能力。
    据蔡竹昌的父亲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些医学专家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但当时的结论是:“耳屎对细菌没有作用,只能增加细菌的繁殖而已”。这一结论被蔡竹昌的研究推翻了。
    蔡竹昌的“耳屎”研究享誉美国科学会后,美国的马利兰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都愿提供奖学金给他,要他去大学读书。目前,蔡竹昌已决定去霍普金斯大学读书,将来毕业后再攻读医学。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一日电】肖斯塔科维奇音乐节今天在莫斯科闭幕。这次音乐节是为纪念肖斯塔科维奇七十五诞辰而举办的。
    音乐节持续了近一个月,由优秀演奏者在莫斯斯科各音乐厅演出。参加演出的有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希特,指挥根纳季·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歌唱家叶夫根尼·涅斯捷连科以及其他有世界名望的音乐家。演出的节目充分反映了这位作曲家广阔的多方面创作。
    最后一场晚会演出了第六交响曲和清唱剧《森林之歌》,担任指挥的是基塔延科。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报》报道】题:蝴蝶的喷气发动机(作者:卡扎科夫)高级研究员、生物学副博士米哈伊洛夫娜对我说:“您知道吗,按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蝴蝶是不能飞的。”
    她的说法,使我感到困惑莫解。
    米哈伊洛夫娜说:“确实,蝴蝶能飞行几百,甚至几千公里。哥伦布进行环球旅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蝴蝶能横渡大洋,从欧洲飞到美洲去,飞行的速度达每小时五十公里。但是,蝴蝶飞行的方式与绝大部份鸟类或昆虫的飞行方式大不相同。”
    说着,一道屏幕升起来。屏幕上出现了一只蝴蝶。它舞动着自己的翅膀。它的翅膀越抬越高,终于在背部上方贴在一起。随后,它又往下飞,翅膀伸展开来,慢慢地向腹部下面靠拢,最后又贴在一起。
    蝴蝶在飞行过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翅膀是贴在一起的。这使科学家们感到惊奇。采取这种姿势,就没有上升力,很快就会掉下来,怎么还能飞行呢?
    苏联科学院进化形态与动物生态研究所的科学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米哈伊洛夫娜说:“蝴蝶在飞行的时候,非常巧妙地利用自己翅膀的张合。在一定的飞行时刻,前面的一对翅形成一个空气收集器,后面一对翅则形成一个喷气通道。当前面一对翅贮满空气以后,后面一对翅继续收缩,但不是整个翅膀同时贴在一起的。先是前半部贴起来,把空气压向后半部,然后,后半部也贴起来,把空气向后面挤出去,形成了喷气流。一部分喷气流的能量用来保持飞行的高度,另一部分则用来加速。当蝴蝶重新张开翅膀的时候,它的喷气发动机就自动解体,它就靠舞动着的翅膀继续飞行。


    【西班牙《终极日报》九月三日文章】题:荷兰女王迁入防原子宫
    前几天,荷兰女王朱丽安娜搬家。她由阿姆斯特丹迁至海牙。
    这样,海牙就变成了皇家的久居之处。原来的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则成了王国的政治首都,而阿姆斯特丹成了荷兰的首相府。
    朱丽安娜女王迁入海牙市郊的有防原子设施的一幢别墅。这里丛林密布,覆盖面积达十五公顷。
    浓林深处有一个华丽的防空宫。
    这座宫殿是一六四五年建造的。
    这里经多年修建后,不仅能防空,也能防原子。
    “防原子宫”是荷兰著名建筑师克鲁赫尔主持修缮的,共耗资一千万美元。
    在这座巴罗克式的宫殿群中心,有一个客厅,是女王及王储接待贵宾的地方。
    客厅周围有一个跳舞厅、一个中国古老式样的住房、一个日本式的卧室和一个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的蓝色前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