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28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日本《读卖新闻》9月26日社论】题:日苏外长会谈没有进展
    24日的日苏外长会谈仍然没有找出改善关系的线索。在这次会谈中就日苏关系而言,不出所料,没有谈及恢复事务级协商和外长定期协商问题,这是令人遗憾的。
    在这次会谈中,就日方指出的阿富汗问题是改善关系的障碍,葛罗米柯外长说:“日本没有必要感到头痛。”
    关于北方领土问题,葛罗米柯外长说“没有多余的领土”,没有改变一贯坚持的已经解决的立场。这里应该强调的是,我们向苏联要求的并不是苏联“多余的领土”,而是归还“日本固有的领土”。篡改问题的实质就不好办了。
    【日本《每日新闻》9月26日社论】题:没有成果的日苏外长会谈
    日苏外长隔了一年举行会谈。不过,读一读会谈的内容,坦率地说不能不令人感到失望。这是人次没有成果的会谈,它使人难以理解得甚至要问:日苏两国外长为什么要举行这样的会晤?回顾战后的历史也可以了解,日苏关系目前可以说是最差的。
    如果事前估计尽管围绕会谈的气氛冷淡苏方也会投以热情的微笑,那是太天真了。苏联不是受到压力就屈服的对手。以没有成果的会谈告终的原因之一是,外交当局采取了这样一种被动的姿态:对美国等周围的国家顾虑太多,以及总以为对方会说些什么。
    【日本《东京新闻》9月26日社论】题:日苏已防止关系恶化
    日苏外长会谈在领土问题上又没有取得进展。不过要重视的是两国已确认今后要努力维持友好关系,并且防止了进一步冷却。
    日本国民为什么对苏联没有像对中国那样的亲近感呢?应该让克里姆林宫的首脑知道,其重大原因就在于苏联继续占领我国固有的领土——北方领土这一事实。
    这或许是有过23年做外长的经验、老奸巨猾的葛罗米柯外长轻轻地回避就任外相仅两个月的伊东外相提问的一个办法,但我们对葛罗米柯的发言感到不快。就领土问题而言,今后我国也应该继续向苏联顽强地提出要求。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4日文章】题:阿拉伯国家对第三世界提供援助变得倍加小心
    阿拉伯国家正在吸取繁荣的严峻的教训。
    在当前联合国特别会议上,在世界贫穷国家的压力下,阿拉伯产油国已经表现出它们想援助第三世界的愿望。但是,它们也面临着长期妨碍类似好意的西方国家提供援助的同样困难。结果,阿拉伯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从1976年的50多亿美元,下降到去年的13亿或14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财政部的一位官员说:“我们很愿意多给,但是最需要帮助的一些国家,没有可以有效吸收更多资金的管理办法和基层组织。”在伦敦出版的中东杂志认为,“现在没有经过充分仔细研究的工程计划,以说明这些贷款的用场。”
    那些看法算是客气的。据非官方意见,阿拉伯国家已发现某些穷国钱到手就大手大脚的花。这就使阿拉伯世界以后往外掏钱时比较谨慎了。
    阿拉伯国家已经受了骗,现在任何援助计划都要经过十分严谨的估价。利雅得一位在美国受过教育的沙特阿拉伯企业家抱怨说:“有时候人们认为,仅仅因为我们是阿拉伯人,我们就是傻瓜。”
    一位阿拉伯国家的外交部长谈到了一个非洲政府的故事,那个政府1975年收到了一笔修建45英里公路的贷款,随后又收到了另外25英里公路的追加款。赠款国家最近要求准许派一个电视代表团去为这一工程拍摄电影,以便宣传,但是这个非洲国家首都发来一连串信件,说是此行不合时宜。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这条公路压根儿就没开工,所提供的数百万美元的援助不知去向。
    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世界之声》被认为是表达阿拉伯政府意见的。该刊说:“在象赞比亚和扎伊尔这样的非洲国家,现在揭发出来一些情况,说明在每百万美元的援助中,有效使用的不到十万美元。”
    那一控告是在勒内·迪蒙(法国经济学家)应邀对赞比亚政府使用外援提出建议之后做的。他分析了情况,写出了这样一个击中要害的报告,以致赞比亚不准发表这份调查报告。
    迪蒙教授称赞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是一个诚心诚意想为国效力的总统。但是这个报告说,卡翁达周围却是“一个唯利是图的集团”。并接着谈到了在一个典型的农民为了一袋盐得劳动两天时间,官僚们却开着“奔驰”牌汽车游逛的情况。
    这份报告发现,由于缺乏维修,那个国家用援款购置的拖拉机被闲置起来。
    这个报告说,虽然大约22,000个教室已经建成(主要是用援款修建),但那些教室有一半以上没书、没铅笔、没纸甚至没有学生。报告说,用阿拉伯基金修建的昂贵的医院,缺医少药,救护车也没有。
    巴格达的伊拉克对外发展基金董事长苏拉·沙伊赫利谈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新的严格掌握外援的方针时说,伊拉克援助官员在一次访问刚果共和国时,接到两项要花费七亿2,000万美元的计划。沙伊赫利说,但是,“我们只给他们一亿美元的无息贷款,以供修建医院、小型学校和建立流动医疗队之用。”
    另外一个施主国家的官员说,一位非洲国家的总统前来要求为他的长期贫困的国家提供2,000万美元。但当他看出他的要,求太多时,便改变了腔调,要求给他个人提供200万美元的贷款。阿拉伯官员们说,他最后还是空手走的。


    【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2日刊登阿尔特·布赫瓦尔德的文章】题:人民共和党人与人民共和国
    “好,罗尼(对里根的昵称——本刊注),我们能再来一遍吗?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有10亿人,苏联把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它正倒向美国一边。”
    “真正的中国的情况如何?”
    “它不叫中国。它叫台湾。就是这张地图上这么小的一个小岛。不能有两个中国啊。”
    “可是我在死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片沙漠,地势低洼,气候干热
    ——本刊注)工作的时候就有两个中国。”
    “这个嘛,那一切都变了。”
    “谁改变的?”
    “是尼克松和基辛格。他们当时认定,承认有10亿人的中国远比硬说这张地图上的这个小岛就是真正的中国更能使俄国人不安。”
    “蒋介石反攻大陆、光复北京的计划如何?”
    “罗尼,蒋介石已经死啦。”
    “真可惜。我最好派乔治·布什去参加葬礼。”
    “他早就死啦。另外,乔治现在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统治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会谈。瞧,这里的一大片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在那儿干什么呢?”
    “他是设法向他们说明,你说的关于两个中国的话不是真心话。”
    “他是相当有胆量的。难道有人对他进行过安全审查吗?”
    “罗尼,我知道你喜欢留恋过去。但是如果你当选总统,你就必须想一想将来。要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尼克松本来是决不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可是我能对我的所有朋友说什么呢?他们都希望我当总统以后能使大陆中国摆脱共产主义。”
    “你只需要把这张地图拿给你的朋友们看一看,他们就懂得了。你可以向他们说明,即使台湾也得正视一个现实,就是不能有两个中国。只要人民共和国不动他们的一根毫毛,他们也会愿意承认现状。”
    “我不相信毛泽东,从来都没有相信过他。”
    “罗尼,毛泽东已经死啦。”
    “我们要传信儿给乔治·布什,叫他不要参加葬礼。”
    “毛早就死啦。我们用不着处理这个问题啦。”
    “为什么没有人通知我?这可是进攻大陆的大好机会啊。我们可以派我们的海军陆战队通过越南到那里去,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
    “罗尼,我们的人现在不在越南了。1974年以后我们就撤出了越南。”
    “要是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事情我怎么能当美国总统?”
    “我们现在介绍情况就是为了这个啊。我们想让你及时了解情况。我们想让你及时了解一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地球上发生了许多变化。”
    “我一点也不喜欢。你知道大陆中国紧接着要派一个乒乓球队来。到那时候我能对另一个中国说什么?”
    “罗尼,你会想起要说点什么的。我们是不能让你凭白无故地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政治家的。”


    【台湾《中国时报》九月二十五日刊登该报驻美特派员傅建中一则专电】美国国会已通过一项法案,批准售予中华民国五艘海军军舰。
    美国众院昨天通过法案,准许经由代表中华民国的驻美机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将下列五艘军舰交给中华民国:一艘「金斯里级」观察舰。一座「ARD——12级」浮动辅助修护轮船坞。一艘「马特波尼级」舰队油轮。两艘「艾席维尔级」巡逻战斗艇。
    提出该项法案的参议员班奈特指出,众院军事委员会一致通过该项销售案国务院及国防部亦已同意这项销售。据班奈特说,这五艘军舰船龄均在二十年以下,排水量在三千吨以上,情况良好,通常这些军舰仅售给与美国友好的国家。
    众议员史班斯于评论国会批准这项军舰销售案时强调,它的政治意义远超过舰只的实用价值。他认为,美国及中华民国均视此项舰只移转为履行军事及政治目的。


    【美国《纽约时报》9月22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台北的专稿】题:台湾人瞥见中国生活中经过挑选的一些情况
    台湾国民党政府已开始利用电视台和报纸逐步地放宽其对报道中国情况的严密控制。
    现在,在国民党电视网的新闻节目中偶尔也播放一些有关中国情况的电视片剪辑。每周一次的‘“60分钟”的电视节目现在每隔一周的星期五晚上就播送有关中国生活的纪录片。
    这个节目的负责人张绪华(译音)说:“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几年前,谁能够想象在我们的起居室里能看到毛泽东和华国锋的视觉形象?”
    关于象上海、满洲、长江和西藏这样一些地方的纪录片通常都是西方或日本的电视工作者拍摄的,国民党的电视网是从他们那里买来的。每当“60分钟”的电视节目专门播放有关中国的报道时
    ,收看这个节目的观众猛增50%以上。生动地描述中国生活
    此间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中国时报》每日连载一位前不久访问过大陆的美籍华人所写的关于中国生活的报道。尽管这些报道看来偶尔以傲慢的调子讲话,但是却生动地描述了中国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铁路、计划生育、食品亭和厕所设施等。
    所有的影片和报纸上的报道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精心删节的。这些电视片和报道都避而不谈大陆上的愉快的生活情景,而是着重描述总的来说是灰暗的环境。尽管如此,这些报道所描述的台湾海峡对面的生活情景仍比此间大多数人许多年来看到的要多。
    此间官员们认为,在使公众相信台湾的制度比大陆上的共产党制度优越这一方面,有选择地播送和刊登外国有关中国情况的新闻报道,比刊登他们过时的反共口号远为有效。
    此间当局说,新近播送和刊登有关大陆的新闻报道的做法有双重作用,是有一点儿危险的。一方面增强了人们对他们所认为的共产党统治下的生活情况的厌恶,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大陆的思念。一位政府官员说:“但是,我们情愿冒这种估计到的危险。”向往的情绪一位官员解释说,政府的政策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应当同大陆统一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因此,同大陆日益增多的联系是符合这一政策的。他说,这种感情可能减少一些台湾人想使这个岛屿同中国永远分割开来而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念头。他说,另一方面,此间当局感到不安的是,要是向往大陆的情绪太强烈,那就可能使北京更加要求在共产党统治下实现统一。编辑们和制片人感到,他们在报道中国的情况方面,路子是很狭窄不好办的。“60分钟”的制片人张先生说:“我们的政策是唤起这里的人民对大陆的感情,但是同时又要同大陆保持一段安全距离。迄今,看来我们搞得还不错。我们没有听到什么人抱怨。”
    此间总的反应一般是当局所希望的。虽然这些片子和报道同国民党过去的宣传相抵触——它们表明,中国大部分人不再在饥饿的边缘挣扎——但是也表明,大陆的生活水平不如台湾高。
    此间一些人对于中国的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在文化革命期间遭受的非人道待遇的那些严酷的事态感到心情沉痛。有关大陆情况报道的增多也启发了
    ——特别是在知识界和学生中——一种帮助大陆的真正愿望,以及同中国是“一个整体”的感情。


返回顶部